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镇银行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镇银行发展

第1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首先令人担忧的就是村镇银行被限定于所属县市或乡村的地域范围内,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市场狭小,并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这样是否能保证其商业利润的实现是个问题。就目前来看,这一举措的地域性仍然很强,商业化的道路更适合于较先进的农村。

其次则是诚信问题。从村镇银行方面来看,由于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设立的股份制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必然存在,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所以吸储难度较高,但小额贷款却相对容易。一旦贷多存少的情况出现,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都会发生问题,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状况较之城市并不乐观,经济基础不足,农民少有资产抵押等等都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

再次则是内外部风险管理问题。投资资本的注入、农村银行案件的频繁发生、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都将使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决不会低于现有各类银行机构。村镇银行虽属于一级法人,但与农村商业银行的5000万注册资本相差甚远,其抗风险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规模的影响。

在掌握村镇银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监管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在贷款方面,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如果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司投资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权,同时也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防止投机资本的进入。《规定》还强调,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使其有了坚强的“后盾”,诚信度也得到增加。

尽管问题依然存在,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看好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只要有效益优良的企业入股,严格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风险监管,村镇银行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金融市场的升值潜力,促进农村融资和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摘自2007年3月2日《中国城乡金融报》)

相关链接

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监管方式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村镇银行的概念,特指经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等。有条件的村镇银行今后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第2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第3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第4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关键词] 内蒙古;村镇银行;对策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15

[中图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27- 02

1 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2006年12月2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的准入门槛。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惠农村镇银行正式成立,4月,内蒙古第一家村镇银行——包头固阳村镇银行开业。截至2012年底,内蒙古地区已开业29家村镇银行。29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0.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55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23.76亿元,占比65.0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42亿元,占比23.04% , “三农”与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88.04%;负债总额59.5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1.69亿元,实现盈利0.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零,从业人员903人。内蒙古许多村镇银行根据当地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开发了诸如“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政府+农户”、“担保+农户”等业务模式;根据一般农户、种养殖农户、个体工商户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组合不同的担保方式,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内蒙古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平稳,支农效果明显,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2 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不足

内蒙古村镇银行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渠道,资本严重不足限制了业务的开拓和发展,由于村镇银行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投资,甚至是一些民间资本来组建的,其资金规模比不上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切实的补资渠道。营业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结算功能不健全,多数人不愿也不敢把钱存到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大多设立于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使得村镇银行的后续发展面临生存问题。

2.2 非农化倾向日渐增强

内蒙古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一部分村镇银行注重在县市发展业务,忽视村镇,支农效果不明显,有悖于国家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一些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将资金投向利润更大的城区和较大企业,同时农村地区贷款由于风险高、成本高,在利率定价上不仅不能享受到比城市低的优惠,反而更高,产生“挤出效应”,造成了农村资金“城市化”和“富人化”。这里面有外部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自身的原因: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手段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2.3 科技和产品缺乏支撑

一是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二是村镇银行网点少,基层网点开办成本高,营销成本和业务处理成本高,不仅使客户感到不便,而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村镇银行的信誉积累薄弱,客户认同度低。三是村镇银行均为独立法人机构,且发起行不同,使用不同的业务核算系统,科技网络单一,普遍为单机版运行的信息“孤岛”,无法满足客户通存通兑、银行卡结算、金融服务等需求。

2.4 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在资金管理上,村镇银行在准备金缴存比例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对村镇银行发放相关贷款没有明确规定。在资金补充上,中小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发行金融次级债或其他方式补充资本金,只能依靠地方财政、企业和个人增资。内蒙古村镇银行,也没能在税收、项目开发等方面享受到更为优惠的政策。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处理,而村镇银行只能靠提成留利慢慢冲销,呆坏账核销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保值贴补利息支出没有弥补。

2.5 治理及体制存在缺陷

大部分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不长,基础比较薄弱,内部的治理结构和体制不完善,缺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二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经营决策和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股东权益无法保障和落实,不同程度存在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的体制缺陷;四是普遍缺乏科学的效益核算观念,资产风险较高。

3 内蒙古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

一是根据再贷款管理的有关实施细则,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二是内蒙古地方政府将财政国库资金、政策性补贴、涉农资金、社保基金等统一归口村镇银行办理业务。三是积极树立品牌,引导公众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破解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五是在乡镇增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满足农牧民的金融需求。六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

3.2 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的定位应置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予以考虑,考虑相互的分工合作,以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的合力。村镇银行可以依托主发起银行的支撑,集中优势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经营规模较大的种养殖农户,可以更多地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始终强调“三农三牧”,强调自身信贷结构的调整,开辟农牧业产业化融资的绿色渠道,这也与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3.3 广纳贤才,构建合作平台

建立公开招聘制度,一方面从外部招贤纳士,一方面推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推出与岗位责任相配套的薪酬制度。在员工培训方面,全力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及赠送电子书、笔记本电脑等方式督促自我学习,全方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使其能够跟上金融形势变化。同时内蒙古政府应尽快统一农村金融机构的财税政策和监管标准,完善与村镇银行发展相关的各项配套措施,为村镇银行之间加强合作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通过区域合作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拓展资金来源,做到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良性发展,不断壮大。

3.4 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

在金融政策方面,继续对村镇银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资本管理要求;在税收政策方面,在统一的基础上,适当减免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营业税,激发村镇银行的积极性。此外,内蒙古地方政府可拿出一定资金,成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贷款时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贷款损失,由财政提供资金给予涉农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补偿,并对农贷利息予以一定财政补贴。积极发展面向涉农中小企业和农牧户的抵押融资担保体系,适度分散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牧区草场使用权抵押、农牧区动产抵押登记制度。

3.5 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管理、财务管理、支付结算、内部审计等制度以及主要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等,要对简单沿用发起行的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和合理程度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适应村镇银行业务的实际需要。二是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要严格分工,不断完善议策决事程序。杜绝经营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交叉重叠现象,防范操作风险,防止违法违规案件发生。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系统建设能力、运行维护能力、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灾备能力、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信息科技外包管理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支持能力和信息科技的风险管控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传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第5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7—02

引言

村镇银行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问题,对我国培养多元化的负有竞争性的金融市场体系,大大增强对农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成为我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的力量[1]。而目前探讨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及发展策略已成为焦点问题。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成效

从中国银监会的总体工作安排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将更快,计划2012年底我国需发展村镇银行约1500家。从现实和规划看,村镇银行将会成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体[2]。

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的成立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4年左右的时间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村镇银行发展的成果是喜人的,村镇银行数量迅速增加,且经营管理效果良好,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未来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村镇银行也将继续发挥其作用。村镇银行在演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稳固了农村资金,有效地缓解了农村资金的资金流失

如今,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矛盾重重。首先,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和生产农业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然后,大量金融从农村的撤离,导致农村合法正规的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却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农民贷不到款,而且从之前的统计来看,农村存款真正用在农村贷款的依然很少,没有真正用在缺乏资金的农村地区,这就使得农村资金大量流失。

而村镇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正可以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他通过吸收农户农民的存款,然后贷给农户农民来支持生产发展,有利于留住农村资金,从而大大缓解了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从农村撤离所造成的资金缺口。

(二)丰富了农村金融体系,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从农村来看,村镇银行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改善自身服务的动力,已经有效解决了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覆盖率不高、金融资源依然缺乏以及缺少竞争等等的问题,加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优化了服务流程,使农村金融机构更注重加强自己的服务能力[3]。村镇银行的出现与发展,能够有效凝聚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氛围,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三)有效地规范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较低的利率水平满足了农村借款人对村镇银行的需求,提高了借款人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积极性,并且由于利率较低,降低了农村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并减轻了借款人的负担,其有效的信贷资金投入有力地减轻了借款人向地下高利贷借款而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民间高利贷引发的资金风险,并且民间资本也可通过投资建立村镇银行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从而使得这部分自有资金成为了我国规范金融系统中的一部分,更进一步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4]。通过这种方式,地下高利贷等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得以明显降低。

(四)扩大了服务领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化建设

村镇银行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能够扩大农村消费的信贷需求,初步显现了村镇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三农”方面的功能。另外村镇银行还能为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和农村个体经营业主提供了信贷服务。能够为企业注入所需资金,提高了自由资本的资金使用率,提高了农产品企业等经济主体市场的竞争力。

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缓解当地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扩大农村金融网络覆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其在运营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困难。

(一)吸收存款难,存贷比高

从村镇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来看,银行存款增长速度缓慢,吸收存款难。剔除政府在开业之初将市政建设拆迁资金集中存放这个政策因素外,村镇银行自然增加的存款增幅不大。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设立的金融机构,其社会了解度较低,所以公众认可程度较低,农民认为把钱存在村镇银行风险较大。而贷款增长速度较快,存贷比例均超过监管指标值[5]。

(二)支持“三农”困难多,力度不够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村镇银行的投资和管理者从自身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来出发,不大愿意把贷款投入到农村去,觉得效益低,风险高。真正服务“三农”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还有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较少,且不熟悉农村地区相关情况,导致银行覆盖面低[6]。贷款也不能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另外,农村授信担保网络建设落后,业务处理手段滞后,这也大大限制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服务农村地区的水平。

(三)抵御风险能力有限,不利于村镇银行发展

从前面的几个问题我们能看到,我国村镇银行盈利能力较差,备付金也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抵御风险能力。虽然几家村镇银行到2010年末都有计提了一部分的存款准备金,但余额有限,一旦发生了几笔呆坏账,银行经营就有可能陷入困难,这也给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配套政策尚未到位,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用何种方式将村镇银行纳入当地支付结算体系还没有出台明确细则内容,并且在利率的定价问题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另外,目前我国对支持村镇银行发展成效的政策监督机制也还并不完善,目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个击破,以求得村镇银行的更快发展。

第6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第7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现阶段仍存在很多局限性和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资本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在目前百余家村镇银行中,多数村镇银行股本在5000万元以下,最少的只有200万元(例如刚开业时的四川省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经营环境不佳,信用风险偏高。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农户或企业,农民生活水平低,懂技术、懂市场的少,从而使农村资金积累能力较弱,而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体系建设较为滞后,还没有建立起覆盖所有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征信体系,再加上农村担保体系不完善,农民中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不多,且难以变现,村镇银行面对农村市场,其经营系统性风险较高。

社会认知度低,业务拓展缓慢。由于村镇银行是根据市场化原则来开展各项业务,其设立时间普遍较短,资金实力有限,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储户对存入村镇银行的存款缺乏安全感。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巨鳄纷纷倒闭,客户很难放心地将资金放入村镇银行,致使村镇银行业务拓展更加困难。

机构网点较少,品牌形象不佳。我国村镇银行只经历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仅有几家村镇银行开始设立分支机构,大多数村镇银行只有一个对外服务的网点,这与商业银行网点林立相比,相形见绌,影响其在农民中的品牌形象。

支付系统不畅,对外结算受限。从全国支付信息资料获悉,目前没有一家村镇银行以直连方式加入到现代化支付系统中,村镇银行的汇兑业务当前主要实行他行制,大部分是通过发起行进行转汇,资金一般要一天至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账,这与其他银行实时到账相比,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金融产品单一,营销渠道不畅。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产品为主导,以柜台交易为主渠道,而银行汇票、银行卡、理财产品、银行承兑汇票等基本的金融产品缺失,加上又缺乏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交易渠道,这都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需要配套的扶持政策

基于上述原因,各家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经营艰难。当前正值村镇银行经营初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举各方之力,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政策与扶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给予村镇银行以支持。

财税政策支持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要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培育富有活力的农村金融机构至关重要。2009年4月,财政部出台了《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监管要求、贷款有增长以及年末存贷比例超过50%的村镇银行,由中央财政按村镇银行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这为村镇银行初期发展给予有力的扶持。

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为了体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国家应对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实行农村信用社的优惠税率,使村镇银行营业税率从目前5%统一下降至3%,减少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同时,应给予村镇银行所得税3年~5年的免税期,减免的所得税作为其一般准备金,以提高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

推行差别化呆账准备金提取制度。目前税务部门对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均按贷款资产余额的1%来控制。为了国家体现对“三农”的支持,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应对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允许税前按3%~5%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

实行积极的核销政策。2009年5月,国家税务局下发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仅明确“村镇银行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抵押(质押)贷款,经迫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金额”的核销情况,而没有针对小额涉农呆账贷款出台相应的核销政策,建议对无法清收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涉农贷款,允许税前自行核销。

央行政策支持

减化审批流程。根据央行《关于票据凭证印制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村镇银行需要使用人民币票据凭证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统一制版、印制”。目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村镇,其票据制版申请及印制要经过县、市、省人民银行层层上报,最后经总行批准,时间跨度过长。建议央行将审批权限下放至各省级中心支行,以减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结算准入门槛。根据银发[2008]137号文件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村镇银行目前没有一家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而无法分享现代化支付系统带来的便捷。建议央行在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村镇银行进行试点,准许其直联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以提高其结算效率。

实行宽松的利率政策。根据现行政策的规定,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政策与商业银行相同,在同等基础上村镇银行毫无竞争优势。建议央行给予村镇银行更为宽松的利率政策,准许其存款利率可高于商业银行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的10%;贷款利率可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10%。这样,给予村镇银行更为灵活的定价政策,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有利于市场拓展。

提供资金方面支持。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股本少、资金来源不充足,日常的资金营运及头寸可能会出现周转困难,除发起行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外,央行应简化审批流程,通过隔日资金拆借、短期再贷款等形式支持村镇银行日常周转需求,避免其流动性风险的出现。

监管政策支持

分支机构准入。目前村镇银行大都是单个网点对外,品牌形象不佳,而在村镇中各类小客户缺乏先进的自备交通工具和时间,一般偏好就近办理金融业务。因此,为了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提升其服务品牌,村镇银行需要适当增设网点,作为银监部门应当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准入门槛。

实行存贷款保险制度。村镇银行要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开发“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以降低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同时,为了提升村镇银行的信誉,确保存款人的利益,应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以解决存款人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后顾之忧。

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政策。监管部门应根据银行规模的大小,制订不同的收费政策,以引导不同的目标客户。应允许村镇银行采取降低收费标准,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客户群体,以提高社会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识度。

第8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7年中央银行与银监会启动的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改革以来,村镇银行已经过七年的发展壮大,到如今已经达一千多家,遍及了全国31个省市,覆盖了一半以上的县市,应该说村镇银行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农村金融明显落后于城市金融的状况,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村镇银行应该始终遵循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要始终以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经营服务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讲,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并无区别,也是“完全牌照”的银行,同其他城商行和农商行一样,按照监管要求在所辖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按金融许可证规定范围开展各项商业银行业务。相对于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如它的管理结构是扁平化的,管理半径短,手续简便,贷款审批机制灵活,信息反馈决策速度快等。

如今,村镇银行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渐有自身特色的小微银行、社区银行、“草根”银行,成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新生力量,并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4年8月末,全国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已达到70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457亿元,负债总额达6022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为5067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1886亿元和2213亿元,两项合计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了92%,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是比较高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向133万农户和24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万亿元,其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日渐明显。

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村镇银行的经营者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村镇银行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宏观上来讲,经济形势总体还是向好的,但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经济下行的压力,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利率市场化都给村镇银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组织存款难度大、存贷比比较高、服务手段单一、支付结算渠道不够畅通等,这都限制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和服务能力。

二、村镇银行创新发展策略

村镇银行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自身的困难,如何确保其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是当前村镇银行领导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农村金融问题本就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创新的一员,对于国有银行、信用社多年以来都能没解决的问题,村镇银行肯定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但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笔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分别参加了城商行、村镇银行的筹建和经营,针对村镇银行在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1.提升支农支小水平,明确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

国家对村镇银行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就是支持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县域经济,村镇银行本身要树立立足县域、支农支小的经营服务理念,将农户和小微企业作为金融信贷支持的核心。村镇银行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决策链短、管理灵活、手续便捷、审批高效的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形成村镇银行特有的服务特色和竞争力。村镇银行要努力将金融服务下沉到基层,要延伸到乡镇街道、田间地头,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村镇银行要建立具备自身战略特色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要构建侧重风险防控的“三农”与小微企业业务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村镇银行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培养一批熟悉农村经济环境、小微企业情况的信贷从业人员,同时还要不断培育一批属于自己的忠实客户群体。

2.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村镇银行安全稳健运营

今年以来,由于受经济下滑、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链趋紧、货款回笼周期增长等困难,甚至出现了个别企业主出逃的现象,信用违约风险在逐步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要强化风险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要加强信用风险防范,要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动向和行业发展趋势,时刻关注信贷资产质量的大幅波动,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将出现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二是要防范出现操作风险问题,村镇银行在简化流程的过程中,不能把风险也简化掉,要建立与自身业务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案件的防控。三是要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出现,村镇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很容易引发挤兑事件。因此,村镇银行银行要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切实防范错配,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对流动性管理要做到主动性和前瞻性。四是要做好舆情监测,加强信息公开。村镇银行要实时关注及时研判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和不完整信息,特别要对重大风险事件和炒作热点,要防止负面舆情扩大化,要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公众舆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增强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

村镇银行要把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方式作为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在业务品种上实现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贷款担保方式,推出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二是要在吸储和支付上实现创新,要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加大服务力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闲散资金,要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银行等多渠道支付方式,方便农户和小微企业进行结算往来。三是要在政策宣传和落实上实现创新,在要辖区内树立村镇银行品牌形象,要借助普惠金融、金融知识进万家、三大工程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力。

4.加强合规经营,规范开展经营活动

村镇银行服务范围主要是所在县域内的“三农”和小微企业,办理的业务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村镇银行绝不能为了发展急功近利,超出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超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来开展业务,要做到不突破自身业务范围,不跨区经营,不发放大额贷款,确保主要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实现稳健发展。村镇银行做为新型农村机构,要从一开始就将银行业“三铁”纪律(即: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贯彻到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要坚持做合规经营的典范。

5.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壮大

村镇银行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村镇银行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相关部门要继续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在金融监管方面可适当调低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适当调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央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利用税收和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9篇: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村镇银行;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我国从2007年开始了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5年多时间发展,全国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农作用逐渐发挥。但存在的诸如金融创新能力和资金筹措能力较弱、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经营独立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下一步发展,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村镇银行的大量组建为农村金融带来新活力

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达799家,如包含部分村镇银行开立的支行,全国已有1200余家村镇银行,除尚没有村镇银行网点外,其它省份均有分布。村镇银行各项经营指标较好,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319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28.6%,高于全部金融机构15.7%;贷款余额1782亿元,其中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00亿元和841亿元,合计占比81%,高于全部金融机构56.9亿元;不良贷款率0.2%,低于全部金融机构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860%,高于全部金融机构570个百分点。

村镇银行的大量成立,为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较好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幅增加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截至目前,村镇银行网点已覆盖全国60%以上的县(市),开设的分支机构达到了400余家。二是允许企业和个人参股村镇银行,调动了社会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增加了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三是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引入“鲶鱼效应”,有效增加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提升了农村地区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四是村镇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在当地发放贷款,不存在资金外流现象,缓解了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问题。

二、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筹措困难,存款稳定性差。由于村镇银行采取独立法人的运作模式,成立时间短,品牌效应差,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可,且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结算系统不畅,造成存款市场上的竞争力先天不足。目前,全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有2/3以上余额存贷比超过70%,且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对公存款,储蓄存款占比较低,存款稳定性差。尽管由于村镇银行刚起步,监管部门对存贷比指标并未严格限制,但这种负债结构容易受存款单位领导变动及决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尤其在季末商业银行存款考核时点上,大量存款撤出,易对村镇银行流动性造成冲击。

(二)目标客户群与农村信用社重叠度较高。多数村镇银行虽然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当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但普遍要求有相应资产进行抵、质押,或必须有国家公务员、电力、电信、烟草、银行等国有控股企业、全民所有制地方大中型企业或县级以上医院、学校等稳定单位的具有中等以上收入的正式员工作为保证人。受担保抵押条件限制,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与农村信用社趋于同质化,基本上处于与农村信用社抢占县域优质信贷资源的状态,大量缺少抵押担保条件的农村地区的贷款人仍无法获得贷款。

(三)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偏弱。目前村镇银行开办的业务品种,大多数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基本同质化,并无明显竞争优势。虽然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的需求已开始凸显,但由于金融创新成本较高,业务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有限,大多数村镇银行创新力较弱,尤其是在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模式方面尚无突破,信贷产品与广大农民和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四)受发起行控制较深,经营独立性不足。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也占有一部分股权,但是《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发起行)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发起行对村镇银行占有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发起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如某村镇银行,共34名员工,其中董事长、管理层等6人均是其发起行下派人员,导致该行高层人员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发展上,均无法脱商业银行的影子,每项贷款都要报发起行审批,无法适应当地经营环境。

(五)潜在一定的风险因素。一是信用风险高。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域的农户或企业,信用意识较差,而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二是易发生操作风险。村镇银行的部分中层、客户经理及临柜人员多数为新招聘人员,缺少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匮乏,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操作风险。三是易发生科技风险。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大部分是租赁营业场所,没有自己的机房和异地备份场所,各项设备相对简单。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整、升级、维护都是在发起行统一安排下完成,自身尚无完善的科技平台和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应对突况缺少必要的科技支撑,很容易发生科技系统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为有效发挥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村镇银行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明确市场定位、完善法人治理、加强风险防范,共同推动村镇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一)帮助村镇银行提高社会认知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地方政府和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当地社会公众加大宣传力度,介绍村镇银行的性质及其开展的相关业务,增进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增强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信任感。中央银行也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扶持力度,可以设立专项支农再贷款支持政策和额度,缓解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资金压力。同时,可以通过村镇银行试点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允许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浮动略高于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增强村镇银行在存款市场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应联合建立村镇银行贷款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投向和占比作出明确规定,并定期进行考评。引导村镇银行准确把握农村社区“草根”银行的市场定位,紧贴“支农支小”的服务方向,有效平衡服务“三农”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道路。不仅要支持当地优质企业和农民大户,更要注意扶持农村弱势群体,让最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民获得贷款,建成真正的“农民的银行”。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正确处理与发起行的关系。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具有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发起行不能违反《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超范围管理村镇银行。发起行应以股东身份对村镇银行开展管理,而不应过多介入村镇银行的日常经营和具体操作。同时,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发起人,也积极争取自身的权益,真正参与到村镇银行的决策和管理上来,避免出现发起行一家独大的局面。

(四)加强信贷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智力教育和培训、医疗保健等事业项目都需要多种资金来源。要引导村镇银行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大现有信贷品种营销的同时,在贷款准人标准、审批模式、利率定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解决农民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的难题,为符合条件的“三农”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五)加强内控建设,防范潜在风险。村镇银行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实施严格授信管理,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切实提高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集中风险,坚决杜绝对单一借款人和单一集团企业的超比例授信和贷款,严格控制除农业以外的单一产业信贷投放比例。对股东和内部关系人的关联授信应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同意,条件不得优于非关联方同类交易条件,授信金额不得超过其对村镇银行的投资额,同时,不得对异地股东及其设在注册地的关联企业授信。

参考文献

[1]熊超,季诺维,陈英兆,曹婧钰,倪小萱.村镇银行发展政策分析——关于村镇银行运营模式探究的政策研究报告[J].中国外资,2012(6).

[2]张亦春,张金斌.村镇银行的顶层设计问题与发展困境[J].中国金融,2011(23).

[3]李敏.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为例[J].农业经济,2011(1).

[4]刘亮.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基于江苏省某村镇银行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