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要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资源紧张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而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要注重规划好城市的土地用途,协调好建筑和土地的关系,尽可能的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规划要注重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整体预测,调研、评估、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不断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在保证城市自身环境承载力负荷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规划方案。
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城市领导者和规划建设者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体系。首先,领导者要以本地区的资源实际为基础提出可行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城市建设进程体系,避免为了政绩不择手段仅考虑城市的现有发展而罔顾子孙后代的幸福。规划者要本着规划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的目的,竭尽全力论证最有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案,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规划的全过程。其次,在实际的规划规程中,领导者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思想引导,鼓励其提出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规划者不仅要考虑常规的规划内容及规划常识,还要认识到城市现有的资源以及环境问题,论证不同的规划方案能否承载住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内,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城市资源,提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建立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整体规划方案
环境和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规划者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前,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有着准确的了解,调研和论证本地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预估城市未来发展可能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始终坚守资源环境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落脚点,保证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在规划时,要具有长远眼光,不能局限于城市现有的环境和资源水平上。例如,有的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量上马与煤炭有关的企业如发电厂、钢铁冶炼等产业,却没有认识到煤炭资源日渐萎缩时该如何处理,以致在资源枯竭时难以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导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造成了本地区发展的落后。因此,规划者要正确认识到城市现有的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找准城市转型的平衡点,既保证现有的发展能够维系并不断上升,又能在未来出现危机时站稳脚跟。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水平,并预想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好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房地产建设的规划管理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要预设好城市的功能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布局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发展过程中盲目随意建设的现象发生。区分好城市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既可以实现区域内建筑的协调,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特定区域应有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现有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住宅区和工业区叠加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质量,也导致工业生产受到民众的反对而难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划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城市房地产的建设能够按照城市的规划进行,避免一些房地产商任意建设,造成城市规划布局参差不齐现象的发生。规划者在规划时可以和本地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商协调商议,针对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和补充城市规划,促进规划方案的渐趋完美。
(四)广纳意见完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一方面,鼓励民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为他们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观念。另一方面,民众的意见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号召群众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中来,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完善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还能取得民众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共同促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领导者和规划者的共同努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需要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吸纳民众智慧,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董珂.城市规划的过程控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8(3)
[2]陈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2)
【关键词】冶金工业 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 策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冶金工业方面更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就当前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冶金技术和工艺方面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工艺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较大,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冶金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必须要加强对冶金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和改进,以技术为支持,推动我国冶金工业平稳发展。
1冶金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冶金工业都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推力。长期以来,冶金工业在生产过程中都是以追求产能为中心目标,而对冶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没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同时对于冶金生产工艺也没有进行节能改造,冶金生产耗能高,产能低。面对冶金工业这样的发展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认识到冶金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和创新冶金生产工艺和技术,尤其是冶金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方面更是重视。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冶金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冶金工业工艺和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相关的科研部门结合当前我国冶金工业发展实际,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冶金工业生产方面的节能环保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冶金工业生产技术体系,基本上满足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相信我国冶金工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日可待。我国也必将进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2冶金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多数的工业化国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都加大了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后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冶金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工业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冶金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所带来的种种破坏,比如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了我们的饮用水资源;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了大气;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打破了我们的宁静的生活。同时冶金工业又是耗能极高的产业,生产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等。冶金工业的发展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为了能够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需要,又不给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过多影响,当今冶金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必然。必须要努力研究和开发冶金工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将环保理念和节能理念同冶金工业生产工业设计相融合。积极探索新型的冶金工业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3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就当前冶金工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而言,还基本停留在传统工业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比较多,排放的废弃物较多。同时由于冶金生产工艺和技术不够先进,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的冶金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了重大改变,其生产经营理念逐渐向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终极发展目标。一些冶金企业盲足地扩大生产规模,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使得矿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一些冶金企业的生产原材料虽然不是自己开采的,是通过购买方式获得,但由于冶金生产设备不够先进,矿产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利用率较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冶金生产技术、工艺,还是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但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同世界冶金工业发展水平接轨,我们必须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冶金工业发展道路。笔者认为,我国若想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加大对冶金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比如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废气、废渣、废水及其他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研究新型冶金生产设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就当前冶金生产环保技术而言,主要有烧结机头、机尾烟尘治理技术、高炉煤气净化技术、氧气顶吹转炉烟气的净化及回收技术、炼钢厂、炼铁厂的二次除尘技术等。
4冶金工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策略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资源的日益短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冶金企业应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笔者认为冶金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冶金企业应深刻认识到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意义。应将积极引进先进成熟的节能降耗技术,带动原料、燃料和材料节约,是实现冶金企业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思想和手段。
(2)冶金企业应积极掌握世界科技前沿,引进当前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考虑企业的工艺配套问题,保证企业新开发项目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节能降耗方面都在高起点;对于那些落后的工艺和陈旧设备应进行技术改造或者直接更新。逐步实现冶金企业单体设备节能降耗向系统节能降耗转变。
(3)冶金企业应将引进先进技术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根据生产和设备能力状况,在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时,有选择地配套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新的设备闲置或资源浪费。
(4)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究新企业生产节能降耗问题。将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本企业特色的自主节能降耗技术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冶金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总值不断攀升的重要力量,我们在大力发展冶金工业的同时,还需考虑到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随着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实现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冶金生产工艺、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要下大功夫。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对策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内容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注重目前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只为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而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1],要求人类在发展中,既要讲究经济效率,又要关注保护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真正做到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
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1以科技兴林,加大与推进科技进步
在实践中,以往的经济模式表明,粗放式经济模式难以取得较高的效益。基于此,以科技兴林,并推进科技的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发展。要实现以科技推动林业的发展,相关政府应加大林业科研力度,发展与设立科技交流平台,使科学技术信息得到共享。同时改变我国农林产品单一的现状,加快科技发展速度,建立与完善的林业创新体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取,创新思维,做好产品的科研,以提高我国农林经济发展能力。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林业的经营与管理,实现林业发展的现代化。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林业可持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应做好以下几点:(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建设;(2)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以促进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速度;(3)发展森林旅游业、花卉业,调整生产力布局,改造传统产业并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重组,以改善与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总之,要开拓木材林产品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切实提升产品技术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
2.3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直接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森林资源责任不清的问题,政府要建立责任承包制,把森林划分责任区,明确分配管护责任人与义务。改革当下的较单一的经营模式,利用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林业产品企业发展,打造龙头企业与创新产品,全面振兴林业经济的发展[2]。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鼓励经营灵活的个体经营模式,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只有实行多种经营模式共存,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林产企业才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
2.4以人为本,依法治林
林业是最需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于此,在林业发展的道路上,应以法律作为保障,使林业更好地稳步发展。要遵循《物权法》《森林法》的规定,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法律稳定与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5促进区域化经营的发展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自然资源环境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决定,其实践过程也主要依赖区域复合系统,通过政府、公众与市场的相互协作实现。基于林业部门难以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所有经济、森林发展、生存的问题,需在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并综合调控区域政策、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才可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符的经营途径和经营模式,从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首先,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资源的同时,还可满足人们对林业的需要与收入,特别是改善了贫困山区的生活条件。其次,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在林业发展的同时,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表现在不过度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最后,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过去为索取资源,大量地破坏森林植被,如今人们对自然越来越重视,真正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总之,当前人们以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指导和进行林业建设,切实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人们各方面的新的社会形态。
4结语
要取得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就要重视与保障生态效益,同时足够地认识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障碍,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并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开展多种经营模式,以推进科技研发并创新林业产品,努力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和融入到林业发展整个过程中,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希春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林业外资项目办公室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山西;煤炭产业;营销策略
1山西煤炭产业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面积占地6.5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0%,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4。全省118个县区中,94个县区含有煤炭资源,有煤炭企业的县区有91个。山西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陕西四个省区,又与北京、天津和东北等重工业中心不远,输煤和输电都比较方便,交通优势显著,有利于营销渠道的构建。山西距离东部沿海地区较近,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供应商。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把山西列为国家未来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区域优势明显。
1.2劣势分析
山西煤炭企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山西省的煤炭企业主要加工初级煤炭产品,开采方式落后,缺乏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的资金,技术发展滞后,导致了山西煤炭企业转变产业结构困难。山西省煤炭企业管理松散,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浪费现象都比较严重。另外,由于我国关于煤炭产业方面的法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山西出现了煤炭资源滥采的现象。
1.3机会分析
(1)伴随着全球经济大发展,消费者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煤炭的需求。同时,新型能源作为煤炭能源的替代品,产业起步时间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规模较小,对煤炭产业的冲击不是很大。这就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2)国家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很多大型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坑口电站,通过焦化方式处理原煤,不断增加煤炭的附加值,促进煤炭企业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4威胁分析
(1)消费者对煤炭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收稿日期:2017-07-11作者简介:高翔云(1984-),女,山西朔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随着煤炭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许多煤炭企业越来越关注煤炭产品的质量,同时,煤炭企业的品牌力和经济利润也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煤炭企业会不惜增加生产成本来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煤炭产品。(2)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受阻。国家鼓励通过兼并和重组,扩大煤企的生产规模,使煤炭和发电进行一体化经营,使煤企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同时,煤炭产能过剩,对山西省的中小型煤炭企业提出了考验。
2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研究
2.1建立高素质的营销精英团队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煤炭市场营销环境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西煤炭企业在聘用人员时要严把质量关,争取甄选出一批既懂得煤炭生产技术,又懂得煤炭企业经营和管理,同时具有团队意识的营销人才。通过精英团队提高山西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对煤炭市场竞争和相关领域行情的深入了解,不断研究煤企的产品特征和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煤炭产品和价格方面的需求,从而给煤炭企业带来利润。
2.2通过创新带动山西煤炭产业发展
2.2.1经营理念的创新山西煤炭企业应该及时创新经营理念,采取改革措施来提高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煤炭企业要从粗放型生产营销模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生产销售低质量煤炭转向生产环保煤和高附加值煤,由劳动力密集型煤炭企业转向资源节约型和高技术人才型煤炭企业,由生产型煤炭企业转向生产服务型煤炭企业。2.2.2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1)产品策略。当前,煤炭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卖方市场竞争激烈,买方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山西省面对进口煤的冲击和煤炭价格低迷的情况,要提高煤炭生产技术,提高选煤、洗煤的技术水平,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生产出无烟煤、精品煤,不断提高煤炭的品质,从源头开始净化,降低煤炭带来的环境污染。(2)价格策略。煤炭企业应该通过消费者需求、区域情况和运输方式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定价。对煤炭后期3个月内的市场价格进行预估,将煤炭市场的后期预估价作为后期定价的参考依据。对于购买煤炭量大的客户,采取折扣定价策略。另外,煤炭价格也应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3)渠道策略。要充分利用山西交通运输优势,优化煤炭营销渠道的构建。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直接分销是最便捷和快速的方法,因此很多煤炭企业都采用这种短渠道营销模式,但在煤价低迷的情况下,山西煤炭企业要有所创新,把握间接分销的方式来获取利润。(4)促销策略。山西煤炭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把握住煤炭需求量大的市场环境,把山西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煤炭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不断提升山西煤炭的品牌力,如对一些大型活动和比赛进行广告赞助,同时,通过公共关系策略进行促销,如在遭遇一些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疾病时捐款,献身公益事业等。
2.3发展山西煤炭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煤炭电商平台的出现,降低了煤炭企业的产品成本,优化了促销手段,拓宽了煤炭企业的营销渠道,提升了煤炭的销量,降低了交易成本,解决了煤炭这种大宗货物交易难的问题。当煤炭企业在银行融资难时,电商平台的融资方案可作为一种低成本和更为简捷的选择。现阶段,全国已经出现了80多家的煤炭电商平台,煤炭企业已经把电商平台作为其转型的一种方式。为煤炭市场的交易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交易方式,更是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山西煤炭企业应把握国家政策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的宏观大环境,发展和优化自身的网络营销模式。
3结束语
山西省煤炭产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精准把握市场规律,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环保型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完善营销管理制度,健全市场营销机制,创新营销策略,发展网络营销新模式,提高山西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江平.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升级研究[J].经济研究,2013,(2):18-23.
[2]韩学良.山西煤炭产业调整的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
一、小城镇居住区的概况
要对小城镇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小城镇的优势和劣势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到关键问题,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1.小城镇居住区的自身优势
我国的小城镇,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都有着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由于多年来交通运输、信息沟通的不便,一直很好地保存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于外来的居民来说,能够身处于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会让生活的乐趣得到增加。而相对低廉的房价,不论是对于购房者还是租房者来说,都是最直接的实惠,经济压力减低能够大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而小城镇中往往存在着大片的闲置或未被商业化的土地,生活圈附近的自然环境可以给人更多的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给高强度的都市人带来一丝放松。人类是高级动物,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空间,大城市却让人们都挤在了一起,不论你我是否愿意,都必须抬头不见低头见,反而让人不舒服想要躲避。小城镇的居民相对比较淳朴,友善的邻里关系,相互的分享与照顾,是我们生活最本真的理想。就拿新疆伊犁州巩留县来说,周围绵延数百公里的草原,潺潺的伊犁河水,天际成群的牛羊,美不胜收,这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境内名山云集,民族众多、特色鲜明、气候宜人、水土丰茂、物产丰富,是近年来人们争相前往的旅游和居住胜地。
2.小城镇居住区存在的问题
凡事都要看到其两面性,小城镇居住的优势,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会看到矛盾和问题。对于刚进入小城镇生活的居民,对于新的环境的了解和适应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当地的风俗习惯,还拿巩留县来说,这里生活着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锡伯等23个民族,所以外来的居民必须要尊重和遵守当地人的习惯生活。而由于交通不便,有些小城镇居住区相对杂乱,大多数是在历史的推演中自然形成的,整个居住区没有格局和设计可言,基础和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对于居民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困扰。而与发达地区寸土寸金不同,小城镇建设时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会有浪费和荒芜的现象。而这些生活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让居住区内的生活环境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些小城镇脏乱差的“帽子”已经戴了多年,直接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再者,由于经济发展迟缓,当地收入偏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落后,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文化和审美的发展受到阻碍,往往很多大城市里会有的社会活动在小城镇里无法得到实现。这些问题都给小城镇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而可持续的原则就是要健康、科学、合理,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小城镇居住区的方向
就小城镇而言,其实他的规划比大城市更加简单,更容易短时间内起效果,而且可操作空间更大。如何利用好小城镇的资源、发挥小城镇的区位优势、保持小城镇的特色风貌才是对小城镇的改善和开发最有利的措施。首先,从其内因来研究,内部因素决定着规划的核心和关键,一切动作都需要以小城镇的实际情况为主,规划时不可一味的求大、求快、求新,必须找到最适合和有效的方案。其次,核心关键把握住后就要考量外部条件,居住区周边需要和居住区相统一、相结合,居住区的建设不能脱离整体布局,环境和规划部门要重视外部环境的研究,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最后,将小城镇的居住区合理分配,按照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规划,适当地进行调整,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正常的使用。
三、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具体策略
1.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
以新疆伊利州巩留县为例,有着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早就声名远播,比如巍峨高大的可班巴依峰、迷人的提克喀拉尕依林海、荒芜的乌鸦岭仙人壁、雄壮澎湃的荷苍隘口瀑布等等,在旅游旺季来到这里游玩的旅客数不胜数,旅游业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如今年轻人流行玩民宿体验,而作为小城镇的居民区刚好符合条件,以旅游发展经济,以旅游改善环境,以旅游更新基建,从而让小城镇居民区发挥良性循环的“自给”型革新。
2.政府牵头,形成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从小城镇的硬件来看,立竿见影的全面改造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居民的行为举止是可以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来限制的,虽然要让每个人都转变思想需要循序渐进的督导,但是只要有了适当的管理体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把一些落后、顽固和愚昧的错误思想去除。使得当地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本上改变陋习,推进城镇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建设。
3.媒体舆论的监督和宣传作用
就拿新疆的小城镇来说,由于地广人稀,当地人的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与紧张喧闹的大城市不同,人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行交谈和沟通。而由于小城镇的网络覆盖和使用率仍然不高,使得人们的谈资也相对简单,一般都是以当地的电视台或媒体获取信息。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间接指导人们,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彻底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接受,保障前两条策略的执行力。
4.民俗文化的特色产业,提高全民收入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居住区的主体是百姓,要发展居住区本质上是要人发展,有了生活的保障,自然就会有其他方面更高的追求。发挥新疆当地民俗的特色和传统,让每一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城镇的那份热情。发展特色经济的道路永远都是可行的,也是值得长久走下去的。融合新疆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的食品和商品,开发成产业链,规模化、一体式的稳步推进,全面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从而逐步扩大小城镇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所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在实践中,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探索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教师教育方式。
一、依托学科教研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使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灵活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校本培训既包括理论学习、技能操作,也包括教学交流、实践反思和科研学习等,校本培训是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良性生态系统的基础。
1.集体教研法
以中学学科教研组为基地的实质性培训学习。学校定期组织教师教研活动,要求全体学科教师一起钻研教学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结构等,探讨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给年轻教师以指导和帮助,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自我反思法
要求教师对照自身发展目标,有目的地研读师德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新理念的专刊。在自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本地、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现象,回放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自省自查中形成新的认识。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典型案例,促使教师素质与理论的提高,激发教师终身发展的欲望。
3.课题带动法
学校利用承担的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课题研究资源,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研究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师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教科研,并对己经结题的科研课题作出科学评估,给予相关教师一定的精神、物质激励,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举办名师论坛
学校可以尝试组织本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论坛”,组织优秀教师在先进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育热点等方面进行演讲、观摩、辩论、竞赛等活动,发挥其辐射功能,对教师们进行理论指导和系统性的专业引领,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相互借鉴,使教师的专业认知水平得到深层次的提升。
二、配合教育、劳动等行政部门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2005年教育部曾明确提出县域教研室、电教室及教师进修学校要实现真正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新型的县级教师教育中心机构,形成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1.选择培训内容
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特色,以校为本、以师为本的培训活动应当结合学校和教职工的实际审慎地选择研修的特色性内容。如教学秩序不良的学校可选择“教师职业道德法规”、“班主任工作论坛”等课程,教学观念滞后的学校可选择“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艺术”等作为研修内容,有针对性地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建立协作组织
鉴于目前广大农村中学教学水平不均衡的事实,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学校应防止校本教研工作的低水平运作,有必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教研协作组织,或者与临近先进学校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及先进学校的优秀教师负责组织协作学校教研活动,各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校际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使得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三、联合高等教育院校做好教师进修工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是教师继续教育关注的问题,教育教学需要理论的支持,理论要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去,因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必须有一种可行的结合方式。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教师最急需的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系统的理论支持,而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模式。
1.聘请专家讲学
普通中学可以根据本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与大学培训部门直接联系,聘请大学相关专家来校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讲座,通过经验分享和理论知识的更新,让中学教师自主重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
2.选派教师进修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急缺“通用技术”、“实践课程”等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选派部分教师进入大学有选择地学习某些专业课程,通过在职教师的专业再教育过程,培养出学校所需学科的专业人才。
3.参与大学科研课题
中小学教师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促使自身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在研究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真正做到研究与教学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得大学与中小学都能从中获得应有的价值。这种“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模式”在大学帮助中学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同时,中学也为大学教师提供传播理论的机会,为师范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真正实现中学与大学的“双赢”。
四、结合新课程改革做好教师现代远程网络培训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方式构建教师培训网络体系成为可能。通过远程网络模式,使教育专家、教研人员、中小学教师借助网络环境而形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和开展专家讲座、案例评析、成果交流等活动,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
21世纪对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学习化社会”要求教师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我更新,实现自主的专业发展。各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积极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时间、政策、财力支持,只有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学校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峥嵘.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张茂聪,李拉.均衡与发展:县域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的合理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7.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会展行业;会展品牌;可持续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45
从经济学角度看,会展行业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效应较为明显,如果一个会展项目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它带来的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会展项目的投入,也就是收益不断增加而会展项目的成本不断减少,这也体现出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会展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的工业企业,虽然名牌比例较小,不到3%,却占据了将近40%的市场份额,对于会展行业来说品牌同样有重要的作用。
1会展品牌资产分析
何为品牌资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就是品牌对消费者产生刺激,消费者心理做出回应产生的一种市场效益,实际上是品牌拥有者对消费者心理的控制和影响并由此获得效益的一种方式。只有品牌才能带来这种品牌资产,这种独特的市场效应,我们常说的阿科尔模型是由美国品牌专家阿科尔提出的,他认为品牌资产的内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品牌联想度、品牌认知度、质量感知度、品牌忠诚度和专利、商标等与品牌有关联的资产,消费者对于会展品牌质量的感知也包含在内,心理学上可以将态度、动机和认知作为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三个维度,我们可以采取心理学的方法去分析品牌资产,因此品牌资产的认知、联想、忠诚框架可以用心理学的认知、动机、态度框架替换,实际上心理学的框架概括性更强,品牌资产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品牌忠诚、品牌联想和品牌认知。
对于会展品牌资产,就是会展品牌对观众和参展商带来心理刺激并由此带来的市场效益,会展品牌资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或者减少单纯的价格竞争,降低品牌营销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会展更具吸引力,吸引行业领导和大型厂商参展,为会展带来更大的人气,获得来自协会、媒体和政府等行业的协助。品牌资产的三个维度也是会展品牌资产的三个维度,我们可以从认知、联想和忠诚三个方面逐步创建会展品牌并驱动其不断发展。
2打造会展品牌的对策和方法
21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相结合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记忆和识别,会展品牌拥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说明观众和参展商知道或者能够轻松地知道会展的整体水平或者说是会展的能力。目前会展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开展市场营销是至关重要的,会展营销可以分为外部营销和内部营销。服务商、承建商等首先要向会展组织的内部员工宣传品牌理念,让员工认识到只有将会展行业品牌化,才能保证其稳定快速的发展。会展组织内部员工和管理人员都要坚持品牌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恰当的发展计划,在确定会展主题、设计会展场馆、制定会展发展规划的全过程中体现会展品牌化的理念,促进会展行业的品牌化发展。
对于会展的外部营销,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将新的营销理念和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外部营销中,扩展资金来源的渠道,恰当的利用4C和6P等营销策略,为外部营销带来更多的契机。媒体宣传同样是促进会展品牌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恰当的选择并组合宣传方式和宣传媒介,会展商可以自己办报刊或者与其他单位、企业合办,让其他企业和行业内人士对会展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加强会展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要充分重视第四媒介也就是网络,应该聘请专业网络工程师打造专业的会展网络信息渠道,提高会展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其他领域和民众对会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塑造良好的会展品牌形象。会展品牌的发展不仅要与市场需求相符,还要积极的创造市场需求,将如关系营销、生态影响、绿色营销等观念与会展品牌发展结合在一起,提高会展的竞争力,更好地塑造会展品牌。
22做好会展服务
品牌联想也就是观众和参展商对会展品牌的记忆以及与此相关的,例如会展品质、种类、利益、价值和服务等,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会展服务。会展企业不仅要积极采用新的经营理念,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服务目标,通过将服务组合起来获得独特的服务产品,这不仅包括会展场馆的租赁、广告发放、现场安保、会场清洁、展台运输和摆放等,还包括很多配套服务,如交通、旅游和餐饮等。会展企业尤其应该注意细节,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了解,给客户带来自然亲切的人性化服务,这样能够提高会展服务的竞争力,让客户对会展印象深刻,吸引更多的大厂商来参展,为会展企业带来高质量的客户群,并不断吸引新客户,这也是树立良好会展品牌形象的基础。
23提高品牌忠诚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特点是稳定、直观和具体,品牌忠诚度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促进因素。首先,应根据公众和市场进行会展品牌形象的定位,这也是确定会展主题的基础。其次,确定会展品牌发展的内容,会展品牌传播给民众并且被民众接受,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后,应与其他会展品牌创造差异化优势,这也是提高会展品牌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会展品牌形象定位,才能真正体现出执行的价值和基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忠诚度较高的观众和参展商,才能真正提高会展的影响力,提高会展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3会展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31行业支持和政府推动
会展行业是一种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也是近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之一。政府的扶持对于会展行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经过政府的引导才能促进会展品牌的快速建设,对于政府来说,在会展行业发展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政策扶持和经济调控;而权威的行业学会则能够提高会展品牌的影响力,增强会展的可靠度和社会声誉,有利于会展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32会展品牌的人才支撑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指标之一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才水平,会展行业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因此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达到提高会展忠诚度、联想度和认知度的目的。我们知道要建设会展品牌,就必须依靠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足够数量的会展品牌人才,综合水平也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的会展人才,也可以在各地成立会展行业协会进行专门的会展人才培训,与会展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优质的会展品牌。
33会展品牌战略导向
建立一个会展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不简单,仅靠一两次的品牌会展很难真正树立一个会展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因此品牌会展也要将目光放得长远,追求长期的经济效益,通过举办品牌会展逐步积累经验、知识和能力,会展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时间状况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不再看重单一的价格竞争,而是注重无形资产和附加值等的无形竞争,从短期竞争转变为长远竞争,通过恰当的品牌管理和营销策略,提高品牌会展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综上,我国在会展品牌建设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采取恰当的措施,制定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吸引专业的会展行业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品牌会展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理会天津市品牌会展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5(7):32
[2]鲁俊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路径研究[J].企业导报,2015(1):68
Keywords:sustainabledevelopment;ecologicalenvironment;environment;protection
1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的3个主要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其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既要推进人类发展,又要促进自然和谐。主要表现在: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标志了它是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地走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资源方面: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
5科学的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发展观上进行不断的科学创新。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消耗,一味的拼资源、拼能源、高污染,表面上看GDP是在增长,但实际上如果把生态成本考虑进去,也可能是负增长或者低增长。而生态环境的透支往往是要人类加倍偿还的。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使我们的发展真正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工作,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才可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使我们国家更快、更好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决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旧路。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要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工业,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从而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致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形势相当突出和严峻。
如何才能不走弯路?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变传统工业“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促进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6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须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积极地肩负起责任,自觉地调整行为,力求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以全面长远地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3个转变。
6.1发展观的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以GDP增长评价各国发展状况被普遍认同。在这种背景下,相当多的人把GDP增长本身当作发展的目的和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GDP快速增长掩盖下的某些缺陷,如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工农、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等。而且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掠夺性开采资源、污染再大的项目也要大干快上,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明确阐明了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和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的需要。我们不能为了满足物质方面的需要而损害其他方面的需要,不能为了GDP的增长而损害环境和健康,削弱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一般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增长方式,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为主要驱动力。我国目前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的状况,应该说与此有关。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两高两低”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变到与之相反的“两低两高”的增长方式,就要在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上做好文章。
6.3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是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和谐相处。面对未来发展的重重压力,把“生态良好”纳入文明发展道路之中,既体现了当代人的切身利益,又关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十六大报告要求,“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没”。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利用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发展保持在承载能力之内,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
7实例
深圳作为新兴城市,在过去20年中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在今后的发展中,深圳如何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决策者们意识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遐迩闻名的“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旅游景点曾经是深圳机场的最佳选址。在国家环保局的支持下,深圳有关部门毅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相对投资省、施工易的预选方案,确定了远离市区,有很大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黄田。而黄田机场,也因为拥有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而被国家定为4个重点建设的国际货运中转机场。80年代中,当深圳的外资项目大多是“满天星斗”时,“一轮明月”就主动找上门,希望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深圳东部沿海地区建设一个每年可提炼数百万吨石油的炼油厂。所有的可行性分析都显示这是一个对深圳经济推动极大的项目,唯有环保部门的结论是对东部沿海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决策者当即一票否决。
在深圳,“环保一票否决权”从建市之初就开始执行了。深圳明确规定:“凡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先经过环保审批,才能办理工商登记。”从1993年起,深圳市政府每半年就要将最新的《投资导向目录》和“环境保护限制发展项目清单”一起,严格将重污染项目拒之门外。目前,全市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只有5.4t和0.05t,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年8月,深圳跨进了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列。
与某些“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不同,深圳一直将环保超前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融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在深圳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76%的非建筑用地被用作城市的生态用地,以此建立起城市的环境背景—绿地生态系统。整个城市被分为9个规模不等、功能各异、配套齐全的组团,各组团间及交通干线两侧分别设800~1000m和15~30m的绿化隔离带。这是一个横亘在老市区与新市区中间的一个宽800m、长4km的绿化带。随着特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当初的这片偏远之地变成寸土寸金,不知道有多少房地产开发商打着这片地的主意,但市领导不管谁的“条子”都不予理会,最后,这片土地进入人大通过的市规划国土法定图则,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接着,市政府又投入巨资加以改造,并正式取名为市中心公园。中心公园四周的楼盘纷纷打出“俯瞰中心公园”的口号,沿中心公园的土地陡然升值,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局面悄然浮现。
深圳人已经意识到:只要体制、政策对头,经济高速增长并不难,难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还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平。
8建议
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成功的事业,需要全民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的引导。政府要通过对民主参与意识的启蒙与培育,使公众通过民主渠道自觉参与到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为保证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定期将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和生态破坏态势,以及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其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通报社会各界,提高政府行政和决策方面的透明度。并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咨询机构、大众信息网络和质询制度的建立,便于公众及时适当地获取信息资源,依据信息参与决策与监督。
(2)要强化政府与公众的联系,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密切沟通与合作的纽带。政府要制定公众参与的指导原则、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技术和资金支持,引导和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3)要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从立法上明确公众参与的程序、公众表达意见的处理、公众意见的效力等,强化公众参与。此外,还应确立和完善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的法制制度,实现公民依法进行环境诉讼的权利等。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生态农业是以过去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基础,和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观念充分结合并且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教训和经验吸取而得到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转移农业发展策略,还能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升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优化配置,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增值效应和环保,使生态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得到加速,使良好的生态效益还有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不仅如此,发展生态农业还可以创造出质量更好并且数量更多的具有多样化品种的农产品,更好的满意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在生活生产方面对于农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还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3)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动优化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推动我国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针对无法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会进行严格的保护工作,而对可以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则更注重使用增值的相关措施,有效预防滥用、浪费以及掠夺式经营自然资源,更好的推动我国生态系统能良性循环下去,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应用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态条件环境,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2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创建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前提是生态农业
要想创建好我国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前提基础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出发点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以及质量水平,发展目标则是改进完善并且保护好生产环境,再使用一些有效的农业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使我国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农产品的一些问题例如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等协调好,合理的调整好农业生产经理结构,进而提升农业的生产以及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还有使农产品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现今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上重点建设的就是无公害粮食生产,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应用自然资源的实现以及创建起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以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前提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态农业相关技术,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改进农产品的管理认证体系、农产品的改良技术和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等,构建出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促进全方位的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进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2.2生态农业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人们必须注重不能使用错误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例如使环境质量降低或者是破坏农业生产中的可再生资源,浪费损坏不可再生资源等。而是需要采取有效策论来更好的协调人们发展需要和环保、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之间的和关系,同时将农业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发展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建设出一种经济高效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在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基础上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生态农业上的发展目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3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农村、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一些企业或市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问题,这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而生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有效的防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高效使用自然资源为前提基础的对过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变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不但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市场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发展需要,还能够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农业不断的生产出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再通过农村经济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充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区优势等,将各个不同地区的主导农村、农业发展经济的产业确定下来,进而形成了导向是市场经济,发展龙头是加工业的全方位的发展格局,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