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信息分析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分析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分析的特点

第1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自考;信息化管理;毕业环节;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作为国民高等教育重要组成之一的自学考试,因为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其管理工作相对全日制教育更为复杂,利用信息化对自考生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建立完整详实的考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毕业环节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建立完整的考籍数据库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设计一套用于毕业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处理、分析进入毕业环节考生的全部考籍信息,同时还能根据考籍信息对考生的申请资格进行自动审核。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套用于线上受理毕业环节资格申请的信息管理平台,对毕业环资格审核采用线上申请和线下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即在线上提交网上毕业环节资格预申请,线下提交送审材料进行确认,这样将毕业环节网上管理和考生线下递交申请材料有机地结合,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毕业环节基本信息和考籍数据库。

(一)线上提交资格申请

在预申请系统开放期间,考生以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信息登陆申请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在网上完成毕业环节资格申请。为简化在线申请程序,当考生所有考籍均在本校获得时,系统会根据考生的基本信息自动调取相关成绩。一旦收到考生提交的网上申请,系统在后台就立即执行资格审核功能,根据考生准考证、身份证信息,自动提取考生在本校的考籍信息,再结合其提交的其他考籍、证书等信息,自动审核材料是否符合申请要求。如满足申请条件,系统会自动为考生生成一个序列号,并提示网上审核通过。如果系统接收到的提交信息不完整,会提示考生补充相关材料内容,一步步帮助考生完成网上申请流程。

(二)线下资格申请确认

由于学校数据库的不完整,外校考籍等信息由考生自己填写,所以现场审核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核查该部分信息是否真实、准确,相关证明材料和成绩是否符合要求。毕业环节管理系统经过反复修改和测试,自2014年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当进入毕业环节人数众多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更为明显。

一是改变了以往被动等待考生提交材料,来现场的考生人数分布不均衡的局面;二是可以合理安排、优化各种配置,提前做好接待准备和应对措施,更好地为考生提供服务;三是加强了考生和学校之间的网上互动,方便考生即时知晓审核结果,也间接起到提示考生申请材料完整性的作用;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发挥系统自动审核功能,减轻了人工审核的压力,也减少了误差,极大地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五是通过系统平台,建立了完整的考籍数据库,实现了对考籍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科学方便地对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开考计划调整等提供详实的技术支持。

三、数据选择和统计结果分析

我们对进入毕业环节阶段的考生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尽可能减少非主流因素的影响,以期获得更具代表性,可靠性的分析结果,选取数据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选择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且近年来未有大规模调整的专业;二是专业的开考计划相对稳定;三是在研究时段,该专业对考生进入毕业环节的资格要求未有调整;四是该专业考生人数具有一定规模,数据相对具有可比性。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选择了某一经管类专业,在2015~2016上半年连续3个批次,每批约有700~900名考生进入毕业环节,我们对考生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整理,分析其年龄、性别构成,以及从报名参加考试开始到进入毕业环节用时数等基本情况,由此来分析近年参加自考的考生特点。

(一)进入毕业环节时的考生年龄分布

在2015~2016上半年连续三个批次,进入毕业环节时考生的平均年龄28.5~29.3岁。图1为各年龄区间考生人数占同批次考生总数的比例,显然,三个批次分析结果均呈现基本一致单边下降变化趋势,即随着年龄增加,考生数量近直线快速下降。这种趋势在2015上、下半年2个批次的考生中尤为明显,年龄在25岁以下的考生,都是各年龄段中人数最多的,超过同批次总人数的34%,其中又以2015上半年的考生比例最高,达到同批次总人数40%。2016上半年,年龄在25岁以下考生和25~30岁的考生,都约为同批次总人数的34%~35%。在这三批次考生中,年龄在30~35岁之间的考生数,已下降至总考生人数的20%以下,超过40岁的考生,仅占总人数5%左右。在图2“该年龄段考生占总人数比例”中,三个批次各年龄段考生分布比例非常相近,年龄在30岁以下的考生都达到同批次总考生人数的60%~70%,35岁以下的考生都超过了同批次总考生人数的80%。统计结果表明,35岁以下的年轻考生是参加自考的主力生源。

(二)考生性别构成

对三个批次毕业环节考生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总体上女性考生数量远超过男性,接近男性的2倍(图3)。对比这三个批次各年龄段考生(图4),明显发现,考生性别比例变化趋势非常相近:在25岁以下低龄段考生中女性比例最高,都超过同批次考生总数70%,近同期男性考生人数3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考生比例逐步下降,而男性考生的比例则相应上升。当年龄超过35~40岁以后,男性考生人数开始超过同期女性考生。

(三)进入毕业环节用时数的分布特点

对考生从参加该专业第一门课程考试开始到进入毕业环节时所用总时间(下文简称“进入毕业环节用时数”,时间单位以“月”计)进行统计,考生进入毕业环节平均用时数为32.2~34.2个月。以平均用时数为中间点,将进入毕业环节的时间等比分为7个时间段,图5为不同用时数的时段内,进入毕业环节人数占同批次总人数的比例,三个批次共同特征非常明显:当用时数在某一区间时,考生人数达到最高,在该峰值两侧时间段,人数以峰值分界呈正态分布。在2015和2016上半年这2个批次考生中,考生数量最多集中在用时数18~24个月之间,超过总考生数的25%,而2015下半年则是用时数24~30个月的考生比例最高,超过总人数的30%。当用时数超过该峰值区间时,随着时间的增加,考生人数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在这三批次考生中,用时数在36~42个月的考生,近总人数的5%,用时超过48个月的考生都不到总人数的10%。

图6为不同用时时段进入毕业环节的考生比例,三批次考生用时数与人数比例呈现非常相近的同步趋势。都有超过50%以上的考生进入毕业环节用时24~30个月,约80%的考生需要30~36个月,90%的考生用时48个月以内。根据这一统计分析结果,可以从该专业的新生报名数,预测将来进入毕业环节和申请毕业的考生人数。当需要对专业课程计划进行调整时,也可以据此预估出可能受到政策影响的老考生人数,从而为专业改革调整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四)进入毕业环节平均用时数与年龄的关系

对不同年龄段考生进入毕业环节的平均用时数进行分析,发现三个批次也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图7),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考生,都为同批次考生中用时数最多的群体,约需要34~36个月。当年龄超过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毕业环节平均用时数反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年龄超过40岁的考生,平均用时数仅接近30个月,为同批次各年龄段考生中平均用时数最少的。由此可见,该专业考生的年龄与考试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增长并非考生参加自考学习的不利因素。

四、结论

对2015~2016上半年B续三个批次进入毕业环节的自考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考生平均年龄28.5~29.3岁,30岁以下的考生是参加自考的主力生源,超过60%的考生年龄低于30岁,超过80%的考生年龄低于35岁。2.总体上,女性考生人数接近男性2倍。在35岁以下的低龄段考生中,女性考生数量远远超过男性,而在超过35~40岁的考生中,男性则多于女性。3.三个批次进入毕业环节的平均用时数为32.2~34.2个月。统计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考生在24~30个月进入毕业环节,约80%的考生在30~36个月内进入毕业环节,90%的考生在48个月内进入毕业环节。4.进入毕业环节用时数最多的考生集中在25~30岁之间。当年龄超过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平均用时数反而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在三批次考生中,年龄超过40岁的考生,平均用时数都为所有考生中最少。

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可以更详细地掌握考生的来源、年龄分布及其学习规律,帮助我们更完整、科学、更深层次地了解考生,从而对考生进行有序、高效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为考生服务。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该专业的发展规律,从而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我们科学地规范管理工作,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优化安排考试计划,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帮助自考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井,秦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与创新[J].成人教育, 2015(11).

第2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

一、前言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现代设备管理中,就可以做到采集和处理过程数据;实时监控、诊断系统过程;共享设备信息等,使得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对于实现高效、准确的工作目标,使设备管理工作迈向现代化,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设备现代化管理造成企业仅靠人工、按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进行设备信息化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于已经变得不可能。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的体积、产能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2)设备以生产线、装置、系统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类型的设备以及大数量的设备。

(3)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从而使其生产效率和效能显著提高。

(4)设备各种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好、其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也越来越高,运行性能大幅提升。

(5)随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水平高速发展,对设备运行方式和运行效能产生巨大影响。

(6)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不但可以确保生产线、装置和系统的自动、顺序运行,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产量、安全、包装进行自动控制,还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运行,保证人员、环境安全。

三、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1)在现代大中型企业中,设备投资比例越来越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70%,成为企业建设投资的主要支出项目。

(2)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大幅提升和设备种类的大幅增加,除了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能源、资源消耗外,每年还要投入大批维修预算费用,用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支出。

(3)由于现代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如果设备维修保障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故障停机就会造成生产中断,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现代设备往往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速度也大大增加。一旦故障处理不及时,引发事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恶性后果的发生。

(5)由于现代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现代设备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对设备进行社会化管理和维修。

随着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决定了企业领导必需在设备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多个行业实施经验的设备管理软件实施方会参与到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但由于以下主要因素的存在而会极大地影响到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质量,希望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企业方领导的高度关注。

(1)在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企业领导较重视但投入精力和时间很少,一般用户不愿因信息化建设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设备管理录入工作而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的情况。进而由于企业方的需求表达不清、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不能满足要求而造成项目实施双方的不满,给项目实施带来巨大的风险。

(2)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实施方交钥匙工程,实施过程完全成了实施方的事情,企业用户只等着拿到一个自认为可以到手就可以使用的简单系统。殊不知,这样提交的系统根本就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也不能适应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3)企业用户通常的想法是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实施方,后续系统功能只需要实施方按他们说的做法去开发就行了。这说明企业领导和用户没有树立正确的系统实施观念,没有把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想成是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过程,也是培训、讨论、业务流程改进等过程。从而浪费了时间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

(4)企业各设备管理部门一般都会从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从自己当前最迫切解决的业务需求出发,购买和实施解决某一方面业务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把这些系统限制在本部门内部使用,从而人为造成许多的信息孤岛,为以后的系统整合、各部门业务重组埋下重重障碍,成为设备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助力。

(5)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往往会由于企业方对项目实施方法的理解不透、实施方的引导和培训不足等原因,在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设计方面,没有以端到端的业务设计需求思想为指导,没有从部门内业务集成与协同、部门间业务集成与协同、同一部门不同地点间的业务集成与协同出发,而仅从本部门各种业务需求本身思考,设计出互不关联、处处存在断点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最终影响信息化的实施质量和用户的认可度。

(6)在企业实施设备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及实施方因各种原因把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派到项目组中参与项目实施工作,人为的给项目的成功实施带来巨大风险。

(7)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实施方往往应用户的强烈要求或者是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电子化开发,而没有从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功能。

在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每一个都会给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带来巨大风险,都是需要引起项目实施双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并要在自己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力以避免。

五、企业在设备信息化过程中的需求分析

许多企业通过不断的参观、学习、思考等过程积累,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在进行新的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始不再盲从项目实施方的培训与引导,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和提升项目实施质量、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新的需求。

(1)企业方已不仅限于深入挖掘和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功能,开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发展要求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指引,要求实施方提供更多适应多种业务的新功能。

(2)企业方除了使用实施方所介绍的功能外,已经开始针对企业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结合企业领导的最新管理思路和最新设备管理理论指导,提出对某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要求分阶段、有重点的解决企业设备管理业务难点,为企业总体生产经常目标服务。

(3)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领导不能仅关注设备维修保养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要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关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各业务阶段需求,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最大效益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4)企业方希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和吸收项目实施方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与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实施方可能带来的最新设备管理理论讲解,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企业就希望通过某个适合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把这些孤立的系统进行整合,最终解决用户在多个系统中多次重复操作,信息还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

(6)企业领导希望通过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但能够方便企业各级用户的日常业务操作,还能为企业KPI业务指__标的数据来源提供依据,从而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最终为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服务。

第3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出路;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发展是搞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在新形势下充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作用对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就是那些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或者90年代,年龄已经超过了16周岁,属于农村户口的进城打工人员。还有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新生代的农民比较年轻,基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历,并且对城市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家庭负担不是特别重。站在地域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经常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也可以被认定为市民,但是站在法定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农民工仍旧属于农村户口,没有具备市民的身份。通过《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显示,就当前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占据了城市务工人员的3/5,有将近1亿的人口数量,可以说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在外务工的新生代农民的年龄比例为,16~29岁的占据了大约58.4%,30~39岁的占据了大约25.3%,40~49岁的比例为13.1%,50岁以上的比例为4.7%。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据了外出城市务工人员的将近60%,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外出的主体部分。

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分为2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城市中出生,或者是从小就跟随家人来到城市进行生活,他们基本成长的这个城市中;还有一部分是在不想上学之后选择进城务工。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来源不一样,在具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2.1 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低的工作耐受力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都具有初中文化,而且其中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上一代也有显著提升,甚至还有部分农民工拥有大专学历。而20世纪80年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还有部分为文盲、半文盲,初、高中文化程度的甚少。因此,相对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据调查显示,新生代的农民工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所占比例较上一代农民工高,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为自己服务,而且更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是刚从学校出来进入城市,不具有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比较丰富的农业生产活动等经验。同时,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还尚未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更没有传统的师傅带徒式的技艺传授过程,从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普工,而非技工。另外,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不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甘愿做“苦、累、脏”的粗活,怕吃苦、爱面子等表现出他们缺乏耐受力。

2.2 生活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农民工来到城市务工,会选择节衣缩食的生活方式,把挣到的钱都补贴给家里。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消费观念的转变。受城市现代消费观念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花销仅用于简单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消费面十分广,除衣食住行外,还包括电器、手机、电脑、网络、服饰,甚至汽车和房子。而他们的工资与其消费往往并不成正比,再加上储蓄意识淡薄,因而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积蓄较少。生活品质的转变。上一代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方式多为看电视、下象棋、听戏曲等传统娱乐活动。受城市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方式多集中于听音乐、上网、K歌等娱乐活动,同时,他们也追求时尚,诸如去健身、去博物馆、学习技能等已经进入了农民工的休闲消费范围。

2.3 “融入城市”的生活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目标发生了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出生在农村,但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不谙农事,普遍缺乏农业生产的技能和经验,没有强烈的乡土情结,他们拥有现代产业技能,接受现代社会理念并按产业规律从事生产和生活。据调查统计,近87%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也不愿意以农业生产作为自己主要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方式。他们对于城市的依赖感和归属感要远远大于农村。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脱离农民身份,融入城市的幸福生活之中。

2.4 平等观念不断增强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法律知识、平等观念和维权意识上比上一代农民工显著提高,维权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的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动转变。在他们的观念中,进城打工是生存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在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中,一部分已经不仅仅是重视自己的工资薪酬待遇,还重视职位的长远发展以及自身权利的保障。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不愿意再像以前的农民工那样忍辱负重,他们希望在城市里能够得到尊重,进行体面的劳动,希望生活的有尊严,从原来的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逐渐转变为追求精神生活和人格尊严。

3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及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经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有着比较强的市场意识,有责任感,也有一定的风险观念,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头脑也变得灵活起来。与此同时,农民工在经过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塑造,现代工业文明的时间观念以及计划观念都能在其身上反映出来。跟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的农民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希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这样能够促使他们及时的把握市场时机,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经济在发展,那些能够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技术人才显得弥足珍贵。技术人才数量的不足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制约点,催生了具备比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具备现代生活观念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当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时候,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因为他们比较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通过让他们参加不同形式以及不同层次的科学技术培训,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尤其是在生产领域急需的科学技术知识,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积极打造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让他们成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人员,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优势,为经济发展服务。只有做到这些,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找到并且能够胜任理想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2] 刘传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J].人口研究,2010,

第4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通信工程 管理 特点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工程项目建设逐渐成为当今时展的潮流,同时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相对来说其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过程较为复杂以及系统性较强,通信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要本着先进的科学态度,加强通信工程的管理和控制。

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

1.1 工序连贯性的特点

在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每一个工序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项目工程的管理仅仅依靠监督和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管理过程中,项目部门及技术等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管理才能将整个通信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1.2 过程复杂性的特点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影响通信工程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在通信工程管理中,加大对投资金额的管控,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养,逐步使整个团队的专业得到提升。这就要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使得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得到大大降低。

1.3 应用方面的差异性。

通信工程前期所出现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成本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管控等。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和设备的应用方面。在整个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材料和设备的应用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进行工程信息的核算中,常常不能够直接简单进行定额计算,使得和实际情况中的数据存有很大误差,一旦出现较大的误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通信项目工程管理中,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推行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运行制度。在工程施工前期,各个主管部门应该帮助监督通信工程施工部门建立针对各项的管理制度,在确保各个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妥善的安排,避免造成反复施工的情况。技术人员也要对工程所需的劳动力、材料、设备进行设置和审核,确保通信工程施工的安全。在项目投资时投资控制人员要多所投资的工程进行整体的分析,做出合理的预算。这些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融洽的合作,确保工程投资的预算准确合理,避免出现预算超标的情况,保障通信工程的投资设计符合工程项目的标准。

2.2 加强通信工程安全管理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一直占据首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依据通信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建立详细的安全管理规范,明确进行分工,责任进行落实。1、对即将参与到项目中的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的课程,所有的人员都必须参加安全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工地进行工作。通过安全教育课的学习,工作人员对于通信工程安全也来更深的了解。对于临时的员工也要进行安全审查和身体检查,把安全管理各项规定进行学习,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强自我安全意识。2、为了加强安全监察的力度,可以对安全监督人员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把责任落到实处。为了加强安监人员的责任意识,项目部门可以每个月对工程进行安全检查,查出的安全事故和隐患,不仅对该地带的安全检查人员追究其责任,也会对责任单位进行批评,进一步强化安全监察人员的检查力度,增加安全设施的应用,对安全工作做好防护,确保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施工。

2.3 加强通信工程成本管理

对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实施成本控制,应该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预期制定成本也应该跟随具体的建设情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应该及时开展信息核实工作,并且一定要收集详细的数据,精确掌握该阶段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尽最大的努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在实际的项目中,对于违规操作予以制止,重视项目管理工作,控制施工进度,在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可以分为将成本形成过程作为对象的成本控制,提前测算成本,还应该抓好通信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工作,编制施工预算,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做好成本可控制。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只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低压电力线 载波通信 阻抗 衰减 干扰

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 - PLC)通信是电力系统特有的,它是以输电线路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的电力系统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是一种特殊的通信方式,它利用高中低三种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输。该技术是将载有信息的高频信号加载到电力线上,数据传输用电线进行,通过专用的电力线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从电力线上分离出来,然后传送到终端设备。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电力线载波通信这门专业正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在这种形势下,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特点,以及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努力推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成熟与完善。

一、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的传输特性

对于所有的通信信道而言,决定其性能的基本参数、通讯协议和错误控制码的基础是信号衰减、阻抗和干扰。将电力线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前,需要先对其信道特性做简要分析。

低压电力线是非均匀分布的传输线,各类不同性质的负载在此根低压电力线的任意一个位置随机性地连接或者断开,这种现象引起信号在低压电力线上传输时有明显衰减的可能性。然而这种衰减现象与通信的距离、信号的频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负载的类型和数量,电感、电容的分布等多方面影响因素,随着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导致电力线上的输入阻抗变得异常复杂,甚至不能进行正常预测;干扰特性在低压电力线上表现得相当复杂,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干扰的多变性,表现为因时而变、因地而变两个方面,因地而变的情况是由高频信号在低压电力传输线上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谐振、行波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得出:信号衰减和干扰特性在低压电力线上的传输的过程当中具有时变性、随机性大的特点,情况也较复杂,这就要求电力线载波通信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二、低压电力线传输干扰特性

低压电力线传输干扰特性分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干扰在低压电力线上传输具有的特殊性质是使得数据通信在低压电力线上进行。电力线上的干扰有人为干扰和非人为干扰两种:①人为干扰对数据通信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它是由连接在电力线上的用电设备造成的;②一些自然现象是指非人为干扰,比如雷电天气在电力线上所引起的干扰。干扰可以近似地分成四类:周期性连续干扰、周期性脉冲干扰、随机产生的突发性干扰和时不变的连续干扰。前两类干扰一般情况下占主导地位。

2.1低压电力线上干扰的随机性

这种随机的干扰一般情况下是由电力线路上的短路故障、较大的负荷变化、高压开关的操作、雷电等引起的,持续时间较短,往往是能量很大的脉冲干扰群或脉冲干扰,但是它有很宽的频谱,集中的能量。这些干扰的出现时间也是随机的,强度大小也不同,持续时间较短,从几十微秒到几秒不等,造成其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如果这种情况刚好发生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那么高能量、频谱宽等多方面特性,会造成一些单位数据段乃至整个传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严重错误。采用数据预取机制、前向纠错码、自动重发机制等措施可以克服及改善,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2.2低压电力线上干扰的周期性

谐波噪声是以交流电频率(fa)的整数倍出现的,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干扰同时也会存在周期性的特性。图1是电力线上的干扰波形在某一时刻特征波形。如图所示,主要干扰周期性的在电力线上出现,它的频率为2fa,并且时不变连续干扰值比其幅值要小很多。此类干扰的强度的峰-峰值甚至可以高达10V以上。图1是大量用电设备在工频交流电基波的某个固定相位上释放出多因素的持续性干扰产生这种周期性的电力线上的干扰波形。并且这些干扰的持续时间不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持续干扰每次的时间约为3ms。许多频率高于100Hz的周期性干扰可能是由逆变器、开关电源等所产生的。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周期性干扰,如图2所示。图2中的有些干扰信号的强度极不稳定,频谱极不规则,并且存在许多突变。但是,综合看来,强度9kHz以上干扰信号平均比强度8kHz以下干扰信号的要大7dB―8dB。周期干扰由以上分析看出,其实主要是由较多的高频干扰组合而成的。若不采取有效措施,频率在10kHz以上干扰势必会对正常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造成较大影响。这种较高频率的周期干扰可以导致十几个数据位发生传输错误。想要很好地消除这种干扰存在两点困难:(1)由于这种干扰参数的变化范围很大,对它的强度、周期、宽度和发生时间无法进行精确的预测,所以很难有效地采取抑制措施针对性地对消除这种干扰;(2)由于这种干扰有较宽的频谱,对于接收端滤波器的灵敏度有了非常高的要求。(3)高次谐波的产生是主要是因为有较多大功率的用电设备同时在电网上工作。这些高次谐波能量比较大,频率能延伸到几万赫兹,而且它存在于工频的整数倍的频率内,如果高次谐波与信号频率恰好重叠,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通信的可靠性。现实中,大量的用电设备会同时对电力线上释放出瞬时功率、周期、相位等各不相同且变化很大的时不变的连续干扰。如图1所示,时不变的连续干扰频谱很宽,持续存在并且平均功率较小,幅值较低的连续干扰就属于此类干扰。信号在低压电力线上传输时变化的衰减度造成信噪比在通信过程中变得很低,可能会增加整个通信过程中的误码率,同时有可能完全或部分扰频谱覆盖信号频谱。

2.3低压电力线上干扰的多变性

低压电力线上的干扰的多变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时而变和因地而变。

2.3.1因地而变,就是无论在不同的低压电网之间或者在同一个低压电网之内,不同地点产生的干扰情况都各不相同。

2.3.2因时而变,就是在不同时刻,产生的干扰的强度、频率各不相同。前者会受到电力线上衰减特性的影响,对负载分布、距离等都很敏感。后者是由于线路情况、电网结构、连接负载等都不相同,并且连接在不同的电网之间,从而导致电网中的参数不尽相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扰的分布。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受电力线上因地而变的干扰特性的影响也较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低压电力线上的信号传输随机性、时变性大,衰减和干扰两个特性也非常复杂,很难用数学模型或解析式较为准确地进行描述,这也是低压电力线高频信号传输特性的分析一直以来更多的是以实验数据测试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主的原因。尽管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存在诸多困难,但我们仍然相信只需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用低压电力线作为通信信道的方法是十分可行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有着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通信领域里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从成功传输速率应用上来看,速率已有从数十比特到数兆比特不等,因此从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两个方面都可以使用从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所得的应用要求;从经济性这个方面来看,电力线的普遍性使得无需重新铺设通讯线路,既对建筑物不构成损坏,又节省了线材费用;从可靠性来看,电力线通讯可提供的是无需拨号的专线连接,这种连接误码率小于10-1;从方便性来看,随时改变通讯的对象(或网络结点)极为方便,提供厂有线方式下无线通讯的位置灵活性。对于我国这样通讯条件落后、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现状,结合的具体情况,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线通信产品,开发利用电力线通讯技术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邱玉春,徐平平.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性分析电力系统通信.1999,48-49.

[2]谢飞,熊立翔,杨士中.低压电力网载波通信信号衰减特性的研究[J].电力技术应用,1998,24:36-37.

[3]何海波,周拥华等.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研究与应用现状[J].继电器.

[4]高峰,董亚波.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信号传输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7):36~40.

第6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4G移动通信系统 特点 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2G、2.5G以及3G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利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要,不少国家开始加大了4G 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一、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1)高速率。如果为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4G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可达到2Mb/s;中速用户,速率可达到20Mb/s;如果为低速移动用户,可达到100Mb/s。

(2)良好的兼容性。采用的是全球统一的标准,让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共同的4G服务,真正达到了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点均可以自由通信。

(3)智能化。采用的是广域接入和分布网络形式,能够实现非对称的不同速率之间的自动切换,能够自适应地完成资源分配,根据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对资源做出最大化的合理配置。

二、4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分析

(1)OFDM。4G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核心技术就是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主要技术原理是把即将传输的串行数据流分解转变成若干较以低速率运行的并行子数据流,然后把它们各自调制至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完成之后对其合成输出,需要注意的是输出的数据速率大小应当和串行数据流分解前的速率大小保持一致。OFDM的优势非常明显:抗多径干扰以及窄带干扰能力和3G移动通信系统单载波系统相比较强;和常规的频分复用系统比较,利用OFDM技术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最大限度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子信道,同时具有极强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能够和时分、频分等不同方式进行合作,适应多径以及移动信道传播条件,实现了对多种业务的灵活支持。

(2)调制与编码。系统使用了MCM技术,主要作用机理是多载波码分多址以及正交频分复用时分多址。如果遇到数据传输速率不太高,同时多径干扰相对较弱时,还需要采取合适的均衡算法就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不过如果为宽带数据业务,考虑到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高,时延扩展影响导致了数据符号之间出现了相互重叠,进而会造成符号间干扰,这种情况下就对均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引入十分复杂的均衡算法,加大了实现困难。

(3)基于IP的核心网。高技术能够完成不同网络间的无缝连接任务,可以独立于多种具体的无线接入方案中,开展端到端的IP业务。4G系统采用IPv6替代了原来的 IPv4,直接导致 IP地址长度变成了128 bit,这种情况下,除了使得地址空间增大外,安全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用户在使用IPv6网络的过程中,还能够根据需要对网络层的数据采取加密处理,实现对IP报文的校验工作,系统中的加密与鉴别选项还为用户提供了分组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

(4)多用户检测技术。该技术属于宽带CDMA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抗干扰的重要内容,在它的终端以及基站都通过用户检测技术而大幅度增加了系统的容量,不过在通信系统架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各个用户信号之间在进行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多用户检测技术则最大限度的通过导致多址干扰的全部用户信号信息来完成对于单个信号的检测处理工作,这种处理方式必然会使得抗干扰性检测能力更加优良,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对于功率控制精度所提出的要求,优势较为明显。

(5)智能天线。该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到达无线阵列信号,主要机理是通过自适应算法,较为灵活地对所发射的波束进行使用,还能够起到自动跟踪和数字波束智能调节等多种作用,利用阵列天线技术以及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减少干扰或者扰的作用,以实现同一信道上接收以及发射的多种信号之间不会互相干扰,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频率的利用率,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可以扩大传输容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应当不断加大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王玲平. 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的研究[J]. 硅谷,2013(18):89-90

第7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9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近些年来,国内外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1]。根据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及发展与心理行为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等症状,有研究显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硬化,使得心脏血供受阻,造成心脏缺血缺氧而引发[2]。由于冠心病心绞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因此,能否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成了关注的焦点,为此,本院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硝酸酯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及中药进行治疗后发现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医师诊断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45~73岁,平均65.5岁。此外,通过冠心病心绞痛分型标准发现,有40例患者为Ⅱ级,75例患者为Ⅲ级,35例患者为Ⅳ级。

1.2 方法

(1)硝酸酯制剂:舌下含服,初始剂量控制在0.15~0.3 mg,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用药量。由于服用本药后患者会出现头痛以及头晕等现象,因此应采用坐姿服用。(2)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卡维地洛片对患者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5 mg。此外,由于β-受体阻滞剂会抑制心肌收缩以及减缓患者的心率,因此,对于心功能不全以及哮喘者不宜使用。(3)钙离子拮抗剂:口服左旋氨氯地平,初始剂量为2.5 mg,1次/d;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可将剂量增加,最大可增至5 mg,1次/d。(4)调血脂药:口服氟伐他汀,20~40 mg,1次/d,晚餐时或睡前吞服。(5)中药:通心络胶囊3粒/次(0.38 g/粒),3次/d。

1.3 疗效评定

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幅度≥2级,或者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正常,治疗的效果即为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幅度超过1级或者患者的心电图回升幅度大于1.5 mm,治疗即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两种效果,治疗即为无效[3]。

2 结果

通过治疗显效113例,有效31例,无效6例。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心电图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对比 例

时间 低于2次 2~4次 5次以上

治疗前(n=150) 31 53 66

治疗后(n=150) 94 40 16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4-5]。根据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及发展与心理行为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等症状。有研究显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硬化,使得心脏血供受阻,造成心脏缺血缺氧而引发[6]。本院通过对2009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硝酸酯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及中药进行治疗后发现效果显著,患者在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心电图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慢患者的心率,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在减缓患者病痛以及减少发病次数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而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东明,危小军,廖祥中,等.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06,27(2):152-153.

[2]张素燕,徐立新,李美,等.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血清NO、CRP、HCY的变化[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14):172-173.

[3]刘亚萍.川参桃红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J].陕西中医,2007,23(8):676-679.

[4]徐平生,戴志勇,秦群,等.左旋氨氯地平在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J].中南药学,2008,15(2):1004-1005.

[5]陶玉芬.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6(12):113-114.

第8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心绞痛;心电图;临床特点;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88-02

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脉血供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致,主要表现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样疼痛,多分布在胸骨后部,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以及左上肢等部位。临床心绞痛主要分为稳定性、不稳定性以及变异性的心绞痛三种类型,临床诊治中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心电图表现,对治疗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7例,年龄在36-84岁之间,平均为51.3±6.2岁。患者均经血液生化、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等确诊。

1.2 诊断方法 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确定其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诱因等,予以含服硝酸甘油片,以明确其症状是否缓解。以德国MC120012导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检查,走纸速度设置为25mm/s,采样率控制为1000/s,定标电压设置为10mm/mV,分辨率设置为5μV。采用TP段作为ST段测量的振幅参照水平。应用放射性核素对患者进行检查,以明确心肌缺血的情况,并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冠脉造影确定患者心绞痛的类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本组67例患者中,43例为稳定性心绞痛,占64.2%,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年龄在52-83岁之间,发病年龄较大,男为19例,女24例,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发病诱因:27例是由重体力劳动导致,13例为情绪激动所致,3例其他,经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几分钟以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或者消失。

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占23.9%,诱因不明,其中,11例手法症状为胸痛,3例牙痛,肩痛及牙痛各1例,多发生于睡眠中或者休息时,且患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有不同差异,经含服硝酸甘油片或者休息后,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劳累时,患者的心绞痛有所增强,发作的频率增加,持续时间有所延长。

8例变异性心绞痛,占11.9%,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诱因不明,多发生在睡眠或者休息状态下,不同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予以硝酸甘油含服无明显效果,年龄在36-61岁之间,相对年轻,男6例,女2例,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2.2 心电图表现分析

2.2.1 变异性心绞痛 该类型的心绞痛未发作时,患者的心电图可保持在正常状态下,而在发作心绞痛时,患者的心电图大多存在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①ST段改变:即患者的心电图ST段表现为暂时性的抬高,呈弓背向下型,同时合并相应的导联ST段压低;②T波改变:该表现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其敏感性明显强于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患者的心电图仅可观察到T波高耸,有时出现典型的冠状T。原来T波倒置者,发作心绞痛时T涌上可变为直立。T波改变于心绞痛缓解后可迅速恢复原状。③严重发作的病例可出现R波振幅增高,反映急性损伤性阻滞。此外,部分患者的心电图还可观察到左侧导联呈现U波倒置;部分患者发作时可出现心律失常,以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为多见;部分患者轻微发作仅存在该特征性的表现。发作间期静注麦角新碱中诿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变,对本病有肯定诊断价值。

2.2.2 稳定性心绞痛 在静息状态下,约有50%的患者心电图处于正常状态或者存在轻度的ST-T段变化,部分患者表现为陈旧性的心肌梗死。主要心电图表现为:1.ST段改变:主要表现为R波导联上存在ST段下移,下移呈缺血型;2.T波改变:主要表现为R导联的T波呈高耸状态或者T波呈双相、低平或者尖锐状倒置。此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还可存在U波倒置,当其存在ST-T段变化时发作心绞痛,则上述表现将更为明显;多数患者发作心绞痛时出现QT间期延长

2.2.3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多存在ST段变化,主要心电图表现为:1ST段变化:主要表现为ST段暂时性抬高,呈弓背向上,而其对应的导联ST段则呈明显压低;2T波变化:主要部凹陷为T波逐渐由低平状逐渐变为直立状,或呈尖头状高耸。此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R波表现为短暂性的增高和变宽

3 讨论

稳定性心绞痛是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当患者的心脏负荷较大时即可发生。在沐浴、饱食、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以及寒冷刺激等条件下,可激发心前区或者胸骨后部压榨样的疼痛,部分患者可逐渐向左肩放射,通常可持续数分钟。伴有稳定劳累性的心绞痛者,其存在阻塞性的冠脉病变,疼痛性质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不明显。因该类型的心绞痛发作较为规律,且患者的诱发因素、发作频率、程度以及每次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可维持长期不变,在经过几次发作之后,患者即可掌握其发作规律,并可自行预测发作时间。在结束发作后,予以服药或者休息数分钟后,症状即可消失。

变异性心绞痛为自发性的,临床中相对少见,病因不明,多发生于休息或者睡眠中妇女,部分患者为定期发作,且多发生于午夜或凌晨时段。发作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且患者常疼痛难忍。临床诊断发现,这类患者多存在心功能不全,部分患者发作时稍活动可缓解疼痛。该类型的心绞痛发作不受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临床证实是由于冠脉发生暂时性收缩或者痉挛引发一过性的心肌缺血而导致。冠脉狭窄是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病基础,该支血管在痉挛状态下可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发作。

在临床诊断心绞痛时,由于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表现往往无异常,容易误诊或者漏诊。因此,对于存在心绞痛症状但心电图表现正常者,应尽早实施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尹春琳,等.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诊断评估、处置现状及预后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5):359.

第9篇: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电厂 化学水 特点 创新

热电厂运行系统中对用水的各项性能与水质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对于锅炉装置而言,燃煤锅炉用水必须兼具硬度低、有机物含量低、固体含量低、以及溶氧量小等特点,若无法达到给水标准,则势必会对热电厂关键装置与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对热电厂化学水用水水质的严格控制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

一、电厂化学水处理特点

1、集中化。以往热电厂在化学水处理过程中多按照功能设置包括净水预处理、锅炉补给水处理、凝结水处理、加药系统、汽水取样检测、循环水加氯、废水污水处理等多个系统模块,在无形之中导致化学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同时还存在岗位分散以及管理难度大等局限性。近年来,热电厂正逐步针对化学水处理设备流程进行改进与优化,以往以点状、松散模式布置的化学水处理设备开始向着立体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对提高化学水处理系统利用率,确保化学水处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2、节能化。随着节能、环保生产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热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在化学水处理的各个生产环节中渗透绿色化的工作理念。同时,热电厂作为耗水量巨大的产业之一,水资源如何在热电厂运营过程中实现可靠利用同样是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必须重视对热电厂化学水循环利用工艺技术的开发,将循环处理与环保处理相结合,以实现热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3、多元化。随着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手段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微滤技术、超滤技术、纳滤技术、以及反渗透技术等在内的先进膜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厂化学水处理领域,同时配合对化学药剂的应用,可有效去除化学水中残留的腐蚀元素,水处理供需更加简单,也更有利于保证循环水在热电厂系统中的有效运转。

二、电厂化学水处理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