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学校法制教育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法制教育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法制教育方案

第1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05.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第2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10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10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10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师范学院《希望》、《**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3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关于制定加强全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

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对小学生要着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中学生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二、基本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律教育专门课程。二是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三是要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征订法制教育精品教材,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

三、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法制课质量,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

2、积极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3、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育人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和犯罪的各项措施,确保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要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5、要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要结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职工室以及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清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强化组织协调,建立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建立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搞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要建立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招生、招工、参军等考核内容。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加强督促检查,要把协同开展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净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社会环境工作列为重要的监督检查内容,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第4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力度,防范和打击学校及周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我局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校园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收到**综治《**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后,我局十分重视,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这项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局认真与教育部门联系,讨论对学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具体对象,确定由我局派出普法讲师团律师给学校师生讲授法制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并确定了六所重点教育院校。其它一百余所学校由法制副校长负责法制教育。

二、通过和教育局沟通后,我局及时召开由局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讲课律师等组成的专题会议,具体讨论课程的安排和法制教育的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保证法制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5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XXXX年是全面实施第四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验收年,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分局党委和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按照依法治教第三个规划和“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继续坚持普治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注重实效,巩固成果,以此为契机,推动普法学习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师生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领导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和运用法律能力,为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二、具体任务和要求:

X、做好“四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工作。

根据九三分局的“四五”普法总结考核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案,做好各阶段的准备工作,确保“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有行动,有亮点,有实效。学校党支部召开部署落实有关普法总结验收方案会议,由党办、政教、工团等部门牵头,分头落实《方案》要求,实事求是,保证质量,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分阶段做好部署:第一阶段(X月XX日至X月XX日),主要是制定好总结验收方案和标准细则,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第二阶段(X月X日至X月XX日)为自查自验阶段,自查自验与抽查相结合。东西两校区及各处室各年级要认真做好自查工作,收集整理“四五”普法工作的有关材料,图片、音像等资料。在自查自验的同时积极改进普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X月XX日X月XX日)为上级验收阶段,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X、继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学校领导及中层以上干部,要重点学习《中国行政法律制度》《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教育法》以及与本校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教材、聘请司法部门人员来校做法律讲座等不同形式,进行教育法规的学习。领导班子学习日(每周五下午)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中国宪法制度》《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等法律法规。党支部要组织进行学习情况记录检查,并提供相关问卷进行练习巩固,提高学习实效。也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得到提高,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X、教师法制教育。

要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学法内容,每月集中学习X小时以上。做好教师“五法一规范”的学习和培训考核工作,在师德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内容。教师法制教育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及与教师利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进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法制宣传评比活动,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实效。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宣传员和指导监督员,班主任要具备法律宣传员的能力,必须学懂、学深、学透并会运用法律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涉及有关法律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要利用学习日进行专题学习,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进行普法办班学习,做学生的普法学习表率。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普法教育要做到有教安,有记录。

X、学生法制教育。

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继续重点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黑龙江省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多种形式以法制教育为的主题班会活动,以课堂教育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分年级组织一次法制教育的参观或观看一次VCD,举办一次法制知识演讲会,上好一堂法制知识教育课,举办一次法制知识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这“五个一”活动可由工团、学生会等组织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等宣传舆论工具,进行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各班级要继续办好法制宣传橱窗、专栏、板报、墙报、图展等,搞好法律进学校的活动。充分发挥好教育主阵地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问卷、竞赛等各种形式,把理论性与实践性,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与司法部门、综治委的联系,积极参与开展校园治安治理工作,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课外法制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减少和杜绝学生违法行为。

三、健全预防和保障工作机制。

第6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为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但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有其独立性,不应从属于道德教育。[1]张晓敏认为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之独立性地位。[2](2)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刘颖认为法制教育确定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是公民教育行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4](2)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法、守法、护法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养的前提和关键。[5](3)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7](5)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8]还有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9]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与内容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韩世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是兼容“意识”、“知识”和“行为”于一体的法律素质构建,其教育的真正发挥必须依赖一套健全完善的实现结合机制。[10]黄青燕认为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基础”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地位。黄文艺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12](2)应当调整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沈蓉等认为增加有关经济法内容的教学应当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客观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13](3)完善“基础”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构建实用型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还要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14]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研究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方面,许多学者都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1.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颜素珍等对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15]郭先根认为,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和合理规划,法制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大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持续存在。[16]孙勉认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17]2.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缺失。一些研究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结合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及其根源。如谢山河、黄章华主持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张雪芹对转型期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19]王美君以武汉市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基本情况、法律认知、法律服从及运用、法律权利意识、法律心理以及法治教育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20]王西阁认为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很难内化为主体对法的动力,传统“无讼”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法律的轻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单一的途径和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色彩过浓以及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都有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21]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学界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陈大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2]余国政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并从教育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先德教”和“后法教”分层的教育等四方面来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23]2.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的开展。黄文艺认为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4]王康康、徐延平认为,应当利用主流传媒对大学生进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将无声的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开辟第二课堂。[25]3.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李俊杰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法制教育,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上值得借鉴的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经验。[26]车雷研究了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认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公民意识的养成;法制教育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法律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机会,极富启示作用。[27]4.紧跟中国法治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05”方案之后“,基础”课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所完善,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陈大文认为,“基础”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8]5.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林国强认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方式应当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9]蒲鸿志认为青少年法制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法制教育方法的人文向度是一种创新,强调沟通、感悟、互动和体验。[30]6.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任莉莎在硕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增强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并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探索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31]7.优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突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取向。黄蔡芹认为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能产生强烈的致导作用,优化学校法制环境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潜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途径。[32]王西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人治色彩浓厚、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对法制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高校管理必须秉承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民主自由等法治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要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33]张庆旭则从诉讼法学的角度专门研究了高校学生处分申诉制度的修正与完善,为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校园法治提供了有益参考。[34]

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研究

第7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随着各类大学生犯罪事件的频频出现,社会矛盾也被激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法律素养方面的不足越来越凸显。整合高校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是对于二者的整合,至今都未形成系统性的方案和有效地实施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系,寻求二者的结合契机,最终提出一套整合方案,希望对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一、高校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联系

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正确有效的心理教育是能够在人们之间传递正确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法制教育在大学生未来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在心中确立一套正确的法制观念。但是不论是法制教育还是心理教育都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所要传递信息的统一体,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得以健康的成长。现实表明,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件的根源都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心理的扭曲、思想的交错、对人生三观的不明确是造成大学生走上邪路的潜在根源。法制教育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多年实践证明,法制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大学生的犯罪率,但是相对而言,法制教育仍然处于表面抑制。想要真正有效地减缓大学生犯罪还是要从纠正其错误的思想、理念开始,这就是法制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紧密联系。心理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法制教育的实施,法制教育的有效实施又是对心理教育的保障。

(二)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区别

首先,高校的心理教育主要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机构来开展。同时,大学中的辅导员也是心理教育施教者之一。而法制教育的形式则多种多样,其中蕴含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最基本的教育手段,当然,法制专题、视频教育、模拟法庭也是近几年发掘出来的有效途径。其次,我国对于法制教育的要求比心理教育的要高,或者说我国的普法观念比心理健康观念要强,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是我国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最后,心理教育是一种双边双向的系统互动过程,因此强制灌输和放任自流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但是法制教育往往适用于强制性。

二、整合存在的利弊分析

(一)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研究需要建立在高校大学生认可、支持的基础上,因为被教育者支持和认可是促使整合目的达成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法律案件的频繁增加,对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整合是迫在眉睫的事。笔者还对河北省部分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实际的访谈,结果表明:不论是思想政治教师还是大学生对整合的概念不清楚,对整合教育的意义更加不理解。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大家分不清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系,认为心理教育是针对心理有疾病的人而不是人人都应该接受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就是学习法律知识,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已经包含该部分的内容,对于法律只要做到守法就好。

其次,不论是心理教育还是法制教育,方式都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整合一直存在很大的阻力,从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改革效果来看,大学生对于通过课程教学来渗透法律知识或者心理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最后,高校教育者作为该整合方案的主力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心理问题或者法律问题都是照本宣科,因此整合与否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区别。很多思政教师都没有全面接受过心理教育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并不懂得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对两者的整合也增添了阻力。

(二)整合带来的好处

1.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不论是心理教育还是法制教育都离不开教育资源,在高校里,所谓的教育资源主要指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设备等,其中包含硬件和软件,教育资源是一个综合力量的组成。对于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这样必定需要耗费大量的教育资源,因此对二者进行整合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整合两者,从内容到形式,从学生学习到教师授课等各方面,资源合二为一,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经过整合将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实际上,开展整合,我们的教学行政管理成本也应该降低,学校思政教育开展可以将更多的经费和精力集中在整合工程中。二者若有效地融为一体,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学人员,能集中精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整合所要达到的效果。

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分离式教学必定会导致大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也是分离的,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阶段,如果将二者整合,必定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心理教育是从根本上纠正大学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手段,而法制教育是确保高校大学生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保障,或者说可以及时纠正或者制止大学生犯罪的强制性措施。

三、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实施路径

(一)心理教育与法律教育教材整合

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传授主要是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来实现的。为了保证实现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要求,应当将心理教育知识和法律知识融合,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统一汇编成一本或一套教材,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授课有利于学生融会两种知识,达到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效果。

(二)丰富授课内容,进行多元化授课方式

首先,授课内容不能局限于基础的法律知识和最基本的心理教育,还要增加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丰富课堂内容要紧紧围绕着大学生的特点而且要紧跟时代,要注重他们的实际需要,把握他们的生活方式,要密切关注国家时事,关注百姓民生。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元化的授课,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要提高大学生对心理教育和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课堂讨论、观点辩论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和心理引导。同时,情境设计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授课方式,通过观察学生接受教育后的反应来分析现实效果,同时能够更好地找到需要加深巩固之处,这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注重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

1. 丰富师资结构。师资结构是否专业对于整合高校的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至关重要,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自身学识、人格和心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高校负责法制教育的主要是思政教师,基本上集中在马克思基础理论、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负责心理教育的主要是依靠辅导员和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他们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心理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负责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分离的,而且专业参差不齐,缺乏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引进法学知识和心理知识兼备的教师是整合高校教师队伍的必经之路。想要丰富师资结构应从引进人才方面进行严格的筛选,不论是专业、学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还是交流沟通能力都要进行严格的考察,此外还要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2. 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是一个可以提升人们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高校师资队伍同样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训来进行建设,这对于整合高校的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高校可以开设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法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培训。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学术交流机制,给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学术问题的机会。同时,针对专业的教师还可以资助他们出国进修,和国外相关教师或者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当然,这种专业培训坚决不能流于形式,对于培训效果也要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对于优秀教师可以予以奖励并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向其学习。

第8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简而言之,就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德育”、“智育”之争“。德育”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本身是具有知识属性的“。知识构成道德的基础,在人的德性培养中,如果缺乏了知识基础,人的德性就会流于空洞的善的意愿和善的情感。”将“德育”与“智育”割裂开来不仅不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反而会造成伤害。因此,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应追求“德育课与智育课的统一”,不应割裂高校思政课德育价值和智育价值的内在统一性。高校法制教育也应努力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以期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二、课程融合对高校法制教育目标的影响

1.高校法制教育目标

法制教育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法制教育的目标。作为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的基础课,在其2013年修订版教材中明确提到,“《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2013年,教育部、司法部等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为根本目标。”综合而言,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整体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使之成为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为了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司法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分别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法制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高等学校,该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开展,需要贯穿大中小学全过程。实现法制教育目标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和政策支撑,那么作为法制教育重要一环的高校法制教育在课程融合背景下是否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2.课程融合对高校法制教育目标的影响

如果说高校法制教育被置于“德育课程体系内”是因为“育人”的价值追求,基础课中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制教育在德育定位背景下的课程融合之中,由于得不到有效保障和支撑,对法制教育目标实现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学时得不到有效保障。2013年,教育部、司法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时间,不得挤占、减少法制教育课时和法制教育活动时间。”但实际情况是,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专科院校设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3学分,按照多数学校1学分等于16或18个学时折算,该课程总学时大致为48或54学时,其中还包含着并不一定能够落到实处的实践学时。在高职院校能够具体落实到《基础》课实际理论教学的学时往往为30多学时。在总学时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教材中的法制教育能够得到的学时往往是由授课教师根据授课进度和自身知识结构随机掌握。有学者就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直接用于法制教育内容的时间甚至不足10学时。”那么,法制教学到底需要多少基本学时,才能满足其目标要求不得而知。(2)师资得不到有效保障。2013年,教育部、司法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力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门的法制课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培训班,在其他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内容。”在1995年,国家教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联合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更是明确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高等学校要根据法律基础课教师配置的要求配齐专、兼职任课教师。”但在课程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多由非法律专业且未经过系统培训的思政课教师承担。在法律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在法制教育中存在着不愿讲、不敢讲的情况。缺乏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特别是缺乏法制培训使得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师资难以有效实现法制教育的目标要求。(3)教学研究难以得到保障。法制教育既不能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又区别于法学教育,需要开展专门的教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的所设思政课部一般按开设的三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分设不同的教研室,法制教育属基础课的一部分,一般属于德育教研室,其工作重心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法制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由谁来具体负责并不明确。且法制教育虽有别于法学教育,但又需要不断吸取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需要与法学研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在现行框架下,承担法制教育的高职教师作为思政教师缺乏与法学研究平台沟通交流的机会,难以通过沟通交流得以提升。由于缺乏专门的团队,缺乏与法学研究沟通交流使得法制教育研究相对滞后,法制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说服力都有待提高,由此影响到了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2013年,教育部、司法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需要“明确学校法制教育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但在实践当中还未见落实。(4)法制教育实践环节难以得到保障。虽然课堂教学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法制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鲜活,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2013年,教育部、司法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增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鼓励学校组织模拟法庭、法制征文、法制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建章立制过程和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但在课程融合背景下,《基础》课的教学重点、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决定了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往往围绕思想道德教育而展开,法律教育实践环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进一步影响到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第9篇:学校法制教育方案范文

“米”字式法制教育模式实践活动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合格小公民,我校始终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点,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德在心,法伴行”的教育主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多年来形成了以学校课程和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为主轴,以多样化阵地、系列化活动、愉快大课间和三结合教育为支架的“米”字式的教育模式,使“法”的概念以多元的形式根植于孩子们的思想中。

一、《我与法》学校课程规范化,遵循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律

自2000年开始,学校开发并实施了《我与法》学校课程,经过多年的尝试、实践、修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至六年级共6册的学校自编教材,内容涉及了小学生常规教育、普法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能感受、能观察、能体验的生活常例中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从小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现在全校开设《我与法》学校课程,每周一课时,分年段由开发和编纂教材的教师亲自授课,备课、上课、作业、评价、教研等各项工作规范到位,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家长的好评。

二、“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常规化,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于法律的认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一直把“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作为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法律知识和犯罪案例融入其中,激发了孩子们对“法”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法律的距离。现在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定期开展“少年模拟法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孩子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同学们广泛参与“模拟法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旁听青少年犯罪法庭现场审判过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和素材,使“法”的精神深深地渗透进孩子们的心里,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法在身边”教育阵地多样化,营造普法教育良好氛围

一是学校在校门口二百米巷道内建成“社区法制教育长廊”,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以及交通安全常识、消防安全知识、反知识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展板,让广大学生、家长在上下学的路上接受法律的熏陶和教育,既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又美化了校园周边环境,实现了以学校小环境影响周边大环境的目的。

二是将法制教育作为“德育10分钟”主要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性。每天下午230~240是我校的“德育10分钟”教育时间,班主任对学生及时开展案例分析、规范教育、守法用法教育等,读规范、讲案例、辨是非,听录音、看视频,形式多样,异曲同工,学生受益非匪浅。

三是班级开辟“法制小园地”,张贴相关法制知识、警言、手抄报等,学校组织评比,要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以提高教育氛围和学生兴趣。

四是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开辟法制教育专栏,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入眼,入耳,入心,日积月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

四、“愉快大课间”活动多元化,发挥特色文化育人效能

学校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遵纪守法,促进养成”的新课改理念,以“以美辅德、以美益智、健体审美”的校园文化育人特点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2000年以来“愉快大课间活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成为学校校本必修课程之一。“愉快大课间活动”为25分钟,早晨第二节课后进行,活动内容由五小(小皮筋、小沙包、小毽子、小游戏、小跳绳)自主开放式活动为铺垫,在音乐声中逐步过度到五个篇章(《文明礼仪篇》《道德规范篇》《传统武术篇》《健体审美篇》、《队列行进篇》),在寓教于乐的主题操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知、行、意、德的统一和谐。

五、“做守法小公民”课外活动系列化,贴近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

为了实现“法在心中,伴我成长”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为了使每次活动富有实效性和科学性,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系列化的普法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依托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既让学生理解这些特殊日子的特殊含义,学到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小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

二是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开展以“德在心,法伴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届时全校参与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学校主题队会,班级模拟法庭展演等;同时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图片和案例的制作、收集和展览活动,举办普法教育知识竞赛、普法教育宣传栏评比等等,以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一体化,拓宽法制教育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