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对许多高校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得高校不得不进行扩建来缓解资源的不足。在基建过程中,管理工作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的质量、校园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基建管理如何在规定的预算内进行科学的规划,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基建工程;高校;问题;对策分析
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而高校基建也是教育事业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基建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工作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工程质量的保证应该摆在首要位置。其中,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有:施工过程的材料收验、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等,每一道环节都要对质量进行监督才能实现整体工程的质量保证。高校基建管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的支出,最大化地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以及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目前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
1.1合同的签订不符合规范
基建项目合同经常会发生签订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它是承包方与学校建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基建工程的造价、质量、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高校的财务人员也是根据这纸文书来支付工程款项。按常理来说,基建合同涵盖的内容非常多,经常包括设计、勘察、监察、材料设备的购入、工程招标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合同的签订达不到这种要求,通常都只有总价款,对施工范围、材料的使用标准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责任如何承担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许多漏洞,合同的不严谨容易给财务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因为他们是根据合同进行拨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增加高校基建工程的成本支出。
1.2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些不足
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构成了会计核算程序。其中,会计凭证的填制是最基本的工作,它是其他会计程序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填制会计凭证时,要根据原始凭证来完成,但是大多数高校基建支付的工程款凭证只有发票,上面缺少一些签名的确认,造成了一种盲目拨款的现象出现。如表1所示,这是某所高校的教学楼项目设计预算表,从中不难看出每一笔单位工程项目的预算都是根据建筑面积以及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分配的,并不是进行随意地支付款项。但是现阶段许多高校难以做到像表1预算表那样清晰明朗,从而经常造成工程成本超出预算很多。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归根究底就是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就将款项进行支付。
1.3不合格的施工队伍导致工程质量很难保证
不同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设备条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工程质量经常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的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对投标人的要求,投标文件的内容需要包括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能够使用的设备、项目完工时的质量保证等。虽然有法律规定,但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一般中标单位是资力雄厚的资深建筑公司,但是真正施工的队伍并非他们,这些建筑公司靠着自己的商誉中标,然后再将工程转包给一些年轻的施工企业,这些施工企业的设备、人员的技术水平经常达不到标准,这样的建筑质量可想而知,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1.4较多部门参与高校基建项目的建设,意见难达成一致
高等学校基础的建设经常需要多个部门的参加,这就导致意见很难达成一致的局面产生。在对某件事情进行决策时,要想保持意见的统一是非常困难的。如图1所示,基建处、审计部门、学校、施工处、监理等这些高校基建项目的主要参与部门,由于项目流程的复杂性以及各个部门所考虑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使得意见更难统一。多部门的合作都希望问题能够一次性解决,但是对于大工程来说,工程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样会导致后期工程管理工作量加大。如:设置过高的门槛故意让施工方难以达到,导致施工方为了弥补损失,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针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2.1合同的签订严格按照要求来完成
现在很多高校基建合同都流于形式,忽略实质上的内容,基建专业人员的数量很少,这是合同难以规范签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签订合同的人员自身对合同不是很了解,所以经常会发生责任不明的现象出现。站在传统的角度来看,合同总共有三部分组成,协议书、通用条款以及专用条款,上面的内容和文字要清晰、易懂、严谨、简洁。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经常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状况,所以合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充或者修改。决策者要针对突发的工程状况进行分析,如果合同上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应该要及时与相关利益者进行商讨,对合同进行完善,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工程费用的浪费。
2.2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
只有不断健全并更新会计核算制度,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更加具体化。财务人员在登记凭证时要根据信息真实可靠、填写规范的原始凭证来填制,在支付账款时,也要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否则不予付款,每一笔款项的支付都要严格遵守有账可查,有据可依的原则进行。除了要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流向进行会计核算以外,还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设备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从而对项目的总成本进行核算。根据各种数据制作成报表,从而让决策者能够按照财务指标来分析情况,作出更加正确的决策。财务人员自身也要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根据基本建设的资金计划、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等来确定各种财务的支出范围以及标准,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按照施工的进度来进行工程拨款,将工程费用的浪费降到最低,提高收益。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材料设备的使用数量,施工队伍的员工费用支出以及一些其他支出来预测未来的资金预算范围,也可以将数据与其他高校相类似的基建工程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最优的建设方案。
2.3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是从外在层面来保证基建项目的质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将监理、施工单位、校方以及监督部门联系在一起,达到有效的监督。质量监督机构又可以分为政府监督与高校部门监督,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各有各的特点所在,正是因为如此,两者需要进行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其中,政府实行监督是通过工程质量监督站来完成的,它是一个执法机构,主要是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的检验与评定,作用是能够落实政府规定的法令与规范,为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这种质量监督具有普遍性和宏观性的重要特征。而高校部门监督主要是指高校委派代表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审查,具有局部性的特征,能够将对质量的监督细化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去。
2.4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尽量实现意见的统一
由于基建项目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因此,加强高校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个有效的消除分歧的方式。参与的人越多,产生分歧的可能性也将越大,从另一方面来思考,它也考验沟通技巧的水准,不能因为节省时间而将所有问题进行一次性分析、解决,即使当前认为方案已经非常完美,但是真正实践起来产生的差异就非常明显。因此,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很是必要,尽量将意见统一在一个范围之内,减少差异的产生。这种做法能够大大减小后期管理工作的负担,同时对实现基建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如:施工方在与高校签订合同时,就要进行多次的沟通协商,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商量,对于有分歧之处,互相做出退让,给出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最终确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有利于后期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3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事业呈发展趋势,是大部分高校建设新校区的重要工作之一,有投资大、建设时间长、规模大等特点。目前基建事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要加强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对整体质量进行监督,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秦玉恩.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
[2]刘玉春.浅谈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
[3]徐峥嵘.浅议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4]李静霞.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6(2).
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确定风险因素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组织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再次,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衡量、控制等一系列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因素来自多方面,且贯穿于整个基本建设过程。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识别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技能缺乏
审计过程涉及到的部门、信息十分广泛,业务量非常大。在审计人员配备上,首先要做到按照工程规模进行匹配,如总投资在8000万以上的基建工程,审计人员要在两人以上。一些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只凭借原来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没有增派审计人员,使繁重的工作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方法落后以及跨专业审计等现象。目前有的高校还存在由财务人员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知识和经验,熟悉工程造价方面的业务,还要对建筑物结构、建筑材料性能、施工方案、施工特点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要熟悉基本建设项目的整个流程,以上任何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缺失,都会对工程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2.审计外包单位选择不当
目前因为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将超过一定额度以上的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委托给有实力的造价咨询机构,已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外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高校只有短期的合约关系,其在组织上、经济上、精神上均独立于高校,不受高校的行政约束,不用担心与施工单位串通舞弊行为会给自己造成长期影响。在个人收受好处后,做出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在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人员责任心缺失,对施工单位无原则让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得过且过,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果。同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第三十三条规定:因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过失,给委托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赔偿。但由于该规定缺乏具体措施和衡量标准而实际难以实施。这些都造成了外委审计风险的大大增加。
3.工程审计信息不准确
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水平。工程监理制度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制度。由于监理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基建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会过分信任和依赖监理机构,从而忽略对监理数据的审核。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对现场签证不实、材料不符的现象就无法真正监管。如某学生宿舍楼的消防工程,施工单位报审单上标明阀门品牌为上海冠龙,材质为铜质阀门,直径DN100,监理人员在报审单上笼统签上“情况属实”。而实际施工现场采用的品牌是上海沪龙,钢质阀门,直径仅为DN50,如果基建管理人员或审计人员不现场复核,就可能花较高的价格买到相对较低品质的产品。工程造价中主要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80%。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优劣混杂,主要材料价格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筑材料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浮动明显等不利因素,处于办公室内的审计人员若无丰富的工程用料知识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的准确了解,只凭借以往的资料和网络询价拼凑出的数据,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价格不实,使工程材料的审核无法达到最大化节约的效果。
4.工程审计范围片面
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很多高校采用事后审计的办法,对于事前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基建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在工程准备期与施工期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一旦出现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招标阶段。目前高校大型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基建工程招标工作,往往委托有资质的招标实施。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以及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一般由招标拟定初稿,如果基建管理部门对以上内容不进行认真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准、项目缺漏、招标控制价偏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埋下隐患。比如施工阶段,若内部审计人员不深入现场,对签证、变更尤其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就会缺乏准确把握。例如某个教学楼新建工程,基础施工时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邀请专家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证及确认。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锚杆支护,仅在四周壁简单进行喷浆挂网。监理人员和基建管理人员对这现象也没及时拍照存档或书面备注。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按照经专家评审的施工方案进入结算,从而引起了造价争议。
5.外部人为干预存在
部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大型基建工程往往历时2至3年,施工单位不择手段利用机会与相关领导套近乎、攀人情。竣工决算时,“领导打招呼”、“递条子”等不合理现象就时有发生。工程结算审计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部门配合,为了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发现的问题打折扣处理,或一些部门的不协助、不配合,都导致了工程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外部各种关系的干扰,造成了审计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保证。
三、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管控
1.完善基建工程审计的制度建设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一定要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完善的造价审计制度的建立是现代审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高校组织与专业人员都需要学习制度内容,按照规定执行。造价审计制度的完善不仅应对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而且对于违反规定内容的行为应进行明确的处罚规定。高校通过制度把监督权充分下放到内部的审计部门,使基建审计工作有序、规范化进行,使所有的审计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工程结算审计外委的同时,应注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通过外审项目的全程参与,学习外审人员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内审人员在熟悉各种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同时,也应熟练掌握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内审部门也要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之类的专业资格考试,有效提高内在专业的胜任能力。
3.合理选择外审单位,加强监督控制
高校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工程结算的外审单位,评标标准应该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这不仅有利于选择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俱佳的外审单位,还可以防止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外审单位独立客观地展开工作,从而使工程结算获得高水准的审计服务质量保证。高校与外审单位签订的合同,应该详细约定外审业务的服务范围、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违约责任及其处罚措施等主要内容,只有明确约定双方的责权利,才能有效避免合同纠纷,确保外委审计合同的顺利履行。外委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外审项目实行监督和控制。例如陪同外审人员到施工现场查证,参与外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结算差异问题的讨论。但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程度适当,充分尊重外审单位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审计复核是在外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外审项目基本意见一致后,在对审计报告最终定案前,邀请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对拟定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和检查。前提是与外审单位的合同中首先明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有进行复核的权利,并约定外审单位的结算结果允许一定额度的审计误差率存在。复核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分析对比审计法等。复核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拟定的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也是对外审单位的一种监督。
4.拓宽审计范围,实行全过程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初期,即投资决策阶段开始介入,到项目竣工并办理完结算为止。自始至终地对基建工程的造价审计进行管理。具体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只有内审单位全程参与,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控制体系。事前审计主要在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对有关造价进行把控。其中包括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复核;事中审计要通过签证制度的完善进行合理审计。内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工艺、方法等进行察看,了解最新的工程进度与质量。只有掌握好现场第一手资料,才能为工程结算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后审计主要是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具体包括工程结算的计算方法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工程量是否超算,定额是否高套、错套,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材料与现场是否一致,材料价格是否不实等。
5.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高校需积极开展廉政建设,优化审计机制,只有充分展现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与效果。高校内审工作应独立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敢于监督揭发违规问题。独立的内审团队更能够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依据与参考,更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校基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充分独立的内审部门可以有效降低目前在监督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审计工作有序、持续、良好地发展。
四、结语
关键词:高校基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colle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paper to early stage cost control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inking, aim at for the cost of college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o provide feasible solutions, so reduce project costs, and saving construction fund and improve the benefit of investment.
Keywords: college infrastructure; Design stage;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建设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基建工程管理,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成为摆在各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是决策。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达到80%~90%,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度只有10%~20%。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设计和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阶段(决策和设计阶段),前期是节约最大的可能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
一、前期阶段存在的造价管理问题
如果忽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造价管理,把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经常导致投资超限现象的出现,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主要原因如下: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薄弱
投资决策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源头,对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具有总揽全局的决定性作用。部分高校基建工程,由于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可靠依据,对拟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分析及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不充分,直接影响立项审批的准确性。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力度不够
造价控制的关键在设计阶段,但长期以来高校基建却忽视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现存的问题仍然是“技术与经济不匹配”。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设计院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对设计单位除发生质量事故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考核机制,设计考虑不周引起施工方案的调整,也没有很好地得到监管。更为严重的是,对设计的监管漏洞现在成了某些承包商提高工程造价重要手段,频繁的设计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不良风气。
二、前期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加强对项目前期造价管理工作的控制造价管理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即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投资决策后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
(一)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明确的目标定位、发展定位是投资决策阶段科学管理的前提,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并适当超前,避免在发展过程中求快、求大、求全。重视和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投资决策阶段的估算工作,能够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切实发挥控制建设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作用。
(二)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贯彻“全过程造价管理”必须从设计抓起,这是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建设单位加大设计阶段管理,将全过程造价管理落实于工程设计文件中,实行限额设计,使设计单位重视投资控制工作。设计部门依据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将限额设计贯穿设计咨询各个阶段,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为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
1、对设计单位的选择实行招标
高校基本建设应当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设计招标。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力求选择设计实力较强、有大学校园设计经验、服务较好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招标时,应要求投标方提交对学校建设项目的总体规模、功能,特别是在投资控制等方面作出全面分析的投标文件,要求投标方重视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用较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参加竞标。同时,学校需组织有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选出规模适宜、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采用合同措施,有效控制造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设计单位缺乏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与工程造价的深入分析。虽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但主要是针对技术指标和强制性规范,并未将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主要审查目标。因此,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在签订设计合同时要规定限额设计,即要求设计单位在图纸设计过程中,按批准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
针对目前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设计变更随意的情况,应在设计合同经济条款上,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采取一定的约束力是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控制的有力举措。为实现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可以在设计合同中约定因设计原因造成的设计变更额度及相应的奖惩方式。比如可将设计变更单按专业划分,分别统计造成的变更费用。对在限额之内的人员,可按设计合同的规定给予奖励,对超出限额的人员,则按设计合同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加强设计人员控制造价的责任感,更好的发挥设计在控制造价方面的龙头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高校基建造价管理,必须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尤其是抓住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促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加强管理,平稳有序的开展工作,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洪涛.如何加强高校的基建工程造价管理[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51-52.
[2] 吴建国.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咨询,2007,(6):43-44.
[关键词]招标;高校;工程建设;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52-02
1 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现状
1.1 招标项目规模优势发挥不足
高校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其工程建设项目同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政府机构的项目不同,高校的基建项目往往局限于校园内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范围,对于一个占地面积有限的校园,其新建工程较少,改建、扩建、修缮等工程较多,因此其工程项目存在多而散、散而杂的特点,由于工程的分散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多样性,高校内部招投标采购中存在分散管理、多部门招标等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的现象。[1]例如多个招标金额在十几万元左右的修缮工程项目,往往由于使用单位的不同以及计划的时间不同而分多次招标。多部门零散的招标,使工程项目招标难以形成集中招标的优势,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政出多门的现象也加大了监管难度,影响到了资金的使用安全。
1.2 招标团队专业化程度不足
首先,招标人员对招标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例如将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进行邀请招标,增了招标工作的法律风险。此外,招标人员对建材市场行情、工程造价信息、施工企业资质信誉等方面的情况把握不到位,在招标过程中容易被施工单位的一面之词所干扰,导致在招标工作过程中处于被动。其次,在招标文件编制方面,招标人员对招标需求把握不到位,对工程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工程款支付要求及责任划分等方面把握不到位,给中标的施工企业提供了钻漏洞的机会,使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很多风险。在工程量清单编制方面,招标人员弄不清需求,丢项漏项严重,导致施工过程中为完成预期需求,不得不和施工单位签署大量的洽商协议,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风险。对既有需求表述不清,增加了投标报价的风险,容易出现中标单位按高要求报价而按低要求施工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造价控制等方面的风险增加。最后,在开标评标环节,高校招标管理往往实行各部门领导牵头的评标委员会制度,即评标的队伍不是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的,而是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由于各部门领导往往不是从事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这给评标的科学性与权威性造成了影响,增加了评标结果的风险。
1.3 相关部门协同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采购预算是根据各用户单位的需求计划制订的。[2]工程预算是高校采购预算的一部分,例如修缮工程预算,往往是按照各用户单位申报的房屋修缮需求制订预算,而用户单位在制订需求计划时,财务预算单位与工程建设单位往往对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干预,预算单位机械地根据用户单位的需求申请制定工程预算,工程建设单位机械地按照用户的工程申请进行招标工作,而实质上用户单位在申报需求计划时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抱着先把钱申请下来再说的态度申报需求计划,这样一来,预算不够时就会影响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预算超额时,年底突击执行工程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超前招标、过量招标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各部门协同不足,导致的计划不合理、预算不合理、招标不合理等现象大大增加了高校资金使用的风险。
1.4 招标信息化、透明规范化建设不足
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领域基本还处在计算机处理纸面工作阶段,没有合适的招标信息系统,既往的招标数据和信息通过纸制媒介存储,甚至没有进行档案存储工作,造成历史招标数据无法获得,更不能为未来招标计划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大大降低了招标工作的效率;另外招标环节中各部门缺少信息共享平台,造成重复劳动较多,甚至发生冲突。传统纸质媒介作为招标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交流工具,很容易导致“挂靠”现象,当前高校基建工程招标中包工头“挂靠”的现象十分普遍。[4]包工头随便制作一个公章就可以进行投标工作,招标管理人员根本无法辨别公章的真伪,更无法辨别施工人员是否属于相关施工单位,“挂靠”现象容易使不合格的施工队伍混进高校工程建设中,增加了工程质量、工期、保修等方面的风险。
2 高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巨额工程建设投入要求招标机制创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了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将越来越大,基于当前高校工程项目招标多而散的现状,如果不对招标机制进行创新,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将造成高校基建资金的大量浪费,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要求招标机制创新,高校内部建筑物有教学用房、实验用房、办公用房、住宿用房等,建筑物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工程项目的零散而复杂性,基于当前高校工程招标团队专业化程度不足的现状,很难较好地完成高校内部复杂零散工程的招标工作,从而增加了高校资金使用的风险,这就要求必须有好的招标团队去了解各种用房的实际建设需求或者改造需求,从而科学合理地编制招标文件,此外,还要有一支好的评标团队对评标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招标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施工的顺利实施。再次,高校内部各单位的独立性要求招标机制创新,高校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往往基建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进行,而这种配合往往仅限于申请提交与申请批复上,在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阶段各部门对工程项目实质性的沟通基本为零,容易使急需实施的项目没有申请到资金,而不着急的项目却申请到了资金,造成有限的资金利用不合理。最后,招标流程透明规范性要求招标机制创新,高校招标规模大、招标类型多,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招标流程,极易发生各种风险,例如招标公告不到位,造成遗漏优良的供应商;评标制度不到位,造成评选出来的施工单位不能满足要求;招标人员廉政教育不到位,造成腐败违规事件发生;监督制度不到位造成评标围标、行贿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等。
3 高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制创新路径选择
3.1 以集中招标为基础
首先,从招标集中管理的原则出发,成立工程招标专门机构(如工程招标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招标管理办法,招标公告、组织招标、谈判、签订合同等事项,有效避免大而散,难以管理的局面。招标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工程招标工作,招标过程应该公开、公平、公正,包括按照规范进行招标公告的,科学合理的设立评标专家库,合理编制标底,加强招标管理人员廉洁教育、积极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等。其次,招标管理部门应该在不影响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需要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归类,特别是一些零散的修缮、装修、改建及扩建等工程,要尽量协调各房屋使用单位使各工程项目招标时间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从而尽可能的实现集中招标的规模。对于不同类型难以归类的工程项目,尽量选择综合施工单位进行总包招标,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招标成本及工程成本。
3.2 以专业化团队为核心
首先,要重视工程招标管理人才的招聘,高校应该按照学校工程管理实际,一方面进行招标人员的招聘工作要注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组建招标团队过程中,要注意团队综合能力,注意引进不同专业的人才或交叉性专业的人才,从而避免整个团队的专业单一性。此外,要鼓励采购人员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注册工程造价师”等相关认证考试,持证上岗。其次,加强招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高校工程项目的零散性和复杂性,要求招标管理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才能满足工作要求,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招标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开阔招标人员的视野;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鼓励招标人员在实践中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招标质量;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促使招标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努力将工作做到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招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和服务意识将不断提高。最后,应该设立评标专家库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评标,消除评标的盲目性,防止资金浪费。
3.3 以跨部门协同招标为前提
只有跨部门协同合作,集中招标的顺利进行才成为可能。高校工程招标管理工作中招标、需求、预算要协调一致,若想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房屋用户部门的满意度,就要求招标管理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招标计划与措施,合理的招标计划要以合理的预算和需求为前提,因此招标部门和预算部门应该加入到用户部门制订工程项目计划的工作中去,对所提交的项目申报,要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相关指标符合要求后,再根据项目的基本条件和市场状况进行工程预算的编制,之后招标部门按照工程预算制订合理的招标计划,从而使学校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各部门协同过程中,要注意廉政性教育,健全监督机制,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
3.4 以电子招标平台为手段
要认真研究高校工程项目从计划到招标、再到竣工的全过程,找出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作用和需求,以实用为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招标平台。电子招标平台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功能,首先,要有统一的招标信息数据库,数据应该包含历次招标的中标单位信息、资金支出信息、施工过程信息、用户反馈以及保修维修信息等于一体,以为后续招标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其次,要有完善的招标流程体系,招标流程各环节上各单位都在系统上工作,包含招标需求申请、工程预算查询、招标公告、投标申请提交、评标过程及结果公开、施工合同签订等都要在系统上体现,从而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全面共享与零距离交流,实现招标过程的透明规范化,确保招标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后,要有投标报名认证系统,例如通过CA认证的方式有效避免包工头“挂靠”行为的发生。
4 结 论
招标作为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环节之一,建立以集中招标为基础、以专业化招标团队为核心、以跨部门协同招标为前提以及以电子招标平台为手段的创新招标机制,是高校降低招标成本、提高招标工作效率、节约工程资金、提高施工质量与提高各方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加强工程招标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资金使用效率、节约高等教育资金、增加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比、促进高等教育和谐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春田,叶向明,等.加强高校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
[2]姜红梅.高校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2,3(20):106-107.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决算审计
一、高校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的审计环境
(一)高校基建工程管理模式陈旧。我国多数高校基本建设采用的是原苏联模式,自行成立基建部门对项目进行管理。由基建部门委托设计单位设计、委托施工单位施工,自己进行项目有关各方面的协调、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每个工程建设时间、地点、条件等的不同,高校基建工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例如,高校的基建处由于工程项目数量或种类等因素,往往经验不足,容易造成基建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容易给学校造成损失。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多为非经营性项目,主要靠国家投入资金,资金相对来说有保障,导致高校对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建设重视不够。例如部分高校基建工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奖惩措施。在这些高校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作失误,有关责任人员不承担任何责任;节约投资也没有奖励,造成有关人员对成本控制积极性不高。因而,制度上的不完善,容易造成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积极性不高。
(三)高校审计部门权利受限。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内部人控制”严重。我国的内审制度规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机构反映。显然,这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同的阶层领导或称“双向领导”,是为利益格局不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职域,其结果是把内部审计推向了两难的境地。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高校审计部门,许多高校审计部门由于受到主管领导的控制,权利受到限制,失去或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高校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1.多计、重计已完工程量。有些基建工程由于工期长或由两个施工单位共同承建,就存在混淆工程界限、交点工程重复计算的现象。有的已完工程实物量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不相符;有的由于设计变更应该调整减少的工程量而在编制决算时不做调整,使工程量多计算等。2.高套定额标准,提高工程造价。有的工程高套其他地区定额、其他年度工程定额等。3.提高取费及资质级别。有的工程该取四类的自行取三类,该取三类的自行取二类,自行提高取类标准而提高工程造价;有的不按自身企业资质级别取费,个体的套集体,集体的套国营,随意提高取费标准,使工程造价提高。4.虚报材料价格或费用。有的工程用料以次充好,抬高价格;有的工程在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大型机械和特殊机械而计提费用;有的工程实际没有发生材料二次搬运而自设自取;有的工程不需要抢时间、抢进度,而故意夜间施工增加费用等。5.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有的工程在决算中通过故意虚增基础土方的开挖量、石方混凝土的充填量、垫层的厚度等方式来增加费用。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和事中控制。长期以来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通过对基建工程完工后提供的各种资料来进行工程决算,但往往是“木已成舟”,已经造成的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的现象无法挽救,这是忽视事前和事中控制的结果。对于这种问题,一方面可能是承包方在招投标环节弄虚作假,虚高要价;另一方面可能是少数部门和个人为谋私利,故意在工程进行中变更增加项目。如果有了对高校基建工程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则可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1]。
(三)项目变更存在漏洞。由于高校基建工程有许多的自身特点,工程价值量大,特殊要求多,工程变更也就很多,施工合同普遍存在着内容不完善、施工单位算计建设单位的问题。有的高校利用工程变更,通过不正当手段,使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有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系密切,不应发给的签证也给签;有的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基建人员不懂基建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变更签证;有的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而是按施工单位要求随意签发签证。这些不合理的工程变更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四)工程监理不完善。目前工程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有些监理机构和人员素质不高,对施工质量不负责任,而是按照施工单位的要求随意签发变更签证,增加投资;二是对监理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评审和监督不严格,赋予监理单位的权力也不够;三是有些高校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的不完善影响了高校基建工程决算审计,增大了审计难度。
三、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内审工作建设。一方面加强基建审计制度建设,各高校应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和本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例如:审计风险约束机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使审计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和避免各种错误的发生[2]。另一方面加强基建审计队伍建设,各高校应按照《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内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基建工程预决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基建审计的人员不仅应具备会计、审计和基建预决算的知识,还要掌握经济、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为此要不断加强基建审计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基建审计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为审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平台。同时,要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二)找准参与工程造价监督的切入点和掌握好参与度。审计部门应把握住自身在基建活动中的角色,界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保持独立性。为发挥内审的管理功能,审计人员必须找准参与工程造价监督的切入点和掌握好参与的度,这个问题处理好了能使审计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处理不好会失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因而应做到:与管理部门合作,主要对单位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审查,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整个基建项目的效益、质量有长远的影响,是内审部门把关的重点;与单位财会部门合作,主要对工程各项前期费用、工程建设中的工程预付款拨付情况及工程竣工后的工程款结算情况、资产入账情况进行审查;与单位基建部门合作,主要对大中型基建工程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的合理性、真实性及有关手续的完备性进行审查,必要时会同基建部门进行现场勘查核实;与工程验收部门的合作,主要监督项目的验收是否合规,验收工作是否认真、严格,以杜绝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弄虚作假。
(三)重点加强对工程变更签证的控制。对工程变更签证的控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对变更签证把关紧一些,工程成本可能低一些,反之,建筑工程成本就可能偏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不是尽善尽美,或是甲方原因,局部工程内容要求进行变更。按常规,大的变更内容要经过设计部门出具变更通知书,小的变更内容要经过甲方代表和项目监理签字认可。每一个工程都存在着变更问题,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变更就更多了。因此必须注意审查变更签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手续是否齐全及内容是否清楚。
(四)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跨越,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它有利于基建工程的造价控制,也为基建工程的决算审计打好基础。跟踪审计包括从工程招投标到工程完工的各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审计,对影响工程造价的每个环节,进行实地勘察,为审计结算工作提供确凿资料,而且工程决算审计的质量与了解现场的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有关的变更签证项目等有密切的联系。而要如实地知道这些情况,不仅要依靠提供的工程资料,而且要深入施工现场。目前,甲乙双方之所以在工程结算时,经常发生争议,很多方面就是因为没有进行跟踪审计,收集不到准确情况,而提供的资料又常被认为不实。只有实行跟踪审计,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减少与施工单位的矛盾和纠纷,加快决算审计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减少工程的高估、冒算,防患于未然;才能完善基建项目体制,构建全过程立体式项目控制机制;才能使原来现场乱签证问题和资料收集不及时、不齐备问题得到彻底根治[3]。
(五)加强对监理单位控制。高校可以委托监理单位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准备到施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理,也可以只将其中部分阶段和步骤委托给监理单位。高校必须做好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拟参加招标竞争的监理单位的基本情况,选择合理的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签订监理合同时,必须明确监理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把决算审减与监理公司的经济利益挂钩,并适当增加奖惩条款,促使监理单位通过科学管理,保证对工程建设投资、进度、安全、质量四大系统实行全过程的控制,正确处理投资、进度、安全、质量之间关系。
(六)确保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的审计质量。对于高校基建工程的审计质量问题,应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审计的,应安排质量好、信誉高的社会审计机构,并与之签订协议,要求该社会审计机构做到审计质量高、审计费用低;对学校自行管理的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上级主管部门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
[1]李忠渝.高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4-157.
[2]伍珊.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实践的思考和完善[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65-68.
1科学系统地分类,使基建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专业化
基建档案正确地分类,是保证卷宗内档案系统整理、编目、利用及运用计算机管理的基础。高校档案管理的重点从过去的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管理转移到以基建工程建设为主的科技档案管理。
根据国家档案局制订的《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住建部制订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结合基建工程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和特点,在保持档案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下,将科技档案分成4大类:基础工程建设类、建筑类、设备类、科研类。根据高校基本建设发展的重点,将基础工程建设类作为其中第一大类。其档案资料属于所有档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依据国标、行标,使归档基建工程文件材料规范化
结合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及住建部颁布的《城镇基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城镇基建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的标准要求,制订《基建工程文件归档规定》,对基建工程建设竣工资料中归档文件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整、补充,确定了基建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并对归档的文件质量做出明确要求。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力求做到归档的基础建设工程文件内容真实、齐全、系统,其归档的文件质量符合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档案利用提供准确、完整的原始资料。
3文件的内容要求
3.1 基建工程文件材料归档内容
(1)工程依据文件。
①工程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及审批文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文件、施工图和其它建设文件;②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设计变更通告单、工程量清单等;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注册文件、报建审核书、报建图、竣工测量验收合格证、工程质量评估报告;④财务文件(预算书)。
(2)交工技术文件。
①施工资质证书;②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变更单(图)、施工组织设计等;③开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保修书等;④重大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报告;⑤材料、设备、仪表等的出厂的合格证明,材质书或检验报告;⑥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焊接记录、管道吹扫记录、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阀门试验记录、电气仪表工程的安装调试记录等;⑦竣工图纸:竣工图应反映隐蔽工程、实际安装定位、设计中未包含的项目、工程管道与其它市政设施特殊处理的位置等。
(3)验收合格记录。
①测量记录;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③沟槽及回填记录;④防腐绝缘合格记录;⑤焊接外观检查记录和无损探伤检查记录;⑥管道吹扫合格记录;⑦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记录;⑧设备安装合格记录;⑨储配与调压各项工程的验收及整本验收合格记录;⑩电气、仪表安装测试合格记录;在施工中受检的其它合格记录。
(4)竣工图。
竣工图有:①总平面图:比例为1∶2000或1∶5000;②平面(带状)图:比例为1∶500或以标准地形图绘制;③纵断面图:比例为横向X∶1∶500,纵向Y∶l∶50或l∶100;④工程及特殊部位(重要的隐蔽工程)施工图。
(5)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各项工程的程序验收及整体验收记录)。
①工程竣工总结;②竣工验收记录;③财务决算文件(决算文件及交付使用财产总表和财产明细表)。
(6)监理文件。
①监理规划;②监理月报中的有关质量问题;③监理会议纪要中的有关质量问题;④进度控制;⑤质量控制;⑥造价控制;⑦分包资质;⑧监理通知;⑨监理工作总结。
3.2 基建工程文件材料归档内容
(1)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文件;(2)设备、管道组成件、主要材料的合格证、检定证书或质量证明书;(3)施工安装技术文件:焊工资格备案、阀门试验记录、射线探伤检验报告、超声波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基建管道安装工程检查记录;(4)质量事故处理记录;(5)城镇基建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建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建分部(子部分)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建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记录;(6)其它相关记录。
4文件的质量要求
(1)归档的工程文件应为原件。
(2)工程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3)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4)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蓝黑墨水,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如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等。
(5)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6)工程文件中的文字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宜为A4幅面(297mm×210mm)。图纸宜采用国家标准图幅。
(7)工程文件的纸张应采用能够长期保存的韧力大、耐久性强的纸张。图纸一般采用蓝晒图,竣工图应是新蓝图。计算机出图必须清晰,不得使用计算机出图复印件。
(8)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竣工图章。
①竣工图章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竣工图”字样、施工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技术人、编制日期、监理单位、现场监理、总监。②竣工图章尺寸为80mm×80mm;③竣工图章应使用不易褪色的红印泥,应盖在图标栏上方空白处。
(9)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或变更部分超过1/3的,应当重新绘制竣工图。
(10)不同幅面的工程图纸应按《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1O6O9.3-89)统一折叠成A4(297mm×210mm),图标露在外面。
5落实规章制度、使基建工程文件从形成到归档利用制度化
高校基建归档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各类文件从形成到归档一系列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基建工程文件从形成到整理归档直至保管利用都有了一整套管理控制措施。
首先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作为工作程序纳入到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且它们是与建设的进程同步,即“工程立项开工与竣工资料收集同步;工程施工过程与竣工资料形成同步;工程完工验收与合同竣工资料验收同步”。只有把它纳入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并使其规范化,才能为工程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其次、把文件材料管理纳入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各施工单位的职责范围内,并纳入到各工程计划、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度中。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文件材料是否完整、准确、真实是工程技术监督检查、质量检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验收合格的重要因素。没有完整、准确的文件材料就不算完成计划,没有质量合格的文件材料,工程就不算达标,验收就不能通过。
第二,把文件材料管理纳入到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中。明确资料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过程中各自所必须担负的责任,并进行考核。竣工资料的归档控制:为了确保已竣工的档案资料按时归档,确定了财务部门必须在得到档案室关于竣工资料已归档的签章后方可进行工程尾款结算这一内部制度,保证了竣工资料的归档率达100%。档案的移交:工程竣工后由工程承办部门编制资料移交目录,按目录清单向档案室归档,双方签章,各持一份,以示凭据。
6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基建工程数据管理现代化
为了提高基建工程及其设施的监控及管理水平,科学、准确、有效地掌握全市基建管理信息,可以建立SCADA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基建地理信息系统。档案部门配置主要以管理工程建设档案为主的档案管理系统。
(1)基建信息管理:为了准确把握地下管线信息,GIS部门在每项管线工程竣工后,根据管线竣工图现场测量并结合GPS坐标定位,形成详细、准确数据后输人到GIS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建管网分布图。对于管网改造GIS部门也及时修改,从而实现了对地下基建管线信息的全面的数据化管理。并定期对移交到档案馆的管网数据光盘覆盖更新。确保为高校基本建设提供第一手基建信息。
(2)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对已竣工的基建工程。
档案一套移交档案馆,一套由本单位保管。利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对归本单位保管的基建工程档案进行微机管理,并实现了对全部室藏档案的目录录入、检索。通过导入、扫描、摄影等数码技术将一些重要文件的内容通过系统中原文管理功能存入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使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更有序、查询更方便,利用更及时。并且提高了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我们依据《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中基建工程著录项目完善了档案管理系统,使录入的信息更适应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
综上所述,高校基建在基建工程建设中只有严格执行了基建工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工程技术人员辛勤负责工作、才能保证基建工程档案从形成到归档按质按时、井然有序,才能体现基建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工作者只有对基建工程档案的科学管理、辛勤用心服务,才能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才能为高校的工程建设、决算审计、基本建设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最准确的资料及最详实的数据,才能更好地为学院的基本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红云.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08(10).
[2] 董宏理,韩振华.规范基建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基建工程管理水平[J].城市基建,2009(1).
[3] 刘志忠.浅析基建工程成本管理[J].城市基建,2007(7).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成本控制;策略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学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项目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对高校基建工程成本控制可行性策略进行论述。
1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特征
1.1建筑规模过大
现阶段,很多高校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在建设规模上过于庞大,这一特征使得项目工程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降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高校教育事业有了新的期待,各大高校想要获取到更多的生源,必须要尽快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是这种形势却导致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数量盲目增多,资金成本消耗问题日益严重。
1.2筹资渠道较多
筹资渠道十分广泛是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典型特征。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金,期望各大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通常会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且在社会中进行大力宣传,联合一些银行企业、社会福利部门、销售企业和债券公司的力量,将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规划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效推动了现代化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1.3非营利性特征
基建工程项目具有非营利性特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大批建设人才,助力于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事业,是高校间争相完成的规划目标。提升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不仅迎合社会全能型人才需求,还可以为高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1]。
2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够有效的实现高校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目标。
2.1管理部门缺乏监督审查能力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成本控制部门缺乏一定的监督审查能力,导致工程资金成本控制效果不尽人意。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增加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使得各大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降低,对高校光辉形象的树立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基建监督审查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人员无法严格执行审查制度,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和项目工程管理意识,从而产生一系列质量问题和成本消耗问题[2]。除此之外,高校领导将一切质量审查权利都交于工程监理部门,对于工程实际建设情况难以了解,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全面提升。
2.2资金浪费过于严重
高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往往存在着施工成本浪费严重的问题,损害投资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了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效率。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暴利,刻意拖延施工进度,使的工程项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建设完成,社会负面影响较为严重,限制了高校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3项目招标不规范
对基建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是高校得以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条件。基建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现象,招标工作无法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必将限制高校基建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招标制度不统一、招标企业恶意压价、市场不公平竞争等问题,都对高校基建工程战略性发展计划造成了深远影响[3]。
3成本控制的针对性措施
3.1加强监督想要提升
高校基建工程建设水平,需要对项目监督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且结合社会需求,制定解决措施;提升成本控制管理部门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合理的进行岗位职能划分,明确管理人员责任与义务,使得各个关节的施工工作得以有机协调;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质量,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成本控制部门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3.2控制项目投资
基建工程资金缺乏问题,应该受到政府及教育部们的广泛重视,并且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以提升高校领导层成本控制意识,合理进行项目资金规划,才能够为高校大范围招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大助力。项目成本控制方案,需要根据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调整,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慎重选择施工材料、合理招标综合实力较高的施工队伍,善于利用长远发展眼光对各项施工工作进行协调,避免盲目施工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3.3规范化招标
采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招标制度开展招标活动,采用公平竞争方式对施工单位进行优化选择,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消耗程度。高校是基建工程项目招标活动的主要策划人,策划人员主要具备长远发展意识,对施工单位进行综合筛选,对比分析施工单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拟定出严格的招标文件,为高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最大支持,维护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快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进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工作势在必行。对资金成本的流动去向进行合理明确,能够为后续的质量审查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并且根据项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成本规划方案,以做到各个关节施工工作的积极配合,为施工进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走上全方位发展的道路,为高校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徐海宁.高校基建工程成本控制思考[J].北方经贸,2015,(12):135-136.
[2]杨毅.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3-55+61.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1.高校基建工程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虽然设计费用在整个工程项目费用的比例仅为1.5%左右,但是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将会对整个工程项目费用产生巨大影响,工程设计阶段所决定的工程规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后期成本的投入,所以工程造价的控制关键在设计阶段。正因为设计阶段的造价预算是控制项目造价的关键,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要通过招标的形式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对比,并加大对设计图纸的审核,争取选取最优方案,即保证工程质量,又确保所选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在项目落实过程中,许多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部门由于对工程管理流程和成本控制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对成本的控制主要集中在施工和结算结算,而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认识,导致在设计阶段对成本的控制意识薄弱,更多关注项目的设计效果。此外,有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部门还采用将项目整体打包给某个建设单位的做法,拿到基建项目的建设单位由于没有竞争压力,导致设计周期延长,设计质量降低,造价控制方面也以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为目标
2.如何进一步优化高校基建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2.1 推行设计招标,让竞争更加公开透明
在基建项目正式立项后,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规模大小、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我国现行的招标规范对项目进行设计招标。在对投标对象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要求投标人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在项目设计质量、设备选型、人工配备、成本控制等方面做出周密的安排,特别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即要求项目设计效果能符合项目的要求,又要兼顾成本的经济合理。学校应组织有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真正优选出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只有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投标定标标准,才能够使得基建项目在质量和成本控制上都达到要求,也只有通过推行设计招标的方式,并让投标公开化透明化,才能让投标者之间更加合理地竞争,充分为高校基建项目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阶段就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2.2利用限额设计有效控制成本
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用来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首先由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制作出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设计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中的具体内容来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并进一步完成施工图设计。因为在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中,建设单位已经将成本进行了初步的预计,设计单位在以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为参考进行项目设计时,会在满足项目设计和使用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将工程概算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这样建设单位就在一开始就掌握了成本控制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部门在利用限额设计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根据项目和市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项目的设计需求和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将投资限额设定的科学合理,并按设计中按专业分配限额将规定的投资限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促进设计人员进行多方案比较,保证限额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当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造价额与限额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排查原因,如果是因为限额的不够科学导致,则因根据实际情况对限额进行修改,以保证项目设计的质量。
2.3 引进设计监理 对设计造价进行专业分析
对大多数建设单位而言,当工程项目进入到正式施工阶段才会引入监理单位,而监理单位参与到前期项目设计阶段的情况比较少见,但这是对具有专业知识和对项目设计有着丰富经验的建设单位而言,而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往往建设项目经验较弱,管理人员往往不具备较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前期设计阶段就引进监理单位更有利于高校基建单位对项目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把控。在引入监理单位后,高校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应对监理单位提出严格的要求,借助监理单位的专业知识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确保设计的质量和科学性,并对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范进行把关,在成本控制方面,借助监理单位在成本控制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项目设计中涉及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材料的选用上,满足设计要求并节省成本支出,避免使用一些价高而功能不需的材料和产品,尽可能地减少浪费,保证工程设计符合限额设计的要求,对各项成本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的可操作性。
2.4 严格把关施工图纸 确保造价有依据可循
施工图纸是基建项目进入正式施工阶段的重要设计资料,建筑施工的每个步骤和方案都是按照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落实的,所以施工图纸在基建项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施工图纸也是项目进行工程类清算的计价凭证,如果施工图纸不够严密,那么将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也会对项目投标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到了正式施工阶段,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新核定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人工成本增加,还会因为设计图纸的混乱而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延后。而高校基建工程往往在时间上具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出现工程项目延后的情况,将导致项目不能如期交付使用,待学生开学后将不能够使用学校的基础设施,造成管理上的麻烦。所以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关施工图纸,一方面确保造价有依据可循,另一方面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石岩.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江苏冶
金 .20 05 (5 ) :72 ― 74.
[2]刘选德.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探讨[J].山
西建筑,2008(27): 267- 268.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公立医院;基建工程管理
在公立医院长期发展中,需要通过有效开展建设工作,使公立医院自身的设施和环境得到不断完善,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满足患者自身医疗和护理需求。对于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而言,除了需要具有一般公共项目建设的相关条件外,还具有十分广泛的涵盖内容,同时对基建工程功能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民用建筑当中属于十分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工程项目类型。而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进行运用,使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等得到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保证公立医院自身的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1做好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造价有效控制在限额以内,同时还需要针对工程建设开展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工、投资决策等工作,并对整体过程的建设费用进行确定,全面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目标,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出现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上的浪费问题,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需要有效管理和控制投资估算、造价预算、造价概算、承包价以及决算价等。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需要合理优化建设方案和设计方案[1]。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合理规范的方法进行使用,从而使造价能够在允许范围和核定限额内得到控制。目前,我国多数公立医院的基建工程均为国家投资,并由业主单位来把控工程施工质量和周期关,但对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一定的忽视,这也导致造价工作逐渐失控,最终造成了相关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工程造价。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对工程前期预算产生忽略,认为其对工程整体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较小,只需要对项目建设期间的费用加大注意,而且还缺乏全局监控意识,只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开展具体的核算工作,更是未按照图纸开展预算工作,进而出现设计预算和竣工结算相脱节的问题,不仅延长了工程施工周期,也增加了工程造价[2]。
2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的应用
2.1立项策划阶段
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的立项策划阶段,相关工程设计师需要从技术性和经济性角度充分调查、分析以及论证拟建项目工程,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结合市场标准和项目情况对项目建议书进行编制[3]。
2.2经济分析阶段
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同类建筑的技术经济指标,严格按照拟建项目的数量、建设标准以及价格水平对比例法进行应用,从而对各分项概算进行估计。首先,工程费用,其具体包括门诊楼以及病房楼等待建工程在水、电以及结构方面的支出。其次,二类费用,其具体包括设计费、勘察费、施工图审查费、公立医院管理费以及招投标管理费等。最后,基本预备费,其具体包括材料涨价预备费以及应对将来变更引起的费用。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上述费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
2.3初步设计阶段
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合理完善和优化可行性报告、成本计划等。而在具体制定计划时,需要对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参照,同时还需要经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查,在通过后方可执行此计划。
2.4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对施工图进行合理设计。由于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十分频繁,相关产品具有固定性和单件性等特点,因此使得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变得十分复杂多变。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完成工程设计工作,可以具体化工程量,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招标以及承包合同签订等工作进行完成。
2.5竣工验收阶段
公立医院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充分验收项目施工。具体来说,需要由施工单位上报结算书,并由咨询公司来严格评审单价合同当中的洽商以及变更等情况。在工程项目的结算阶段,需要对建筑商支付款项进行重点核检,并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总决算[4]。
3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3.1基建前期准备工作
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立项批复以后,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对用地规模等手续进行办理。其次,公立医院建筑地面如果有旧房需要进行场地腾空,则需要涉及到条件商定以及度量等问题。在具体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工作经济原则,缩短各种手续的办理时间。而在成立基建项目后,还需要多方进行论证,对投资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最后,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在造价控制过程中,明确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标准、功能以及要求。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前期进行大量调研和对比,并对投资和造价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工程前期的设计工作对于后期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项目方案时,一方面需要对项目完整性和技术性进行充分考虑;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从而减少工程造价[5]。
3.2建设合同准备分析
相关公立医院和中标单位需要对基建工程合同进行签订,这也是双方需要履行的技术经济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约束。公立医院需要在合同中具体提出造价控制方面的内容,并要有效体现出造价控制理念。针对基建工程造价控制,需要结合具体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造价控制方案,同时还需要在工程合同当中进行体现,从而通过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来保障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对各种合同进行签订时,需要保证合同内容规范,明确各方需要履行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兑现原投标书上的各种承诺。
3.3工程造价控制环节
首先,设计概算环节。工程概算主要是结合设计方案,由公立医院委托具体的工程招标机构,结合工程取费政策进行编制,可以对工程计划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对工程预算和决算进行有效控制,并为工程招投标提供具体的标价依据。因此,概算需要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反映,避免与工程造价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工程预算环节。工程预算是对预算工程造价进行确定的重要经济文件,需要由施工企业进行编制。在对工程预算进行编制时,需要由公立医院基建班子、设计部门以及概算编制部门,共同针对施工图。取费标准、预算定额以及材料价格等进行磋商,并在达成共识后按照具体规范对工程预算进行编制。再次,竣工决算环节。在相关基建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企业需要为公立医院编制造价结算提供具体的依据,从而最后确认工程造价。竣工决算的编制,对公立医院投资效果以及施工单位经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最后,财务监督环节。对于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而言,从立项一直到竣工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且各个环节都渗透着资金运作,因此需要将财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贯穿[6]。
4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往往十分复杂,且具有较大的变化。经济市场具有多变性,这也导致基建工程项目容易发生改变。对此,需要公立医院全方位管理整体建设过程,不仅要把控建设项目重点内容,更需要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进行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使工程项目的造价有效降低,并充分保证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因此,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充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公立医院的投资效益得到提升,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娄霞.造价控制理论在公立医院基建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思考研究[J].砖瓦世界,2018,14(16):176.
[2]侯惠荣,盖艳梅,马玉林,等.对造价控制理论在公立医院基建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公立医院建筑与装备,2017,32(4):62-64.
[3]曹钰,王晨光.公立医院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探讨[J].交通医学,2018,32(6):652-655.
[4]郭进.基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4(23):2219.
[5]张剑峰.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8(9):417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