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

第1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研改革

随着国家对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圈经济建设的大力投入,大量基础建设中需要具备较强工程地质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新疆大学作为边疆重点高校之一,正着力培养服务于西部开发与“一带一路”工程建设需要的综合性技术人才。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实际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本身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能正确防治各类地质灾害,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因此本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前导课程设置不合理。工程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课程,其前导课程为“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等课程。根据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专业最新培养计划,工程地质被安排大一下学期进行,因此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工程地质术语的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方面,学生在没有“岩体力学”“土力学”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不能较好地理解参数的具体含义及用途。此外,在滑坡稳定性计算案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岩土体物理力学的具体含义,还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包括Excel、C语言等)用于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的编写,因此前导课程的不合理安排,导致许多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开展,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练度。2.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课时已缩短至28学时。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一定调整与压缩,从而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偏少,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学时的压缩主,最直接的影响是案例的教学环节,学生理论知识需要借助于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才能较好地消化,如岩石矿物教学环节,必须让学生亲眼看见岩石、亲手感触到矿物才能印象深刻。此外,各类地质灾害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工程案例来支撑讲解,学生往往对实际工程案例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学生不仅能更快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更加今后工程实践中的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地质理论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土木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主要侧重于地质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岩石矿物、地层地质构造等,而具体的工程地质理论占总教学学时比例较少,如地下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工程地质问题等。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工程地质的认识仅停留在基础地质方面,对今后工程实践可能遇到的边坡稳定、围岩稳定等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光靠地质基础知识根本无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工程地质理论,但仅侧重地质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工程地质理论的学习,就无法凸显工程地质学学习的意义,学生今后无法从容应对工程实践中突发的工程地质现象与问题。4.实践教学环节没形成完整教学体系。工程地质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工程的课程,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以消化理解。然而,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实践环节尚无固定的实习路线,没有专业的实习指导书,因此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无法将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导致今后在实际工程中遇到工程地质问题无法快速识别与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预期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地质基础技能的掌握,如野外岩石识别、罗盘使用等;二是工程地质勘查实践能力,如滑坡、泥石流野外勘察能力;三是实习时间较短、路线长,许多学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实习报告编写质量堪忧。笔者针对所在学院土木专业的“土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学校要解决这些不足,就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手段进行尝试探讨。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为提高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更深刻掌握课程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教学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培养计划课程编排。学校将“工程地质”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在学生学习完“土力学”“岩体力学”“计算机基础”等前导课程后学习“工程地质”课程。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岩土体各物理力学参数对围岩、边坡(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规律,鼓励学生通过EXCEL或者C语言编程滑坡、崩塌体等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程序。2.突出教学重点。在无法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把主要教学内容放在重点章节上。工程地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分析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能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各类工程地质现象与问题的成因、影响因素、诱发机制、稳定性评价等,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针对部分地质基础知识,教师可适当减少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即可。3.加强地域特色案例教学。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处于亚欧中心,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地形地貌多元化特征明显,既有沙漠、隔壁、荒山,也有草甸、森林、河流。教师以新疆常发地质灾害类型重点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日后快速融入本地生产项目提供基础。裴向军通过对天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收集整理得出,新疆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冻土、岩体冻融风化破坏、泥石流、水毁、雪害、冻害。因此,教师应在今后的工程地质教学与实践环节中,突出上述地质灾害类型的讲解,尽可能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上述案例现场教学。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新疆地貌特征虽然丰富,但由于幅员辽阔,不同地质现象相距甚远,因此导致学生的实习路线较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很难完成实习内容。因此,学校需要尽量选择地质现象特征明显、地质现象丰富的地区作为固定实习基地,安排专业教师提前踩点优化实习路线与实习日程安排,并制定完善好实习指导书。5.重视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学生工程地质专业知识掌握好坏的程度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中,通过实习报告,教师可知道学生是否掌握工程地质相关基本概念、罗盘使用是否正确、工程地质专业术语表述是否准确和恰当。因此,实习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指导学生识别地质现象、正确使用地质罗盘,使学生掌握野外记录薄的记录要求和地质素描技巧。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野外记录本内容,及时发现实习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加以改进。实习后期,教师要加强学生实习报告编写指导,实习报告要图文并茂,地质现象描述准确。

三、结论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综合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其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在优化课程教学安排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结合新疆地域特色,重点引入本地常见地质灾害案例,使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此外,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环节,加强学生野外地质基本功练习,使学生更加快速牢固地掌握工程地质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剑文,王亮清.“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苏培东.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

[3]王哲,陈东瑞,张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

[4]吴彬,杜明亮,杨鹏年,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

[5]徐文杰.工程地质教学改革、创新与MOOC建设——以清华大学《工程地质》课程为例[Z].中国吉林长春,2015

第2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岩矿实验;岩矿数据库;网上教学;双结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85-03

一、概况

工程地质学是我校土木工程方向学生的公共课程,在土木工程方向专业培养计划中占重要的位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学生都会学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而且在学完工程地质学之后,紧接着还有一个野外地质实习的过程。矿物与岩石实验是工程地质学这门课必须进行的实验课,只有通过实验课,学生才能对课堂教学所学习的各种各样的矿物和岩石有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野外实习打好基础。然而,由于实验课上所见所学的矿物、岩石种类较多,而实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撑握实验课的内容,常常是课上学,课后忘。如何提高岩矿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针对目前岩矿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开发岩矿数据库,进行岩矿课堂实验与网络教学双结合模式探索。

二、双结合教学模式

双结合教学模式是指课堂实验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岩矿数据库对实验课上将要学习的矿物和岩石进行预习,实验课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矿物和岩石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岩矿数据库进行对比、归类复习。

三、岩矿数据库主要内容

(一)矿物模块

矿物模块主要包括矿物的形状、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及其主要特性,见图1所示。

并对每一种矿物,给出了清晰的图片,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直观的了解矿物的颜色和光泽,如图2所示。

(二)岩石模块

岩石模块主要包括岩石的成分、胶结物、结构、构造、颜色、岩石的石英含量、成因及特性,如图3所示。

(三)岩石的工程性质模块

岩石的工程性质模块主要包括岩石的相对密度、天然密度、软化系数、抗压强度、孔隙率、吸水率、抗剪强度、抗拉强度等主要特性,如图4所示。

四、岩矿数据库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岩矿数据库主要用于学生上实验课之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用以延伸教学场地、教学时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岩矿学习。除了运用上述不同模块、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利用各模块下的查询功能,进行对比、归类学习。比如,要想查询硬度约为3的矿物,可通过在矿物模块下,选取硬度字段,输入3,进行搜索。则硬度约为3的矿物都会出现在搜索列表中。如图5所示。

要想查询含有正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成分的岩石,可通过在岩石模块下,选取成分字段,输入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进行搜索。则成分为正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岩石都会出现在搜索列表中。如图6所示。

要想查询相对密度等于或大于2的岩石,可通过在岩石的工程性质模块下,选取相对密度字段,输入2,进行搜索。则相对密度等于或大于2的岩石都会出现在搜索列表中。如图7所示。

五、教学效果

通过开放网络岩矿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寝室、图书馆的任何课余时间,轻松、快捷地进行预习与复习,课堂实验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岩矿实验教学效果。

六、结论

1.通过开放网络岩矿实验教学,延伸了教学场地、教学时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岩矿学习,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2.通过网络岩矿实验教学的查询功能,实现了矿物、岩石及其工程性质的对比、归类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撑握岩矿教学内容。

第3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生产行为,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所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划、协调、组织和控制行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有项目设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现场环境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等。随着我国土木施工项目的不断发展,项目施工单位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管理标准方面的要求。

一、我国土木施工工程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脚步也大大地加快了,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了。土木工程施工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管理是整体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进度、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土木施工管理与控制都起了很的作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念,促进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应该注意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对土木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等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保障土木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不断地提高土木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管理模式不合理,行政和硬性指令的施工管理手段比较严重。建设单位对施工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的土木施工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也不够完整,凭经验积累和主观臆想,缺少必要的理论验证,这种对施工管理不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是定性作出判断而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这种土木工程的管理方法必然要被社会所淘汰。

二、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土木工程建设队伍也不断壮大。但与此同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施工安全质量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施工单位的问题

施工单位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不够重视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管理的意识或意识不到位;施工主体人员对于施工质量管理内涵理解不到位;在施工中将相关规定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置之不理;对于小问题的解决不够妥善甚至不解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土木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笔者经过归纳,将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考虑不全面会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的不合格。

(2)不按相关规定程序施工。许多施工单位对于工程施工的程序没有认识清楚,使违法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施工单位未经可行性认证就开工;随意设计、无证设计;不按图纸施工或无施工图施工;对工程实际情况没有经过专业规划就匆忙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运转就交付使用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使我国土木工程在产品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很难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3)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工程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是否到位,例如: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流程;没有对施工图纸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出现的偏差等,都会为施工质量的管理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4)施工材料选择不合格。在当代土木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购,致使出现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对于土木工程出现以下的相关材料问题应高度注意:如混凝土配合比例不按规定,沙石的级配不合理,水泥受潮结块其安定性不良,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等性能的不足,从而导致工程建筑因强度不够引发质量事故;此外,如钢筋露放、错位或板面开裂等问题,都可能使建筑工程出现断裂,引发质量事故。

2.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的勘察是影响施工的直接因素。施工勘察的地质数据的准确性,能否如实、全面的反应施工的的实际情况都将之间关系施工质量。其次,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露天作业,如雷电、暴雨、湿度、供水等都会致使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在工程的施工期要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最后,对冲填土、熔岩、土洞、软土或地基的处理不当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施工方须严格把握、谨慎执行,保证施工质量的优良性。

3.工程建设人员专业素质问题

(1)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许多施工单位雇佣的施工人员来源于农村,未接受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对于工程施工的工序及细节上的注意事项没有良好的认知,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良莠不齐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此外,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施工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的防范意识较低,这也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

(2)管理人员非专业化。目前,我国很多施工组织的管理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没有很全面的了解,对于施工质量手册的执行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有的施工单位没有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工程施工质量在极大程度上造成影响。

三、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对策分析

1、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首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监测性。

其次,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首先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最后,施工机械是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最后,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设备管理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跨度大、范围广、领域多、种类全,如果大量购置机械设备,必然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所以,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殊性和时间差异,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项目所需机械进行管理。要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档案,搞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3、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账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

4、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首先,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5、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期按质交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要提高编制合同的水平,确保合同的完整性;项目的管理要以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规定的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企业要与各分包单位签订总分包合同,总包企业要对工程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负责。

6、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好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在土木工程项目中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就是对施工生产活动进行组织,使其变得规范化、合理化,以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消耗并加强工程质量。施工质量管理直接联系着施工信誉与施工安全,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于施工质量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但在实际施工中,我国许多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出行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因此,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土木工程建设队伍也不断壮大。但与此同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施工安全质量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施工单位的问题。施工单位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不够重视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管理的意识或意识不到位;施工主体人员对于施工质量管理内涵理解不到位;在施工中将相关规定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置之不理;对于小问题的解决不够妥善甚至不解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土木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笔者经过归纳,将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考虑不全面会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的不合格。(2)不按相关规定程序施工。许多施工单位对于工程施工的程序没有认识清楚,使违法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施工单位未经可行性认证就开工;随意设计、无证设计;不按图纸施工或无施工图施工;对工程实际情况没有经过专业规划就匆忙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运转就交付使用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使我国土木工程在产品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很难保证使用的安全性。(3)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工程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是否到位,例如: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流程;没有对施工图纸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出现的偏差等,都会为施工质量的管理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4)施工材料选择不合格。在当代土木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购,致使出现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对于土木工程出现以下的相关材料问题应高度注意:如混凝土配合比例不按规定,沙石的级配不合理,水泥受潮结块其安定性不良,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等性能的不足,从而导致工程建筑因强度不够引发质量事故;此外,如钢筋露放、错位或板面开裂等问题,都可能使建筑工程出现断裂,引发质量事故。

2.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工程地质的勘察是影响施工的直接因素。施工勘察的地质数据的准确性,能否如实、全面的反应施工的的实际情况都将之间关系施工质量。其次,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露天作业,如雷电、暴雨、湿度、供水等都会致使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在工程的施工期要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最后,对冲填土、熔岩、土洞、软土或地基的处理不当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施工方须严格把握、谨慎执行,保证施工质量的优良性。

3.工程建设人员专业素质问题。(1)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许多施工单位雇佣的施工人员来源于农村,未接受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对于工程施工的工序及细节上的注意事项没有良好的认知,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良莠不齐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此外,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施工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的防范意识较低,这也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2)管理人员非专业化。目前,我国很多施工组织的管理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没有很全面的了解,对于施工质量手册的执行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有的施工单位没有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工程施工质量在极大程度上造成影响。

二、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对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进行优化

在土木工程中,施工过程的管理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施工阶段出现质量问题而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对整个工程的性能和使用年限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组织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统筹安排,对于质量管理的过程可以系统的分为:制定科学的质量目标,安排项目监理或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优化质量控制网络,实施工程建设,对质量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并处理。而且质量管理要对以下几个环节严格要求:

(1)工程项目合同环节。当工程投资决策之后,应立即签订法律合同,用法律明文规定双方的关系及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内容应该坚持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严密详尽的原则,并要做到要求合理、查核有据、手续完善。在签订合同之后要经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并经当地的公证部门公证后方可生效。(2)工程图纸设计环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纸是一切施工环节的基础,施工图的设计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的设计中要坚持以质量为宗旨进行设计,从前期避免设计中的质量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3)工程质量监督环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工程施工采取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措施,制定可预见性的科学的质监制度,将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座位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重点,严把质量监督关,并加强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以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准确性。(4)材料选择和控制环节。由于材料的优劣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慎重,首先对于材料厂家的产品备案证、合格证、实验报告等要严格验证,其次,对于产品的质量认证报告及出场检验报告等要再次核实,在材料进场时也要再次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再者,对于材料的供应要双反签订相关合同来规范,保证材料能够及时供应,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调整供应计划,以防止工程逾期。此外,在工程过程中的施工用料也要进行控制,尤其是工程主题部位的材料使用一定要严格监督,工程隐蔽部位的用料也不可忽视。(5)竣工验收环节。不论对任何工程而言,竣工验收都是对整体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的总结,也是对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在竣工验收时也不能马虎对待。笔者认为,在竣工验收时,应该采取实测、查看相结合的办法来对工程进行逐步评定,在验收过程中,严厉杜绝验收人员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工程验收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使业主放心的交付使用。

(二)对工程施工环境进行优化

现场施工环境直接体现着一个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态度也存在着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施工环境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具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严肃工作纪律,不断改进施工技术措施,并重视施工人员的生活环境改善,此外要树立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观念;第二是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如重视改善工程施工中脏乱差的情况,保持施工材料堆放整齐,施工设备停放有序,以保证道路畅通,为施工提供便利条件;关注施工气象,从而制定科学的施工周期表;对每个分包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对管理及施工环境混乱的分包商要给予警告,必要的时候进行停工整顿,努力使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关于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优化

由于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因此,人的因素是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对建设人员的优化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严格选择施工队伍

要想将土木工程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就必须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了解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资金实力、技术力量等综合情况;(2)实地考察该施工组织的建成项目或正处于施工阶段的项目,了解其施工质量与项目管理能力;(3)广泛收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资料信息,以分析其综合实力;(4)严格杜绝,如走后门的现象,对施工单位的选择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二)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控制者,也是最直接的质量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安全施工、质量施工的责任意识,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施工隐患的存在,并使工程进度加快。此外,工程直接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培训也是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以质量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基本施工原则;需要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质量管理监督制度;需要纪律严明、环境整洁、设备完好、物流有序的施工条件;更需要出厂合格、质量兼优的施工材料。同时,要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施工措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铸造出一流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玉静.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科技财富》.2010:22

[2]宋洋,李阳.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建筑与预算》.2010(3)

[3]戚凤武.关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大陆桥视野》.2010(7)

第5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根据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就如何发展土力学实验环节,加强土力学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土力学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初步想法。在土力学教学中,一个好的实验实践环节应具有可操作性,基本概念清晰,工程应用背景强,能激发学生兴趣,具有创新和发展性的特点,从而完善理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案例分析得出,一个好的实验实践环节,能使学生对土力学学科有全面宏观的认识,并顺应科学研究过程,这对培养土建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地矿类、地质学类等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科研素质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力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TU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4404

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众多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认知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由于土力学课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土力W的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顺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每一位土力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1]。随着各建设项目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建筑行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倡进行大土木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本科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011年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指出[2],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在土力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出现实践环节和理论教学脱轨的现象,比如实践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学生也不懂得如何理论联系实践,从而没能很好地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学到的知识形如散沙,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文章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重基础平台、宽口径、突出专业

特色,针对土力学实验环节的拓展、教学实践等方面,结合实际训练谈一些体会和感悟,探讨土力学教学中实践环节指导理论教学的可行性,以求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土力学学科知识有整体宏观的认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土力学的工程特性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3]。土是岩石风化以后,产生崩解、破碎、变质,又经过各种自然力搬运,在新环境堆积或沉降下来的颗粒状松散物质。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力学原理和土工试验技术,来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土和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强度和稳定性等特性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科学。在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各种有关土的工程问题,包括建筑物地基、路堤、边坡和各种土工构筑物,以及以土作为建筑材料、建筑环境等,都需要应用土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同时,为各类建设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提供科学的对策,包括土体加固和地基处理等。

土的利用可以追溯至古代,远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利用土进行工程建设。如我国西安市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发现当时人们已经能利用土台阶及石基础为简陋的房屋考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问题[4]。以后如秦代用压实法修筑驰道,隋朝用木桩,唐代用灰土基础造塔等。我国东汉时的郑玄在注释战国时的《考工记》时,就认知到了作用力和变形之间的弹性定律,这比胡克(Hooke)定律要早1 500多年,但直到18世纪,基本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欧洲产业革命时期,随着大型建筑物、铁路、公路的兴建和科学的发展,建立了零星的土力学理论。如1773年法国的库伦(C. A. Coulomb)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砂土的抗剪强度公式和设计挡土墙的土压力滑楔理论,1857年英国的朗肯(W. J. Rankine)又从不同的途径提出了土压力理论。这两种土压力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1869年卡尔洛维奇(Карлович)发表了世界上第一本地基与基础著作。1885年布西涅斯克(J. Boussinesq)根据弹性理论求出了在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三维应力解析解。1900年莫尔(Mohr)提出了土的强度理论。20世纪初,人们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对土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质进行了理论探讨,土力学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20年代普朗特(Prandtl)发表了地基承载力理论,这一时期在边坡理论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费伦纽斯(W. Fellenius)完善了边坡圆弧滑动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和理论研究,1925年美国的太沙基(K. Terzaghi)归纳出版了第一本《土力学》专著,1929年又与其他学者共同编写了《工程地质学》。从此,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与基础作为独立学科不断发展。1936年在美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到2013年已举办

18次,在会议上,世界各地学者对本学科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

因此,土力学是把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建筑材料或建筑物周围介质(环境)来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土的工程性质以及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强度问题,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力学指标、评价方法以及分析计算原理,是土木、水利工程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特性。

二、土力学课程实践环节

由于土力学学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知识点广,涉及面宽,从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土的压缩性再到土的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等。从内容来看,主要包含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工程实际运用部分、试验与测试部分[1]。由于各章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笔者将土力学的学习过程比喻为桥梁建设,而各个章节的学习如同各个桥墩的建立过程,只有把每个桥墩都建扎实了,将桥面铺装好,桥梁才能发挥其作用。在这里每章的基础理论就如桥墩,土力学的实践环节就如同桥面铺装过程,将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因此,如何设立合理的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学科的宏观把握至关重要。而土压力计算、挡土墙设计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都可提供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后,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目前本科土力学教学实践环节中大多只设立了四个基本的常规试验,测定土的液、塑限,通过击实试验绘制土的击实曲线,还有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四个试验代表着土的不同物理力学特性,是测定最基本的参数指标。通过调研,学生普遍反映,如果没有一个工程背景作为支撑,他们较难理解这几个常规试验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多的是被动完成,而不是主动设计。故参与试验准备、操作和进行结果分析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没能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创造力的目的。

加强实验课和适当进行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5]。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土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力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6]。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尝试了一些开放性的实践环节,在学习土力学的基本知识后,除了完成常规试验,还要参与一些竞赛,开展开放性的设计课题,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自己进行验和优化设计。目前已经开展了加筋挡墙设计、边坡失稳试验等多种趣味性强的实践环节,收获颇丰。下面将结合加筋挡墙设计的课题谈谈学生在这次实践环节中的完成过程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

三、案例分析

为了实践实验环节对学生所起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加筋挡土墙结构设计大赛,为土力学的实践性环节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该课题合理之处在于其可以充分利用土力学各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土压力计算、挡墙设计和土坡稳定计算等理论知识在解决加筋挡墙设计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筋挡墙设计优化作为一个开放的课题,其答案的多样性,可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充分表达个人想法并愿意为自己的想法付出实践。下面是在设计过程中的体会。

(1)刚开始给学生布置该课题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和入手。我的建议是要充分理解挡墙设计的核心,即通过合理的锚杆布置(实验中用筋带进行模拟)平衡挡墙土压力,从而使挡墙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学生先结合本科土力学中土压力的计算部分,还有挡土墙的设计和土坡稳定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2)接着为了完成相关实验,

根据大赛要求制作模型箱,并为保证模型箱拆卸方便,构思了多种模型箱设计方案

,最后各侧板之间通过锚栓连接,底板上安装固定销钉,各侧板底部打孔,直接插入底板。在模型箱设计过程中,学生充分联想了日常物品的连接方式,从而顺利完成模型箱制作。接着为了完成本次实验,学生也联系了相应砂子生产厂家,了解中粗砂的规格,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多个常规试验,为进行本次加筋挡墙设计提供材料参数。比如,对砂样进行基本的物理性质参数测定,包括筛分试验、密度测定等。力学强度测定包括砂土的直剪试验、确定内摩擦角,以及筋材的抗拉强度测定等。

(4)在理论计算方面,学生自主查阅TB 10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技术设计规范》等多个规范,进行加筋土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下滑力和抗滑力计算、全墙抗拔稳定验算等,能结合自己提出的布筋方案,建立布筋优化方案的目标函数,从而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提供扎实的技术路线支持。

(5)在实验方面,为了观察砂样挡墙在不加筋带下的自稳定状况,学生首先做了无筋带下砂土的滑裂面分析和砂土自然休止角的测定,直观上认识了无粘性土滑坡的过程。通过强度较低的纸板作为挡墙,也直观上看到了墙后土体的土压力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深度的变形状况。

(6)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兴趣越来越高,查阅了相关加筋土工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加筋土加固机理。让学生初步尝试布置直线型的筋带进行试验,模拟加筋挡墙过程,不断调整筋带总层数和各层筋带的数目、尺寸等,通过竖向加载直至挡墙破坏,从挡墙后砂土的破坏类型以及筋带的破坏来判断筋带布置的合理性。

(7)通过大胆尝试,学生提出了多种筋带类型和布置方案,比如采用筋带末端弯起成U形或V形,末端采用扩大头的加筋布置等,体会了加筋复合体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联系工程实际,考虑筋带布置时的经济合理性,培养学生全面理解问题能力,提高其抓住问题症结并各个击破的能力。

(8)最后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计算书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案,锻炼学生组织整理实验课题报告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本科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在加筋土挡墙设计的基础上,若不考虑筋带,通过设置挡墙面板的位移状态,可以来模拟边坡失稳的主动状态和被动状态,从而使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直观了解边坡失稳过程以及滑裂面的形成。

在此开放性试验中采取4人一组,利用的是课外学时,加筋土挡墙设计为4学时(包括计算和操作的整个过程),边坡失稳试验为2个学时(主要是操作环节)。上述结合土力学课程开展的实践环节,学生反映学习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并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教学中通过不断尝试和学生的反馈,我们看到实践环节的合理性可以大大促进理论教学部分的成效。更可喜的是,虽然开放实践课题结束了,但是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的热情不减,仍然能认真分析实验各个环节和数据结果,加深了对土性质的认识,增强了对岩土工程的兴趣,为培养岩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岩土工程的从业者打下了基础。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为主,但通过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有整体宏观的认知和运用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课题的设置,使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工程性、趣味性和发展性,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角,充分调动他们对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这样土力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参考文献:

[1]李广信,吕禾,张建红.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3-14.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李广信.奇谈怪论土力学[J].岩土工程界,2003,6(8):24-26.

[4]赵树德,廖红建.土力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李广信.试验与思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8-120.

[6]缪林昌,经绯,邵俐.大土木工程类土力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255-25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preliminary ideas on how to develop 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further mo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 good experimental training should be operable with clear basic conception,should have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background,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motivation, and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ory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ed that a good experimental training ca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aste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ostering students’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mining, geology and other professional fields.

第6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土工试验 教学改革 开放试验室

[中图法分类号]TU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土工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主干课程相对应的试验,不仅是学习土力学基本理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地基基础施工现场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土工试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

土工试验教学目的是为后续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等课程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地质工程或岩土工程实践以及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备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一般的土体性质研究、地基土应力与沉降分析、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坡稳定性分析、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等问题的能力。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使试验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对我校土工试验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一、土工试验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1999年颁发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总共有33项。[1]内容主要包括:土样和试样制备、土的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土粒比重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回弹模量试验、渗透试验、固结试验、黄土湿陷试验、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反复直剪强度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率试验、膨胀力试验、收缩试验、冻土密度试验、冻结温度试验、未冻含水率试验、冻土导热系数试验、冻胀量试验、冻土融化压缩试验、酸碱度试验、易溶盐试验、中溶盐(石膏)试验、难溶盐(碳酸钙)试验、有机质试验、土的离心含水当量试验等。

在所有的土工试验中,室内的试验主要涉及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由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存在有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如:土的颗粒级配与其界限含水率,土的固结系数与渗透系数等,因此,当土工试验过程中出现差错或异常时,有经验的工程师便可以判断出问题所在并能进行修复,同时该特点也对土工试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我校土工试验的教学现状

我校土工试验教学是与传统的试验教学相一致的,即:该试验随理论课程设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就其现状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受师资条件以及试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际操作机会比较少。由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比较多,师资力量比较弱,因此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加之土工试验仪器有限,比如三轴试验等,学生只能看演示。每个试验往往只有1-2个学生具体操作,其余学生观看,并且这一两个学生也只是固定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身上,其余的学生以设备少为理由,能不做则不做。

2)学生对试验准备不够充分。试验前,学生没有对试验原理和试验过程好好认识,不明确试验目的,只是机械地搬用试验指导手册上的过程,或简单模仿试验老师的步骤,因此,不理解试验内容,也不能够好好处理试验结果,分析其合理性。

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一致,因此,即使是同一组土,不同的人去做,得出的试验结果也不一定一样,有时甚至相差较大。同时受学时和试验条件的限制,很多试验只能缩短时间来完成,比如含水率试验、压缩试验等。很多学生便以此为理由认为:认真做和不认真做一样,反正结果都失真,使学生失去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学生接触工程实例的机会比较少。由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才开始招生,相关科研机构以及实习基地比较少,所以学生很少接触实际的工程,无法做实际的土工试验,甚至是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试验,也很难接触到。因此,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比较弱,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工程。

三、几点探讨

根据土工试验的特点以及我校的教学现状,现对土工试验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1)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指导的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在试验前先观看土工试验视频进行预习,使学生对试验内容有一个清晰全过程的了解,教师指导前先对学生提出试验中问题,使学生不仅为试验目的进行试验,还注重试验过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试着分析与解决,以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在试验报告中要求学生重点突出试验数据的记录、准确计算和试验成果的分析,采用表格化和做图的方法总结试验结果。使学生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又可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试验指导教师能力。

师资比较弱也是影响我校土工试验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建议引进试验教师并定期对其试验技能和试验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随着时展,土工试验的方法、仪器设备等也在不断改善,同时也对试验指导老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老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试验设备的整修,试验所需试样的准备等。另外,要求指导老师对每个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规程、操作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都要熟练掌握,然后能够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要做的试验从理论上理解、接受,从而变成实际操作。

3)开放土工试验室,加强学生责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4]

土工试验项目比较多,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土工试验标准,很多试验的操作时间比较长,比如一个完整的压缩试验需要4天时间才能完成,期间还要进行定时观察与记录。在教学计划内,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试验指导教师只能假设条件,缩短观察的时间段,减少读数频率,学生得到的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的偏差也比较大。因此,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应付一下而已。

如果能够开放土工试验室,选取学习、管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负责日常管理,安排1~2 名专业教师进行业余指导,学生提前预约时间,按时到试验室来做试验,既能够熟悉土样制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试验操作规程、结果分析讨论等整个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比如压缩试验,每天需要按时来观测、加压,整个试验过程必须认真严谨,才能真实的测出土的压缩量,计算出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从而绘出压缩曲线。用这个结果与原来的两个课时内得出的结果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压缩曲线计算出基础最终沉降量,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其次,开放土工试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试验课时内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循规蹈矩的完成试验任务,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想象、思考,学生在业余时间来试验室是一种自由主动的学习,有充足的时间思维、想象、创造,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野外学生试验实习基地,注重工学结合。

建立野外学生试验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该基地的工程特点及场地特征,进行该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及现场参观,了解场地的土层分布和土层描述、土质类型,理解关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意义和确定方法,取现场土样回试验室进行地基土各项性能指标的测定,使学生学会正确反映地基土的工程性质的能力,能够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土性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四、结束语

试验室是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心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基地。通过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开放性试验室的建立,野外试验实习基地的训练等一系列土工试验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有利于促进试验教学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改革方案的探讨,作者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至少会存在以下几个优点:

l) 学生可以对自己试验的同一个土样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物理性质指标与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各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理解,为学好土力学以及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试验室的开放,能够缩短教学与生产的距离,学生毕业后若从事土工试验工作,可以很快上手。同时试验室的开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和创新能力。

3)通过以上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试验教学学风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实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2]王琳,盂庆娟,刘锋.“阶段式”土力学实验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7(3):44―45.

[3]陈联盟.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室开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7(6):116―118.

第7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目前,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在设计和施工之前都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监督规定》、健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此都有规定。并于2000年开始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对保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各级检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勘察问题仍旧突出。当前,施工图审查主要集中于房屋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对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勘察单位来说,既是促进更是考验。因此,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与前者相比,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不仅要正确反映拟建场地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概况和施工条件进行一定深度的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针对场地特殊的岩土工程条件,提出建议,指导设计选定基础与结构方案,对施工提出应注意和控制的技术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新的工程勘察体制的最大改变和增加的重要内容。因此,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具有较强的工程针对性和指导性,不仅要完成工程地质条件的探明,即反映和提供场地真实的地质情况、地基条件和地基岩土的工程性质,而且还要对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提出指导性的结论意见,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依据。

2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措施

2.1取得的进展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白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日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①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出适宜性的技术论证;②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③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工方法的建议;④对拟建场地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岩土加固(基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并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监控施工质量;⑤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⑥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⑦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

2.2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工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在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3)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下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3主要存在主要问题

近20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因而阻碍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队伍大,素质差,成果质量低,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勘察与实际的脱节问题远未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野外记录的质量越来越差;规范规定的取土技术得不到实施,取样测试等的技术不明显:市场上出现钻探米数综合价格而技术含量高的岩土测试和分析评价却处于从属地位。国内当前勘察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方案不合理,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2)第一手资料(钻探、描述、取土、试验、测试等)质量下降。

(3)地基评价和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4)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岩土性质和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勘察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完全搞清楚或预估到。为了保证安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

4高新技术的主攻方向及建议

4.1主攻方向

室内外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和国外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之一就表现为测试技术的落后。和岩土力学理论发展相比,现在的矛盾也是参数的测试技术落后于理论。如计算地基变形,不管是用什么理论方法、什么数学模型,总离不开的地基土的模量,模量测不出或测不准,什么方法、什么模量得出的地基变形都靠不住。测试技术要走向现代化。我们要继续保留如标准贯入试验这样传统的测试手段,但应更注重现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波动理论等)来发展测试新技术。现在的趋势是:

(1)土工测试将从研究地基中的某一“点”发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的“面’和“体”。

(2)土工测试将从第一代的直接试验和第二代的触探、旁压试验进入第三代的无孔、无损测试技术。测试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①硬件(仪器、设备)研制要做到勘察、科研(或高等院校)、制造厂商的相互结合,各有分工,成功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就要大的多。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只有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或开发项目(如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旁压试验、波速试验、桩基检测等)才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勘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与生产相脱节的科研项目,即使费了很大的力,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2建议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式有关,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市场的规范,仅依靠勘察单位的自律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行业约束机制。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岩土工程勘察属大土木范畴,是多学科的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标准规范时有更新,岩土工程从业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在及时推行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勘探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思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r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5发展趋势

为使我国加入wro后适应国际高标准建设项目系统服务的挑战,本行业在未来5~l0年中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由单纯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发展日趋完善。

(2)向一切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大地岩土和与其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物质为系统工作目标的工程领域开拓。

(3)专业分工形成了分枝趋势:①工程咨询和工程顾问,主要负责工程计划、项目负责、工程试验分析计算和工程监测工作;②野外钻探,可进行探查孔、钻井、灌浆钻孔、锚杆钻孔、海洋钻探以及水平钻孔、定向钻孔等等;③岩土工程施工,可进行各类桩基及地基改良工法的施工。

(4)城市岩土工程发展迅速,为研究和评价旧城市重建和新城市的开发提供规划和建设。近年来,经典的岩土力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大规模城市建设面临的地基、基础与深开挖支护问题;城市改造工程问题;

(2)填海工程及海洋工程带来的软土工程问题;各类特殊土带来的工程问题;

(3)大规模的交通工程建设即跨江、跨海、桥梁、隧道工程带来的问题,水利工程问题;

(4)能源工业问题,包括污染、废料尾矿坝及有害废料处理问题;

(5)超重型结构所带来的地基处理和桩基础设计、施工与评价问题;

(6)原子能电站等重大工程的抗震分析与地基抗震问题;

(7)各类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问题,等等。

作为勘察单位,面对上述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如下诸方面作些工作:

(1)使广大技术人员,至少是技术领导和技术骨干在掌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了解这个发展动向和基本思想;

(2)密切注意任何可以利用的新成果和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以便进行工程类比和使用;

(3)探索本单位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时机和可能性。原有的压剪模型和地基、基础与上层结构的协同作用程序体现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继续提高。

第8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措施手段

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s analyzes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ata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accurate, detailed for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仍然在不断优化。这项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岩土工程勘察地基与基础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必须明确什么是该项目的主要技术矛盾,有什么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据基础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通常是在勘察的初期阶段。使用这种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观察和描述地面的地质现象,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以此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的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1.2 勘探和取样。勘探工作包括各种方法,如物探,钻探和坑探。它是用来研究地下地质条件和勘探的工程样品在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调查目的和各种勘探方法的岩土工程特征的选择。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它的优点相比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快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迫切需要了解的地下的地质条件,所以常常和测绘工作的使用。它可以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装置。然而,物探解释的结果,往往具有多解性,使用的方法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需要使用的勘探工作的结果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被称为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方法,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最广泛的钻探工作,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条件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选择应根据勘察要求。勘探项目一般需要使用的机械及电力设备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很长,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这种方法应采用经济的角度来看,需要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的安排,切断,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1.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1.4 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2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2.1 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2.2 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

2.3 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 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3.4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袁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7.(04).

第9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企业工程师;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梅岭(1982-),男,江台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姜朋明(1970-),男,江苏阜宁人,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教授。(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20111002)、江苏科技大学2009年高教课题(课题编号:GJKTZ200901)、2010年江苏科技大学建设精品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82-0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必修的主干课程。其中,土力学是以建筑物的地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变形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工程地质、建筑力学、水力学、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等有密切关联,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础工程是土力学的后续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所必修的专业课,在土木专业知识体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基础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与地基的关系极为密切,仍然强调基承载力和变形相适应的概念,实用性和技术性非常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

总的来说,本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知识点零碎,公式较多,涉及到的相关学科领域多、跨度大,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还必需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等方面的知识。[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正确、熟练地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释、处理相关的工程问题及经济合理地解决工程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里的专职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任教的年轻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3]而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对于一些章节,年轻教师不能很好地通过工程实例讲授知识点,从而使课堂枯燥无味,出现教师没激情、学生没兴趣的现象,直接影响授课的效果,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要。

2.尚未形成课程实习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认识实习这一环节,一般安排在大二学年。大多数学校的认识实习就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带着学生到工地上去参观学习,以达到对本专业研究对象有初步感性认识的目的。但此时学生没有专业基础、没有相关基本概念,认识实习缺乏针对性,这种实习对于老师是完成任务,对于学生是走马观花,效果往往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本课程基础工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都安排在认识实习中,学生反映实习效果不佳,从而对本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章节理解困难。

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太过注重理论学习,尚无课程实习环节,尚未形成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形象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作业及课程设计内容过时

目前大多教材课后习题内容脱离实际,而课程设计基本与当前工程热点脱钩。

当前,有不少已建或在建的建筑物因地基基础问题导致房屋倾斜、沉降过大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裂缝。时有发生的各种原因的建筑事故很大部分也是由于地基处理不当引起的。学生由于在课程学习时没有接触过此类问题,工作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往往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束手无策。同时,随着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的教材越来越不能满足建筑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将来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不强。

二、采取的措施

1.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授课

针对现有授课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的不足,聘请相关企业的一线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有关内容的教学;本课程既有土力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又有基础工程的实践应用部分,理论性较强的章节由校内老师讲授,实践性较强的章节聘请企业工程师讲授。企业兼职教师是经过精心选聘的,基本上都是在某一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他们能够带来该领域的前沿成果、最新信息,把工程实践搬进课堂,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结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实行课程实习

针对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性环节缺失的不足,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穿行课程实习,到工地上去上课,并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讲解;如各种基础工程、挡土墙工程、地基处理工程、基坑工程等章节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及时联系有关工地进行课程实习,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走到实际工程中去,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克服认识实习的不足。

3.更新作业内容

针对现有作业及课程设计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学生适应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布置各类针对真实案例的大作业及课程设计,如各种基础形式的设计、地基处理等,并由企业和学校老师联合指导学生完成大作业,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实践补充,在完成课程大作业的同时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使得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对象以及对其处理的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工程打下基础,减少了学生将来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三、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意义

1.对学生的影响

(1)企业工程师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其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2)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各种各样的工程问题,能够独立承担有关工程设计及施工任务,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为今后在工作中尽快地融入团队、减少适应期打下基础。

2.对教师的影响

(1)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进校教学,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4]这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是经过精心选聘的,基本上都是在某一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聘请相关企业的一线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本课程有关内容的教学,把他们丰富的工程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对于增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活力、促进专兼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专职教师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与企业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争取获得企业的横向科研成果,回校后利用学校已有科研力量和技术设备,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5]

3.对学校的影响

(1)把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其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合作企业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编写专业教材及习题集,在编写过程中要反映专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现专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职业资格标准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得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和特点相符合,这样就能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使其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和岗位要求,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2)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现有的实践、实训、生产和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突出就业岗位的操作技术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使学生达到就业上岗的技能要求。企业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提前让学生掌握,使之适应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的需要。[6]这样的教学就更贴近企业需要和生产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4.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工程师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企业发现需要的合适人才,减少培养周期,节省人才培养成本。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企业有效地宣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四、结论

企业工程师参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

通过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的实施推广,探索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寻求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下的新方法,对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以及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月香,顾欢达.建筑工程方向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91-93.

[2]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屹,孙倩.论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重庆与世界,2010,27(12):105-106.

[4]王安明,小根,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