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

第1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点;新技术;项目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创新成为所有施工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施工单位都在积极研究节能工程建设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仍有让人不甚满意之处。

土建工程新技术和特点

绿色节能环保理念是工程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利用科技水平将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效益,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改良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城市高度发展将城市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就必然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感到不安和焦躁,对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倡导生态节能绿色环保的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进行合理改进,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都应该遵守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理念,尽可能的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避免,这不单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是保证城市整体规划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环保材料使用与新型节能技术相结合必定会使现代化建设工程的管理现状有所改变。在现代化工程设计中,合理运用建筑本身和太阳能等节能特点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该方式不但可以将室内昼夜的温差变化幅度控制好,使建筑物内部温度始终保持在恒定范围,同时也可以通过蓄能耗材将太阳能资源存储起来。回顾我国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从原始的单一型维护结构到现在的太阳能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结合技术,从本质上实现了技能建筑的飞跃式发展。一体化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储能材料的充分利用实现了降低建筑物自身运营成本的目标,从而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统一整体。这里说的蓄能耗材通常指的是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特殊蓄能耗材,这种耗材蓄能效果是由建筑物本身的材料比热决定的,很多经常使用的建筑耗材也具备很好的蓄能功效,较强的比热性是这种耗材的统一特性。比如像建筑耗材中的砖块、混凝土以及石材等,这些耗材的造价较低,使用也十分简便,如果将其蓄能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使其进行能量间的转换和存储,不但能大幅减少能耗量,同时还能够拓展建筑物其他的使用能效,能够促进建筑和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热惰性是建筑蓄能耗材的共同特点,利用该特点能够调节建筑物的昼夜温差变化情况,从而室内温度降低,使生活在建筑物内的人们处于恒定温度中,通过该方式还能够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使空调能耗充分降低,为节能能源作出贡献。常见的蓄能方式有混凝土或岩石空腔蓄能以及水箱蓄能。这两种蓄能方式的可操作性较好,使用十分简便,同时其器具也较为简洁。

现代工程施工技术中,虽然新施工技术很多,其建设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选用何种方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始终都是最为重要工作。

现代化工程项目的管理手段

首先要强化土建工程的项目变更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和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在工程建设时期,因为各种因素制约,致使工程变更不可避免,其变更主要包括工程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计划和进度变更以及工程的项目变更等。以上变更通常会使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同时使工程建设周期延长,在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应对变更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将因此引发的成本上涨值降低到合理范围内。根据工程变更特性对工程施工量以及成本增减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掌握工程变更价款,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

其次应强化现场签证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将工程造价质量控制力度提升上来,现场签证作用主要是处理施工合同条款中没有囊括但是在建设期间又出现的特殊的书面凭证。现场签证费用同样也是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签证会以价款形式体现在项目最终的竣工核算过程中,因此对于签证的管理和控制也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带来正面影响。假若不控制现场签证,就会使得工程结算工作无法按照制定的规定开展,强化管理力度,并且在控制工程造价过程中认真贯彻签证审核规定,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对签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好。

最后应强化工程建设周期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合同纠纷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工程质量不满足合同要求,合同在签订时,明确指出工程质量必须达到怎样的质量标准,而且还规定出工程质量不达标时相关的处理措施以及赔偿方式。而建设周期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很容易使纠纷问题发生,同时其也会间接性的影响工程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运作,会给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工程变更导致的工程建设周期增加等问题,必须要严格按照项目变更审核的标准和步骤进行,如果是由于承包商本身因素致使工程建设周期增加,则应由承包商承担所有经济损失,此外还应强化工程款项支付和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工程款项的支付在控制范围内,避免资金失控现象的发生。

总结

根据上文叙述内容可知,现代化建筑土建工程的绿色节能特点要求对其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新的改革,从而使工程建设符合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标,在该过程中应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力度,提升土建工程效益,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使用性能等。为此,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应认真总结工程建设问题,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人类建设出更多的精品工程和优质工程,使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简洁轻松。

参考文献:

[1] 白学敏:《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建筑工程管理》,2007(5).

第2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主义美术;传统艺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37-01

一、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

现代主义美术,即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美术。

二十世纪西方美术影响最大并且成为主要潮流的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因为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人们带着精神的创伤和扭曲的心理状态,去表现强烈个人主义和精神虚无的艺术作品,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博大精深、辉煌崇高的审美理论予以颠覆;当时的人们包括那些艺术家们对待客观中的自然、社会和人以及自我关系上是失去平衡的,也同时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悲观失望和忧患恐惧。同时,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二十世纪整个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总的来说,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因为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形成了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主要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方面,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主义美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

可能许多人会认为现代主义美术与传统艺术是对立的关系,因为 首先,现代主义美术在艺术思想上与传统作出决裂。不管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还是达达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派别,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都是在不满传统的情况下作出强有力的反映,在作品上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因为它们都看到了传统的不足,都意识到一味地传承传统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其次,现代主义美术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作出了决裂。在形式上的革命,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前卫美术颠覆传统最重要的创举,也是现代主义各风格流派最具共性的一个特征。

其实,现代主义美术和传统美术有着深刻历史渊源。欧洲的传统美术大多以写实为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描述或再现现实世界或虚幻世界的某些方面。从史前洞穴壁画开始,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渐渐由某种“程式化”转向“写实”。随着历史不断延续和发展,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各个时段的美术家们无论如何变革创新,都是在风格流派上面的变化,未能脱离“写实”这一传统,直到印象派的产生,其实准确地讲,印象派画家也同样遵循“写实”的传统,只不过他们把原来对“形体”的写实转向对“光”的写实,他们强调的“重艺术形式轻内容”的创作倾向对后来的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印象主义也可以认为是西方现代美术的起源。真正意义上对传统写实突破的是后印象派画家,他们对物象的一切感受和态度已渐渐脱离客观,追求表现主观感受和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创作方式正是现代主义美术所提倡和发扬的,它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真正开端。

传统美术的再现性特点与现代派美术的表现性特点实际上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追求目标(虽然在传统美术中也有一些表现性的作品,在现代派美术中也有一些再现性的内容,但都未影响传统与现代的主流)。大多数传统美术尽力在如实表现客观世界,他们表现的内容是欣赏者在日常中都能感觉到的,这更能引起绝大部分欣赏者的共鸣;而现代派美术所表现的是创作者主观内心世界,是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精神反映,它需要欣赏者首先要先理解其思维方式、思想形态,才能进一步领会其内涵,这一点也正是现代派美术欣赏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排斥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传统与现代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构思和意图,传统是如此,现代派也是如此。我们从毕加索的《公牛》、蒙德里安的《树》当中就能够直观地感觉到现代与传统的联系。从中间的过渡画面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意图及其思路。

第3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艺术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之后逐渐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从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之后便开始衰退。后现代设计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发展, 其中心是反对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 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 提倡满足心理要求, 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再次反思和重新思考,在设计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 加以折衷的处理, 打破了国际主义多年来的垄断, 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阶段。

后现代主义设计(Post-Modernism Design)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它形成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出现了这种设计倾向。在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中,它由建筑艺术方面的兴起和壮大、扩展和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这种设计思潮是从最初的西方工业文明中产生出来的,是由于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渐走向修正和超越。

二、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Art Deco)一词起源于一九二五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它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

依据传统意义上的观点来看,装饰即“文采也”。装饰是对装饰艺术的美化加工。单单从字眼上理解就是打扮、修饰的意思。装饰被看作是一种实用的艺术样式。装饰物品上的一种“文采”,是装饰物的附加成分。而从现代主义设计的观点来看,装饰就是设计。装饰是实用性的艺术种类,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既有独特的属性,又有广泛的应用性。

“装饰作为基于一种形式冲动的根本艺术活动,其特征是在于根据对称、均衡、节奏等形式原理赋予作品以抽象化、规则化的形式美。”装饰艺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既涉及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又涉及建筑、产品造型、广告、服装、首饰等一切工艺及设计领域。

装饰艺术是一门“应用艺术”,中国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质朴的品格和勇于斗争的生活习惯、斗争经验、性格特征形成的审美观点,必然反映在装饰艺术上而形成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形成中国的优秀的装饰艺术传统。另外,装饰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意和艺术造型的独特方法,体现出自身的风格特征和时代感。

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装饰艺术设计从原始图案的象征性到古希腊装饰的仿真性、到东方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各种表现性的艺术方法,多种艺术形式在交替中发展。装饰艺术“以自己现实存在和社会功用的完整性而成为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化行为的产物,是由文化的价值观念所表达和塑造的。建筑装饰艺术如此实际。通过对装饰的语言研究分析,以期现代艺术中的装饰性设计对体现现代文化和新时代创新理念有所助益。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复兴及其影响

随着60年代的到来,设计师们推出了“波普设计(pop Design),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追求雅俗共赏的目的。装饰艺术因此被重新运用。并且在70年代里兴起了多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实质上,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现代主义设计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美国评论家、建筑家和作家查尔斯・詹克斯自己也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一些什么别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并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

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反装饰,因为装饰造成不必要的额外开支,所以战后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更加夸大了无装饰的外形特征。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即恢复了装饰性,并且高度强调装饰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们,吸取历史文化中的装饰元素并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设计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衷主义和娱乐性。这些手法的运用适应了人们各方面需要,使人们在视觉与心理上都逐渐扫除了对工业产品中由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造成的理性与冷漠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使得装饰艺术在设计中的地位重新回归。装饰艺术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也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符号,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装饰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复兴,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摆脱严肃的、冷漠的、单调的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带来的压抑。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初衷在于唤起人们对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重新认识和评价。80年代以来,后现代风格的演变原则的深入和现代主义一样,正以一种特有的设计思维形式和设计风格特征,反映着工业时代以来社会、文化发展的历程。

【参考文献】

第4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招贴设计;视觉艺术;未来发展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026-02

Influence of Post Modernism on the Poster Art

GAO Pin(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8, China )

Abstract :The poster design is in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at the influence of post modernism context. First of all, postmodernism has enriched the visual languag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poster design; secondly, post modernism enlightenment poster art can borrow any media, any technique, and any language to realize the design; finally, post modernism enlightenment can borrow any poster art media, any technique, any language to realize the design.

Key words :postmodernism, poster design, visual arts, future development

Internet :.cn

招贴设计是一种以纸上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多元化技术融合来营造画面效果的独特视觉艺术。招贴设计承载着在大众间传递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这种视觉传达反应着社会文化、特定时代社会发展状态和人们的价值观发展倾向,成为当时生活的见证。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各种矛盾交互、社会动荡的时期,设计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改革运动和思想潮流。随之矛盾加深和革命的不断涌现,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思潮也应运而生。受各种艺术思潮和运动的影响,使得招贴设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表现上出现了相应变化。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60年代进入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后工业时代后,为了打破现代主义风格的单调局面,从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设计师们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反古板理性现代设计风格的尝试,这一尝试在80年代达到,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设计运动,其范围容纳了波普艺术、朋克艺术、嬉皮士艺术、欧普艺术等,影响了20世纪末的设计观念,同时,也深刻影响招贴设计的艺术风格。“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是的内容是不同的,“后现代”是指现代主义结束后的一个时间阶段,自从70年代的各种探索都可以归纳到后现代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风格、观念、形式都明确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则到80年代末期开始示威。正是“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这个风格经常混淆,因此,“后现代”也被称为“现代主义后”风格。

一、后现代主义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与内涵

后现代主义提倡自由化、个性化、表现民族意识、地域性、多元性、差异化、多样化、非理性主义、复古的、传统的、强调冲突和装饰的风格,反对设计中表达语言的单一和冷漠。对招贴设计多样化设计、个性化创新、民族化、国际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它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主张横向的审美包容――国内国际、雅俗共赏、新旧融合;如今,在国际招贴设计双年展上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招贴作品,虽然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地区,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国际化的视觉语言符号去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因此,我们体会到招贴设计越来越强调一种国内国际、雅俗共赏的世界性语言的传播性。在芬兰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卡利碧波的作品《sign 2000》中,单纯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连续组合成了网状结构,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所应存在的平等关系,无论观者是来自哪个国家,语言有多少差异,但这种国际性的、雅俗共赏的视觉语言都会对我们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主张纵向的衔接――古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甚至可以将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融合。这种纵向的衔接表明人们已经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他们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追求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我们可以从很多经典招贴作品中找到这种后现代主义观点影响下所形成的作品特征,雷又西是以色列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在其作品《共存》和《缝合线》中,作品为巴以冲突为设计依据,运用摄影语言表现直接表现画面,画面中出现的是来自不同的两块肉体以缝合线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意画面传达出深刻的视觉信息,给人一种联想,在处理形象时,有意将视觉形象的一部分舍弃,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产生一种无形、无声的力量,往往要大于视觉中所能识别的形象,给人以想象的视觉空间,形成画面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视觉感受,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后现代设计表明人们已经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他们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追求更大的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因此,招贴设计中的风格化表现由此产生,风格化是指设计中的样式、平面形象的视觉传达要素更具有个性特征,或将传统题材的图形以新的“解构”和“重组”方式加以重新创作,通过所形成新的元素来传达信息,或将视觉传达要素独具个性表现,产生风格化的艺术效果。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吸收继承现代构成主义与本民族特色相结合,形成极简现代构成风格;日本设计师秋山孝绘画插图表现别具一格;欧洲设计师吕迪・鲍尔致力于空间与空间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能够反映空间及使用场所的信息视觉语言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德国的著名视觉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在其30年的职业生涯中设计了近千幅招贴,他的作品展现了自己的突出的视觉设计风格,例如,土豆这个元素是在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的,这源于他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忆,而土豆形象在其作品中的解构、重组等丰富张扬的创作表现又源于他的勇敢尝试的设计精神,他的招贴作品通过传达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具有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的特征。而这种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特质正是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艺术突破的精神。

二、后现代主义启示了招贴艺术可以借用任何媒介、任何手法、任何语言来实现设计

招贴设计并不是靠文字来注解,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图形艺术,招贴中出现的图形并不是以简单装饰为目的的图案,而是一种图形符号语言,这种符号的目的在于准确地传达信息,而在未出现后现代之前,这种符号的传达手法过于局限。追溯历史渊源,在现代艺术流派中,达达派、未来派等艺术家就对传统艺术进行批判和革新,这对后现代主义有着深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可以借用任何媒介、任何手法、任何语言来实现设计,使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战后全球经济大发展,招贴设计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我们看到很多设计大师将自己的作品融入了许多新的表现题材,更多的媒介、手段、语言围绕着招贴主题被大胆的利用。由于历史环境、地域差异、经济条件即传统文化等观念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例如,科维尔工作室设计的《2000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系列作品中,运用独特的构成手法将高纯色彩运用相互联系、呼应与点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和谐对比,从而达到高纯色彩视觉整合的目的,产生和谐的色彩面积比例,展现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世界博览会的平面视觉印象。招贴设计中,将两种视觉元素通过任何手法或媒介去结合或改变,最终准确表现作品主题的方法运用也十分多见,视觉语言通过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或两种图形并置合成组合在一起形成创意,较为巧妙、精炼,只要选用的视觉元素较为合理与准确,能够反映主题即可,把握好两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再加之适当的构成形式与合理的表现方法处理图形、色彩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即可,此种方法非常实用。例如,在传奇设计师米尔顿・格拉塞设计的已被很多国家再设计复制过的“I love NY”(我爱纽约)的标识作品中,视觉语言的象征性运用形成活泼的感性效果,散发出特有的幽默感,如今此标识作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经典的形象之一,它被疯狂的运用在招贴画或广告衫中,该作品充分展示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水平,设计师米尔顿・格拉塞也被称为“平面艺术领域的毕加索”。

三、后现代主义引导了招贴艺术风格的未来发展与走向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设计的改良和修正,并不是对现代设计的全面否定,开启了设计的多元化局面,并对现代主义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对于平面设计的意义在于把装饰性的、历史性的内容融入到设计中,随之,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出现了来自瑞士巴塞尔设计师发起的“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运动的目的是打破国际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垄断。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生在意大利米兰的激进装饰主义设计运动、旧金山基金平面设计运动和“里特罗”的欧洲怀旧风格设计运动等。另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采用电脑从事设计的设计家,虽然没有统一的运动出现,但这种统一工具的运用使作品的表现风格较为接近,也成为了一种潮流设计趋势并且在未来依然兴盛并深刻影响着平面设计的今后发展,后现代主义通过出现的一系列设计运用引导了平面设计艺术风格发展与走向,招贴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代表形式,其艺术风格的发展走向一直备受关注,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招贴设计正在采用着国际主义的平面因素,那就是生动的、更具装饰性的视觉传达语言的表达,这其中包括具有创造性的图像图形、丰富的文字标题与灵活的版面编排等,而这种招贴艺术风格会以其为原点进行各种不同的视觉探索,后现代主义会对招贴艺术风格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招贴设计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重视,并表现出各自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波兰的招贴善于借用超现实主义和蒙太奇手法,表现出了时代特点,也显示出了波兰的民族风格、民族感情和民族传统,从1964年就开始举办两年一届的“华沙招贴双年展”;美国由于受传统束缚较少,为其招贴发展注入现代性、幽默性、商业性和实用功能;日本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本国传统形式相结合,简洁、现代、理性;法国招贴在装饰风格影响下更注重优雅表现等。

结论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招贴设计具有以下特点:招贴设计的造型和视觉传达要素体现出多样化、地域性、人性化、文化性、自然性、风格化,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地继承和多元化的发展。招贴艺术将会为最广大的受众带来更精彩的艺术享受,并且,后现代设计大胆的实践将对招贴设计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语汇,兼容并包、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第5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后现代主义视野下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后现代主义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又在此基础上,根据艺术院校的特点和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念,提出后现代主义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并给出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策略,给出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应注意的两点建议,即: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化的问题,希望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科学构建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育文化 艺术院校 后现代主义 文化模式 构建对策

校园体育文化是与学校的教育功能紧密相连的,这一点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同样也不例外。校园体育文化作为艺术院校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而随着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其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实践活动中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也进而因此不可避免的对高校体育文化的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研究,希望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科学构建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后现代主义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源于西方的一种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目前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已经渗透进入了建筑学、教育学以及法律学等诸多的领域。而近些年来,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在针对校园体育文化而言时亦是如此。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后现代主义中多元性、开放性的风格特点,对我国传统较为单一死板的校园体育文化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目前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还在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理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理念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影响也同样会以间接的方式对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产生作用,使得校园体育文化或多或少的带上现代化的特点和色彩。由此可知,在当今社会后现代主义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影响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工作,那么如何利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的理念来尽可能的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工作的科学性?以下就从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来简要分析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后现代主义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和对策

(一)后现代主义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交通、通信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政治意识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多,不同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碰撞。处于社会变革中的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思维敏捷、善于创新,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乐于追求社会新鲜事物,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受到世界各地体育文化的影响,追求多元体育文化,在不同体育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进步。但是后现代主义所倾向的反传统、反主流、反中心思想也很容易误导学生,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追求标新立异,弱化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世俗化倾向愈加严重,在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如果不加以引导,体育运动所具有在思想品德、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功能不但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危害,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策略

1.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政治教育

针对学生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进行引导,在校园的体育活动场地上打一些文明、健康、活泼的标语,在体育课程上根据高校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重点培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形体塑造、体育知识、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够为日后工作岗位,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打下基础。

2.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构建

改革传统的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单纯追求比赛的成绩和名次,让体育运动向娱乐化、健身化、社会化、个性化、大众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使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找到自身在体育运动中的位置和兴趣,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提高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3.强化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

深度挖掘体育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研究,发掘体育文化在强身健体,思想品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的功能,并在校园中进行体育宣传,倡导体育精神,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理解参与体育运动的好处,并构建主体式体育文化活动模式,定期的以不同的主体单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强化体育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4.体育文化构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需求有着许多相同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社会需求则是以培养社会有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为出发点,遵循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完善,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主要为增强国民体质、增加民族气节和凝聚力;而校园体育文化是从个体的围观意识取向为出发点,遵循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体育需求不仅是强身健体,更多的则是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和塑造自身形体美,主要从自我身体、形体、娱乐、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所以在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我们校园体育教育一直是以实现社会需求原则而设里,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体育文化诉求,这样在开展体育和组织体育活动时就很容易导致二者在理念、制度、行为上的脱节,甚至会发生冲突,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体育文化系统,给体育运动的组织、体育技巧的传授、体育文化的引导等方面产生障碍,不利于社会需求的实现。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构建模式上应将学生个人的意识诉求与社会培养需求相结合,在体育运动项目、组织形式等方面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学生需求,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两者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动力,增强主管能动性,有利于社会需求的实现。

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两点建议

(一)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

受后现代主义中开放性特征的影响,多层次、多阶段、多途径的来进行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也成为了当今校园体育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而如果具体针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工作而言,此处的应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具体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要从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以及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着手来进行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工作。其中,首先是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和优化是构建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其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在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同样也要重视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问题。而在构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注意引导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家对体育以及体育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其次是艺术院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构建。要确保学校的体育文化模式能够符合当今社会的特点和需求,就必须要对学校的体育行为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也就是说要重视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构建工作。具体来说在构建校园的体育行为文化时,不但要积极的加强与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相关的研究工作,还要有计划的加强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工作,并积极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艺术院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有效优化。

最后是艺术院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构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投入与建设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物质基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体育物质条件的改善,与校园的体育物质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时,同样也要注意从物质文化的层面入手,在加强组织管理水平的同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意识的加大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化的问题

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开展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工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摆脱传统的、过于单一的方式,重视多元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以全新的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为载体的校园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所构建的校园体育文化也同样需要多元化的内容,同样需要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具体来说,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点不但要注意改革以往的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与日常的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艺术院校,还可以有意识的、巧妙的融入艺术的细节和因素,从而改变以往以竞技为主的校园体育活动形式,让校园体育活动在具备健身性的同时,同时具备趣味性、娱乐性、特色性等特点,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高校是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重任,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应该作为一种实现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构建和谐校园和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效手段。在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兴起的当今社会,艺术院校的学生追求时尚、新奇的事物的特性,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校园体育构建模式上应该遵循学生个性体育与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科学的心理引导和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构建,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强化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文化构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对后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益的思想引进来并放大,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Y2013034。

参考文献:

[1] 崔伟.后现代主义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观念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2] 谢登斌.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第6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观念艺术;极端现代主义;绿色主义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31-01

观念艺术是西方的一种艺术流派,他们的创作宗旨是强调思想、观念或概念。艺术的观念性我们可以看作是极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一个契合。反艺术和非艺术的极端观念性倾向则是极端现代主义的显著特点,它也因此而得名。在后现代艺术中,观念性通过破坏和改变旧的意识观念建立起新的艺术价值观念。可以说,极端现代主义的破坏,是在为后现代艺术的建设进行铺路、奠基。因此我们说,极端现代主义的前卫倾向和后现代的前卫的倾向具有历史的乘续关系。

观念艺术的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以观念为外形的艺术,二是以观念为实质的艺术。前者是后期现代主义中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史密斯在《后期现代主义: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谈到这种观念艺术时说,作为一种知识的样式,它和它本来有的或者是可以存在的载体是相分离的。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观念,这个载体本身就变得不再重要了。因此,观念艺术具有明显的抽象性。观念艺术的非艺术和反艺术的特点使其具备了很强的破坏性,对传统艺术和早期的现代主义进行除旧革新。在《现代艺术的若干概念》一书中,罗伯特史密斯说到,观念艺术观念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抛弃了那种单一的、可永久保存的、可以携带的(因而也是最终可以出售的)奢华的传统艺术外形。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强调观念:艺术中的观念、艺术的观念、有关艺术的观念,以及广泛的和任凭想象的信息、主题、关心的事物等,这一切难于被某件单一的事物所承载”。观念艺术无论从外形还是从思想内涵上都有着显著是创新性,曾经在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中期兴盛一时,但是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之后,艺术观念又朝着传统观念回归,观念艺术从非艺术的外形,又回归到了艺术的外形,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种以观念为实质的艺术。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从从第一种观念艺术到第二种观念艺术的发展过程,后者所强调的是艺术内容的观念和观念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期的艺术创作,其中也包括后现代时期的艺术观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后现代的政治。正如史密斯所说,艺术的观念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因此我们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主要观念上。在这些主要观念中,绿色主义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性和政治性,这些特点正好和后现代的观念相符合。

绿色主义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其主旨在于人和环境的和谐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的概念很广泛,即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了人自身的心理环境。可能“绿色主义”在当代西方的艺术概念中还没有出现,但我还是觉得它能够最为准确的阐述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由于早就出现了一种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绿色主义,它的思想早就具备了,而且生存的环境也日益充足,因此我认为这个绿色主义是对后现代时期这一大社会思想的确切描述,这既是自然的环境保护主义思潮,也是社会追求和平的思潮。

观念艺术的创造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的看做是某一概念的哲学推演,而是依靠艺术家用自己的直觉对当下社会生存状况的一种感悟,一种思考。观念艺术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理性中还带有艺术家们感性的情感表达,它拒绝将某种观念性的概念强加在艺术作品中。现在我们可以说,后观念艺术家比起前期的观念艺术更加深刻地知道何如去探讨艺术本体的存在论,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艺术概念和艺术体质之类的方法论。“观念艺术家是一群每日无休止地沉浸于日常生活体验中的人,而非一个躲在书斋和工作室中的抽象玄思者。然而,对生活的依赖态度恰恰是对抗日常生活诗学的起点——在生活中所捕捉到的各类经验和想象成为观念艺术建立反思主题从而构成批判现实力量的依据。”①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观念艺术局限的定义在一个狭隘的历史时期里,它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观念艺术带有一种后现代式的反讽心态对现实生活、历史以及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观念艺术的主要概念和思想来源于杜尚、达达主义和后现代的解构思想,但是它并没有过多的受到达达主义的虚无和后现代主义缺乏建构的影响。与之相反的,观念艺术在当代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艺术重构,特别是它成为了大众艺术、文化过于注重感官刺激的解药。观念艺术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比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更加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的生存境遇,我们可以从各种国际艺术大展的主题中深切的感受到。观念艺术正在尽可能的利用信息时代的传播技术,最大限度的把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呈现给观众,并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参与其中,实现了以往架上艺术都很难达到的社会功能。

第7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

由现代主义艺术引发的思潮同时也带动了建筑界思想的变化,它无异于给建筑界给予了养分,为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文化基础,从而衍生出现代主义建筑的多元化,。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在建筑的滚滚洪流中现代主义建筑无疑是个里程碑似的阶段,它冲破了传统的束缚,适应于当时大众的文化需要与实际应用,多种建筑形式的探索更是为今后的建筑树立了风向标。

参考文献

第8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主义;思潮;流派;印象;野兽;立体;表现;未来;达达;超现实;抽象;波普

中图分类号:J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47-01

什么是现代主义?按照一般的理解,现代主义开始于西方,它是西方从上一个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一系列悖逆理性传统的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的统称。它包括思潮流派,艺术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概念,现代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时盛时衰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松散性艺术运动。当然,现代主义各流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因为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因素,又使它们意趣相投地攀结为一体,在思想内容、艺术观点和表现方法上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姿态。

1 印象主义:现代派艺术的开端

1863年,是现代主义绘画风暴形成的一个重要年头。马奈将他的《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送往沙龙,均被打入冷宫。但正是这两幅遭拒绝受冷遇的作品,为现代主义的印象绘画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宣告了印象派绘画在遭冷遇后闪亮登场。在《奥林匹亚》这幅画上马奈敢于向传统绘画发出这样的挑战,将一个女模特画成的样子。不仅如此,他在技法上一反传统,将人物画的十分平面,几乎没有透视和深度。她的肩,用西方传统绘画来衡量,几乎不合空间透视的要求。但是在绘画色彩方面,却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绘画语言。用冷暖对比,暖色在前、冷色在后的方法来显示空间,手法十分独特。但在当时保守的沙龙艺术家看来,这些新探索却是粗野和不文明的表现。

1.1 印象主义美学追求

印象主义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势头。他们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是走出画室,到户外;凭借自己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区展现大自然的美,展现客观对象在光照耀下瞬间即逝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状态。他们不用再在画室里对作品进行构思、安排,因为画室中白日苦短,它那阴郁的光线窒息了自由空间的震颤,改变了色彩关系。正因为他们走出了画室,所以在他们画幅上呈现的要么是树林、砾石和溪水,要么是空气、江河、冰层、云团、大海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必须经历光的过滤和处置,每一次光的变化都会给画幅注入新的色彩。印象派的美学追求,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第一、印象主义十分注重瞬间印象的表现,追求明亮的色调。马奈的《印象・雾》,这幅画使天空与水浪漫的结合,然后达到和谐。第二、印象主义十分注重表现当代的、日常生活的题材。第三、印象派画家在画画时,并不追求完整的效果,而是让画框任意切去画面,取客观场景的片段来进行构图。例如德加的《从剧院包厢看芭蕾》。

1.2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可以说,新印象派是印象派技法的继续、发展和补充。我们知道,印象主义对阳光下色彩的分析主要凭感觉,而不是科学。而新印象主义却自觉的把自然科学对于阳光中包含色彩的分析用于绘画创造。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修拉曾醉心于绘画表现理论、色彩与线的合理安排对观众接受心理的影响。后印象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流派,而应该是一种思潮。人们常常把梵高、高更、塞尚归入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不满足印象主义的凭直觉感受作画,强调表现自我、表现主观、表现内心感情。夸张、变形、象征和寓意性手法的运用,是后印象主义的特征。

2 野兽派和立体主义

2.1 野兽派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上,马蒂斯和佛拉芒克、德兰、路阿等画家的作品在一间屋子里同事展出,“野兽派”的名字就由此被叫响确定下来。这一派的画家在绘画色彩的渲染方面,尤其推崇涂抹的随意性和它的粗野性,以求得色彩真正的解放,树立一种全新的绘画准则。

2.2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前一个时代的总结,又标志着现代主义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现代派艺术和传统的艺术法则完全决裂;立体主义认为野兽主义迈出的步子太小,它要另劈艺术表现的新路,这是更为主观的艺术派。立体主义分为前期的分析立体主义和后来的综合立体主义。

用毕加索的话说,立体主义基本上是处理形式的艺术。

3 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二十世纪初,整个欧洲的艺术都发出了一种新的信号,似乎整个宇宙都在重构之中,迎来一个崭新的艺术春天。他们力求突破传统的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

3.1 表现主义

表现派的美学理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不能满足于现状,艺术应不断革新。(2)艺术不是表现可视的现实,不应该模仿客观现实,艺术美主要是表现精神的美。(3)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在表现派画家看来,不再是像传统艺术那样,给人们以教育、训诫和知识,而在于传达艺术内在的信息。(4)在感情和理智的关系上,表现派的艺术家认为感情的力量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本质,理智则有碍于艺术创作。

3.2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的发源地是意大利,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利涅蒂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号召创造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未来主义诞生。未来主义主张文艺革新,歌颂“勇气、大胆和反叛”,全盘否定传统文艺的价值,对创新充满了狂热的情绪。

4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

4.1 达达主义

达达并不是其它诸多运动之外的一个运动,相反,它是一个逆运动,它不但反对所有学院主义,而且也反对所有扬言要将艺术从它的界限中解放出来的一切前卫主义。达达是一种愤怒的爆发,它在侮辱与滑稽的形式中表现自己。由此可见,达达主义的全部艺术特征就是反对一切,否定一切。

4.2 超现实主义

何为超现实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缔造者安德烈・布勒东曾在1924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做过这样的解释,超现实主义应该是“心理的自动机制”,意在以语言或写作表现思维的作用。这种思维超越理性控制,超越道德的、社会的、审美的考虑。它以若干替代性模式为基础,主张发掘未开发的想象、幻想和心灵的世界。

4.3 抽象主义

什么是抽象艺术?二十世纪抽象艺术这一概念,乃是指不造成具体物象联想的艺术,它不探求表达其他视觉经验”。很显然,抽象艺术是同作为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或艺术中的抽象是相区别的。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抽象派或者抽象主义,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以致使人们无从辨认具体的形象。而是指一种几何的构成,这种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可以这样说,这既是抽象主义的两层含义,又是抽象主义艺术的两大类型。

5 形形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与其说是一场运动,毋宁说是一个名称和标签,它是从现代主义演化而来的,但它的革命性更充分更彻底。如果说现代派是以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表现、强调自我为特征,它们虽然否定传统,但还没有彻底和传统艺术观念决裂,还保留了传统审美观念和表现技法的若干特点。然而,后现代主义却表现出了与此截然不同的艺术立场。概括起来讲,后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有美国的波普艺术、法国的新写实主义、视觉派、活动派艺术、电脑艺术、综合绘画艺术、装配艺术、环境艺术、最少派艺术、偶发艺术、大地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

第9篇: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范文

[摘 要]国际主义设计不仅抛弃了任何传统的装饰形式,而且将包豪斯的理性主义设计精神推向极致,形成了功能至上、形式简洁单纯、无装饰、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设计风格,流行于世界各地。其中以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为代表,它代表了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高成就,又标志着国际主义对现代设计宗旨的一种背离。。到最后,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便不声不响地被国际主义给突破了。这一时期的建筑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理想的一个转向。

[关键词]国际主义 减少主义 现代主义 理想 转折 发展

20世纪初期的艺术和设计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同时,另一种设计思潮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现代主义首先在建筑上产生,欧洲以德国为中心,二战以后转到美国。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米斯•凡德罗在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因此,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具有强烈社会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变成具有强烈美国资本主义特征的国际主义设计,本来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出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现在变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的国际主义设计。

德国包豪斯发起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到美国之后转变为国际主义风格。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质的改变。现代主义运动在欧洲发起时,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风格,而是为了把以往为上层权贵的设计服务方向改变为为社会大多数服务的一种手段。格罗佩斯在包豪斯时期,非常强烈反对讨论风格,对于他来说,风格或者形式,只是为达到目的后出现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与他的老师彼得• 贝伦斯的功能主义立场是比较一致的。在现代主义的几个大师之中,只有米斯比较讲究简单明确的设计体现的美感,即便如此,设计的目的性、功能性依然是第一位的。这种以形式为结果而不是以动机为中心的立场,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初衷,也是最为可贵的地方。

国际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从设计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还是战后的国际主义设计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特点。在设计形式上,国际主义设计受到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 less is more)主张的深刻影响,在50 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化特征,逐步从强调功能第一发展到以少则多的减少主义特征为宗旨,为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要求,因而开始背叛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西格莱姆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盒子的高层建筑,完全没有任何装饰,为了达到减少主义的最高形式要求,使建筑表面体现出格子式的工整网状形式,米斯甚至为这座大厦设计了特殊的遮阳窗帘,他设计的所有卷帘式窗帘只有三种开合方式:完全打开、完全关闭、一半开合,因此,可以达到工整的外表形式要求。室内完全不安排任何装饰,黑白两色的色彩计划、单调的几何形态,体现出他追求减少主义的动机,而功能则往往屈从干形式目的。这样一来,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原则被背叛了,功能在达到减少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目的上,可以、并且必须服从形式要求。无论减少主义会造成如何的功能上的缺陷,为了达到形式目的,也必须遵守形式一致的要求。现代主义开始以来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基本立场,终于因此为形式主义目的所,让位给形式第一功能第二的原则。玻璃幕墙建筑,钢骨家具,减少主义成为了国际主义的核心内容,象病毒一样蔓延西方世界。

可以说国际主义建筑是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一个转向,背离了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想。走到了现代主义理想的反面。国际主义建筑发展到极致之后不但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连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这种状况造成社会中的青年一代开始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逐渐产生不满情绪,这种广泛的不满倾向。国际主义逐步被后现代主义运动所掩盖。

参考文献:

[1] 李敏敏:《世界现代设计史》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