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玉器鉴赏范文

玉器鉴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玉器鉴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玉器鉴赏

第1篇:玉器鉴赏范文

中国古代玉器的高峰期与社会变革及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除新石器时代外,都与和田玉的开发和输入内地有关。当社会发展、文化昌盛,和田玉大量出现,就预示着高峰期的出现,即“盛世藏玉”。

我国历史上的六个玉器高峰期——新石器时代、商代、春秋战国、汉代、宋代、明中期到清中期,如果能成立的话,那么从21世纪开始我国应该进入了第七个高峰期,而且这个高峰期至少要延续50年至100年左右。

和田玉是中国玉的精英

当代著名古玉专家杨伯达先生说过:“通观我国古代玉器,各地先民无不依其地质、地貌的不同条件,以各自的原始审美标准,就地采玉或就近取玉。随着时代变迁,生产发展,采玉范围越来越大,出现了从远方取玉的势头。在广袤的大地上,先民终于找到了大家所公认的真玉——和田玉。从历史角度来看,和田玉只是我国众多玉材中的一种,但是又是最为优质的真玉,堪称中国玉的精英。”这是对我国用玉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和田玉的精辟评价。

和田玉在夏、商、周三代已大量应用。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表明,王室用玉主要是昆仑山的和田玉,从此开辟了中国玉器以和田玉为主要玉材的新时代。

这一结果是四千多年筛选的结果。距今八千年前,先人选择了东北地区的透闪石玉制作玉器;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选择了多个地区的玉石制作玉器;在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商殷时期,才选择和田玉为主要玉材。这是古人综合了多个因素所选择的美玉,不仅是玉石美丽的外表颜色,而且在于其内在的优良质地,特别是对透闪石玉更加喜爱。和田玉是透闪石玉中的佼佼者,它的温润莹泽、质地坚韧、资源丰富,超过了其他地区的透闪石玉或其他品种的玉石,为人们所偏爱,公认它是玉的精英,成为王室的瑰宝。在中国历代史书中,从西汉《史记》到民国《清史稿》,对和田玉的产地,产出和使用情况等都有记载,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中或许也是非常罕见的。

和田玉的收藏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制玉事业,不论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出现了一个新的制玉高峰时代。和田玉的开采和加工以及市场规模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新一轮的和田玉收藏热正在兴起。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仅次于书画和瓷器,成为收藏界的第三大群体。

玉器收藏以和田玉及其玉器为主。现代玉器也称为新玉,这是相对于古玉器而言。玉器收藏以前是以古玉器为主,近年来现代玉器也受到人们的青睐。

和田玉玉器生产规模扩大,工艺成熟,突出的特点有:一是新疆玉雕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已成为和田玉玉器的重要力量,在新疆经营和加工和田玉的店铺和厂家有数千余家,二是以河南镇平县为主的和田玉玉器业兴起,形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力量,三是北京、扬州、上海等地继续发挥优势,成为和田玉玉器的精品基地,而且一批年轻的玉雕大师正在成长起来;四是苏州、蚌埠、揭阳玉器集散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其规模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和田玉是目前艺术品中的最佳藏品

原料稀有珍贵

和田玉原料主要包括山料和籽料、戈壁料与山流水。

山料产于海拔4500-6000米的昆仑山之巅,每年开采期4个月左右。一般五月份运输物资给养上山,九月大雪封山前必须全部下山。除去往返路程及准备时间,有效工作日只有短短的3个月左右。所有玉矿都在无人区的高山之巅,物资运输主要是靠毛驴驮和民工用肩扛。从有公路的地方到矿点单程步行需要三至五天,无路可走,只有人为开辟的便道。一切大型设备都无法使用,生活物资极度缺乏。高山气候之恶劣,生活条件之艰苦,开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每年所开采的山料能达到高品质白玉等级的仅占总产量的3%-5%左右。

和田玉籽料主要产于河流中,主要产在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维吾尔语意为白玉)河和喀拉喀什(维吾尔语意为墨玉、黑玉)河。顾名思义,玉龙喀什河以产白玉著名,喀拉喀什河以产墨玉、青玉、青白玉闻名。籽玉的采捞在每年的洪水期后,采玉者沿河床一字排开长逾百公里,有用机械挖掘的,也有用镐钎、铁锹等原始方法挖掘的,采捞者如大海寻针般一尺一尺地在河床的卵石中挖掘、寻找。开采条件虽比开采山料优越,但产量甚微,很多采捞者辛苦数月,机械费用、圈地费用、人工杂费等全数赔进,血本无归。可见,一块完美的上乘和田籽玉是何等的珍贵!

和田玉完美上乘者产量稀少。一件好的和田玉玉雕作品,其原料本身就很珍贵,这也是和田玉作为收藏品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

难假冒、易鉴定、难替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艺术品的仿制能力日新月异。而和田玉固有的特性是其他假冒品所不具备的,也是无法替代的。只要用心去观察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

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含有少量的阳起石,因产地的不同,阳起石的含量有微小差异。和田玉以润取胜,它特有的温润、凝重的玉质,油润柔和的光泽,洁白无瑕的肌理,是其他矿物不可产生的。

掌握和田玉的鉴别技能和知识并非难事,只要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请教,不长时间就能掌握。且可借助仪器测定,根据检测化验出的数据(比重、硬度、光率)进行判定,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品准确率会高得多,难度和风险也会小得多。

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中国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崇玉、爱玉、赏玉、藏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领域。

自古以来,人们相信玉代表正气、好运、德行、内涵和灵性,玉能护身、定惊、避凶、安家、驱邪,使人平安吉祥,万事如意。人们佩带玉、收藏玉、摆设玉,也凝聚了这些美好的希望和信念。

和田玉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更显其尊贵厚重而富有灵气。

第2篇:玉器鉴赏范文

玉器的鉴赏

鉴赏玉首先要认识玉,而对于玉的含义,自古就比较广泛。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这也就是说凡是色泽美丽、质地坚硬的石头就是我们所称的玉石,从矿物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硬度为摩氏5.5度――摩氏7.0度,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状,具有温润色泽的矿物集合体。玉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又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属单斜辉石中碱性辉石的一类,主要由钠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硬度为摩氏6.75度~摩氏7.0度,密度为3.2~3.3,常呈隐晶质致密状,由无数细纤维状微晶交织而成。最为常见的硬玉就是翡翠。软玉并非指硬度小的玉石,而是指较翡翠硬度小,由角闪石族矿物透闪石和阳起石的微晶集合体的玉石总称。它的硬度为摩氏6.0度~摩氏6.5度,密度为2.55~2.65。软玉在中国蕴藏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田玉。而从广义上来讲,玉石就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它不仅包含“软玉”和“硬玉”,还包括独山玉、岫岩玉,以及近似玉但严格来说不是玉的玛瑙、琥珀、绿松石、水晶、孔雀石、珊瑚等。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只是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当代,中国玉器大致经历了礼器――礼品――饰品――艺术品四个过程,中国玉文化的核心内涵也经历了礼乐神权――道德规范――权力财富――艺术欣赏四个历程。各个时期的玉文化内涵与玉器的表现形式及内容相互呼应,在礼乐神权为玉文化核心内涵时期的玉器表现得神圣、虚幻;在艺术为玉文化核心内涵时期,玉器则更多地表现在工艺技法及艺术的创造性。玉文化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整个中华历史文明。关于玉的鉴赏也丰富无边,深不见底。“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道出赏玉的核心。

玉器鉴赏的几个要点:

1.赏玉质。玉质鉴赏一是看玉的密度(比重),密度(比重)越大,玉越珍贵。二是看玉的硬度,硬度越高者,玉石越佳。三是看玉的色泽,色泽均匀纯净为上品。四是听玉的声音,脆者为佳,哑者为劣。不同玉种其质地特征不同:和田白玉讲“白度”和“润度”,翡翠讲究“先种(水种)”和“后色(颜色)”,独山玉讲“色泽”和“水头”等。不同玉种之间没有质地好坏和价值高低的可比性,只能在同一玉种内进行质地好坏和价值高低的比较。

2.赏造型:玉器是炉、瓶、熏,是花卉虫鸟,还是人物、动物。是创新的还是仿古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工艺质量标准。一般来说,工艺比较简单的是楼枝鸟、持花仕女、走兽、盆景;比较复杂的是花卉瓶、人物件活,最难的是垒、爵、壶、炉、瓶、熏等传统造型的器皿件,需要慎重选料、开料、出坯、掏膛,然后做兽头,做浮雕图案。如果是带链子的瓶,带提梁的卤,则需先将链子、提梁做出来,工艺的难度就更大了。不同的造型表现出玉质的好坏,一般来说,玉料好坏的应用是先器皿,再镯子、牌子,后山子、摆件。

3.赏创意。所谓创意就是玉器的题材、构思和表现手法。玉器题材多为吉祥图案,或是故事、典故;近代也出现大批反映现代生活的好作品。总之,所取的题材与作者的构思是相辅相成的,而最终要以琢制技巧来表达。绝大部分玉器作品是量料取材、依材施艺的。一般先要对玉料挖脏去绺,然后进行构思,设计者要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行业知识和生活体验,找出一个适合的题目,在玉料上先画后做,边画边做。在一件作品雕琢过程中,往往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再创作,直至作品完成,这是对一个玉雕从业者是大师或是工匠的活化表现。“俏色”,几乎是玉器的专用词,即便是低档次玉料,如果有“色”,而且用得“俏”,也会身价倍增,高档次的俏色产品,其价格更是不可估量。

4.赏作工。琢玉工具基本上是圆形的,以铡铊、轧铊、勾铊为主。另有弯子、管子、丝子、锃子等。现在多以牙医使用的铊皮钻代替长而直的杆轴,这样研磨琢制起示较前虽然灵活多了,但总还不如使用平直的刀、铲好,因此要把玉器琢得线条流畅,弯转圆润,疏朗利落,那是不容易的。此外,造型比例是否适当,动作是否自然,也特别重要。素活、平面、兽头、环子、链子的做工也都是很讲究的,各有不同的要求。

5.赏光亮。光亮就是指抛光效果。抛光是玉器工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抛光环节既有对玉器雕琢的修正,也是对玉器作品的美化。不同的部位和线条对光亮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抛光是在表现手法上的再创作。很好的作品,如果抛光技艺不佳,对观赏效果影响很大。不抛光的玉器作品严格上讲只是一件未完成的半成品。

玉器的投资

人称“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因为玉器原料的稀缺性和作品的艺术性是难以估价的。

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项目之一,与房地产、金融投资并列,其回报率之高,是世界投资者的共识。中国内地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艺术品投资热正在广泛兴起。艺术品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字画、邮品、玉器、古董等,都属于艺术品的范畴。对于艺术品投资者而言,是不会也不可能对所有种类的艺术品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经济实力等不同情况,选择某一种类或某一项艺术品进行投资,这样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选择玉器投资的标准。并非任何一件玉器都在市场上被看好,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件玉器都适合投资。投资者必须从浩如烟海的玉器世界中挑选出那些有升值潜力的。一般而言,适合投资的玉器应具备以下四个标准:

(1)真,玉器的真伪是最主要的投资前提。谁都知道,由于玉石种类较多,相似、相近、仿制以及故意的伪造,使玉器艺术品鱼目混珠,花大价钱买假货,不但会失去盈利的机会,可能连本也得赔进去。选择一件玉石,首先要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鉴定和检验。

(2)精,以“精”为标准选择所要投资的玉器,并不意味着玉雕大师的一般性作品就没有市场。对许多中小投资者而言,甚至根本无能力问鼎玉雕大师一件逾百万元的作品,玉雕大师的一般性作品也就有了市场。以“精”为标准选择投资品的原则是,在相同或相似的价位下,应尽量从其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样,玉器艺术品才具有较大获利的可能。

(3)全,所选择投资的玉器,无论单件,还是组合,均要完整无残损,否则不适于投资。

(4)稀,即选择投资珍品。具有创新意义、开先河的玉器极有投资价值,珍稀作品极有获厚利的可能。

2.投资玉器的原则:

(1)精品原则。在投资时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选择精品才有投资和升值空间,因为好玉石加上好的雕工才能称为完美的作品,即使短期内没有升值,也可以用来保值,至少不会贬值。而那些原材料和艺术价值一般的作品虽然也会升值,但升值空间很小。“黄金有价玉无价”,就是指玉石的投资价值,玉石投资的资本弹性空间很大,数千元至数万元都有可能盈利。当然,这在很大程度需要凭借购买者的眼力和经验。同为和田玉,因为分山料、半山料、仔料而价格不等,而各种宝玉石检测机构只检测石料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就是只告诉你它是和田玉,其他就要凭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

(2)长线投资原则。宝玉石投资要有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因为这类投资往往不是立刻就能有回报的,需要时间。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玉器的投资前景颇为看好,但它属文化消费,价格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比如市场环境、消费者的认知程度等,而且目前国内银行还没有玉器抵押业务,从而使这种高档藏品只限在收藏者这个特定群体里流动。

玉器投资是一件怡情养性的美事,需要良好的心态,需要很好的内涵。玩玉的乐趣不仅仅在于保值增值,而在于欣赏、感受,在于感受玉器背后的深刻文化,感受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了解玉背后深层的人文底蕴。

第3篇:玉器鉴赏范文

遍及九州纵贯千年

瓷器美观、耐高温、经久耐用,一件瓷器能够使用几十年几百年,瓷器是我国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日常用品。但瓷器有个性脆拍摔的致命弱点,而且瓷器一旦摔坏就成了不可降解的永久性垃圾。针对瓷器的这一弱点,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修复破损瓷器的手艺——锔。追溯“锔”的起源我们会发现“锔”最早并非是修复瓷器的,《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年8月版)对“锔”字的解释是:“1.锔子,又叫抓钉,用以加固建筑构件或接补有裂缝的器物。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铁门》:‘既设门扉,又以铁锔。’2.用锔子接补器物。《玉篇·金部》:‘以铁缚物。’《集韵·烛谓》:‘锔,铁束物也。’”可见早期的“锔”是用铁抓钉加固建筑构件,至今遗留着许多历史证物。例如,1300多年前修建的乾陵地宫墓道堑.壕,这条墓道堑壕全部使用了长1.25米、宽0.4-0.6米的石条填塞,石条之间都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这应该是早期“锔,铁束物也”的实物。《现代汉语词典》对“锔”的解释是:“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锔盆、锔缸、锔锅、锔碗儿的。”(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至于“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目前说法不一尚无确切定论,央视(10频道2011.6.4)播出《锔瓷无痕》专题节目,在节目中称锔这项民间手艺“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历史遗存的锔补过的各类器物在全国各地都不鲜见,出土的锔器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毛家湾瓷片坑。2005年7月北京毛家湾在管道施工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埋藏于明代早中期的瓷片坑,出土了100多万件瓷片,这批瓷片的年代上至隋、唐、辽、金、元,下至明代中期的正德,历史跨度达900多年;在这批瓷片中有的带有锔钉孔,有的瓷片上保留着完整的锔钉,充分证明了锔这项手艺被用于瓷器或许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至少明代早中期已经在社会上十分普及。外国人对中国锔器也有所记载,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著名儒学家伊藤东涯所著的《蚂蝗绊茶欧记》中称:我国南宋龙泉窑的一个精美的碗传到日本后,一直被当作国宝珍藏,到了日本的室町时代(1392—1573年)这个碗被当时的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收藏。足利义政对这个碗备加珍爱,因为这个碗底出了一道璺,于是足利专门派遣使者携带此碗来到我国,恳请当时的大明皇帝照原样再赐一个。无奈各个窑场都仿烧不出这种釉色的物件,只好命锔匠把碗上的璺锔好后由使者带回日本。由于锔钉的形状有些像蚂蝗,当时的日本人便将锔钉称为“蚂蝗绊”。西方人最早记载锔补手艺的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他在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到中国,曾游历过澳门、韶州、南昌、南京等不少城市,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北京后受到明神宗皇帝的热情款待,在京城一直住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病逝葬于北京二里沟。当他看到锔匠锔补瓷碗的时候感到极为神奇,在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05年5月版)中写道:这种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破裂,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利玛窦所说的“铜丝”即铜质锔钉,所谓“熔合起来”就是锔匠用铜锔钉锔补起来。北京毛家湾瓷片坑所出土的带锔钉的瓷片、伊藤东涯和利玛窦等人的记载,证明锔补手艺在明代社会已经相当普及,而古代社会任何手艺的普及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过程,锔补瓷器的手艺出现于1000年前是可信的。

见证变迁 浓缩生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使用瓷器的国家,在唐代人李肇所著的《唐国史补》中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文中的“内丘白瓷瓯”即指邢台窑所生产的各种白瓷器物,“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早在唐代社会白瓷器物已经不分贵贱地普遍使用。到了宋代我国开始出现由朝廷直接控制的专烧宫廷、官府用瓷的官窑。历代官窑烧造的瓷器无论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非常高。但官窑瓷器毕竟数量极为有限,“以明代景德镇瓷业而论,在其民窑瓷业兴盛时年产瓷器可达3600万件,而据史料记载,明代御窑场在产量最大的时期(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生产瓷器仅12万件,只相当于民窑产量的千分之三。一般年景也不过数万件,尚不及民窑产量的千分之一,可见‘行于九域’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民窑产品。”(叶酷民:《中国陶瓷史》第509页)瓷器在我国古代社会的普及,促进了国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瓷器向世界各地的大量出口为欧洲、美洲乃至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瓷器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锔补手艺则挽救了破损瓷器的生命。我国民间至今流传着“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俗语,其实古代锔匠能够锔补的器物的材质种类极为丰富,如瓷、陶、石、木、竹、玉、琉璃等等,其中尤以瓷质日常用品最为常见,所以我们今天常见的历史遗存的锔器大都是瓷质器物,从这句民间俗语中也反映出锔补破损瓷器是古代锔匠最重要的手艺。专家认为北京毛家湾出土的瓷片大都来自于皇宫,证明即便在紫禁城内除了皇族有权使用官窑瓷器以外,宫女太监禁卫军等庞大的服务群体也只能使用民窑瓷器,他们使用的瓷器损坏了同样要锔补了继续再用,可以说千百年来锔器一直遍布除皇族以外的各个阶层。锔器是我们上几十代人生活的证物,它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折射出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状况。历史遗存的锔器绝大多数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锔器与人关系之密切是任何文物所无法比拟的。在笔者收藏的数百件锔器中,有件清代嘉庆年问的豆青釉青花蝶花纹碗,碗的通璺上被锔了十几个铜质锔钉,碗底的小磕有用糯米汁拌合石膏粉修补的痕迹,碗口的磕较大用3×3.5厘米的铝片包裹,说明这个碗从嘉庆以来的100多年间一直在被人使用着。这件锔器见证了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更朝换代,见证了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地得到了提高,才使这个被使用了100多年的碗成为了收藏品,因此说这件锔器反映出百余年来我国社会的变革、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通过对锔器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所以我们说锔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经沧桑 独具意境

锔器是历经沧桑存有缺陷的器物,但锔器的美恰恰出自于它的缺陷。人们的审美观念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原始单一向多元化进化的过程,我国独有的缺陷美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在西方美学中并不存在缺陷美,有人认为米洛斯的断臂维纳斯、《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也属于缺陷美,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断臂维纳斯、敲钟人卡西莫多所存在的缺陷只是一种反差或衬托而已,这种缺陷本身并不可能产生出美。我国美学理念中的缺陷美不是某种反差或衬托,而是由器物本身的缺陷产生出的特殊的美的意境,例如宋代哥窑瓷器的开片原本是釉面出现的一种缺陷,而它的美正是出于这种瓷器表面的开片缺陷;太湖石的美必须兼具皱、漏、瘦、透等特征,这些特征恰恰都是石头的缺陷。如果哥窑瓷器的釉面没有开片这种缺陷,把太湖石的皱、漏、瘦、透等缺陷都抹平,它们的美则会随之荡然无存。缺陷美是一种抽象的美的“意境”,反映出“境生于象外”的我国传统美学理念。所谓“意境”是指作品或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人们的思维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锔器的美无疑也是一种意境美,它的美产生于器物及器物上的璺和锔钉,而璺和锔钉改变了器物原有的美的属性,为器物增添了历经沧桑的意境,这种意境冲击着人的视觉让人浮想联翩,产生出不同于原有器物的“境生于象外”的那种独特美感。历史遗存的各类锔器在制作和锔补过程中,每一件都是由工匠的双手完成的纯手工艺品,日本民俗学家柳宗悦在他的《民艺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中指出:“正是这样的制作带来了不少的喜悦,只有这样的人的喜悦,才能产生美的巨大力量。”在器物最初的制作以及后来的锔补过程中,工匠们把自己的心血注入进器物之中,然后这些锔器又由人长时期地使用,使锔器所融人的人的情感远远超出了一般器物。我国传统美学追求“澄怀观道”的审美境界。“澄怀观道”本是佛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这一禅境亦十分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境界。在对美的审视中“澄怀观道”也可以说是个人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在美的世界里的无限满足。举个极为通俗的例子:明末倾国倾城的美女陈圆圆终生倾情于文学家冒辟疆,但冒辟疆在谈及陈圆圆的美貌时,却没有发挥他语体文字的专长对陈圆圆的五官、身高、体型、肤色等等做直观的描述,只称“其人淡而韵”。“淡而韵”是非常含蓄极为抽象的意境,而正是这种抽象的意境把人们带进无限的遐想空间。锔器与冒辟疆形容的陈圆圆,一个是以缺陷而令人惊叹的器物,一个是绝代美女,看似这两者没有任何的牵连,但他们的美都是从“具象”产生出“意境”,都同样具有意境美的共性。把玩锔器也如同文人形容美女一样,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阅历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当人们欣赏一件锔器的时候,它的璺和锔钉对人们的视觉产生出强烈的冲击,锔器历经沧桑的缺陷美会使人们产生出诸多的联想,而那些阅历与传统文化丰厚的人,会更容易享受到锔器独有的意境美。

断代辩伪 依据原物

第4篇:玉器鉴赏范文

其实,减肥的进程不会因为几次特殊情况而失败,但前提是你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你确实每天都严格执行了自己的健康减肥计划。它们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还处在和自己的各种坏习惯做斗争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特殊情况就是特殊情况,不能经常出现。如果你一周参加了几次这样的特殊活动,那你就有必要诚实地告诉自己:它们已不再是特殊情况,在计划中应该明令禁止。

现在,说说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吧――

1.赴宴前先吃一点食物

我们可以在赴宴前吃一点水果、蔬菜,饭局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点慢。等菜慢慢上起来,大多数人也都饿得够呛了,狼吞虎咽是免不了的,提前吃点就能避免这种情况。

2.尽量远离高糖饮料和酒,选择茶水

适量饮酒不会破坏你的减肥成果,尽管它有可能会减缓你的减肥过程,但过度饮酒毫无疑问会给你带来麻烦。如果你不控制自己的饮酒量,它将会极大地伤害你的身体。

3.尽量放慢吃饭的速度

食物进入人体后,体内的血糖会逐渐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大脑饱食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当进食速度减慢时,这一变化体现得较为明显;相反,如果进食过快,血糖还来不及升高,大脑也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应,进食过程就结束了。当最终血糖增高,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人们往往早已摄入了过多的食物,并由此造成能量过剩,最终导致肥胖。

4.选择宴会上低脂肪、低糖的食物

即使在宴会上,你也可以控制自己摄入脂肪食品的食用量。最好选择蔬菜、水果以及低脂肪的蛋白质类食品;选择蒸或煮的食物,如清蒸鱼、虾等;油炸的、煎的食物尽量少吃;羹类也最好少喝,份量控制在半碗。

5.用白开水涮涮更健康

外面做的菜一般都很咸,吃的过咸就会大量的喝饮料来解渴,我们可以准备一杯白开水把菜先涮一下,这样可降低一部分盐和油的量,有利于维持减肥成果。

第5篇:玉器鉴赏范文

chóu hèn dào qiè fēn fù qí qū zhān yǎnɡ xiāo huǐ

( ) ( ) ( ) ( ) ( ) ( )

háo mài zāo ɡāo qí tú yòu huò

( )( ) ( ) (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3分)

漂泊(pō bó ) 即使(jì jí) 勉强(qiánɡ qiǎnɡ) 削弱(xuē xiāo)

混乱(hǔn hùn) 脊梁(jí jǐ)

三、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画出来,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4分)

力挽狂篮( ) 同仇敌汽( ) 不屈不饶( ) 暂钉截铁( )

披荆斩籍( )励精图制( ) 中流抵柱( ) 毫不犹预( )

四、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写出一句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宣传语。

(2)在考试中同学的成绩不理想,你写出一句名言来鼓励他。

(3 )用比喻句描写冬风的呼啸声,可以写我们背诵过的一句话。

(4)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让不求上进的同学明白应当好好读书。

(5)写出一句自己喜欢的歇后语。

五、修改病句,使用修改符号。(4分)

1.树上的小鸟在树枝上尽情地欢唱。

2.老师的眼睛射出了宽慰的笑意。

3.经过努力, 我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4、他戴着红帽子和一身红运动服走出了家门。

六、选词填空。(3分)

不是......而是...... 既......又...... 只要......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林海音在窃读时很惧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她能从读书中感到快乐。

2.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把自己喜爱的一本书,( )看作一位朋友,( )当作一处想去就去的故地。

3.鲸鱼( )鱼类,( )哺乳动物。

七、默写《泊船瓜舟》并完成问题。(8分)

1、 用自己的话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2、 在后两句诗中哪个字使用的好?好在哪里?

八、根据学习的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作者采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士( ) 。

2、王懿容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 )的人,汪竹柏写的关于中国文字的是《 》。

3、《狼牙山五位壮士》的作者是( ),本文是按照: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的叙述顺序写的。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中“红流”指的是:

“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

九、阅读课内语段完成问题 (20分)

(一)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交叉)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慎重、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吹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其、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励、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 文中的“两股风”指的各是什么?“生活的小船” 指的又是什么?(4分)

2、用“”划去不恰当的词语。(2分)

3、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2分)

4、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1分)

(二)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代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 按原文填写四字词语。(4分)

2、 用“有……也有……有……也有……”句式模仿造句。(2分)

第6篇:玉器鉴赏范文

máo jīn fēnɡ chē xià ba ɡuā ɡuǒ shànɡ shēnɡ xiǎo xīn shū běn huí lái 二、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并标调。

自( i) 只( i) 四(i) 是 (i ) 也(y) 北(b) 尖(j) 江( j) 亲(q ) 清(q ) 牛(n ) 水(sh )三、拼一拼,连一连。

yuǎnyuándàobào 远圆报到 xiànxiànɡqúnqiú 像现群球四、字、词交朋友。(连线)

骑松青吃天砍

饭鼠车树鹅蛙

五、读一读,划去不是同一类的一个词。

1、豆角菜园萝卜白菜南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哥哥朋友奶奶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奶面包苹果故乡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静夜思》诗句补充完整。

床前明( )光,疑(yí)是地 霜。

举( )望明( ) ,低( )思故乡。

七、按要求填空。

“长”字共有( )笔,第三笔是( )。

“方”字共有( )笔,第三笔是( )。

“鱼”字共有( )笔,第五笔是( )。

“年”字共有( )笔,第三笔是( )。

“衣”字共有( )笔,第五笔是( )。

“里”字共有( )笔,第五笔是( )。

“走”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

八、选字填空。

公工

1.爸爸是( )人。( )园(yuán)里的花开了。

自字

2.我( )已去上学。( )要写(xiě)得好。

飞走

3.小鸟( )了。哥哥( )了

中种

4.画( )有只小鸭。毛毛( )花生。

九、看图写句子。(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篇:玉器鉴赏范文

在新课示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经过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整个堂课的气氛变得相当融洽。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做教师的为何不能真正做到主导而不是主讲呢?这倒是一个新思路。但是我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喜欢能接受吗?我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课后以聊天的方式和不少的学生进行了沟通,可喜的是,虽然有极少数的同学觉得这样会浪费他们一些课余休息时间,因为课前要做大量预习工作,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模式还是寄予了极大的热情。于是,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尝试。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要合作舞台,学生自主探究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专业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例如学习《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玉器,笔者用绒布口袋装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玉石,然后提出问题“感受三种玉器,找出最光滑最润的”,好多学生都在踊跃举手,经过观察,发现前排有个女生,显得怯生生的,就及时请她上来,她满脸通红的摸了半天非常紧张。此时暗示同学们给与掌声鼓励,促进她拿出了最好的玉石。此后了解到这位女生其实很难鼓起勇气才举手,如果没喊她,下次就更不敢了。因此用启发、鼓励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也很重要。

当然教师还要有驾驭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推行小组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同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全场的适度控制,要正确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把课堂变成菜市场。例如学习《天上人间—壁画》时,了解了拓印画的简单制作过程,当堂便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张黑白拓印画,感受一下拓印过程,几分钟后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合作而成的拓印作品,虽然很粗糙,但艺术作品制作成功的感觉却油然而生。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要借助网络,深入鉴赏

第8篇:玉器鉴赏范文

1.主观设立已知条件。以已知条件去证明自己的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但是这些条件必须是经过考古界公认的。颜先生所主张的高、大、正方、单数属阳,矮、小、长方、双数属阴,没有得到红山文化考古界的公认,而且颜先生所依据的阴阳理论也晚干红山文化几千年,因此不能作为鉴赏红山玉的已知条件。

2.为证明阴阳雄雌说而随意更改论据。为了迁就正方为阳的观点,把近似圆形璧和梯形的钺璧说成是正方形。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的一对玉猪龙,块形口没开透的比开透的更粗陋,可是为了迁就口没开透的为雌一说,竞说此猪龙线条圆滑柔和。如果要将这对玉猪龙人为分雄雌的话,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块形口没开透的较粗陋,更具雄性特征。

3.逻辑推理混乱。仅以外方内圆璧与钺形璧为例,外方内圆璧左侧璧中心孔大为阳,右侧璧中心孔小为阴,而钺形璧左侧璧中心孔小则为阳,右侧璧中心孔大则为阴,钺形璧右侧璧穿绳孔为双数为阴,而外方内圆璧左侧穿绳孔也为双数则为阳,相互矛盾,逻辑混乱。

4.论据与论点没有关联性。玉镯的大小与被加工的玉材有关系,与佩戴人的手大小有关系,而与阴阳没有关系。玉龟一只消瘦一只臃肿,只能说明这对玉龟一瘦一胖,与雄雌没有关联性,因为雄龟有瘦的也有胖的,雌龟有胖的也有瘦的。

5.人首三孔器、猪首三孔器、双龙玉璜、双勾云大佩笔者认为应是对称器形。众所周知,红山文化玉器的加工工具和技术非常原始,仅限于手工的琢磨切磋,在磨制对称玉器时,左右会有所误差,这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存在误差的对称器形才具有原始美的意蕴,切不可视左边高一点就说阳,右边低一点就说阴。

红山玉的器形比较奇异,这与红山文化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原始宗教有很大的关系。红山的肖生玉造型一般都融合了抽象与具象两种艺术手法,而且这两种手法在玉匠的个性化中也有差异,所以肖生玉抽象变形的情况也往往并非一致,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切不可望形生义、乱套雄雌。在原始中,红山人往往将两种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物种结合成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想像物种,作为神灵图腾进行崇拜。玉猪龙就是以蛇的尾巴与猪的头部结合而成的一种想象物种,作为图腾被崇拜。同时,由于氏族部落之间的兼并、融合、联姻等,这种关系体现在玉器造型中就出现了合雕像生玉器。商代出土的玉器中就有龙凤佩、鹰与人首佩,其渊源可推溯到红山文化时期。颜先生以阴阳说来否定合雕像生玉器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颜先生所主张的“至阳至阴说”“媾和说”是几千年后的学说,绝不可简单拿来乱套。

第9篇:玉器鉴赏范文

新教育下的课堂,要求创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实施了变换角色教学模式。例如讲解《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时,对于国内建筑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讲述以及相关的资料。自然在描述和讲解时就总显得不那么酣畅淋漓。由于笔者发现有的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特别了解,所以实施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他们。当课上到故宫布局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国庆60周年大型阅兵式的视频和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点片段,让同学们找到兴趣点进行讨论,了解到部分同学去过故宫,就请他们到讲台上来谈谈自己去故宫的感受。于是笔者挑了一位讨论最积极的学生,将他去参观故宫的所见所闻给大家娓娓道来。提高了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其他同学们纷纷应和,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纷纷讲述自己感受,完善了更多资料:天安门也是故宫的一部分;故宫的布局是左右对称的;原来故宫的“金砖”并不是黄金做的,而是一种产自苏州的特制的地砖等等相关知识。经过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整个堂课的气氛变得相当融洽。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我们作教师的为何不能真正做到主导而不是主讲呢?这倒是一个新思路。但是我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喜欢能接受吗?我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课后以聊天的方式和不少学生进行了沟通,可喜的是,虽然有极少数的同学觉得这样会浪费他们一些课余休息时间,因为课前要做大量预习工作,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模式还是寄予了极大的热情。于是,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尝试。

二、合作舞台,自主探究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专业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例如学习《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玉器,笔者用绒布口袋装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玉石,然后提出问题“感受三种玉器,找出最光滑最润的”,好多学生都踊跃举手,经过观察,发现前排有个女生,显得怯生生的,就及时请她上来,她满脸通红非常紧张的摸了半天。此时暗示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促进她拿出最好的玉石。此后了解到这位女生其实很难鼓起勇气才举手,如果没喊她,下次就更不敢了。因此用启发、鼓励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也很重要。当然教师还要有驾驭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推行小组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同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全场的适度控制,要正确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把课堂变成菜市场。例如学习《天上人间———壁画》时,了解了拓印画的简单制作过程,当堂便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张黑白拓印画,感受一下拓印过程,几分钟后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合作而成的拓印作品,虽然很粗糙,但艺术作品制作成功的感觉却油然而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