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德育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教育的方法

第1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一、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师的技能技巧

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幼?旱乃嘉?主要是形象思维,通过恰当的情感引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通过情感教育保障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

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中。如在喝水、吃饭的时候,教师可以强化幼儿的秩序性,让幼儿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和意识;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让幼儿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向他人打招呼的好习惯。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借助现代化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一些游戏和故事中,使幼儿沉浸于故事情节中,同时有效启发幼儿的思维。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故事情节的播放,更加形象直观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持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让幼儿建立正确的认知。

二、积极实施引导,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1.加强教师的行为示范引导,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模仿对象,在与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言行示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2.建立标准规范的评价机制,对幼儿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巩固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自我认可,不断强化和巩固德育教育效果。所谓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等,对幼儿正确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赞扬。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红花等奖励形式,对幼儿进行行为激励。

三、加强家园联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

在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幼儿园也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环境的创设,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带给幼儿更直接的现实引导。

1.加强家园联系,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

家庭是幼儿获得经验认知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其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诱导因素。德育教育效果的实现,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标。很多情况下,家长会向幼儿园教师反映,幼儿在幼儿园比较乖巧懂事,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了样,包括一些品行方面的行为举动。这就说明,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德育行为产生了影响,而家庭没有与幼儿园和德育教育保持同步。或者说,家庭给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提供了条件,如过于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等。因此,加强家园衔接,如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表现,以便及时引导。另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讲座等形式,对家长的德育教育技能技巧提供帮助。家长在掌握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对幼儿实施有效策略。

2.利用社区资源,创设幼儿德育教育的大环境

第2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应用恰当的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仅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4.表率示范法

第3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专学校;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

在中专学校教育中,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由于大多的中专生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都还不太成熟,价值观也处在形成的过程中。为此,在对其引导与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的首位,并注重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合理运用,促进中专学校德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1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

1.1中专学生的现状分析

基于中专学生大多都是初中毕业后步入中专,许多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普遍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家长做主选择专业等原因而步入中专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与价值取向往往难以与所选择专业相匹配。且由于大多学生的年龄正处在十六七岁左右,其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往往喜欢不假思索地去甄别新事物、新思维,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来自社会、家庭的精神和物质等各种不良诱惑和负面信息逐渐增多,未能给予中专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综上因素,都是致使许多中专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的重要影响因素[1]。

1.2中专教师的现状分析

在中专德育教学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德育教学。而作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能光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中下功夫,还得努力提高教学的含金量。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化,缺乏思想内涵,且许多学校的德育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学科的教学,使得部分教学在德育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偏少,不仅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德育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甚至平时备课都只是应一时之需,导致中专德育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1.3中专学校环境的现状分析

在诸多中职学校中,从部分校园环境而言,学校德育教育并未得到校方领导的重视,不仅没有学校宣传栏运用海报、墙报、名人格言等进行德育宣传,更没有在学校周会、月会或者某些活动中对德育工作进行宣传。与此同时,对于德育工作,部分学校也未能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以推动德育教育的有序进行[2]。

2中专学校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在中专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兴趣,另一种是责任动机。而无论是那种动机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与方法,以下就针对当前中专德育教育的现状,阐述关于德育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2.1校方领导重视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上,当校方领导给予重视,首先就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带动校方更多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给予重视。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校园德育教育文化的建设,比如出版德育教育相关的板报、墙报、名人格言等,推动学校整体环境的转变。与此同时,在校园各大活动中,有利于推动德育教育的宣传开展。

2.2强化教师德育教学的理念

基于当前许多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化,缺乏思想内涵,且许多学校的德育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学科的教学,导致德育教师偏离职业化。为此,在德育教学中,不仅应当对德育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还应当强化教师德育教学的职业化理念,要求德育教师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和德育教学方法,如探究法、案例法、换位法等,将德育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技能的教育中。

2.3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在中专学校教学中,如何系统地将课堂教学与职业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职业道德和德育教学知识,通过校企之间深度合作是强化课堂教学与职业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以学校社团为载体,在举办社团活动时,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家或者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讲座,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知晓企业职业素养相关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更高更职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3]。

2.4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基于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比较活跃,也容易受不良环境和负面信息的影响。为此,通过将职业规划引导德育教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所抉择的专业产生兴趣爱好,或者能够将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与自己选择的专业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改善自身青春期对事、对物、对人的看法,能够更好地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联系社会实际,规范自身的职业生涯。

3结语

中职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考虑,切实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采用合理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在无形中逐渐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使其成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月蓉.“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15(11):211.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126~127.

第4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全科医学 见习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三个坚持”之首,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预防医学见习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高专”)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融入医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下一阶段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具有意义深远。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医高专”的教学基地,开展了全科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作者就免疫规划教研室对见习生的带教经历,对“医高专”见习生的德育教育讨论如下。

1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包括全科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医药高等学府,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同样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凡行医者首先应懂得医德无价的道理,医道乃人道与仁道,需始终坚持以济世救人为本,其仁爱之心与无私精神远远在物质金钱之上。行医者须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2]。

1.2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德的作用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界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医德情感,更加注重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协调作用,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和重要环节,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应增强医学见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

1.3 新医疗环境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今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情绪,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将一些患者及家属视为潜在投诉者的心理客观存在,这种不信任甚至对立的医患关系是不正常的。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进一步强调医德教育更显必要。

2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带教导师制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带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崇高使命感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辈子的。在见习生的带教中,我们采用导师制,要求带教老师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师带教制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中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为人风范,将老师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养规范化

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期间,我们将德育贯穿于实践和训练的始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明确规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其中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针对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医德评估的内容,将见习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治学态度列为考核内容、并在分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以提高见习生的道德素养。

2.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灵魂的净化和提升,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中应注重双向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授制转向小组讨论制。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见习单位真实的榜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参观和实际调查,使医学生在理论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态度、品质和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2.4 开展自我教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其服务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4]。医高专见习带教可通过见习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从自身实用角度,真实体会、理解和感受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并通过合作扮演培养医高专见习生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进行体验式教学

带领学生下农村社区基层,参加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感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病人关怀,健康教育等,构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医德作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于人的思想观念[5]。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在这个阶段的医学生中建立,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及以后工作中医德医风的成型和巩固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见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且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高等教育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艳.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谢光荣. 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0): 4-5.

[4] 程瑞峰. 全科医学概论[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12.

第5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6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方法;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中居首,而小学又是人生成长阶段的起点,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1],所以小学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德育教育的骨干,尤其在小学阶段是除父母之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既光荣又艰巨。

一、摒弃陈旧观念,开展幸福教育

(一)传统德育教育症结

传统德育教育目标设定“高、大、上”,过于理想和空泛;教育方法单一,过程呆板、生硬;忽视学生差异,教育内容一刀切。由于主要依靠说教,脱离实践,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结果教师应付了事,学生将信将疑。德育教育既得不到学生认可,也无法转化为学生信念。

(二)什么是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是以教育人获得幸福为终极目标,教师从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展示个性,享受职业所带来的满足感;并把幸福传递给小学生,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并对未来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德育教育中表现为理解、关怀,并伴随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协调发展[2]。

(三)如何开展幸福教育

教师坚持幸福教学理念,并以不断创新的精神、灵活多样的方法迎接每一天。从细微处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获得快乐。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使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身教胜于言传,打铁须自身硬

(一)教师垂范的重要性

小学生自我控制和教育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在儿童时期,学生们容易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行为不端,学生们也会有样学样。陶行知说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说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二)教师如何躬身垂范

教师要让学生品德高尚,首先自己不能有低级趣味;要让学生讲文明有礼貌,教师就要学会尊重学生人格;教育学生爱劳动,教师先要不怕脏不怕累;要让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必须言而有信。只有这样,教师的言行举止才能感化和影响学生,就像榜样一样发挥示范作用。

三、创设情感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一)传统教育效率低下的原因

传统教育采用灌输式方法很难获得预期效果,因为在信息社会各种信息、思想是开放的,小学生们受到各种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们仍灌输学生们已经知道的信息,只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感,所以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二)良好情感氛围的创设方法

作为教师不可能限制学生不接触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信息,然而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将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加工,然后再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传播出去,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有效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中投入情感,让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而共鸣,反之教师语言刻板、单调,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四、正视学生差异,践行因材施教

(一)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性格;有多少种性格,就有多少种差异”,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有优等生就会有学困生一样。有差异不奇怪,也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视这种差别,以致忽视差异,漠视学生个性发展。

(二)如何因材施教

要实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各个学生的特点,这就需要善于观察学生,通过与学生谈话、做调查、去访问或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学生。其次,要学会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优等生聪慧敏捷值得赏识,中等生勤奋努力也值得鼓励,学困生身上闪现的亮点更值得发掘和赞赏。

五、巧用激励策略,提升德育效果

(一)当前德育教育中激励不足的现状分析

首先,小学德育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开展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往往费力不讨好,在德育教育中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其次,激励策略缺乏有效的实践性,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单向灌输也很难针对实际问题。由此,德育教育对学生惩罚有余而激励不足。

(二)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首先,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激励策略,例如不乱丢垃圾口头表扬,主动捡垃圾给予加分一次。其次,在责任承担方面应用激励策略,例如让学生轮流担任“小小班主任”,经过全班同学投票,得票最高的学生获得“德育小能手”称号。

六、培养班级干部,发挥助手作用

(一)培养好班级干部的重要性

班级干部不仅可以分担班主任的一部分工作,使班主任将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教学方面;而且好的班级干部是全班同学的带头人,恰当地发挥表率作用,可以带好班风――班风正,则学风正。

(二)培养好班级干部的方法

首先,班主任对班干部必须严格要求,遇事不能偏袒班干部,但也要给予其尊重,不能因此而打击其积极性。其次,班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并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和表率。

七、联合家庭社会,整合德育资源

(一)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体

德育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战场,学校必须发挥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重视德育教育。

(二)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家庭是孩子们教育的起点,所以家长们也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开办“家长学校”是发挥家庭渗透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社会在德育教育中的良好辐射

人既是社会中的人,就离不开社会,小学生也同样如此。要发挥社会的良好辐射作用,就要重视社会媒介的正向传播作用。其次是利用社区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八、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然而“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勤于思考和总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第7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德育 教学方法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33-01

随着当前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学生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他们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社会生产的良好有序,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等各种素质内容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结合社会生产技术综合分析,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促进学生素质教学。

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各种设备应用不断广泛,这就对社会生产中技能型人才增加了需求。在这种趋势之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和较为完善的中等职业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产生了无形的竞争,逐步的形成了以科技和人才为主要竞争力的竞争较量。科技和人才是通过教育为桥梁和中转站进行连接的,因此需要学校教师思考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使教育发挥作用。

2 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担负起德育教学工作,确保在教学中以育人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全员参加的教学体制方式。其中,班主任和辅导员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实施人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德育教学质量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转变,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综合分析与应用。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入了解班级形式,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是教导学生成才的基础,教育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分层次教学在当前中专教学中是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利用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合理有效的结合中职院校的特点综合分析,确保教学质量的合理进行。

4 利用科学教育模式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在教学中各个学生的相关特点和自身性格形式综合分析,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能够采用吸引力较强的教学实践和道德教育方法和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相关教育,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相应的道德规范行为和利用模范的激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观念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利用具有典型代表性质的模范和先进个人来向学生宣传,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相应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大力实践学生校园心理的教育工程,把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合二为一,综合合理的分析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确保教育质量的合理有效进行。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5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一一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第8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师;德育教育;实践;诚信;榜样;潜移默化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1 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2 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3 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4 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5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9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 思想道德 渗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又要理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充满幻想的学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好奇,他们的头脑又像一张洁白的画纸,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施教。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高深的道理和说教对他们讲是无效的。我们只有探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几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要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严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三、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

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

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