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电力工程管理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工程管理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工程管理专业

第1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截止2018年3月22日,该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基本知识与最新知识教授工作,其科研及教学覆盖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包括互联网商业交易、信息化库存管理、投资风险分析和控制、最优资源分配及调度、电信业务开发、及离散型企业生产线的管理。

该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设有四个专业范围:电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商务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其课程之宗旨在于提供在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综合教育,以使得本系学生既可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又可对有关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机构的管理及运作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合作企业;课堂教学;课程企业化

【Abstract】Each of the parties from the purpos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loses th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later called me home) two-year Hotel Management (later known as the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time of conflict, both sides put forward to solve school-enterprise The contradictory ways - Courses enterpris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enterprise programs, initially buil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urse, which will be two levels of thought and practice to our hospital with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gives new content and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ature" opened up new and effective way.

【Key words】Work and study; hotel management;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classroom teaching; course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01-02

工学结合是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后文简称文件)明确强调的高职教育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形式与途径。工学结合是众多受益主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对各高职教育利益主体具有多元价值――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使合作企业多方受益。工学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模式众多。各工学结合模式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各院校、专业只有统筹企业与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工学结合模式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课程企业化模式的提出

目前,我院该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校企矛盾:学院以合格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具体表现在该专业1.5+0.5的时间配置模式与企业需要的1.0+1.0不协调。在企业强势与消极的情况下,1.5+0.5模式制约了该专业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发展。在两年制背景下,课程企业化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课程企业化是指高职教育课程(理论部分)由企业主角或参与的过程与结果。从课程类型上看,它包括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企业化;从构成要素上看,它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对象与课程活动的企业化,其中,教学对象即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所需的人、财、物、时间与课程标准等教学软资源。

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企业化模式

课程企业化模式是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互相联系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对象与课程活动等要素构成的一体化样式,现主要介绍以下几个现实中急待重构的要素。

1、课程企业化的时间配置。课程企业化的时间配置模式1.25+0.75符合文件中“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的要求。在原模式下,该专业第三学期在校仅两个月即“0.25”年192学时,无法完成1.5+0.5模式下第三学期360学时的课堂教学;在1.25+0.75模式下,学生“工作”时间从11月开始到次年6月止,共8个月,每月只需完成21学时(每天1学时)的企业化课堂教学,就能以1.25+0.75模式完成1.5+0.5模式的课堂教学。

2、课程企业化的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根本,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同时各课程的目标之间也应统一。由于课程的企业化,其目标除了应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为基础外,更要注重企业需要、劳动组织、技术发展、就业导向等因素。

3、课程企业化的课程及其标准选择。课程企业化的课程类型主要应着眼于专业核心课程。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企业化课程能使教育职业与社会职业直接契合,很好满足企业需要,还利于“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当然,企业化课程的类型应有一定弹性。

课程企业化的课程标准选择主要分两种情况。若所有工学结合学生都实行订单培养,企业化课程可采用合作企业的标准,确保企业化课程具有合作企业的职业特色与学生对合作企业的高职业适应性。反之,可采用该专业依据国家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所制定的课程标准,确保工学结合学生就业适应的企业弹性。

4、课程企业化的教学资源配置主体。课程企业化所需教学资源全部或主要由合作企业自愿免费为合作院校提供。因为,合作企业采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择一成本远低于招聘员工的择一成本。

5、课程企业化的师资配置与报酬给付主体。合作双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商定选择课程企业化所需师资的配置主体与报酬给付主体。

(1)企业自费聘请。根据协议合作企业可从本企业内部或外部择优选用一线实践专家作为课程企业化任课教师。企业应就所聘教师必备的任教条件与要求等与我院达成共识,由我院审批并颁发聘书后可作为我院兼职教师。

(2)我院自主选派。据文件精神“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院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创新机制,引导专业教师到企业为学生授课,同时兼作实习带队教师与顶岗实践教师。

(3)教师课时津贴给付主体。企业化的课程属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企业已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出于共赢原则,课程企业化教师的课时津贴应由学院给付。当然,可根据校企合作的具体情况,由企业承担或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商定按比例承担。

6、课程企业化的教材选择。课程企业化的教材可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我院规定选择;或者以前述教材为主,辅之以企业内训教材;或者采用企业的内训教材,或者采用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的教材。同时,按相应方式为企业化课程配备各种教学辅助材料。

7、课程企业化的教学管理。课程企业化的教学管理,要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课堂教学要求与标准特别是学院现在推行的质量工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合作企业的理性诉求为标准,由多元主体共同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企业化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企业化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对象与课程活动的管理。

8、课程企业化的评价。课程企业化的评价这里是指对课程企业化背景下相应课程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案选择。供选的教学评价方案有该专业现有教学评价方案、合作企业教学评价方案、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评价方案。最佳方案是能均衡校企各方利益的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评价方案。

(2)教学评价主体选择。我院为评价主体,可按常规由科任教师命题,其主要优点是在试题结构等方面能更好地切合里该专业既有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不足是试题在目标、内容、重点、难易程度等方面易脱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企业为评价主体,由合作企业命题,其主要优点是试题能很好地切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不足是试题存在素质目标等方面的欠缺。校企共同评价,不管谁主谁辅,该模式可兼容校企单独评价的优点,克服其弊端。各教学评价主体所命试题都应按规定由校企共同审批通过。

(3)教学评价命题原则、标准与试题结构。课程企业化命题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如期达成、体现工学结合、课程企业化等。课程企业化的命题标准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或先进或符合专业特色的企业标准。企业化课程的试题结构要在其题型、题量、内容、重点、难点、比例、时间、考核方式、成绩结构等各方面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说明与余论

课程企业化是高职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该模式的运行必然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系。

统的各个方面,为此要做好相关课程实施时间的灵活调整、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毕业生电子摄像、技能鉴定与就业的方案拟订、毕业手续的办理等工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不二法门,课程企业化是工学结合有效的具体途径之一。基于我院该专业在工学结合中所遇主要现实障碍,只针对性地分析了课程企业化模式中的几个要素,其他因素拟作余论。

【参考文献】

1、教高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6号

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M] 2009年7月

3、曾令奇等,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 2006/5

4、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09级人才培养文方案的指导性意见[M] 2009年3月

第3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仪表施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收尾阶段;项目调试阶段。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仪表施工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之一。仪表施工要在整个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进入中期后才开始进行, 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就整个EPC项目建设而言,仪表专业工程量占的比例较小,建设期短。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总体进度控制中,仪表专业不会出现在项目管理的关键路径上, 如果关键路径的工期压缩或延期均会直接影响到仪表专业的有效施工时间。因此,有效合理进行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仪表施工管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2、浅谈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中仪表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2.1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2.1.1确定项目所需人员、工作范围及工作量

(1)项目中标后, 首先确定项目所需人员, 通过总进度控制要求, 了解到主项目的施工进展和关键时间节点, 如相关设备和物资到场时间、上道工序完工时间、主项目完工和移交时间等。

(2)确认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 并在材料采购和施工上要分清专业界面。本阶段还应做好设计图纸的收集和审图工作, 对于条款不清晰的内容, 应及时进行书面确认, 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并形成备忘录。

2.1.2确认项目内容和编制施工程序文件

(1)要根据施工资料、最终合同文本, 结合当地法律法规进行项目的准备工作, 明确业主最终需求目标。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对新项目进行对比和分析, 列出异同点和潜在工作量,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和当地的验收规范, 对现有施工能力和项目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2)准备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程序文件的编制。其中, 施工组织设计和程序文件的编写的内容要全面, 能体现项目施工的特点和质量控制手段, 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办法。根据项目施工要求, 程序文件主要有: 施工组织设计、HSE 管理、仪表校验程序、仪表安装程序、自控系统与仪表联调程序文件、仪表专业试运程序以及相应的支持附表等, 文件的数量和涉及的内容可根据业主的项目管理要求确定。本阶段形成的相关资料和程序文件是指导仪表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

2.2 项目施工阶段

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中的仪表施工, 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收尾阶段。在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建设中, 仪表的施工界面一般要涉及电气、电信、消防、土建、 工艺、机械, 以及自控专业 ( DCS等系统) 等。

2.2.1施工准备阶段

(1)鉴于仪表专业的施工界面复杂,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视图纸文件中涉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仪表专业工程量相对较小, 主专业在布置时更多考虑自身专业的需求, 在施工高峰开始前, 仪表专业的技术人员要特别注意与其他专业的相互关系。发现问题必须尽快与业主和设计人员进行正式的书面沟通, 以便减少损失。

(2)技术人员要根据物资的介质、用途、危险等级和存放要求, 对领出的物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保管和存放。要根据设计要求, 对自购和业主的成套、成橇物资进行到货验收, 重要物资设备的开箱和接收要有三方在场共同签证并形成记录, 仪表工程师应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3)上述检查结束后, 技术人员要对所有仪器仪表的量程及精度进行校验, 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仪表设备进行零点迁移和量程调定, 人员不具备校验资格时, 设备的校验可转交当地合法计量机构完成。每台仪器仪表的校验过程都要形成单独的校验记录, 出具校验合格证, 并注明校验合格的有效期以备竣工资料归档使用。

(4)除了要做好仪表专业的预制预埋等工作外,技术人员还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的时间节点, 分析和制定有效的作业计划表, 且要明确特殊地段的作业方式和设备需求, 以及施工阶段出现的新界面等变更情况, 并将相关要求传达到各施工班组, 各班组长应针对各段的实际情况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2.2.2施工阶段

(1)仪表专业施工时界面多, 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上道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施工, 所以仪表专业的施工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灵活的交叉作业。

(2)仪表工程师应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并对设计变更和补充文件做好存档以备后查。同时, 仪表技术员应对在施工中可适当调整的内容做好记录, 如电缆或桥架的走向, 远传设备的选址变更等, 并在竣工图纸和竣工文件上作相应的变更。

(3)除了要做好 QHSE 工作以外, 对于施工时形成的记录、变更、文件及相关资源的证书要及时保存好。施工资料的编制, 文件和相关工程信息的签证, 目的是列出施工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工作量, 需要业主和监理 ( 有时也需要项目第三方 ) 的监督验收和签字, 只有在业主和监理以及利益相关方的签字认可后, 仪表专业在施工阶段的工作质量和内容才基本被确认, 也是请领进度款及结算时必需附带的材料。相关文件资料的编制、报批、变更、签证等工作也是重要的。

2.2.3施工收尾阶段

施工收尾阶段, 结合项目进程, 做好“三查四定”工作, 完善仪器仪表专业的相关工作后, 要做到工完、料清、场净、无错漏。对于备品备件、未移交区域内的材料和设备均要妥善安置, 由专人看管。对施工记录、质量评定和竣工图存档管理要及时准确。

2.3 项目调试阶段

开车前的调试和试运是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关键, 更是对各专业以及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数量和设备功能的完整性检验。在试运及开车过程中, 仪表专业必须配合相关专业做好调试工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与系统承包商的信号交接, 以及机械动作的验证工作。试车过程中, 仪表专业在完成对设备及管道的跑、冒、滴、漏、坏等必要的检查后, 将进入三级调试阶段: 仪器仪表设备的单体调试、端子内调试即I/O测试、 DCS 等系统整体联合调试以及最后验收和移交。

(1)仪表和成套设备的单体调试, 主要针对仪表专业自身软件和硬件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 检查内容有设备安装方式、位置、施工质量、数量;仪表电缆接线质量及方式; 仪表电缆信号线、电源线的校对;跨接电缆接线的质量、方式及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回路校对;单体设备报警点、触发点设置要正确。本阶段为无源检查阶段, 主要检查仪表端子接线回路和硬件功能为主, 重点检查电缆不要有虚接、漏项、连接错误、损坏等情况, 并在完成单体硬件调试后, 将完成测试的相关资料提交业主和监理签证。

(2)端子内调试即I/O测试, 主要在仪表单体调试结束并通过安装检车合格的基础上, 结合系统承包商提供的 PLC、RTU、 SIS、 ESD、 FCU 、CIU等控制机柜的相关资料,配合系统承包商,进行端子内输入输出测试。

(3)对 DCS 等系统的整体联合调试, 应该在完成单体设备调试检查和端子内调试即I/O测试, 仪表专业方可配合系统承包商, 对整个工程中的控制设备的功能、命令发送及接收、报警与 ESD 连锁触发等情况做全面联合远程控制操作。

第4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工作导向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停留在对本科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层次,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一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和改革对于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目标要求其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上岗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内在本质和所培养人才的性质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有部分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这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不准确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上就是带有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式课程体系的影子,或者仅仅是对本科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不利于形成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课程体系固化,缺乏动态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也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行业内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出现使其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作为我国酒店行业服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必须对这些新的需求有敏锐洞察力和足够预见性,并通过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课程体系来适应这种变化。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还未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无论是在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上还是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都大大滞后于酒店产业的发展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学条件、资金投入、师资水平等学校方面因素的制约,也有相关运行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够等社会和企业方面的因素。

(三)与企业的互动不足,职业性缺失企业直接参与是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一大特色,也课程名称职业岗位(群)课程对应的主要工作过程酒店认知酒店所有岗位中外酒店业发展概况认知、酒店各部门的运行过程认知酒店经营管理能力培养酒店总经理、酒店总经理助理、前厅部经理、餐饮部经理、客房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营销部经理酒店经营理念与竞争战略的确立、酒店组织结构设计、酒店服务质量控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经营分析对客服务礼仪酒店所有岗位客房服务礼仪、餐厅服务礼仪、前厅服务礼仪、会议服务礼仪、宾客迎送礼仪酒店产品营销营销经理、销售代表、预定经理、预定员、总台领班、总台接待员酒店营销部工作流程、顾客消费心理分析、客房产品推销、餐饮产品推销、酒店其他产品推销前厅常规管理前厅经理、大堂经理、礼宾经理、预定经理、总台主管、总台领班、预定主管、预定领班前厅工作安排、前厅工作准备、房态控制与价格管理、宾客关系处理、前厅经营情况分析预定受理预定经理、预定主管、预定领班、预定员订房要求处理、订房报表制作、资料归档与整理、总台入住登记总台主管、总台领班、总台接待员客房入住登记流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换房与延住要求处理、宾客物品寄存服务礼宾服务礼宾经理、行李员、门童客人迎送服务、行李服务、留言服务、邮件服务、问询服务客房常规管理客房经理、楼层主管、楼层领班、PA主管、PA领班、洗衣房主管、洗衣房领班、房务中心主管、房务中心领班客房工作安排、客房用品管理、客房设施设备的清洁与保养、客房经营情况分析楼层服务楼层主管、楼层领班、客房清洁员客房与卫生间清扫、查房技巧、开夜床服务房务中心服务房务中心主管、房务中心领班、房务中心员工洗衣及擦鞋服务、客人特殊要求处理、客人投诉处理、借用物品服务餐饮常规管理餐饮经理、中餐主管、中餐领班、宴会主管、宴会领班、西餐主管、西餐领班餐饮部工作安排、食品与环境卫生管理、餐饮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菜单设计与制作、餐厅运行情况分析餐饮对客服务中餐主管、中餐领班、中餐服务员、西餐主管、西餐领班、西餐服务员餐前工作准备、摆台及餐巾折花、迎客服务、点菜服务、上菜服务、分菜服务、酒水服务、送客服务宴会服务宴会主管、宴会领班、宴会服务员宴会台型设计及摆台、茶艺服务、迎客服务、送客服务宾客离店服务总台接待员、客房服务员、行李员、门童宾客退房要求处理、客账处理、客史档案整理与保存可持续发展能力养成酒店所有岗位沟通技巧、酒店督导管理技巧、现代酒店业发展趋势认知、旅游业发展概况认知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要保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参与程度的高低甚至决定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成败。一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来自行业的专业建设委员的作用发挥还有待提高,对于校企互动开发课程体系的模式、机制构建等深层次的问题则缺乏认识和实际行动,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性特色表现得不够明显,多数课程的开设缺乏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和工作的完整性,使得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实际任务脱节,无法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

(四)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宽而不深受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味追求“大而全”,课程的设置看似广泛,实则宽而不深。由于缺乏对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梳理和有机整合,使得诸如教学内容杂乱而重复、课程重点模糊等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学校对课程结构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刻,还停留在对原有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或者改变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的学时比例的层面上,显然没能涉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本质层面。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对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对行动体系的重构,其具体思路是以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课程,以岗位工作目标为标准设定学生学习目标,以工作任务开展的逻辑顺序为参照序化课程内容,以岗位工作规范为参照设定课程考核标准。根据上述思路,本文设计了基于酒店不同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一)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以清晰而准确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定位为依据的。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讲,其课程体系在开发之前,必须深入到各大星级酒店进行需求调查,及时把握现代酒店行业在管理方法、服务技能等方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以能够完成相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培养出具备相应岗位(群)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地保证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应酒店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建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突显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视,避免了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或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灌输或单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弊端,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打破了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排序的固有模式,给学生以充分的工作过程体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感受到真实的酒店行业氛围,体验到未来的工作中所要求达到的操作规范和职业技能,在毕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零距离就业,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后劲。

(三)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分析酒店行业主要职业岗位和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以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为主线串起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酒店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并融合在基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酒店实际工作的相关性来整合、序化学习内容和相应的课程设置,用完整的工作过程替代传统的学科界限,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四)以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里,课程的考核评价重点不再是传统的对书本知识的背记能力,而是以相应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工作规范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变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为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从而有效地避免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与酒店工作实际相脱离的情况,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

第5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关键字】典型工作任务 物流 课程体系

物流人才被称为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物流人才的总需求达到20万人左右。广西北部湾物流产业2010年物流人才需求总量约为62300人,到2015年将达到95800人。物流业急需大量掌握一定技能,有一定沟通能力,会做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胆地进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系统的开发设计一套符合区域需要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同时也是迫切地。

一、物流课程体系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各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课程形式上纷纷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改观甚微。由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等方面的限制,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物流管理的业务知识)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判断、领导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物流管理各领域的相关技能,如仓储盘点、入库管理、条码制作等)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

2、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

3、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4、从目前国内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看,认识实习、市场调查等巩固学生知识的环节过多,而学生动手实践或进行物流策划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过少。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环境的专业适应性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和价值

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能较好的解决上面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来的学科课程体系,以东盟及北部湾区域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根据工作任务的实施流程来设计教学单元。使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的实际运营一致,将零散的学科知识按工作任务集合在一起,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典型工作任务是搭建在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立交桥。“做中教才是真教,做中学才是真学”,对于一个专业或一个职业,将来可能要面临哪些工作,把这些工作提炼出来,再分解成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涵盖进来、有机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掌握了散落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所以说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构想

1、构建服务北部湾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类专业课程体系

(1)与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依托“广西现代物流协会”及“广西国际货运协会”,对我省从事仓储、流通配送及国际货运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企业的数量视需要而定。对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等情况进行调研,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物流信息等职业领域。

(2)划分职业岗位,把物流职业领域划分为基层操作、职能管理、规划决策三个层次的职业岗位。并细分出适合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

(3)邀请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分解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需求。

(4)行动领域的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来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归纳出行动领域。

(5)重构行动领域并且将其转换为课程,在这个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及职业成长的规律来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开发6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运输、仓储、配送、营销服务、货代报关、成本管理、信息处理等主要物流业务的工作过程,将《仓储实务》、《配送实务》、《物流营销实务》、《叉车操作与维护》、《国际货运业务》《物流信息系统》)6门课程确定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重点加以建设。建设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

3、建设4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本特色教材

为适应新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实施的需要,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仓储实务》、《配送实务》、《物流营销实务》、《叉车操作与维护》4本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本立体化教材。在内容上突出工作岗位技能训练,在形式上每本教材配套有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案例集等资料。

4、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教学中鼓励以企业工作流程和任务为主线,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利于“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推行工作任务实践早介入,真正体现动手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5、构建“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确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考核和评价理念,推行综合性考核。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校内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全面衡量教学质量。

实训考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利用“考试指挥棒”引导和督促学生专业技能的积累。

6、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扩建物流仿真实训室3间。通过购置相关教学软件,使扩建后的物流仿真实训室能培养学生掌握运输、仓储、配送、货代、采购、供应链管理的操作,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和岗位工作内容。此外,进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和实训指导书的建设。

7、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现有基础上完成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并与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课堂就是店堂,店堂就是课堂”的工学结合目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校外生产性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项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认为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彭华颖.工学结合下的高职物流校外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

[2]杨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

第6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1、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匮乏电力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系统需要是我国长期现实,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快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对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为克服传统电力生产企业的高能耗、高排放与高污染缺点,我国正在不断加强传统电力工程的改造,从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2、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3、优势条件沈阳工程学院原隶属于电力部,是电力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为电力生产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贡献于电力生产企业的各个岗位。60年的电力行业背景为该院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生产与建设经验,同时储备了充足的电力行业专家学者。多年的管理系办学史也使学院拥有了大量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人才。而土木工程专家则为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提供了一般工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保障。4、满足市场需求从学生就业角度看,通过对2010、2011、2012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能进入电建公司和电厂工作,基本都从事电厂的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但是,据反馈的信息表明,没有明确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不能很好满足电建企业工作的需要,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的电气自动化二学位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开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基于以上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中增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并将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牢固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估价、方案策划、投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符合国情、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拥有将该专业方向办好的明智选择。

二、电力工程人才需求预测

1、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预测新建电力工程项目的增加和现有电力工程项目的发行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持续上升。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2、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质量预测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我国的电力工程的规模呈现大型化趋势,从而要求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统筹规划能力和协调能力;随着电力工程运营时间的增加,安全事故也相应增加,影响着工程运营人员及周边公众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要求工程建设人才具有精细化作业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又使要求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准。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由此我们认为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为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拟开设电力工程方向。

三、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符合用人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电力行业市场调研以及该院的定位,其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第一,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该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第二,结合执业资格需要,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本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具备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并且课程体系设置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将建筑行业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课程列入专业课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既能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增加岗位就业竞争力。第三,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第7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发展

0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在社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变化,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力求创新突破,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1]。

2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

2.3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3]。

3.2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庆军,杨立冬.电力工业工程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65-66.

[2]张向锋.新形势下电力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166-167.

第8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1.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性质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电力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过程是电力建设单位一切活动的核心,是电力建设工人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建筑材料、设备,使其按预定的目的改变为建筑安装产品的过程。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技术方面的,二是社会方面的。在技术方面,工程项目管理反映了施工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的组织方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从改革开放前的落后状态,经过2O余年的努力,得以迅速提高,基本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生产力有大发展的表现。在社会方面,工程项目管理是生产关系的体现和反映,其必须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发动和依靠职工参加管理与监督,保证电力建设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1.2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遵循电力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把施工过程有机组织起来,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少的损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全面完成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最早出现的承包工程管理模式,其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通过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商和建立单位共同完成电力工程的建设任务。通过总承包施工管理模式使施工承包方承担工程电力工程施工责任,并接受建立工程师的监督、管理。通过这样的模式使施工过程的各项责任、职责明确,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但是随着电力工程施工市场的逐渐完善,这种传统的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胜任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其一方面由于监理单位对项目介入深度不够,造成其仅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缺乏对电力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的涉及,影响了工程投资的决策与控制。因此,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不仅给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电力项目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这些竞争与挑战,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勇于探索创新,力求突破,寻求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发展。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但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国内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一些创新理念融入到电力工程管理中,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更具适用性。

3.1 采用滚动开发模式

滚动开发模式是针对流域水电开发建立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分别负责流域水电开发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有的负责前期建设,有的负责后期管理,呈梯级式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加快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升本,保证工作进度,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使项目管理分工明确,更加专业化。

3.2 引入PM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做到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而PM模式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最大化地利用人力和物力,做到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更具组织性,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适应实际需求。

3.3 运用EPC管理模式

EPC模式是当今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EPC模式提供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工期,创造了更大的效率。以上三点建议都是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的管理模式,但在吸收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一些突破创新,并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实际中。

(1)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团队,优化组织机构。要建立最有效的管理模式,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组织作支撑,要选拔一些个人素质过硬,尤其是知识、技术、经验等方面突出的人才,组建团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达到建立一个训练有素、具备快速重组能力的项目组织,以促使组织机构的整合优化。通过此举,期望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达到管理模式的创新目的,最终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整个工程的管理效果。

⑵建立电力工程项目的评估、监督和考核管理机制。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项目工程是否具有可行性,尤其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在项目工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时,应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机制,保证项目过程的质量要求,通过建立电力项目工程的评估、监督和考核机制,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进行分析评价,提高竞争力,完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3)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不断优化电力工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现状,采用更适用、更具创新性、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电力管理工作的开展。

4.全过程、全要素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必须针对其特点进行创新与应用,采用全过程、全要素的工程管理模式促进工程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实际,并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进行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要注重优秀项目团队的打造,从个人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创新能力、领导与管理协调统一方面组建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以此确保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还应从设计阶段即开始对造价、管理等工作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效果,保障投资主体与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另外,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还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体承包或分项承包模式,以此确保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在采用分项承包的模式时还应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项工程的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通过合理的分项工程的划分使项目资源得到合理的调配,项目建设各团队协调配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减少相互制约的情况发生。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5.结论

第9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电力建设也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扩大,但是电力工程施工水平如果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脚步,势必会导致工程工期的延误甚至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还比较落后,达不到当前社会电力施工设计的要求,有些开发商选择施工技术落后的单位,这样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造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施工技术的不规范也是当今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出现的较大问题。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不仅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对资金的管理也极为重要。在实际施工管理中,经常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进行违规操作。整工程施工结束,要在验收合格后,对整个工程进行核算与审核,之后再向用户征收工程费用,随之支付施工单位以及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各类款项。

2电力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普遍落后,因此第一步对策就是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技能的培训,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实践锻炼机会,鼓励管理人员多学习和借鉴,招纳各类人才,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无论是文化道德还是业务技术,都应该是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责任意识提高上来就能一定程度的避免因疏忽大意、敷衍了事而造成的工程事故。

2.2完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电力行业的危险性是比较高的,对其安全的管理更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要建立安全健全的管理保障制度,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资格才能上岗。在施工建设中要强化安全制度的建设,采取各人负责制,具体施工人员要在经过考核后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个人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后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出现。因此要健全和完善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也保障了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建设工程管理的失误和事故。

2.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着重质量控制,提高技术水平要对原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审核,把好质量关。一定要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来选择规格和数量,进货的厂家也要选择信誉高的正规厂家,选择后仍需有专业人员抽样校验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后再投入施工环境。施工时也要严格按照指定的计划进行,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观察和比对,一旦偏离计划,就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争取做到有条不紊的管理及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工程混乱延误工期。与此同时,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施工中也要树立技术品牌观念,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不要为降低成本而在施工技术方面节约资金,工程的质量才是施工管理中的第一要素。

2.4建立高效的电力工程管理流程电力工程招标流程结束以后,将招标的结果和设计图纸告知公司业务部,公司的业务部将上述通知存档,并与用户、施工单位和材料以及设备供应上进行沟通与准备。之后审查工程预算,审核后向用户收取预付款,随之支付给施工单位与供应商,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避免了由管理流程出差错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问题。管理者一定要监督施工执行与工程进度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在流程管理中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施工管理流程顺利进行。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