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大众心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众心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众心理研究

第1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韩剧 大学生 心理 行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海外电视剧不断涌入中国影视市场,尤其是韩剧在中国的热播,甚至掀起了一股被称作“韩流”的热浪。而且,从早期的电视定期传播,到最近的网络视频同步更新,中国观众能越来越方便地收看韩剧。其中,以网络为主要接触媒介的大学生,更成为观看韩剧的重要群体之一,同时,这也使得中国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充满“韩流”气息的大学生。

传播效果理论之一的“涵化”假说认为,媒介内容通常不以说教而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潜移默化地塑造或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般认为,在各种传播手段中,影视作品的“涵化”效果最为突出。传者将想要表达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植入影视作品中,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受众欣赏美学表现和叙事曲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灌输其思想和观念。因此,韩剧为韩国文化的传播和韩国形象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已有成果看,韩剧对中国大学生心理、行为层面的影响,尚缺乏实证研究,更未见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比较研究。为此,本研究试图以中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比较韩剧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影响,包括满足度、审美观、爱情观、消费行为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期对影视传播、尤其是跨文化影视传播的效果和影响研究有所贡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韩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滚雪球”方式,一共调查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读中国大学生和韩国大学生各100名。问卷设计里,包括了大学生对韩剧的使用与满足情况、对态度和行为的各种影响等内容。在完成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抽取其中20名(中韩大学生各10名)作为深度访谈对象,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提高研究的效度。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参见表1:

三、研究发现

1、大学生观看韩剧的使用与满足情况

受众是影视剧的传播对象,也是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早在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界就提出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的差异性和主动性。卡茨于1974年发表的论文《个人对大众媒介的使用》中,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逻辑,即: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引起期望,即对大众媒介和其他信源的期望,导致了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或从事的其他活动),结果是需求的满足情况和其他或许大多是无意的结果。①

在韩剧的传播过程中,制作方十分重视韩国文化的传播,往往在剧中加入大量具有韩国特色的元素,特别是演员服饰、拍摄场地、饮食文化及科技产品等,试图让受众在关注情节的同时,注意到一些具有韩国特色的事物,由此产生更加广泛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就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使用与满足”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1)了解韩国风光,2)感受韩国特色文化,3)看到喜欢的明星,4)自我励志,5)追赶时尚潮流,6)看到韩国最新的科技产品,7)放松娱乐,共七个方面,从“不能满足、不大满足、一般、大半满足、能满足”五个维度分析,通过比较中韩大学生对这七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值,我们发现:韩国大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在3.5左右,而中国大学生约为4,即后者更加满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中国大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方面,依次是:1)感受韩国特色文化,2)放松娱乐、看到喜欢的明星(并列),3)了解韩国风光,而韩国大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方面,依次是:1)感受韩国特色文化,2)了解韩国风光,3)放松娱乐、可以看到韩国最新的科技产品(并列)。

可见,中国大学生对韩剧的整体满意程度高于韩国大学生。而且,经卡方检验发现,在“放松娱乐”、“看到喜欢的明星”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

2、韩剧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975年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文化规范”论,强调以传播媒介作为出发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会促使接收对象发生种种变化。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的间接和长期的效果。②影视剧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形态,同样也会对受众产生相应的效果,即促使受众发生种种变化。

根据实施问卷调查前的预调查得知,中韩大学生认为,他们观看韩剧后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整容的态度,2)关注韩剧中出现的物品,3)关注韩剧的拍摄地点,4)成为某位演员的粉丝,5)对爱情的态度。因此,实施问卷调查时,我们通过这五个方面的问题,考察韩剧对中韩大学生的影响。

(1)对整容的态度。韩国的整容业闻名遐迩,韩国明星的整容率居世界首位,韩国民众对整容也普遍持认可的态度。面对“看过韩剧后,您是否有整容的想法?”的问题,中国大学生中,87.2%表示“从未有过”,仅12.8%表示“有过”,而韩国大学生中,79%表示“有过”,仅21%表示“从未有过”。可究其深层原因,应与韩国整个社会风潮密切相关。

(2)关注韩剧中出现的物品。在了解“看过韩剧后,您是否购买过电视剧中出现的物品,诸如食品、服装、饰品或电子产品”时,回答“买过”的中国大学生为27.6%,而韩国大学生为69%,后者远高于前者。不过,反过来看,在回答“想购买,但目前还未买过”的样本中,中国大学生的比例(60.9%)远超过韩国大学生(27%)。也就是说,前者主要表现为“心动”,后者主要表现为“行动”。

或许,与韩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购买相关物品的迫切性、便利性都弱一些,但不管怎样,韩剧在引起受众消费欲望和行为方面的能量不容小觑,至少可以说,韩剧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引发了欣赏、消费韩国产品的潜在购买态度。

(3)关注韩剧中的拍摄地点。我们针对中韩大学生提问“看过韩剧后,是否想去韩国旅游或是去韩剧相关拍摄地点旅游?”经卡方检验发现,P=0,即中韩大学生在观看韩剧后的旅游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韩剧中出现的旅游地点,韩国大学生表示“去过”的比例高达69%,而中国大学生仅为14.8%,考虑到双方的客观条件,这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具体地看,中国大学生中,表示“想去,但还未去过”的比例超过八成,仅1.1%对此“没有兴趣”,而韩国大学生中,表示“想去,但尚未去过”的比例为31%,无一人表示“没有兴趣”。

由此可见,韩剧中表现的韩国风景和拍摄地点,对中韩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十分成功地构成了引导中国大学生赴韩国旅游的潜在的巨大商机。

(4)成为某位演员的粉丝。韩国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对演员的严格训练,以及他们的美好相貌、优良素质。通常,韩国男演员帅气高大,女演员活泼可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为此,我们考察了中韩两国大学生对韩剧明星的态度:“看过韩剧后,您是否会喜欢韩剧中的某个演员?”中国大学生中,表示“会”的比例为73%,而韩国大学生中,更高达94%。

总的来说,韩剧演员给中韩两国大学生都留下了的正面、积极的印象。

(5)对爱情的态度。韩剧以爱情题材著称,因此,我们从恋爱观的角度,考察了韩剧对中韩两国大学生的影响,询问“看过爱情题材的韩剧后看,是否会影响到您个人的恋爱观?”在此,恋爱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恋爱对象的态度,二是处理恋爱关系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中,50%表示“有点影响,但不明显”,39.8%表示“有明显影响”,合计近九成,而韩国大学生持这两种观点的比例总和,略高于中国大学生,超出九成,比中国大学生高出约7个百分点。同时,中韩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会被影响”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约10%、3%。

由此可见,韩剧对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恋爱观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结语

综上,韩剧对中韩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恋爱观、消费行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特别之处,即韩剧对韩国大学生在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力只略强于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整体的受影响程度基本相当,也就是说,韩剧对中国和韩国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恋爱观和消费行为的综合影响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见,中韩大学生在影视文化的认知上存在共通性,这对于促进中韩两国影视文化的交流,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是一大有利之处。

参考文献

①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0

②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92

第2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思想是意识和行为的先导,想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要将教育事业视为能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以打磨工艺品的态度去更新教学理念,进而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多措并举开展教学。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物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大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完成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能在塑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有目的地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此外,大学教师还要改进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问题讨论和物理实验中,巧妙地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牛顿定律教学时,大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向学生展示牛顿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牛顿的生平轶事,通过具有较强动感的录像和色彩鲜明的图片,搭配相应的解说独白和悦耳的音乐背景,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同时还能使大学生更快地进入物理学习状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问题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1.设置创新性的问题。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根据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设置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并在学生学习不断深入的同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在设置开放性问题时,教师必须保证问题的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以固定的问题解决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能通过讨论分析和资料查询得出不同的策略,进而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保证问题的结论开放,即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知识结构组合答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问题,还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提出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的问题。2.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提出问题贯彻到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有效渗透大学物理问题教学,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师还应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协助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利用开放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解决各种问题。

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有效运用模拟法。大学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拟法来进行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和探索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效掌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和各方面的解决要素。通过对一些抽象化、复杂化的概念进行模拟之后,学生就能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概念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和理论,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对重要规律和重要概念进行模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物理资料,在其掌握了相关的规律和重要概念后,再引导学生以科学发现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并结合规律和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和思考科学家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环节、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思考的。2.有效运用假说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强化训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假说法来进行创新训练。第一,对一定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测某些规律和未知世界的某些现象,并假定地提出相关命题和说明。第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大量知识理论和实践来验证这些命题和说明,从而得出这些命题和说明是否准确、科学。例如,在对光的本性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牛顿所提出的光的本性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高速微粒流和光的类比,使学生得出光具有反射、直线传播、空间运动等特点,高速微粒流也具有反射、直线传播、空间运动等特点。由此,学生就可以得出光有可能就是高速微粒流的假设。通过相关研究和分析,学生还能够了解光的本性的假说和各种研究都是在不断交替更新的,从而根据实验中的某些现象和理论来进行一系列创新。通过利用假说法来进行大学物理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真正地放开思维进行思考。这种方法具有假定性和科学性,通过展开一系列相关训练,能够有效地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决定国家或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竞争因素,这就意味着,社会和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该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就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大学物理教学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创新,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料,有效激发大学生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的兴趣。从大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改进,使之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者:潘琳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雄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54-55.

[2]王文华,陈春雷,石友彬,等.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90-91.

[3]吴小林.基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112-114.

[4]李震.探究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6(16):162-163.

第3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摘要通过研究大学健美课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需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其运动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充分开发其运动潜能,实现各自的心理期望和自我超越,才能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健美专项课心理需要研究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健美运动是以表现人体健、力、美,采用器械或徒手的各种练习手段来发展力量与耐力,强身健体、塑造优美体型的一项体育运动。因而有简便易行,易于发展,练习方式灵活多样,男女皆宜的特点。因此在健美专项课教学实践中,研究分析健美专项课学生的心理需要,依据需要发展、变化的条件,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满足每个学生强身健体、塑造优美体型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是健美专项课成败的关键。

二、选择健美专项课的心理需要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专项课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要而开设的,因为学生在技能储备、体重、体型、力量与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健美专项课教学中不能用同一教学标准和要求对待不同心理需要的学生,尤其是高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感知精细程度不够但较为敏感;有一定自我控制力却不能坚持始终;情感丰富而情绪却不稳定。常表现出敏感、自尊心强、易冲动、有要求独立等特点,心理发展呈非线性过程。因此对健美专项课教学的实施,需了解主体需要、尊重个体差异、把握评价尺度。

三、健美练习内容与要求的心理需要

依据学生对健美练习内容与要求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可从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的设置,来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心理需求。运动技能目标方面:在以肌肉为动力,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的健美练习动作机理的前提下,向学生全面系统介绍健美运动的练习方法,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重点讲解体表大肌肉,尤其是胸、肩、臂、背、腹部肌肉的练习方法,通过学生身体练习这个载体,使学生掌握健美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锻炼,以提高学生自己健美运动的能力。

四、健美练习负荷的心理需要

学生这种对健美练习负荷的心理需要和选择健美专项课的心理需要是相对应的。因此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在健美专项课教学中必须阐明健美练习中练习强度和密度与健美效果的关系:即接近极限的力量练习虽然练习次数少、组数少,但是巨大的拉力能够引起最多的肌肉纤维损伤,在超量恢复后,练习者的力量就会得到最大的增长;中小负荷的力量练习虽然不会引起大量肌肉纤维损伤和重建,但是由于其练习次数较多,反复的收缩和摩擦最能够刺激肌肉纤维的横向增生,使肌肉体积显著增大。

五、健美练习次数的心理需要

在每次肌肉练习之后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肌肉进行超量恢复,反映出学生能科学,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示由于每周健美专项课的教学时数有限,课上的有效练习时间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健美锻炼的积极性,可以在学生中成立健美俱乐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天向学生开放健身房,并派相关教师专门负责辅导,使健美专项课有效地向课外延伸。健美专项课课内外练习相结合,不仅可以为提高健美专项课的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练习时间保证,也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

六、选择健美考核方式的心理需要

在健美专项课教学中,肌肉增长的平衡度是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健美的各种练习来达到这种平衡指标,同时,在考试中完全取消了负重能力的考试,因为健美考试毕竟不同于举重考试。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对健美专项课考试必须尊重个体差异的强烈心理需求。这样的成绩考核和评价体系,既符合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感觉的心理健康的课程目标;又符合对学习效果和过程评价的课程评价要求。充分体现每个学生超越自我不断进步的客观情况,成绩高低与每位学生不断战胜自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

(一)健美专项课应加强健美练习机理和方法的教学,满足学生了解和掌握健美练习内在机理的需求,规范健美练习技术动作,提高其准确性,提高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能力。

(二)健美专项课应以改善肌肉形状、完美体型、增强体质为主要教学任务,采用多次数、中小负荷的重复练习,每周一次健美专项课教学,3次课外健美活动较为适宜。

(三)健美专项课应用肌肉的分布均匀度以及健美部分比赛项目为考核与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曹锡璜,杨志韬,杨培林.健美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吴平.对男生健美专项课教学的研究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1(2):77.80.

第4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部分特色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如大竹苎麻、渠县黄花、通川灯影牛肉、万源旧院黑鸡和富硒茶等等。但达州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21世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达州市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走出达州、四川,走向全国、全世界。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至今已有20余年,企业经营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也应与时俱进,前面的概念阐述就有不尽完善之处。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所独有的,能在长时间内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企业有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之分,一般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如营销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对手在短期内无法模仿的并且企业长久拥有的,处在核心地位、影响全局的竞争力,对一般竞争力具有统驭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与持续性。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就是要整合企业“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发展要素,重视对企业核心能力中“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积累,尤其是对那些隐性知识的整合,使其成为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支点,并建立持续的创新机制,同时还应考虑借用外力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不仅要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有培育未来的核心能力,企业才会永保活力。

二、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达州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仍能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的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原有优势已逐步消失,在新的形势下普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目前,达州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乐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水平低下,创新意识不强。与大型知名企业相比,达州市中小企业很多都是手工作坊,传统工艺,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技术人员匮乏等,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根本无法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无法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营销策略上注重不够。达州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照适宜,气候温和,适宜动植物生长,部分特色农副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万源市,很多动植物含有天然的硒,已开发出茶叶、黑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但由于营销策略重视不够,知名度并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

第三,信息化程度低。当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达州市中小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化、财务信息化不到20%,信息化程度低制约作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四,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贷款,由于信贷紧缩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达州市中小企业1000多家,但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较少,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的仅有400余家。银行也是一个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贷款企业破产了,贷款不能收回来,银行当然就会选择不贷。银行宁愿贷款给大型企业、也不贷给小企业,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还有采信与监督成本,中小企业的采信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8倍。

第五,管理落后,人才匮乏。达州市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决策权往往集中于家族企业中的长辈或家族的主要成员。家族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管理,便于有效地调配资源,在企业发展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中小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管理落后,尤其是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于达州市处于四川边远山区,高等院校仅一所,高级管理人才较少,大多中小企业尤其缺乏战略决策、营销等企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这就导致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也无法获得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支持而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竞争优势。这就势必导致达州市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三、提升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第一,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产品。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没有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是不稳定的。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如达州市开江的橄榄油基地就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学院在开发与深加工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达州市的万源,位于大巴山深处,山清水秀,丰富的硒含量就是农产品一个最大的特色。这里“旧院黑鸡”、“巴山雀舌”等为代表的大巴山品牌富硒农产品,作为“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应在规模上下功夫,集约化经营,发挥独特优势,才能逐步走出深山,享誉全国。

第二,加大营销管理,塑造品牌策略。大型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战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而达州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营销策略,甚至连营销部门都没有。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建设,重塑品牌形象,才能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除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还要借助于大众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如达州的灯影牛肉,有上百年的历史,也只有达州人才知道。但经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栏目正式向全国观众推荐,汪涵、李斯羽等主持人与商家互动,汪涵品尝后对达州灯影牛肉赞不绝口,现四川省通州灯影牛肉厂生产的达州牌灯影牛肉在全国销售火爆。

第三,强化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使信息量化、简化和网络化,要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达州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资源转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中高端产品。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有促进作用。

第四,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扶持力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长期以来都被政府所忽视。对于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拉动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比例。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用机制,缺乏抵押物,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诚信档案。

第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优势的保障。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企业必须要培养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既能够进行经验管理又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一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着眼参与国际竞争,引进企业急需技术的研究攻关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其他高端人才。二是借助高校优势,与高校合作,增设与我市产业相关的学科,为我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三是坚持自我培养、聘用多渠道并举,培养和打造企业的人才团队。四是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五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六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于多年在企业工作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性。

四川省达州市作为秦巴地区的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中小企业众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身的优势。每个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才能加速达州经济的腾飞,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子夫.浅谈如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大众科技,2006(1).

2、杨浩,戴月明.企业核心专长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软科学,2002(3).

4、徐仲昆.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第5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雷达 产品检验 信息管理系统 IMS/CAQS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015-01

1 引言

信息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完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种信息的等,因此,它对企业长期发展和高效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产品检验的概念比较广泛,泛指通过相关工具和仪器仪表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特定的检验,以确定其是否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规格的过程。对于雷达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而言,检验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组成雷达系统的电子元器件以及结构件的检验,以及多雷达整机的检验等。总之,对于雷达系统整机而言,产品检验过程是雷达产品研制和生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雷达产品性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 雷达系统产品检验中面临的问题

对于目前企业的雷达生产加工而言,普遍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企业生产的各种雷达产品的批量逐渐减少,种类逐渐增多;其次,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对产能和产品检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雷达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迫使产品在质量上需要达到更高的技术标准;最后,雷达产品的质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对于不同功能的雷达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多元化的需求就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对变性,都造成了对同一种雷达产品批量订货的减少,对不同功能产品需求的增加,这就使雷达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需要对更多不同种类的设备进行检验,从而增加了额外的质量信息;

第二,市场的多变性以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在研发-检验(器件、零部件)-生产-检验(成品)-交付整个过程中必须提高效率,否则很有可能错过市场需求。这样一来,仅从检验的角度讲,如何快速处理如此庞大的质量信息就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产品检验方式,肯定难以满足这种发展趋势;

第三,随着质量在企业长期发展和竞争中作用的凸显,同行企业都在不断重视各自雷达产品的质量,而产品检验正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除了满足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之外,更高标准产品才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这也对产品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利用传统的产品检验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引进新的产品检验方式和工具,即信息管理系统(IMS),或称为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CAQS)。

3 信息管理系统在产品检验中的作用

经过分析可以看到,对于未来的雷达生产加工而言,产品检验环节的重要性会更为突出,而产品检验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多样,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工具。IMS/CAQS的使用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雷达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将很大程度地提高质量数据处理,尤其是各类检验数据的处理速度。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现在的加工制造业面临着诸多考验,对于产品检验环节而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需要检验的元器件种类越来越多,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检验所得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单纯通过人工汇总和处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通过使用信息化平台,既能有效应对不断增加的检验信息,又能够为信息的后期处理和汇总提供高效的管理。除此之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有助于为以后的在线检查、监控等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上的铺垫。

其次,IMS/CAQS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可靠支持。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求全体员工以及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对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将雷达的整个检验、生产过程全部具体到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从而形成对质量的全面管控。这些过程的实现都得通过系统来完成,从元器件的检验信息到产品组装过程的组装信息,再到雷达整机/分系统的检验信息,所有的质量信息都通过系统平台自动传递,因此,最终的产品在交付之前会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都是可以追根溯源的,也是有保障的。

此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今后的更深层次的管理融合提供可能。

目前,我们国家的生产加工企业的整个生产模式(包括产品检验过程)从总体上讲都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几年,以美国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其中都突出强调了信息化水平在未来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作用,相信我们国家也会迅速赶上这种发展潮流。因此,无论从企业的现实需要来看,还是从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来看,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都势在必行。

4 总结

本文主要从企业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在雷达生产及产品检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重点讨论了IMS/CAQS在企业产品检验过程以及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经过讨论可以看到,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雷达生产加工企业在产品检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也会为其他的生产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 张社权.产品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2] 俞杰.产品检验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7).

[3] 王尉安,冯雅琪.通过检验设备自动化提高产品检验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8).

[4] 王进,仲学宪,李小恩,黄超,雷一厉.产品检验与评价自动化技术构建――系统管理[J].中国纤检,2009,(7).

第6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论文关键词:心理学,大学新生,辅导员

 

21世纪注定是一个发展更迅猛、竞争更激烈的世纪。它具有节奏快、竞争强、风险高、压力大、信息多等一系列特点,将使人们的心理承受空前的压力。当代大学生要在21世纪的社会中生存、发展,就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然而,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中、后期,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从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而转向对内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因而出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因此,了解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无疑对我们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有裨益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直接教育管理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导者。他们怎样工作更加有效值得我们商榷研究。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研究当中辅导员辅导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一、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

(一)进入大学后的适应性困难

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认知也能自然而然地跟上这种转变。首先是生活上不能自理;第二,对大学校园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第三,理想和现实差距的不适应。

(二)进入大学后的人际交往困惑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人际关系的问题。中学时代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大学的师生关系同中学时代有所不同。因此,作为大学校园的新生,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为突出。首先,同学都来自祖国各地,彼此差异很大,经历不同,学习、生活、风俗习惯不同。其次,目前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全家人都迁就他们;而到了大学,大家谁也不愿意迁就别人,对自己要求随意,对别人要求严格,由此引发人际关系问题。再次,一些贫困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偏低辅导员辅导员,担心别人看不起,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和同学交往,表现出对周围的人和事异常敏感、多疑龙源期刊。

(三)进入大学后的学习问题

新生进入大学后,进入了和高中截然不同的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学的学习具有高层次的专业性、探索性、多样性等特点。学习的内容增加了深度,课程也有所增加,而且从理论上升到了应用和实践上。大学的教学模式是自我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但是很多学生不习惯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老师如此大信息量的授课方式,思路上跟不上,不知道怎么记笔记、选课和利用图书馆,更不知道怎么支配如此多的课余时间。

从根源上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其心理渊源,他们的问题大多来源于中学乃至幼年时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当的家庭教育;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征加上教育的缺失;学习压力的沉重与竞争的激烈等等都会造成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和性格上的缺陷,这些心理缺陷会进而由一定的“问题行为”表现出来,如厌学、暴力、孤立不合群、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生活目标、追求享受、个人主义等等。若仅仅将这些问题解释为思想道德修养的缺失,只运用灌输式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可能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心理学的知识会让辅导员们以新的视野去看待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会给辅导员带来新的工作途径。

二、心理学在辅导员研究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中的运用

虽然辅导员很难既是一个“管理者”,又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但是,高校辅导员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仍然是必要的。心理学的知识至少可以帮助辅导员们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解大学生辅导员辅导员,正视大学生们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寻找更合理的办法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二)帮助辅导员们自身成长,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好师长。

总之,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辅导员的工作将会大有裨益。但这也需要辅导员们不断学习与实践,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从而对辅导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一年级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个关键的时期,对大学生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才尽早的预防、应对新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疏导和调试,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才,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参考文献:

[1]申小莹,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孙颖,张宝帆.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原因及对策[J].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3]韩兆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意义及加强的途径[J].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

[4]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孙颖,陈士俊.应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0(9) [6]高希庚,孙颖.大学生心理保健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7]傅安球.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倾向性问题的思考[J].心理科学.2000(3)

[8]马剑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9)

[9]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0]张景莹.大学管理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1]李瑾.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学[J].考试周刊.2008(27)

[12]刘辉,熊锦.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状况及其教育对策[J].南方论刊.2008(4)

[13]王晓霞.论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法制与

第7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1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 2016.01.010

[本刊网址] http://

前言

近年来,“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频频出现抑郁、自残、自杀等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高校进行简单的灌输式的强制教育,更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矫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心理品质。

一、家校合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013年5月,郑州某高校一女生频繁恋爱,每次失恋后暴力自残。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老师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和父母没有太亲密的接触,当她长到十几岁青春期时,父母才回到她的身边,原本就和父母有些生疏,加上父亲的体罚管教,这成了其日后恋爱关系中最大的心理障碍,也让她产生了自虐的倾向。

2014年4月,河南某大学一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在宿舍内自尽,该生自杀前留有遗书,说明其选择自杀的原因是被父母期望、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于是选择了不归路。学校面对几代单传、痛失爱子的家庭,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尽最大可能地解决该生的丧葬及亲属到校的食宿等所有费用。当事情接近尾声之时,情绪逐渐稳定的父母向学校提出经济赔偿要求。

高校管理者对此类事件已并不陌生。从类似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由于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因素或是其它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其背后都反映出相同的问题:第一,面对危机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遭遇严重挑战。第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家长也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者、支持者、监管者的作用,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家校之间的合作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更需要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的通力协作。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的心理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成就事业的基础。家校间的良好沟通便于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有的放矢地处理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校园学生人数众多,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智力和能力倾向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因素,使得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个体特征,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类型、程度、成因复杂多样,教师在对学生个体心理变化的把握上有一定困难,如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校方可以更便捷、更深入地全面了解学生。高校可以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便于老师和家长沟通,适时洞察学生心理变化,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阶段,就能通过家校双方合力予以干预,从而避免危机事件和严重结果的产生。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河南地区十余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各高校在家校合作方面都采取了不同措施,有的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纳入到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体系中,如在《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中邀请家长参加学生毕业典礼;向家长赠送《没有上锁的保险箱――写给大学生家长》;邀请家长畅谈新生培养计划,家长主动提出对学校专业培养方向的修改意见;有些学校寒暑假给学生家长布置“家庭作业”,作业内容是假期里至少主动找孩子深入交谈一次,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告诉孩子他(她)做的哪件事最让父母感动,二是告诉孩子父母曾为他(她)付出了什么,三是父母对孩子的将来有什么期待或要求,然后假期过后通过信函的形式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辅导员……一系列的措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调查显示,在家校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视程度较低

较多的家长参与意识薄弱,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校的合作仅限于学习方面,而大学期间考试次数较少,平时对学生的关注不多,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忽视。更有家长认为教育和疏导学生的责任全在学校,忽略自身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言传身教的力量,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童年或青年时期就因家长自身的言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或是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父母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等受到影响。有些大学生认为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新生入学时发些宣传单或是发本《新手入学手册》,主要关注的是学校管理和学业成绩,对家校合作只是流于表面、做做样子,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更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融人到家校合作中。

(二)沟通贫乏,流于表面,推进困难

在为数不多的开展家校合作的高校中,经费投入少,没有专门负责实施的机构,这就使家校合作在活动以及沟通方式上受到限制。高校在与家庭的合作中重在自我宣传,如新生入学时的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和日常一些简单的信息沟通,这种合作比较注重形式和对外宣传效果,缺乏实质性作用,往往很难引起家长主动配合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兴趣。由于大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离家较远,高校往往只有在出现危机事件后临时通知家长,只要少数家长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事先了解或对危机事件能客观理性对待,多数家长到校与教师共同面对危机问题时往往带有消极负面情绪和抵触心理,甚至会有极端情绪,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家校合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三)缺乏严密计划性,难以形成完整体系

科学严密的活动计划不仅是家校合作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对活动有效开展和取得实质效果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然而过半数的被调查高校对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内容缺乏一套整体的计划,即使有也多是纸上谈兵,没有严格的实施。高校大多数只是为了解决已经出现的危机事件而临时通知家长到校,在危机预警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家长对学生情况的漏报瞒报、高校忽视与家庭的沟通等,都会造成学生信息分析不到位,延误缓解或是消除危机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家校合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培训,充分重视家校间沟通

1.可以借鉴现有的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建立从事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的专门组织,致力研究、改革家校合作。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使家庭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2.对家长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家庭结构以及心理教育文化的不同,影响着家长参与教育的行为,自然就关系到家校合作的进行,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差异,高校利用新生入学或寒暑假时,采用研讨班或工作坊等方式对其家长进行短期培训。内容涉及帮助子女更好适应大学生活、更好与人沟通、大学生涯的规划、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的面对与解决等等。

3.高校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另一主体,所以高校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充分发挥其在家校合作中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咨询者等不同身份的作用。

(二)建立内容多样、方法灵活、全方位的长效沟通机制

1.充分利用书信等传统通讯方式。书信作为传统通讯方式已遍布我国各个地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传统通讯方式将辅导员、心理教师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通报,使家长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向家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给出家庭心理教育和援助的针对性方案和措施。这一方式对偏远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尤为适用。

2.与时俱进,采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电话、手机、微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也逐步融人到家校合作中。互联网的灵活性、便捷性、开放性、高效性、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方式更加多样、覆盖面积增大、交互性增强、对话更方便,短信、QQ、MSN、博客等网络技术手段逐步受到重视,不懂的家长可以接受短期的培训或者由子女教授使用方法,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能快速了解到大学生在校平时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因经济、地域等条件限制,有些偏远地区或贫困大学生现在使用这些方法有些困难,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经济发展,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3.进行家访或开家长会等方式面对面的交流。家访和家长会也是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通过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具体、真切地了解到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便于高校为家长和学生“量体裁衣”,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虽然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但是对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大学生、个别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援助等活动进行家访,还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1.法律和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

2.组织保障。我国目前高校中家校合作多处于松散的状态,缺少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规划,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更是少之又少。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区资源,建立持久性组织,保障家校合作的连续性、规范性和长久性。在此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例如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建立有相关组织。

3.队伍保障。通过制定相应任职资格标准,实行严格的聘用制度,把德才兼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吸收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辅导教师队伍。还要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与时俱进,强化合作理念,增强其开展家校合作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高校还要把开展家校合作作为考核、评估教育工作者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保证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第8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意义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在不断的进行传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它进行研究,许多高校也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借鉴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

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多。在这样一种心理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一般都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等,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自杀、神经衰弱等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仅仅采用单一的说教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际当中真正的起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教育部也曾经下放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各大高校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善相关的教学设施,聘请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进行授课。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在整个过程当中,心理素质对整个人才的素质水平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在无形当中形成的,而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知道,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很多教师都是侧重于道德和政治意识的教育,也在这两个方面有一些引导作用。而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只有具备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以一个最好的状态接受教育,才会具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大学生要想更好地成长成才,生理和心理都必须要健康。只有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涵及其地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意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生思想有一个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塑造一个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的时候,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而在学校,学校的全体学员就是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学生一段时间的心理变化的观察,从而找到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要注意方法,只有科学、严谨的方法才会让他们信任,减少抵触情绪的出现。心理教育理论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在具体教育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在教育观念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人的工作,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使之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二者统一于大学生培养目标之下。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教育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二者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回避不了诸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也需要从解决心理问题为突破口。

(二)教育原则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不涉及价值导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没有移情取向,只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要视具体情况而有所偏向而已。如校园心理剧、价值观澄清讨论等活动就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时具有融合的趋势。因为在这些活动中,经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精心策划、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确实能达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良好效果。

(三)教育方法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选择教育方法。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要看在具体工作中能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重视教育对象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不可在教育方法上采取“一刀切”,否则必定会引起教育对象的心理阻抗。另外,可以将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也可以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样公开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并辅以课堂教育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使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的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谈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2011(3):79-81.

第9篇: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80-02

一、研究意义

新疆有南疆和北疆之分,南疆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阿克苏学院、库尔勒学院等十几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的阿拉尔市,距离阿克苏市120公里,距离乌鲁木齐市1000余公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大学是南疆地区唯一一所属于兵团的综合性大学。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团兵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其对大量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综上所述,对建设塔里训练中心可行性的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

同工程训练相比,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设备单一;二是实训场地严重不足;三是实训还没有形成体系;四是从事工程训练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展开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必要条件性分析

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为立足服务于新疆建设兵团新时期的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建设目标,为新疆南疆地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成为南疆地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的培训、企业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和企业与高校交流的平台。要实现上述功能,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实训设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总学时等方面建设规模要达到一个中等(偏下)规模国家级示范中心的水平。

三、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总生学时分析

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总生学时是计算每年参加工程训练学生的总学时,这个指标是考核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高校投入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必要性的依据,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塔里木大学现阶段每年招生3400人左右,其中工科类专业20个,每年招生人数1700人左右,加上其他专业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每年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将可以超过2000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工科,期间在校生人数达到15000人;结合区域内喀什大学、阿克苏学院、库尔勒学院等十几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到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可能性,以及塔里木大学每年成人教育和承担为南疆兵团和企业承担人员培训的任务,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是符合要求的。

(二)基础设施建设

塔里木大学目前涉及工程训练项目金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农用机械驾驶实训、车辆拆装实训等项目,总的基础场地建设面积1500m2。塔里木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已经报请国家发改委并获批工程训练中心场地建设项目为7000m2的厂房和7000m2的三层楼工程训练中心大楼。项目建成后,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面积将达到15000m2。合肥工业大学朱华炳教授综合大连理工大学梁延德教授对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教学面积的统计区域性中等规模在20000m2左右。根据塔里木大学现有招生规模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15000人的招生规模以及塔里木大学所处新疆南疆地区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面积达到区域性中等(偏下)规模工程训练中心是可行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

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现有可以从事工训项目教学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8人,讲师和实验师25人,高级工4人。其中专职副教授1人,实验师5人,高级工4人。先后与大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洽谈工训人员培训合作,其中2016年3月已经派出1名工训人员到大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参与全程实训模式学习。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十三五”发展期间计划每年引进2―3名工训人员并从周边企业招聘兼职工训人员。参考新疆大学自治区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经验,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达到区域性中等(偏下)规模工程训练中心是可行的。

(四)实训设备建设

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实训设备包括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资产将近1000万,2015年,国家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完成招标500万,工程训练设备计划以及学校工程训练设备建设项目130万,2016年,设备全部到位后,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就可以初步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后续资金稳步投入,参考新疆大学自治区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经验,所以塔里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训设备达到区域性中等(偏下)规模工程训练中心是可行的。

(五)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运行管理

第一,教学模式。工程训练中心拟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工程教育,即工程认知阶段,是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我校所有专业学生学习机械、电气工程、农业机械装备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基本工艺方法,增强工程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性必修课程;第二阶段是学生实训的中级阶段,称为专业技能训练,是面向机械类、电气工程类、计算机类等全校工科专业;第三阶段是学生训练的高级阶段,称为创新训练。一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二是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第二,教学内容。工程训练中心拟进行的教学内容包括大多数示范中心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传统冷加工模块、热加工模块、数控加工模块、特种加工模块、先进制造模块、创新实践模块、机制及机电综合模块、电工电子模块,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学校特点、区域特点。并且加入农用机械实训模块、车辆工程实训模块、特种雕刻(和田玉)工艺模块等实训项目。

第三,运行管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初期由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负责运行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各组成部分都有专人负责,既分工明确,又相互支持。待正常运行后,根据建设、发展规模,再由学校直接领导,最终建成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

逐步健全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制度、开放制度、工作量评估方法。工程训练中心基本信息和仪器设备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并实现网络化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加强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合理定岗、定编,确保从编制上满足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坚持岗位职责考核制度和聘任制度,严格进行奖罚。有计划地引进实践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训工人要经验丰富,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参考文献:

[1]朱华炳,王金凤,李小蕴,等.区域性高水平工程训练中心经济运行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5):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