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常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

第1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班主任 常规管理 管理措施

近十年的职业学校班主任经历,我认识到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员要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所以,对每一个班级的管理,我心里都有一个恒定的目标:那就是能使班中每一位学员做人做事进步,能使家长满意放心,能尽最大能力配合学校学生管理。下面是我作为职业学院班主任所采取的常规管理办法及点滴措施。

一、制定量化管理方案,加强学员的日常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纪律涣散,要管好带好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抓好纪律是头等大事。因此,我在接手每一个新班时,就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了适合本班更具体的管理方法,分奖则和罚则两部分内容。并制定了班级情况周报表,将每周班级情况登记在周报表上并予以张贴,然后结合班级管理条例的具体细则,将违纪学员的扣分和受奖学员的奖分情况记录下来,以备平时或年终评比优秀学员作准备。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也是我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的必备资料。

二、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意识,树立“我能行”的观念

我充分利用每周主题班会对学员进行思想、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员的集体观念。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多的学生心理自卑感很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提出“我很棒,我能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切”的口号,要求每个学员把这句话和自己的座右铭写一个小字条,贴在桌面上最醒目的地方;号召学员读伟人传记;每天写两条名人名言,这样可以使学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强化自己对自己的信心,用名人的言行来时刻激励自己,让学员坚信自己每一天都是最棒的,并向着更棒的方面努力。

三、抓好班级干部建设,形成互相监督,层层监督的班级管理局面

首先,通过全体同学民主选举选出本班的班委和团支部,负责管理班级和团的日常工作。并从中选出五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班为常委会,并与每周主题班会前召开一次班为常委会会议,如实总结上周本班情况,并提出下周本班需要进行的具体工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我进行处理。第二,以自律为主,设立每日值班班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班委、团支部、自律委为核心的层层监督的班级管理局面。

四、重点关注特殊生,以点带面带动班级管理

有了好的班干部队伍,就会及时将本班的一些情况反映上来。自然就会产生一些“特殊生”,我把他们叫“特殊生”,是因为这些“特殊生”并不仅仅是后进生,有好多违纪现象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上课说话、睡觉、看小说、课后打扑克、上网吧,甚至夜不归宿。针对这些“特殊生”,我是特别关注的。首先及时了解情况,和他们个别谈话,及时和家长联系,较为严重的决不姑息,汇报学校及时处理,通过重点关注,使我班的每一位“特殊生”都形成了一个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

五、加强与学员的沟通,更近地走进学生心理,及时掌握每一位学员的思想动态

现在的学生思想是很活跃的,特别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小,没有升学任务,大部分学生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学习,有一部分学员或因为初中老师对他们的不良看法,或因为家庭的变故和不良引导,他们思想上有了一定的障碍,对老师和不熟悉的朋友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为了走近学生的心里,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我要求学员每周给自己做一个自我鉴定,主要包括:本周自己认为做得最棒的事是什么;本周自己认为做得最糟糕的事是什么;鼓励和自我鼓励;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想对老师说六项内容。这样做一是为了我能更多地了解学生,二是让学员每周有一个对自己的正确评价,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借以鼓励和约束自己。

六、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和专题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在一个快乐、上进的环境中成长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对我们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们这些学生,不是不会做人做事,而是在生活中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种引导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每一名学员切实参与进来,从实践中去体会如何做人做事。为了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上学期为例,我在班上主要开展了如下系列活动:

1.抓住节日的契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先从爱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老人节期间我带领学员到老年公寓亲身践行了一次敬老爱老、为老人做一件实事好事、为老人提供一次服务的活动;倡议全体学员回家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或爸爸妈妈洗一次脚。(2)感恩节期间,我们班举行了以感恩为专题的系列活动。共分四大部分内容: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国家。让学员先从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开始感恩,再推而广之到国家,在每一个主题活动里,我们设计了各种有特色的活动,如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实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处理朋友关系、答记者问、成人宣誓、到监狱参观、走上社会进行环保、到贫困山区“手拉手”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活动,学员的思想有了逐渐的升华。(3)在平安夜晚上,我们举办了“烛光里送平安”晚会。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学员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开展“诚信”系列教育,引导学员诚信做人做事

号召全班学员或上网或通过书籍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名家名言名篇。通过他

第2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一、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直接塑造者

班主任的工作,是加强学生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在选任班主任时,首先要把事业心强、教育教学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挑选到班主任岗位上来。其次,每周要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各自分析汇报上一周班级的各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这样,班务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订常规,加强班级规范化管理

学校班级管理是一项既具体又实在的工作,如何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我的做法是制订小学生一日常规,从七个方面来规范学生一天在学校的行为。

1.进校常规。佩戴好红领巾按时到校,衣着整洁,见到老师要问好。

2.早读常规。早读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书声琅琅,读完常规后再做其他书面作业。

3.课堂常规。预备铃后,应迅速进入教室,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上课,上课专心听讲,一律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4.课间常规。提倡积极休息,在室外活动,不能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值日生及时擦拭黑板。

5.两操常规。上午第二节课后到操场迅速排队,队列要整齐,做操时动作要规范,下午安排做眼保健操,并要求动作准确到位。

6.升旗常规。每周星期一早晨在指定位置举行升旗仪式,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行队礼,唱国歌时声音响亮、节奏鲜明。

7.课外活动常规。积极参加音体美劳等各类兴趣活动,听从安排,借用用具要及时归还。

三、树立集体观念,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

一个学校的荣誉要每一个学生去珍惜。班风的建设,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要常抓不懈,要培养学生自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1.要培养班级集体观念。良好的班风,需要每个学生营造,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呵护自己的班集体。

2.要加强学生责任心培养。班级工作要靠大家做,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班级”的良好风尚。

3.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加强科任教师、家长的联系,只有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齐抓共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3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灵活多样;持之以恒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组织活动过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那么整个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若没有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笔者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学期开学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召开班会,组建班委会,并全班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全班学生实际。当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单一,太死板。如笔者每带一个班,不仅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还同时建立与其相符的班级管理办法、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勤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个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班级民主,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班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管理方法,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

第4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七年级;班级管理;道德;班干部;关爱

七年级学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接受完六年的小学教育,步入一个陌生而又全新的环境,这使得他们身上具有小学和初中相交织的两面性,即小学时的活泼好动和刚进入初中时的好奇困惑,这样,对七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就呈现出许多特殊性。如何构建一个班风优良、学习气氛浓厚、德风高尚的班集体成了每一个七年级教师值得深思和研讨的主题。笔者曾任七年级班主任数年,对此问题深有感触,现略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经常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和濡染,迫使其提升人生境界

不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是永远不变的,这股无形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个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对于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在小学里已经接受了基本的德育教育,但还不完善、不深入、不具体。作为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德育重任,不能间断道德教育。在班级中及时发现道德高尚者并确立模范,宣传先进,推广典型,使班级时时彰显榜样的力量,处处闪耀道德的火花,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榜样就在身边,时刻注意向他们看齐,时刻反省自己与这些同学之间的差距,不断剔除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经过多次的认识和反思,再加以班主任及时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的道德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细化职责分工,让班干部充分行使管理职能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也是获取班级信息的主要力量,班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效率。因此,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耐心考察他们的人品,同时在班上进行民主投票选举,尽量把道德品质高、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班级威望高的学生选,委以班级管理的重任。然后,给他们划分明确而细致的职责,使他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以及怎样干,让他们在各自的权限内行使班级管理职能。为了防止发生矛盾冲突,在划分班干部职责时,应尽量详细而具体,便于操作,避免权力的交叉和职责不明确。这样,当班里发生事情时,就有相对应的班干部出面调解并及时化解,必要时上报班主任。

三、加强班委会建设,大力推行班干部问责制度,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使其认识到班级管理是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世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有些班干部认为管理班级是得罪人的事,与其得罪别人,不如管好自己,挂着班干部的头衔做起“老好人”,对于班内事务敷衍了事甚至坐视不管,严重影响了班级声誉。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向全班学生说清楚,班干部行使管理职能是经班主任授权同意,更何况这些人都是大家公选出来为全班学生服务的,任何人不得随意阻拦或干扰,解除班干部的后顾之忧。这样,在发生班级事务无人问津时,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强有力的问责。按照“谁的权限内发生事情谁负责”的原则,对相应责任人进行问责甚至进行必要的惩罚,以此强化班干部的责任意识。

四、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刻关爱学生,关注班级弱势群体,争取最大化地缩小学生之间的综合素质差距

作为班主任,对班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把全部的爱均匀地挥洒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不能有丝毫的偏见和不公,这样才能彰显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威望。与此同时,班主任要特别关注班内的弱势群体,如单亲家庭子女、内向自卑型学生、留守儿童、身心缺陷者、学困生、贫困生等,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在身心各方面或多或少地有着脆弱的一面,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经常表现为寡言少语、焦虑多困、讨厌学习等,有的甚至残暴自私、打架斗殴、顶撞教师,但他们更渴望被理解、被认同,他们往往有着比别人更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这些弱势群体直接决定着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时刻关心这些学生,时不时地和他们谈心沟通,深层次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他们迎击困难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尽最大努力缩小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促进班级和谐健康地发展。

五、加强班级常规管理,用制度约束人,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常规管理可以促进班级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种常规制度要具有前瞻性、原则性、长效性、连续性和强制性,奖惩体系一定要完备,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警示和鞭策作用。长效机制一经建立,就要在具体的落实环节上下工夫,以彰显制度的巨大的威力,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起来,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认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不需要强迫执行,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七年级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具体的浩繁工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现状自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有一条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制定班级制度一定要符合本班实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班主任的宏观指导和广大学生的密切配合,班级管理一定能够收到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金聚,《班级生活自主化 学生前景最优化——班级生活自主化管理浅谈》[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3

2.王金霞、焦美霞,《让自主化管理成为和谐班级的一条红丝线》,[J],《科技创新导报》,2010.5

第5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9-01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小学生处在行为习惯养成,个性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坚持的教育理念,使用的方法措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具有现实价值。

一、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而新课程除此之外,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学校教育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这种转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真正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二、尊重学生人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尤其在小学,教师处在长者和权威的地位。在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几乎是一种空谈。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在班级管理中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指令无所不从,只要是教师吩咐和安排的任务,不论对与错,学生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师生观,颠覆了传统的“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要尊重教师的权威的观念已经完全过时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必须要转变旧观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自由、尊重、同情、关心、信任的关系。[1]学生完全可以对教师在班级管理或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提出改进意见。教师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师生双方始终保持交流和沟通,学生的意见可以被听取和采纳。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呼唤教师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真诚和爱心托起学生的明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三、创新班级管理制度

(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

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2]班集体建设,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单纯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生迟到、上课吃零食、不专心听讲等行为依然存在。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教师制定班规来约束学生行为的做法是不够的。良好的班级秩序,需要师生的共同维护。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明确赏罚措施就十分有必要了。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共同遵守的班级常规。[3]制定班规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他们通过制定班规班纪,反思和明白了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够端正对班规班纪的认识,不再片面的认为这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行为约束,而会理解班纪班规是大家应该时刻遵守和维护的行为准则。

(二)班级管理以服务为主,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班级管理不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管理更好的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管理看成是一种服务,小学班级管理不再是强力控制或命令式的,而是以服务性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小学生不会在班级管理中感受到恐慌。其次,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从长远考虑问题。这种管理理念之下的教育,应该更多的赞扬和激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帮助其树立信心,找到闪光点,实现个性发展。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定性评价,考试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仅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4]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有自我评价的权力。客观、公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也呼吁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充分的尊重这种差异,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表现,本着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促进下的班级管理,才有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李雪雁.试论小学班级管理[J].甘肃教育,2011,(8): 24.

[2]黄旻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5):32.

第6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班级是整个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班级中的班主任,则是整个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目前班主任对自身班级的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小学班主任没有对班级管理进行系统学习。现在很多班级中,学生数量众多,致使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为了更好地管理一个小学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用班主任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出于这样的压力,很多班主任都成为了“事务型”,很少出现“学者型”。这些班主任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只有依靠自己的各种经验来对班级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度缺乏创新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们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宽。如果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只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层面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小学生们集体观念正在逐渐下降。独生子女的优点是:他们活泼、思维敏捷,很乐于去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具备相当多的缺点。比如:他们基本都是从小娇生惯养,他们只会被爱,而不会主动去爱父母、爱亲人和同学。而且,他们自由散漫,不愿意接收纪律的约束,个性特别鲜明,喜欢盲目攀比,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现得极为浮躁。在当今提倡和谐共赢的社会中,像这种缺乏集体观的现象,并不利于帮助小学生们健康发展。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提高班主任的素质。⑴每一位老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这是每一位小学老师的基本义务。对于老师而言,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真心去关怀学生,去爱护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付出,小学生们才会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怎样为他人着想。让小学生们真正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奠定坚实的基础。⑵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具备丰富知识和幽默语言的老师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并成为小学生们效仿的对象。身为一名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深度和广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用极为幽默的言语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沉闷,通过自身的付出和贡献来感染学生,班主任要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喜欢课堂。

2.老师要重视小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教育。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也不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让小学生们处于行为障碍或者人格缺陷,所以班主任不能忽视小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教育。平日里班主任一定要细心观察班级同学的心理变化,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学生用心交流。

第7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 试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 试析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 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 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因及对策 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与对策 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 试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每一位学生是否可以得到针对性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当今在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班级管理的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一、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班级是整个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班级中的班主任,则是整个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目前班主任对自身班级的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班主任管理的方式方法单一。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城镇,依旧采用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即“权威式的管理方式,老师就是权威”这种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让很多老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使用同一种单一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从单一的出勤率、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违纪情况、成绩等级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这种固定的、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们只能在老师规定好了的范围中学习、生活、成长,这就导致了学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2.老师严重忽略了学生们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长时间以来,因为在培养学生目标上所产生的各种差异,受到片面的、只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小学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出现片面认识,他们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纪律以及卫生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在这种相对而言极为片面的管理模式下,小学生们只好盲目顺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们到了高年级之后,独立性不断增强,班主任过于严厉的言辞让他们不断产生逆反心理。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像这种严重忽略学生情感的管理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导致到最后,学校培养出来的要么是“顺从型学生”,要么是“叛逆型学生”,那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则少之又少。

3.小学班主任没有对班级管理进行系统学习。现在很多班级中,学生数量众多,致使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为了更好地管理一个小学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用班主任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出于这样的压力,很多班主任都成为了“事务型”,很少出现“学者型”。这些班主任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只有依靠自己的各种经验来对班级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度缺乏创新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们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宽。如果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只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层面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4.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小学生们集体观念正在逐渐下降。独生子女的优点是:他们活泼、思维敏捷,很乐于去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具备相当多的缺点。比如:他们基本都是从小娇生惯养,他们只会被爱,而不会主动去爱父母、爱亲人和同学。而且,他们自由散漫,不愿意接收纪律的约束,个性特别鲜明,喜欢盲目攀比,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现得极为浮躁。在当今提倡和谐共赢的社会中,像这种缺乏集体观的现象,并不利于帮助小学生们健康发展。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提高班主任的素质。⑴每一位老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这是每一位小学老师的基本义务。对于老师而言,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真心去关怀学生,去爱护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付出,小学生们才会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怎样为他人着想。让小学生们真正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奠定坚实的基础。⑵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具备丰富知识和幽默语言的老师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并成为小学生们效仿的对象。身为一名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深度和广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用极为幽默的言语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沉闷,通过自身的付出和贡献来感染学生,班主任要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喜欢课堂。

第8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管理要求,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在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地位,所以在对小学班级管理上要力求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共同创建科学、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现状及问题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定人数的班级,早在1862年我国就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我国广大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关注的问题。

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1)管理片面性。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不同,所以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也不能全面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造成一种片面人才观。2)管理内容缺乏系统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德育关键期,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导有很大作用,班主任通过自己对班级的管理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小抓起,而是偏于技巧和智能的培养,所以班级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化趋势。3)管理方式死板。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实做细,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偏重于条规纪律,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班级管理中难以形成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造和实践能力,导致班级管理缺乏灵活性。

除此之外,由于班级管理过程中还添加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城乡教学资源不均衡性,城市学校人满为患,教学资源紧张,进而出现较大班级的班额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重大挑战。在素质教育倡导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拒绝打骂学生体罚学生,这使得班主任工作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并取得有效管理班级的成果都成为一项巨大的任务。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已经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素质教育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对班级管理进行民主化管理,以利于产生和谐的学习气氛,完善的班集体。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而总结出适合各个地区的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意义

1.对学生而言

首先必须明确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小学生在班级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不成熟,以学生管理为主体的班级极易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现象,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这种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显然是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的的不断成熟,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时,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处于上风,并且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可以进行民主管理班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处所,班级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敏感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而言班级管理觉得了他们的成长。

2.对家长而言

对家长而言,家长能够直接而且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地方就是班级,通过班级来观察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处境,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也是通过班级管理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这些外在因素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班级管理就是向家长反应情况的第一面窗口。班级管理中也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学校而言

对学校而言,有规矩自成方圆,学校的管理工作就是通过一个个班级管理构成,呈现立体和谐的校园环境。关注班级管理工作就是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可见,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教师而言

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更新速度慢,工作时间长并具有示范性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工作。班主任不仅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既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是构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班级管理是每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经验和工作积累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内涵

班级管理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集w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具体表述为: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前提下,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活动的成熟,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生活之中。而班级管理就是这一种大规模的促进学生学习生活进步的学习场所,它的属性一方面是学习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

(二)良好班级管理的模式

当今我国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1)平行管理2)民主管理3)常规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在这些管理模式中,较为倡导的是民主管理模式,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下自主学习方式的有力尝试。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的理念落后

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满足于班级管理最低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并没有把班级的各种职能发挥出来。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导师身份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只是单单看成主科成绩。

2.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不平衡

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上关系比较僵硬,没有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这使得班级管理出现不和谐因素。加之学生对于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榜样性教育认识不足,极易出现学生和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出现对立局面。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3.管理方式刻板

管理方式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只是通过制定班规和遵守校规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管理方式出现刻板现象,另一方那面也会是班级生活出现死板。班级核心凝聚力下降。

4.管理机制不全面

管理机制不全面。由于班级的特殊性质,既要要求其管理机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就会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以至于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小学班级班级的问题分析时,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中都有哪些因素参与了班级管理工作。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班主任老师、学生以及学校。其中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而学生则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校则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

教师方面

1.教师性别差异

教师的性别差异是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的原因之一,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男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管控力度和方式没有女老师好,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女性老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更能贴近学生心理。学生可以尽快产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2.教师年龄差别

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的处理上,教师的年龄也决定了其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学生心中产生亲昵感,而年龄大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上更能够彰显松弛有度的原则,可以弹性管理,做到因人管理使管理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展开。

3.教师知识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能力决定其眼界的开阔程度,对于班级管理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和智力开发上,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认识教育心理学在指导班主任工作上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好的行为要给与积极强化,对于学生的坏行为必须给予及时制止以及纠正。

4.教师管理方法

对于班级管理的方法运用上,教师管理方法主要基于班主任的性格和教学特点而定。所以教师的性格和教学特点不同,班级管理的方法也就千人千面,不能逐个论优劣。

5.教师心态异化

班主任的工作繁重且对班主任的身心和体力要求较高。在超强工作压力下,教师极易出现心态异化,也就是心情的烦躁和行为的粗暴情况。这也是出现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生方面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参加者和执行者。在班级管理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c认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质不清而造成。

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不同化

尤其是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阶段和特征而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该阶段的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标准的是非观,心理和生理都没有进入的一个稳定时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团队意识。班级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所以也要求对其进行疏导管理。

学校和校领导方面

学校和校领导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同样也是造成班级管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6.班级班额不限制

学校在班级人数的核定和控制学生人员流动上,出现松懈情况。人为增加了教师的班级管理任务。增加班级的班额提高班级管理的标准。这些都造成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上的过粗过急。

7.对于班主任工作要求过于形式化

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标准太过形式化,如果班级管理过于表面化是不利于一个班级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也会造成班主任工作急于求成和雨过地皮湿的现象。久而久之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常态化病态。

四、班级管理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班级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所以在管理班级方面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确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要形成正确和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无论是班级管理模式的民主型还是权威型还是专制型,只要能够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就是可行的。班级管理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确立中心思想,才能够制定合乎学生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二)使用新的管理班级的手段

在管理班级手段应用上,一定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手段。例如:在对班级后进生的管理上,班主任要找到学生自身闪光点和问题的症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工作。用班级集体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感召,力求其能够融入班级集体。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适度可以引入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创设班级干部和学习小组来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形成班级自己的核心集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三)健全班级管理的机制

健全班级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班集体领导班子,促进班级形成统一的班级意识。在制定管理条例使,在坚持校例的前提下进行班级条例的创设,形成在班级条例下人人平等的公平机制。

(四)提升班主任的待遇

鉴于班主任的任务量的情况,要领导在逐步提升教师管理班级水平的前提下,对班主任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职称评定和教育深造上给予一定优势,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须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进而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如建立微信和QQ群的方式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长效沟通机制。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家长和班级主任的共同管理之下。

结束语

正是由于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所以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要格外重视,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概念和特性,只有在了解班级管理的特性后,加强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沟通后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共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新方法。

作者简介:刘小卫(1976-),女(汉族),湖南耒阳市,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周敬慧.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

[3]韩静.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

第9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班级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20-01

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很多老师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点子,当然很多老师也有自己的苦恼和困惑。有的老师感到老师强调多少遍,学生就是记不住,总是违反纪律;有的老师感觉到自己的管理方法太陈旧,适应不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程度;有的老师还在纠结于如何在不体罚的情况下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实际,对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索。

1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1.1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导致了高年级管理的难度

对于现在生活条件下的学生来说,青少年发育较之以前有了提前,五六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在生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他们在心理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高年级学生自我观念开始形成,很多学生具备了小大人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爱挑剔别人的错误,随时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与自我观念形成想关联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叛逆思维开始形成。低年级的时候学生表现的多是顺从,属于单一的正向思维,但是到了高年级,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越来越渴望摆脱教师和家长的束缚和监护,往往大人越让他们干什么,他们越是向相反的方向去做,表现出叛逆和逆反的行为,这往往令家长和老师头疼。

1.2独生子女的社会现象带来了对集体观念的淡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家庭的一种常态,一大堆长辈围绕着一个小宝贝在旋转,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低年级的时候表现的还比较乖巧,毕竟那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是特别强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到了高年级已经被惯坏了,在纪律上自由散漫,在生活上盲目攀比,在家庭中吃独食,特别是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缺乏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观念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生适应合作发展的社会生活。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班级集体荣誉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3在班级管理方法和方式上严重滞后

首先,我们在管理方法上比较单一陈旧。很多班主任,由于所带的班级从小学低年级带起来的,他们往往习惯于学生的顺从,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叛逆心理发展的情形下,我们还是采用老师权威管理模式,采用指令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陈旧管理一方面管理起来,成效不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健康良性的发展。其次,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与发展。很多班主任重视了纪律管理,重视了量化管理,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引导。靠硬性的高压,学生往往产生抵触心理,特别是他们的逆反心理变强的情况下,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探索和改进

2.1搞好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民主管理模式

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独立意识强,组织能力出众的学生,形成班委,作为班集体的核心。我们在组建班干部的时候,要从品德学习上着眼,希望他们能够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也要看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在同学中的威信,班干部不需要老好人,也不需要书呆子,在班组织建立后,我们要在班级运转中不断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责任到人,做到监督到位,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其他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管理,比如在开班委会时我们邀请学生代表参加,他们能够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这同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主人翁意识。

2.2强化制度管理,重视常规落实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搞一阵风式的运动,不搞卫生周、纪律周、雷锋月,我们应该强调制度的权威性,落实的一贯性。良好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的依据和标准。在班干部管理上套之后,班主任也不要放任自流,要随时做好监督检查,规范和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让班级遵循着制度的轨道运行。可以说没有落实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度,只有将制度在班级中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制度管理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做好指导工作,对学习小组进行定期评定,做好小组量化,进行优劣奖罚,形成重视落实、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事有始终的良好局面。

2.3面向学生全体,实现班级和谐发展

很多教师往往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却忽视了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发展,这是目光狭隘的一个表现。木桶短板理论告诉我们,班级的最大发展取决于后进生的发展,这是面向学生全体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做到一个都不掉队。在后进生的管理中,我们往往采用训斥和批评,学生的逆反心理则往往使得这种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后进生教育中应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在情感上给予后进生尊重,树立他们的信心。后进生往往特别敏感,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千万不能粗暴,应该在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沟通。在教育方式上,联合家长,借助同学,实现教育的合力。让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还没有放弃他。

2.4搞好习惯养成教育,奠定成长的基础

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能够令孩子受益终生。这些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书写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在新集体中有的学生往往不注意将卫生、有的学生出口成脏、有的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有的学生学习上没有机会和条理等等,我们如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呢。一方面讲清楚习惯的重要性,讲清楚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在习惯之初要靠强制性的制度管理,这样在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自热而然地就会按照规范去学习生活,习惯就会慢慢养成了。当然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老师要拿起表扬和批评的武器,帮助学生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要自身做好表率,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比如在班上很多学生爱吃零食,包装袋扔的到处是,我们到教室时,默默捡拾起来放进垃圾桶,学生看了有所触动,有的甚至主动捡拾,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