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

第1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策略

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家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4、要委婉巧妙批评。

第2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关键词:家校互动; 策略;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65-001

所谓“家校互动”,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单元――家庭和学校,在育人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这里讲的“互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使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达到“无缝衔接”,并最终创造出使育人对象个性发展的学校与家庭和谐育人环境。

一、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变“客体”为“主体”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群众性组织。一般来说,学校设立两级家长委员会,按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在“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自愿申报,竞选产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之后,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校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会议,一方面使家长委员全面了解学校或班级的办学情况、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共同探讨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问题,并请家委会的委员们为学校或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

2.建立家校互通的长效机制,解答家长的疑问,接受家长的监督

学校应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联系电话、校长接待日、网上交流平台等方式方法,及时解答家长对学校或班级办学方面的疑惑;此外,定期开展调查问卷和家长评教活动。每学年,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任教情况、学校办学情况等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咨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家校互联的合育方式,积极引领家长,结成家校同盟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存者,其存在是显性的,其蕴涵教育力量是隐性的。如果能让家长参与到活动开展、学生管理中来,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寻找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老师,定期邀请家长来校授课,开辟各种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资源;招募一批热心教育、关心学生的家长为家长志愿者,开展“爱心家长护学岗”、“爱心家长环保岗”等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并以公益的形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品行评价,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家长评”这一环节,让家长成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这样一来,不仅使评价全面、客观,更主要的是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活化家校互动形式,变“单一”为“多元”

1.尝试多种沟通方式,加强信息互通

首先,用好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是最传统的家校沟通形式,电访、短信、邮件对传统家访是有利的补充,由于及时联系,使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快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推广与应用,班级QQ群、微信群、朋友圈、班级博客等现代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交流渠道,使家校互动性更强。如通过班级博客,教师可以将本班班级动态、学生表现情况、家教观点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及时传递给家长,还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展现自我风采的空间,实现了家校“零距离”。

2.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促进家校共育

家长非常渴望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亲身体会孩子在校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亲身感受学校对孩子辛勤的培育,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一是活动开放。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及重大庆典等,使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及时沟通交流。二是课堂开放。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让家长了解学校素质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

三、加强引领和培训,变“要求”为“指导”

1.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家教水平,是家校互动共育质量的保障。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校长、优秀教师、心理咨询师、NLP导师,或者在育儿方面有心得的家长作为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按年级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年龄特征,为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家长们从中受到启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教养知识。二是编辑或查找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供家长阅读参考。三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家教园地”,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家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投放到网上,由学校家教指导小组成员及时地进行解答。

2.召开专题家长会,解决问题

第3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策略

中学生正处于潜意学习的最佳时期、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父母和子女固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决定了家庭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然,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取向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要求班主任运用正确的策略,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班主任登门家访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每次联系卡收回后,班主任可以从家长反馈的意见中及时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可以促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对于好玩游戏的学生,周末可以借助电话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提醒家长注意……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改变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提出放任不管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班级违纪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这部分人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班级坚强的后备力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3.要根据不同事件背景,因事随访

(1)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而沾沾自喜时,家长也容易被学生的情绪感染,觉得自己的子女真的具备这样的水平,而跟着子女得意忘形。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给他浇浇冷水,并激励他能再接再厉。

(2)当学生遇到挫折而悲观失望时,虽说失败并不可怕,但一旦一蹶不振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丧失进取心,从而无心向学,造成更糟的后果。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与鼓励。

(3)当学生受到较强的刺激而出现严重后果时,学生受到挫折时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这时班主任予以家访,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并配合班主任及时疏导,帮助子女走出困境,这时予以帮助可以让学生感动一辈子。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班主任应把家长视为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与家长联系,而不应出于偶然的动机或迫使家长对学生采取强硬措施而进行家访,这样会使家长害怕教师家访。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预约时把访问的内容、时间等告诉家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利于克服教师的急躁情绪,避免对问题的简单处理,也不会出现见不到家长而白跑一趟的现象;(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班主任通常比家长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切忌以懂得教育而自居,不愿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交往中应仔细寻找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不能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

4.要委婉巧妙批评

教师应当是家长的教育顾问,可以对家长提出要求。有些家长比较通情达理,对教师的提议能主动接受,积极配合。也有一些家长“护短”,往往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自己的“面子”相联,明知孩子有错,也不愿意让别人说。班主任与这类家长对话时应避开其他教师及学生本人。谈话中避免直接接触“敏感区”,应采取迂回战术,还应机智地帮助这类学生家长提高教育素养。

家访是一门艺术,运用正确的策略进行富有艺术的家访,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心希望通过班主任家访这座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能够达到“5+2=7”甚至是“5+2>7”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关键词】艺术作品 高校 装饰艺术教学 市场

伴随着艺术的繁荣与发展,高校作为艺术教学实践的先行者,身处科研前沿,理应引领艺术创作潮流,充分发挥信息来源广泛、知识内容更新迅速的优势。高校师生互动交流,激发主动性、创作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艺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引导艺术作品生活化、经典化和市场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般来说,黑龙江省的艺术创作群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是黑龙江省、市画院画家;二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三是职业艺术家、自由职业者和跨界合作者。不难发现,高校创作、研发人员众多,信息资源丰富,教学知识更新和时效性强,可结合社会需求探索创新路径,引领装饰艺术产业发展。

装饰艺术作品的生命是创新,创新亦是一切艺术的永恒主题。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艺术作品向“高、精、尖、深”方向的发展。目的是传递正能量,焕发新气息,触及心灵,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鉴赏水平。

笔者认为,在高校装饰艺术教学成果转化过程中,以下三个方面尚待解决:

一、艺术作品的创新驱动。装饰艺术是修饰和美化的艺术,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也是艺术作品的生活转化品。其实质是心与心的沟通,人与人的艺术语言交流,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活的交流。装饰艺术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风景四大内容,应当结合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进行专项研究。当前,黑龙江之所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归根结底是其独特的风貌和人文情怀。从业者应当沉静下来,凝心聚力,在“高、精、尖、深”方面下功夫,逐一细细品味,深入挖掘。艺术作品不应束之高阁,而应从象牙塔走出来,走进生活,接地气。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人的生活、天然博物馆,这些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表明黑龙江省不是没有资源,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在求新求变的原则指导下描绘装饰艺术四大内容。比如植物方面,向日葵、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朴实无华,成为东北粮仓的形象代言人;动物方面,东北虎、丹顶鹤等形象成标志特征,可开创品牌,发挥集聚效应;人是社会主体,粗犷豪情的东北汉子,情趣丰富的表演艺术可直接进入画面,独具特色;风景方面,四季分明、冰雪资源独特成为个性鲜明、民族气息浓厚的艺术画卷。装饰艺术的首要任务是将人的情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使艺术作品饱含民族气息和地域特色,充分表达心性,将夸张与变形引入画面,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艺术高校科研团队需发挥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尚待做强做大。艺术高校作为艺术学习、科研、创新的实践主体,是培养高端艺术人才的场所,肩负着推动艺术产业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有三个环节没有打通:一是各高校装饰研究力量分散,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形成合力,且分工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特色,设置出现重复建设,造成人才浪费。应当将高校装饰艺术研究力量联合起来,整合研究队伍,分工明确,开创特色鲜明,极具品牌特色的艺术产品。二是艺术作品要与生活相结合,传递人文情怀。可与现代文学、诗歌、设计相结合,跨界合作,互通有无,向生活汲取养分,集众家之所长,结合现代工艺手段,突出材料表现力,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三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教学的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创造才能的艺术人才。因此,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结构的完善,从教学形式的更新到教学思维的改进,自始至终都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悉心观察、亲身体验,感受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增强情感交流,真正做到人与社会、生活、自然相融发展。适时激发教师、学生的创作欲望,做到以人的思想为主导,将主观思维幻化于作品中,增强艺术感染力,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提升鉴赏力,增强研发能力,同时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的受益者。

三、艺术市场密切结合。任何作品离不开市场的检验,装饰艺术作品在表达思想、传递精神的同时,应与市场结合,实现自我价值,进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产品。市场是鲜活的、生动的、丰富的、瞬息万变的,只有与时代息息相关,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艺术作品如果束之高阁将会失去生命力,为了唤醒艺术作品,有必要将艺术作品市场化,实现价格化,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艺术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此外,要让其与高校教学对接,在教学、交流、互动中提质增效,在发展中换代升级,使装饰作品真正上升为经典作品。

艺术高校科研团队应整合力量、突出特色、明确分工,既可集中优势重点打造黑龙江装饰艺术品牌,又可扩大学术交流,促进沟通与交流,合作形成艺术精品。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科研中良好互动,凝心聚力,自觉形成“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科研团队,提升教学质量,拓展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让作品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完善,同社会、自然、生活密切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建立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归根结底,高校装饰艺术教学成果的转化是态度的转变、思想的表达及精神的提升。高校师生应紧跟时代潮流,将装饰艺术作品打造成日新月异、与时俱进、表达时代的精神产品,凝聚力量共同开发艺术市场,助推黑龙江高校装饰艺术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立项项目,项目名称:黑龙江省高校装饰艺术教学成果的产业转化,项目编号:13B0033)

参考文献:

[1]周琳.高校装饰艺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J].艺术教育,2013(1).

[2]王作其.黑龙江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构建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美术大观,2014(5).

[3]廖美华.浅谈高职院校产学视角下的装饰艺术[J].价值工程,2014(4).

第5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心理资本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路桑斯在研究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主要有二维说、三维说、四维说等。随着研究的进展,心理资本四维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路桑斯认为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是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路桑斯的这一观点得到许多研究者的验证。本文以四维说为理论依据,从心理资本的四维度视角研究艺术教育优化策略。

二、当前艺术教育模式下学生心理资本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教育不全面,致使学生遇事缺乏希望

由于艺术类专业没有固定的就业方向,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以及怎样工作。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对未来没有很高的期望。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习惯寻求亲友的帮助,并不主动思考解决方式,缺乏希望感。

(二)学校不注重学生情绪调节控制,导致学生面对困难较为悲观

当前我国艺术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略学生情绪的调节控制,致使学生由于一件作品没做好,或者一次比赛失利就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悲观情绪。很多学生在无法完成任务时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从而丧失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斗志。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校园环境较为单一,导致自我效能感较低

由于艺术教育专业性强,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导致当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充分,艺术专业技能提升难度较大,致使学生没有足够勇气超越自我。同时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使艺术类大学生感到较大的压力,他们普遍对自己评价偏低。

(四)锻炼韧性活动少,学生遇困难易放弃

当前的艺术教育对学生韧性等关注度不高,使得一些艺术院校对与锻炼学生韧性活动组织较少。学生在经历挫折后难以自拔,心理恢复周期较长,有的甚至停止积极进取,降低自己的追求,随遇而安。这种韧性不足的表现影响了艺术类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严重影响艺术教育水平。

三、心理资本视角下的艺术教育策略

(一)帮助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艺术类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增强学生努力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韧性。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动机和行动力的重要保证。学校就业指导处教师应帮助学生依照自己的客观条件调整就业期望和就业观念。教师要帮学生分析实现目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提前思考解决办法。同时让学生清楚实现目标不只有一条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达到目标的方式,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促进学生继续发展进步。

(二)给予艺术类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

艺术院校应为艺术类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冒险精神,提高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学校可以尝试给学生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基础等方面的课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将学生管理工作分散到各个教师身上,以提高学生辅导工作的针对性。此外,应多组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活动,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中的问题,分析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提高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三)构建全面培养的校园环境

首先,要改革陈旧老套的艺术类大学生培养方案,给予艺术类大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高校应将固定的教育制度改变为随着艺术类学生个人情况和社会需求而进行调整的动态教育制度。让艺术类学生在充分了解课程所适用的职业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这有利于增加专业学习的灵活性,减少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其次,要更重视对艺术类大学生基础文化的培养。艺术类大学生本身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在高校课程设计中要重视文化课的教育,让艺术类大学生充分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多组织校园活动,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艺术类大学生需要比科研型学生更了解社会环境。艺术院校应多组织校园活动,挖掘艺术类大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四)丰富艺术类大学生的经历

改变艺术类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使艺术类大学的课堂变为研究型学习的课堂,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互相讨论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助于在相互协作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同时,就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增加阅历和增长知识。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在专业相关领域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提高对自己专业技能的认知度和自信心。

四、结语

第6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一、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意义

教师沟通能力的强弱,沟通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因此,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谈话,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这也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意义所在。

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存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现在通过家庭教育的学习,我彻底改变了以前的错误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学校要发挥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知道自己担的责任很重,因为我们的工作不仅要面向学生,还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科学理论,只有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好年轻一代。指导家庭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下-代,幼儿园必须做好这项工作。

三、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策略与艺术性

(一)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满腹牢骚、怨气冲天,甚至最不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的通情达理。耐心的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是""对"这样的短语呼应,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更全面了解。当学生有进步时,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

(二)讲究艺术,巧妙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措施是很好的。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微笑能让人轻易渡过尴尬、困难的场合,既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还能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第7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软着落的策略和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软着落是指教育者以温和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双方达到同心同德的和谐状态。这是一种柔性的教育策略手段。它是从人的内心都有受到尊重、理解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在自然、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更利于成长的实际,通过循循善诱、寓理裹情、情理导行、意味深长的引导,使被教育者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积极进取、知书达理、文明规范,使主客体的意愿趋向一致的教育策略。硬性教育比较侧重于规章制度和法理的教育,带有强制性的教训意味,要求被教育者必须服从和接受教育者所赋予的思想理念,并告之若违反,会受到无情处理。[1]虽然一定的硬性规定、命令性形式是需要的,而且硬性着陆能引起双方情绪波澜,有力度,但因为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的自我保护性,容易引起反弹,造成其着地的融怡状态差,师生关系紧张。我们常常见到:委婉的话听之,指责的话却之,训斥的话恶之的境况,这就是服软不服硬的情况反映。从塑造和谐完整人格的教育目的出发,实行温和的柔性教育策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软性本质属性,实现软着落,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突出师生的共同利益。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师生命运相联、前途维系。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和“高徒出名师”正是这种共同利益的反映。师生是为共同梦想、共同利益的实现而走在一起、共同奋斗,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教师要以深情向学生表明:自己平时严格要求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加强修德,储能,创美,锻炼体魄,做到学习刻苦认真,行为文明,其本意是希望学生既赢在求学时代,更赢在未来。学生期盼老师不断加强提高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为人师表,业务能力强,既维系着学生的切实利益,也维系着老师的核心利益。突出师生的共同利益,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软着落的良好策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者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来不得粗暴和伤害。愤怒,零智商;辱骂,愚蠢……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思想认识问题,只会给人的心灵造成更多阴影;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教育者的为人师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会使教育更有效、更轻松;人无完人,何况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因为他们是雏鹰、璞玉,所以才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看不惯学生的出错,是自身修养不够,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没到位,责任在自己。激励学生的自驱力。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说真心话、肺腑言、关爱话。情真意切,会打动人,联络情感,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导其行”。教师要不吝啬激励受教育者,以激励对方的自驱力为最高标杆,从尊重开始,以建议代替批评,适当赏识,授权激励。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激励语,实事求是,有步骤地进行精神和物质激励。在评价受教育者学情的时候,善于指出努力方向,激发竞争意识,鼓励张扬个性,肯定表现欲望,赞赏挑战权威,宽容不足,渗透学习经验,促进创新发展等。讲究善管的方法艺术。善管不是通过高压、强迫、专制,因为这种管理是治标不治本的管理。善管是以好的机制管理,例如,教师会策划、导航、知人善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领导形成团结奋进集体。建立民主制度,成立受教育者的自主管理,教育者把住关键时候、关键环节,其他放手由学生自议、自决、自查、自督,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教师的管变成不需管的软着落。善管是教育者讲究方法艺术的管理。例如,推行奖罚分明管理制度,讲究奖罚艺术。一旦发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有效地表扬;面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表扬方法;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和富有建设性、发展性的目标进行表扬。将批评和处罚用温情裹着、付之于关爱情感之中。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博学多才进行威信管理,自然深孚众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师生之间积极沟通的策略和实效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情感、个性、内在需要的相对独立的生命体,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得到受教育者的支持、理解,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进行了心灵交流、智慧和情感的沟通。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都可在沟通中得以建立和提高。通过沟通能够消除师生各自对彼此的盲点、误解、隔膜、心理障碍,达到相知相熟、相互悦纳、教学相长。可见,师生之间积极主动地进行平等沟通不仅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和积极策略。第一,教师以爱心、热心、耐心的品格与学生拉近距离。爱心、热心、耐心是教师的道德情操、风格、修养,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策略。教师的爱心像蜂蜜滋润学生心田,使学生感到生活甜蜜;像慈母关爱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于是听其教诲。教师的热心像阳光沐浴学生的全身,像前进中的火把,引领、激发受教者向前。教师的耐心像不竭动力,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和提高锤炼素质的毅力、耐力和信心。总之,沟通、爱心、热心和耐心,缺一不可。第二,教师以民主、商议、尊重、理解的睿智与学生加强沟通。民主、商议、尊重和理解不仅是沟通的理念和形式,更是优良作风和有效方法与策略。民主像砌智慧塔,师生夯基、挑梁、垒墙,聚集师生智慧力量,形成优势。商议像培植智慧之树,施肥、浇水、除草、去虫,使师生形成共识,消除分歧。尊重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安全、审美、舒适、个性自由发展的需要;以平等的姿态,不以长者、权威自居,与学生交流、谈心等。只有这样,才有教师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做出想方设法的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学生从内心尊重老师,从而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第三,教师以慧眼瞄准和突出共同点、恰逢点、闪光点。凸显师生的利益、前途、命运的相关性是有力举措和很好的策略。它有助于形成师生的感情同构、志趣同构,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平时抓住开学、放假、节假日、生日、考试、比赛、毕业、应聘等时间点,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敏锐扑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激励。

三、创新实践探究环节的策略和实效

一个正确的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是因为,主体的思想学习无论对思想家思想的理解与感悟,还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构,都需要内外机制的推动,环境的交互作用,经常需要不同思想相逢,进行讨论和比较优劣,决定取舍,需要新思想指引与激发,从而在个体认知结构中不断注入新成分,助产新的思想成果。这种交流是一种个体生活体验的解说,是一种个体实践问题的咨询,是一种对时代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商讨,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与责任,更是人们学习与创造的一个必要的取经过程。[2]而且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自主、竞争、开放、交流、合作、视野宽广、信息储量丰富、思维活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时代性的个性特点。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平等、自由切磋、商谈、讨论、甚至辩论的平台,使各自的信息得到交流、思想智慧能力得到展示、甚至淋漓尽致发挥;使各自的思想在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得到相互比较、相互确证、相互启发;从中选择、借鉴和确定自己所需要的成果;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各自的优良个性得到张扬,不良状况得到改进;使人人有成功的体验。毋庸讳言,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已提出很久了,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合时宜、不利于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比如,教师课前只重视“备课”,不重视“备人”。更注重了解、钻研教育资料,面对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则措手不及。

第8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关键词:教师;家长;沟通

学校是未成年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便利及通讯工具的普及,密切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免会发生冲突。如何减少家校冲突,化解矛盾,成为当前学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教师应怎样做呢?回顾多年的工作经历及与同事交流,得到一些体会。

一、学会尊重

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不论与哪种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教师都不能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因为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这样做会伤了家长的自尊心;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等。学会尊重,是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上目的是一致的。教师要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轻短期观察,重长期发展。学生的种种表现,都是发展中的现象,而不是问题,对于一些不良现象要视之为正常,注意正确引导就是了,不要轻易或不经意间当着家长的面给学生贴标签、下结论。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始终是真心关爱其孩子的话,肯定是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内在要求。

三、掌握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为使沟通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与家长沟通前要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信息。内容包括:学生的情绪状况、每日常规方面、认知方面、个性方面等;家长的职业、学历背景、教子态度等。其次,做到礼貌待人。讲究文明礼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因此,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第三,学会表达与倾听。与家长面谈时要尽量简单明了,不要嗦;说话时,态度要客观,不要武断;对于他人的反对意见要给予宽容,不要针锋相对;倾听时,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同时注意运用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等。第四,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沟通。除了传统的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外,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定期发放时事通讯,告诉家长有关学校教育的情况及如何参与等方面的信息;好消息电话;教师对学生个人阶段性的简短评论,每学期或年终时发放;特殊情况卡,包括生日祝贺、节日祝贺或特殊问题等。此外,与家长面谈时要约定恰当的时间与地点等。

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的沟通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文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参考文献:

第9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

小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性格形成、开发智慧的重要时期,必须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当然,学生不只是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学校任课老师的沟通关系。

一、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

《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都处于未成熟的状态,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打开学生的心门。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窄,辨别是非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经常容易犯错,但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打击的能力也差,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忧愁和苦恼,耐心地听取他们的心声,关爱学生,用温馨的语言启迪学生。尊重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前提,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不要存在歧视,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其次,班主任还应用真心关爱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若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觉得你是真正关爱他的时候,自然就愿意坦露他的内心世界,与你分享他的情感了,到时,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而且做班级管理工作时也会将更得心应手。最后,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必须注重言语的使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比较脆弱,也比较敏感,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合理把握语言的力度,重了,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轻了,又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做好了以上几点,既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虚心接受批评教育,努力改正自己的过错,也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压力等困难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二、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同时,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不同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持有的态度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庇护型”“敷衍型”“支持型”。“庇护型”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过错和性格缺陷往往采取辩解、袒护的态度,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对此,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要采取先褒后贬的策略,对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多给予赞赏和肯定,在指出学生过错和不足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避免使用过激性的语言,争取使家长在心理上能够接纳你提出的意见,从而达到谈话的目的。对于“敷衍型”的家长而言,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一切的教育工作都要归学校管了,自己则不闻不问,在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增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意识,并引用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启示他们学习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最终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支持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比较重视,也能积极地配合学校面谈,所以,对这类家长,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要求家长配合监督。

三、班主任如何与任课老师沟通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小学生在学习中最常接触的人,但两者所担任的角色不同,任课老师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则是要处理好班级要务,关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但是两者的共同的目标都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班主任只有与任课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及时了解班内同学的真实情况,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和发展。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所以,沟通要建立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平时开班会邀请任课老师共同参与,私下也应与任课老师建立好关系,争取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让任课老师辅助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此外,班主任还需善于协调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关系,一些任课教师可能不注重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往往会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矛盾与隔阂,所以,班主任应主动宣传任课老师的一些优点和长处,以及教学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多了解任课老师,对他们产生敬仰,增强任课老师在班级中的威信,同时,还应将学生反映任课老师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问题,都应将问题透明化,把误会解释清楚。班级管理要将任课老师的管理与班主任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隐蔽性的问题,班主任可能不易发现,但依据任课老师的教学经验,可能很快发现,如果任课老师能积极地将这些问题反馈给班主任,将有助于班主任更快速、更全面地掌握班级内的动态,采取正确、适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发展。而且,对于班级工作中较复杂的方面,也需要任课老师积极地配合、监督、管理,教师间的紧密合作更能促进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体的形成。

总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狠抓,也需要技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不断总结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班级动态,做好与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间的沟通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合理化的管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使他们以优异的教学成果来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程金凤.如何运用谈话法与学生沟通[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