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第1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认识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找准对策,创新音乐教育。新世纪的音乐课,要从音乐教育的理念、教材内容、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改革。音乐课程改革的在教学中提倡的是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在师资力量上和教材上仍存在着问题,必须重视音乐的实践性和音乐的创造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052-01

学校音乐教育模式与社会、家庭的音乐教育相脱节,音乐课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分离,我国具体实践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音乐教育理论。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音乐教师水平不达标等等。“艺术无止境,音乐无止境,音乐教育亦无止境” 。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教育中心,师生要积极互动,强调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小组合作,重视音乐的实践和创造。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遗憾的是,农村中小学对艺体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思想上不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侧重语文、数学的教育,而轻视了艺术体制的培养,导致了音乐课课程的安排不足,甚至不开设音乐课程。管理上对音乐课程不重视,学校对缺乏指导,考核上也不重视。部分院校音乐教师的工作情况不记入考核,想做怎样做就怎样做,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设音乐课程。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工作,强化管理过程,对音乐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定位在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普通的教育,不要把他职业化专业化,这样不是遵循中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它也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我们必须本着从这点出发,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两个规定性:一、审美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艺术的本质,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门类之一的音乐课程,审美是第一位的。二、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第二个规定,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必须是普通与普遍相结合的音乐教育,不能做成是少数学生的专业性质的音乐教育,更不能做成一种职业性的教育。

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上述两个规定性,应该要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确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时,必须以对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机会为前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把学习到的基本音乐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的审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创造力;并为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发展。重点是教材改革的问题,因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不改革,音乐课程的改革就很难实施。

教材编写以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要依据。

教材编写时应当注意:

(一)学生主体。在音乐教育中要从观念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审美主线。以审美为主线,来编写教材的体例和内容,要谨记本质特点是突出审美教育;

(三)民族意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不实行“拿来主义”。

(四)开放意识。要虚心借鉴世界上好的文化精华、先进经验,编入到中小学的教材。

(五)现代意识。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和成果,从内容上接纳和传播最新音乐创作精品,是教材与时代接轨。现在的中小学的教材已经基本达到了要求。

师资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完善,以及教学理念陈旧的影响,目前,在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时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现象相当严重。唱歌教学的确是音乐艺术中比较受学生接受、并且喜爱和理解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要改变“音乐课=唱歌课”这一尴尬局面,学校应该加大对艺体教育的投入,增添设施设备,并充分调动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点燃激情,大胆创新,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既加强唱歌训练,又注重器乐教学、唱游教学和乐理知识教学,还适时开展好音乐活动,加强音乐能力的培养。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我们应该在听、唱、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其音乐才能,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鉴别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切实享受到全面真实的音乐艺术。

结论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教育中心,师生要积极互动,强调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小组合作,重视音乐的实践和创造。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当中仍存在这很大一部分问题。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问题上,我了解到,虽然在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程改革也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评价,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当中仍存在这很大一部分问题。

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给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正确的定位,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音乐艺术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一味的灌输音乐理论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音乐教育期待着我们探索出更多的音乐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商立君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要适应当今中小学的需要[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8)

[2]、陈海珍.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7(06)

[3]、李江宁 .广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歌海. 2007(05)

[4]、邹敏华.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J]. 艺术教育. 2006(11)

第2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新课改;音乐课程;实施

音乐新课标推行十年来,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领域取得了普遍的认同。新课标基本理念先进,在课程目标上,强化情感态度培养,弱化知识技能传授,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依次排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教学领域上,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基本理念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审美体验,关注兴趣培养,鼓励音乐实践,倡导学科综合。整体来讲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实现了较大创新。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问题供专家们思考:

一、淡化知识技能,失去了音乐课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享受,要淡化知识技能,不能枯燥地给学生传授和训练知识技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一线教师很困惑,知识技能到底该不该教?如果教授知识技能就好像是坚持传统观念,没有贯彻新理念;不教,则教学中又无所适从,音乐课不知该干什么好。

现在的小学教学过于强调快乐,没有教给孩子们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这些孩子在应该训练音准和节奏的关键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而只是照着谱子拉琴,也就是说耳朵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抓不住10岁之前的敏感期训练音准、节奏,那么日后这些感觉就很难再培养起来了。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音准,基本上一个孩子在学校所受的音乐教育可以用“失败”来总结了。进入初中,初一初二正值变声期,学习音准很困难,而初三为了应对中考,音乐课往往被停课。就这样进入了高中,那些艰深的音乐赏析和力求激发青少年创造性的创作模块的课程,当然形同虚设。到高中毕业时,很多学生不仅不懂“五线谱”,甚至“简谱”也不会。因为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感受音乐的耳朵和技能,用音乐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窗口又关上了。

二、师资与需求相脱节,造成知识无体系化

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中的知识无体系。现在课程标准中所呈现的音乐知识技能是零碎的,是不成体系的,这是违背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不利于为学生打好音乐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大量教师达不到备课上课的要求,需要重新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大脑风暴多,理论讲授多,分析评价多,示范实操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实现不了培训的目标。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师资培养和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大部分为重点院校或211工程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部分是研究生,他们在学校都有自己的主项艺术技能,学生大量精力都用在主项的学习上,结果只能是能弹的不能唱、能唱的不能跳、能跳的不能弹,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锻炼即兴伴奏、合唱指挥、音乐赏析等方面的能力,致使学校的教育跟社会实践相脱节。

2、教材设计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性相脱节。音乐院校的教材设计只是把内容教给这些将来要做教师的学生是不够的,他们如何将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中小学生们,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空白必须予以填补。三大教学法之一的奥尔夫教法在各地流行,但我国目前对此研究并不深入没有形成体系,教育毕竟是一门科学,如果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指导,无法真正实现其推广价值。

3、中小学音乐课标的许多内容与师范教育内容明显脱节。中小学音乐课程不断被附加太多其他元素,如“美术”、“舞蹈”、“戏剧”、“影视”、“表演”等,让音乐教师整天忙于培训和补课,搞不清楚自己的音乐课程到底应该如何上。音乐课应该尊重音乐本身独有的审美需要,音乐课应该回归纯净和简单。新课标改变了过去音乐课单一的教学形式,让人眼花缭乱,让教师无所适从。音乐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多年所学竟然教不了一个初中、小学生,这些培训让年轻的老师更感到迷茫。现在的教材要求音乐教师要精通十八般武艺,而师范生在学校只学习一门专业课,说明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的课程、高校培养出学生的能力与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脱节。

4、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与社会现实状况相脱节。新课标从实施到现在历经十年,为何实施较慢,不仅因为新课标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理念存在问题。师范院校年年扩招,而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音乐教师,中小学“体音美”“小三门”课程是弱势学科,绩效考核中教师待遇参照“数理化”等静态学科,抓升学率,对工作时间无法量化的很多音乐教师来说不公平,导致音乐教师专业队伍质量滑坡,人才流失。

三、音乐课教学内容领域的划分还有待商榷

义务教育新音乐课程标准,重视学科综合理念,倡导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为此,将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分为四个,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就是说,把“音乐与相关文化”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领域。表面上看,这是强调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因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应该是在渗透在音乐教学活动和音乐活动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应该在其他三个内容领域中进行结合,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中都渗透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那是在每节课中都必须关注的事情,而不能只靠某一节或几节课来解决,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不是内容层面的问题,而是观念层面的问题。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其它一切可以用上的形式有选择的用于音乐教学中,为音乐服务。 四、农村学校作为课改重心更应受到关注

谈到教育提到教改,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发达地区、投向城市,在我国有80%的学校在农村,有75%的学生在农村的学校,教改的重心应该在农村,新课标的修订也应关注城乡差异,关注农村课改。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是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新课标实施的主要阻力。1.教育经费的欠缺阻碍教学的正常运行,尤其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具备基础的教学设备是很难进行教学的,而这些均需要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金的投入相对于城市来说还远远不够,相应的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学条件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不能很好地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领悟音乐课的魅力,因而音乐课就成为普遍不受重视的“选修课”了。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音乐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2.音乐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农村相对的落后,音乐教师本身已经极度缺乏,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弱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地区本已经匮乏的音乐教师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新课标在修订时应该体现城乡差异,某些标准应该具备一定弹性,考虑课标在农村地区推行的可适应性,加大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的建设,避免因课标水土不服造成课改无法进行的局面。

要解决音乐新课标实施中出现过的问题,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修订新课标的时候汲取各方的智慧,特别是倾听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学生的声音,他们是新课标实施的行动落实者和受益人。新课改不是专家说了算,不能是专家制订了政策策略,一线教师只管执行。专家必须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真实看法,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更是课程改革的决策者。

关注农村音乐新课改的实施,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城市学校的设施相对较好,在课改中更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基本的教学设施。不要因教学设施的落后导致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夭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声健.大陆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特点及其实施现状[J].作者参加在澳门举办的《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论坛》发言稿.

[3]杨迎.课改的重心应在何处——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6).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适应难以预测情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道德素养和能力。[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4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一、依据教学理念制订联动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等。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策略,首先必须依据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以小学音乐二年级“童年的游戏”中的一节唱歌课――《打花巴掌》为例,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联动实践活动:想想说说,想象生活中的游戏场景,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拍拍跳跳,学生互动做拍手游戏,跳一跳皮筋,温习感受熟悉的童谣;听听念念,聆听新的儿歌《打花巴掌》,模仿节奏念一念歌词;唱唱玩玩,用科尔文手势带出歌曲的旋律音符,学生和着音乐做拍手游戏,在玩中学习歌曲;编编演演,引导学生续编四月以后的歌词,并创设动作,表演自己编创的歌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以审美为核心,抓住了《打花巴掌》儿歌说唱的审美风格特点,架设了音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充分渗透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依照教学领域制订联动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领域主要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四个领域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又各具独特内涵,因此,教学中应明确所教内容的领域,依照领域的特性,挖掘领域的特点和内涵,探寻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制订教学中的主要联动策略。

对感受与欣赏,课标提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以小学四年级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乐曲为例,我们制订了以“聆听为主,多元辅动”的联动欣赏策略。通过听唱联动、听辨联动、听律联动、听创联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增强对乐曲内涵的理解。在各种联动中,学生的多元感官得到有效的启动激发和连觉运用,音乐的美也在丰富的体验中深入学生的心灵。

三、依循学段目标制订联动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因学生身心特点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学段目标。在教学中要依循标准中的三个学段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联动策略。

(一)针对低学段制定联动策略

课标针对低学段(1~2年级)提出,应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所以在制定联动策略时可多采用律动、唱游等形式,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连觉起来学习音乐,以此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从而深入体验音乐的美感。

以歌曲《动物说话》的教学为例,设计以奥尔夫教学法听唱歌曲,用音乐律动引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营造动物音乐会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聆听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再模仿节奏,唱一唱,用“我问你答”的游戏形式,师生接龙对唱歌曲。用听唱、游戏、律动等多种形式,调动低学段学生的耳、口、眼、肢体等感官联动学习歌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针对3~6年级制订联动策略

课标提出:“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因此,针对3~6年级学生制订音乐联动教学策略时,应在低学段的基础上,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以四年级歌曲《木瓜恰恰恰》为例,笔者制订了以“声势律动、唱游表演”为主的多元联动策略。创设“叫卖情境”,运用奥尔夫的声势跟随音乐律动(拍手、跺脚、拍头、拍肩),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的特点,并设置有趣的师生接龙游戏,让学生学唱旋律。一系列的联动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连觉活动中,发展了各种能力。

(三)针对7~9年级制订联动策略

课标提出:“7~9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因此,教学中应在听唱、听辨、律动、游戏、表演等方式的基础上,增强音乐创编能力,选择恰当多元的联动策略来巩固和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以八年教学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飞翔的女武神》为例。教学中学生完整聆听乐曲,想象乐曲塑造的画面和音乐形象,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在反复聆听主题③时,哼唱或背唱记忆中的主题旋律,发展学生听唱听记听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联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记、唱、动、思、辨、编、奏的各种能力。

四、依凭教学重难点制订联动策略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基本内涵,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难点则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以三年级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为例,这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乐曲多是五拍为一乐句,感受五拍子的音乐特点,学习五拍子舞步,正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和解决是教学的关键和意义所在。

第5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现状;艺术鉴赏水平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现状

1.国内大多数学校对小学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种是音乐课程基本上停留在课程表上,甚至个别学校把音乐课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休息课”,音乐课随时会被所谓的“主科”占用;另一种是音乐授课的教学大纲也有,音乐课所需的器材也有,但是音乐教师对授课的方法不够灵活,理念没有创新,授课过程中循规蹈矩,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借鉴能力。

2.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是以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毫无技巧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乐理知识传授、发音方法训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教学方法相当机械,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功能和启发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拓展,丝毫没有乐趣可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不能达到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功能,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

3.音乐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外在的职业素质和内在自身修养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不足,更多的得从个人内在修为、长年累月所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中寻找问题。一种人性化理念正悄然培植于每个人心中。而此时缺少的正是这种以人性化理念驱使的教学方式,这是对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音乐教师内在的一些性格特点也将对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的认识产生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此学科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提高鉴赏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对音乐器材投入不足,音乐教学器材的欠缺制约着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器材、设施的完善是小学音乐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对音乐器材方面投入不足,采用多人共同使用一台音乐器材或者学生轮流使用音乐器材的方式,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音乐教师为了不拖延教学进度,只能马马虎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点带面”地把乐器操作这种实践性的技能训练一笔带过,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校方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校方对其的高度重视是关键。作为学校,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不好的、落后的体制和观念,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只有在音乐教育的观念上进行非常深刻的变革,才能真正地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被动的、“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改进音乐教学方式,创新音乐教学理念,让互动成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学习能力,逐渐将学生对音乐教学过去的、传统的认识更换为更加全面、系统性的学习理念。将课堂还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直接、快速地进入状态。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

3.加强对音乐教具、器材的投入,保持学生数量和教具数量的平衡,切实实现以教学质量完善教具配置,以教具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提高认识,在音乐教具、乐器的投入上要舍得花钱,物质是精神的基础,要杜绝出现多人共同使用一台音乐器材或者学生轮流使用音乐器材的现象,切实利用好每节音乐课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包豪斯艺术教育思想对美术音乐教育的启示.云南教育,2001.

第6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资源开发 音乐教师

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即回答怎样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问题。首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能够体现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性的原理,形成基本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其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立足实际教学需要,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第三,由于音乐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地域性等特点,因此开发与利用要联系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复合性开发的特点。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研究思路是转变观念、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多方取源、综合利用、以校为本。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初中学校由于学制短,仅有3年(少数地方是四年制初中)。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观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上的片面认识;客观上也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致使音乐课程资源形成严重浪费现象。因此,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许多学校中的很多音乐方面的人才,如在教师队伍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不乏有能吹拉弹唱的能人,学生中也有很多学有所长的艺术特长生,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搞活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音乐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活动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动小组能够真正的活动起来,不流于形式。

第7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主动性;音乐修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47-02

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亟需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来指引新时期发展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及教学氛围的重重影响下,快乐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适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今社会,音乐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小学音乐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而是在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其中的乐趣,并将这样的快乐持久延续下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他们总能通过直观的动作将音乐赋予他们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来。此外,游戏也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最佳方式,教师可将游戏、舞蹈、儿歌等形式与音乐充分结合,将抽象的音乐元素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表达出来。如何体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快乐教学,笔者试从如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故事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始课程的讲授,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新奇有趣,更加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角色当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同时,音乐与故事的结合还能帮助教师从故事巧妙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既不显生硬,又妙趣横生。比如,在欣赏歌曲《动物们的聚会》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联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歌曲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四、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五、音乐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实施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过程,而应在于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快乐教学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认知规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小学音乐课程的讲授关键在于课堂气氛的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更能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培育与体验过程。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修订版音乐课程标准;性质;理念;审美;实践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自2001年“实验稿”颁布以来,经过十年实践检验,全面梳理、客观分析并汲取了由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各界对实验稿音乐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使人们在反复总结、锤炼中进一步深化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本次修订版课标在保持实验稿文本框架基础上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均有修改和新增加的内容。笔者将对以上几方面进行简要解读。

一、音乐课程性质的界定更为科学

实验稿中将音乐课程的性质界定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此次修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音乐课程性质的内涵,将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确定为音乐课程的性质。

1.人文性——彰显音乐人类学的哲学思想

“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1]人文性蕴含着音乐人类学的哲学思想,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能以最直观感性的方式,彰显着不同民族的性格与情感。

2.审美性——彰显审美教育的哲学思想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审美性强调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数千年文化的“乐教”传统,尊崇儒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思想,将“涵养美感、陶冶德性”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音乐学科坚持审美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与我国教育、文化传统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相吻合的。

3.实践性——彰显实践主义的哲学思想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性突出了实践主义的哲学思想。

二、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得以整合和完善

修订版课标将10条课程基本理念整合为5条: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课标坚持音乐审美的核心观念,与我国“美育”的教育方针相对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彰显其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这就意味着音乐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的所有条件包括学习环境、音乐材料、音乐学习中的音乐实践都要具备审美的品质,在审美的基础上激发并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课标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提到第二位,强调音乐的实践性和创造,所有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改写了易产生误导的提倡学科综合,增加并突出强调了音乐的特点是听觉的艺术,意味着在音乐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音乐本体,在教学中要多采用音乐的而不是语文、历史等脱离音乐本质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科综合意味着音乐教育应淡化学科界限,保持开放姿态。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文化多样性意味着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习、保护、传承母语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尊重世界上的多元音乐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在借鉴中促进本民族的音乐发展。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是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同时也是最有利于学生个人情感、个性的抒发和张扬,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新增音乐课程设计思路

1.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分别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修订版课标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又具体的内容要求。

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9个学年分成3个学段,3个学段设计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学段目标及内容标准。

5.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为使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间的音乐课程,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与水平要求上得以普遍实施,以此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更为充实和具体

1.总目标更为充实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总目标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首要功能应该是“以美育人”,明确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本的音乐素养。

总目标又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得以具体体现。三个维度都做了适当调整,如“知识与技能”,课标将创作内容融入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成了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相关文化。其中音乐基本技能,新增加了如节拍、调式、风格流派等内容。明确了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的内容。因此,微调学段目标的内容和文字,使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并体现不同学段目标的梯度渐进、相互衔接。

2.课程内容更为具体

修订版课标的内容框架分感受与欣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四个领域对于1-2年级、3-6年级、7-9年级的部分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对不同学段中的概念做了更为具体的表述。主要表现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三个层面、表现领域中的演唱、演奏及识读乐谱三个层面和创造领域中的创作实践层面,使得每个学段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在坚持审美教育哲学的基础上顺应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汲取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脉络中的音乐、音乐是多样化的音乐实践等理论研究新成果,是十年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取得的新成果,将成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

第9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47―01

小学音乐教学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音乐为本,以审美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这是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区别。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呢?笔者结合对兰州市城关区小学音乐教学调研情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理念缺乏正确认识。部分音乐教师对“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缺乏正确认识,对音乐课程理念的把握仅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把相关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有些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教学生朗读、分析歌词,划分段落,讲解歌词含义,解决生字问题。整堂课没有音乐、没有弹唱,最多就是教师清唱;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偏离了音乐教学目标,一会让学生律动,一会组织学生猜谜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活动上,却没有仔细聆听音乐,未能获得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

2.部分音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些音乐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如,音乐理论知识讲解错误,板书书写不规范,范唱音不准,不能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有些教师则只能弹不能唱,或者只能唱不能弹,弹唱不能同步进行,教师的范唱、范奏未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此外,有些教师语言表达不到位,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

3.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在教授新课,尤其是在教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满堂灌”,大都是逐句教唱歌词、曲谱,教学方法非常单一。

4.教与学脱节。在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与学脱节的现象。虽然一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很高,但在教学中,师生却不能很好地合作,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教学实在进行不下去时,教师则会训斥学生,学生安静一段时间后又故态复萌。

5.在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但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没有深挖教材,只是盲目地照搬某一教学模式,缺乏个性表现,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确。

二、解决对策

1. 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特点,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切忌干巴巴的讲述,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审美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音乐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

2. 正确把握“双基”教学。新课程虽然淡化了“双基”教学,但并不是完全抛弃“双基”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将“双基”教学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在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时要把握好度,应精心设计参与模式,以让学生有效参与。

3.提高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要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要具有较强的键盘弹奏能力,能熟练地为歌曲伴奏;具有较强的演唱能力,能为学生进行完整、流畅的范唱。教师若能演奏、演唱一些中外名曲,则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使音乐欣赏教学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