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见,音乐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组成部分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学前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音乐、舞蹈、游戏。
学前儿童音乐蕴涵深远的教育价值,潜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建构着坚实的成长阶梯。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天生喜欢音乐,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着对音乐的审美需要,并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学前儿童天生喜欢舞蹈,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使孩子获得表现和交流,促进孩子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天生喜欢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促进身体的发育。
学前教育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我国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门学科都有特有的研究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各教育阶段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方法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通过儿童参与音乐舞蹈游戏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学前教学是一个重要过程。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以其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天性,呈现出其独有的生动活泼。在儿童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三大特点中涵盖了学前教学中“音乐舞蹈游戏”的主题。
一、音乐舞蹈游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学前儿童音乐中,唱歌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例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旋律感、音色感、速度力度感,通过唱歌、欣赏教学中体现出来。唱《数鸭子》,让孩子先从节奏开始,按照音乐的韵律道白、旋律,用声音模仿小鸭子、老爷爷、大鸭蛋……把歌曲用歌声形象地描绘出来。其实,在唱歌教学中,不仅让孩子歌唱,也要融入孩子的表演、律动等以使歌曲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学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以律动活动为主,通过模仿动作、舞蹈、身体节奏动作等来表现孩子的音乐活动,同时还促进了孩子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发展以及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样和音乐也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在完成《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探索用各种手脚的动作表现音乐的交替:踏踏脚、拍拍手、拍拍腿、抖抖肩;重重踏脚轻轻拍手、重重拍腿轻轻抖肩……让孩子在轻快的音乐中体验交流、合作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还要教会孩子去模仿打鼓、小鸟飞、洗衣服……白云在天上、小溪在地下、田野向远处……简单的步伐、队列……慢慢的,孩子就会用肢体在音乐作品表现出故事的情节。
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学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年人的实践活动,儿童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游戏性最能直接体现在音乐游戏中。在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去增加孩子的节奏感、协调性,让他们自由灵活地享受音乐活动的全部乐趣。因此,游戏也是综合的活动形式,它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如《找朋友》《丢手绢》《一分钱》《摘星星》等都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教学来完成。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舞蹈游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应该形成完美的一体,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去开展有意义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从中形成坚持、专注,不怕困难等宝贵品质;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同时,体验到游戏规则及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成败的教训等。
二、音乐舞蹈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诱导孩子的情趣,让师生共同分享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引导孩子走进音乐的情境。当欣赏《百鸟朝凤》时,让孩子竖起耳朵倾听每一个音符,寻找各种小鸟的叫声,把孩子带入大自然,使他们陶醉在鸟的世界里。
美术。美术融入音乐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国旗、红花、蓝天、带着翅膀的孩子……这些正好是歌词的再现让孩子在学唱歌曲中了解情境。
道具。道具的使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做的道具、图片、桌椅板凳等,让孩子在音乐舞蹈游戏中玩、乐并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成长着……简单的道具情境在教学中能产生生动的效果。
音乐舞蹈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表现,如声音、光线、多媒体等。
三、音乐舞蹈教学游戏中提升教师的素质
1.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知识更新、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不断提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2.幼儿教师不但要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要具备分析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的能力。
3.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的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职业风范、思想修养、人格魅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所以,在学前音乐教学中,音乐舞蹈游戏应放到学前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一)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
陈鹤琴先生认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并且儿童具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音乐教育是儿童所自觉要求和接受的。他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出生后不久,音乐就易于让他入睡,并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幼儿园的孩子,对于音乐的需求和能力更进一步,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同时,他反对把音乐作为一种特权,他认为儿童喜欢音乐的天性,是不分国家、种族和性别的,音乐应该成为全人类享有的一种权利,幼儿也应该享有,并有能力享有这一权利。而且,音乐教育的关键期就在于学前阶段。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儿童开始,幼儿园应特别重视音乐课程。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陈先生非常注意环境对儿童喜欢音乐天性的熏陶、培养和激发。他认为儿童虽然具有音乐的天性,如果没有适合他们音乐教育的环境,他们的音乐能力也不会得到发展。他进一步指出,儿童音乐教育的环境是整合的,成体系的,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的参与,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单独承担的。只要为儿童创设适合的、全方位的音乐环境,特别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音乐环境的创设,就会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儿童音乐的兴趣、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反对单纯音乐技能培养,主张“从内心而歌”用音乐陶冶儿童的性情
陈鹤琴先生反对把音乐教育技能化的倾向,指出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更应该注重的是它的审美价值。他说“: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能,现在的艺术教育是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我们中国应采取这种创造性的新精神来改进陈腐、呆板的‘艺术’教育。”[1][p.86-90]所以,儿童唱歌应以反映精神面貌为主,不能偏重于演唱技术的教学。满足儿童唱歌的欲望、陶冶良好的情操是第一要务,培养技能是其次的。陈鹤琴先生对于音乐的情感陶冶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人和音乐交融,由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用音乐来陶冶儿童性情,“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2][p.401]陈鹤琴先生提倡用音乐激发人们团结一致、爱国向上的精神,非常注意发挥音乐对儿童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培育作用。而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国人甚至连国歌也不能普遍地会唱,更谈不上个人的情感、团体的精神的激发和表现。所以,他主张为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唤起民众爱国的精神,就必须特别注重音乐教育。为此,陈先生亲自为儿童和幼师的学生创作歌曲,用歌曲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良好品德的熏陶,鼓励学生为建设新国家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三)使儿童生活音乐化,儿童音乐教育生活化、综合化
陈鹤琴先生批判当时幼儿园音乐教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反对把音乐教育仅仅作为课堂内的唱歌或舞台上的表演。他主张要寓音乐教育于儿童生活之中,让儿童生活音乐化。他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游戏、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3][p.345]同时“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4][p.401]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他设计了“整个教学法”,把各科围绕儿童生活整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各科不能分,就连科目和儿童也是不分的。他主张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给儿童;提出儿童教育内容要有机结合的主张;提倡实施综合化、整合化的教育;反对“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分科教学;提出音乐教育要与其他各门学科相结合,把音乐教育融入各领域、科目的教学之中,形成音乐教育的系统。同时,不能只是学校的音乐课上有音乐,还应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融合,使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
(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儿童音乐教育“中国化”
陶行知先生批判当时幼稚教育有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对陶先生的批判非常赞同,主张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应中国国情,要走民族化之路,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价值,不可盲目崇洋。他说“: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幼稚生听的故事,唱的歌曲,玩的玩具,用的教材,也有许多是从美国来的。就连教法都不能逃出美国的范围。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环境均不相等,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对中国未必合适。”[5][p.75]陈先生提出办园要适合国情,鼓励儿童音乐教育要有中国特色,主张运用民族乐器,如琵琶、笙、箫、古琴、鼓、磬、钵等,这些既易于获得,又便宜,对儿童的教育具有与西洋乐器一样的价值。陈先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创作和改编儿童歌曲,运用民族乐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努力对当时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中国化”“本土化”的改造。
二、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
从幼儿教育机构正式成立之日,“儿童中心”就成为儿童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准则,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平等,特别是杜威更是明确提出“儿童中心”的理念,被称为“教育上哥白尼式的变革”,陈鹤琴先生秉承杜威的先进理念,提出培养“人”的教育目标。时至今日,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不从儿童出发,重“技”轻“人”的现象。按照陈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做到:
1.让儿童都能享受音乐的快乐
音乐是每个儿童所喜欢的,但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喜欢上音乐课,也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原因是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功利”,只关注几个优秀的“小音乐家”,不能顾及全体儿童特别是音乐技能发展较慢的儿童,音乐教育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和优势,成了许多儿童的痛苦和失落。因此,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时,我们不应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只关注少数音乐特长儿童,而应让每个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享受带来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应做到不论儿童音乐能力的高低,不论儿童声音是否优美,让每个儿童都能体验音乐的美和生命的价值。
2.让儿童音乐教育动起来
陈鹤琴先生把儿童心理突出的特征描述为“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把“做”作为教和学的中心,认为教学要围绕“做”展开,认为“做这个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6][p.68]因此,在儿童音乐教学中,应该把音乐转变为儿童表演、游戏的形式,而且应该让儿童自由表现,因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表现情感的方式。比如,在音乐响起时,我们可以让儿童站起来自由的按照旋律、节奏跳舞、表演,可以让幼儿根据音乐的体验去模仿动物、做游戏、讲故事、绘画等等。既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体验、欣赏和理解,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又能促进儿童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儿童音乐教育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游戏是儿童所喜欢的,儿童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游戏,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易于受到良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他就会很快的去认知、体验和探索,就会积极学习。儿童感知动作思维占优势,但凡能成为其动作操作对象的物体,他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儿童音乐教学要溶入游戏,让儿童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快乐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内容上把儿歌故事化,让儿童去表演;也可把儿歌学习形式游戏化,让儿童在玩中学,不知不觉中获得发展。
4.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特点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幼稚园要有幼稚园的歌曲,要有幼稚园的节奏”[7][p.290]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要,儿童音乐教学中,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环境都应适合儿童。从内容讲,儿童音乐教育应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选择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简单便于儿童掌握的儿歌;从形式讲,可以用团体教学的形式面向全体,但也要顾及每个儿童的特点采用小组教学或个别辅导,同时应提供各种玩具、道具帮助儿童体验和表现音乐。从方法上讲,儿童音乐教学应从音乐的整体入手,应儿童完整的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切不可为了记忆歌词把一首优美的音乐分割的“四分五裂、支离破碎”,违背儿童整体认知的特点和音乐自身的规律;从环境来讲,要选择优质的光盘磁带,创设渲染音乐情感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应为儿童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尊重每个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让儿童沉浸在音乐之中。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也可以让儿童教儿童,相互促进。
5.儿童音乐教育加强“情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情商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情育”,它对人类的情感起着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8]。因而,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的“情育”功能,培养儿童的情商,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着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9]学前儿童遵从“唯乐原则”,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儿童感兴趣的东西,他才愿意探索,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因而应充分运用音乐对儿童情感的陶冶作用,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学会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激发儿童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同时,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儿童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迅速的时期,可以利用音乐教学激发儿童的想象,创造性的去演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会和其他儿童合作、分享。
(二)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回归生活”的课程观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3]张冬梅.论幼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
关键词:歌唱教学;大班幼儿;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70-01
对儿童来说,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让儿童掌握一些唱歌的初步表现手法,学会有感情地唱歌,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幼儿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那么大班幼儿在歌唱领域又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呢?思考之后会发现,5岁~6岁儿童在歌唱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首先,他们不但能准确表现2/4拍和4/4拍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的歌唱的节奏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他们在旋律感、音准方面进步也很明显。最后,他们在歌唱的技能和水平上有显著的提高,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歌曲内容也有更深、更多的理解。
一、大班幼儿歌唱教学的现状
一是教师教学方法守旧,一味地运用灌输式教学,注重教学目标,忽视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歌曲的感受。二是幼儿学习方式单一,一句句地按教师的要求跟唱,没有感彩,对歌曲的创造性表现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三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男孩子比起女孩子在歌唱活动中的喜爱程度和活跃程度要差一些。
二、指导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针对这些现状,幼儿园音乐学科小组成员对歌唱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力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改革和突破,争取让幼儿能够从愿意唱到喜欢唱最后到有创造性地表演唱,让他们觉得歌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现以大班歌唱活动《小鱼的梦》为例进行研究。
(1)选材注重情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看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看歌曲本身是不是能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教材中哪些歌曲是不适合幼儿学唱的呢?第一类是歌词太陈旧复杂又冗长的。第二类是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的,所以歌曲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又适合幼儿演唱呢?要紧扣三句话:第一,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第二,一定是有情境性的、故事性的,有吸引力的。第三,一定是演唱的时候非常轻松愉悦的。幼儿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的,在他们的眼里,小花、小草会唱歌,小兔、小猫会说话,蝴蝶、蜜蜂会跳舞……如歌曲《小鱼的梦》是一首有着丰富情境的童谣,小鱼的形象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歌曲中小鱼玩了一天在池塘妈妈怀里睡了,天上的星星撒下来好像为小鱼儿盖上了一条珍珠被……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美的情境中听了美妙的音乐,就会不自觉地哼唱起来,有的孩子甚至听着音乐还能做着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喜爱。
(2)合理布局空间,集中幼儿注意力。空间合理的布局对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的师幼互动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马蹄形座位是围绕着钢琴和教师坐成一个半圆形,它能让幼儿与教师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小鱼的梦》活动开展前,以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在座位周围教师可以来回走动,以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幼儿与教师的距离近了,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这种形式可让幼儿感到轻松、自然、自由,克服了拘束感。座位排列还有半圆形、纵队形等,总之,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开动脑筋,选择合理的空间布局。
(3)注重有效组织,丰富幼儿想象力。第一,图谱教学法。首先图谱教学这个方法在平时的唱歌活动中是运用比较多的,它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同时也能将歌曲内容以更具体、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图谱在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方面也更方便。例如,在教师清唱《小鱼的梦》时,一边唱一边呈现图谱,幼儿结合图谱能够直接感知画面内容,耳朵听着动听的旋律,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意境,在掌握歌词的同时还能主动跟上旋律哼唱。当教师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小鱼的梦是怎样的一个梦?”Y第一个举起小手:“小鱼的梦是美美的,它在梦中看见妈妈在亲它的嘴。”L说:“小鱼在睡觉的时候小星星一闪一闪,风儿为它唱着摇篮曲。”第二,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喜欢也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同样在歌唱教学中游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小鱼的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小游戏,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在《小鱼的梦》音乐背景下,有部分孩子扮演小鱼,部分孩子扮演星星、风儿,教师扮演鱼妈妈与孩子们一起运用动作来表演歌曲。幼儿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熟悉歌词、旋律、形象,还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儿童生活音乐化”的思想。天真的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向往,歌唱既能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情操、启迪儿童的心智、增进师幼间的情感。因此,歌唱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歌唱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孩子们内心的世界,要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喜爱歌唱,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可行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也是必须保持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服务社会是地方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建设是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新理念。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包括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和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大方面,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天职,笔者将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教师资源的优势展开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基础薄弱
影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仍是师资力量问题。教师是教学的灵魂人物,没有合适的专业的音乐教师,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便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笔者依此所做的对吉林省内部分乡镇级幼儿园共计104份问卷调查结论得出,在能够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有近七十所左右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以兼职形式为主;她们大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基本上没有成熟的音乐实践教学经验。
2.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经费问题也是限制农村幼儿园发展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农村的音乐教学设备基础薄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也是制约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调研得出,广大农村幼儿园的设备现状几乎都不能有效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音乐学习条件。有一些园所连基本的钢琴、电子琴设备都不能保障,至于投影仪、奥尔夫乐器等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而且现在的农村幼儿园还存在着没有音乐教材的现实情况,大多数仍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
3.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资源配备问题直接反映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而资源配置不合理始终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音乐教学场地、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经费问题无不困扰着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落实促进农村学前音乐教学的主导责任;稳定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争取实现城乡共享等都是完善农村资源配置情况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1.具有前沿的教育理念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具有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师范院校音乐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时接受培养新时期新人才的理念灌输,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集体音乐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审美创造力的和健全人格的儿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当下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有利冲击。教育理念是应该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高校具有树立前沿教育理念的独特优势。
2.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是毕业于中职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没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成熟的教学经验以供幼儿音乐教学需要。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构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措施的实现,探索式教学、兴趣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都将对将来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3.具有全面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身发展和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发展的基本需要。职业素养的培育对于高校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意义重大。幼儿园教师,要首先确定基本的道德品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树立崇高的审美情趣才能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信息时代的到来,环境的熏陶为高校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并将所学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和艺术修为提供了帮助。在当代大学的课程设置里,几乎所有学科都涵盖对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对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保持乐观心态都有明显作用。
三、可行性策略
1.培训师资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各级各类国培、省培等培训活动在地方搞得如火如荼,这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是个重要启示。实际上,对于已经在一线服务多年的教师,培训是使其了解实时政策、重导教学方向、潜心学习研修的最好途径。培训的关键所在便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对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和相关工作者的音乐专业教学培训,应该将培训重点首要放在政策传达、提升专业技能和伟大使命意识等方面上,这样才能让学习者在有限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收获满满。
2.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技能、养成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音乐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挂职挂岗在地方幼儿园担任音乐教师、文化员等兼职教员,对促进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建设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这种实践模式也可以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高校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当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直接帮助。笔者建议将类此艺术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课程学分、量化表现和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各项优势,在农村吸收更多的音乐养分,拓宽科学研究的领域,提升艺术教育的实践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村服务。这实际上是一种双效共赢的效果。
3.顶岗支教
顶岗支教是地方高校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学的新举措,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师资军均衡健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保证其顺利进行,存在高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实习经费浩大、政策制定合理性欠缺等实际问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应为服务农村幼儿园做好充足准备,其中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模式是主导思想。建议在普通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和音乐学院免费师范生的推荐培养过程中,加强推免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包括加大音乐基础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程比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加重键盘演奏、声乐演唱、舞蹈基础等专业技能课的基本功练习;音乐教育专业要大比量补充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及教法等基础理论课程知识。以达到“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能力彰显着师范类院校和教育类学科学生的重要素质。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践行着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对地方高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意识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推动吉林省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笔者建议可以将省内几所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周期延长至四年级上整个学期,分组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了解一线音乐教学现实状况,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沟通探讨,相互学习。这样,有利于相关专业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就能够实现在双方相互支持和配合的情况下,使高校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道德品质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学前教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见,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找到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支援,促进新农村学前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农村幼儿园音乐文化建设,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地方高校只有紧紧遵循始终立足于服务农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神圣的使命;高校教育资源唯有抓住依托地方的有利途径,思考和实践服务农村幼儿园的创新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吕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鹭羽.高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音乐文化事业的研究.中国民族博览,2015(09).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解决措施
近年来伴着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培育幼儿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对幼儿教育的培养。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里也兴起了幼教专业的热潮。对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有着特殊的要求,因为幼教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将会给学前教育事业的质量带来影响。它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学生不仅要会边弹边唱,更要求学生会画画、会讲故事、会跳舞,成为一个多面手。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一)音乐学科专业性过强
多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始终存在着一些误解,简单的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独立的学科上的技巧性学习与训练,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立了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和弹唱等课程,这些内容的开设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差距太大,过多地追求艺术上的造诣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导致学生出现所学非所用的现象。
(二)片面强调音乐技能技巧性的训练
音乐技能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幼儿园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其掌握的情况好坏,只能反映出教学中学生能否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其中,并不能决定将来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幼教工作。
(三)理论与实践之间距离较大
在教学中,教师过于加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学生音乐教学的能力方面教之甚少。把教师的教课作为核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反馈,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很难适应将来的幼教专业工作的需要。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整节课的讲解者,学生只带着二个耳朵听。学生一节课下来能接受多少知识,接受知识的效果又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种教学会忽视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地损害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只要配合得好,教师也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回顾本节课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死板没有活力,师生间几乎零交流,学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理解,缺乏自身感受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缺少专业特色,幼儿音乐比例偏低
来自不同地区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的基本素养是参次不齐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城市周边地区和乡镇,从小接确音乐少之又少,有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专业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她们会唱许多艺术歌曲但能够记住的幼儿歌曲非常少;会弹奏很多世界名曲但掌握到的儿童歌曲的自弹自唱却少得可怜;这些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幼儿方面的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却都得不到很好的学习,这恰恰又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重专业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老师对教学生唱的歌曲,过多强调正确的发声训方法和气息的合理运用;在键盘的学习中过度的要求学生弹奏一些中外名曲来进行手指音阶的训练。当然,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专业学习中必须的,但是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投入到高难度技巧的训练中,使得他们在其他专业课的综合掌握上不甚理想,甚至是差到一点都不会的地步,特别是幼儿歌曲的学唱、教唱,儿童歌曲的自弹自唱能力上弱点体现得尤为突出。
(四)音乐教学评价考核以单一的终结性形式为主
目前的音乐教学评价比较简单,在考试测试中只要求学生会弹一首练习曲,会唱一首儿歌就作为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考核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显示,这种评价的方式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解决措施
(一)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逐渐体现出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践,更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人性化和差异化地对待不同的学生,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向课堂学习要效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持者和引路人,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出好的环境氛围与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幼教音乐特色熏陶。
(二)合理全面地分析教学内容,适当开发幼教特色的校本教材
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应以幼儿音乐为主导,适当加入一些其他儿童喜爱的音乐内容,注重实际意义和效果,也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求。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是提升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声乐教材内容编写上,要考虑到幼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程度、感知领悟能力和生理、心理等特点。键盘教材内容编写上,要立足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儿歌的自弹自唱。乐理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幼师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简单实用即可,最好能把平时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视唱或练耳内容编写进去。
(三)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1.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对中职幼教的学生来说,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帮助他们在幼儿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中学的更扎实。所以,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首先,音乐理论知识要慢慢培养起来,例如节奏、节拍、调号、常用音乐术语等。其次,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实用性技能,能够很快地把看到的乐谱或歌曲准确地唱出来,对于听到的音乐旋律也能快速反应在脑海中,并可以完整地弹奏记录出来。
2.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中职幼教的学生因其特有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将来是要走进课堂从事幼儿教育的,所以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音乐课堂教学的多面手。以往的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弄懂。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学生就会感觉到学无所用。怎么样把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教知识”,这个课题是值得我们这些从事幼教专业的教师去深思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边弹边唱的能力,并使之转化为一种个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各种形式,把“怎样教学”贯穿始终。
(四)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强调学习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具有了解和检验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的特点,比终结性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因而,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模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能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音乐课程的学习与其他文化课程不一样,它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经历、体验、感受的过程,这个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是不容忽视的,并且音乐教学的目标也蕴含在教学过程当中,可见,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因此,音乐教学评价更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评价,才能更直接、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变化,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训和引进“双师型”人才
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合理提出和发展“双师型”的教学人才,对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幼教工作的培训,同时还要外聘部分经验丰富的专职幼儿园教师来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工作中个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树立自我学习目标,强化自身综合能力的训练。
四、结语
今天,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学前教育得以发展壮大的重任。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融汇贯通综合运用,是我们一如既往的追求目标。在此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打破束缚、推陈出新,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方良洪.“教材教法的选择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知识经济,2011,(07):170.
[2]习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许草娅,孔起英.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5]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郭丹.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7]朱红英.浅谈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J].创新教育,2013,(04).
[8]康武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创新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1,(07).
回顾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温故以知新,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1. 音乐教育学的发轫、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增强研究音乐教育学的信心。
第一、从课程设置的历史背景分析,音乐教育学的形成是应运而生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原是在近代小学初中等教育趋向普及、发展,师资教育专业训练成为普遍需求的背景上发生的。有了音乐教育实践的需要,音乐学科教育研究(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才应运而生。这个事实说明音乐学科教育研究似乎同实践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它的萌芽阶段是以音乐教学法的形式出现的。从音乐(唱歌)教授法发展到音乐(唱歌)教学法,进而发展成为音乐(唱歌)教材教法,再发展形成音乐学科教育学,是这一学科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趋势。音乐教学法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大多停留在结合教材介绍具体的经验或教学方法、教学实例信息的传播阶段。音乐教学论虽融入了学习论、课程论、教学测量、教师素养、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发展史等内容,成为音乐教育学的重要支柱,但是在理论体系的综合创新和深广度方面距音乐学科教育学尚有较大差距。总之,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期待着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诞生,它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
第二,从现代科学发展分析,音乐教育学顺应现代科学发展分化与综合的趋势。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看,当前科学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的分化,又高度的综合,20世纪以来,边缘学科与横断学科的大量产生,促使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建筑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基础之上,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引起音乐和其他学科的分化、综合,促进了音乐教育学的新发展。音乐教育学的建立,正是音乐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从现代建设的需求看,现代化是一种综合的观念。它要求经济与技术、政治与社会、文化与教育、个人的才能与品质都必须适应现代化,并产生和谐的关系,这就给教育提出了培养目标整体化的要求。音乐教学法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建立比音乐教学法层次更高、内容更充实的音乐教育学,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从国外音乐教育研究发展情况分析,音乐教育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音乐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轨迹,并再一次证明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此处不再赘述)。
2. 音乐教育学形成与发展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做好长期坚持下去的准备。
我与廖家骅、缪裴言在回顾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十年工作时,一致同意用“艰辛开拓的历程”作为标题,概括这十年的历程。意思是指“她的成绩虽谈不上辉煌,但所做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的”。音乐教育学是建筑在大量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成果之上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930年至1967年发表的音乐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约9500篇(山本文茂,《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范畴》第86页,音乐之友社,1992年)。〔日〕山本文茂先生对《国际博士论文要旨》(DAI)的“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1977年至1986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竟达1025部,难怪作者发出“在山一样大量研究成果面前,我们仅仅是蹒跚而行”(同上第86页)这样的感慨!
说音乐教育学发展过程错综复杂,还体现在学科自身建设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些问题至今还有许多分歧。
例如,音乐教育学属于什么性质的学科?对于音乐教育学在一些方面学科的性质看法雷同,而对另一些学科性质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认为它的学科性质属于“基本理论”的范畴,有的则认为它应该既能对实践做出高度的概括,具有“理论性”,又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具有“实践性”,因此,音乐教育学应该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学科性质问题,属于科学分类的范畴。知识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的各门具体学科组成的有机整体。各物质运动形式的区别与联系,是科学分类的客观依据。因此,学科性质的定性,是学科自身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学科定义与命题类型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科的目标、框架和结构。值得充分重视并深入地进行研究。
科学学的研究表明,现代科学发展很快,由于学科不断分化与综合,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涌现,科学分类也在发展。
(1)从研究对象看,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音乐教育学从属于社会科学。在音乐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没有分歧。
(2)从科学的结构体系看,科学可分为本体科学、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这三类科学的区别,实际是在科学的对象―――物质运动的各种基本形式和具体形式所持的角度不同。人们把边缘科学称为“交叉科学”,所谓“交叉”,实际就是交叉在两种运动形式之间,或交叉在两门科学学科之间。音乐教育学正是这种边缘学科或者说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随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音乐教育学源于音乐学和教育学,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其间原来音乐学和教育学的一般理论都不复存在了,而具有了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既不是用教育学原理简单地去解释和说明音乐艺术的现象,也不是把音乐手段简单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一般过程;而是揭示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学所共同适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它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的学科。
(3)从与实践的关系看,科学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音乐教育学属于哪一类学科,在与实践关系的分类上,争议较大。有的强调音乐教育学应该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因此应该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从科学学的研究表明,所谓应用理论学科的概念不是科学学意义上的学科性质分类。
基础科学是客观世界的最本质的规律的反映,它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等组成的理论体系。技术科学是客观世界中物质的具体运动模式及其人的活动模式的规则性反映,它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由原理和模式组成的规则体系。应用科学是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它与实践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要直接解决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是由一系列具体方式、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
确定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关键在于明确音乐教育学的研究目的。由于目前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交叉的概念,指向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其学科的性质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可以考量三个方面:
其一,取向。以普通教育学作为参照。不同性质的教育学框架有所区别,定义与命题的类型有所不同。元教育学研究学者陈桂生说:“我国现在通行的教育学,号称‘科学的’教育学,其框架基本上属于从目的到手段的演绎系统陈述,所下定义,主要是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所陈述的命题实际上大都是评价性、规范性命题,这意味着它基本属于实践教育学。”(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第45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他进一步说:“科学的教育学,旨在描述教育事实,考察各种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从而揭示其中规律性的联系。简单地说,它着重回答教育‘是什么’(含‘教育目的’是什么,‘学校制度’是什么,‘课程’是什么,等等);实践教育则主要回答教育‘应当是什么’(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应当做什么―――怎么做’(教育规范),即确定教育的价值与规范,以指导实践。”(同上书,第451页)。与普通教育学相比较,音乐教育学的价值取向,既有同一方面,也有不同方面,要做具体分析。
其二,指向。在思维目标的指向上,是对准教育现象去研究,还是对准一般原理(本质、规律等)去研究;是奔向实践的前沿,还是追踪事物(对象)后面的原理,要进行研究分析。
其三,距离。在同实践距离上,应用学科离具体实践较近,而基础学科却离具体实践较远。这是由于两种性质的理论研究之目标的方向不同带来的必然结果。
综上分析,我们对德国音乐教育家多弗莱因说过的话“《普通音乐教育学》未能问世”就好理解了。他在大型音乐辞书《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简称《MGG》)的第10卷《音乐教育学》(卡塞尔,1961年出版)中说“《普通音乐教育学》未能问世,这样的著作似应力图展示关于基本原理的科学研究,尤其要力图描述出关于音乐教育学方面的各种多姿多彩的活动。”(载于《音乐词典条目汇辑・音乐教育学》第310―311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多弗莱因先生所说未能问世的《普通音乐教育学》从学科性质来说似乎指的是“科学的音乐教育学”,说它“未能问世”就不足为怪了。
音乐教育学在同实践关系上的科学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定而不疑的,那就是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理论体系来自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反过来又指导音乐教育实践,使之避免自发和盲目,变得更加科学、有效与合理。它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形态,音乐教育实践的发展,使它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另一方面,它又是音乐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教育实践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3. 音乐教育学的结构体系与框架是多元的。因此,构建音乐教育学的结构体系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现代学科教育学研究表明,制约(学科)教育学(包括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形成的四个条件是:
社会的历史条件;人类的心理条件;方法论条件;专门科学(音乐)条件。
例如,教育除了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外,一定会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顾明远先生说:“所谓民族文化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凝固性,同时它又具有变异性和创造性。”(《未来的教育(代序)》载于《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第2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因此,构建学科教育学时会常常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样构建音乐教育学的结构体系与框架时,向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防止亦步亦趋,要研究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教育学。
关于音乐教育学的结构体系与框架,在《音乐学科教育学》一书中,我提出了广域型、学科型与专业型等三种类型:
(1)广域型音乐教育学结构体系与框架。国际教育界在展望21世纪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倡导作为广域科学的学科教育学。它要求从跨学科的高度,考察学科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科的教学内容,梳理教学过程,探讨教学方法,广泛深入地对涉及学科教学的种种要素展开实证研究。(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的概念、使命和发展》,载于《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5期)
图1是日本学者山本文茂在《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范畴》(第248页,音乐之友社,1992年版)提出的音乐教育学结构图,对音乐教育学的构成及与相邻诸学科的关系、地位都作了明确的表示。
图1中,音乐教育学的知识体系由4部分构成。这就是把基础科学的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作基础而形成的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史和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的直接对象是位于图的中央位置的教师、孩童、授业(学习领域)和环境等4方面,各种学科教育的研究成果被积累分类成教育课程论、发展论、授业(学习领域)论、基础论。教育课程论又细分为目标、计划、内容―――教材、方法、评价等5个领域。这些知识体系与教育学、教育实践(学科指导、生活指导、特殊活动指导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样,授业论(学习领域可细分为基础、歌唱、器乐、创作、鉴(欣)赏等5个领域,与音乐学的知识体系和音乐实践(作曲、演唱演奏、鉴赏等)的实际技能有直接联系。图的外侧虚线表示了基础科学的一切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与教育实践和音乐实践、教育学和音乐学等有密切关系。另外,这些基础科学也构成了间接支撑音乐教育学各范畴、领域的研究的知识母体。图的四角指向中心部分的直线表示了音乐教育怎样适应社会的需求(音乐的、教育的、文化的、人的价值的实现)的。
我国广域型音乐教育学研究,以音乐教育实践为基础,从与音乐教育学相关的音乐学、教育学以及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物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出发,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研究,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例如前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是其中一例。它的内容包括:
音乐教育哲学原理。以哲学的观点研究音乐教育的根本原理,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等基本问题。
音乐教育史。研究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其目的主要是以史为鉴,探讨和总结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指导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
比较音乐教育学。研究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教育内容和特点,通过各层面的分析、比较、评价,在深入研究其个性的基础上,找出共性,从而全面把握音乐教育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在音乐教育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学生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文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等。从而找出受教育者在音乐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规律,采取相应教育方法,促进音乐教育理论科学化。
音乐教学论。它包括音乐教育课程论和音乐教学法等两大部分。音乐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涉及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学法主要研究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中进行各种教学内容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寻求与选择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包括唱歌教学法、器乐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法等。
音乐教育社会学。它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多种交叉关系和种种社会音乐现象,探讨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效应、各种社会音乐教育的意义、内容、形式以及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干预、影响和制约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音乐教育工艺学。研究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物学、行为科学等有关理论对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学前音乐教育学。它的研究包括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活动中的基本素质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等。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它主要研究根据特殊儿童身心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如对唱歌缺陷儿童和音盲儿童的研究等。
音乐教育管理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领导的活动和评价、音乐教育方法、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音乐教育行政组织教育领导的原则和方法、音乐教育管理人员及音乐教师的培训、考核评定、音乐教育教学评估、音乐教育经费管理等。
关于广域型音乐教育学的结构体系和框架还有两点思考:
第一,研究方向和课程目标是构建科学的音乐教育学,而不是实践的教育学。
第二,音乐教育的研究与音乐教育学研究是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不能把对任何音乐教育现象的研究都混同于音乐教育学的研究,特别是不能混同于“展示关于基本原理的科学研究”。上述我们提出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研究的方方面面,有些本身就是独立的学科,从这些方面研究,目的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音乐教育学的结构体系的框架,不应是这些学科成果简单的相加汇合。
(2)学科型音乐教育学结构体系与框架。它是以特定的音乐学科中的教育目标,实现该目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应有模式为课题展开研究的。可分为原理性、哲学性的研究、学科组织的领域研究以及教学法领域的研究等。如《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是“学科教育学大系丛书”中的一册,它的研究范围包括:
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社会功能
中小学音乐心理发展
音乐教育课程
音乐表演学习与教学
音乐创作学习与教学
音乐欣赏学习与教学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与教学
音乐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媒体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师
〔日〕浜野政雄先生所著《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论》(曹理、缪裴言、王昌逵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67年版)也是一例。其内容包括:序章(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教育目的、音乐教育制度、音乐能力的发展与音乐学习、音乐教学的方法、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材与教科书、幼儿音乐教育、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研究的课题等。
(3)专业型音乐教育学结构体系与框架目前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专业音乐教育学问题的专著较少。我国学者张帆先生所著《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一书,对专业音乐教育学研究范围进行了探讨,可供我们研究此类问题参照。他认为专业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哲学、音乐教育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文化学、思维学五个层面:
哲学层面。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研究专业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基本问题。这一方面更多的需要运用作为哲学分支的美学(主要是音乐美学)来研究专业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审美经验的建构问题。
音乐教育史学层面。着重研究社会发展各个时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实践经验、音乐家和高素质艺人成长过程,探求专业音乐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历史,展望未来。(该书这方面未做展开)
音乐教育心理学层面。探讨的课题主要是深入到音乐家音乐心理系统的建构问题,涉及到音乐的天赋与才能、从儿童到成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个体个性差异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音乐心理系统建构的环境等方面。
文化学层面。研究文化素养对音乐家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关注本来音乐工作者总体文化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幼儿园;打击乐器;配备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01-03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以往强调对幼儿进行技能技巧的培养,一般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如今幼儿园鼓励幼儿随时随地探索,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活动形式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变化。
近年来,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主要在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区进行。表演游戏区是为了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幼儿体验艺术活动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幼儿进行影子戏、木偶戏、歌舞表演、童话剧、故事表演等,还在打击队中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活动。在这些表演活动中,幼儿经常使用打击乐器。因此,打击乐器的配备既要满足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需要,也要兼顾打击乐队活动的需要。
幼儿园打击乐器主要包括金属材质的碰铃、三角铁、锣、钹等,竹木材质的响板、木鱼等,散响类的铃鼓、沙锤等,皮革材质的鼓、腰鼓、小堂鼓等。这些打击乐器主要由幼儿演奏。幼儿园的打击乐器中还配有一些旋律按钟、木琴、铝板琴等。它们的音域一般在一个八度以上,演奏方法比较简单,以敲击和刮奏为主,适合幼儿演奏简单的旋律。
1 问题的提出
通过走访北京市的一些幼儿园,笔者发现这些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打击乐器质量差、配备数量少、配置随意、使用率低的问题,对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有较大影响。目前是幼儿园装备配置高峰,应当为幼儿园打击乐器提出配备和质量要求,为幼儿园采购、区域活动、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 研究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因此,为幼儿园配备质量高、音色美、配置合理的打击乐器是贯彻《指南》《纲要》的要求,是幼儿园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3 国内外幼儿园打击乐器配置研究
国外的幼儿园装备目录中都有打击乐器的配备,例如,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学前幼儿中心材料/设备目录》中除了钢琴和木琴之外,音乐/做动作活动区配有铃铛、三角铁、节奏棒、小手鼓、鼓、沙球、铙钹、不同文化背景的节拍木等。不过,国外的幼儿园装备目录一般只有打击乐器的名称,不对打击乐器做数量、质量、材质、规格做出规定,但是非常注意配备不同文化背景方面的材料[1]。
我国1992年颁布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近年浙江、辽宁、四川、上海等省市制定的《幼儿园装备规范》中都有打击乐器的配备,如《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沪教委基〔2006〕68号)中规定:应全园配备儿童用打击乐器1~2套。基本打击乐器每套数量应满足30名儿童同时开展活动的需要。儿童打击乐器包括小铃、小鼓、沙球、三角铁、木鱼、响板、锣、钹、铝板琴、腰鼓、大鼓等。基本打击乐器是指小铃、响板、小鼓、木鱼等。浙江省的《幼儿园装备规范》有打击乐器的数量规定,我国幼儿园装备规范一般对打击乐器有明确的数量配置要求,但是没有质量、材质、规格要求。
4 文献研究
关于幼儿使用打击乐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许卓娅认为:“打击乐教学可以培养幼儿节奏感、音色感和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能力,以及让幼儿感受打击乐由不同声部构成的整体音响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审美情趣。”[2]杨立梅认为:“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探索、表演和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3]。王懿颖认为:“要保障和实现促进每一个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还必须具备足够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材料、方法和手段。”[4]
关于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开展情况,刘占兰等对我国11省幼儿园的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班级有小乐器,但同时有大约1/3的班级没有或基本不使用可供孩子们自由敲打和探索、表演和使用的小乐器”,“幼儿在区域中进行音乐活动的材料比较缺乏”[5]。孙文云、蔡黎曼对广州市幼儿园打击乐活动开展和配备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打击乐器是幼儿园音乐区(或称表演游戏区)关键的配备。他们通过调查发现:53.0%的幼儿园开展音乐区角活动的次数非常少。幼儿园“打击乐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无法满足打击乐器活动的需要”[6]。
郑玉香的研究对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幼儿演奏打击乐器的水平、可以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析[7]。她提出:3岁幼儿能逐步掌握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动作演奏的打击乐器;4~6岁幼儿能够逐步学会使用小肌肉动作击奏、摇奏、振臂演奏、捏奏打击乐器,他们可以掌握一些音色变化,用各种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演奏,可以学会一些打击乐器最基本的节奏型,以及学会“装饰”这些节奏型的方法。
王悦的研究指出:幼儿使用打击乐器包括无目的玩耍和游戏,她指出:“这种玩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蕴含着幼儿主动尝试和主动探索的意义。”[8]
5 幼儿园调研情况
笔者在北京市一些幼儿园进行了打击乐器的调研。发现幼儿园的打击乐器种类多样,配置比较随意,一般放在幼儿园表演游戏区,任由幼儿自由玩耍,满足幼儿随时随地探索的需要。还有一些打击乐器放在幼儿园的教具室,供各班需要时借用。各个幼儿园之间配置打击乐器的数量差异较大。
被调查的幼儿园表演游戏区配备的打击乐器一般有三角铁、双响筒、响板、快板、小镲、哗啷棒、碰钟、铃鼓等。但是打击乐器的质量一般都不好,用料不讲究,材质薄,有的乐器边缘已经变形(图1),有的鼓膜破了(图2),特别是乐器的音色不好,对幼儿的听力会有损伤,幼儿感知能力也会有损害。幼儿教师反映:幼儿使用打击乐器时噪音比较大,显得很吵闹,因此,幼儿教师不喜欢让幼儿玩这样噪音大的打击乐器。
笔者向幼儿音乐专家咨询打击乐器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幼儿园打击乐器质量较差,应当配备质量好、音色美的打击乐器。打击乐队中金属、木制、散响、鼓类乐器等要以一定比例配比,乐曲才好听。游戏区中金属打击乐器如果配置过多就显得噪音大,金属打击乐器要少些。演奏时每个幼儿应当人手一件(或一对)打击乐器,一个幼儿园大约配备两个班(即70人)的打击乐器,可以满足教育活动需要。
打击乐器没有制定国家标准。经调查,小学的打击乐器和幼儿园的打击乐器是同样大小,小学的打击乐器采用的质量标准较具体,对打击乐器材质、规格都有所要求。因此可以引用小学标准中的内容作为幼儿园打击乐器的质量标准。
在调查中,专家推荐在表演游戏区配备旋律按钟(8个),因为它的音准好、价格低、质量也比较好。和音块相比,旋律按钟更容易被幼儿操作,而铝板琴较为昂贵。幼儿在模唱时加上旋律按钟更容易学习。专家还建议:打击乐器中应使用鸡蛋沙锤,三角铁使用小、中号较为合适,使用木把的碰钟比系绳的碰钟更适合幼儿使用。
6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对打击乐器的要求
对打击乐器材质的要求 打击乐器由不同材质的材料制成,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有不同的声响效果。金属材质的打击乐器属于高音,声音高亢、明亮;竹木质的打击乐器属于中音,声音清脆;而散响类的打击乐器声音小,持续时间长;皮革类的打击乐器声音低沉,音量较大。不同的打击乐器音色的特点不同,因此,一套打击乐器中,金属类、竹木制类、散响类、皮革类要各占一定比例。
对打击乐器的配备方式的要求 打击乐器最好采用幼儿园配备、班级借用的形式配备,即各班教师可以到园里借用打击乐器,在不同年龄班的表演游戏区使用。教师可根据幼儿情况经常更换打击乐器的种类。
对打击乐器数量的要求 幼儿应人手一件(或一对)打击乐器,每园应配1套,一套要有70个幼儿使用的打击乐器配备(每园6个班)。
打击乐器的配置应可以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 串铃适合演奏节奏欢快的乐曲,撞钟、三角铁适合演奏抒情的乐曲,响板适合演奏八分音符的乐曲,双响筒适合演奏十六分音符的乐曲等。
打击乐器应适合不同年龄的幼儿使用 幼儿演奏打击乐器时,要求幼儿能控制手的动作,做到手腕放松、灵活、有弹性。幼儿摇动、振动或抖动乐器,自然协调地敲击乐器,以取得较好的音响效果。其中适合小班幼儿演奏的打击乐器有碰铃、串铃、响板、铃鼓、沙球等;适合中班幼儿演奏的打击乐器有木鱼、铃鼓、镲等;适合大班幼儿演奏的是所有以上的打击乐器,加上三角铁和双响筒。
自制玩教具材料 一套打击乐器应当配备当地的民族乐器和自制玩教具材料。
7 幼儿园打击乐器的质量要求
适于操作 打击乐器应当适合幼儿操作,易抓握,避免发出刺耳的声音损伤幼儿听力,乐器边缘要避免划伤幼儿皮肤。
音准和音色 打击乐器应当音准好、音色美。
选料和制作 制作打击乐器材料的材质应当选料考究。打击乐器的制作要牢固,不易损坏,小零件不易掉落。
保管和保养 打击乐器的说明书中应有乐器的保养知识,让教师注意乐器的日常养护。乐器的包装应适于乐器的存放,便于保管。一对打击乐器之间应当有线绳连接,避免幼儿丢失乐器的零件。
乐器不宜自制 由于教师自制的打击乐器(不包括材料)一般没有较好的声响效果,打击乐器不宜自制。此外,幼儿园不应使用口动的乐器或自制玩教具材料,避免小零件进入幼儿口腔,造成危险。
参考文献
[1]孙振奇.国内外幼儿园教育设施设备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8.
[2]许卓娅.打击乐整体教学法[J].幼儿教育,1992(6).
[3]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
[4]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怎样面向每一个幼儿[J].学前教育研究,2006,20(5).
[5]刘占兰,等.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78.
[6]孙文云,蔡黎曼.广州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净化、美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1]我国幼儿科学实验的奠基人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应该加强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之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2]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将“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艺术”在不同领域的综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领域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把音乐教育首先作为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手段,是全人类的一种共识。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向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引导幼儿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以往相比,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种发展在各地、各幼儿园是不平衡的,在有些地区、有些幼儿园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和弊端。基于此,笔者深入到山西省忻州市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试图探索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推动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11所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办园类型(公办园、社会力量办园),选取中、大型规模的公办园4所,社会力量办园7所,每所幼儿园抽取20名幼儿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抽取的11所幼儿园中,共向幼儿教师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1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2.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幼儿教师是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在幼儿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整个幼儿培养过程中,一切有关的因素,最终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这一环节作用于幼儿。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所学专业情况、教师对幼儿音乐理论和技术的掌握、教师业务培训情况都会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
统计显示(表1):忻州市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各类幼儿园趋势基本相同。其中24岁以下的有81人,占总数的40.1%;25-35岁的有71人,占总数的34.9%;35-45岁的有35人,占总数的17.2%;45岁以上的有16人,占总数的7.8%。数据统计表明,教师年轻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状况一方面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加入幼儿教师队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结构
教师的学历指的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经历,是达到某种教育程度的标志。它是衡量一名教师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同时也蕴涵着一名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潜在能力。在所调查的教师第一学历中,中专以下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1.9%;中专学历的有95人,占调查总数的46.8%;大专学历的有98人,占调查总数的48.2%;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6人,占调查总数的3.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忻州市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以大中专幼教专业为主,而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学历的教师为数甚少,幼儿园缺乏高学历的人才。
在调查的教师中,所学专业是幼教专业的有1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4.5%;所学专业是非幼教专业的有52人,占总数的25.4%。从调查中发现,她们绝大多数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了解幼儿身心发育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的音乐教学方法,但缺乏基本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
3.幼儿园教师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据表明,多数幼儿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表演技能、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差。仅有12.7%的幼儿教师基本掌握音乐乐理知识,完全掌握专业技能的占54%,调查结果见表3。
(二)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现状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决定一所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了解音乐教学现状也是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设计上把音乐教学现状分为四个部分,即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参加音乐教研活动形式的情况。
1.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调查
表4表明,幼儿园每学年有本园具体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的占82.7%,可见,目前幼儿园对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比较重视。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认为提高幼儿音乐兴趣的占10.8%,传授音乐知识、技术技能的占45.3%,提高幼儿知识、技能与兴趣的占41.8%,其他的占2.1%。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向幼儿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有所欠缺。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查
调查显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单调。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以教唱歌曲为主,有76.6%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为唱歌活动,而能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意识的音乐欣赏活动只有45.9%的教师涉及,对于能够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节奏感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接触较少(图1)。
3.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
调查表明,教师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方法较单一。48.6%的幼儿教师都采用课堂示范讲授的方法,以示范讲解为主;63.1%的幼儿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大多结合故事和游戏,分别占52.1%和42.2%。
4.幼儿园教师参加音乐教研活动形式的调查
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形式选择开展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的为35.4%,占大多数,一起交流备课和说课、听课、评课的分别占24.6%和23%,专题讲座和校际交流的占很小一部分,仅为10%和7%。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前幼儿园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幼儿园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学历主要以大中专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业的幼儿音乐师资较少。
2.大多数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贫乏,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在实践工作中经验不足。调查表明,多数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教育活动教育目标认识不很明确,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认识不够彻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功利性色彩,“重技能,轻审美”的现象较严重。
3.幼儿园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活动、欣赏活动及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选取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教学,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活动是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没有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幼儿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
4.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低。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为幼儿创作、改编音乐、创编歌舞以及进行打击乐配器等活动。在科研能力方面,有的幼儿教师对搞科研研究的认识不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教师认识充分,但在具体实践行动中没有得到切实贯彻,教师参加教研专题讲座和园际交流很少。
5.幼儿园与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幼儿园方面,主要表现为幼儿园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的经费不足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经费原因,幼儿园音乐教学设备配备不齐全,有的幼儿园虽然配备了钢琴、电视机等价格比较昂贵的设施,但配备的数量明显不足,出现了教师轮流使用教学器材的现象。只有极少数条件好的幼儿园引进了全套奥尔夫打击乐器、多媒体设施和音乐专用教室。其次,幼儿园为幼儿教师继续学习或接受音乐教育培训提供的机会较少。在社会支持方面,幼儿园和教师也很少能得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区各阶层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助。
(二)建议
1.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好坏,只有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音乐教育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法。如:在音乐教学中,将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活动、欣赏活动及音乐游戏各个内容相互渗透。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或其他非艺术学科综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与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开阔启发幼儿的思维。
2.提高幼儿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教育机构,首先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所需的基本硬件条件要得到足够的保障,如音乐教学所需的设备、器材等配备要完备齐全。其次,幼儿园要在教学软件方面下硬功夫。如充实幼儿园音乐教师队伍,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知识化、专业化。同时,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多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学习和讨论,经常选派幼儿教师参加区、市、省组织的一些音乐教育培训课程,多支持与鼓励幼儿教师通过函授、自考、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深造。
3.加大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的支持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积极关注幼儿音乐教育,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音乐教育的真谛,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要通过捐资、集资等多种形式组织音乐教育活动,使社区文化和幼儿园特色相结合,建立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音乐教育体系,以此来保证幼儿音乐教育顺利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