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水利工程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类论文

第1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问题解决措施,新农村建设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渠内挖井,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渠道淤积输水不畅,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灌溉问题,还潜在引发洪灾危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政府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论文。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基层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有技术的留不住,无技术的又不愿意学、干。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不利于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健康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 开发人力资源

第2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运用已经越来越熟练,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都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目前的国情显示,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污染给水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的水利工程该如何向资源性经济靠拢。

1 工程的介绍

1.1 水利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的产生有两个目的,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利用来讲,其可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例如,防洪,发电,供水等多种服务。其建设也是多方面的,坝、堤、进水口、渠道、溢洪道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每一项服务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2 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是以消除水害为主要目的而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有:

1.2.1 规模大,工程复杂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工程复杂,工期较长。工作中涉及到天文地理的等自然知识的积累和实施,从中又涉及各种水的推力,渗透力等专业知识和各地区的人文风情和传统。水利工程的建筑时间很长,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和筹划,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大。例如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2.2 综合性强,影响大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居民带来很多好处,消除自然灾害。可是由于兴建会导致人与动物的迁徙,有一定的生态破坏,同是也要与其他各项水利有机组合,吻合国民经济的政策。为了使损失和影响面缩小,就需要各个专家和工作人员细心揣摩,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达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

1.2.3 效益具有随机性 每年的水文状况或其他外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整体的经济效益的变化。

1.2.4 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水利工程大的变动,改变了原本的社会环境,对江河,湖泊等自然面貌同样有影响,甚至会改变当地的气候和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些有利也有弊。

2 资源水利的介绍

2.1 资源水利的产生

中国,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质整体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水的存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资源型水利就是在水利工程已有的基础上,将水和各种资源合理的分配和优化。

2.2 资源水利的特点

2.2.1 经济、节约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2.2.2 采用新制度,新体系 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不再以工程措施为主了,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2.2.3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与联系

3.1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第3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W.J.,JorgensenSE..EcologicalEngineeringand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byJohn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R.V.,D.L.DeAngelis,J.B.Waide,etal.AHierarchicalCon-ceptofEcosystem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J.G.LandscapeConservationinaforestedWetland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第4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词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方法;经验;探讨

【 abstract 】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stability, spilling cofferdam, is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rocess, is also a need to precision design, rigorous project, this paper cofferdam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fferdam method, and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made the summary.

【 key words 】 wor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fferdam;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Experience; explore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修建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而施工围堰是其关键的一部分。围堰的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成败。因此,围堰施工要严密进行。其过程主要包括堰体修筑,防止水土渗漏和冲击等。不同的堰体设计,在修筑,导流等相关程序上有着不同的施工标准,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建造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水位,地质地形,气候等自然气候因素,又要结合所设计施工的围堰种类,围堰的外形,施工方法等具体因素,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形式,使用相关材料,从而建筑出真正服务于整体水利建设的堰体。目前主要有土围堰,木板桩围堰,钢板桩围堰等多种围堰形式。

二,围堰施工要坚持的主要的问题

1围堰施工地基构筑稳定牢固。

围堰是一项水利工程建设的开端,围堰是否稳定坚固,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后期工程建设的成败。围堰开始,要结合围堰地段的实际情况决定是采用何种围堰方式,比如是采用横向围堰还是纵向围堰,或者是过水围堰还是不过水围堰,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奠定牢固的地基,基坑深挖,桩体要深埋且固定。

2围堰在施工时候要能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简单。

围堰一般是为了主体工程后续建设而建造设计的临时性工程,因此,有些围堰在整个工程完毕后,会将其拆除,也有将其与整体工程融合一体,成为了永久性水利工程。而围堰的设计将会是指导整个围堰施工的方向,该如何施工,该如何维护,该如何防范水流,土质的冲击,该采用何种施工方式,如有必要,如何拆去堰体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围堰设计时候综合科学考虑,从而进行科学严密设计,保证施工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从整体考虑,从全局出发,施工简单,既可以加快施工进程,又便于后续工程中堰体的维护和拆除。

3围堰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水流等自然情况,构建平顺无局部冲突。

在进行围堰建筑时,就需要面临着水流和土质的冲击或是压力,如何处理好堰体和水流的方向,堰体构造和土质压力,水流冲击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堰体的构筑,因此,在设计时候,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土质状况,水流流向,冲击力度,压力状况综合考虑,实地勘察,精确计量,科学设计,在建筑时最大程度上使堰体建筑与水流方向平顺,避免建筑与水流的严重冲击,因此设计时候要注意减轻压力。便于施工,便于堰体的后续维护管理。

4 围堰接头处要做到严密可靠无渗漏。

围堰与岸坡联结处要可靠,要加强借口处的加固稳定,同时定期加以维护勘察,避免因集中渗漏等破坏作用而引起围堰失事。以土石围堰为例,在处理接头问题时,主要是加大接触面和加深镶嵌入地底或是岸边的深度,延长防渗路线,防止渗漏的发生,减少渗漏破坏,延长整个堰体的使用寿命,据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若接头有坚硬岩石,则可以把堰体和岩石构筑在一起,若无岩石,则可以将堰体深埋到透水层之下,且深度越深越好,岸边的防渗地段一般要高出水面,减少水流对防渗地段的腐蚀和冲击。

三 ,围堰施工的技术研究和施工步骤

1.常用的围堰技术

(一)石围堰技术

工程施工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围堰技术,它主要是用开挖弃料和当地建筑材料填筑而成,可适用于深水、流水、岩基或有覆盖层的河床上修建,这此使得它施工方便、构造简单、材料丰富、造价不高、拆除容易等。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即当工程量较大,围堰易发生沉陷变形现象,尤其是洪水过顶的情况下更容易垮塌。

(二)混凝土围堰技术

这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常见的一种围堰技术,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混凝土围堰和拱形混凝土围堰。重力式混凝土围堰,通常可兼作第一期和第二期纵向围堰,两侧均能挡水,还可在导流任务结束后作为永久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拱形混凝土围堰能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特点,在水利工程中多用于纵向围堰,它可省材料量,断面比较小,但施工较复杂,一般常采用隧洞及允许基坑淹没的导流方案,适用于岩石坚实、两岸陡峭的山区河流。混凝土围堰形式,它抗渗性能好、抗冲能力强、挡水水头高、断面小、连接混凝土建筑物容易、当导流任务结束后可作为永久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等,还有它可从围堰顶部过水;但它在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拆除较困难,且比土石围堰造价成本高。此外,混凝土围堰施工要通过要在低土石围堰保护下的干地进行,不过若要在水下浇筑混凝土可通过创造条件实

2.一般施工步骤

(一)进行精确严密的实地测量,准确收集基础资料。

水利工程建设经过多年来的规范运行,基本按照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的程序,杜绝了“三边”做法。围堰工程断面及结构设计时一般只考虑压力与水深成线性函数关系,但在具体围堰操作过程中,必须结合该工程的综合环境因素,予以考虑。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区域水流,土质、环境气候、水深、风力等情况的了解,并进行实地勘察,精准测量,研究核实工程的图纸设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打好基础

(二)因地制宜准备相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物质资料和施工设备。

将要围堰的地段不同土质不同,土方填筑的方式、要求不同,水流的深度,流速,流量不同,需要面临的水流压力和冲击度也不同,因此,在施工前,要有相应不同要求的挖掘设备、运输设备及围堰所必须的材料。为开始围堰构筑做好准备工作。

(三)制定严格科学的施工方案,严谨施工。

围堰的施工,围堰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经过定位放样、打桩、扎竹排、筑入土方、土袋保护、抽水、加固等一系列个环节。但在具体实际施工时候,要因地制宜,据不同地段状况,可以对相关环节做以适当调整,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灵活性,合理性。因此,据不同情况,严格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程序,在此方案的保证下,严格执行各项施工标准,严谨施工。

四,围堰施工相关的经验总结

1注意施工细节。对筑成围堰的渗漏情况的处理,特别是采用道渣填筑围堰时,必须加强含泥量及道渣粒径的控制,在出现渗漏时,在临水面筑入粘性土,形成防渗前线。对受风浪影响较大的围堰工程,除上述施工防护措施外,可另加一道防浪层,可采用挂柳、挂枕、或竹木排等常用方法,以减缓风浪的破坏。

2,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围堰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要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地形,水流气候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不同的设计,因地制宜,保证科学合理性。

3做好防护措施,降低工程的损失,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对施工期间较长的围堰工程,在筑成后,其外侧需用干砌石护坡。同时要定时定点的进行对堰体的监测和勘察,实时维护,确保整个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堰体的坚固稳定,防止渗漏崩塌,确保工程进程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围堰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开端,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进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着豆腐渣工程,地基不稳,基坑不深,接口渗水等情况,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政府已经加强了对水利工程的监督,加大了对水利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系统已经日益完善,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必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助力。

参考文献:

[1] 徐定美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2年14期

[2] 夏仲平 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进展 期刊论文] 《人民长江》2005年11期

[3] 廖绿海 利工程全段围堰法导流施工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9期

[4] 刘政 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几项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2年1期

[5] 李向阳 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改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第5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疆伊犁地形地貌

新疆伊犁自治州有可耕地3000多万亩,现已耕种1100多万亩;有天然草场3亿多亩。地形复杂,土壤种类不一。山巅终年积雪,是冰沼土;雪线以下系山地潮土,生长各种牧草,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山地森林带内是褐色森林土,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山麓缓坡地带为栗钙土和黑钙土,是优良的春秋季牧场。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和东北部,是砾质戈壁,戈壁下面蕴藏着石油等宝藏,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和乌尔禾油田即在这里;盆地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盆地南部为灰棕色的荒漠土,除部分沼泽地、盐碱地外,都可以耕种。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农民日常生产和引用水而修建的田间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工具都是相关连的,但是,近年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都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损失。其主要问题表现在:(1)工程质量差,不能达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自建、自管工程,虽然在灌、涝区规划或区域性水利工程规划中规定了建设和维修养护标准,但缺少必要的施工组织、监督检查、验收等建设和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多为农民自己,施工单位本身没有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工程建设质量和维修养护难以达到标准要求。(2)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隐患多。以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小区域农民自己建设,工程建设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其后果会导致在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多数工程都是小区域范围内农民自己根据目前最急需的情况,仓促开工,不从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效益去思考.这样修建成功后,就容易造成重复、工程管理不善,又容易造成质量隐患,晟后一些工程不得不废弃。(3)资金投入少,设施建设标准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少量投资由政府投资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政府投入,所需建设和维修养护资金基本上由项目受益人自筹。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自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自筹难度较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很难按时筹集到位。所以导致一些工程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最后放低标准建设,只要保证工程能完工就行,所以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过低,过早地失去了其真正的使用价值

三、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对策研究

笔者针对伊犁的地形地貌,结合问题出现的情况,对伊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监督体系任何工程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是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一样。要确保修建的工程是一个样板工程,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当然,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也相当重要,需要做到在工程建设中不出纰漏和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的效益,确保为农业生产带来好处。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需要严管理。根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完善工程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必须加盏资质证章才可使用;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招标至少要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家以上企业或单位,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第二,工程实行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施工企业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都必须持施工准入证持证上岗,施工准入证由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一进入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就需要配备具有资质的质监员对工程各部分进行检测,详细填写检测记录,尤其是那些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必要时还需到有关权威部门傲鉴定,才能作为工程使用材料。填写的检测记录可为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审批流程,存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最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就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加强宣传,科学管理,才能使各地农田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多元化投资,提高建设标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过少,使得建设标准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应该遵循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的投入。同时,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加大水费征收力度,增加水费征收额度,提高水费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力,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的水利投入新机制;增加政府投入,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项目,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有了充裕的建设资金,才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高标准设计和建设。

参考文献:

第6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

中图分类号:TV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discusses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water resources trans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rule.

Paper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hange water conservancy

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1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2匀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形象直观的提法,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7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现状。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 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 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务必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体会[j]. 科技资讯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项目经理选拔的一种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广友, 高建华, 高立山.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 大众科技 , 2005,(05):105-108. 

[4]王爱民. 论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规范管理[j]. 科学管理研究 , 2004,(s1):144-147. 

第8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闸站管理,规范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闸站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联着我国的农业,水路运输,水产养殖等多方面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具有着调控水源,防治洪灾,排遣涝灾,而且可以实施灌溉,缓解旱情,解决区域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对保证农业发展,发展水产,促进水利资源的多方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由于地域广阔,闸站众多,且分布杂乱,导致我国的闸站管理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众多闸站在管理运行上管理随意随人,忽视规范化,既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管理完善,更影响着闸站正常作用的发挥,甚至为水利工程整体网络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实现对闸站的规范化,刻不容缓。

二, 我国闸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闸站内部管理章程缺乏,依人治闸现象严重。

在很多地区,闸站管理处地处郊区或者偏远地区,可谓山高皇帝远,整个闸站从对水利状况的监测,系统政策,本地文件数据记录管理,到闸站管理处的各种岗位设置,人员配置,都没有能够制定出一套严密科学的实施规章制度。存在着一言堂,一人独大的现象,整个管理过程中,一个人决策,严重造成了管理的随心随意,闸站工作管理人眼缺乏明确的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领导随意安排随意指挥,相关的工作人员只简单执行,决策严重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能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很多上传的数据难以符合实际情况,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对整个闸站的发展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

2.闸站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闸站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涉及到水文,土木,电力,地质等多方领域,要做好闸站的管理,必须配备好各类型的专业人才。而目前为止,我国的水利工程中,闸站管理人员多半是建造闸站初期的中老年员工,具有几十年的操作技术经验,但缺乏完整的专业知识系统培训,知其然那不知所以然,难以对整个闸站做出深刻的理解,因此,对新技术的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新设备操控不熟练,对闸站相关工作的执行难以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难以规范的执行相关的技术指标,既影响到整个闸站的运行效率,甚至会因为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而产生安全隐患。

3.闸站的组织设计不合理,对闸站的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闸站工作质量监督严重缺失。

闸站组织设计权责不明,部门相互交叉,人员的配置不合理,行政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生产操部门各种部门中,人员的进入决策人为操作严重,缺乏公平合理科学性,人难尽其才,物难尽其用,造成有部门人才闲置,有的部门人员紧缺的现实。既加大了闸站运营的成本,又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4.闸站的设备器械老化,基础设施陈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一部分是因为国家对闸站的资金投入不够,造成新的机械设备采购,新技术的引进资金紧缺,闸站的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缓慢,长年久月的不断运行,磨损严重。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对设备的管理维护不科学。对特定的设备要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要做到实时周期性修缮,做好防水,防潮,防锈防腐措施,而目前我国很多闸站,相关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机构的冗杂,管理的不规范,也使得整个闸站的管理水平低,运行成本高昂,使得没有能力再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

三, 闸站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1.实行闸站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是保证整个闸站功能正常运转,正常发挥其作用的客观要求。实行规范化的机械采购,选择质量保障的机械设备,规范管理,规范修缮护理,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机械设备生产厂家,杜绝劣质机械,从闸站的硬件上保证闸站的功能正常发挥,这是规范化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和要求。

2.对闸站实现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改变我国闸站管理中的组织弊端,有益于消除组织结构重叠,机构冗杂的现状,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这是改变我国闸站管理中一人独大的领导方式的必经之路。

3,实现闸站的规范化管理,是闸站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前提。很多闸站缺乏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或者是留不住人才,最重要的原因是闸站无法给他一个施展才学和专业技能的平台,无法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在原有冗杂的组织结构中,有才难以发挥,必定使得更多的人才流失。从而造成闸站无人可用。因此,必须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四, 实现闸站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步骤

1.建立健全高效的管理构架。从全局出发,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打破一人独大的决策局面。根据闸站中的实际情况,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管理构架采取阶梯分层,根据闸站管理的需要,结合闸站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情况,将工作类型,工作要求,部门设置,进行一个统一的调配,合理分开层次。从上到下,既保证各部门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又能避免机构重叠,人员冗杂的情况。有助于提高闸站管理中的工作效率。

2岗位人员配置规范化。为了保证每一岗位的上作能够顺利完成,我仃J必须为每个岗位选配适当的人,这就是岗伯的人员配置。通过岗位人员配置,我们应该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公正的评价,为每个人提供不断发展、小断提高的机会。岗位定员Ⅱ『眦根据岗位l作量大小参照有关规范和政府文件规定合理确定。由于各处现有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结构中,还存在专业工种门类不争、个人索质不高等『廿j题,因此.在岗位人员配置时,我们对现有人员进行认真筛选,并通过晕点培训和从外引进人才等方式尽量使每一岗位都找到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

3.管理办法与制度规范化。我们在推行规范化管理巾,特别强调依法按章管理。首先,我们必须遵守国家及地力各级政府颁布的各种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这牡法律法规是我们进行工程管理的基本依据,最具有权威性。其次.应根据囤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奉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内部的丁程管理办法与制度.这些办法与制度必须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工程管理工作的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术要求等作出详细的规定。

五,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水旱灾害众多,对闸站实现规范化管理,保证了闸站功能的完整,提升了闸站安全系数,提高了闸站服务水平,提高了闸站运行效率,使得闸站在我国的防旱排涝等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加强实施闸站规范化管理,是有益于水利工程网络完善个措施,更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缪学军 闸站工程规范化管理探索 [期刊论文] 《江苏水利》 -2001年3期

[2]钱祥源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规范化管理 [期刊论文] 《江苏水利》 -2002年4期

[3] 占康英 浅析秦望闸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及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6期

[4] 陈瑜 周广伟 许其宽 用资产经营理念激活水利工程管理——东台市溱东镇加强圩堤闸站经营管理的调查 [期刊论文] 《水利发展研究》 -2007年12期

[5] 张洪 太湖闸站工程管理处防汛遥测遥视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14期

第9篇:水利工程类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论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1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2 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形象直观的提法,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