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地理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学习方法

第1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教版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8-01

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对自然界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地理知识更加完善,对很多自然现象能进行合理的解释。可是,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每个人的地理基础知识不一样,导致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区别,兴趣迥异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操作模式不一样,也就是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来实施相应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的方法,但是在学习时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可依的。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时,首先就要教会学生了解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规律。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如下:

1.理解性强。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初中地理的教学侧重知识点的记忆,而高中地理的教学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有什么规律”、“这些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当碰到这些事情时该如何办?”等等。通俗地说,高中地理的教学侧重地理事物产生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然后人们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当然,高中地理对知识的理解是离不开对知识的记忆功能的。

2.以人为主线。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以人为本”这条主线,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应该紧扣这条主线。

3.学科跨度大。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两大类:自然地理和人类地理。而在高中其它学科中,也不外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大类。因此我们上地理课时,应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并且要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学习时难度就不太大了。

二、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加强对地图学习的方法指导。地图教学有时比地理教材中的文本教学还重要。正如大多数所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在地理很多重要考试中,对地图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地图知识学习的方法指导。首先,要对地图有一定的识记能力,通过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形象特征来识记地图。例如,对于我国高原、盆地、平原、山地等地形特点来识记这些地理事物;第二,当对地理事物有了初步的识记印象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地理事物的特征自己动手绘制示意图来加深记忆。例如,日本地图就像一只蜈蚣,当学生明确日本地图轮廓特征之后,再把日本的地图描绘,就能加深对它的记忆印象;第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对地图进行分析,是提高运用地图能力最关键的教学步骤。我们务必让学生明白,在对地图进行分析时,要层层剖析,找出规律。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的“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时,可作这样的分析: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说明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含蓄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2.加强对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方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梳理、归类总结为主,着重于在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拓展运用。如通过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重视图文互换的应用,从图形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用图示简化文字材料,加强对地理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强调归纳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和程序。把地理规律的应用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让学生具体区域不断运用地理规律的过程,熟练地解决问题,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

3.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高中地理知识虽然比较系统化,但是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对它进行多角度的整理,形成专项的知识框架。知识的整理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经过学生归纳、思考的一个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可能采用分类整理法、排列整理法、比较整理法及推理整理法等多种整理方法。但是教师切记,学生在整理知识时一定要找出知识点的联系,不能一盘散沙,如果整理出来的知识毫无头绪,不但浪费时间,反而会起着反作用,使学生大脑中已用的知识点变得更模糊了。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只有开展积极的思考,对知识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加工,才能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对《大气》章节的知识整理如下:

4.加强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前进行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因为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教学难点及重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课堂中就能有所取舍,把精力放在教学重点及难点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概念是理解其它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没有全面的理解,那对其它知识点就更难以理解了。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此章节中,学生首先要理解的基本概念是“区位”:它是指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还是两者都有呢?学生如果对这个概念没有理解清楚,那么后面更深一层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了。

2)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仍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要明确:哪些区位因素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对当地的经济模式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因为基本原理知识的理解比较难,如果学生在预习时对基本原理不能理解时,就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或者向教师请教,以真正理解这些基本原理,不使自己的学习造成遗憾。

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并对学生加以引导,相信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是能找到一定规律的。

参考文献:

[1]杨君. 怎样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J]中学地理教参.2009(5)34-35

第2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达到愿意、乐意、会学、善学的效果,并能正确评价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学会使用教材。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重视教材,在课堂上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不同的途径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的考虑,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

2 学会使用地图。利用地图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了脑中地图、无图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地图上独立获取知识的地理能力。

充分利用地图,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利用地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经常读图、用图,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更加完善,到需要时,脑子就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准确地显示出一幅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图像。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后得到正确结论,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激活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3 科学记忆地理知识。要掌握好地理知识,记忆是重要的一环,在地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发挥想象。很多时候,学生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使难以理解、无聊的知识变得十分有趣。如:世界地理中一些国家地图:朝鲜酷似小兔,意大利酷似长筒靴,伊朗像顶草帽,澳大利亚像个马鞍,法国像个六边形等。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联想加以记忆。

(2)对比记忆。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将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对比记忆,抓住它们之间的异同。

如讲中国的河流时,可将黄河与长江进行对比,可以从河流发源地所处的省区、注入海洋、干流长度、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如下表,对比起来记忆觉得轻松又有趣。

(3)归纳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会认为地理知识“散”、“乱”、“杂”,不知如何去归纳知识,像是没有规律可言。但如果学会抓住地理规律,学会归纳,也就抓住了学习地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窍门。

归纳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归纳出其规律。诠释这种学习方法最好的莫过于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归纳后可得到以下几点: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其分布;年降水量800mm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4 注意观察生活。地理学科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生活离不开地理。因此,学习地理知识,既要了解书本内容,还要多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热爱生活,多学习观察我们身边的乡土地理。

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地理书籍,观看电视新闻、报刊等相关地理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有足够地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的机会。在地理学习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并重。创设愉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充分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用亲情呵护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他们对我所教的地理学科学习起来非常积极主动,在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说话或打瞌睡的。

第3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摘要:区域地理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只要能抓住位置特点、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对比区域差异这几个节点,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能力将大大提高。

关键词:位置特点;区域特征;成因;差异

区域地理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出现定不了位或定位不准确的情况,造成对区域图文材料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分析,答题无从下手胡编乱造。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只要能抓住位置特点、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对比区域差异这几个节点,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位置特点

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掌握其特点是关键。因为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热量带,根据海陆位置可推断其降水量的多与少、海运是否方便等。

例如:日本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中纬度位置,属北温带,因此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从海陆位置看,隔日本海,中国黄海、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距海近因而降水丰富,从相对位置看,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因此海洋性特征明显,与同纬度亚洲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由于海岸线曲折,因此多优良港口,海运发达且便宜。

二、掌握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方面去了解;人文地理特征则从工业、农业、交通、旅游、人口……等方面去分析。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每个区域典型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问题,并注意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根据区域图文材料信息,重点了解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程度,以此判断地形类型,如下图:

基本地形类型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大于500 大于500 小于500 小于200

地面起伏 地面起伏不大,边缘较陡 大 小 平坦或者起伏很小 四周高中间低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推断温度、降水。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度定带、以降水定性,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的,则为热带,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的,为亚热带,最低月均温低于0℃的,则为温带或寒带,全年降水较均匀的为热带雨林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的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年降水较少的为热带沙漠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特征:掌握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冰期等;水系特征包括河流流程、河床深浅、河道宽、河流落差等;结合土壤、光热条件推断具备什么样的农业区域条件、电力是否充足、交通是否便宜等。

例如: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2.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3.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4.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湾;5.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6.森林地热资源丰富;7.矿产资源贫乏。

日本人文地理特征:1、地狭人稠,劳动力素质高;2、由于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强,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3、工业临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4、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4.土壤、植被。

三、分析特点成因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是在各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时,一定要抓住它的位置特点进行推导,并联系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主要让学生通过分层色地形图或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势的高低起伏,地形类型的分布结构总结主要的地形特征。如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丘陵描述为主。利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板块构造图考察,要让学生掌握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地貌。

2.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特征的分布主要通过各类图形来总结,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其成因,主要让学生分析太阳辐射状况,大体上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大气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中的气压带影响降水,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来自海洋的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暖湿润,若被抬升会形成降水,来自陆地的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寒冷干燥。

例如:我国西北干旱的原因,由于地处内陆,东西距离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不能到达这里,因此降水少。气候干旱使地表景观表现为:1、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沙滩广大;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4、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我国西北干旱的区域特征。

3.根据自然条件特征分析人口、城市等分布状况。在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区,若该区域在中纬度大陆的西岸,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场所,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4.分析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有区域性。主要是在不同的区域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水源土壤条件、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条件的不同。位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谷物农业具有优越的区域条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充足的水源,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等。

5.分析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要根据区域中的资源、人口、交通、科技、市场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发挥优势,协调解决其不良的条件,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6.分析交通运输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建设又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为此,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中要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的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自然条件的限制。

四、对比区域差异

第4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多向老师请教,多问是最好的方法。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要问老师,直到弄明白为止,因为地理有很多知识点是靠理解的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和同学之间多讨论,同学之间的讨论会许给你的思路带来新方向,带来新启发,会觉得豁然开朗。

注意总结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总结出了这些规律记忆起来很容易。比如气候影响河流中,降水影响外流河的水量大小。

每天坚持看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这样的效果要比单纯地去背效果好得多,看每天看十分钟,天长日久成绩就会提高很多。

第5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一、运用地图,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1.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比如:云南省的轮廓象孔雀开屏,黑龙江省似展翅欲飞的天鹅,陕西省则象一个屈腿而跪的兵马俑等。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例如拿到澳大利亚地图可重点掌握10°S,40°S及120°E、150°E所经过的地区;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西临日本海。所以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比较强。3.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二、运用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区域特征从其“高寒”入手: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分布;光照强烈、热量很不足;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地;东南部森林植被较好,向西北方向高寒荒漠;土壤发育程度差,比较贫瘠;人类活动集中于比较温暖的河谷地带;发展高原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工业有一定发展但还比较落后;交通线较少,公路运输地位重要。

三、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在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要考虑比较标准的确认――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四、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第6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复习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学生面对的最大任务,地理作为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学好地理学科,也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掌握生存技巧的重要途径。地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辅助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复习展开论述,希望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启发。

一、对学生的复习阶段引起重视

学生在高中阶段身心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对教师存在较大的依赖心理,同时由于地理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依赖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主要战场,自然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也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而对学生其他环节的地理学习产生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复习作为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般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完成,因此为了发挥复习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指导作用,首先应该使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复习环节引起重视,一方面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复习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切实发挥复习阶段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辅助作用。

二、学生要在思想上对复习引起重视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引起了重视,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因此学生也将学好地理这门重要学科的希望寄托于课堂,课后由于要进行多门学科的复习,有些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有些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学习,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果。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复习引起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复习阶段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从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好课堂教学是做好课后复习工作的基础

课后复习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都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想要有效的展开复习活动,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有些学生在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会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不努力听讲,寄希望于复习阶段,认为只要课下复习的过程中再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有些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盲区不能及时的请教老师,也想要通过课余时间的复习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这些思想都是有问题的。学生一旦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盲区遗留到复习阶段,那么学生在复习阶段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旦学生难以有效的解决困难,就会对学生的学科进步造成不利影响,也会降低复习阶段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重现,就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思考与灵活应用,也能够对知识点有新的认识,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新的收获。

四、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生进行的课后复习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效开展。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对学生的复习阶段进行有效指导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管学生在哪一环节的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在地理复习阶段学生也应该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在复习阶段按时完成作业,实际上学生完成作业只是复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复习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学生应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等。教师应该将对学生有效复习方法的指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复习活动高效、顺利的进行。

(二)通过地理题目对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复习质量,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要下工夫。有些教师在布置地理家庭作业的时候,可能针对上课时候讲解的知识点简单的布置几个题目,虽然学生也能够达到练习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的目的,然而针对性却不够。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对布置的题目进行认真筛选,提高练习题目的针对性,教师不仅要布置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地理题目,同时还要有计划的布置一些与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地理题目,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在引导学生通过地理复习环节辅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复习阶段引起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复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目前高中学生的地理复习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一般只有在教师布置任务的情况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8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洪湖市瞿家湾镇中心学校 433228)

初中地理是地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课时较少,但学习任务重。那么学习更要讲究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正确地指导学习实践。下面简单谈谈初中地理的几个学习方法。

一、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用图习惯,才能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才能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我们讲“左图右书”,是说要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从地图中来,到地图中去,用地图记忆问题,用地图思考问题,用地图分析问题。长期坚持,就能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地图有机结合,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其次,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这些基本要素,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地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

第三,善于观察和发现。不同的地图,如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等自然地图,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人文地图,所承载的内涵、信息或者主题是不同的,但表达的内容都比较形象、明晰、深刻。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分析原因。

第四,要掌握位置和轮廓特征。有些地理事物需要掌握它们的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相邻位置、战略交通位置等。还有一些地理事物,比如大洲、重要国家、岛屿、我国的省区等,要观察它们的轮廓,用形象记忆法掌握其特征。

二、学会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文中正文、阅读材料、各种地图、活动,包含着许多地理知识,我们要认真阅读和理解,从而分析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读书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读出书中有什么。阅读教材,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这里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如何?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农业、交通情况怎样?存在什么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什么?怎样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第二,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理清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三、学会在必要的训练中培养解题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难点问题,如经纬网的特点、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的分布和特点等。这些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怎样突破这些难点知识呢?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固然重要,必要的适量的规范的训练,重要且必不可少。如果训练了各种形状的经纬网图,那么学生会加深理解经纬线的特点;如果训练了一定题量的地球运动知识题,那么学生会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果训练了各种等高线图,那么学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训练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

四、学会与生活相联系

第9篇: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08-01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筛鲅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将在满足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1 加强对地理教科书的阅读和理解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理解重于记忆,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多做练习,重视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对教材阅读理解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 善于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