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票投资盈利方法范文

股票投资盈利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票投资盈利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票投资盈利方法

第1篇:股票投资盈利方法范文

一、“卖空”机制与资本市场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买卖股票,有两种盈利方式。一种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另一种是“高价卖出,然后再低价补进”。前者是“作多”,而后者就是“卖空”。所谓“卖空” 卖空是指股票投资者当某种股票价格看跌时,从经纪人手中借入该股票抛出。日后该股票价格下落时,再从更低的价格买进股票归还经纪人,从而赚取中间差价。卖空者经营卖空时所卖的股票来源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自己的经纪人;其二是信托公司;其三是金融机构。对于出借股票的人来说,向卖空者出借股票是很有利的。因为这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而且还有可能使股票升值。不管股票的出借是以收取利息为条件,还是以股价的升值为条件,对出借者来说都是一种收入。与此同时,出借人往往还会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手法是以卖空者出卖所收取的款项存入经纪人账户。卖空包括两种形式。其一,卖空者以现行市价出售股票。在该股票下跌时补进,从而赚取差价利润。其二,卖出者现在不愿交付其所拥有的股票。并以卖空的方式出售股票,以防止股票价格下跌。从而起到保值的作用。如果股票价格到时确实下跌,他便能以较低市价买进股票。在不考虑费用的条件下,这样卖空的收益与拥有股票的损失相抵消,便能避免损失。

应该认识到,“卖空”交易的意义是重大的。

首先,有了“卖空”交易,投资者会更加关心企业的负面消息,并从提前获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获利,多了一条获利渠道。在没有“卖空”机制的市场上,投资者只有在利好的消息下投资者才可以赚钱。相比之下,因为不具备盈利机会,企业的利空消息,也就是企业不合理经营方面的信息就很少有人关心了。这不利于对企业形成约束至少在强度上远远不够。

其次,“卖空”交易机制还有助于市场挤压泡沫。泡沫本质上是预期高于实质经济成分的部分。虽然在景气经济运行中出现泡沫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经济增长总是波浪式前进的。当某种过度的繁荣或景气阶段过后,适当地挤压经济运行,包括股市中的泡沫,是有助于经济回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比如,香港的“盈科数码动力”是一只大家都认为有很多泡沫的股票,但“盈动”股票的价格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有所下跌。但是,当后来“盈动”股票被列入交易所的“卖空名单”之后,“盈动”股票的价格就开始下跌。也说明“卖空”机制加大了市场挤压泡沫的能力和强度。

第三,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看,“卖空”交易还可能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流通性,缩小市场的买卖价差,从而减少交易成本,使市场交易变得更加活跃。另外,投资者“卖空”股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为了进行套利或对冲,所以,建立“卖空”机制,还会有助于健全市场交易的手段,改善市场的效率。

第四,“卖空”还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持仓成本。通过“卖空”,投资者可以在股市走低的环境下不断获利,从而间接减少自己所持股票的购买成本,降低损失。

总之,“卖空”机制在给上市公司形成压力、维持市场应有的流通量以及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方面,都具有不可置疑的作用。事实上,“卖空”交易是一个健全证券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卖空”机制与公司治理

投资者的“卖空”交易,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市场行动。但是,在一个相对健康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卖空”机制就能成为激励和约束企业董事和经理人的机制,使其能够实现股东利益而努力工作。“卖空”机制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这样一个过程中:

对于投资者,无论他是不是公司股东,他都会关注有关企业的负面消息。在没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公司的负面消息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他持有公司的股票,把握信息只能使他更好地进行决策,减少损失,但绝没有盈利的机会。相反,在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所有投资者都可以从企业的负面消息中获利。于是,负面的消息就会成为大家有利可图的信息来源。大家就都会关注企业的负面情况,关注企业股价可能的向下的走势。

当股东认为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会因为经理人错误决策或管理腐败行为而影响企业价值,进而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在没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只能简单地“用脚投票”,卖出公司的股票。但是,在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公司的改组还有期望,他们就可以继续持有公司的股票,同时高价卖出,低价买进,一方面减少损失,另一方面也向董事和经理传递出不满的信号。而对于那些不是公司股东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则可以通过“卖空”机制在股价走低的过程中交易获利。这样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就会加大在市场交易中“空头”的势能,把股价打压下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以上所说的是由于股价下跌,外界会对企业经营层形成压力。同样,从经理人自身利益来说,“卖空”机制也会对他们实际经济利益造成损失。我们知道,经营者的报酬是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长期激励性报酬是主要的内容,其中如股票认购期权、股票升值权等,其价值都是于股票的市场表现有关的。在市场交易是以“卖空”为主的气氛中,经营者行使权力,实现其收入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一种约束经营者的机制。

三、我国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提供了有能力的投资者纠正管理不善公司的可能性。当一个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首先是董事会对管理层施加压力,甚至是更换新的管理者。如果在董事会的这个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股东大会就会通过选举更换董事会。

不过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弱势无效的市场(张亦春,2002),无效市场的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如下表:

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可以用股价来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表示公司价值;而且能够纠正公司治理效率低的情况。从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保证信息的“充分披露”的重要性。如果一国能够法律和在资本市场相关的制度上促使信息能够顺畅传输以及培养投资者的信心,那么这个国家才能够建立发达的股票市场(伯纳德・布莱克)。

第2篇:股票投资盈利方法范文

以货币投资为例,在澳大利亚,一般来说,由于通货膨胀以及上缴利息税等原因,存款利息几乎所剩无几,因此在货币市场进行短期货币投资不失为一种货币增殖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套汇、对有价证券投资等,其获利通常要高于存款利息。

股票、证券、不动产和货币等四种投资方式在获得的收益上不尽相同,例如一笔10000澳元在十年内对不同资产投资的收益情况:海外股票44800澳元;本地股票36700澳元;

不动产32700澳元;政府债券27600澳元;国际债券27100澳元;货币18800澳元。

诚然,任何一种投资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越大,回报越高。因此投资时必须考虑某种投资方式所附带的风险,并充分估量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对风险的评估通常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投资期限,二是在投资期限内每一阶段的投资回报,比如一个5年期投资,最终将会盈利,但也许当投资一年的时候,其利润率可能是负数。有经验的管理基金通常会在其所规定的投资期间获得较好的回报。

那么,管理基金是如何保证获得最好的投资回报呢?

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分散风险投资,这样可以克服一种投资方式固有的风险几率,通过不同产品如股票、债券、不动产、货币投资的组合搭配,达到减少风险最终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

如何进行搭配是对每家管理基金的技巧、经验与能力的考验,通常来说,股票投资风险最高、收益也最大,但对管理基金来说,对股票的投资不会超过一笔信托基金投资总额的50-60%,其余40%左右的资金要采取与其他投资方式搭配的方法。分散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都有不同,但取得投资期限内的预期目标是管理基金所追求最终结果。

分散投资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实现对投资行业和证券种类的多样化。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同时选择投资期限短、风险小、回报率也小的办公楼、酒店、商业中心以及期限长、风险高、回报率相对也较高的矿业、交通、电讯行业的有价证券。管理基金通过其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具有商业头脑的精算师和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为投资者进行最好的选择。他们将个人零散投资聚集成庞大的基金,巧妙地经过他们的安排,投入到各种行业领域以及各种金融票据之中。即使对投资人个体来说,其投入的资金很少,但可能这笔钱已经被管理基金投入到若干公司的股票、政府国债、矿山、酒店等等不同的产品中去了。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进行海外投资也是管理基金投资分散化的一种手段。澳大利亚股市成交量不足全球股市的2%,因此世界证券投资市场为澳大利亚投资人提供了98%的获利机会。进行海外投资的好处包括:

一是更大程度地分散投资,不仅对不同行业部门也可对不同国家的有价证券投资;

二是可对世界一些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如微软、雀巢、佳能、麦当劳等,从而获得更大的资金回报;

三是可以对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投资,其投资回报率要远高于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

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以及各种原因,直接购买海外有价证券有很大难度。而通过管理基金就是这种操作变成可能。因为管理基金对国际市场有专业研究和监测,长期关注股票和货币走势,可以随时提出各种不同的投资机会以及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

一、发展迅速规模庞大

投资管理基金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单位信托基金(Unittrustfunds)。它和美国共同基金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立信托人的概念不同。在澳大利亚由资产管理公司承担信托人的财务职责。其他的一些区别还有:资产类型,如投资于地产的信托基金很普遍;基金销售主要通过独立财务计划公司进行,几乎没有基金由经纪商销售;另外,基金费用较高。

从1996年6月到1997年6月,单位信托基金增长达到创记录的25%.其中30%来自于新入市资金。信托基金按资产类型分为四大类:固定收入基金,地产基金,证券基金,期货、期权和货币基金。

信托基金有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之分。上市基金一般是封闭式基金;非上市基金亦即开放式基金,其基金资产由投资顾问评估,主要是由地产信托基金构成。非上市基金由基金公司回购,因此拥有较高的货币平衡水平。按规定,信托基金每周进行一次估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每天估值。基金卖出价和赎回价是相关的投资组合变现的假设成本。信托基金既可由基金公司直接销售,又可以通过财务顾问或经纪商销售。目前很少通过经纪商销售。在基金募集前,必须订立信托契约。对于养老金业的基金管理来说,作为集合工具的单位信托基金(未注册)越来越普及,这个趋势还将继续下去。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单位信托基金的监管法规。此外,1991年的《公司法》有关条例也适用基金业的相关活动。近年来基金资产的增长主要源于零售养老基金品种的扩大。

澳大利亚管理基金的发展大约有近二十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高利率政策,资本增殖速度加快、股市兴旺,同时养老金制度在所有雇员中得到普及,澳大利亚基金规模迅速膨胀。管理基金最近几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尤其在1997-2001年间,行业产值的年增长率达到11%左右。公众对参与管理基金的意识不断增强、管理基金的新品种、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其行业发展的增长率已经超过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水平。

澳大利亚基金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基金之一,也是除美国以外最复杂的基金。至2002年6月底,澳大利亚各基金管理公司共掌管大约7000亿澳元的基金资产,基金数量3000多支。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大约3500亿澳元,人身保险基金约1700亿澳元,其他零散基金1800亿澳元左右。按资金来源不同,澳大利亚的基金可以分为零售基金(retailfunds)和批发基金(wholesalefunds)。

所谓零售基金,是指个人缴纳的资金形成投资基金,比如个人养老金和人身保险基金等。其他主要零售基金还包括:公共单位信托基金,约1500亿澳元;友好协会基金,60亿澳元;共同基金80亿澳元;货币管理基金300亿澳元。

批发基金则是指由单位、公司或组织机构的出资。批发基金的主要形式有:海外投资基金、政府基金、其他保险基金、捐助基金等。

在澳大利亚,零售基金约占基金总量的60%,批发基金大约为40%.零售基金近年来增长速度很快,主要是由于政府强制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所致。到2002年政府要求所有雇员必须将9%的工资收入用于养老保险,客观上将大大增加养老基金的规模。预计2005年,澳大利亚养老金将突破5000亿澳元。

从投资方式来看,澳大利亚国内证券和期权投资增长最快,其次是短期国内债券、海外资产及国内不动产投资。

目前各种投资方式所占市场份额大致为:国际固定利率债券为0.4%、不动产投资2%、国际股票8%、澳大利亚固定利率债券12%、澳大利亚股票19%、复合投资49%.

二、集约化管理国际化经营

澳大利亚管理基金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80%以上的零售基金由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掌握,而这些公司绝大部分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

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是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其掌管的基金占全部基金总量的13%左右;其次是安保集团,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的11%;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占8%;BT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占6%.

2、基金管理的集约化趋势加强

过去,澳大利亚基金管理机构非常之多,小而分散。而近年来,管理基金兼并重组异常活跃。通过大量的并购活动,分散的资金逐步并入到大银行集团或保险公司手中。目前90%左右的基金掌握在29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手中,其中10家大型基金公司掌握了52%的各类基金。

3、澳大利亚基金管理行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很高,这也是管理基金行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目前在澳大利亚,外国注册的管理公司大约35家左右,占基金管理公司的33%,基金总额的48%.

澳大利亚一些比较著名的国外基金管理公司有:AXA、BNPParibas、CreditSuisse、FidelityHSBC、Invesco、MerrillLynch、Schroders以及Vanguard等。

4、尽管澳大利亚基金以国内投资为主,但近几年海外投资不断增长。

澳大利亚基金国内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平稳,风险较小。获利有把握。但毕竟由于市场太小,另外海外股票市场的利润率高于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由利益驱动,必然使一部分资金转向海外市场,这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必然规律。

1997年澳大利亚管理基金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资金对海外投资,而去年这一比例提高到8%.预计随着养老金规模扩大,今年海外投资的比例将达到10%左右。在海外投资的方式上,主要以股票、期权、债券为主,而货币投资非常有限。在国家的选择上,澳大利亚基金主要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为主。

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完善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加快,金融投机的利润率又大大高于欧美等国家,因此一部分澳大利亚基金开始关注亚太市场。目前澳大利亚基金在亚太地区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韩国,其次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三、富有潜力可资利用

目前共有两支澳大利亚大型基金着手开拓中国市场业务。一是麦觉理银行的中国地产基金,另一支是安保集团的Henderson环球基金。这两只基金目前从事的主要是中国房地产业务,而安保环球基金也是与麦觉理银行合作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开发。

针对上海住房市场的兴起和中国房贷规模扩大,这两支基金对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前景充满信心。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证券市场仍未对外资开放,因此以麦觉理银行为先,独辟蹊径,希望籍向中国房贷市场证券化提供经验为先导,进入中国市场并为将来能够直接从事基金投资业务做准备。

1995年初,麦觉理银行在上海以25万美元注册成立麦觉理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并与中国建行达成协议,从事房屋贷款前服务和产权登记服务业务,并成为首家经营此项业务的外资独资公司。双方达成协议,由麦觉理银行提供房贷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充当售房中介,并根据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审核标准来收集核实贷款申请材料,从事房屋低压贷款登记等贷后服务等。而建行参照麦觉理银行进行房贷证券化的做法,在国内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募集建房资金。由于双方的良好合作,以及上海住房市场兴旺,第一期3000套低造价住宅很快就销售完毕。这一成功,激励麦觉理再准备与建行合作继续通过房贷证券化集资,兴建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住房。

此外,麦觉理最近还准备与SchrodersAsiaPropertiesLP地产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合资组建一个专门在上海开发住宅房的基金管理企业,运用上述方式,目标在今后5至10年内开发将近10个项目,共6000套公寓。麦觉理还与安保henderson环球基金合作,在中国证券市场集资,兴建上海澳丽花苑公寓住宅,并由麦觉理进行项目管理。

目前澳大利亚基金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与其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的投资业务有很大不同。

澳大利亚基金对海外有形资产投资的通常做法是直接投资并控股一家或几家本地企业,获得该企业对某一项目,如房地产或基础设施项目的独家开发与经营权,之后在当地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项目资本。通过项目的直接经营偿还集资成本并获得利润。

例如麦觉理基建(MIG)最近在美国投资兴建的收费公路项目就是这种类型。麦觉理基建直接投资5480万美元收购美国圣地亚哥高速公司伙伴集团81.6%的股份,特许独家开发造价5.8亿美元的SR125号高速收费公路。麦觉理基建于今年3月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首期债券,用于工程的前期费用及营运开支。2006年将发行第二期债券筹措剩余工程资金。该收费公路工程是麦觉理首次涉足美国市场,其投资方式在澳大利亚基金海外投资中比较典型。

可以看出,麦觉理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投资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差别。由于中国投资证券市场、人民币本币业务未向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开放,因此外资尚无法在中国资本市场从事发行债券为项目集资的业务,从而也不可能进行项目的直接经营管理。

澳大利亚管理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之一,也是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最大的基金来源。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强制养老金制度,使澳大利亚基金在近期的增长率之快,在世界上也属罕见。预计至2010年澳大利亚管理基金的规模将达到15000亿澳元,也就是说在现有基础上将翻一番。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澳基金对海外投资也将呈不断增长之势。

海外投资必然要考虑投资对象国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对于基金种特殊方式的投资,除上述因素以外,以下两个要素十分关键。

第一,所在国的法律与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健全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第二,所在国金融信息的公开性及与投资国金融合作的密切程度,比如所在国对投资公司所需要的银行系统资料进行保密,而且相关法律措施不健全,将使投资商无法进行合理索赔,势必造成投资者望而却步。

目前澳大利亚依据上述标准,对世界30个主要金融交易中心和37个次中心进行了评估,并按适宜投资的程度,将这些中心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具有良好法律保障和行为规范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类是比较满意的有9个,包括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排在这两类之后的有40个。澳大利亚明确提出对第二类和第三类地区进行基金投资需要采取审慎的策略。

目前中国没有排在第一类国家和地区之内,因此澳大利亚基金大举投资中国尚有困难。然而这并非说明澳大利亚基金对中国没有兴趣,恰恰相反,近年来澳大利亚一些大银团、保险公司纷纷表现出愿意来华投资的热情有的还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例如澳国民银行、西太银行、澳新银行、联邦银行、安保集团、邦联集团等澳大利亚的大型金融机构均表示希望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而这些金融机构每家都掌管着数百亿澳元的管理基金。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这笔资金无疑将成为中国利用澳大利亚投资新的增长点。

第3篇:股票投资盈利方法范文

但是,哪里是我们新年中的财源?哪些是值得我们一年中都需要保持关注和投入的热点?这需要分析,需要预测。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恭喜发财”落到实处。

岁末年初,同样是预测的高峰期。

世界宏观经济预测、国民经济预测、行业景气预测……专家学者们为天下事殚精竭虑。而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微观的预测,那就是以单个的人或家庭为逻辑的起点,预测我们的来年。于是,就有了我们“2005搜财记”,就有了我们精心打造的“钱经搜索器”。

用理财的观点看世界,真正的财源隐藏在产品的细节中。

理财产品,在财富运动日常化、平民化的趋势中,扮演着第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理财产品,我们的创富行动不再是20年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英雄行为;因为有了理财产品,我们才可以通过持续、日常的行为,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财富。

在“钱经搜索器”的第一大部分,我们搜索的目标是各类理财产品,而我们输入的关键词,是“风险和收益”。

就像供给和需求是整个经济学的核心一样,风险和收益是理财的核心。我们每个人,自觉不自觉都是风险的偏好者或厌恶者,而在任何理财产品的背后,都存在着风险和收益的不同比率。在2005年,因为宏观经济的走势,因为理财市场的变化,每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比率将发生新的变化。如果您是风险的偏好者,那么您可以找到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如回购不良资产、金融衍生品交易;如果您是风险厌恶者,您则可以在低风险产品上用足您一年的工夫,照样也会有所收益。

进入我们“搜索器”的产品,主要是金融类的产品。因为我们更经常的理财行为,与理财金融产品息息相关,至于实业投资、收藏等,则属于更加宽泛的理财,为了让我们的目标更集中,它们都未进入我们“搜索器”的视野。

个人理财,同时意味着人生态度的选择。您是工作狂,还是一位享乐主义者,这对您的理财行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搜索出不同的与之相匹配的财源。这就是“钱经搜索器”的第二大部分。

存在决定意识。在2005年,您有多少财可以打理,这是个人理财的经济基础。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同时,我们也不认同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理财空想。必须承认,现实的可支配收入才是您可理之财的基础。为不同的收入人群在现实可行的区域中寻找财源,提出理财建议和规划,这就构成了“钱经搜索器”第三大搜索目标。

理财,是一个产品“保鲜期”很短的市场,理财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期大多在30天之内。因此,我们的搜索集中于类别,而不是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的某个产品――这是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无法做到的。而对每个理财新品的追踪和分析,则是《钱经》杂志每期该做的工作。

“钱经搜索器”,第一次以个人理财为核心进行市场预测。预测,意味着风险,更何况是在创新迭出、竞争激烈的个人金融市场。为了降低风险――增大预测的准确性,我们邀请有长期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士成为“钱经搜索器”的操盘手。我们希望这种种努力,都能化作钱经人的“恭喜发财”,一句实实在在的新年贺语。

收益・风险不确定的美好

200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承继2004年诸多未尽的悬疑,在它的影响下,各种资产的价格也会处于微妙的博弈之中。对于初涉理财的中国百姓来说,新的一年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都爱收益,越高越幸福,但理智的理财者从来不会忽略如影相随的风险。不过,金融市场上,机会和风险,实际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仅仅取决于投资人对于自己需求的清醒认识。

你更爱风险的刺激,还是收益的稳定?多大的风险让你寝食难安或家庭不和?多大的收益令你变得癫狂而消化不良?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目标,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找具备个性平衡的理财产品,让不确定的2005年成为美好的一年。

目标:承担零风险

对于极度稳健的理财者而言,资产损失的风险仅仅来自于通货膨胀。但是,偏偏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有可能在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连中国央行行长都在担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很可能在2005年上半年转移到消费品上。因此,追求“零风险”的人们,2005年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了。

好在2004年的负利率已经教会金融机构注意到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中补偿可能的通货膨胀损失;而且由于很多人在2004年沦为所谓的“负翁”,以及就业市场依然供过于求造成的工资水平增长缓慢,“零风险"理财人群将在2005年有所扩大,也促使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出更多可提供的保值性产品。

推荐之一:凭证式浮息国债

近几年,买国债已经成为老百姓主要理财手段之一,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本金安全和利息收入有保证。毕竟国债是金融产品里安全系数最高的,享有“金边债券”的美称。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从投资者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可以记名,可以挂失,可提前兑取,但不能上市流通;名义上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但由于购买国债可以免缴20%的利息税,实际上这20%也就成为高于银行存款收益部分。同时,国债期限越长,超出同期银行存款的利差越大,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省心省力的选择。

2005年这一老产品将有新亮点。据了解,凭证式国债市场正酝酿着"换装",相关部门已在考虑将长期国债的利率改为浮动利率,或者是把利率与物价挂钩。浮动利率国债的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浮动,付息利率为付息期起息日当日相同期限市场利率加固定利差确定。

2005年,凭证式浮息债券一旦出炉,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大街小巷排队买国债的场面。

推荐之二:递增的养老年金

要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购买递增年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递增型养老年金,即保险公司首年按一定标准向被保险人支付养老年金,以后每年年金领取标准按首年领取标准的5%~6%的水平递增。不难看出,这样的一个增幅对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防范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费是保险公司分几十年逐渐收取的,并不需要立即支付所有的保费。因此,即使出现预料外的通货膨胀,所缴保费的相对价值实际上是越来越便宜,再加上一些险种采取的保额逐年递增或养老金逐年递增的方法,因此,在持续通货膨胀预期下,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养老计划作一个周详的保险计划,应该说对足了保守型理财人的胃口。

推荐之三:黄金现货交易

黄金从来都是最佳的保值与避险工具。黄金可以对抗长期性的通货膨胀和货币的贬值;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它与股市等投资工具是逆向运行的,即股市行情大幅上扬时,黄金的价格往往是下跌的,反之亦然。

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人来说,从纯粹的投资角度出发,标金和纯金币是投资黄金的主要标的。但黄金并非万能的投资工具。现在黄金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需求也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金价的空间不会像想象得那么大,不可能有太多的超额利润。

由于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汇市、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减、黄金开采成本的升降、工业和饰品用金的增减等等,都会对国际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个人黄金投资者对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是很难判断的,所以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一个相对低点介入,然后较长时间拥有,可能是一种既方便又省心的选择,如果以股市里短线投机的心态和手法来炒作黄金,很可能难如人愿。

迷惑选项:定期存款

2004年年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极度不匹配的问题,即贷长存短,在宏观调控,尤其是加息后,得到凸现,因此,可以预见,2005年,各行业银行将加大定期存款的营销力度。目前已经有银行在推销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业务中搭售定期存款的做法。

但是,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人都应该知道,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随时可能进一步加息的情况下,长期锁定自己的存款收益率,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

目标: 保住名义收益率

不是所有人都害怕通货膨胀,有人就喜欢温和的通货膨胀,认为它预示着套利的空间。其实关于通货膨胀,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国际上一般认为,1%以下是没有通货膨胀甚至被认为是通货紧缩;1%~5%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超过5%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近些年来,社会零售物价指数稳步攀升,特别是家庭理财中的大项目――教育和医疗费用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即不到七年的时间就会翻一番。而即便是3%~5%左右这样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就可以在十八年内使个人财富缩水一半。但必须要有所心理准备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少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有望伴随大家走过二十年的时光。

因此,正视这个现实,并根据不同资产对于通货膨胀反映时间的长短不同,从中套取超过通胀率的利差,不失为一个更加积极的选择。当然,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如果你无论怎样胆大,也至少希望保持住名义收益率的话,那么不妨尝试下面的理财产品。

推荐之一:人民币结构性存款

2004年年底,人民币理财已经一浪高过一浪,而且理财的手法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目前,一年期年收益率已经达到2.9%,两年期收益率为3.2%,均高于同期存款收益,投资范围主要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包括无信用风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

但既然是理财产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就不能够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只能像信托一样,有一个预期收益,即收益的风险应当由投资者自负。

推荐之二:货币市场基金

最近一段时期,在各类金融投资品种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销售火爆,与我国目前正处于“负利率”时期密不可分。特别是央行宣布加息后,基金公司针对人们普遍希望资本保值增值的心理,大量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成为投资人的“资金避风港”。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在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缺乏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的盈利能力势必下降,就像股市一直处于“熊市”导致股票型基金盈利下降一样。这种潜在的问题很有可能在2005年显现出来。

推荐之三:外汇存款

尽管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和升值的可能性,外币存款在很多人的心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并不明朗,盲目的结汇未必是一个保值的良方。

相反,随着中国央行宣布上调一年期美元利率上限的同时,还决定不再公布美元、欧元、日元、港元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改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外币存款的潜在收益可能还有所上升。

目前人民币存款依然为负利率,而美元及其他国家货币利率还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还将进一步使存款人受益。据了解,汇丰银行两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已经比其他银行高出0.0625个百分点,这是在国内居民存款首次出现利差。据估计,随着外币利率逐步市场化,美元以外其它币种,未来两年定存的差异还会更大。

推荐之四:记账式国债

如果说,凭证式国债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那么交易所国债(记账式国债)则在收益补偿方面值得推荐。因为与凭证式国债相比,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不仅转让方便而且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

投资国债的收益来源除了利息收入还有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价差收入。一旦升息,国债的市场交易价格必然下跌,尤其是中、长期债券,折价会更加突出,到时,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市场分批买入折价的国债。由于升息一般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债券的折价幅度也就有可能越来越大,投资者就应该越跌越买。由于长期有升息可能,不建议投资者买五年以上的国债。

推荐之四:国债回购

国债回购交易是国债现货交易的衍生品种,是以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国债现货品种作抵押的短期融资融券行为,实际上就是资金拆借的一种行为。

国债回购是一项高收益且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国债回购可以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大类:正回购,以国债作抵押拆入资金;逆回购,将资金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拆出,这种方式风险更低、选择更多,也就是说,不买国债,照样获得高利息,照样没有利息税。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回购收益率高出1年期定存50%。

推荐之五:分红险

购买投资型的保险产品,也是防御通货膨胀,并赚取更高额收益的一种选择。分红险一直是寿险业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之一,它在保障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分红收益的保险产品,分红险产品兼有保障和保值功能。

2005年看好分红险,原因之一是由于升息减少了保险公司在连续8次降息后形成的利差损,进一步改善了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状况,保险公司有可能将更多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客户,使保户从升息中受益;另外,国务院"国九条"的颁布和保监会、证监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保险资金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因此,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保险资金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投资性保险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将被看好。

迷惑选项: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既有类似储蓄的本金保障,又可获得高于同期储蓄和国债的预期收益,是低息时代和股市波动期的理想投资品种,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认可。"保本"是打动投资者的核心,因此投资者往往望“名”生意,而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保本基金一般通过投资组合和担保人制度的双重机制来实现保本。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健全,投资策略貌似大同小异,普通投资者很难评判;另一方面,国内现有保本基金无一例外由担保公司或国营大企业担保,其实力不敢高估;而在国际基金市场,银行被认为是保本基金的最佳担保人。

因此,建议投资人不得不抱一颗更加审慎的心。

目标:追求社会平昀利润效率

据统计,当前中国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大概在10%~15%左右。这的确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收益率,如果这个社会机制健全、信息通畅,交易成本为零的话,那么投资的收益率应该能够反映这个平均的利润率,但是,由于中国存在各种制度壁垒、交易成本较高,而且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要获得这样的高额利润,必然要冒着较大的风险。

而必须说明的另一点是,因为所谓的平均利润率实际为年收益率,所以,希望从金融资产中获得如上高收益的投资人必须有耐心和经济实力,长期持有某项资产。

但在2005年,把持住某项较高收益的资产组合本身存在一种悖论的可能。对于要获取高收益的投资人来说,自然希望持有的投资组合中包括那些高速增长的行业,但是由于中央已经明确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这些行业又极有可能不断受到“调控”的打压。

因此,2005年,那些期望获得更高收益的投资人,不仅要有耐心,更要在构建资产组合时精打细算,分散投资。

推荐之一:外汇结构存款

外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风险适中,收益稳定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目前这类产品的年收益率通常能达到6%,远高于目前银行的同期外汇存款利率。而且结构性存款的另一大优势是投资门槛低,相比期权等交易动辄上万美元,结构性存款最低只需要1000美元就可以起存,更为适合普通的外汇持有者。

现在市场上外汇结构性存款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与伦敦同业市场拆借利率(LIBOR)挂钩,根据LIBOR的变化确定到期收益的变化,通常这种产品的本金是安全的。

2004年年底,美元持续走低,预计在2005年上半年,美元地位问题始终都是外汇市场的重要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美元以外其它货币纷纷登上市场舞台,加上各国国内扑朔迷离的通胀局势和利率政策,套利空间进一步加大,如果管理能力好,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可以进一步上升。

当然,美元利率的不断上涨,也使得美元的结构性存款面临较大的风险。由于投资者选择结构性存款,基本上要放弃提前支取的权利,利率一旦上升,投资者原有的高收益就会缩水,甚至可能会低于普通存款利率;而由于到期本金支取只能是存款货币,因此在此期间如果市场发生了不利于投资者的汇率变化,投资者也将面临汇率风险。

推荐之二:上证50ETF

中国第一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已经正式发行,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理解为"股票化的指数投资产品"。多数分析师认为,ETF的推出对于蓝筹股投资理念的深入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上证50ETF推出后,上证50指数出现5%到8%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

上证50ETF的推出有助于市场资金的焦点转向上证50指数成份股,从而促使部分存在着低估的上证50成份股因得到资金的青睐而最终实现股价回归。上证50成份股每隔半年可调整一次,而每次调整往往都蕴含着一定的投资机会,在调入指数前,均会出现交投活跃、股价上涨的迹象。

但由于上证50ETF的投资目标是等比例的上证50种成份股票,这样就很难制造单只股票的独立火爆行情。除非大盘彻底转好,上证50成份股才有可能走出联袂上涨行情,否则目前市场整体疲弱的状态难以改变。

推荐之三:价值型股票基金

希望获得高收益的投资人是不会放弃股市的机会的。

但是由于证券市场最基本的一些制度因素尚不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解决,因此,2005年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得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最好还是通过机构投资者――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分为增长型、平衡型、价值型三类,增长型、平衡型、价值型的划分标准是投资对象的盈利特征。其中,大盘价值型股票基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抗跌性良好,最适合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选择。经过近三年的跌势,2005年应该是寻找被低估的价值股并建仓的好时机。

同时,类别表决机制以及鼓励分红制度的推出将大幅提高价值型公司的评价,种种迹象表明,价值型公司正在迎来它们的黄金时代。价值投资已从简单的大盘、行业景气度上升至国际比较下的竞争力选择,寻找世界级优势公司成为一个重要主线;其次,从基础原材料向服务类、消费类转移,这也是宏观调控下的必然选择;最后,目标投资组合公司从行业或板块群体选择向具有重回报、经营透明、法人治理结构清晰等特征的公司倾斜。

推荐之四:房地产投资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投资于固定资产是一种传统的保值增值手段。但是鉴于房地产行业是当下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因此投资于房地产具有更大的风险。

但是由于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而且实际上,中国房改释放出来的住房需求依然没有完全被供给消化,强大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支持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实践证明,多年来的各项旨在压低房价的宏观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带来房价的下跌,相反房价一路上涨至今,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在中国近几年都将是卖方市场,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影响力强大。

因此,对于那些在近年内有真实住房需求的消费者,不妨通过购房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中国进入加息周期,推迟购买房产并不一定会博得成本的降低;而准备进行房地产投资的人,则需要进一步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地域风险。

迷惑选项:行业基金

行业基金在国外十分盛行,但是在国内,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小类,行业基金在投资者眼中显得陌生倒也不足为怪。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一定专业分析背景的机构投资者,才能很快发现行业基金的投资价值,及早买入享受超额回报。

而那些对所投资行业并不了解,投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高回报的人而言,2005年投资于行业基金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如必须忍受所投资的特定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为国际市场或者国内调控造成的市场波动。

如果对行业基金的确情有独钟,还需多多关注经济动态和产业新闻;对所投资行业进行较深入地分析,同时具备一定的时间精力关注行业动态和个人投资组合的价值波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所投资行业基金的投资风险是否过于集中。事实上投资者在投资行业基金时往往构建一个投资组合,配置几只不同的行业基金,既可以缓冲某个行业的剧烈波动带来的损失,又能够享受景气周期不同波段中的企业成长。

目标:获得暴利

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2005年的中国经济定下基调,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直接指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简而言之,实际上是将社会资源在现有的经济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将某些行业过于集中的资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向其它行业转移。

这种类似于“劫富济贫”的做法从宏观层面来说,是保证整体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微观上,则必然会导致高速增长行业在资源供给减少后出现“饥渴”症状,而获得资源支持的新行业则会迎来利润的增长。

2005年,中国直接融资因体制顽疾依然难以走出低谷,银行信贷由于受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受到控制,市场对资本的饥渴不会很快得到改善。

不论是哪种情况,敏锐的“猎豹”们都嗅到令其激动的资本的血腥味儿。根据2004年民间融资的成本测算,它们获得20%以上的利润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推荐之一:金融衍生交易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的衍生交易集中在外汇理财领域和商品交易领域,如: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商品期货等。

2005年可期待的衍生交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的黄金远期和黄金期货产品,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等。

推荐之二:中小企业股权融资

宏观调控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变得十分的严峻。信贷控制实际上最终以牺牲中小企业的结局出现。

这一点已经引起包括央行和银监会在内的政府部门的重视。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就是为了便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风险定价。

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一旦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开,中小企业扩大股本金的需求将会变得迫切。而股权投资是最能够直接享受行业的增长利润的。

推荐之三:专业信托

2005年,信托产品将进一步受到来自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冲击和竞争,从而可期待一些信托产品的创新。

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从构成、安全性到整个运作的方式,与信托产品还是有区别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安全性、流动性方面占优势;而投资信托甚至存在本金风险。

但是,信托产品有自己专属性的盈利领域和手段。据业内专家预测,2005年,信托业在竞争压力下求变,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产业投资信托基金。它是用一种基金管理的方式,也就是用委托人与管理人相分离的模式来对信托资金进行运用。这种模式可能给委托人、投资人带来的收益、回报和市场机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有差异化的优势。

目前有的信托公司已经建立了类似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一般的房地产信托不太一样,包括在交易结构上、管理模式上、投资回报环节上、流通性和投资者的市场定位上,都已经脱离了原来那种简单的房地产资金信托模式。这种基金的模式尽管提高了投资人的风险,同时收益适当提高,大大超过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推荐之四:收购不良资产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改革的深入,不良资产处置到2005年~2006年,将进入一个高峰年。央行行长甚至指出:如果2005年不良资产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除了两次剥离的不良资产存量以外,这次宏观调控下还有新的坏账在不断产生。这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艰巨性,同时不良资产投资的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

如果资源配备得当,收购不良资产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暴利行业。实践中,300亿资产甚至仅花1亿多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这其中的盈利空间可想而知。

迷惑选项:外汇投机

2005年风险最大的投资莫过于外汇投机。尽管有上百亿资金在豪赌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政府不得不为继续为改革买单而做出充分的国力准备,因此,绝不会轻易让真金白银的外汇储备资产人间蒸发。有国际投行专家猜测,中国可能会采取一种较为精明的策略,即其先会等待美元进一步贬值,然后再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并放宽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

“中国政府实行一篮子货币之前必须要等待美元跌至谷底,这样一来中国政府将达到一石两鸟的效果,即一方面提高了汇率的灵活性,同时看到投机者一败涂地,因为届时相对于美元,人民币将会贬值。”

族群・主义要感性,也要理性

现在中国有中产阶级吗?有,当然有,只是成分有些复杂――中产阶级、准中产阶级、中产生活爱好者、中产状态憧憬者……,济济一堂,虚虚实实,有着鲜明的阶段特色。

他们实力不同,段位不同,但都是规则生活和品质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们情趣不同,层次不同,但都是圈子文化和族群文化的信奉坚守者。

2005年,我们决定在新“主义”的旗号下,为潜滋暗长的本土中产阶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财源”。

新退休主义

――退休不是被动无奈届龄而退;退休是主动快乐大隐于市

中产阶级中有那么一群人,正值盛年,却从正在鼎盛的事业急驰轨道上抽身而退,抛开了如日中天的工作,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而这就好似提前退休一样。他们认为,退休与年龄、事业都没有关系,那不是一种匆忙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惬意生活、梦想生活的开端。

“新退休主义”要素:

具有足够的物质实力和成熟的思考能力。

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科学的保障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财产持续稳定升值。

得到自己亲密爱人的支持和朋友伙伴的理解。

“新退休主义”语录:

不想在年轻时用健康赚钱,到老了以后用钱买健康,没有必要为了过高的物质需求把自己变成赚钱工具。

如果只是事业成功,而没有家庭生活的话,那人生就有了缺憾。

高压生活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滋味,在达到基本的物质需求的保证以后,可以让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财源搜索:

新退休主义者充分重视安全因素,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到来时,不至于因为现金流受阻,导致一筹莫展。因为基于安全感的考虑,他们很少把大笔资金用于短线投资,高风险是他们竭力避免的。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长线投资者,信奉巴菲特的“耐心”原则。

2005年,国债应该是新退休主义者的保留项目,他们可以选择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的凭证式国债,虽然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的投资者很可能承受连续加息的风险,但是已有2005年凭证浮息国债闪亮登场的传闻,可以冲淡对央行继续小幅加息的担心;他们也可以选择在收益补偿方面更胜一筹的交易所国债(记账式国债),因为与前者相比,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不仅转让方便而且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

黄金现货交易应该也是新退休主义者一个很好的避险选择。虽然上海黄金交易所还仅是一个现货交易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有一定局限性,但相对而言,风险也较小,不会有进入即沦陷的痛苦。

人民币理财是2004年末几家银行新推出的产品,相信已经吸引住了新退休主义者的目光,建议2005年他们可以有所行动。从目前人民币理财投资范围来看,基本不会出现兑付风险,唯一的风险来自于央行继续加息,不过只要利用某些产品的“提前终止”权,在约定期限内提前终止,依然可以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

新退休主义者还可以考虑一批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新推的集合性理财投资产品,该品种对单个投资者认购最小金额大都有最低限制,便风险低,又处于保本型树立品牌的阶段,适合稳妥的投资者。

至于保险产品,结合保险与投资的万能寿险比较适合新退休主义者。投保时,保险公司会依据条款规定,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与他们约定一个固定收益,按照公司的经营情况按期支付红利。

不动产也是新退休主义者不可以错过的投资项目。因为需要通过置业获得租金收益,所以具备概念和广告效益的明星社区比较合适,出租方便,收入也恒定。

新工作主义

――工作不是带薪受罪,工作就是赚钱游戏

中产阶级中有一群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由他们来创造。对于他们而言,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却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不工作的日子反倒不正常了,简直不能想象。

这群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不劳而获,或者希望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人们目睹他们“一切尽在掌握”的优越感,想象他们疲于奔命的工作强度,既羡慕又同情。其实,同情大可免去,新“工作狂”是真的享受全心投入的累与乐。

“新工作主义”要素:

性格内敛而刚强,生理上、精神上能够承受高压力和高强度。

受过良好教育,自觉更新知识,工作的自信来自技能的自负。

工作的幸福自己最懂,不用炫耀给不相干的人看。

“新工作主义”语录:

不习惯只与朋友喝茶聊天打发日子,只有工作,才有感觉。

工作和生活根本不冲突,只要合理安排,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玩。

不努力工作,就没有资格奢谈生活品质的高水准。

财源搜索:

新工作主义者没有时间花钱,也没有时间理财。但他们积蓄甚丰,不惧怕风险,他们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并继续努力。他们不相信偶然,明白投资者与投机者之间的区别:前者进行的是一种技能游戏,而后者所运行的是一种随机游戏;前者需要智慧,而后者需要运气。

其他族群不敢轻易涉足的个人外汇理财,对于新工作主义者却并不复杂,其中的外汇结构性存款,更是适合他们风格的一款产品。只是鉴于2005年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基本博弈力量的变化,建议他们适当选择期限较短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以保持应付未来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2005年,新工作主义者还可以适当关注信托市场的创新。因为更多的专业化信托将会出现,专攻房地产的、专攻证券投资的、专攻风险投资的、专攻黄金外汇的信托公司,可以为愿意主动承担更大风险,但是期望获得产业投资利润的人群增添了新的选择。

另外,“叫好不叫座”的金融衍生交易似乎也只有这个族群有胆量尝试。2005年可望面世的黄金远期和黄金期货产品,以及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新工作主义者不妨多加留意。

至于投资房地产,对新工作主义者而言,通过租金获得收益的获利方式过于缓慢,他们应该寻找流通性好的不动产,机会一旦到来,及时出手,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顺利收回投资。

新节俭主义

――节俭不是锱铢必较,清心寡欲;节俭只是简单务实,合理配置

中产阶级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消费总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消费重点,优化配置着自己的货币收入。他们在实用的耐用消费上花钱毫不手软,在虚荣的场面消费上捂紧钱袋。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没车没房,却穿着名牌到处招摇,简直太傻了!

他们是一半奢侈,一半节俭的“两栖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运用了不同的消费预算策略,并用一方的收敛节俭来支持另一方的支出花费,从而顺利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升级换代。他们犹如两栖动物,在水域和陆地分别按不同的规则来生活。

“新节俭主义”要素:

具备精明务实的理财意识。

选择较低的消费频率和单次较高金额的消费。

坚持原则,自律而理性。

“新节俭主义”语录:

要猜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先问他住在哪里,再看他开什么车,但绝不会看他穿什么。

顶级奢侈品只会在顶级社交圈中出现,中产阶级保障生活便利舒适才是第一位的。

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财源搜索:

在获得稳定的高回报率之前,新节俭主义者乐于尝试各种投资手段,因为他们相信通过理智的选择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他们从来不惧怕学习新的知识,无论是炒汇还是投资基金、股票,认真研究之后就义无反顾地下了“赌注”。

对于理性的新节俭主义者而言,升温迅速的货币市场基金比商业银行新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更有优势。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随时赎回,具备非常好的流动性,透明度也高,有的甚至还可以随时转换为其它类型的基金,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化替代品,显然更加符合他们的要求。当然对于新节俭主义者,诸如上证50ETF、价值型股票基金等基金产品,只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获利机会也会不小。

2005年,新节俭主义者还可以继续关注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短,有政府担保背景,而且收益颇高,相比处于创新阶段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更让他们心中有谱。

有心的新节俭主义者甚至还可以关注企业可转债。可转债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健型投资产品,其实也适合大众投资,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普遍,但精明的他们仔细算计后,相信会有先行一步的可能。

知名品牌的特许加盟,也是新节俭主义者不错的选择。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企业扩张和个人创业途径之一,特许经营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餐饮美食、汽车服务、教育培训……都有不错的机会,就看他们精力够不够用。

新奢侈主义

――奢侈不只是物质追求,奢侈更是生活体验

中产阶级中还有那么一群人,总在思考尽可能多的花钱理由和实施形式,并使自己最终获得终极程度的满足。他们排解郁闷的办法只有两个――拼命赚钱,使劲花钱。这两件事最能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既然精神诉求永远高不可攀,那就用物质消费来帮助实现。

这群人不是“暴发户”,他们只是认定,如果花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质量、更容易得到满足的话,就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大好事。他们的境界其实不俗――奢侈的经历也并非要高人一等,有时候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不管是出外旅行、在农场逍遥数日、陶醉于艺术或是仅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新奢侈主义”要素:

事业至少成功到可以维持住今天的奢侈。

相信奢侈经历可以熏陶出气质和自信。

明白炫耀财富已不再是奢侈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平时难得收获的生活体验。

“新奢侈主义”语录:

其实奢侈的定义总是相对的,既取决于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感受。

提起奢侈,就联想到毛皮大衣、劳斯莱斯和劳力士,这也太老土了;我说的奢侈是,亚欧大陆跑了一半,最近刚从不丹自费旅行回来。

又透支了,明天、明天的明天怎么办?不去想了,总会有办法的……

财源搜索:

新奢侈主义者是中产阶级中的“孩子”,尽管拿着不菲的薪金,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随性的欲望。理财不是他们的爱好和长项,他们懒得计算投资回报,不愿意为了多生出几个百分点的资本收益而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实践更多的理财手段。

他们大多奉行的是“无过错原则”――“既然我在理财上采取无为的态度,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令人后悔不已的投资失误;既然没有失误,就不该有损失。”

即便新奢侈主义族群中还有少数涉足理财的异类,但亦只是冲动之下随性而为。好在他们面对“过错”,有着令人叹服的心理素质:投资失败并不可怕,不过是多了一种生活体验。

2005年,爱新鲜的新奢侈主义者其实可以尝试所有的金融工具,但前提是必须强制他们按期缴款。如此筛选下来,似乎只有诸如基金定期定额计划这类“约束”性产品最适合他们。每月划款,数额也不过大,还可感受一下投资的乐趣,体验加收益,双重惊喜会让他们心动。

不过,对于新奢侈主义者而言,最合适莫过于艺术品投资,享受、理财两不误。所以建议他们面对一笔尚未规划去处的新收入,赶快列出“收藏艺术品”的豪华清单。

收入・支出“闲钱”舞、舞、舞

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的字眼越来越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其实它们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各地也不尽相同。比较主流的话说是:年总收入不超过当地家庭收入平均值的50%~80%为低收入家庭,不超过平均值80%~120%为中等收入家庭,而平均值120%以上的则是高收入家庭。

其实,从理财的角度来看,这一标准划分对于实际操作并无太大意义。一个家庭除去日常衣食住行的必要支出,以及一些很难避免的机动支出,余下的“闲钱”才是理财意义上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对于高中低收入群体,我们大致划定如下标准: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为低收入,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5000元为中等收入水平,月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为高收入。

我们2005年的重要任务,就是让每个收入群体的“闲钱”都能快乐起舞,“舞”出花花的真金和白银。

低收入:用心才会赢

低收入阶层群体普遍有这么一种倾向:收入较低,不需要理财,资金量只有那么一点点,日常开支都还手头拮据,哪来的“财”来理。其实,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更应该巧动心思,学会理财技巧,只要长期坚持,照样能有所收获。

人群特征:

低收入阶层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主流人群。

多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既不特别富有也不贫穷。

是市场消费主体,青睐价廉物美的商品。

行动准则:

理财当以“勤俭节约”为原则,以“快快乐乐”为宗旨,以“松弛得当”为基调。

应根据家庭收支稳定情况留出一定的应急准备金。

理财观念仍应以“储蓄”为主,应当高度关注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投资到期回收,由此保证家庭收入的良性循环。

理财建议:

1. 固定存款进行投资,使其每年都能有稳定的收益。比如,可以考虑从家庭总支配收入中每月拿出2000元存成零存整取。目前一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款利率为1.71%。

2. 在家庭存款中,还可以分流出一部分,投资于国债。因为国债免利息所得税,可以获得高于同期同档银行利息的收益,做到保证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强化家庭经济的安全系数。可转换债券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这种债券平时有利息收入,在有差价的时候可以通过转换为股票来赚大钱。投资于这种债券,既不会因为损失本金而影响家庭购房的重大安排,又有赚取高额回报的可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方式。

3. 零存整取的固定存款,也是为购房首付款作准备。如欲购房,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二手房和经济适用房或城乡结合部的房源都应是惠而不贵的绝好选择。可以用二十年八成组合贷款,以减轻还款压力。

4. 可以考虑积攒余钱,用于购买货币型基金。由于货币型基金风险极小,适合这部分群体投资。每年收益率基本能保持在2.5%~3%以上,再加上可随时买卖,而且没有手续费,因此特别适合追求安全性和稳定性收益的资金。如果有4万元余钱,每年的收益至少在1000元以上。当然,如果有余力,可以根据个人的抗风险能力和偏好选择一些投资型基金。

5. 健康投资。因为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低收入的更应该买些保险,给家人一份保障。一般医疗保险远不能弥补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应购买重大疾病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类保险。而不建议购买投资型寿险,因为这类保险要求较高的保费,并需投保人来承担投资的风险,并不适用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可以购买10年交费期的国泰康宁定期保险5份,年交费4950元,分摊到每个月只需400元。另外购买5000元保险金额的附加疾病住院医疗保险,年只需支出312元。

6. 可以买一些彩票。“我拿金钱赌明天”,花些小钱,做个好梦。

中等收入:订做明天的午餐

中产阶层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词语。他们有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厚起来的家庭财产。然而,与普通老百姓一样,收入丰厚的中产阶层也会感到生活的沉重压力。要想过上轻松自在又后顾无忧的生活,中产阶层一样要学会理财。订做明天的午餐,理财是必须的。只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使自己过上有规划而轻松的生活。

人群特征:

拥有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有房,中低档轿车。在大城市里主要是既非富豪又不掌握很大权势的白领阶层。

家庭属于稳健增长型,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未来收入丰厚且稳定,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家庭负担并不重,但必须预备诸如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偿还贷款、准备子女读书基金、自己养老基金等种种支出。

行动准则:

根据目前状况和短期需求,注意资金使用方向,拓宽投资途径,促进资金增值。

应预算子女支出,积累足够的小孩抚养费用及今后的教育基金和相关保险费用支出。

养老成为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应从现在开始囤积退休金。

理财建议:

1. 首先,应划出部分资金投资于稳健收入项目,如购买国债、储蓄,以提高不动资金的收益率。比如,民生银行的“钱生钱”储蓄理财服务,活期账户最高限额为20000元,定期组合账户的比例可以这么分配:三个月定期10%,半年定期30%,一年定期40%,两年定期20%。央行在加息后,人民币理财浮出水面,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来自于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的国债、金融债及央行票据,收益较佳,如民生银行的“民生财富-人民币保得理财”产品,其半年期、一年期收益率分别为2.78%、3.24%,比同期限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0.71和0.99个百分点。

2. 这部分群体家居资产即房产占有较大的比重,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靠近商业区或居民密集地段的小户型、二手户除了居住价值以外,还有商业价值。可以将闲置房产用于出租,在出租三五年后,再次贷款买房,以今天的房产积累资本,为将来换房提供相对宽松的资金保障。如果对金融性质的投资感到风险太大,可以考虑房地产投资,尽管有关房价泡沫的争论此起彼伏,但购买中低价房不可能出现折价。

3. 中等收入家庭保险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15%比较合适,年保费支付额在1万元以内。建议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定期保险,如购买保额为20万元的万全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保费分20年交,每年交费8230元。或者买些分红险,风险比较低,中长期回报较高,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一种理财工具,如投资于国寿鸿泰两全保险,既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还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4. 教育投资。教育储蓄免利息所得税,但是受到最高限额的限制。可以给孩子投保少儿教育类保险,等孩子到了上中学、大学的年龄时能得到整笔的保险金,可以解决孩子将来上中学、大学的高昂学费。

5. 适当做些外汇买卖或中线股票投资,但风险投资总额一定要量入为出。保本基金是不错的选择,每个月的盈余部分可以用来陆续购买。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小的基金中去。基金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购买经营管理和业绩优良的基金公司推出和操作的股票型基金,如此不断滚动前进,不断增大投资基数,以不断获取资金的最大收益。举个例子,华夏回报基金,该基金以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98%为基准,只要基金超过这个收益就对持有人分红,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半年时间内,已4次向基金持有人派发了1.98%的红利,取得了超过同期银行存款收益8倍的成绩。

6. 黄金和白银产品也可以重点关注。目前美元不断贬值,黄金这种硬通货持续坚挺走强,黄金价已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价,每盎司高达488美元。而白银产品是去年收益最佳的投资品种,如果你去年年初持有的话,到现在已取得1.5倍的增值。

7. 信托产品(特别推荐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可少量购买,这类产品的最低门槛就要5万元。信托产品的风险和信息披露类似于私募基金,最大缺点是流动性差,千万别以为是债券,这里不做推介。

高收入:“钱生钱”是关键

拳王泰森从亿万富豪到破产告诉我们,如果不善于理财,不善于打理自己的钱财,高收入阶层照样也会成为无产者。金领高收入阶层尽管收入不菲,如果不会科学地规划收入支出,也不能达到高收入应享有的生活水平。

国内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他们就是属于这20%,在公司一般是O一级人物(如CEO,COO,CFO,CTO)。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人群特征:

生活讲究安逸,购买昂贵的消费品。

拥有高档房产,开私家豪华车,经常到海外旅游。

相当一部分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

行动准则:

在组成你的个人资产过程中,要使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三者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应当关心税制的执行以及变化情况。每个月工资收入2万元,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元,税制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你的所得,以及理财所得。

如果有必要改变你的积蓄方针,请不要犹豫,变化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使你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财源搜索:

1. 投资资产的50%可以集中到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上,从理财的角度看,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应该将更多的资产投入到风险较大但同样收益也更大的股市房市中去。重组你的资产组合,善用已有资本金及每月盈余进行中长线投资,把不动产、贬值资产转为增值投资性资产。但建议不要购买过于昂贵的住房进行投资。

2. 可以保险投资组合,一方面可以避开繁重的利息税,还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红利收益。应尽早调整目前的资产分配状况,将一部分积蓄按月或年交的形式用于其他投资和购买保险。

3. 20%的各类外币资产。近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汇率变化无常,投资获利机会大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汇市的火爆。相信2005年的世界汇市也不能平静,风云变幻的汇市将带来更多的炒汇机会。

4. 实业投资。在深圳、北京等地出现了买铺零首期的承诺,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新的“产权投资理财”方式采用投资者投资置业、拥有完全真实的产权,而交由经营公司统一出租、管理,最终让投资业主稳定收益的模式,保证了收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