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预习的学习方法
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中的语文预习包括文学常识的积累,字词的梳理,还包括文章的浅层次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就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学习经典文章的目的是交流,是阅读别人的智慧、体会别人的感情。预习中还要做到把文章读一遍。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要先走进作者的文章,走近作者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已经不仅仅是小学时候被动简单地接受,而是一种比较,在比较中改进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填充自己。在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尤其重要。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要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害怕作文,可以理解,那是自己把作文看得太高深,没有谁要你当作家,你要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每天坚持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并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状物、抒情、叙事,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形式可以是日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三、培养自己的记忆方法
(一)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记忆法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摘抄本、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四、“朗读”和“阅读”的学习方法
(一)朗读
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可以激发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朗读,是积累语文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胸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让我们真正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这一主体在朗读中充分体现出来,让朗读的作用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阔视野,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错过“季节”要补救,就来不及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注重积累 课堂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无论你处于社会的哪一层次,你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接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的人。要想在今后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语文的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表达能力,开阔思想境界,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更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初中处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延伸了小学时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又为高中语文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因此,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苦下工夫,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钻研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余时间或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无论什么学习方法,语文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提高了阅读能力才能保障顺利的学习语文知识。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读的书多,学习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本中有限的阅读资源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初中学生利用课外书汲取更多更有益的文化知识,增强文章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兴趣看似抽象,实则有技巧可寻,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在教授完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后利用最后剩余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解有趣的故事,无论是科学家的故事是神话故事,体裁不限,选取那些较易吸引学生眼球的故事。同时无论时间多么充足,记住一点,千万不要将故事讲完,不要将故事完完整整的呈现给学生,要留下结局,引起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想知道结尾的欲望。而教师便可趁机告诉学生关于此书的详细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将故事读完,既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又能鼓励学生阅读,实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建立读书角,创设阅读氛围
学生能够形成强烈的阅读兴趣固然重要,在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接下来便要开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没有阅读资源,没有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即使拥有再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素材,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读书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本班教室后面多余的空间里设几排书架,上满摆满种类繁多的课外书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一周的语文课程中挑选两节课成为学生固定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可自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喜爱的书籍来阅读,并与周边同学及时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在教室张贴相关读书的标语来刺激学生阅读,类似的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积极向上鼓励学生阅读的名言警句,学生每日都在充满鼓励阅读的标语中学习,时间长了,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熏陶,变得爱读书。
二、记笔记,多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好的记性也不如把它写在纸上记的牢靠,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这门注重积累的学科,平时学习的知识再多,若不记录在纸上,很快就会忘光。而且通常在语文教训课堂上,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不易理解,这时候就必须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将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快速的记录下来,课后再予以整理。不仅有效避免了重要知识的遗忘问题,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再回忆再整理,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重点,切忌盲记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信息量也比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不计其数,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记录的话,恐怕有点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注意重难点,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师教授的时候抓住重点,对知识的记录有取有舍,层次分明,简化课堂笔记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二)认准时机,切忌乱记
要想记录最正确有用的课堂笔记,就要学会把握时机,找准记笔记的最佳时机将最有效的信息记录下来,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都不相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讲课节奏,在她语气稍作停顿的地方抓紧时间记录重要信息。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教学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者,我们应当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其次,我们要组织好课堂活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常用的形式有:(1) 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2) 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 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老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出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众所周知,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在后来的人生中取得辉煌卓越的成绩,正是因为在年少的时候母亲想方设法为他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孟子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反观现今的教育,许多教育学家也认识到了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的教育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减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紧张和畏惧心理。接下来笔者将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介绍几种帮助教师营造乐学气氛的方法。
首先,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在营造乐学气氛、建立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组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先让学习观看一些本地的石拱桥的图片,让他们去观察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对石拱桥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及时地引入课文的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在为学生创建乐学的情景模式时,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对安塞腰鼓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让学生在感受完安塞腰鼓的壮烈场景之后再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最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贯彻落实“寓教于乐”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穿插游戏。例如,在《看云识天气》的篇目中,老师可以为初中生展示不同的云朵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知识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课本为凭借,养成乐学品质
课本是初中语文知识的基本载体,一线语文老师无法在45分钟之内教授过多的知识,那么经过各位专家学者讨论研究而成的初中语文?n本就成了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用于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教会学生去挖掘课本里隐藏的知识点,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利用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风,开拓学生的思维,再把朱自清笔下宛如母亲的手的春风分析给学生,讲授拟人的好处。或者在《世说新语》的品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去描写雪,亲自感受不同的喻体所带来的不同的美感,教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其次,通过课文,让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伤仲永》,让学生去探究仲永的从指物便能作诗到后来的“泯然众人矣”的根源;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变化与仲永做对比等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养成乐学的品质。
三、顺应时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一线语文老师不能依然采用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响应当下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字】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方法探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是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互学习,互助学习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当今世界,更多的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团队来一起完成,因此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后期学生的学习工作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作为初中老师,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来看,初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普遍还缺乏善意的有意识的帮助和合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与别人进行很好的合作,这将会是一个很让人担忧的问题。如何才能提升初中生的合作学习效率,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合作形式与塑造的教学情景?以下结合教学,就提升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处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空间之下,才能够调动学生去主动地表达自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对学生学习的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建立一种相对民主的师生关系,老师也要尽力做到态度亲切,这是因为学生眼中的亲切和真诚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本身一种鼓励和奖赏,可以让学生更为自由地进行学习,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二、倡导老师参与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表达
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合作学习,这将会对合作学习起到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老师要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鼓励为主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鼓励,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去,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老师应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以真诚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使得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受到鼓舞。因此,老师要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共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生巧妙地引导到对问题的正确理解上来。
三、遵循开放性的原则
进行合作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还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开放性,包含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性,同时还包含了学习目标的开放性。开放的学习目标,是老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和学生进行商议,制定一个层次鲜明、有一定进阶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进步。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是指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篇章中进行前次造句,在文章的提炼方面多花时间,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可以侧重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开放性同时也包含了学习方法的开放,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为熟悉、最喜欢的一些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的想象力比较强,有些学生善于进行概括和归纳,而有的则善于甄别形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不应该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教授给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拿手方法去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将学生引导到对事物正确的理解上来。
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创新
对于问题的思考和争论必然会引发矛盾观点的交锋,这也必然会引导学生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检验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正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老师可以适当组织课堂的争论,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合作学习的相关方法,但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需要老师去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生合作学习方法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元恩.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17).
[2]万红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J].学周刊. 2011(22).
[3]龙勇.浅谈情感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上). 2011(04).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32-02
摘 要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关键词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我们的教育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做支持。而主要的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2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在教学方法上,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各种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新课改以来,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那么她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3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试验和研究中,要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作文教学必然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综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合乎时代的需要,才能充分贯彻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切实的提高,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增加阅读量,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心中没有很好的素材,掌握再好的写作方法也只是苍白无力的文章。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而这些素材就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得出的。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且不做任何要求,文章可以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去进行阅读。读过文章后,要求写读后感,使用真实的情感去写,这样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2。读书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做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的笔记,可以让学生归纳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它是分析与综合思维形式的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名著阅读。针对不同作品作出相应的阅读建议,可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看完一部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在博览群书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取雅词丽句积累,为自己作文准备充分的“养分”。
二、创设作文教学情景,深入生活进行写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很多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总感觉没有内容写或者不知道从何写起。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迈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收集资料,获得感受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训练写说明文的能力和写作技巧,我经常利用作文课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参观各种建筑物,介绍各处的功能,甚至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霍山风景区,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生活,同时增强他们的写作灵感。学生作文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指出自认为其他同学的写作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对于不足之处,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写才更加合适。这样通过交流对比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学生增强写作技巧。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它能崔人发奋,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究底地追求更深刻的东西,从而走向创造。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写作欲望。在九年级的一次关于环境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环境近20年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天灾频频发生的情况,特别是今年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大干旱,提出了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环境变化,特别是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地开发利用,大肆地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试想再过几十年后,我们的环境又将怎么样,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更深层地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度进行思考,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观。
四、开放作文批改讲评途径,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作文的批改、讲评,如果光是教师的专利,这样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很不利的。叶圣陶老师说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我便非常重视让孩子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如此,我还开放了作文评改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
1、师评生改。作文后,教师对本次作文总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提出要重点注意的地方让孩子自己修改。教师在提修改要求的时候,可以采用富于趣味性的语言,便于孩子接受和学习。如,评改看图写话的作文时,教师就编了一首儿歌:看图作文很容易,时间地点别忘记,动作神情看仔细,人物对话合情理,反复修改多佳句,小小作家就是你。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指导性、操作性很强,所以孩子根据儿歌中的要求,认真修改了自己的作文,达到了本次评改的目的。
2、小组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评改。先由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孩子听;听后再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队小作者的文章进行修改。评价的方式可以活泼一些。比如,达到本次习作的某个要求,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未达到的但通过修改后达到要求的,也可以得到一颗星。利用这种激励的方式,让孩子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促使人人爱写、乐写。
3、学生讲评。让孩子来讲评作文,可以让孩子走上讲台,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先大声朗读优秀习作,再谈成功之处,还要谈改进的地方。
4、作文讲评。讲评时,既可以全篇讲评,也可以强化局部。指导欣赏作文中写得好的个性化语言,可以强化孩子在表达中培育个性语言。比如,有的孩子写出了“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我听到了雨滴欢唱的声音”等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儿童语言,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他们把现实当作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因而能把平平常常的事物想象得这样美妙。教师在批改时用眉批或是讲评时给予肯定、欣赏的语言,孩子也许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个性语言,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表达得更为精彩,充满灵性的语言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总之,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课的质量,以上观点和操作方法只是从一些文坛名家和一线教师观点中提炼的一些普遍性规律。完善优化初中写作教学策略还需要每个语文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只有这样,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才会渐渐走上“有效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贾小玲.素质教育如何贯穿在作文教学中[J]. 河南农业. 2007(14)
[2] 彭智艳.谈谈如何帮助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07)
[3] 程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1(03)
一、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艺术效果
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基本材料,属于语言艺术。换言之,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语言的独特魅力。因此,在进行小说、戏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赏析语言,尤其是那些富有个性、形象生动的人物语言,从而细细感悟人物鲜明的特点,体会语言的艺术之美。
首先,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思考质疑以及联想比较,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等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深刻透彻。比如:那时候,菲利普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驶进港口来,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然而当在游船上发现于勒是穷光蛋时,菲利普却是惊恐狼狈、语无伦次,竟然问妻子:“咱们怎么办?”而菲利普的妻子一边骂于勒是“流氓”“贼”;一边果断地带着全家转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语言以及各种描法。再如文中“我”与母亲有关“小费”的争论,通过品读这些语言,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冷酷、自私。当然,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需要联系相关背景,客观理解。
其次,品读语言,感受艺术效果。莎士比亚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其戏剧语言自然质朴且绚丽多彩,富有喜剧效果,从《威尼斯商人》一文可看出。因此,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语言,捕捉戏剧的喜剧效果,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剧中的台词运用了不少夸张、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既幽默诙谐、形象生动,也极富喜剧感染力。比如安东尼奥这一人物的台词:① “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②“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巴萨尼奥……那你就是做了再好不过的事。”在这些台词中,作者巧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夏洛克的冷酷残忍是难以改变的,读来充满艺术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亲身感受安东尼奥为友谊“死而无怨”的高贵品质。再如:“好一个但尼尔,一个再世的但尼尔!谢谢你,犹太人,你教会我这句话。”这是对夏洛克自食恶果的嘲讽奚落,富有喜剧效果。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朗读才可以更好地展现这些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发掘言外之意,感受含蓄的美感。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中,作者会预留空白,不将话说尽,要读者发挥丰富的想象积极思索,体会言外之意。
二、分析形象,发掘深意,领悟思想感情
一、注重指导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可见,其方法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断探究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任务不仅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应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有学好的强烈愿望,但是有的学生会学,有的则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的学生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果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做努力,成绩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是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想学习,继而在思想上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有位著名教授如是说道:任何一个小孩因各种因素存在差异,就像使用不同燃料的车一样,教育者的作用是引领他们在自己喜欢走的路上放心迈开步子,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决不是强迫他们走很不情愿走的路,结果使孩子无法正常走路,整日闷闷不乐或心存疑虑。时间久了,会扭曲孩子的正常发展,甚至走向不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