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郭秀华(1976-),女,江苏高邮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周曲珠(1966-),女,湖南攸县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1128)、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12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40-02
自高职教育在我国逐步兴起以来,为响应和缓解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全国各高职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关键问题,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尽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
创新能力的内涵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也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能力,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发明的能力。本文以创新能力内涵为依据,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灵活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马克思曾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充分说明了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时代要培养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教育部门都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重任,纷纷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进行教育和教学改革。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较早,因而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等。
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是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三年理论基础知识,然后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实践,这样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企业相应岗位上的一些技能,能够适应毕业后的顶岗工作。加拿大的CBE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按企业岗位需要,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指导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再依据这个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主要是企业在高校办学、科研、人事流动上给予一定的资助,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按照企业要求深入培养学生的某项专门技术,让学生除了具备学校应该具备的能力外,还具备专项技术。通过分析、研究国外先进的、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建立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从单一课堂学习走向企业技能岗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我国,最初是同志提出了创新问题,他对马克思的正确态度提出了论断:“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1999年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他强调:“要在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人才培育,加强创新基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我国在过去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统一标准的人才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设置课程时过分强调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验内容、考核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这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验证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发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国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许多高科技成果急需转化为产品,这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理论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和技能型创新人才。全国高职院校为响应“培养创新人才”的号召纷纷致力于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各个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输出,因此,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应时代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1.教育培养体系改革
随着中国工业化过程,很多企业提出紧缺高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上必须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使高职学生具有合理的理论、技能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合理科学地设置高职学生课程。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精简理论教学,抓住理论教育需让学生够用的度,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相关理论教学,这容易使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以后遇到相近实践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理解该实践;如果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烦琐,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笔者在“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课程教学中尝试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比如在介绍Y-减压启动电气原理图时,笔者将该原理分成了两个部分,即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笔者在介绍一部分电气原理后让学生现场动手搭接实物,并且自行优化所接电路,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2.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及综合知识结构和很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定期将任课教师送入企业进行实践,奖励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横向课题,让教师加入到项目的开发设计与生产中,从而使教师了解一些产品的前沿信息,并提高授课质量。
给教师减负,让教师能够在自己的专长方面有所创新。教师在每年的讲授课程中跨度尽量减小,使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提升科研与实践能力,将这些能力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诱导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这就需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一技之长,还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过去单一笔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致力于探索人才的选拔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不断完善学分管理制,学生获得的相关技能证书或参加竞赛获得的成果可以适当获得一些学分;在考核管理中,采用将面试与笔试相结合、面试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及其他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观点、创新思路用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公开发表。学校在评价学生是否可以毕业时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公开发表的论文或专利来替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三、结束语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热点话题,涉及到较多的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不同的专业所涉及的培养方式也可能不相同。通过实践,2011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1031班在中级电工考工中通过率为100%;“国信长天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有1名学生在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获得三等奖;在第一届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大赛中1名学生获一等奖,2名学生获二等奖,5名学生获三等奖等等。在指导学生考级、考工、竞赛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与认可。
参考文献:
[1]郭秀华.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2(35):43-44.
[2]张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
(3):29-31.
[3]俞松坤.“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5):80-81.
[4]于文阁.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