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幼儿德育的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德育的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德育的任务

第1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任务;方法

一、前言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对于个人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些阶段中,幼儿阶段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此,作为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儿教师的职责重大。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1.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有的性格特点,根据个性的差异,人理解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能力。但许多情况下,个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关怀,取而代之的是规则与纪律,应试教育的恶果便是磨灭个性,生产像机器一样的缺乏自主意识的社会零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应该从尊重儿童的个性开始,给予儿童最大的宽容与帮助,使儿童的个性能够自由的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与纵容儿童的顽劣与破坏的本能,尽可能的在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而非苛责,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总是喜欢问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天马行空,不受成年人固有思维和常识的限制,这份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而求知与探索又恰恰是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人类进步的可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儿童最大程度上的耐心和宽容,并积极主动的丰富自己的学识,为儿童们答疑解惑,使得儿童们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对培养儿童主动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类的解放,是人类摆脱愚昧枷锁,摆脱心理束缚的自由向往。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人们掌握知识、克服恐惧、征服自然,但无论如何,这种学习必须带有强烈的自发性质,而非强制灌输。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儿童理性萌芽,使其能够自学、自治的重要时期,给予儿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天性率性而为,使儿童的发展更加自然和快乐。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1.叙事教育

人的心理存在着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叙事性思维和例证性思维,前者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呈现的是具体的人和人际间场景,以期展示其特定的效用,它是对现实的描述。而例证性思维又叫做命题思维,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他独立于特定情境。幼儿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的世界是情感导向的,在儿童心中,抽象性与一般性远比不上情境性、形象性。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都偏向于知识的灌输与孤立的讲授,迫使儿童的思维模式由叙事性思维向例证性思维转变,导致了儿童过早的成熟,其后果是:创造力的枯萎与活力的过早流失,甚至会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拒绝一切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封闭起来,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应该遵循个体的思维发展规律,减少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灌输式教育,而用叙事性的教育来辅导。将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寓言、神话、轶闻,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包含一定的情境性,还要涉及一个虚拟的“自我”,使儿童在“自居”、“移情”和“投射”的过程中获得主人公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2.游戏教育

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之所以叫幼儿园是隐含了儿童乐园的意思,也是儿童幸福童年的一个标志。在幼儿园中,儿童应该能够自由的嬉戏并获得游戏中的乐趣。相比之下,我国的幼儿园更像是小学的预备期教育,儿童的娱乐时间远少于学习时间,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快乐童年。

第2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字:幼儿教师 大五人格 情绪劳动策略

1、引言

情绪劳动是区别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它是指个体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面部和肢体表情的过程(Hochschild,1983)。情绪劳动策略是指个体在情绪劳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与管理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他包括表层行为策略(个体只在外部表情上伪装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但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不一致)、深层行为策略(个体通过对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调节,从内而外地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和自然行为策略(个体的情绪体验与组织所要求的情绪相一致,个体自然地表现很出内心的情绪体验)(Diefendorff,2005)。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深层行为策略和自然行为策略的个体具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情绪劳动策略的前置变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对表层行为策略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对深层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Johnson,2007;杨林锋,2010);组织支持对员工的表层表现和深层表现有显著影响(柏乔阳,2006);情绪智力与员工的深层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汤赵颖等,2009);正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员工情绪劳动策略的采用(柏乔阳,2006);角色失调对员工的表层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Ashforth,1993)。针对特定群体的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员工、医院医生和护士及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研究目前很少。

本研究对大样本的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进行了调查,并定量分析了其与人格的关系,以补充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课题,并为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2、方法

2.1测量工具

(1)情绪劳动量表。本研究采用Diefendor等(2005)编制,台湾学者邬佩君修订的《情绪劳动量表》,包括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个维度,共14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该量表的信度是0.87,本次研究的信度是0.866。

(2)大五人格量表。198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编制,由中科院的心理学家张建新教授修订。量表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五个因子。该量表的效度信度是8.78,本研究的信度是8.45。

2.2被试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被试。选取了来自陕西西安三所幼儿园,广西柳州两所幼儿园,广西桂林三所幼儿园,广西南宁两所幼儿园,广西北海两所幼儿园和广西梧州一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共计390名。发放问卷390份,回收375份,其中有效问卷332份。已婚142人,未婚190人;农村61人,乡镇102人,城市169人;大学40人,高中97人,大专85人,中专66人,初中44人。

2.3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

3.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检验表明,结婚与否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没有显著影响;年龄与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策略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4。以学历和出生地为自变量,分别以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学历对深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2.51*),事后检验表明大学学历的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显著高于初中和中专的;出生地对表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5.38***),事后检验表明出生于城市的幼儿教师在表层行为上要显著高于出生于农村的幼幼儿教师,且学历与出生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2.37*);在自然行为维度上,学历的主效应显著(F=2.51*),事后检验表明,大学生的幼儿教师的自然行为显著高于初中、中专、高中和大专,学历与出身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2.10*)。

3.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研究

表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

由上表1可以看出,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之间相关密切。表层行为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开放性呈显著负相关;深层行为与外向性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自然行为与宜人性和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3.3大五人格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使用逐步回归的方式,探究大五人格各因素对情绪劳动策略的预测作用。即在控制了对大五人格和情绪劳动策略可能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探究大五人格对情绪劳动策略的预测能力。该层次回归分析的第一层变量是学历和出生地,第二层变量为人格变量。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大五人格和情绪劳动策略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表层行为维度,出生地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引入了人格变量之后出生地、外向性和责任感都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所解释的变异量为12%。在自然行为维度,学历的影响显著,引入人格变量之后,学历和宜人性对自然行为有正向影响,神经质对自然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能解释的变异量也是12%。对于深层行为维度,学历对其有正向影响,但引入人格变量之后,并不能解释更多的变异量。

4、讨论

4.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人口统计学指标是探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因素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年龄与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策略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4。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比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对情绪调节和管理更有经验。学历对深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2.51*),大学学历的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显著高于初中和中专的,这可能是因为具有较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比学历较低的幼儿教师,较多的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对工作和对待幼儿园学生的态度比较端正,所以能较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出生地对表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5.38***),出生于城市的幼儿教师在表层行为上要显著高于出生于农村的幼幼儿教师,这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导致在农村长大的幼儿教师比在城市长大的幼儿教师更加纯朴,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

4.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和责任感都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影响,宜人性对自然行为有正向影响,神经质对自然行为有负向影响。控制了人口变量之后,大五人格对表层行为的解释量为12%,对自然行为的解释量也有12%。相关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外向性和责任感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外向性人格的性格特点是追求自由,不受约束,所以具有该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不倾向于伪装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宜人性对自然行为有正向影响,可能是由于具有宜人性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更加体贴,善良,有同理心,从而能自然地产生对幼儿园学生的喜爱和疼惜。神经质对自然行为有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敏感多疑,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从而很难打开心扉真诚地面对工作和幼儿园学生,很难有自然行为策略。

4.3对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的一些思考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维度上都有差异,所以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在人口学资料上,学历较高,年龄较大,出身在农村的应聘者可能比学历较低,年龄较小,出生在城市的应聘者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就人格特点而言,具有宜人性、外向性和责任感人格特质的应聘者可能更加适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建议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时,可以考虑对应聘者进行人格测试。

第3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4期何木叶的《基于儿童心理的有效表扬》中讲到:儿童常以为表现好的目的在于获得表扬,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获取称赞而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儿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成人的表扬进行了错误的因果推断。根据儿童因果推理的特点可知,儿童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较易,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较难,逆向推理的能力比较弱。表扬作为一种积极的外部评价影响了个体内部的因果推理。然而,儿童常常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成人表扬的目的,在逆向推理表扬的目的上存在困难。如果表扬使儿童产生“我表现得好是为了获得表扬”,而不是“我获得表扬是因为我表现得好,所以我要表现得更好”的推理,那么“表扬”这种形式就会喧宾夺主,遂成为孩子们最终的追求目标,一旦追求表扬成为目的,良好行为则必然反主为客变成了工具。

尽管儿童的因果推理能力比较弱,但当成人的控制意图比较明显时,儿童能意识到成人的控制倾向,并做出与成人的期望背道而驰的反应。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表扬可能会唤起儿童对成人控制行为的注意,并导致儿童对成绩的归因由内部转到外部。一旦儿童感到成人对他进行奖赏与表扬是为了操纵或控制他时,受奖赏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强化,行为动机反而会被削弱。在教育实践中,通常可以看到,当学生的某些利他行为受到了言过其实的表扬或称赞时,并不增加出现利他行为的倾向。人们一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经不起表扬”,实际上这是对这种表扬中暗含的外部控制的一种感知。儿童可能对成人表扬的意图产生怀疑并力图抗拒他所感受到的操纵和控制。因此,在表扬时以隐性的方式让儿童明确受表扬的潜在原因,并真诚地给予儿童表扬尤为重要。

师资队伍的素质与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能力要求有差距

《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苏美兰刘翠秀的《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中讲到:教师是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教师现有的素质与能够很好地承担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教师对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还未能准确把握,教师的课程观仍停留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上。如在课程的内容方面,在问及“您认为是谁最终决定课程内容?”时,有55%的老师选择了“园长”,而不是“幼儿”。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这一理念应贯穿于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对新课程中所要求的教师能力素质认识不够全面。就教师素质方面,在回答“您认为教师应具有哪些能力”这一问题时,有90%的教师认为只应具有观察、反思的能力。可见,教师对能力素质要求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不仅要有观察、反思能力,还要具有倾听、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评价活动主题、调整计划的能力;对幼儿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的能力;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支持幼儿探索学习的能力;支持幼儿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的能力;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等等。

美国学校“牺牲”高智商儿童

《青年参考》2007年第908期Robin Moroney陈宗伦编译的《美国学校“牺牲”高智商儿童》中讲到:虽然很多人认为,无论是否受到学校教育体系的关注,高智商孩子都能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方式,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一旦这些“聪明鬼”感觉在班级被排斥、疏远或认为学业毫无挑战,他们就会感觉步履维艰并因此踯躅不前。大约5%的天才学生过早离开了学校,这与“平庸学生”的退学比率相当。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亚伯拉罕?坦纳鲍姆所写的“天赋需要一个促成它的社会环境。”换句话说,就像肌肉一样,天生的智商如果不去锻炼就不会增强。

第4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现将我园本学期德育方案拟定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2004年8号文和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使全体教师能够严以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引导和影响幼儿。

二、家园合力,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充分挖掘利用、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合力,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1、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A、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项有益的教育活动。如:植树节组织幼儿为小树苗浇水,劳动节组织幼儿参加义务劳动,国庆节组织幼儿庆祝等;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教育生活化,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在游戏中要求幼儿学会谦让、有序;生活活动中要求幼儿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等

C、循序渐近对幼儿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应讲究方式方法,让幼儿从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优良,勤奋诚实,自强不息,富有责任感;

2、重视家园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A、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第5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正面教育

G611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这句话足以体现出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幼儿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抓好幼儿时期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可以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是我国的花朵,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从小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明辨善恶。使其喜欢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运动,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伴,爱祖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一、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新课程改革不仅强调了幼儿德育的重要性,还扩充了德育的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了贯彻新时期的新主题,我们必须要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克服脱离社会实际、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重视幼儿德育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一致。我们选择教育方法时要注意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使之既能引起幼儿对美好理想世界的追求,又能让幼儿学会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道德问题,要根幼儿思想品德和行为发展特点,做到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关于幼教德育教育的方法

1.要有新颖的渗透教育的方法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需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白墙,布置“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培养了动手交流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后,幼儿对国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跟他们讲有关爱国旗方面的知识,并让幼儿去观察红旗的颜色,以及星星的数目方向和设计意义。

2.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接人待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

3.要重视用艺术美来陶冶熏陶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他律阶段,他们时时刻刻都是模仿行为,而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简单,对抽象的道理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可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孩子。如给孩子们听歌曲《尊老爱幼歌》,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领孩子们做体育游戏《送衣服》,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给孩子们讲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懂得谦让和尊重长辈;当然也可以利用生活的具体的事实来教育孩子。例如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带领学生打扫卫生,教育孩子讲究卫生,爱护卫生。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4.家长和幼儿园要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现今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部分。他们对幼儿的行为过度的迁就和放任,致使孩子们并没有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如:孩子的玩具乱了,鼓励他自己去收拾,锻炼他们的生活本能;孩子做错了事要让他明辨是非,知道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改正。家长要本着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态度,重视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幼儿的思想品德便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日常生活所表现出来的。老师应该用细心、耐心、虚心和爱心去竭力培育,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

三、要注意的问题

第6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时间飞逝,转眼间又要过了一个学期。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集着我们的汗水。本学期我们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并通过实施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我班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常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回顾本学年我班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熏陶幼儿的德育情感。

为了创设与幼儿德育相适应的环境,力求为幼儿营造有浓郁的德育氛围的环境,我们根据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标,树立榜样教育;同时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品德及行为模式的重要作用。例如:平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幼儿时时记住用普通话交谈,有一次,孩子不经意一句“我也听你们讲过本地话嘛。”这时,我们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立即承认了老师的错误,并请孩子们也随时监督我们,互相督促提醒。此外,我们还注意随机榜样教育,及里对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幼儿说说“谁做了什么好事?”激发幼儿向好榜样学习的愿望,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从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入手,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快乐的情绪,幼儿才能热情地参加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益,也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学习哪些本领?最喜欢什么?最能干的是什么?”这些话题能促进老师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让幼儿体验老师对他的爱,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充分激起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了解了自我,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例如:原本较内向的.赵浩钧、施正鑫小朋友现在不仅愿意回答别人的提问,而且还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愿望等。另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我是值日生”、“我是小组长”,让孩子在值日工作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同时为集体服务。如:帮助分碗筷、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爱集体”的心理意识和自信。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家教讲座、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家教经验和家长任务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我们还针对家长常常会忽略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及时对家长进行提醒,帮助他认识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如有个别家长平时有说粗话的习惯,我们老师就耐心身他说明其危害性,以及其孩子言行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倾向性,使家长认识到“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接受教师的建议进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幼儿间礼貌行为进步了许多。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

以上是一年来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但仍存有不足:

1、有部分幼儿爱护玩具和公共财物方面还较差,有争抢玩具现象。

2、个别幼儿的功击意识还较强,不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分享玩具和物品。

3、个别幼儿在收拾、整理学具、玩具方面还比较薄弱。

总之,幼儿德育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反复教育、不断培养的过程,需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继续将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我们幼儿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德育要求和本园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以德治园、以法治园”的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

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

注重本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主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园环境进行改造,建造了幼儿舞台,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儿童化、情趣化的特点。

3、每周开展德育教育。

利用每个星期的升降旗时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季节、节日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粗浅的德育知识,增长幼儿知识。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值日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行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在系列化的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3—6岁的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党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因此本学年初我们就先制定好计划,按照计划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

1、本学期开展《爱国》主题活动,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还与社区手拉手开展“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国家。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活动最后用一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为结束,使本次活动达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喊着“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一、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熏陶幼儿的德育情感.

为了创设与幼儿德育相适应的环境,力求为幼儿营造有浓郁的德育氛围的环境,我们根据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标,树立榜样教育;同时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品德及行为模式的重要作用。平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幼儿时时记住用普通话交谈,此外,我们还注意随机榜样教育,及里对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幼儿说说谁做了什么好事?激发幼儿向好榜样学习的愿望,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从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入手,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快乐的情绪,幼儿才能热情地参加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益,也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学习哪些本领?最喜欢什么?最能干的是什么?这些话题能促进老师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让幼儿体验老师对他的爱,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充分激起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了解了自我,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另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分餐盘、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爱集体的心理意识和自信,同时为集体服务。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

1、我班是小班,整体思想品德状况不大理想,主要呈现以下几点: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太差(如:一小部分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小便要老师脱穿裤子,基本的常规都没有。

):不能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大部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

3、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不足,不懂谦让。

4、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本子随意撕,自来水任其流,等不尊重成人的劳动。

5、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做事不认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6、文明行为习惯缺乏,少部分幼儿不懂礼貌,爱打架,说脏话。

二、措施、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进行纠正、改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对此,我们设计以下方案:

(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班级每天进行晨谈,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谈的教育作用。

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

3、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

5、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二)学习标准,培养习惯。

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照本班幼儿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学习先进园的德育工作经验,用于实践。

3、学习有关文章、理论,对照实践,寻找差距,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思品工作。

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

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使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根据礼仪儿歌《起床》、《睡眠》,音乐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

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礼仪课上通过《早上好》、《你好,我是小卡丁》、《老师再见》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

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进行五爱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求家长们不给幼儿看内容不健康的电视、电影、书刊、画片,不给他们穿奇装异服,不烫发,不带项链、戒指、耳环、不染指甲,不涂口红等等。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

2.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

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3.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

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__县幼儿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德育要求和本园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以德治园、以法治园”的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注重本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内容,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市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园环境进行改造,栽种了上百盆花,建造了幼儿舞台,安装了三件大型玩具,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儿童化、情趣化的特点。

3、每周开展德育教育利用每个星期的升降旗时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季节、节日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粗浅的德育知识,增长幼儿知识。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值日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形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把“三生”教育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

今年3月开始,我园在大、中、小班全面开设了“三生”教育课程,由各班班长任教。通过两次教材教法的培训,让教师掌握了“三生”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到只有让幼儿通过参观、郊游、体验、讲解、探索等方式的活动,才能把“三生”教育真正融入到每个领域,同时建立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作的模式。每个班设立了宣传栏,绘制了教学要求表格、评价体系,开展了防震、防火演练。通过“三生”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爱心、感恩之心、有责任心、正义感,教师也明白了“三生”教育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成长、成才。

四、结合祖国六十华诞开展主题活动

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

1、抽调十六名教师进入教育系统的百人合唱团,参加县上主办的歌颂祖国歌咏比赛。

2、1月份各班开展了唱爱国歌曲,讲英雄人物故事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产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职工将在11月9日举行以祖国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树立大家对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我园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德育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德育教育制度还需要更加细化等。

下一学年德育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学习,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

2、落实、完善各项德育制度

3、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4、开展爱国诗歌颂读赛

5、各班开展文明礼貌之星评选活动

6、邀请法制副校长召开法制讲座

幼师德育个人工作总结漫长的的教育史告诉我们:古今中外,善育才者,无不首重德育。能成才者,无不德当先。任何统治阶级在教育工作中,都总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国重视德育教育,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首重道德的。幼儿园德育工作“重说轻行”的倾向,使得有些孩子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动却是另外一套,德育成效不高,现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亟待更新。具体途径有: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二、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在开展幼儿园德育活动时,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德育活动要改变形式化、单打一的现状,与各科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活动,要走到儿童生活中去,重感悟、体验,并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幼儿探究性研究、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处世。如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内容:给老奶奶让座、帮小弟弟穿衣。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德育活动不枯燥乏味,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在主题活动中深化德育教育。

在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幼儿们通过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的来由以及风俗,学会了尊重教师、关爱老人、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主题为“我是大班小朋友”的活动中,通过故事、游戏、讲述等形式,让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游戏、不挣不抢、不打人,关爱幼小伙伴。还组织了大带小的活动,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班级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同时幼儿还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做事有始有终,有一定的坚持性。

四、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第7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一、 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1.注重德育教育的环境化。

新纲要倡导幼儿园要为德育教育活动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环境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需求与愿望;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们真正能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有能力、有价值的,树立起自信。教师应该是幼儿权益的有效维护者;教师应努力促进幼儿协调的发展,包括各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幼儿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注重德育教育的活动化。

幼儿园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应该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要遵循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原则。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与现象,才能与人交往,才能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地积累认知经验,获得良好的发展。幼儿园应设计系列活动,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品行。比如,可结合节日活动有效实施德育教育:五一国际劳动节渗透劳动教育;八一建军节渗透国防教育;九九重阳节渗透尊敬老人的系列教育;国庆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 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家庭千差万别,不同的家长,言传身教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孩子幼小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画出的图案各不相同。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幼儿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幼儿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将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大脑中,并在日后潜移默化地进行效仿。家长的每个举动、每个眼神、每句话都会给幼儿产生影响。做人是幼儿的立身之本,“欲使幼儿成才,先教幼儿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所在。怎样教幼儿做人?首先要有好的家风。要依赖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实实在在对幼儿加以示范。借助于家长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还应创新家庭教育形式,比如亲子共读,家长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迎合兴趣的读物。另外,亲子小制作能彰显幼儿与家长的聪明才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成功感,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育,通过家长的品德、人格修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德行为习惯。家长应将幼儿看成一棵正在成长中的小树苗,应该精心地为小树苗松土、浇水、施肥、杀虫。这样的小树苗,一定会成为林中的一株秀木。

三、 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为了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效益,必须注重在家园互动、社区结合中多渠道、立体化地开展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8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1体谅德育模式的内涵与幼儿教师道德素养

20世纪60、70年代,英国德育教育家麦克菲尔首创了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通过对英国中学生所需道德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更倾向于体谅、宽容的教育行为;而反感压制、支配的行为。反观当前现实,我们亟需改革学校德育。1.1基于学生需要出发———道德教育基础。体谅德育模式倡导,一个有道德的人是能够思量别人意见、觉察他人感觉、常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1]幼儿教师更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朝着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努力;只有准确掌握幼儿的需求并积极寻求满足的方法,道德教育才能被幼儿所接受并逐渐强化,在今后的行为习惯中才能有所显现。3-6岁是儿童个性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道德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培养人,理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因此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首先从关注幼儿的需求出发。1.2教学生学会体谅———道德教育核心。麦克菲尔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传授道德准则,更要在态度、行为上有所提升,激发每个人所具有的“人性感”,使其学会关心、体谅人,这才是道德的核心。[2]该模式告诫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感染、以身作则的浸染而非直接灌输、教授,在引导学生“关心与体谅”时,重要的是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创设关心、友爱的教育环境,且教师在其中起到道德表率作用。[3]幼儿喜欢模仿,幼儿教师对待他们及平时所表现的行为都会被幼儿学习、模仿。因此,对幼儿教师的道德教育要时刻渗透“体谅与关心”,让幼儿教师能够深刻体会他们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并将这种关心与体谅之情,逐渐在职业中有所浸润;提高幼儿教师品德的同时,也使幼儿受益。1.3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道德教育内容。在体谅德育模式中要求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的人际与社会意识作为提高道德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从生活的场景中学会体谅、关心,能够解决自我在生活中的疑惑与困境;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心、体谅他人,并且从中得到快乐。目前,对幼儿教师的道德教育,形式上传统、单一,方法上仍是说教、灌输,对幼儿教师道德的培养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我们是否能效仿麦克菲尔的《生命线》,根据幼儿教师生存状况及社会各界对其的德育诉求,依托情境,编写贴近幼儿教师生活,提高幼儿教师道德的教材。1.4重视榜样与道德感染———道德教育方法。榜样可以说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人们可以从榜样中获得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2]麦克菲尔认为“向榜样学习是个体自然发展的基础;观察学习和社会模范是年轻人获得关心和体谅他人品质的重要方式。”注重道德感染力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提高道德的途径。幼儿教师要提高道德素养,教师教育中必须注重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幼儿教师在生活的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高水平的道德思维方式与行为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关心德育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幼儿教师道德素养

关心德育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内尔•诺丁斯,她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教师应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关心、呵护他们,全心全意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干又自信的人。2.1关心———道德教育基本原则。内尔•诺丁斯认为关心是一种关系,并不仅是一种态度和观点。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将我们人类共同生活需要的“关心”激发并贯穿自我的成长过程中。他将关心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让孩子相信他们得到了关心并且学会关心别人。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本身应该具备“关心”、“爱”孩子的品质,将关心视为教育开始的源头与基础;学着理解幼儿、观察幼儿的心理变化,让孩子时刻感受关心,并将这种情感化于行动之中;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逐渐理解关心,并不断扩大关心的范围,从人———物———自然界的所有。2.2情感———道德教育基本着手点。在关心伦理模式中,将道德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着手点。诺丁斯认为,道德原则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人类的真情实感才是激发道德的动力源。关注道德情感,不仅让我们的道德教育更有温度,也使得道德教育理念更易深入人心;[4]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生命的尊重、情感的关怀,从而真正地将道德认知转换为适恰的道德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但是,就算在学前领域,也是重视知识积累与学习,有的园所甚至将某种特长成为特色(如以语言表达为该园特色,仅因有位出色的语言老师),为了迎合家长与社会的需求,反而忽略了幼儿内心的感受与需要,亦没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2.3关心与被关心互动———道德教育过程。诺丁斯认为,学校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还要使学生能接收到关心。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关心与被关心互动、联动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也要教会学生接受、认知他人的关心,在学生积极做出反应和有效行动时,关心关系才建立起来。况且这种关心的角色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健康的关心关系是在任何情境中每个人都有意识、并有能力成为关心者。幼儿教师在形成关心品质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以关心之义教会幼儿接受关心、让其体会关心,由一个被关心者向一个关心者转换,并且为今后建立良好的关心关系打下基础。2.4榜样、对话、实践、认可———道德教育方法。在关心德育模式中,诺丁斯倡导道德教育应该通过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方式来实现,而且这四种方式是相互联系、制约的,他们共同提高了道德教育的成效。幼儿教师需要学会并以“关心”为主线,灵活运用这些道德教育方法。一是榜样的力量。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关心环境,并将关心通过所有的教学与活动呈现出来;二是对话的魅力。对话的目的是了解双方的需要与情感,其过程应是平等、开放的,是以接纳关心为导向的;三是实践的价值。实践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将“关心”内化于行,体会关心的魅力,并将它转换成习惯;四是认可的高度。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是以关心孩子的成长为依托,而不是借关心之名彰显教师的权威。

3体谅关心德育模式对我国幼儿教师德育培养的启示

体谅关心模式无论从道德教育基础、内容还是方法上,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与借鉴。学前教育作为孩子系统、全面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帮助幼儿。而教师德育课程的设置利于幼儿教师形成一定的道德素养。因此结合体谅关心模式的内涵理论,在我国幼儿教师德育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微观探讨。3.1关心与体谅———课程设置理念要提高幼儿教师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转变课程设置理念,倡导要以“关心与体谅”为课程设置原则。首先让幼儿教师明确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关心的过程;其次,幼儿教师德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最后,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让学前师范生体会来自其教师的关心,并推己及人,将这种关怀过程遍及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一次课程中。遵循关心与体谅的课程理念,打破以前仅是说教、灌输式的德育课程渗透。长此以往,一代代幼儿教师的道德感染与熏陶,一代代幼儿关心品质的形成,我们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被这种充满人性的关怀所笼罩。[5]3.2逐级关心———课程实施内容课程实施中以“关心”为主线,将课程内容细分,逐级来达到真正的关心。根据体谅关心模式的启发,可分为四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教幼儿教师“体会关心”,感性表达阶段;第二种水平,“实践关心”,理性加工阶段;第三种水平,建立“关心关系”,创造稳固阶段;第四种水平,“学会关心”,反思形成阶段。这四种水平是相互关联、制约的,且前一种是后一种形成的基础,他们共同形成了德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体会关心。榜样的力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德育课程中示范关心的过程,让幼儿教师耳濡目染,初步体验关心;参与活动———德育课程中,让幼儿教师参与其中,在课程过程中体会关心与职业的特点、要求;个人分享———幼儿教师分享自己关心他人与被关心的体验,且回忆他们在学校希望教师如何对待他们的体验。(2)实践关心。幼儿教师的德育课程还应渗透到实习与见习中,在实践中理解“关心”,提高自己的包容力与关心力。如:观摩课——在幼儿园观看幼儿教师的公开课,仔细观察他们与幼儿的互动、细察两者在活动中流露的情感;实习、见习——在幼儿园实习、见习,真正与幼儿接触,体会幼儿的需要,寻找给予幼儿积极影响的方法。(3)关心关系。建立关心关系是幼儿教师德育培养的重要部分。需要幼儿教师掌握与幼儿对话的技巧与方法,也需要幼儿教师更为深刻地掌握维持这种人际关系的方法。如:观察儿童日记———要建立一种稳固的关系,需要对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德育课程中要倡导幼儿教师学会观察幼儿,记录幼儿的言行、挖掘其需求,并将它作为建立关系的基础;完成实习作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至少应该有半年至一年的实习时间,在实习期间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和老教师学习与幼儿相处的方法,取长补短,巩固关心关系。(4)学会关心。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还应设置研讨课、交流课,让准幼儿教师一起讨论,将其关心关系建立与巩固的方法分享,并就学前教育相关的内容及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前教师专业的教师营造关心学习的氛围,让准幼儿教师不断总结与反思,怎样才能成为影响幼儿关心水平发展的教育者,才能让我们都在关心体谅的模式下共筑对人性关怀的教育情境,实现教育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作者:高姣姣 赵彦俊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2]陈思坤.体谅关怀德育模式的伦理内涵及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12-115.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陈思坤.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人本价值[J].教育学术月刊,2010(4):19-21.

[5]袁丽.论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教师观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13(6):19-24,12.

第9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幼儿德育;性格养成;人际关系

一、幼儿德育的含义

德育指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就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和政治教育。幼儿德育主要指的是道德品质教育。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包含着许多高尚的道德品质,代代相传着许多道德故事,构成了社会道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是一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德育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幼儿阶段通常不涉及道德认同和道德意志,幼儿的道德行为通常具有高度的执行性,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道德认知教育。

二、幼儿德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认识不够

在有关幼儿教育的各种理论书籍中都明确地指出,要尊重幼儿,教师和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把自己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这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以讲授法为主,体现在教育行为上就是以发号施令为主。由于幼儿是活泼多动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孩子的声音,许多教师便认为幼儿课堂是幼儿主体课堂,这显然是不对的。幼儿德育不涉及道德情感中的道德认同问题,但是幼儿德育中幼儿情感的体验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社会道德的理解水平,影响着幼儿的道德认知。中小学教育兴起了新课程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幼儿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趋势,改革传统的教授法,让学生参与道德的交流和讨论,通过故事情境,生活案例等增加认知。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堂深动的德育课程。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并且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更加显著。教师尊重幼儿,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包括言谈举止、和同事相处、处理应急事件等的表现,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教师经常发号施令,惩罚甚至虐待幼儿,则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二)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影响着幼儿德育行为

幼儿园的任务具有双重性质,不仅要为幼儿提供教育,而且要为家长服务,幼儿面对的教育也主要包括两者,一个是幼儿园教育,一个是家庭教育。目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在教育中采用的是包办代替的方法,小到孩子的穿衣吃饭,幼儿园在中班和大班开始陪养幼儿按时吃饭,独立吃饭的行为,但是到家庭教育中,一家人追着孩子,围着孩子,喂孩子吃饭的现象仍然常见,这就出现了5+2=0的教育现象,或者幼儿逐渐学会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表现不同的行为;大到幼儿的学习内容。在幼儿阶段应该培养幼儿的一些兴趣爱好,因此出现各种兴趣班的选择,但是许多家长并没有尊重幼儿的兴趣,而是把自己的童年缺失强加给幼儿。这些行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就是,更多的幼儿学会用无休止的哭闹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因素成为成人中最重要的因素,体现在幼儿教育中就是不恰当的物质奖励。许多家长以成人的思维思考,认为对幼儿最具有激励的奖励也是物质奖励,不加选择地滥用物质奖励,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培养幼儿参与竞争的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想幼儿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得到发展,就必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勇气。在幼儿园教育中,一方面教师要逐渐增加高尚的道德故事,鼓励学生阅读绘本故事,促进幼儿的道德认知,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民主的班级文化,在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实践,遇到问题自主探索,思考解决办法。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幼儿想要得到的东西,不能一味的满足,而要通过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

(二)人际关系的指导

目前,大多数幼儿为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几乎不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幼儿教育将相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幼儿开始学习如何在同伴之间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分享,学谦让等行为规则。在幼儿教育中,一些教师每周都有分享环节,但是大部分的分享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分享,如零食的分享,这会造成一些道德认知上的偏差,分享不仅包括食物的相互分享,也包括物品的相互作用,如大班孩子没有拿自己喜欢的一本绘本,然后丰富读书角,也包括喜悦的分享,分享周末愉快的故事。同时,人际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合作,如何通过合作克服困难,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幼儿教育中,可以组织一些相互合作的游戏,如捆腿走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同伴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力量。

(三)对幼儿性格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