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中小学生德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德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生德育

第1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 德育 品德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也顺应时势,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于是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都在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各种课外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就在我们窃喜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达到美国高中生的水平时,孩子们的厌学情绪却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学生伤害父母,老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刊。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要的素质教育吗?为什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少,为什么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家长却得不到孩子们的尊重?为什么教育的尊严丢了?在教育中缺失了什么?答案也许就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中:“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的大树。”先做人,再做学问,只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体验到幸福,并把幸福回报给社会的人。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中,总结出了三点德育方法:

一.关爱孩子,宽严相济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对于儿童,就对待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小心呵护,要用慈爱的心去关心爱护他们。耐心教导,循循善诱。用讲道理的方法去教育,感化儿童。

孩子六七岁入学读书,刚开始不大适应。这时老师绝不可一味训斥,责骂,这样,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像一面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映照在孩子的心里。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训斥别人,甚至有一个老师一次在课堂里扔了一个不听话孩子的书本,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粗暴的动作,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影像,下课后,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孩子们模仿纷纷把书本抛向空中。这些都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到八九岁年级时,孩子渐渐懂事,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惩罚,但也只能是偶尔用一下,才会有用。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了老师的威严,孩子们习以为常,就会丧失羞耻感。变得顽固不化,反而更难教育了。如果有了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可以鼓励其上进之心,帮助其进步。

到了十四五六,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见解。根据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天资聪颖,上进心强的孩子,用友好和善的语气去提醒,使他们能不断的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对于缺乏自制力,学习不主动的孩子,可给与适当责罚,但惩罚后仍然要与其沟通,耐心劝导,使之明白为什么要责罚他,使之“知悔而知新”,从心理上认同老师的责罚。否则在心里上产生抵触情绪,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对学生有爱心,就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严格要求。然而还必须宽严相济,才能取的教育的成功。老师应当对学生的态度宽厚一些,如表情和蔼,语言温和。但在学习上则从严要求,不能有一点马虎。对于幼小的孩子,在其刚离父母入学之时,若老师要求过严,则必然害怕,他们表面虽不说,内心却受到伤害,害怕上学之心便油然而生。所以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加入有的孩子太过于放纵,也只用脸色严厉一点,决不能大声斥责。但年龄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想,这种方法则难以见效。所以此时对他们要求应当严格一些。使其走上正道。

二.在孩子心里播种爱的种子

老师教育学生要以正面开导为主。通过故事儿歌形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刚加入少先队,老师讲一些国旗和红领巾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红领巾是国旗的一部分,自己戴上了红领巾,就不能给他抹黑,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我的好妈妈”,从表演的动作活动中体验关爱别人时所产生的愉悦。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将各种好的书籍,当做每日学习的功课,与学生讲说。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每天朗诵一些励志的话。这样,即使再愚钝的孩子,每天都能听到有益身心的“嘉言”。自然会逐渐产生上进心。

三.正身端品

第2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校;学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5-03

中小学生在我校,因为是在农村,贫瘠的土地没有科学知识的充盈,使农民认识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跳出农村,脱离繁重的农田劳作。这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高关注点,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就是好学校,老师亦即好老师。在这一基层工作的老师中,相当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的文化课优异,升学率提高,就是对本职工作的完全负责了。甚至会片面的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这也和家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关于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根据我校目前的实施状况,总结出这项工作必须要抓好的工作即教师工作、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

一、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精神风貌,而且这个阶段成长的学生富于创造力、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重要阶段,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各种习惯、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把中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来。

学校的第一带头人是校长,学校校长处于学校行政事务的中心地位,校长起到的是学校领导班子中合作团结、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要坚持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来办好学校,让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校长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全校普及的工作和感染家长来共同营造德育教育的教学情境,以身作则,带领全校师生培育出国家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

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的是具体实施者,领导和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体验,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德育风尚。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高年级男同学,进程时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而仓皇逃遁。这位同学急忙搀扶起了这位老人,并且打了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老人的亲属赶到的时候,却被老奶奶的亲属指责为肇事者,无奈之下医治费与营养费花费上万元,该学生损失了经济利益,做好事却得到误解,这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告诉他,这是社会上的一些个别人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会这样做的,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捐献了50元钱,全班学生也都争先恐后的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怀,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愈合,如果是在一片指责声中,孩子那美好的心灵就会变得扭曲,所以从小正确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在南海广佛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中,7分钟内有18人经过现场,竟然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这无疑造成了对于天真善良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冲击,费解、质疑、茫然等情绪油然而生。心中充满疑惑,“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每天收到的教育是要争做新一代好儿童,好人好事新风貌,这样的突发事件无疑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脱节。老师要适时的通过班级研讨会做正确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些部分人群的极端做法,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与指责。现在法制教育已经大力普及,每个人都应以法律为准绳,做新社会新风貌的德育先行者,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爱心经营社会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思想决定着意识和行为,所以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势必力行的,这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精神文明风尚。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的具有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用自己切身的行动和教育语言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思想意识交流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要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相互配合,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为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们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怎样才算是成才和成才的方法,很多家长由于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往往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所以家长们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经常和学校进行互动式沟通交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定要达到共识共进。

对农村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为振奋学生精神风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做贡献”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劳动技能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学校开展走出校门的校外活动,通过农田劳作、修路、植树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帮助村委会开展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实施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每年组织好“七一”、“八一”、元旦、国庆节的歌颂庆祝活动,同时组织好烈士墓在清明节的祭奠。“六一”发展新成员、新队员,举办少先队知识竞赛,通过对会开展“小红花”、“雏鹰奖”、“金太阳”活动,在队员中鼓励大家学先进、做先进,争做当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

为了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提高每个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责任使命感,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局势,争取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班主任老师要培养好的班集体要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具体计划的工作总结,同时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组织班集体进行多种竞赛评优活动。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班集体的小主人,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环境舒适、整洁、优美,学生会得到审美教育。学校精神风貌对学生的熏陶非常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常活动场所,这里不一定要豪华气派,但是宁静与整洁是必须有的,一定要加以维持而且要经常性的美化,如种植一些植物,做一些文化宣传栏墙报,以感染在校学生的思想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学校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书写信件、学好写好毛笔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各种手工劳动等实地考察及评优竞赛,进行对学生的使用技能技巧的培养。

第3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孝敬父母; 道德教育

党的以后,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由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实施,我国目前已有5000多万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产生的特殊群体,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爱护与保护。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过多地讲究孩子的营养、打扮、排常这些“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甚至是漫骂。一些孩子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是顺理成章的孩子的这些言行。使我们惊呼:现在该是猛醒的时候了!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教育如果还不摆到议事日程,那么,我们现在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在素质方面大打折扣,难以接受21世纪的挑战。因此,应将中小学生孝敬父母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该怎样着手呢?笔者认为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主要必须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渠道开展。

1 在学校开展孝敬父母教育通过开设专门讲座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1 平时,通过上专门课,可以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通俗道德,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孝敬父母的行为,使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有序化。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孝敬父母教育内容,这是德育的共性。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渗透意识,特别是在中学,由于学科较多,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应该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运用具体联想、展开想象、观察比较和系统归纳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并力戒牵强附会,做到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父母真挚而强烈的爱心。

1.2 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将中小学孝敬父母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活动中去,既是这项教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针对性,有意识地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教育,能使德育活动收到综合性的效益。因为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故只要我们选准目标,选择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实际,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就一定能使这一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教育

2.1 迅速改变家教观念,杜绝家长随意打骂训斥孩子和宠得过分、爱得过浓的行为。笔者认为,首先应使孩子消除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优越感,把孩子放在与家庭成员平等的地位。要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家庭的其他成员,能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起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父母添负担。父母要为孩子在家庭中创造一些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与环境,培养他们自强、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父母应树立和气待人、文明礼貌、努力向上的好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纯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力量比伴随其成长的言传身教更能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2.2 家长平时可以制订一些专门的训练项目以及定时进行考核。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般都滞后于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因此在孝敬父母教育中,心须加强对孝敬父母行为规范的训练与相关能力的培养。在一般的家庭里,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项目的训练,如尊重父母的态度训练,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训练的基础上,家长同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考核,以检查孩子在认知方面是否达到了学校和父母的要求。

第4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中央8号文件印发以来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工作,研究和探索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我省德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达到新高度,切实发挥德育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

刚才,我们为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案例进行了表彰,并为他们的代表颁奖,为省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授牌。昨天还到大连沙河口中小学科技教育中心、甘井子区国防教育中心、大连二十四中学、金州区红星海学校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果。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不断开拓创新。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简要回顾

(一)切实加强了中小学道德教育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德育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确立了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如锦州市以“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行动研究为指导,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丹东凤城六中创新德育管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每个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德育课程,并严格执行课时标准,同时,积极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如大连金湾中学坚持“育人课程化、课程校本化、校本特色化”的工作思路,构建了“课程、生活”两大载体和“德育学科课程施教、德育渗透课程施教、德育活动课程施教”三种模式等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并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是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启动了为期三年的规范行为、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优质施教、爱生奉献、幸福从教、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了中小学师德建设论坛和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活动,万名校长承诺“规范办学,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签名活动。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促进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抚顺市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全方位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实现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提高了德育实效性。从2007年起,省教育厅每年评选十佳中小学校长、十佳中小学班主任、十佳农村教师。今年我厅在全省评选了10名优秀校长、优秀农村教师,树立了教师、校长的形象,在全社会引起了良好反响。

四是开展了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先后组织全省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等系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多项专题教育活动。全省各地也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沈阳市的传统文化教育、大连市的社会实验教育、本溪市的家庭教育、营口市的心理健康教育、铁岭和盘锦市的养成教育、鞍山钢都小学的“创建幸福小队”活动等,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创设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推动了全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各地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努力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快乐地进步,健康地成长。如丹东市的校园文化现场会、阜新市“书香校园”评比活动、辽阳市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都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入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一是加强校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全省已改造960所薄弱学校,建设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940所,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学校差距,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是推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开展校园艺术化工程建设,建设了一大批绿色校园和文明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安全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广大中小学生身处其中并受到启发和感染,对他们自觉陶冶心灵、修养品格、主动去完善自我、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

一是在我省“双高普九”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要求。省教育厅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小学教育辅助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意见。各地一方面建设、一方面开创性地工作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我省已有98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了一个综合实践基地,按照学校管理,落实了教师编制,全区统一安排使用,使分散在各校的校本课程变成区县本课程。在素质教育基地的活动中,以课改为切入点、实践为突破点、融入为关键点、课程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建立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从一个侧面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大家昨天看到的甘井子区国防教育中心、沙河口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我们省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一张名片。2011年,我省有三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场所。今年我省评出了六个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场所。

二是在工作中注意与社会力量协同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与省质量监督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小学质量、爱粮节粮、节水和水土保持、档案、科普等社会实践基地的初评和申报工作,沈阳市档案馆、沈阳香雪面粉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等被评为全国档案、爱粮节粮、质量教育示范基地;与省文明办、省财政厅协作,全省已建成3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并开展活动。

三是与团省委、文明办等八部门联合对全省可向中小学生开放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普查,进一步推动全省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首批将推出100个社会实践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四是开展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育培训,提高校外教育工作队伍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

通过努力,我省广大中小学校形成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安全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马鹏飞孝老爱亲,名列全国十大真情人物,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有的地方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过分强调升学率现象,还有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有就是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备,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自卑、不自立、盲从、攀比;文明礼仪缺失,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淡薄;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不强,不能友好相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加大;缺少科学的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

二、今后工作

(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断提高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1.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

2.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各级教研科研人员要加强研究和总结,打造出科学的教学样例,为全省的一线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辽宁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上,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形成特色,尤其要突出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中小学要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当前要特别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抵制不良文化。

四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中小学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机。在工作中注重关爱、理解、引导、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并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五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管理工作。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既要注重主题教育活动,更要注重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德育工作队伍能力素质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德育工作实践能力。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选用和吸引更多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为他们成长创造条件。要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对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技能训练,提供学习进修、工作经验交流机会,不断提高班主任专业化工作水平;要建立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教师考核、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

2.加强学校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团省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密切配合,发挥青少年活动场所教师、校外辅导员、“五老”人员以及身边道德模范等教育资源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独特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强家长队伍建设。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都先后进行了部署,许多学校在探索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尚未建立家长委员会的中小学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动员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加大了对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先后启动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等,我省已相继开展了相关工作,我省教育系统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省财政厅大力支持下,已逐步开始场所改造、能力提升和人员培训工作。今年以来,针对我省教育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以便让我们的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思并用、知行统一。

1.要抓住机遇,做好教育系统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能力提升工作。2011年以来,财务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先后召开专题会议,下发相关文件,对“十二五”期间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各市也要以基础教育强县区创建契机,要保证每个县区教育部门至少拥有一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另外,各市至少还要有一所省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上,我省已有3个项目申报成功,有条件的地级市要积极申报。

2.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中心的作用,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条件和保障。我们已经评选出6个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开展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创建活动,为我省的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场所,不断满足中小学生多样化的校外活动需求。各市要切实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作用,保证初中生每学年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的校外实践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区要探索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向学生开放。

3.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要根据学校校外活动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中,树立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磨炼意志品质,使更多的学生成为校外教育活动的受益者。

(四)加强领导,切实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保障

1.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把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地区和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掌握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认真研究解决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加德育工作投入,满足德育工作的经费需求。

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中小学校、广大教师、班主任实施德育创造条件。一是要在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中,注重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每一所学校在硬件上达到省定标准,取消大校额学校,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二是要实施小班化教育,中小学班额严格控制在45人以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控制在25人~30人,为教师、班主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创造条件。三是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德育中要率先体现,要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总结,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四是要善于联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强与各级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团委等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5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顶岗支教;思想政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老师讲课形式单一,仍然是一味地讲授、说教、灌输,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发展。现在,农村学校的许多老师都是多年多年以前的老教师,都是用他们那个年代的知识来教导学生,甚至有些老师之前并非是从事教育事业,而是转行过来的,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老师们没有接受继续教育,现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不出来。

注重智育成绩,忽视德育发展。当前,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匮乏。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意识薄弱,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认为老师是神圣的,老师说的话就是对,从来不敢反驳。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包括我们人类,可就在中小学生的心里,他们就认为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是老师的某种说法是错误的,他们也不敢质疑,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压制,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师范类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把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与实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由于农村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教育出现明显的偏颇,导致中小学生的德育落后,呈现一种不文明的状态,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推动作用。

近几年,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央专门发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志曾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二、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所肩负社会责任的内容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满堂灌”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顶岗支教大学生担负着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社会责任。“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一味地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及其主体能动性。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了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新课改”强调的是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正确处理学习方式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防止将“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新课改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但是长期的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容易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从而冷落和忽视发展与探究。新课改正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状态,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略的东西凸显出来。因此,新课程是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学习方式,并加以极大的丰富。

(二)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全面贯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为本,坚持以发展学生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尊重学生的个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灵活的选择和运用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选择和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依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适应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异议、“走弯路”、“犯错误”,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轻松、生动、有序、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支教中履行责任的具体措施

第6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这是2007年以来省教育厅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我省《实施意见》的一个重要举措。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五年来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回顾

2007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召开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欣喜地看到,5年来,全省各地紧紧抓住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讲传统、讲守则、讲诚信,道德实践、创新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用“讲传统”凝聚爱国精神,用“讲诚信”奠基做人根本,用“讲守则”规范行为习惯,用“道德实践”塑造时代新人,用“创新实践”提升创新素质,把“三讲两实践”落实到了学校生活、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连续7年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和“科技成果展示周”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创新了中小学德育的内涵和载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5年来,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亮点纷呈。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我省“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泾阳县四项传统美德教育、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建设、西大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等四项主题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工作案例,受到通报表彰;蒲城县、宁陕县、渭滨区、子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我省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连续5年获组织特等奖;我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受到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教育部拟于今年10月在我省召开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现场会,推广我省的经验和做法;宁陕县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有很多创新做法。这些先进典型,把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凝聚着全省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座各位的智慧和心血,这里,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线的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个别地方和学校还没有真正落实,学校和家长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德育工作经费和资源有限。三是德育工作创新力度不够,班主任工作需要改进,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的课题。四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待净化,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意见

今年,党的十即将召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紧围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这个核心,不断深化“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完善机制,提升实效,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第7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振兴中华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营造良好德育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营造德育教学氛围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我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在教学圆时,我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

 

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将会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的与因素的内容非常多。我们教师要深入挖掘气的与因素,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认识东南西北”后,介绍一些北极星、树的年轮、指南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合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

 

学生算出合3218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小朋友做好事、绿化种树,人们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

 

四、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思想教育

 

在九年义务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具有形象、直观讲解知识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养成爱科学、爱劳动、热爱和平,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结合历史资料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例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三年级下册第87页);“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四年级上册第32页);“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三年级下册第94页);“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

 

(五年级上册第85页)“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六年级上册第63页)认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以上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组织参与操作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如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七、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普遍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并获得最直接的品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统计表》一课,我让学生回家统计生活中水浪费现象,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生活的周围浪费水资源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有许多的地区因为缺水,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样的一个贴近生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发生了碰撞,有力的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人格,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为培养一代代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多做贡献。

第8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 打架斗殴 所取作用

1 前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生打架斗殴的防止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中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的必然性

道德的发生学基础要求中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生活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其目标在于为了生活而德育,并通过生活来培养道德。从历史的源头来考察,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源于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社会往。人要生存,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生存资料,而要获取这些生存资料,人类必须进行生产劳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关系,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为了调节关系,解决矛盾,需要有一个大家公共认可或遵守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道德。倘若世界上只是―个人存在或者人与人之间并不发生关系,那么,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如:爱尔维修所言:“如果我生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了。”可见,道德源于生活,并存在于生活之中,它不能够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只能通过人的生活实践展现出来,具有和现实生活不可剥离的特性:然而,自从学校产生以后,学校教育就不断地远离生活,德育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定位在培训社会精英,因而德育关注的是一个先于学生个体存在的、以社会宏大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世界,试图通过德育活动把这种先行设定的价值世界灌输给学生,借以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宏大价值的真实体现者。这种德育模式为培养社会精英、净化社会空气、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早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如果道德教育仍然坚持使用社会精英的道德标准来培养普通大众,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前的德育必须回归普通生活,学校需要实施生活德育。

3 中小学生打架斗殴的相关分析

3.1 中小学生特点分析。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精力最为充沛、思想最为活跃。幼稚与成熟、烦恼与希望共存,处在“心理危险期”,思想具有易变性、困惑性、隐蔽性的特点,心理与行为易发生偏差。特别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前的学习多是落后的,很少受到表扬与肯定,加上中考或者高考的失败打击,学生普遍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自信心严重缺乏、纪律性比较差,缺乏自我约束力、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在以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下,言语稍有不慎、行为稍有冲撞,就会引发纠纷,甚至演变为打架斗殴。

3.2 学校自身相关特点分析。

第一,学校资源特点。多数学校校园面积有限,学生密度大,某些资源比较紧张,人均比较少,比如:住宿面积较小,卫生间、洗澡间较少,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较少,图书馆座位、食堂座位、网络室座位较少,热水供应、食堂某些菜食供应较少等等,校园内同学之间交往频繁,由于性格不合、见解不一、争夺资源、利益冲突等原因,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从而导致打架斗殴现象发生。

第二,学校管理特点。学校长期以来“重学习、轻人文”,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生思想教育往往无法渗透到教师的教学中去,失去了教学这块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阵地,学生的思想观念很难有效改变,行为自然就出现偏差,打架斗殴是迟早会出现的事情。

3.3 中小学生打架斗殴规律分析。

第一,学生打架斗殴在发生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学期放假时,新生入学时,开放时间和双休日,食堂就餐高峰时,课外文体活动时,体育竞赛活动时(如篮球比赛时)等等时段是学生打架斗殴高发时段。例如,本人2006年8日1日到2010年3日在望谟县石屯中学任教,本地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贫穷但很热情好客,一旦他们生气就以打架斗殴解决问题,在这期间所上过爱打架学生有,黄祖钦,黄愿,他们很喜欢在课后就餐等时间发生打架。

第二,学生打架斗殴发生地点有一定的规律。资源短缺场所,如篮球场、网络室等地方;脱离了教师等学校工作人员监管的场所,如校门前、宿舍等地方是学生打架斗殴高发场所。

第三,学生打架斗殴发生人员有一定的规律。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特别是上课喜欢睡觉的学生),言行举止不讲文明礼貌的学生,爱出风头的学生是打架斗殴高发学生。

4 防止农村中小学生打架斗采取的方法

4.1 充分发挥沟通的潜能。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交流、书信、探病、家长会、开放日等(尽量不请家长到学校,那样会造成家长和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沟通)。通过沟通,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同时,与学生平等交往,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与学生在“日记”中进行交流,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体验到老师的真诚与关爱。师生间产生一种介乎朋友、亲人的感情,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及时与我沟通,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早解决。

4.2 加强法制教育。可充分利用法律课、班会、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打架斗殴极易触犯法律,是青少年犯罪的常发案件,后果严重;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九八年我担任汽车驾驶班班主任的时候,针对班级男同学较多、校园周边打架成风的实际情况,聘请了沙河镇站派出所法制科长担任我们班的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打架斗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鉴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性,学校应通过开展郊游、艺术节、技能节、主题班会、演讲、朗诵比赛等各种文明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竞争意识、交际技巧和责任感,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身能力及价值,从而满足精神需要,丰富课余生活,消除空虚感。例如,我从2010年到现在在普安县青山中学任教,期间所上过爱打架斗殴昀学生有,杨晨,曹圣孟,这两位虽然爱打架但经过教育有好传,但刘迁贵,张科等经过多次教育毫无悔改,后来通过慢陧引导进行交流,和谐人际关系,打架的现象就减少了很多。

4.4 倡导文明而积极地使用网络。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宜疏不宜堵”,应动员全社会力量,使学生远离带有暴力色彩的网络游戏,并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制定使用电脑计划,与家长共同监督孩子按计划行事,探讨学习与电脑游戏两不误的方式……

4.5 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中学生“早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早恋是一个学生成长中很可能遇到的自然现象,这是心理因素使燃,与道德规范无关。不要轻易将之与道德败坏联系到一起,否则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造成恶性后果。家长和老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给中学生一把科学的钥匙,坦然面对“早恋”问题。既要让他们明白: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好感是正常的,又要使之认清早恋的危害性和后果;既要鼓励正常的异陛交往,又要引导他们把握交往尺度和交往距离。

4.6 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荣心理,明确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培养科学的自尊。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修养,培养豁达大度、克己忍让、热情真诚的优良品质,由“看不惯”转变为“互为欣赏”,改善“心理不相容”。

第9篇:中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国防教育 误区 对策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青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其实施有效的国防教育是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小学生国防教育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在国家、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下,小学生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首先,是对国防教育内容的理解上有一定误区。根据2006年11月颁发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含: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小学国防教育的内容重点是:国家领土及知识;国旗、国徽、国歌知识;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光辉事迹。可见,小学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国防基本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而当前,有的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时,要么直接进行军训活动,认为“站站队,唱唱歌”就是国防教育,这只是将国防军事技能训练等同于了国防教育;要么就是觉得开个爱国主义讲座,办个“红色文化”参观活动,认为这样就能把小学国防教育进行彻底,这也只是将简单的国防知识和国防历史等同于了国防教育。

其次,没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小学国防教育。当前,很多学校包括很多理论研究论文中,经常讲中小学国防教育相提并论,没有针对小学生的专门国防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在小学国防教育读本及教材上不分年级,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有递进式地教育。

对策:国防教育应随着儿童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变化,内容和形式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从浅入深,由易至难,因材施教,开发与少年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学校,应当知道国防教育应该是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锻炼,而国防意识、国防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就更加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去坚持、长期的去培养、长期的去教育学生们[1],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二、教育观念上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重视的只有考试涉及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国防教育由于没有列人毕业或升学的必考科目.则是说时重视、做时轻视、实际忽视[2]。部分学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忙于应付检查,国防教育走走形式,写写报告,重点则放在升学考试科目教学上。部分老师认为国防教育没有列入学生的必修课和考试范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策:小学阶段是人生的成长阶段,是道德、心理和接人待物基本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民族意识、爱国情操和国防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国防教育能够使其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的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同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小学阶段应当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同时,将国防知识融入学校其他课程和活动中去,改进现有的小学国防教育内容和模式[3]。相关部门也可制定相应的制度,将小学生国防教育课程常态化、正规化。

三、实施主体上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逐步加大,部分家庭的家长则只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当前小学生教育在外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家以老年人为主。小学生国防教育更是基本只能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发挥的作用则很小。有的家庭认为国防教育是政府、学校的事,家长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好坏,个人能力的培养。新闻、媒体、网络等宣传团体完全忽视了小学生国防教育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的营造,甚至无视小学生基本的德育教育,、传播一些不适宜小学生道德成长进步的言论,使得孩子的国防观念淡薄,爱国情感扭曲。

对策:根据《国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小学生国防教育的强度和力度。切实发挥以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军队、群众团体为主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组织体系的效能。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国家是主导,家庭和学校是基础,社会和群众团体是引导,军队是骨干。尤其是广大家长应当从自身角度提升国防观念和意识,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的态度,对待国家、民族的情绪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同时,家庭环境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孩子国防观念、爱国情感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全社会阶层的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在小学生国防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相互补充,不能在国防教育实施主体上“偷工减料”。从而切实提升小学国防教育的效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思想上、政治上优秀的后备人才。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形成初步价值评价、道德认知和批判能力的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全民国防教育开展都有奠基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既带来了富足的人民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作为国防教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我党在国防教育方面的创新理论和成果,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有效地开展好国防教育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浦卫忠,李素菊,张金涛,袁曦,王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北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张春笋,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及有效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2,(10).

[3]念克俊.对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0,(2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