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意义;战略思考;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行业同国际接轨,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日益实现专业化以及集中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
第一,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市场主体,其中保险行业是有机的组成部分。近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保险主体规模不断上升,外资保险公司逐渐加入到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当中。在此过程当汇总,太平洋保险公司也尝试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从市场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规范企业行为。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有利于太平洋保险公司早日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趋势。第二,适应我国日益严格保险业监管的要求。随着金融市场监管不断严格,各种监管制度越来越成熟,对保险业监管的重点也从市场准入、销售经营监管转向保险偿付以及企业财务等领域。所以为适应这方面的变化,太平洋保险公司需要应当目前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完善。第三,适应日益激烈的保险业市场竞争的要求。保险行业的发展可谓越来越快,市场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竞争模式从垄断经营转向全面铺开[1]。一方面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不断成熟,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的金融风险产品更加强调规避风险,一方面销售保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从之前线下销售逐渐发展成为多方面以及多渠道销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太平洋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从而推动财务管理同业绩管理之间的融合,最终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有利位置。
二、改进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第一,设置赔偿支付监管机制。想要弥补目前太平洋保险公司赔偿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业务开展的具体状况规划资本金最低标准,构建风险资本机制,针对赔偿支付制度进行持续的改进。其次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行业的特点做好风险预防工作,确保赔偿支付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向社会公开。再次是保险公司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分类监管制度[2]。保险公司需要针对自身及分公司赔付水平做好合理评估,出现能力不足问题需要进行后续的风险评估,并结合市场行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第二,合理设置投资的比例。纵观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情况,拓宽资金的应用方式有重要价值。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资金应用渠道选择的时候,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保险行业应当在未来资金应用当中慢慢扩展并且严谨审查,实现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保证保险投资利润增加,并且确保资金的流通性以及安全性。在此过程当中,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国外的监管措施,做好资金的监督管理,控制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合理设置不同领域的投资,尤其是要规划行业资本的权重,掌控资金流通的方向,保证资金运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改善财务检查方法。财务报告尤其是财务检查可以说是实现保险监管的重要手段,应当在监管过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以为内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降低实际应用的效果。这就需要太平洋保险公司改善自身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检查方法,防止沿袭传统的做法,实现监管的电子化以及信息化,改善财务信息管理运作效率,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接轨。第四,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首先需要确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从而制订细致全面的目标后进一步量化,确保目标能够客观计量,有利于执行与考核。其次需要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技术,根据保险公司业务需要与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编制预算,具体而言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以及滚动预算等不同的编制方法,要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再次需要意识到预算管理作为全员参与、全程跟踪以及全程控制的工程,为保证预算主要指标的完成,需要制定相应的预算考核机制,依据责任部门的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第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环境,一方面能够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使用财务管理手段,发挥职责间的不兼容性,从而实现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间的制约,一方面通过执行财务经理等部门的委派制,科学布局分公司的架构,避免分公司的总经理权限太大而失去有效制衡。除此之外,在保险公司内审部门审计之外,还需要构建对所辖公司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财务岗位以及重要业务采取随机查询方式稽核,对难点以及重点问题要进行专项的审计检查。保险公司还可以聘请会计事务所或者是审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整体运作以及管控状况进行审计,从而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对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关系到业务开展环节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也影响保险行业的发展。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保险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筹资环节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保?U公司的财务管理中,筹资环节的重要性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不言而喻。在保险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如果在筹资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而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因素引发的。例如:在保险公司内部存在筹资规模好投资规模不相吻合的状况。这将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运行风险。一般而言,公司的筹资规模主要是由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来确定的,但是有时候有的保险公司会出现投资规模与筹资规模比例不协调的状况,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于运行效率之间的不协调。再如:没有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有的保险公司自财务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分析过程导致公司的领导在不了解公司运营情况的前提下盲目进性增资、扩资,不仅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更为公司的经营带来了
风险。
(二)投资环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依赖于投保人的保费。保险公司将客户的保费收上来后会进行统一管理,当出现保险理赔事项后,保险公公司会适当地根据用户的需要,并按照保险公司相关条例的规定进行赔付。但是,目前有的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属于负债经营的模式,这就造成当保险公司的整体财务资金全部返还给投保人后,公司财务状况发生危机。因此,当保险公司在运用这些资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同时还必须保证公司自身的安全和收益情况。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必须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投资过程的财务评估,从而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更加合理,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在投资前一定要对投资方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对投资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对投资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三)理赔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保险业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很多保费的覆盖面变得更宽。例如:近年来比较风靡的车险、意外险、人身意外险、农业保险等。这些保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合理的资金来源是支撑保险公司正常运营的基础,更是保证保险公司今后业务扩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上述这些增加的保险赔案数量逐渐增加,并且保险客户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之这些保险项目的出现区域比较分散,这就导致在理赔过程中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产生客户大量流失的情况。例如:有的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发生的风险缺乏专业性勘察,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额问题
的发生。
(四)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完善的、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很多保险公司还缺乏完善性。如:近年来保险行业的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制度中的不完善逐渐显现出来;有的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地方存在着管理上的大漏洞,这也为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保险公司筹资环节的管理
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公司内部的一些筹资活动是首要环节。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对筹资过程加强管理,合理配置公司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之间的比例。例如:随着保险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误差,那么必然会使这种误差不断积累、逐渐变大,这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是致命的打击,严重的还会使保险公司资金链断裂。
(二)加强对投资环节的控制
为了保证保险公司投资环节的顺利进行,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合理把控投资的金额,以此来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必须根据自设的财务管理状况、公司的实际情况等确定整体的投资方向,特别是对于投资项目的数量、金额、投资方向等必须做到清晰、透明、合理、科学。保险公司还必须认真分析进行证券投资的风险、投资的收益率等内容,降低正确投资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对承保理赔过程环节的控制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目前的市场运作模式、彻底改变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内部的发展情况开拓一些具有盈利趋势的业务,并以此为契机来赢得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能实现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业务结构优化,还能为保险公司的盈利奠定基础。关于保险公司在理赔环节中的问题,保险公司应做到:提升理赔核心能力、确定理赔方向,不断完善理赔管理模式、加大对赔付成本的管控力度。
(四)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保险公司;建立和完善;保险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理财的普遍方式,对公司实现其使命和目标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财务管理的运行过程中,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对财务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运转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说明公司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
1保险的财务管理体系模式
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不单单集中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上,也逐步渗透于追求公司利益更大化。而在保险这一领域的财务管理,是以普遍的两种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1.1管理模式中的“集权式管理”
对于集权式管理,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保险公司现有的财政政策和计划,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借助总公司的大力支持,灵活将公司的制度运行起来。在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高层有最重要的决策权力,即集权可以使企业高层人员相对容易控制和协调公司的经营活动,并适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设建议,从而完成公司订立的目标。高层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设建议应反映公司资金的合理分配,并能在有限的渠道中得到有利的价值。总公司下达的命令或决定,分公司一定要服从并及时执行,同时要保证资金的安全。然而集权式管理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分公司会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会大大影响公司整体的创造性和灵动性。在决策执行中,如果出现失误,就会让分公司的经济蒙受很大的损失。
1.2管理模式的“分权式管理”
对于分权式管理,一个是总公司要把权力分配好,把握好决策管理,然后在总体趋势上是对总公司的发展有有利的影响,另一个是针对分公司发展,要求其掌握市场动态,为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努力。在分权管理模式中,总公司管理者身上的担子稍微轻点,这也为分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此模式的一个缺点在于,没有了集权模式下的风险把控,很容易削减总公司的财务调控功能,从而导致对风险的延迟反应,这样就失去了约束力,保险公司将会不可避免的处于劣势。
2保险财务管理体系的合理建设建议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要匹配对应公司目标的财务管理体系,这需要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前进。针对保险财务管理体系,在确保经营模式已更深程度完善的基础上,要做到资金合理支配和成本妥善把控。
2.1针对经营计划的合理改进
建立和完善保险的财务管理体系,要联系当前市场经济的潮流趋势,同时公司的经营计划要与时俱进。在经营计划的实施管理过程中,通过把公司利益更大化的理念和有限渠道创造价值的思维传达给公司员工,获得广大员工的支持和积极的行动力,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而更好的实现公司利益更大化的目标。将公司财务管理各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并对保险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还要将保险财务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进行融合。
2.2针对绩效评价的建立与完善
绩效考评是对保险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成果予以反馈。为更好的建立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险公司不应墨守成规,应将经理人与高层决策管理人的行为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起来,使得绩效考核更具说服力;不应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应加强对类似财务信息等需经历较长时间整理的资料的重视。保险公司应采取措施,设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促进经理人的工作高效运行,并使经理人与公司目标达到一致,促成经理人、财务人员和所有人在利益上的意见统一,从而得到想要的效果。
2.3针对体系建设的加强与财务制度的优化
制度建设作为保险公司的一大核心亮点,对企业的运转与管理也是有着很有效的作用的。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后,保险企业首当其冲的就是与国家保持一致的步伐,以此督促内部财务制度的管理和优化。在绩效考核的完善后,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必须要采用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绝对不能搞特殊化。对于保险行业特有的单证,管理时要区分对财务是否有价值,并将单证的领、销、管合理管控。保险行业不同于银行,其资金的打理,应设专人专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总出纳,这个岗位要对整个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合理把控,并在工作过程中对资金的流动提出优化意见。在预留好公司正常的赔偿款后,公司资金安排和内部管理应符合公司制度,同时要对财务基础工作有所规范,制定专属于企业内部的制度与流程,保证数据的畅通运行。为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运行,还需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让公司高层对风险有敏感意识,并结合公司内外部的进展情况,形成完善、监督、分析与评估这样一整套流程的体系观念,从而全面推动经济发展与财务管理。
3结语
关键词:ERP;保险行业;SAP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33
The Application of ERP(SAP) in Insurance Industry
LIU Shu-ying
(China Life Insurance Limited by Share Lt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000)
【Abstract】erP (SaP) as an important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ost obvious in its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stability data strict logic, this article on erP (SaP)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ppli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erP (SaP)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make contributions through this study.
【Key words】erP; Insurance industry; SaP
0 引 言
随着技术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竞争已不仅停留于传统的产品销售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也已经成为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显著标志。相应的,ERP软件应运而生,得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企业的广泛运用,作为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有着其独到的特色,最明显之处在于其高度的集成性、稳定性还有数据严密的逻辑性。对于转轨期的中国而言,保险业作为一个潜力无限的行业对于ERP(SAP)的运用也变得迫切了。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ERP(SAP)在保险行业中的运用,具有独到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1 ERP(SAP)的概述
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是基于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SAP的一整套程序是针对所有企业的一种数据和应用集成方法,它将业务和技术进步融入了一个综合性的高品位的标准系统,即商品化软件系统。SAP是ERP解决方案的先驱,它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自1972年起,其软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被数十个国家的上万家用户所验证。
2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研究意义
继电子商务的热潮过后,ERP(SAP)又再度成为各行各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ERP 中的SAP已经被80%的世界500强的企业所采用,SAP已经成为全球一流企业的管理软件的首要选择,如此优秀的ERP软件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力已经得到大多数企业的普遍接受与认可。
在信息化与经济化的建设过程中,每个行业的企业客户都希望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产出,保险行业特殊的行业形势所带来的巨大的风险性对于成本-效益的产出方面的要求似乎更为严苛,因此ERP(SAP)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也显得如履薄冰,举足轻重。一般来说,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有三项,即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对于我国寿险公司来说,由于死亡率的设定基本上要依据保监会公布的生命表,所以无法获取很大的死差益,或者至少不能在目前确认未来可能产生的死差益。费差益的获取更加困难,因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不可能大幅低于设定的费用率。实际上,很多小的寿险公司由于没有规模效应,一直在背负着沉重的费差损。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在过分求大求快的急功近利思想指导下,不重视盈利模式的研究,在盈利及偿付能力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所以,选择合理、成功的盈利模式是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寿险公司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情况下,计算每个险种、每个区域、每个销售渠道的费差益显得很重要。所以,ERP在保险行业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成本-效益的估计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控制保险行业的风险程度,从而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减小损失。
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是关乎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成本的降低永远是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的相关研究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转轨期间的中国的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具有很深远的影响[4]。
3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内容3.1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背景
在未进行行业信息化之前,保险行业为什么会诉诸于ERP(SAP)在行业中的运用?其主要原因为以下三个:
首先是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因此保险行业必将在未来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5-9]。
其次,从市场体系架构来看,原保险市场较大,再保险市场很小;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应的监督和法规的发展速度较慢,保险中介混乱,违规现象严重,权力运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险主体在市场中处于不平等地位[5-9]。而且这种低效率的行业内体系,使得保险行业无法实时获得利润和成本的准确数据,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行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而,ERP(SAP)系统的出现也给信息的传递、交流与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此外,企业与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险意识的同时,也不断增强了对保险的选择意识,对保险行业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引入ERP(SAP)系统在确定借助行业信息化改造以应对挑战之后,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选型工作就成为了主要议题[5-9]。
3.2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项目实施
保险行业保单生命周期长,对人财物信息集成度要求高。全球保险行业的普遍选择就是针对保险行业特点的、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套件[10-12]。其中,SAP系统具有功能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适应性、价格等进行全方位的功能特点。此外,SAP系统功能触及操作层面,功能强大,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拥有科学的管理工具。财务系统实施财务会计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资金管理模块;资产系统实施资产管理模块、物料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租赁模块;人力资源系统实施人事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工资核算、时间管理、培训和和商务事件管理、招聘管理、人事发展、薪酬管理等模块。通过引入信息时代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实施会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重组,优化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IT环境,实行财务、资产、人力资源集中管理模式。由于SAP公司在国内保险行业实施经验比较少[10-12],SAP在保险行业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以及先驱性。
SAP多账套一般是多数据库实现的,一个数据库对应一个账套; 会计原则是处理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是在长期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形成的。会计原则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这种会计原则[13],并不是一般会计原则,即《美国习惯称为公认会计》原则。多会计准则并行管理、可以实现同时出具多准则,如中国大陆准则、香港准则的会计月报。
财务集中管理就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集团和成员单位完善的财务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财务内部资源,防范决策风险,提高效率。通过定义规范、设置权限、授权操作等,达到集中的资金管理、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集中的内部审计管控、集中的数据分析的目标[14]。
此外,SAP R/3财会子系统提供了特殊分类帐模块,可为保险行业提供特殊的计算功能。在此模块中,一个特殊分类帐可以通过对科目的设置(如成本中心、产品等),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映科目的余额。保险企业可以对每一个分类帐进行计划、分配和货币转换处理。这些特殊分类帐也能自动根据实际业务的发生实时进行更新,满足我们对不同的报表的要求。利用上述功能模块,根据企业对保单生命周期费用分析的不同需求而进行不同的处理。在SAP系统中,各级财务人员可以将不同性质的费用,详细的分配到不同等级的保单生命周期费用类之中,同时输入费用发生至成本中心。在记帐到成本中心会计模块的同时,该费用则会从记帐到特殊目的分类帐中(其中,特殊目的的分类账是指带费用分类信息和成本中心等信息)。信息在进行费用分析以后,在特殊目的分类帐中,我们可以利用SAP所提供的便捷的报表编辑工具来定义各种所需要的费用,形成报表来进行保单生命周期费用的分析,这样就实现了从不同程度对保单进行了获利能力分析。
4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未来前景的一些建议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发现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以及保险行业面临的巨大风险,这使得ERP(SAP)在保险行业中的运用呈现出燃眉之势,本文将从下列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方面,要加强保险行业对ERP(SAP)系统的重视程度。保险行业中相关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是企业运用ERP(SAP)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这项系统的实施体现在各方各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部门之间需要在统一的计划下,协调地开展工作;企业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重大调整;协调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的阻力等[10-12,15]。
另一方面,要加强保险行业的相关组织管理结构,为ERP(SAP)系统的使用奠基准备。保险企业应当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成立专职项目小组,主要在于形成适合关键用户、最终用户与专项小组三层组织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的每一个功能小组的组成都是由保险企业和SAP员工共同组成,这样才更加全面完备的实施ERP(SAP)系统在保险企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正波.浅谈ERP项目实施与会计角色的转变[J].华章,2009,(05).
[2] 陈秋兰.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02).
[3] 杨从印,陈金银.企业应用ERP存在的误区与应对策略探讨[J].理论月刊,2003,(04).
[4] 胡楠.寿险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08.01.
[5] 蒋永辉.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N].上海金融报,2001-04-07
[6] 蒋永辉.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J].海南金融,2000,(07).
[7] 金融保险业_互动百科[DB/OL].hudong.co.
[8] 郭颂平.广东财险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华南金融研究,2001,(04).
[9] 袁宁.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04.01.
[10] 张宏伟.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策略及选择[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8.
[11] 杨金萍.ERP实施七关键[J].每周电脑报,2004,(44).
[12] 杨金萍.ERP在新华人寿的应用[N].中国保险报,2005-05-11.
[13] SAP R/3系统的财务会计结构[DB/OL]. fanwen114.
【关键词】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转账
由于银行批量转帐具有效率高、精准、安全的特性,每一笔交易都有据可查且手续简单费用低廉等其他收付费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这种收付费模式已然成为保险行业首推的收付费方式。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银行批量转帐收费占其总保费规模的54.55%,银行批量转账付费占所有付费业务的61.52%;2011年银行批量转帐收费占总保费规模的63.76%,银行批量转账付费占所有付费业务的72.58%;近几年银行批量转账支付已成为中国人寿最主要的资金收付方式。但银行转帐也存在着一定风险,现结合本人所在公司(中国人寿)资金收付平台的运作管理经验分析如下:
保险行业资金批量代扣、代付现状
以中国人寿为例,目前开展批量代扣、代付业务的14家银行均签有批量转账协议,在相应协议中就诸如资金到帐时间、数据传输方式细节进行了约定。
现行的批量转帐流程
目前保险公司银行转账工作一般涉及信息技术部和财务管理中心两个部门。信息技术部负责委派专人从业务系统中提取、回插数据;财务管理中心则负责指定专人传送、接收数据以及资金的收付工作。
银行发盘流程
1、信息技术部指定人员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后生成发盘文件,向财务管理中心相关岗(各公司岗位名称不尽相同,以下以中国人寿岗位设置为例称为划账岗)发出发盘指令。
2、财务管理中心划账岗登陆到指定机器首先复核文件名称是否与当天日期相符,再与外挂系统中的发盘总笔数和总金额核对,如果一致即按照各银行规定的方式及格式向银行发送数据信息。具体传输数据的方式有以下三种:通过专线传输,通过3.5寸软盘、U盘等人工传输,通过电子邮件传输。
3、对于代付业务财务管理中心划账岗在向银行发送完数据后需立即通知资金调拨岗调拨资金,资金调拨岗按照划账岗提供的金额向银行支付资金,并经资金复核岗复核。
银行回盘流程
1、财务管理中心划账岗从银行接收回盘文件,复核回盘文件的日期,核对回盘文件中成功与不成功合计笔数和金额是否与前一天发盘一致。
2、复核一致后通知信息技术部人员往各业务系统回插成功数据。
异地转账受制约
针对部分团体保单的客户,投保签订协议时要求将理赔款等给付金打入非本市账户,提供的账户涉及招行、建行、农行、浦发银行等众多银行,且此类要求异地划款的业务也逐渐增多,此类异地划款只能由收付费人员或手工逐笔转账或以工资形式手工报盘解决。
“公对私”违规的无奈
从保险公司的对公账户将资金直接划入客户个人账户,目前已有部分银行提出此种形式属于“公对私”,不符合人行规定,即将不允许如此操作。
数据篡改风险
目前从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回插数据是由信息技术部的人员操作,由于信息技术部人员具有维护后台数据的权限,而相关工作人员职业操守参差不齐,不排除极个别工作人员为一己之私利用提取数据、回插数据时篡改数据的可能。
复核不到位风险
目前信息技术部对于数据的提取和回插工作、财务管理中心的发盘和回盘工作以及从系统中提取的应收、应付数据均无专人复核,由于复核人员不到位,存在误操作风险。
数据未加密及不校验风险
目前已开通的14家银行中尚有中国银行、农商行两家银行未实现帐号户名校验,对划帐数据加密的银行也仅有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对于代付业务,如果前端录入人员将账号录入错误或帐号被人恶意更改,银行无法校验出来,就会造成我公司资金支付错误风险。
规避银行批量转帐风险的建议
总体实施细则:
1、加大复核力度,做到职能分割,权限制约监督
对于数据提取和回插,银行发盘和回盘切实做到双人复核。为此,建议将所有转账业务上收分公司统一操作,即财务中心设双岗负责资金的支付和复核,业务管理中心设双岗负责数据的提取和插回,信息技术部负责编写加密程序供复核人员复核使用。
2、借助银保渠道,扩大代付银行范围、开通异地代付功能
通过银行保险部与各家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争取将已开通代扣业务的14家银行全部开通本地、异地代付功能,以减轻客服的付费压力,同时也能保证业务的规范操作,规避手工转账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第三方及网上支付相关建议
1、业务管理中心负责数据的提取、回插,并从网上传输数据、接收银行回盘数据。其中:数据提取岗负责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回插数据并对数据上传岗上传的数据进行复核。该岗位仅具有数据提取权限,不得具有修改业务系统数据的权限。数据复核岗负责将数据提取岗生成的非加密数据文件按照不同银行的要求上传银行并接收银行的回盘文件。
2、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复核业务管理中心提取数据,并支付资金。其中:
银行转账岗负责对上传数据的再次复核并支付资金。
资金复核岗负责对资金划拨岗支付资金的正确性进行复核。
事后监督岗负责在转账流程完成后按照银行反馈的回单和业务系统中打印的成功清单进行比对、再次复核,对整个转账流程进行事后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付费实务手册.
一、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特点
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就是国家针对保险行业所出台的相关会计准则,如我国的保险行业会计准则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发展到了现如今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阶段,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会计制度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更加接近国际惯例。即新的保险会计准备不仅规范了传统的保险合同的认定、划分与审核,同时还构建了很多现代化的理念,更加的符合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以及清晰性等原则。并且使得会计核算中的报表更具有真实、可靠性;二是保险行业的准则更加突出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保险行业的复杂性所决定,不仅会涉及到保险行业业务常用的技术术语,而且对于保险会计准则中的一些问题还有待彻底的解决,从而使得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有了一定的复杂性。
二、目前保险会计准则实施中所体现的不足
(一)保险风险不够明确
保险风险作为保险合同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新的保险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保险风险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同时对于特大保险风险也是没有进行限定,从而使得混合保险合同的分解难以操作。最后就会影响到保险公司会计对收入的会计核算工作。
(二)有违会计原则
在新的保险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保单取得的成本中,保险费用中的附加费,如常见的有手续费、体检费、劳务报酬等费用,明确规定需要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这种保险业务取得成本费用化的核算方法,其实有背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
(三)再保风险的管理机制不严格
新保险会计准则中明确的指出了保险业务承担独立核算机制,但是对再保险风险的机制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会计准则的不严谨性,就会导致会计再保险会被泛滥的使用。对于再保险人所需要承担的各种保险经过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的协议就可以把风险转变为再保险,这就是财务保险,属于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其中一种,能够为投保人与再保险人带了经济上的丰厚回报,深受保险行业的青睐,因而被广泛滥用的情况就会出现,但其最根本就不具备风险转变的条件,因而成为了金融投资的一种工具,从而造成了保险公司效益增收的一种假象,对于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起到一定的粉饰作用。
三、保险公司会计具体核算哪些工作
(一)收入的核算
作为保险公司,其主要的收入就是保费收入,当彼此双方签订保险合同之后,就需要对保费收入进行核算,即对公司收入的确认。但由于收入核算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合同签订都可以进行收入的确认。需要根据保险合同的内容来进行对公司收入的分类确认,并且对于不同性质、种类的合同期收入的核算方法也是不同的。我国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收入的核算,需要以公允价值为主体,实行权责发生制,从而确保保险合同与收入的同步核算确认。
(二)准备金的核算
对于保险这个特殊的行业,我国对其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保险公司是不可以进行对外举债的。因而需要通过准备金的方式来表现出公司的负债,对于这一公司重要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真实的反应出保险公司的盈利与偿债能力。但就目前的准备金的相关制度,我国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三)投资收益的核算
投资收益的核算是保险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做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一个保险公司的收益情况,同时还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其资金投资的浮盈。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主要包括四方面,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与应收的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算且变动后计入的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四)费用的核算
保险公司的费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保险的赔偿款、销售费用以及其他所发生的间接费用。我国的会计准备中对保险行业中所出现的费用支出,主要都是以费用化的方式来进行核算,把公司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当期损益,从而对保险企业的成本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计量,与此同时,还有助于财务风险的把控。
四、如何做好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做好企业资金的审批、核算与控制
做好保险企业内资金的核算与控制,可以使得企业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合理的规避掉一些财务分险。在具体的资金核算过程中,要采用双重管理方法,一是通过企业的银行存款系统,二是对现金控制系统,并且对于公司的现金与银行存款进行每日的结算统计,对于资金的增减变动做好相关的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做要资金的预算与结算工作,并对其审批流程做到严格执行。
(二)强化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础都是依照国家出台的相关会计制度准则,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保险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并且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
(三)准确核算成本费用
由于现代保险行业业务范围的广泛性,因而保险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体现在对保险公司成本费用的核算上,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使得公司财务核算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对于信息的准确、及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保险公司可以适当的采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如上海的一家保险公司早在2012年就引进了ERP财务系统,能够很好的把公司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不仅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加强企业内审工作
内审工作的执行是保险公司对于核算工作的一种监督与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作为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为企业的管理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除此之外,内审工作还能够对保险公司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起到检查的效果,如保险公司的经营、投资、融资等这些方面,内审部门都是需要进行对其审计的。
(五)会计集中核算要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
保险公司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再造原理,把会计核算业务建立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的会计工作流程可以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顺利运行,使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全面、健全的推行。会计集中核算要求会计科目体系要做到上下统一,多层次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体现出管理的要求,并能够和资产管理、预算控制相协调。
(六)培养专业的财务人员
为确保会计集中核算能够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绩效。保险公司应该培养以下三种专业型人才:首先要有基层单位中专门负责业务录入的人才,他们能够编制基本的会计凭证,进行本单位会计系统的基础维护以及简单的税务业务和资产业务;其次是在保险公司集团中心的会计人员,他们负责会计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基础以及如何进行减值准备计提等专业化会计业务,汇总会计报表的生成和重大事项的事前和事后控制;最后是专门负责公司财务核心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关键词: 保险业; 营改增; 影响; 举措
一、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外部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但其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并未发生转变,仍然停留在市场份额较低层次和业务规模低水平的状态,大多保险公司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张而加速机构增设,忽略了其内部管理制度和产品服务的创新,使得行业发展方式粗放。
(二)保险业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动力,近些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当前我国保险业技术创新层次较低,大多保险产品主要从外部引进,然后在进行局部改进,靠其低水平的创新维持企业的发展,而现如今人们对养老保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保险行业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三)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保险产品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比如在财险市场上,机动车辆险市场比重大,车险依赖性过高使得保险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在寿险市场上,分红险占比过高,使得投资回报风险成本加大,过高的分红险,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来覆盖其成本,客观上增大了资金的风险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四)高素质人才缺乏
相比我国银行和基金等相关金融行业,保险行业入门要求和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其行业内中高端人才缺乏,特别是核赔和风险管理等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据相关数据表明,国内保险行业从事人员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不过25%,而其中精算师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其中高端技术性人才缺乏,给保险行业发展创新带来阻碍。
二、保险业实行“营改增”试点的必要性
(一)避免重复征税,保证税务链完整性
在流转税的制度设计下, 使得保险公司在尚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前提下,仍需支付高额营业税,并且易造成重复征税。在消费者作为增值税的税务人时,其负担的营业税并不能作为进项税额的抵扣,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使其增值税抵扣链断裂,使得税务链缺乏完整性。因此在营改增的改革试点中,管理经营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公平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更是税制合理化的要求。
(二)降低保险税务负担,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纯保费是保险公司用于支付理赔的资金,因此其作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如若将保费收入全部计入流转税,则大大的加剧了保险公司的税务负担。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营改增”入库增值税额达到870亿元,其减税额为830亿元,随着保险业纳入“营改增”的改革试点,一定的进项税额的抵扣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于扩大保险市场份额。
三、“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
(一)影响销售模式和保单定价
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由价内税逐步转化为价外税,在原有定价体系维持不变的前提下,保险公司作为增值税的开票人,由于税基的调整,使得其营业收入降低;而受保人作为受票人则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降低了其成本,也增加了利润。同时,在佣金手续方面,众多机构可以开票待抵,使得保险公司很难取得税票,增大了其管理成本,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模式和保单定价。
(二)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营改增”实施后,为适应“金税系统”的发展,保险公司也需要加快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提高其管理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化认识水平,方可给企业带来创新发展动力,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难题。
(三)给人员素质带来挑战
在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处理上,涉及的增值税业务较多,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都具有较高难度系数,因此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在保险行业内,存在较多财务人员并未使用过增值税发票,其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关经验,因此保险公司被迫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之适应新的业务,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挑战。
(四)税务管理难度加大
众所周知,增值税须凭票进行抵扣,因此保险行业需加大对客户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发票开具业务的管理,在发票的开具、认证、抵扣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必须严加管理,降低税务损失。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存在较多的退保业务,其退保业务则需开具税务局相应的红字增值税发票,而这种发票需要保险公司、税务局和退保人的共同参与方可获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保业务的办理效率,同时也加大了保险公司和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难度,给相关业务办理人员带来挑战。
(五)账务处理难度加大
营业税作为价内税,在“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进行核算;而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其营业收入需扣除相应的增值税,但由于其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使得“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营业支出”减少,而且在税款缴纳时间上也需要加大重视,不然会由于核算的不规范导致应缴纳税额出现差错,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不利于其经营发展。同时,增值税可细分为未交增值税、已交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等众多三级科目,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收入和税务需分离,对收入科目也要进行细分,众多因素使得其账务处理难度加大。
四、保险业应对“营改增”的相关举措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素质
现今保险业的增值税率尚未确定,但其税务增加可能性较大,故保险公司应及时认清当前形势,这对保险企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公司需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并提前制定相关的应对性措施,以免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于增值税的实行,无论对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还是相关业务从事人员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所以企业内部应加大对增值税的宣传学习教育工作和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相关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同时,企业间也需要加强交流于合作,支持业务主管及相关业务优秀人员到友好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并邀请相关优秀示范单位到企业开展授课和相关业务指导,现场指导企业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办公,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在“营改增”改革逐步推进过程中,政府会出台一些过渡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便降低对涉及行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改革推进种保险企业应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相关税收优惠措施,给企业带来发展和适应空间,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现今保险行业的税务管理发生了变化,其经营模式业发上转变,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的控制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改进,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员工的专业化培训,从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加强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应逐步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并及时招纳相关专业税务人员,降低因税务处理的不规范导致的企业财税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在销售管理方面,应及时转变销售策略,认真解读国家的相关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提高盈利水平。
(四)适当增大赔付支出的抵扣范围
赔付支出在保险成本费用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其抵扣范围和比例对于获取相关有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降低保险业税务来看,赔付支出凭帐抵扣相比凭票抵扣更有利,但由于获赔方并未缴纳相应的增值税,打破了其增值税的完整性,同时又由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和赔付支出核算时间的不同,使得保险公司难以确定可申请抵扣的赔付金额,因此建议增设会计明细科目,以便对赔付支出进行相关核算,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理赔。具体如下:①当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赔款时,可以直接抵扣税款后进行赔付;②当向非增值税纳税人进行赔付时应及时申报抵扣额;③当向第三方赔付时凭票进行抵扣进项税额。
参考文献:
[1]蔡丽蓉.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
[2]王焕贵.浅析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及举措[J].财经界,2014(07).
[3]王莉.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06).
经多年对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跟踪研究,笔者发现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减少。该校从2003年开始招收金融保险专业学生,招生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制约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不相符,目标培养受质疑。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适应我国民族地区保险业务高速增长的需要,培养以技能知识为核心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保险、金融及证券、期货、期权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保险部门,但很少有人能留在保险部门工作,大部分成为自谋职业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全国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境况。由于招生和就业的影响,民族金融保险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
2.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金融保险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中,实践课程很少,但实践课程在高职保险专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需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实训。专业基础课中管理学、风险管理、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都是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理论性强,不太适应高职学生。比如《风险管理》课主要阐述风险的概念、性质、特点、产生、风险管理程序和怎么研究风险等,比较抽象,且不能与专业所设置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课程中的风险评估相衔接,造成学了风险管理课程知识,却很难在保险专业中得到应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实践实训课程要求占45%。[1]围绕保险专业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应该凸显实践实训的核心,财产保险项目、人身保险项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都必须加强实践实训。
3.设置的课程偏宏观,与保险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结合不紧密。目前,保险人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有经验、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保险人员,但在招聘中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大量刚刚毕业的高职保险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保险企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仅有理论知识,但经验不足,业务技能差,动手能力弱。找到工作的保险专业学生,也认为实际保险处理与课堂上讲授的东西不一样,甚至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而实际工作中许多需要掌握的东西却没有学到。
4.课程设置所需的保险核心技术教材缺乏。当前,贴近保险行业且能体现实务操作技术技能的教材很少,使用的大部分是普通大学本科改编的教材,这些宏观的知识难以直接用到民族地区保险实务上。而实务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却是各项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以及处理保险业务的流程规定,对民族地区保险行业所需的技术知识点涉及很少,且保险技术含量低。真正能适合保险行业所需技能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教材很难找到,学生能真正学到的必需的保险技术不多。
5.社会对保险行业有偏见。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在保险理赔上多次发生纠纷,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上有时存在“两张皮”,承保时对保户百般承诺,超出保险规定,理赔时往往拖赔、少赔或拒赔,引起保户不满,常常诉讼于法院。另外,保险人有时误导投保人买保险,使投保人投保的意愿与保险公司的意愿不一致,最终达不到投保人投保的意愿,因而产生偏见。
6.保险专业毕业生在保险系统就业状况不如非保险专业。高职保险专业就业渠道窄,主要面向保险系统,而民族地区保险系统与发达地区相比,保险系统少,因此很少录用高职保险专业毕业生。反过来,非保险专业就业渠道较宽,不但可以到保险系统就业,还可以去其他部门就业。就业没有优势也是金融保险专业报考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
7.学习保险专业知识难度大,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由于保险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必须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保险越发展应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越多,并且还要将其应用到保险专业上,对高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学习保险专业需要储备大量的跨学科知识。
二、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对策
1.调整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保险技能技术。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变不科学、没有特色的课程为科学性强、有明显特色的课程设置。保险行业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既有国内保险又有国际保险,既有财产保险又有人身保险,既有有形财产保险又有无形财产保险,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允许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许多国外保险公司加入中国保险市场,保险机构繁杂,各种保险业务空前发展,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保险业务的特点是面广点细,因此,应尽量设置出能跟随时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保险课程。多年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虽不断改革,经过多次修订,但课程改革还是不彻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紧密结合民族地区保险市场行情,没有全面了解保险行业实际情况。目前,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的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英语、风险管理等23门课程,知识总体很泛,不太适用于市场经济时代;课程设置不实用,培养不出有实实在在保险技术的人才。
要深入了解各家保险公司招用员工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公司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险管理人员(通称有编制),另一类是保险营销员(通称临时工)。保险管理人员使用量少,收入待遇较高,但保险行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知识面要广,要有经验,并且对专业要求既专又精,而保险营销员队伍则不太稳定,收入待遇高低也相差较大。我国保险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国保险企业遍地开花,到2011年底,保险公司有130家,保险中介机构有1100家,需要大量使用保险营销员,而较少使用保险管理人员。[2]据了解,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找保险营销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进入保险公司当营销员几乎不要求什么条件。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是经过3年专门学习训练的,如果要做营销员推销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会拍手欢迎。但是大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愿意在保险公司当营销员,原因是地位低下,认为混在保险营销员队伍里不值得。因此,必须改革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保险营销职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帮助投保人解读保险,设计保险购买方案,正确引导投保人投保,发挥保险经纪人的作用。#p#分页标题#e#
2.金融保险专业改革的建议。民族地区金融保险专业的改革重点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实现金融保险专业差异化。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学以致用。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除了向保险公司输送人才外,还要向其他部门输送人才。因此,拓展金融保险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改革课程设置,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相应课程,才能增强专业办学的生命力。根据民族地区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设置三个专业方向:第一个方向是金融保险专业(汽车保险方向)、第二个方向是金融保险专业(金融方向)、第三个方向是金融保险专业(实务保险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是保险公司、汽车销售部门、汽车维修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和其他单位。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财务集中管理的现状及相关介绍
1.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介绍
所谓的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就表示企业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借助相对应的信息平台,来对信息流、资金流与单证流进行统一的规划及处理,使得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其存在的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后在将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实行,避免企业中更多的财务风险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对资金的运营效率做到提升,并且对使用的财务费用做到更大程度的降低。最终能够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实现。
2.财务集中管理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对于这些保险企业来说,其分布的机构已经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所开设,让这些保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集团化的形式,就我国的保险业来说,目前具有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及中国人寿等七个较大的保险集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为了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财务成本做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所以这些保险集团开始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走向一种集中管理的方式。对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来说,它在对财务管理的集中管理过程中,是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实现的,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它通过财务经理委派制的形式来对集团财务管理做到集中管理。并且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它又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形式,将所有子公司的保险业务所获得费用都以上缴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另外又在几年之后,来通过对集团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的方式,来对所有的项目都做到集中处理,业务产生过程中所获得的业务都能够做到集中核算及支付,并且对于这些集中得到资金,专门成立一家子公司来对其进行管理,便于这些资金能够用于集团的投资计划之中。最后一次进行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就是在2008年的时候,当时平安集团使用了外包业务形式,利用外包财务业务的部门来对集团及其子公司的财务进行外包作业。正是平安集团通过这四步的改革与变化,使得其能够对财务集中管理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发挥财务管理对其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二、保险企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分析
1.财务管理集中化的实施能够对资金运转做到有效保障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因为业务的特殊性,因此公司每天都会有较大的资金对其流进,还会有较为的资金从企业流出,因此只有做到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集中管理,才能够保证保险公司来对子公司的资金情况做到有效的控制,保障保险公司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保险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统一开户的方式,表明了对于保险集团来说,其具有较高的还债能力。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只有集团能够得到相对应的资金,才能够使其子公司才能够得到其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
2.财务集中管理能够让保险企业的内部财务目标达成一致
对于我国的保险企业来说,由于这些年的发展,对于保险集团的格局做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存在的这些保险集团来说,其发展到的业务遍及到全国各地,并且多样化的保险公司及保险业务得以出现,保险公司的业务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及丰富。但是在这些保险企业得到扩张之后,就造成了内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难题,造成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能分散的现象存在,并且造成了企业在监管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问题,给保险企业的实际利益带来了较大的损害。但是财务集中管理的实施,使得这些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便于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这些决策进行有效的确立,让保险集团的内部财务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与落实。
3.对企业管理加以改善,并做到对其成本加以降低
对于保险集团来说,因为存在的层级比较多,对于这些层级来说,与行政单位之间都存在较大的联系的。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其在制定相关战略方式及计划的时候,都会将其传达到全国每一个子公司当中。然后需要这些子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其做到全力的配合与实施。要是子公司没有对此进行执行,就会使得保险集团的整体计划效果得到有效的展现出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需要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的措施,来促使子公司能够对集团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执行,并且这也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做到有效的降低。
4.财务集中管理能够促使企业的利益做到最大化的实现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集中化管理,能够使得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对其最大效益进行发挥出来,这样就能够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来促使集团成员做到最大的协同性,从而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做到有效的降低。另外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集中化管理,会让企业在出现变故的时候,能够对其经营策略做到及时的改变,避免风险的进一步存在。
三、如何在保险企业中做到财务集中管理工作
1.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让保险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做得更好,需要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搞好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四个方面工作要做好。首先就是不管是集团总部还是各个子公司,都需要建立相对应的会计制度,并且还需要根据企业的特征与发展来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其次就是要做好财务的监制工作,需要集团向各个子公司派出相对应的财务总监,对于这些财务总监来说,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属于集团来进行管理,并不是属于子公司来进行管理,也就是其对于子公司来说,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第三点就是对会计流程进行重组,应充分利用购建的IT环境,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有机结合,打破企业部门之间的界限,将财务人员纳入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会计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最后一点就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和财务管理应用软件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改善业务素质。
2.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在对保险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的时候,也需要做到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利用相关的管理软件及相对应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来对财务进行控制与核算,把这些信息集中到总部当中,然后建立相关的账目,最后在通过网络平台将这些已经得到的数据给传输到集团总部中去,便于企业在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加的及时、有效。第二点就是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与控制。第三点就是要对各个子公司的结算中心进行负责起来,使其能够对日常资金做到有效的结算。最后一点就是要实现全面管理及预算。
在保险行业中,使用财务集中管理的制度,能够有效的避免了机构扩大而存在的风险问题。但是要真正实现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也是一项较为艰难的过程。需要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管理方法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对保险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瑞君.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E化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J].管理世界,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