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德育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时期;德育教育;中小学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来讲,就承担起来了激发和营造出孩子学习兴趣和爱好的第一个育人环境,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很多家长也看到和感受到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家庭来讲,孩子的教育培训投资就成为他们彷徨不定的选择,在为了快速提升和解决就业的大思路下,很多家长选择了技能培训,作为培训的学校和部门来讲,这又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且此举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方针和政策。
一、通过树立良好形象来教育学生
很多时候其实给学生树立一两个典型的形象是对他们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大家所倡导的正面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就来源于这种典型形象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得到来自同学的羡慕的目光和看到贴满墙报的小红花,这是现在大多数小学老师都在使用的教育方法。调查也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孩子需要和身边的同学进行对比,需要自己在完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之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然很多老师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直接过渡成了一种参照对比,这从某种程度来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从而越加恶化,开始害怕和厌恶学习,最后恐惧学习,所以树立良好的身边形象,是我们从德育教育手段实施中总结出的经验。在成绩考核中,教师应该适当应用,更不可成绩决定论来使孩子有了偏激的想法和激动。通过某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教师通过班里同学的表扬,通过每一位同学的独立发言和赞许,让大家都看到良好形象的事迹和举动,并以此来学习和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多数同学积极向上,另外也是对典型的监督和管理,敦促他更好的以身作则,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不间断的来维护和树立新典型形象,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班级中同学学习的楷模,这会极大的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积极向上和班级荣誉感。
二、通过媒体来教育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搜集和整理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和关心的事物和动态,帮助孩子树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并通过正面教导,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上个世纪中期,基本上每一位学生的目标都是教师、人民或者医生,因为孩子身边见的最多或者听的对多的就是这些人的事迹,也有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中有了这些人的想象,事隔数十年之后,今天可能更多的孩子树立的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的时候就是五花八门,什么行业都有,可能有飞行员,可能有律师等。
是社会的发展使孩子能接触和看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军人物,记得有一个朋友就告诉我,他七岁的孩子因为经常在体育新闻中听到很多体育明星的名字,就非常崇拜他们,时常要拉着他们去给自己买一些体育用品,也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体育明星。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节目或者科普知识的讲座也是他们学习和了解外界的介质,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来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来进行德育教育。
三、通过身边故事来教育学生
身边故事的教育方法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可能更可行有效,因为发生在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讲,都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的,能完完全全的了解和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分析和引导,让他们能更加真实的了解事实,辨别是非。曾有一位朋友就时常喜欢带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聊天,大家开始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觉得自己去聊天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带上孩子去呢,这容易消磨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后来大家才发现,他通过这种方式有力的帮助了孩子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使孩子知道身边的事情都做不好,身边的人都相处不好,将来如何在社会上和人搞好人家关系。
举一个最简单的实例我们来看,假如你身边有一个从小就非常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孩子,现在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罪人,那么你对此会有什么感触,可能家长和老师说再多的实例都不及这一例对孩子更有震撼力,因为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够让他看到实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让他们明白很多虚幻的例子感受不到的东西,通过身边真实的故事和人物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孙建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08
[2]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2008
关键词: 中小学 和谐教育 基本模式 途径
一、中小学校应以调整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和谐教育的基本结构。
1.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以教学领域的“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
“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这一要素所追求的目标是:“节奏适度、激活潜能、思维协调、和谐共振”。学校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同时,学校领导还需要从学校工作的整体上协调好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角度调控教育的节奏。重点调整好以下几种教育要素的和谐程度:①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②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③课程结构与时空安排的和谐;④教育方法系统的和谐;⑤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等。
2.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和谐教育是把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视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是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
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这是实施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体验到教育的地方。和谐教育把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微观环境和氛围的个别教育等。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指导、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实施和谐教育,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价值观的追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学校教育活动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习惯。
二、中小学实现和谐教育的基本途径。
基于以上的和谐教育模式,可归结出实现和谐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
首先,中小学要注重人际的和谐、课程设置的和谐以及培养目标的和谐。学校的人际和谐,主要指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和谐。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打造良好的和谐人际环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课程是人的培养蓝图,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课程设置上,育“德”的课程、育“智”的课程、育“体”的课程及育“艺“的课程等,它们之间要和谐。培养目标发展的和谐,主要指我们的教育在人的培养上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的学校应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出发,修正一切不利于人的培养的弊端和问题。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数学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學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需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内在的美,合理重构,合理设计,巧于引导, 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展示提供情感场,唤醒学生的真情感,让学生心情愉快。这样才能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数学。
二、以课堂为切入,创造美
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为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科内容,有意识地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营造人文美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很有必要的。
1.情境中营造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和谐、友爱、理解、信任、愉快、轻松、喜悦的情境,使学生在美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这样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科内容进行拓展,有意识地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如:教学《统计》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从而渗透统计知识。这样就把统计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2.氛围中陶冶美。教师有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尊重学生、渗透人文美的前提。实践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例如: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段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想欣赏一下吗?(多媒体显示图画)你觉得这些建筑物怎么样啊?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回答师:是啊,这些建筑物是多么的奇妙美丽,在建筑上都采用了对称的构造方法,因此它们具有一种美对称美(板书:对称)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感受美,而且能够在美的氛围中陶冶美。
三、以活动为平台,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教师有必要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以评价为契机 ,升华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质增效;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但是减负不能使教学质量降低,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空间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在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提质增效的关键。
一、认真备好课
1.熟悉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途径,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能认真的研究教材、专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理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每章每节课讲述了什么内容要做到烂熟于心。研究小学英语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内容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那么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对教材热萁行整合,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2.了解学生
学生作为老师的教学对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才能知道学生的英语基础,才能知道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知道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状态,才能知道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才能知道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差生和优等生都能获得成长。
3.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切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为前提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二、认真上好课
把课备好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但是课备好了,不能等于课上好了。老师是备考的主角,而把课上好的主角是老师和学生。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不能上好课。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的导入要能吸引学生,教学中要能组织和调控课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能照顾好差生,还要能促进优等生的进一步成长。
学生为主体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一切知识,或是智力和能力的增长都是靠学生自己学习得来,老师是不能代替学习的,老师更不能把知识硬生生地灌进学生的脑袋里,而是要采取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小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应用起了微课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
3.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提质增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应用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4.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只有掌握了反馈信息,才能知道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比如,可提问差生,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上默写单词,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等。得到了反馈信息,就可以据此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5.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有些老师对课堂的教学时间没有事先做好规划,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讲,本节课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推到下节课再讲,这样就完全割裂了教学任务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想提质增效,就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6.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提质增效的真正受益者是学生,而小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一说到减负和提质增效学生想到的是减少学习时间,减少作业的数量,不再背单词等。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利用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通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办法来得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从而做到提质增效。
三、认真设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外作业上下功夫。课外作业如果过量了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果课外作业是适当的就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果学生愿意自己去做作业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做作业就是一种享受。因此,要想学生成为作业的主导者,而不是成为作业的奴隶,教师就要积极地探索作业设计的方式,不但在作业的内容上,而且在作业的形式上都要有所变革和创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内容和形式要进行创新
内容和形式要和传统作业有所区别,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感受,表现形式要做到多种多样,能够激起学生做作业的欲望。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电子作业,比如在检测单词的记忆时,可设计成游戏过关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喜欢的。
2.作业的难易度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作业要根据学生具有的不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进行有差别的设计,既能让差生做得了,又能让中等生做得好,还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质增效,不但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更需要统筹安排各学科。小学英语课堂是传授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因此,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才能真正地算得上增效了,提质了。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生命教育 渗透途径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生命教育概念,当时是为了应对美国社会“颓废时代”显现出的嬉皮士文化当中不良的吸毒,以及自杀等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提倡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大力普及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而将此理念传播到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由此形成了一种席卷世界的生命教育浪潮。生命教育,仅从文字字意来看,即能够认知到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同时是依据生命自身特性,按照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原理,以适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唤起对生命的源起、存在、发展、意义等诸多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
一、用体育健身体会生命的存在价值
借助对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能够发现运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做的整理活动,短跑前的压腿与扩胸等辅助活动,都充分显现出对生命安全重视的保护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运动理念。依据运动生理学理念看待,人们运动当中与物体出现碰撞的概率较大,因此体育运动之时,必须牢记安全意识,并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如跳远场地当中注意不要有碎石、认真检测各种运动器械与设备的安全性、体育课上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相互保护等。体育教育课堂上的课堂导语可用“安全运动、相互保护”,增强小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体育运动当中引入生命教育,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根植于小学生内心深处。
二、在体育教学中陶冶性情
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有效传递给学习者热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每一个人都应该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育教学当中需要注重生命的源起与存在、发展问题。如“开火车”的体育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排成一排手拉着前面同学的衣服坐在板凳上,按照教师的口令“开火车”,随着转左、右弯道的口令,大家转向开动“火车”,如果有同学不认真听口令,就会造成“火车”脱轨,产生安全事故,“危及”生命安全。让同学们感受现实生活当中的真实环境,并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组织接力跑比赛当中,因为学生配合不好,会产生接力棒掉棒,或者参赛者接力跑的顺序出现问题等,导致不能获胜,出现参赛小组抱怨与不理解等情况,教师应在此时指出参赛者的失误,并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过程当中,快乐学习,获得知识,并提升能力。
三、促进体育教学和生活情境的密切联系
完全源自于现实生活的生命教育与体育活动,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引入现实生活当中的各个要素。例如,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性事件时,小学生会惊慌失措,并产生不正确行为,体育教师可以创设“保护生命、防范自然灾害”的体育情境,在体育游戏当中导入生命安全预防知识教育,体育教师在游泳教学中可进行“游泳急救训练”,针对游泳当中容易出现的腿部肌肉痉挛(腿抽筋)、呛水、全身乏力、缺氧等情况,让学生学会对应的急救知识,学会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缓解肌肉痉挛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预防一些潜在的危害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在体育教学当中模拟现实生活体育情境进行集中展示,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懂得预防危险,保护生命常识与技能。
四、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的合作模式
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学校具有紧密联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激励小学生具有迎难而上的意识,面对和解决问题,战胜挫折与困难,学会独立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当中深切体会生命的美好。
[关键词]:中职学校 图书馆 德育教育
中职学生的德育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两课”教师和宣传部门的事情,需要全校各部门协同完成。图书馆是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一、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中职学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延伸,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一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
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一定的教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书籍、刊物是人类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人们的精神食粮,人们的善恶观、道德观,甚至整个人生观,都会受到各种书刊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图书,图书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推荐各种书刊,引导学生阅读;而且可以为学校开展各种德育专题活动提供文献支持。把图书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衔接在一起,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德育教育氛围。
2.图书馆的育人环境得天独厚
中职学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育人优势。所谓环境影响激励,主要是指人对环境因素中的一切景象、事物、信息等外部条件的反射而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进而形成独特的思想品德取向过程。良好的环境通过感染、熏陶和渗透来影响周边的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中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渗透积累。从自然环境来讲,图书馆具有宁静、宽广、明亮的馆舍建设;整洁有序的书刊架、阅览桌椅;丰富、健康的馆藏图书、期刊文献以及同学孜孜不倦、分秒必争的学习精神,所有这些对莘莘学于无疑是一种感染、一种榜样、一种吸引,长期身处在这种环境中一定能净化中职心灵,陶冶情操。从人文环境来讲,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合理而严明的图书馆规章制度、科学化的管理,保障了图书馆的高水平优质服务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有力地促进中职学生的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3.图书馆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公共场所,日常行为显露无疑
图书馆是中职学生经常光顾的学习、休闲场所,在这个环境中脱离班级体的约束和班主任的督管,学生的一言一行比较真实,在借阅过程中能自然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对这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能够起到直接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德育教育的作用
1.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
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除专业类图书外,还要有选择地购置一部分和德育教育相关优秀的图书。同时要提高这部分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的效果。
(1)编制导读书目,充分发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编制一些思想性、实效行强,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导读书目。让中职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让这些优秀的文献资源成为中职学生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动力,收到“文献育人”的实际效果。
(2)开展读书活动,转变学生的思想。中职学生刚离开初中,很多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为此图书馆应该举办新生阅读指导讲座,并且结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举办不同主题的读书知识竞赛,开展不同主题的书展书评活动。通过阅读活动及时发现阅读问题,因势利导,发挥图书馆转变学生思想、加强德育教育的功能。
(3)配合学校德育办、团委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形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合力。如可以整理提供历史类图书,配合学校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可及时利用橱窗宣传栏,提供图片、剪报等资料,介绍当代科学最新成果,宣传新时期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感情。这些简单易行的做法,对学生德育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充分利用的图书馆环境潜移默化地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环境也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因此,中职图书馆在建馆过程和日后管理中时刻要注重环境的建设。
(1)创造高雅舒适的图书馆自然环境。图书馆总体建设要有合理的安排,美观大方的建筑、合理的馆舍设计、宽敞明亮使用方便的阅览室布局等,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中职学生入馆借阅学习,而且本身就具有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如流通书库排列整齐的书刊,读者自然不好意思乱翻;于净清洁的地板,读者自然不好意思乱丢纸屑;干净的完整的图书,读者自然不好意思损坏。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图书馆可以在大厅、走廊、过道等设立板报栏、橱窗栏,悬挂一些名人的肖像、名言、名人字画、箴言警句等,还可以各种最新消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2)创造优美、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良好的师德形象和职业道德养成,热情的微笑,耐心的态度,助人为乐的品德,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的精神等都能深切地感染读者;渊博的知识、过硬的业务本领、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样在读者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而达到了育人目的。
3.针对学生利用图书馆过程中表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直接教育。中职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会显露出的一些不健康行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对这些不良行为可以及时纠,也可以和学生班主任联系,配合班主任做好助教工作。
(1)社会公德的缺乏。具体表现为偷书、窜证、毁书等。针对这些行为,一方面,图书馆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制约这些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对这些同学进行说服教育,使其明白损害社会公德也是损害自己的利益。
(2)公共道德的缺失。具体表现为进馆后还在打闹、嘻笑、打手机;随地乱扔杂物;在馆内吃小食品、看完书后,随手乱放,乱插等。针对这些行为,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说服制止;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注重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示范教育,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本身对学生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三、结语
中职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课堂德育教育的延伸,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其教育形式更为灵活。作为图书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在德育教育上的特殊地位,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各种德育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把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图书馆各项服务育人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李颖.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J].现代情报,2007,27(3).
[2]李荣霞.充分发挥中专图书馆的德育功能[J].运城学院学报,2003,21(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基本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段话主要强调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趣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新课程的要求相一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笔者现就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的基本途径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生活展现情境,情境融于教学
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及生活的反映。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推窗放入大江来”的气概,开放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了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作文教学中有一组习作训练,要求是认真观察校园里的景物,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教学中,我采用“以生活展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的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教给观察方法。然后,让学生带着老师教给的观察方法,凭自己的喜爱去实地观察自己最喜爱的景物。在这样的训练中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厚,自然,观察也非常仔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们之间会对自己所观察的内容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又促使各自对观察的事物有新的认识。“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联系课文进行习作方法指导。
二、实物演示情境,体验促使理解
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比如学习《曹冲称象》一课时,浮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用一个木盒子当作船,然后放入小石子……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了曹冲称象神妙之处。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三、音乐再现图画,情境渲染气氛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四、情境即兴表演,表演体会形象
著名特级教师叶澜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表演正是一种好的方法。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学生学习《将相和》和《西门豹治邺》的课文时,就可以采取扮演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使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五、语言描述情境,情境体会情感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人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合作学习在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方面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也意识到英语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固定不变的形式。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灵活掌握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全面地动起来、合作起来,有兴趣、学进去、有收获。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所以,本人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了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一些形式,现分述如下:
1.角色表演式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会读会写英语,还要会说英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每单元课的对话练习时,我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2.任务处理式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就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整篇阅读文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就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就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就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3.自主探讨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其基本方法是引导学生们经历“创设情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筛选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组探讨,自己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探究过程。
以上所述只是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几种常规的方法,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出现“搭车”现象等等。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的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而且包括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作用,还有各自的个人责任、社会技能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我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分组要合理,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践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有时在一堂课中,有的学生频频“亮相”代表小组汇报、表演、复述等,甚至在课外收集背景知识等活动中都是由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或组长代劳,其他学生并未直接参与活动,只是在“搭车”。针对这一现象,本人曾深入学生中进行调查、交流后,重新组建学习小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因素,与学生协商,力求在思想上与学生达成一致,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性固然提高了,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分工明确,都有自己的角色,有的负责记录的,有的负责汇报小组结果等,各角色是轮流担任,不可代劳。
3.2 突出教师的组织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3.3 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要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已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
4.课后评价及反馈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事先作好准备,报告前先写在纸上,准备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实践,改善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协调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开拓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凸现了教学情意功能,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地进行探研与运用,合作学习就能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9期.
[2] 马兰编著.《合作学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蔡慧萍,蔡明德,罗毅编著.《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转化差生 兴趣 信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农村小学的后进生极为普遍。在任何一个教学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优、中、差三个等次的学生。时至今日,有不少教师面对优等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闻不问”,而对后进生“大喊大叫”。长期以来,后进生问题一直是令教师头痛、校长棘手的“难点问题”,同时又是教学质量能否大面积提高的“重点问题”。因而,后进生问题成了教师不容回避的“焦点问题”。为了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差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启示、教育,对他们辅之以爱心、耐心、真心,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差生的几点认识。
一、差生的类型
为了了解班级实际情况,开学初,我到班主任、原科任教师那里了解情况,查看学生的成绩。在调查、分析中发现,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消极应付型
这一类学生表现为懒惰,视语文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性,思维能力比较差,求知欲和好胜心不强,基础知识差。
2、畏惧回避型
这类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有一种胆怯的心理,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回答问题的时候常说“不会”,害怕做语文作业,上课经常缺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学习接受能力都比较差。但是意志力比较强。
3、厌学对抗型
这类学生的表现为厌恶语文学习,极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学习习惯不够好,对语文不感兴趣而厌学,导致学习困难。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对抗心理,学习语文兴趣不浓。
4、自卑弃学型
这类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微受点挫折,便情绪激动,逆反心理较强。学习效果差。
二、根据差生的类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差生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的差生都简单归纳为“脑子笨”或“不用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1、对基础差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由于能力差,水平低,大多数是由于长时间的学业失败造成了自卑心理,致使缺乏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这类差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原则。要接近他们,爱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我激励学生以文学家为榜样,讲述文学家执著追求的故事,讲述语文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唤醒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差生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在课外,教师要抽空给他们“开小灶”,给他们从汉语拼音补起,给他们提供帮助。还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形成“一帮一”的良好学习风气,使他们迎头赶上。此外,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合作学习法等,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差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2、对学习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重点应是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教师要对他们适当做一些课外辅导的补救工作,帮助分析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通过这种辅导,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语文习题解题技巧。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学好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这类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回答基本正确,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只要用心,多认真思考问题,肯下功夫,学习成绩就会慢慢地提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对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的学生,教师要多关心、多体贴他们。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机会让差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如给他们介绍文学家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手段使这些差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帮助他们扫出学习上的障碍,指导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得,这样可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学习积极性自然会不断提高。为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需要使不同类型的差生获取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
4、对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脑子灵”、“反应快”。但是这类学生意志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对他们啬感情投资。对此,语文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关心、热爱差生,促进师生生的情感交流,从而使部分学生喜爱上语文课。许多后进生后进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努力指导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指导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绕口令,猜字谜语,讲述文学家的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极大地调动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到学习语文上来。只有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毅力和决心,树立学习必胜的信心,努力指导学法,对后进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从“要他学”变成“他要学”,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首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差生对语文是否感兴趣主要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因而,转化差生的工作与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语文,对语文教学是否投入,这些对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努力,要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探索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