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中学生劳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劳动教育

第1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 劳动技术课 重要性 综合素质

1.引言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升学率,学生只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多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应当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2.劳动技术课的内涵及现状

劳动技术并不是指单纯的体力劳动,劳动技术课是指将生产劳动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劳动技术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它渗透着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功能,在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在无形中也向学生输入热爱劳动、热爱家乡和人民的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教育工作者应当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应当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技术课是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的劳动技术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受到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们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相对轻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性;选用的教材与实践联系不太密切,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设备也不完善,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相对较少。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应当转变观念,提高对劳动技术课的重视,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

3.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性

3.1劳动技术课能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

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为载体,有意识地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设情境,自然地将德育观念传授给同学,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劳动技术课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和主要途径,劳动技术教育是把技术理性与社会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劳动技术课将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在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深化,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品质。

劳动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因此,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光荣和艰辛,克服懒惰、散漫的毛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技术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学习品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

3.2劳动技术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

当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不重注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学生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劳动观念不强和动手能力较差。劳动技术课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堂中讲解一下各种衣物面料的特性及不同洗涤剂的功能,同时利用不同的洗涤剂来洗不同面料物品上的污渍,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对。让同学们做记录,回家之后自己动手进行洗涤。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技术课的形式应当多样化,这样就可以避免枯燥乏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菜肴烹饪、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宾客礼仪等内容。由于男女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技能不相同,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比如,女生重点学习洗涤、烹饪等劳动技能,男生重点学习家电维修等劳动技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

3.4劳动技术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园艺、工艺美术、家电维修、烹饪、裁剪缝纫等,其中含有化学、物理、生物、几何等多种知识。劳动技术课能够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通过实践,理论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加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基础首先是教材建设,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注重选用教材的思想性、先进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应当包含服务性劳动能力和工农业劳动技能两方面。其次,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育基地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劳动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最后,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各个学校应当挑选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较高,动手能力较强且热爱劳动技术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支从事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专任教师队伍,以保证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5.结语

劳动技术课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趣味性和技术性,能够引导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劳动技术课在学生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培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劳动技术教育适应了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创新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创造性思维不是模仿现有的办法,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独创,通过想象、推理、实践从而得到再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开发的。小学《生活与劳动》课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场所。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其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一、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很多被大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眼里都变成怎么会是这样,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如上《做香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书本内容小组讨论做香袋的过程,这时或许有调皮的学生对做香袋的第一步——剪布缝边提出了质疑,书上缝香袋是把一块布剪开再叠在一起,然后把相邻的边缝起来,拉开两片布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他认为这样要缝两条边,太麻烦,不如直接把一块布对折缝一条边,再拉成直角三角形。这对成人来说是既简单又平常的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为他在剪布缝边这个问题上,能摆脱书本的束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不同的制作方法。作为该堂课的教师,应该及时发掘这种创造性思维,以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借此行为为模板启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绝不能以违反操作要求为借口批评、冷落、指责这类创造性行为。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或许又有同学能提出新的做法。

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尽量减少教学中的太多规定,包括过多、过深、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表扬,让学生消除怕受批判的紧张情绪,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启发创造性思维,毫无顾忌地去自由创造。 二、重视创造性行为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行为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观察、想象、实践等。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训练,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重视观察,激发思维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创造发明的基础。教师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或因果关系。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多摸、多拆、多试,对作品以及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整体观察和部分观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缝制捕捉昆虫网》一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通过摸来观察实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昆虫网的构造,明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制作。在试捕捉结束后,让学生观察成功的昆虫网作品,通过拆来发现它的奥秘所在。这样有些在制作上并不如意的同学就能从再度观察中发现与自己作品不同的东西,加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便能让学生激发创新的思维。有个学生在对蜘蛛网的观察中,受到启迪:“蜘蛛网有粘性,能把小虫粘住,我把昆虫网内部也变得有粘性,这样昆虫就不易逃脱了。”结果,他所制作的“逃不脱”捕虫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欢迎。通过观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重视想象,发散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火花。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发展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想象的内容,激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变式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新的设计、构思,创造出变式作品来。例如在教学《缝制坐垫》一课时,学生完成了简单坐垫的缝制。这时,教师就启发学生变换角度思考,是否还可以在坐垫上加些什么,或者变一种形状。学生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有的为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在坐垫上设计缝制了2008北奥标志;有的为中国足球破线助威,缝制了11角足球坐垫;还有的女同学改变了坐垫的功用,做了向日葵坐垫,悬挂在自己的房间,成了一种装饰品。形形的坐垫作品,让学生在创作想象中发散了思维。

2、拓展联想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启发联想,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擦玻璃窗》一课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擦玻璃窗方法后,普遍对玻璃窗外面那些够不着的地方无法用抹布擦干净表示困惑,这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主意吗?通过对现今市面上流行的可吸式擦玻璃器结构和功能的研讨,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玻璃和玻璃窗的构成和作用。于是“玻璃革新”“玻璃窗革新”的讨论在师生平等的设计、争辩中进行。“绿色玻璃”(可起到防尘作用)“可旋转玻璃窗”(正反面可随意调整)等应运而生。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发散式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绪万千,在联想中学会创造。

(三)重视实践,深化思维

第3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此外,一位叫“三嫂” 的香港大学员工袁苏妹,从29岁到73岁在大学堂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没有上过大学,一生只会写5个字,却于2009年9月22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她被称作“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她们于平凡中践行人生价值,靠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生动一课,教给学生如何在普通岗位上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欣赏。

学校社会课堂构建

在这两件事情中,令人称道的是学校对待普通劳动者的态度。两所学校用自己的方式肯定了吴阿姨和三嫂的独特贡献,充分体现出大学“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宗旨,这一点在大学排名、招生成绩、论文数量等数据满天飞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大学是培养“仰望星空”的社会精英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脚踏实地”的普通劳动者的场所。学校应为培养出每一名合格劳动者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不能唯地位论成败、唯财富论英雄。杰出校友不仅仅是那些达官显贵,更应该是那些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社会的进步不能单纯依靠精英群体,更需要无数平凡人的共同推动。

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多数毕业生都将奔赴祖国各地从事基层工作,在怀揣梦想的同时,应当踏实工作,全身心融于社会,一味地追求名利只能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理想与现实巨大的落差面前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

因此,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上好“正确社会价值观培养”这一课。校园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学生整日身处其中,条件便利。学校全体人员都是这一课堂的组成部分,而劳动合同制职工因承担着学校主要服务类工作,成为这一校园课堂的关键成员。这其中,吴阿姨式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劳动合同制职工的作用

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不同,在香港没有事业编制职工与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区别,但在大陆,高校在劳动、人事关系调整方面二元化现象明显。在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编制职工群体以外,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以北京大学为例,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已超过2,400人,接近事业编制职工总数的1/3,岗位遍布70余个二级单位。

劳动合同制职工整体文化程度偏低,以从事后勤、教学科研助理等服务保障类工作为主,他们在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健康思想和良好性格的养成,这些在与吴阿姨接触过的学生的言论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有学生评价吴阿姨说:“谁麻烦最多,她跟谁的关系就最好,她就怕别人不来麻烦她。所以我们也习惯了,遇到什么难题都来找她,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只有自己的妈妈才能做到这样。”还有学生说:“看到阿姨走上去时,我很惊喜。听着阿姨充满感情讲话时,我有感动也有欢笑。当同学们打出横幅时,我感到非常骄傲。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宿舍生活了4年感到无比的幸运。”

正是在这一次次感动中,学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懂得了平凡人生同样精彩的道理,这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现实生活中、在“拒绝平庸”的校园氛围中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也比课堂上反复颂扬人生哲理要鲜活生动许多。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作用的发挥

劳动合同制职工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首先是通过提供服务保障来实现的。这就需要高校在提高对劳动合同制职工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工作,提高职工改善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同时,劳动合同制职工在配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多从细节和小处着眼,坚持服务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例如,宿舍管理员作为一楼之长,负责学生宿舍日常管理,称得上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学校职工。其作用的发挥不应局限于门卫和收发信件,应兼具心理辅导、生活服务、思想指导等多方面职责。要求其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同时,从服务学生角度出发,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生活需求,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解决,若问题性质严重,应快速准确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并依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建议。

又如餐饮服务人员,由于学校就餐时间集中,人流量大,要求职工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准确分发饭菜,工作强度高,职工易出现烦躁焦虑情绪,进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基础上,强化职工微笑服务意识,并鼓励职工多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从而进一步改善就餐环境。对于后厨人员,在保证饭菜卫生可口的同时,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通过组织参观、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食堂运转过程和职工生活工作环境,体会餐饮工作的不易。

再如教室管理员,应本着服务学生的理念,根据大学教室使用特点,多从为学生创造安全、整洁、安静的良好学习环境入手进行工作安排,采用灵活、柔和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维护教室秩序,尽量避免对学生连续性学习的干扰。

承担校园环境清扫主要任务的卫生保洁员,其工作多集中于清晨和傍晚。在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干扰,降低噪音、粉尘的制造,多用委婉艺术化语言进行卫生环境保持的提醒。其他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如图书管理员、医务人员、实验室秘书、教学科研助理等,从小处着眼,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完成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向性,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在教育别人。为使更多的“吴阿姨”“三嫂”涌现,不能一味强调劳动合同制职工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也应重视学生在帮助提高劳动合同制职工思想文化修养中的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劳动合同制职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教育有限,多数人无法站在较高的思想层面开展自己的日常工作,工作目标往往比较单一,单纯谋取劳动报酬,功利思想意识浓厚。但由于这一劳动者群体多来自农村或不富裕的城镇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了他们踏实淳朴、工作卖力、待人真诚、重情重义等特点,易于接受先进思想引导和感化,从吴阿姨和三嫂身上都能明显看到这一点。

应该说,吴阿姨和三嫂对学生的爱与学生对她们的感情付出是分不开的。她们全身心为学生服务,学生也积极和她们交朋友。在相互交心过程中,使吴阿姨和三嫂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把每一名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她们更好地投入到不计辛苦、不计报酬、不计名利的忘我工作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决定了劳动合同制职工与学生之间如果只是简单的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不可能建立起亲如一家的感情,也就难以引起职工与学生间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对学生内心深处形成震撼的情感冲击效果。吴阿姨讲话时,许多学生泪洒会场,就是这一震撼效果的集中体现,相信这也会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时刻之一。

第4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第5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劳动实践 锻炼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劳动观念的培养,对中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与锻炼,培养劳动观念,提高中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价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的做法如下:

一、劳动意识的现状

劳动是指人们有目的地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我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作为人类特有的―种能力――劳动并未引起重视。以前我们在农村常能看到“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劳动光荣”等春联,现在则很少看到了。这春联的变化不正反映出入们劳动观念的变化吗?

二、增强学生劳动意识的意义

1.劳动能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发展。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劳动。

2.劳动使人身心健康。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既能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创造精神财富。通过劳动,学生能体会其中的艰辛,会更坚强,有毅力。

3.劳动教育可使人正确对待升学、就业问题。

三、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学生

1.把突击式的打扫卫生变成经常性的保洁劳动。班集体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也是培养中学生劳动观念的阵地。为此,教师应该将劳动观念的培养当作育人的重要任务。以往,教室的卫生大多采用“突击式”大清扫的做法。这种做法虽也能收到效果,但有些嫌脏怕累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针对这种状况,我与班干部一起研究,把教室的卫生及学校分给班里的责任区分解到每个学生那里,做到“人人有责”、“不当旁观者”,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随时把自己负责的卫生区域搞好。通过检查、抽查与评比,不仅使卫生责任区达到了洁净无尘的标准,而且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

2.留“家庭劳动作业”,定期开好总结班会。时下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较为繁重,所以,一些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就把家务活都包了下来。鉴于此,我采用了留“家庭劳动作业”的方式,每天进行布置,提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记事本”,将自己在家中干家务的内容、成果等记录下来,并由家长签字。然后,每个月召开一次“家务劳动总结班会”。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老师表扬学生的,有同学间相互赞许的,有自编自演的顺口溜、小品等多种生动活泼的自娱自乐节目。另外,为了便于联系与沟通,每次班会我们都请来几位学生家长。他们在会上的发言、称赞,也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因此,家务劳动总结班会是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的好形式,对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和习惯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增强家务劳动的情趣。我注意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条件,与同学分享劳动的快乐。比如,我用“劳动成果展示会”的方法,把学生们安装的电器线路,自己设计的编织物、刺绣,自制的各种食品、菜肴“半成品”以及雕刻的图章等等一一展示给大家,或请同学们当场“献艺”,相互切磋,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到劳动后的自豪和喜悦,诱发了中学生热爱劳动的情趣。

3.开展假期奉献活动。学生的假期,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为了把假期安排得有意义,能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上发挥作用,我在班里提出了“林海镇的同学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口号,激励同学们在假期里为社会多做奉献。全班不少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我们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他们清扫庭院,捡村里的垃圾,照顾孤寡残疾人……以团员为主还开展了捡矿泉水瓶活动,大家把卖矿泉水的钱积攒起来,用于支持贫困学生。每当假期结束,我们班经常可以收到社会上寄来的表扬信。这些表扬信像一簇簇的报春花,报道出他们劳动观念的提高,反映了他们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新风尚。

4.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我们虽然是农村学校,但是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同城里学生一样的锻炼机会。我们平时注意发挥一些劳动基地的作用,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定时间到乡镇派出所、工商局及环卫队等劳动服务基地进行义务劳动。在劳动之余,还请公安干警、工商干部和环卫工人谈体会、讲理想,使学生们的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升华。譬如,一些同学开始跟着环卫工人扫马路时,经常戴着大口罩,怕熟人认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不少同学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热爱环卫劳动,而且还养成了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坚持思想教育为主,坚持诱导为主,坚持表扬鼓励为主,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基本内容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班级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主要途径如下:各科教育;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共青团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动。

四、教育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五、具体措施:

1、进行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落实学生个人量化积分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活动和“班级十最”等评比表彰机制为动力,扎扎实实地搞好德育工作。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

六、学生品德评定:

第7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

1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这是因为劳动实践能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促进美育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是美学家的观点。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桔应、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视劳动教育是这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家长过份溺爱孩子,尽量不让孩子因为干家务而脏着累着;有些家长由于自己年少时,受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书读得少,因而把自己想上学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宁愿自己多干些,也要给孩子腾出时间学习。在学校,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为追求升学率,教师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育的培养,文化成绩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师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在分数第一的思潮中,劳动教育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种教育都导致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或逃避或干不好,试想一个不爱劳动和不会劳动的人如何能面向未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长此以往,学生恐怕连生存的能力都要大大降低。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低段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可塑性强,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转贴于

二、开展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教师要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 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低年级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如教材安排的"整理书包"、"削铅笔"、"叠被子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8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的中学生家长陪读,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过几次,小学生不会削铅笔,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自我服务,照顾,它是人应该具备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规范》条是写的“尊敬父母,父母身体健康,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调查,对学校小学生上网浏览,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独立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生上学迟到不找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的认识,也有较的教育孩子的理念,祖辈的文化较低,往往对孩子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做事了。时候还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劳动教育,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老师以劳动为惩罚,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可以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下,学会做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下,练习并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下,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家校,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对孩子都很。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点,拉近家校,从而为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第9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