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公司服务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产保险业 发展模式 转变 途径
一、从公司的制度改革谈转变的途径
制度是财产保险公司一切活动的准绳,强化制度的建设是公司完善的首要选择,改革公司的制度则更是转变发展模式,实现财险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需要。
(一)财险公司的制度改革要以市场经济为方向
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财产保险业的基础。财产保险业只有不断的面临市场,以市场为指导,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由此,财产保险公司就应该转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制度,将其制度调整和改革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争创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向前发展,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保证其正常顺利地对市场改革和开放。
(二)财险公司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调整财产保险业的相关政策,营造财产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财产保险业的法律。当前,我国财险业的法律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都还不完善,要努力制定《保险法》的相关实施细则和从属法律法规,保证财险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行,制定细则的过程则是财险公司积极为公司争取发展机会的时机,趁此时机将本公司的要求和想法提出来。另一方面,财险公司要改革本公司的法律法规,为本公司财险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财险公司应加大本公司的执法力度
法律效果的发挥,需要的是对法律的执行,因此,财险公司要加大对财险业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打击扰乱财险业市场竞争的现象,保护合法的市场竞争,坚决不姑息养奸,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让违法分子为所欲为,为其营造一个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必行的竞争环境,使其规范、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从财险业公司的角度谈转变的途径
财产保险公司是财险业的主体,是财险业实施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的状况决定财险业的发展状况。因此,要转变财险业的发展模式,实现财险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从财险业公司着手。
(一)转变经营观念
财险业是商业性质的业务,要牢固树立“商业”意识,要将财险业的活动看成是和其他商业活动一样进行买卖的过程,可以完全采纳多种手段加强推销,以增加保险费用,以保险费用来保证保险公司的发展。另外,保险公司还需要增强利润意识,以利润衡量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最终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些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树立的是一个“保户至上”的观念,顾客是上帝,要不断为保护着想,不断优化服务。
(二)使用科学方法加强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财险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财险公司在管理上下功夫,才能保证财险业的健康运行。管理离不开方法,而且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这体现在:一是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财险业要着实打造出一两个本公司的特色保险业种,树立起名牌效应,利用名牌效应增强公司的市场份额;二是加强对公司人员的科学管理,精简人员,减少机构,合理优化利用公司人员,保证每个人员有其作用发挥的地方;三是加强对外竞争力的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公司人员进行培训打造,使其具有对外竞争的能力,从而整体上促进公司的对外竞争能力。
(三)机制多元化发展
机制是财险业公司合理运行的链条和助推器,良好合理的机制激发人员的情趣,促进公司良性运行,反之则否。机制的多元化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建立集约式的增长方式,不能再靠对外的粗放式的不断延伸来发展财险业,要积极向内涵式、集约式转变;其次实现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积极拓展财险业的相关领略的发展,拓宽市场;最后完善激励机制,适当的激励可以使公司人员保持继续向前的精神状态,不断促进其经营险种的对外扩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三、从财险业经营个人的角度谈转变的途径
财险公司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集体,集体作用如何,关键在于每一个经营个人如何。因此,财险业经营个人的发展情况影响到财险业公司的发展,甚至影响其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此需加以重视。
(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财险业的经营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努力进取的精神毅力等,过硬的专业素质包括对财险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相关其他险业知识的了解、分析和驾驭市场的能力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训练,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素质高的经营者。
(二)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
财险业也是一个服务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行业的经营状况,而服务质量又取决于每一个单独的经营者,因此,作为经营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让保户舒心和放心。服务意识的强化,主要需要经营者本身素质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另外还需要客观因素的影响,即团队服务意识的加强。
(三)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财险业的进步也需要创新,更进一步来说就是要求经营者有创新意识。市场的创新、财险业的创新是不断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的财险业类型、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变革,这些都需要经营者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作为经营者,应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汪嘉,沈瑾.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初探[J].宁波党校学报,2003(3)
同志自进入保险公司以来,深刻知道要做好保险业务,取得实际工作成绩,促进公司发展,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业务工作技能。为此,他始终注重学习,认真学习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与工作纪律,认真学习保险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在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与公司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工作,确保完成保险任务。同时,他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确保获得客户的满意,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为保险业务的开展,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同志深刻认识到,要做好保险业务,取得保险业务大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团队,团队里的每一个业务员能够忠诚公司、爱岗敬业,认真细致做好工作,获得客户的满意。为此,同志始终加强团队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在团队建设上,他首先抓好自身建设,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保险业务各项工作搞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团队建设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严格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使每个员工成为优秀的业务员,能够做好保险业务。同志在团队建设上,要求每个员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优秀标准。一是职业形象优。要注重文明礼仪,自觉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展示靓丽风采,严格执行保险业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规范标准,自始至终为客户提供文明服务,有着良好的公众形象和较高的群众认可度。二是职业纪律严。要服从公司工作安排,安心保险业务工作,模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自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合规合法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客户,赢得客户的一致赞誉。三是职业技能精。要认真学习保险业务操作流程、相关制度、企业财务知识以及如何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使自己熟练掌握岗位业务知识与技能,能熟练、正确回答客户的各类业务咨询,给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处理方法,增强公司对客户的吸引力,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四是服务质量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诚信履约,诚实待客,为客户提供贴近的服务,把真情融入对客户的一言一行之中,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把客户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做到真诚服务关爱无限,为不同客户提供适合他需要的保险业务。五是工作成效显。要细致入微为客户做好服务工作,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以客户的满意作为工作的追求目标,努力拓展保险业务,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做保险业务,实质是一项开发市场、争取客户的工作。只有争取到客户,获得保险业务,才算完成任务,取得工作成绩。开发市场、争取客户是非常辛苦的工作,需有永不认输、顽强拼搏的意志与精神。同志要求每个员工相信自己的公司,相信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够做好保险业务,取得客户的信任。在开展保险业务中,一是要不辞辛劳艰苦,努力拓展市场。以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跑市场,深入到每个地区,走访每一个客户,向客户介绍各项保险业务,宣传购买保险的好处,努力取得客户的信任。同时,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与客户建立互信,力争取得保险业务。二是要真诚服务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满意的服务,始终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认真办好客户每一项业务工作。在真诚服务客户中,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做客户的贴心人与知心人,使客户愿意在我们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并与我们保险公司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做好新老客户工作,巩固扩大保险市场。发展保险业务,关键在于有众多的客户,既要有老客户,更要有新客户。要努力做好新老客户工作,巩固扩大保险市场。对待老客户,要保持与他们的良好个人关系,为他们提供周到细致的售后服务,力争取得他们的满意。平时有时间要多走访,了解客户购买保险后的反响,是否有新的保险业务,做到在走访中,开发市场,争取客户。碰到节假日,要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表示问候,增强客户对我们保险公司的好感,进一步维护合作关系。要利用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用老客户购买保险获得的好处的事例打动新客户,以此证明我们所开展的保险业务足可以信赖,可以放心购买。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要开展业务离不开保险公司的支持,要与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志满腔热忱、花费心血与保险公司建立关系,取得保险公司的支持,促进了公司各项保险业务的发展。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联系中,同志积极向保险公司各位领导汇报工作,介绍公司开展业务取得的成绩,说明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求保险公司领导给予支持和解决。积极向保险公司要求增加保险业务,表明决心一定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诚恳听取保险公司领导的意见,就开展保险业务向保险公司领导征求建议,并把保险公司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带回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由于同志热情诚恳与保险公司搞好关系,增强了保险公司对自己公司的信任与支持,有效促进了各项保险业务的发展,既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又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保险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强,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客户服务的竞争,而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种类和服务渠道,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保险行业当前客户服务的首要工作。
关键词 保险 客户服务 工作职能 构建体系
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保险市场主体增多,消费者的保险意识、维权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呈现出客户谈判能力越来越高、忠诚度越来越低;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满意度越来越低;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的迹象。在这种新形势下,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如何通过客户服务工作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各保险公司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认清形势,明确客户服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进入WTO后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府部门对保险企业监管措施加强,广大客户对保险企业监督力度加大,客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被拓宽。消费者对目前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较为不满的问题包括保险后续服务不到位、处理投诉不及时、购买保险前后服务态度差别大、保险条款不合理等。而保险公司长期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制约和束缚下,产生重效益轻服务,重产品轻客户,在服务作风中的形式主义、短期行为、突击行动等,显然已无法满足社会和客户需求。
客户服务意识不强。有的保险公司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市场份额,忽视了经营效益、客户服务,淡化了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满意度不高。
客户服务方式和手段较粗放。服务方式局限于传统式、功能性、基础性的服务,日常提供的只是与保单有关的服务,只有当客户缴费和出险时才能享受到,保险公司和客户双方的售后联系沟通很少。
保险产品创新力和推广力不够。客户购买保险的目的是以少量的保费支出获得不可预测风险的转嫁,从而满足转嫁风险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保险品种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长年集中精力销售车险和企业财产险产品,部分创新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和推广,产品信息渠道不顺畅。
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查勘、定损、核损、提交单证、理算、核赔、划款等环节间流转速度较慢,理赔程序繁杂,理赔投诉回复较慢,理赔周期长,损害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造成车险理赔投诉增多,影响了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造成公众对行业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保险条款不够严谨。部分客户遇到保险事故后,对条款的理解经常与理赔人员产生差异,引起争议和纠纷,甚至有些业务员在展业中存在误导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行业形象,造成保单的失效率、退保率和投诉率居高不下。
保险专业客户服务机构不健全。多数保险企业在一线队伍中没有配备客户服务机构,只由销售人员兼任,而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心是销售和业绩,使客户服务工作难以在企业与客户间搭建良好的运作桥梁。
二、找准定位,确定客户服务工作职能
客户服务的价值是无法用市场和财务价值来具体衡量的,所以一般来说,比较难获得保险企业的重视与支持,客户服务机构要想真正提升自身价值,不仅仅要提升服务质量,还要提升更多的服务方式,满足客户多渠道取得保险服务需求,提升客户服务自身价值,增强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对外服务功能
一是传播保险知识。保险公司通过媒体、一线业务员、客户服务热线、网络等立体服务沟通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保险产品信息,增强民众保险意识和日常风险管控意识,尤其在客户购买保险之前,保险公司可通过各种渠道将市场情况、保险产品、保险条款内容等有关信息准确传递给消费者,帮助客户识别风险、选择风险防范措施。还要耐心指导客户填写保险单,切实维护客户利益,体现客户的真实意愿。
二是提供咨询与投诉服务。保险企业的客户服务机构必须致力成为一个服务专业、内容丰富、知识精准的知识载体,通过客户服务专线、网络、意见箱等多种渠道接受咨询和投诉,准确解答客户疑问,及时、公正处理客户投诉。当保险企业通过电话、网络享受客户服务专员对客户提供专业、愉快的服务体验时,容易使企业获得客户的了解和支持,赢得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使客户服务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提供理赔服务。客户出险后容易彷徨失措,心理波动较大,保险公司应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安抚客户心理,做好客户接报案、查勘、定损等各项工作,全力协助客户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秩序,积极向客户提供防灾防损服务,营造良好社会口碑。
四是提供增值服务。为特定群体客户或潜在客户提供与保险保障没有直接关系的延伸,即保单以外的服务。
五是市场调查功能。利用主动拨出电话、收集一线业务员意见、网络、手机等载体,调查并了解客户对现在和未来的保险需求和期望,认真整理和改进,提高服务水平,丰富保险企业客户服务内涵。
(二)对内管理职能
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并建立CRM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对客户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为客户有的放矢地提供差异。
二是企业内部要构建起内部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企业内部上下级的服务状况、服务满意度、执行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系统评估,为深化保险服务作出依据。
三、统筹兼顾,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质量
(一)构建可靠的客户服务制度
首先要有明确可行的责任制度,所有与客户服务工作相关的部门都要有明确其部门的职责范围、员工岗位职责和保证各项客户服务工作顺畅运作的部门间联系制度和传递程序,对涉及客户利益的经常性重点项目,要出台各环节服务承诺时限,使责任制度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达到可操作、可落实、可考核,真正使客户服务工作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其次,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像安全生产事故考核那样,明确客户服务工作差错、障碍、事故标准,既要考核经济损失,又要考核其信誉损失,要明确考核责任单位,考核工作内容,考核工作方式,使考核不流于形式,务求时效。再次,要有可行有效的激励措施,要采取通报公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多种措施,使企业内部奖罚分明,切实督促广大员工重视客户服务工作。
(二)加强教育宣导,增强服务意识
保险公司要把保护广大被保险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细化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标准,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在接报案、咨询、投诉等客户接触端口实现标准化服务,建立服务质量监测考评机制,推进保险公司形象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建设、积极向社会和客户公开服务承诺,并严禁误导性、虚假性宣传,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维护好、实现好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努力构建和谐共融的局面。
(三)完善产品体系,努力适应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家庭结构改变,人口趋向老龄化,必然产生新的风险和新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应该与社会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与国家狠抓生产安全紧密结合,在各个方面开展积极研究探索,力求获得突破。
(四)努力提升服务便捷度
除了在业务柜台和展业人员处进行销售活动外,可以通过中介、网络、电话、银行、邮局、便利店等渠道积极开展销售活动;除了进行现金支付之外,可以通过网上支付、银行划付、各商家储值卡等尝试实践,提升便民服务效率。要加强咨询、投诉环节管理,建立咨询、投诉处理监督机制,通过提高各环节的责任意识,提升咨询、投诉处理速度。
(五)高度重视理赔服务
保险公司要努力实现从方便内部管理向方便客户转变,要改进理赔程序,优化理赔流程,简化理赔手续,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和服务规范,提升服务效率。理赔部门和理赔人员要积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想方设法简化程序,缩短理赔周期,方便客户。要强化接报案、调度、查勘、定损、报价、核损、理算、核赔、支付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加强对各环节操作时限的日常管控手段和后台监督,在确保理赔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理赔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定期沟通,及时向客户和业务员通报理赔进度情况。结案后,对已决赔案要及时进行回访,提高客户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
(六)努力为重要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保险公司要努力为客户提供保单之外的服务,可通过成立客户俱乐部等形式,为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专家讲座、免费体检、健康咨询、机场贵宾通道服务、购物便捷等衣食住行方面的服务。可运用重要客户信息资源,在节日、生日、气候骤变等时点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关爱服务,并在高端客户生病住院、子女就学、家政等方面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和帮助。当重要客户出险时,从接报案到付款都应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一、保险机构发展现状
1.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我国保险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01年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批准成立的保险机构121家,截至2008年3月31日,保险机构已经达到1752家,占到保险中介市场的74.71%。
2.保险机构连续几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保险机构累计全年亏损3572万元。2006年,全年亏损2361万元;2007年,全年亏损4830.08万元(图1)。
3.保险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初步建立。截至到2008年1季度末,保险专业机构共设立2105家,退出353家,进入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家,退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8家。
二、保险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比例较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保险机构是与保险市场同时产生、共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保险机构规模小、效益差,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和快速发展的保费收入,保险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寿险市场,保险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较低。
2.保险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尚不规范。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一些保险机构缺乏成熟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不够规范,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而是放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上,市场调研、客户分析、内部制度建设、人员选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
3.保险机构专业化优势不明显。《保险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经营的保险业务。《二八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08年3月底,我国保险机构持证率为76.35%,虽然高于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平均71.96%的持证率,但仍然和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不符。
三、我国保险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保险机构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及时解决和完善,为保险机构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1.加强监管,营造保险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底子薄固然是事实,但是可以不断借鉴国外市场成熟发展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保险制度,为保险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监管部门进一步促进保险相关法则和政策的完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保险机构的规范运作,对保险机构的经营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扩大保险机构市场准入,推进市场竞争。
2.继续探索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的良性共生关系。从长远来看,这是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公司是保险商品和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而保险机构则是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促使双方达成保险合同或者协助履行保险合同的第三方。简而言之,保险机构的基本作用是为保单当事人和保险人提供服务。当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达到一定的规模,保险公司会从成本和效益的辩证关系角度,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相对程序化、规范化、技术固定化的展业和产品销售环节转托出去。
一、工作思路
(一)创新方法
创新,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更别提发展和进步了,失去的创新的源泉,也离衰败不远了。同样,做为财产保险行业同样也是如此,创新是我们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将我们的服务工作做到细化;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的工作,才能让我们整个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那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创新呢?
(一)应该树立明确理赔理念。
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一名理赔员,一定要严格按照保险法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工作,决不能因为个人因素就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我们要时刻树立“主动、快捷、求实、合法“的理赔方针,将理赔工作变成联系和沟通群众的重要桥梁。
(二)在理赔方法中进行服务创新
多年的基层经验告诉我,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是能够对参保者进行经济补偿,但是整个保险公司的的服务集中体现在理赔服务上。但是目前的保险行业的索赔现象却成为阻碍他们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的各种保险标准也变得复杂多样,呈现出分布零散的特点,导致部分去现场看勘察和损失评估工作进展困难,保险人员、投保客户、参保人员对索赔的事项了解不多;二是,保险公司的内部办事效率较低。由于不重视保险服务,造成索赔困难,很多客户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怀疑,让保险意识更加滞后,所以提高保险效率的经营管理水平,对理赔程序进行简化,从而提高理赔的效率,促进保险公司健康发展。
二、提升能力
作为长期奋斗在理赔工作岗位的我深刻体会到提升理赔能力的中要性。提升能力,是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意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要想提高工作能力应该从几下几点出发: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学无止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让自己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被淘汰,才能真正为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为此,在工作中,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学习跟保险行业相关的知识,认真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公司举行的各类培训班和培训活动,向身边的优秀服务人员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做到三个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深入调研相结合、专题教育与参观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理赔队伍建设
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做后盾。加强理赔队伍建设,一方面不仅要严格执行纪律,做到全面细心接报案,及时到现场,准确报价,热情服务,理赔合理。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案件快速理赔方法,在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前提下,确保案件处理的简单、快捷,突出我们保险公司特色。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维修、救援以及配件为一体的服务网络,本着互利互惠、控制风险的原则,对汽车修理公司进行考核,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进一步签订合作协议,另外加强查勘定损队伍建设,提前为公司储备人员,不让查勘定损成为其他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三、真诚服务
(一)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参保环境
一方面意识到位,进一步提高理赔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牢固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力求做到“耐心听取投保人提出意见、虚心接受投保人建议、尽心解决投保人难题”,形成了时刻为客户着想的好局面。另一方面做到服务到位。通过强化保险大厅前台服务职能,合并窗口、资料和程序,实现参保客户投保“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户式查询、一条龙服务”的目的。真正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给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最后制度到位。加强主要责任,限时服务和全程服务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做到着装规范、话语规范、行为规范,为优化保险服务提供保障。
(二)加强专业服务,提倡人性化服务
公司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有职业道德与专业的保险人和理赔人员,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从保险业务人员到内勤人员都要求熟悉了解公司的保险产品。
(三)提倡用心服务,提供温情服务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员工,我们应该用“心”服务,用“情”服务,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需求,让他们感受我们服务的温情。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客户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点,对我们保险公司来说,不管是是承保部门、理赔部门、客户服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员工,在建立和保持客户服务形象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们各个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将完成公司的客户服务目标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并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客户对公司是最重要的,让客户从开始投保到保险责任终止,都能在我们公司享受到连续、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
四、争创一流
(一)立足岗位,争创一流成绩
坚持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必经之路,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熠熠发光。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真诚的对待她人,认真的对待工作,公平的对待管理。严格遵守柜面服务要求,礼仪规范,热情周到,规范作业,推行“三个一”服务:一杯水、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工作日清日结,日事日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不单单要有意识,还要有技术。将“以从容之心为平常之事”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工作,将“打造服务最好的保险品牌”的服务理念带给广大客户。用真诚的服务、真心的微笑、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客户的满意。
(二)扩宽客源,争创一流成绩
1、员取代专业渠道
在我国现有的寿险销售中,个人与团险业务员和行业占居绝对主导的地位,而保险经纪、公司直销、专业、银行保险与网络保险等销售渠道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这在很大程度上既限制了保险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又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日益个性化、人性化的保险要求。
2、盲目重视保单数量
现有的销售模式下,各寿险公司没有明确的市场区隔目标,以圈地为主,各家公司的产品没有本质区别,销售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会导致同一客户得到同一公司多个保单,这样直接导致了同一公司多头服务现象,造成了保险企业成本的浪费,也影响了保险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建立和培养长期忠诚客户群。
3、经济人市场处于萌芽阶段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专业和保险经纪一直处于空白,可见,保险中介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成立的时间短,经验少,规模不大,专业人士缺乏,难以发挥中介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保险中介市场主体少,中介发展极为不规范,少数中介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4、粗放式的营销理念
因为个人人队伍的增长能迅速带动保费的增长,而保险公司没有明确的市场隔离目标,以圈地为主,所在快速增员成为各个公司拓展业务的主要手段,这也是个人成为我国寿险主要销售渠道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保费快速增长的压力下,个险盲目增员的粗放式营销理念对保险业长久以往的健康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
二、营销模式改进的方向及趋势
1、个人制面临转型
现有的个人制度的优势在于与保户进行面对面的业务联系,便于沟通信息,有助于开拓新的保险市场。从监管角度来讲,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严格新产品的销售管理和加大对误导行为的处罚等。从保险公司来讲,应实行员工式管理,减少保险销售中短期行为和避免队伍的高脱落率,加大对人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在与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合作下,建立多层次的增员选择和业务培训体系以造就较高素质的保险人;改革佣金体制,鼓励无限发展的组织体系。
2、保险中介面临洗牌
在05年5月12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保险机构年会预示着保险中介市场的高佣金将再次回归,在这种形势下,中介机构的发展对其专业性与市场性的要求更高了。生存下来的将是以后的主力,无论在外资占强势还是本土为方的市场情况下,中介都将发挥出其应有的独当一面的能力。
3、公司直销(员工直销)——维系保险公司与保户关系的重要手段
公司直销是寿险公司雇佣领薪销售人员以及他们组成的团体通过各种光顾以及使顾客满意的服务来实现保险产品的销售。这种销售渠道十分重要,是中国寿险最早发展业务的渠道之一,曾一度占到业务总量的90%多,目前各种团体业务的拓展主要是依靠此渠道进行,可以说是开拓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4、网络保险是符合21世纪潮流的寿险销售渠道
近年来,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许多保险公司通过设立主页介绍保险知识,解答疑问,推销保险商品,提供保险服务。人们只要通过浏览器在网上找到保险公司的险种,在选定险种的电子意见书后会在网上收到保险公司发来的已填好的保险单。如果满意,只需通过银行将保险费划拨到保险公司的账户上,并输入密码,一份保险契约就完成了。
5、银行保险——金融环境日趋成熟下的新型保险销售渠道
银行保险具有网络全、服务佳、成本低等优点,深受各家保险公司的欢迎。如何找准价值创造点,推动银行保险业务模式向更高级演进,已经成为了众多保险公司需要直面的问题。
【关键词】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服务举措
保险新国十条第一次提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明确保险的服务特性和属性。既然保险是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就必须要有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为此中国保监会于2015年7月31日印发《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保监发〔2015〕75号),这是中国保监会第一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提出服务评价的标准,这将对提升中国保险业服务质量起着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督促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将会生产深远的影响。
一、财产保险服务评价方法与定量指标
中国保监会保险服务评价工作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消费者导向,服务评价以消费者体验与感受为核心,引导保险公司树立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二是全流程覆盖,服务评价覆盖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保险公司服务水平。三是客观公正,服务评价力求过程科学规范,结果客观公正。四是持续改进,适应形势变化,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发挥服务评价导向作用,引导保险公司不断改善服务水平。
服务评价范围覆盖保险公司销售、承保、保全、理赔、咨询、回访、投诉等所有服务环节和销售渠道。服务评价范围包括保险公司总公司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分公司两个层级。定量指标是以保险监管部门、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系统数据为基础,根据统计标准和计算公式,对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各环节接触点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量化评价的客观数值。定量指标评价采用百分制。同时,对于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保险服务重大创新项目,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加1-5分。对因保险服务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重要媒体负面报道、重大或经中国保监会认定的其他保险服务突出问题,根据问题严重程度扣1-5分。
二、落实服务评价方法和定量指标的对策
1.以满足保险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
一是保险消费者购买的保险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特殊商品,是一种对未来发生保险事故和满足保险给付条件后的承诺,因此保险业要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特别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只有让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认为他们的利益是绝对有保障的,才会放心并踊跃的投保。二是开展保险服务评价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抓手,客户可以先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诉电话和网站投诉,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解决,就可以向中国保监会客户投诉电话12378投诉,由保险监管机构督促保险公司尽快处理。三是通过设置从承保到理赔,从投诉到合理解决的一系列服务评价指标的考核,可以督促保险公司重视并解决客户投诉难的问题,切实改变保险公司长期存在的重视投保,轻视理赔和投诉的顽症。四是开展保险服务评价可以加大对保险公司的外部约束,通过中国保监会和所在地保监局定期公布保险公司的服务评价等级,激发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力,促进保险公司转变经营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保险消费者。
2.不断提升服务评价指标
一是《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为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可遵循具体方向和目标,保险公司一定要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要通过管理办法、制度体系、保障实施条件和考核奖惩等全方位的举措,确保保险公司服务评价指标达到A等级。二是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员工诚实守信和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训练员工拥有广泛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娴熟高超的服务技能。三是保险公司可以依据《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中重要服务创新可以加分规定,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保险服务重大创新。四是要避免发生指因保险服务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重要媒体负面报道、重大等重大负面问题的扣分,确保保险公司依法依规经营。
3.实施客户服务的“六力”标准
一是要实施客户界面的执行力,就是凡与客户接触的人,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服务习惯,自觉执行服务标准,忠实履行首问负责制,全力以赴做好全程和跟踪服务工作。二是要实施业务后台的支撑能力,就是要完善管理规则,理顺业务流程,明确服务环节时效,对超过时效的服务环节要严格处罚。要优化技术支持,形成有效激励,为前端客户服务提供支持。三是要实施服务品质的监控能力,就是要建立保险公司各层级、各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服务工作标准和考评奖罚标准,健全保险公司各层级服务监督考评机构岗位,明确职责,赋予权限,实现服务效能考评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四是要实施客户资源的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客户实名制的强制执行,建立保险公司客户识别与分级系统,并有效联通业务系统、电网销系统、理赔系统、财务收付费系统和服务电话系统,构建保险公司统一、互联、高效和差异化客户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五是要实施客户需求的发现能力,就是在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以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为目的的客户服务创新体系,充分体现保险公司引领市场的价值与作用。六是要实施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是依托保险公司既有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群体,以保险保障为核心,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不断扩大和延伸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强化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7月.
[2]刘子操: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国内保险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业务经营规划、业务经营区域、目标客户群体、销售渠道等方面,在对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监督、评估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和有益的改革创新,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日益复杂化,保险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的突出问题,在国内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防范和及早发现经营风险,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可能遭受的经营损失,保证保险业能够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在加强保险监管的同时,各保险公司经营决策者应该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公司控制风险、加强管理、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保险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异性和保险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形成了各自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建立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保险公司自我约束意识,防范和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建立公司内部相互制衡机制,确保正确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监督和弥补公司管理功能可能存在的缺陷,使公司在市场环境变化和人员素质差异的情况下,实现公司的市场经营目标。
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应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应参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公司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创新,比如公司价值链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业务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司价值管理、销售渠道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公司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管理等。按照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保险公司总分支公司之间应该建立严格的管控机制和费率反馈机制,总公司对分支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指导,监控到位;应建立严格的核保和核赔分离制度,建立必要的审核制度和检查制度;对分支公司擅自越权和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对违反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行为,必须认真进行内部监督和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并及时修改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否则,保险监管部门可以追究总公司的领导责任。
二、以监管为核心,监控和指导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在新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将以往部分监管责任转变为保险公司的管理责任。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是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投资人的正当投资回报权益不受侵害,监督保险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往这种监管职能是通过对保险公司现场和非现场的例行检查来实现的,但由于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和业务经营的复杂程度增高,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保险监管部门例行的检查和抽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增大了保险有效监管的难度。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下,保险监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内容,加强事后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则应该认真检讨和审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的现状,增强对公司内部机构、业务、财务、投资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和弥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保险监管部门在加强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应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
国际上一般对内部控制按职能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保险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包括涉及直接与财产保护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包括分支机构授权和批准制度、责任分离制度以及对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与管理层业务授权相关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决策程序、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手段、信息交流、监督管理以及各种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
保险公司总公司必须对分支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是否相适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备和完善,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是否对称,重要职能和关键岗位的设立是否相互制约,独立的内部稽核和公正的外部审计是否健全,内部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机制是否执行落实,职业道德水平和培训质量是否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和有意误导行为是否得到遏制,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否得到执行等进行研究和评估。所有这些内容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操作效率,确保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同时,保险监管部门必须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监督指导。
三、以竞争为手段,建立内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合作机制
国内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为内外资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大市场,使国内保险公司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际保险业的竞争,因此,保险公司应该从国际竞争的高度,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应该具备全球化的经营视野和更强的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内外资保险公司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最优服务、最大份额、最高利润,是公司竞争所追求的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利用保险资源、保险科技、保险信息,以及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合作与联系,是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从管理的层面上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国内保险公司学习和借鉴。首先,内外资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公司管理者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其次,应注重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适应竞争与合作的要求;第三,应加强对业务无序竞争的管控,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竞争活动;第四,共同营造一种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市场协作精神和协作方式,提高公司的获利水平和竞争力。
四、以管理为目标,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整体素质和水平
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各部门和总分支公司各司其责、有序结合、分工明确和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把分散的、单个的力量聚集成为集中的、强大的集体力量;可以使保险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权在组织管理结构中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避免相互推诿,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办事拖拉的弊端;可以确保公司领导制度的实现,公司各级领导只有依靠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围绕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两个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日渐市场化和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应建立起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有效地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实行严格的监控,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反馈系统,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四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机构、管业务、管经营,并接受保险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五、以服务为理念,提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科技含量
首先,产品创新能力反映公司管理和竞争水平,保险产品的系列结构、规格品种,特别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频度,对保险公司产品管理能力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竞争的客观需要,保险公司都把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和更新产品作为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必须看到,国内保险市场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险产品结构雷同、业务单一、创新不足、粗放经营等问题。业务结构方面,财产险保险费收入来源80%以上为机动车保险,经营缺乏特色和品牌;业务品种方面,财产险传统型业务比重大,创新型业务、高附加值业务和延伸型业务比较少或基本上没有开展。
随着新《保险法》的实施,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条款费率的管制得以放松,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条款费率制定权,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应该跳出传统的业务框架,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建立推进产品更新换代的产品管理制度,加速开发和创新公司自身的产品系列,提高公司产品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开拓各种市场空间。培养适应产品创新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产品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对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内控机制是否完善的考验。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产品创新机制。
其次,科技创新引导保险公司的服务创新。北京市保险市场近年来能有快速发展,同保险公司重视服务创新密切相关。目前,北京市保险市场中的服务创新表现为:服务科技方面有电话语音服务、网络和电子商务、银行结算支付方式;服务管理方面有计算机网络管理、承保、理赔、结算中心、人业绩管理、营销管理;服务方式方面有服务之家、客户回访、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服务理念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和转变。
保险公司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网络保险以及由此延伸的服务手段和领域,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运作效率,以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积极参与保险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
在信息技术引发的保险创新浪潮中,公司间竞争的重点不再是产品的价格竞争,而是服务质量和方式的竞争。只有通过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服务竞争,才能将各种保险产品更快更好地送达顾客,才有利于扩大和稳定客户关系,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增加业务创新的机会。
第三,加强人管理制度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新《保险法》修改的一条重要内容,是加重了保险公司对保险中介人和中介业务管理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责任,保险公司应根据中介业务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应的保险中介业务管理办法,加强和完善对保险中介业务的管理。国内保险业的营销方式最终将建立在市场导向型、客户需求型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基础上,使人寿保险这一“以人为本”的保险服务行业在服务意识、服务效益、服务质量、服务渠道、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多方面和多层次发生根本变化。
保险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是靠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的提高,靠保险公司服务创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业的制度体制改革、机构业务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归根结底都将落实在服务竞争上,因此,提高保险服务与促进保险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保险公司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保险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应该遵循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运行,不能因人而易,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四,高度重视银行保险的发展机遇和经营风险。银行保险最直接的含义就是通过银行网络来销售保险产品。充分利用庞大的金融机构网络,增加保险的销售渠道,高效率地覆盖市场与客户是保险公司热衷于银行保险的最现实的愿望。银行保险所显示出来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对保险公司拓展销售渠道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建立客户资源共享机制,为双方客户提供综合性互惠服务;二是加强银行保险业务的深层次合作;三是适应网上保险的需求,实现双方网站的方便连接,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网上保险、网上查询和网上转账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服务。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人寿保险另一个主要销售渠道,但同时,各保险公司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保险不是零风险,由于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滞后性,目前有些问题已经暴露,如经营效益风险、资金回报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违规操作和误导宣传等事件也时有发生,必须引起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管理规定。银行保险注重的是品牌形象和诚信经营,保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合规经营,塑造自己稳健经营、诚信经营、合法守规的品牌形象,形成自己值得信赖的品牌优势。银行保险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培训内容和时间。银行保险的核心产品是服务,服务质量是决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六、以效益为中心,用内控制度管控公司所有经营行为
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对其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监督,保证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能够按照公司的既定目标履行职责,有序、有效地开展业务,确保公司的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为基础的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工具,它可以用来推动创造价值的观念深入到公司一线员工中去,用效益的观点,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经营目标的实施,监督和控制公司管理层的所有经营行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实现,而分支公司的管理层既是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其经营行为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绩效。
关键词:保险知识普及、问题、对策
一、普及保险知识的重要性
尽管我国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和保险深度(保险费在gdp中的比重)在近十年里都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当前市民的保险购买率仍然较低,不能满足市民对未来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要求。而可能导致保险购买率低的原因除了公众的购买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对保险知识的缺乏而导致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低。因此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公众风险及保险知识的水平对提高保险购买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6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第十条中,就提出要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我们在2008年做了一份关于北京市居民保险知识状况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50份,通过对问卷分析可以看出,有80%的市民对“保险责任”一点都不知道或者只知道一点。仅有9%的市民对保险的相关知识非常熟悉和了解。 42%市民已经购买保险,但是只有31%的人是在完全知晓和自愿的情况下购买的。22%的人对保险条款完全看不懂,48%的人居民认为普及保险知识是非常必要的,47%的居民认为发展保险业最重要的是普及保险知识。
二、保险知识普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进行的保险知识普及片面性带来消极后果
保险公司的展业人员特别是营销人员,是对消费者进行保险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结合产品销售所做宣传和讲解对帮助消费者理解风险和保险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很有经验的营销人员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的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宣传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宣传对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转化的重要作用,存在较大的定位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强调保险需求的潜在性,认为保险是靠推销的,过分强调保险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其直接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而不是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在引导消费者需求上存在片面性甚至误区,片面迎合消费者的储蓄心理,强调甚至夸大保险的储蓄或投资功能。
(二)保险行业协会所发行的《知识读本》影响力不够
应该说保险行业协会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保险知识读本的发行正是其承担责任的体现。保险知识读本对于保险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启蒙现代保险意识,全面普及保险知识,培育正确的保险消费观念,是功不可没的。但是,还有很多的消费者没有看到这本书,而且书上的一些专业术语,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消费者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协会也好协会发行的读物也好,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有限,从而在保险知识普及中的作用也很有限。
(三)新闻媒体做保险宣传的局限性
很多保险诉讼的报道,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保险索赔很难,想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于保险知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利用高校普及保险知识
公众保险意识的增强需要保险行业、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高校牵头所做的保险教育在增强公众保险意识,普及保险知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有利于强调保险知识在百姓心中的权威性。大学属于教育机构,具有很强的知识权威性,大学是“天之骄子”云集的地方,是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利用知识的权威性去传播保险知识,进行保险教育,能够让普通的居民从内心深处加强对保险知识的认可性,使保险知识的普及更专业,更权威。
第二,有利于保险知识普及的公正性,客观性。大学不属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对于保险知识宣传本身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很中性。客观的讲解保险知识,让居民更容易接受保险知识本身。相对于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来宣传保险知识而言,大学在保险知识普及中的身份更容易为老百姓接受,不会有保险营销人员那种赚取佣金的嫌疑,也不会有媒体那种炒作嫌疑。
第三,有利于保险专业的学生,加强对市场的了解,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走出校园宣传保险知识,普及保险知识,推广保险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市场,了解保险市场的需求点,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化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同时传播保险知识的过程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整个保险行业的状况,这对于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都具有非常大促进作用。
第四,有利于保险
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险专业的发展和保险行业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促进高校保险专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一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发展。保险教育的普及,保险教育的发展,又会对整个社会保险知识的普及和风险意识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参与到保险知识的普及中来,是产、学、研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险行业是很大的促进。只有进入到这个行业,只有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瓶颈才能更好的去研究它,去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