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个太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5、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善良、美好的心愿。
6、导语: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你们了解到谁和谁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美好的愿望呢?(天山孩子和北京孩子的美好愿望;天山孩子想去北京看雄伟的天安门和壮观的升旗仪式,北京孩子想去新疆看美丽的天山和洁白的雪莲。)学习了课文《一个接一个》,你们了解小女孩“我”一个接一个怎样的想法?(一个接一个相互矛盾的想法。)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到谁的什么愿望、想法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台湾信鸽饲养方法
幼鸽眼睛的选择。因为是幼鸽,各人鉴鸽方法不同,有的还不能看出其所以然。但实践告诉我们,面砂、瞳孔、眼志、内线扣好的血统鸽,于育种竞翔都有利。
一个鸽舍的兴衰,从育种的角度来看,很大程度取决于幼鸽的选择。对于所出的幼鸽,应加以选择。如不管优劣一概留养,既浪费了精力、物力,也会导致整棚翔绩下降。反之,精心选择优质幼鸽,于育种竞翔都十分有利。所以,鸽主必须重视幼鸽的选择。
下面说说这些高分速,血统高贵的冠军后代,它们往往都具有健壮的肌肉,漂亮的身材,清澈的大眼睛还有高高的鼻子。就像人类运动员一样,它们的身体素质很好,运动神经和感知神经都十分发达,因为只有对地磁的变化情况判断准确,敏感的鸽子,才能选择最接近直线的线路飞出高分速,第一个“冲破突围”当先归巢。当发生空间天气事件——地磁暴时,这些运动天赋很高、对地磁敏感的冠军鸽往往受到的影响更大。
血统是基础。根据竞翔实践选留棚中血统好表现杰出的幼鸽做续代种鸽。杂交鸽可以在选留遗传上最杰出的血统的幼鸽准备参赛,这样必须认准自己的鸽子,那一路血统应做主血,那几个作为配组的血统,主血留种,杂血参赛。
选择幼鸽要看体型。一羽赛鸽在激烈比赛中,在干万羽强鸽如林的面前要赢得胜利,那怕在零点几种的争夺中,除了本身血统、貌相、眼睛均为上乘之外,剩下的条件就是体健。体健包括体型,应选择流线体型的鸽子。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来理解,流线体型信鸽飞行阻力小、平衡好,续飞时间长,体力消耗少。所以在选择任何品种的流线型体型鸽是首要选择。从整体形态来讲,长宽厚,即身长、背宽和胸厚。从比赛优胜鸽的数据来看,中短程比赛的优胜鸽大部分是属于短粗,或短小精干,这种赛鸽往往是爆发力强,续飞时间短,这是由于它们的体型特征决定的,也就是说,中短程鸽种与远程和超远程的鸽种,其体型特征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选择幼鸽时,要结合参赛项目选择幼鸽的体型。
幼鸽的骨骼也是十分重要。“放飞论骨”这是张万钟在300年前的高论,可惜至今还未被所有鸽友所重视。骨骼是构成赛鸽的基础,骨骼是赛鸽所有运动的部分,以及产生运动肌肉的依托,只有一副强壮、柔和、坚固的骨骼结构,方能对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柱。一羽幼鸽握在手中,应有硬托、结实的感觉。龙骨要长、粗、有弧度。耻骨一端稍上翘,耻骨要短粗结实,闭合得紧,上膊骨,长得粗壮坚硬扇扑有力,可增加扇扑的频率。
肌肉。肌显得丰满和强壮,有一种坚定自若的感觉。经过训练和比赛后的赛鸽,它的脂肪全部消失,肌从软性变成具有弹性的感觉,当鸽握在手中展开时,双翼产生一种柔和且富有弹性的感觉。
当出现空间天气和地面天气影响时,往往是那些对路线最熟悉的鸽子率先归巢,名种与否就成了次要条件。应该这样说,当“磨练”邂逅“名种”,再加上一点儿“运气”,冠军很可能就是你的了,缺一不可。玩鸽子也要在尊重客观,提升认知的基础上才能玩得好,蒙头愣战赌运气长久下来肯定是不行的。
羽毛。要求羽毛绵绒度好,羽毛光滑,色泽光亮,羽支细如丝,紧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弹性羽毛,紧贴全身,握在手中有一种滑脱手的感觉。
综合外观。幼鸽有强壮的体态及聪慧、冷静、自信的神态。要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两只脚不宜太长、太直,也不要显得太短。雄鸽要有一种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鸽有一种端庄秀气的雌相外表。要有“静若处子,动若蛟龙”。对主人有亲和感,对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冬季信鸽饲养方法
一、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首先进行鸽子蛔虫、线虫、多爪虫、钩形虫治疗。由于驱蛔药物一般会造成鸽子呕吐现象,建议服药最好在早晨空腹,饮水充足(最好服药时给鸽子注入适量水,有助于药物达到最佳效果),服药后不要强制家飞。
二、在进行完蛔虫治疗的一周后应进行球虫的处理,球虫的药物应连续服用2至3天;
三、在接下来的一周应进行毛滴虫的防治,毛滴虫的药物也应连续服用2至3天;
四、用药期的注意事项:
1、驱虫药物应尽量选取正规鸽药生产厂家的药品,效果好,副作用小,质量有保证。
2、在投药过程中,应添加肝精或电解质2-3天,以清除鸽子肝脏内药物毒素残留,强肝护肾,促进新陈代谢。
3、用药后为避免再次传染,应彻底清洁、消毒鸽舍及饮水器具。
4、在对球虫及毛滴虫治疗过程中,应使用单一药物(如果时间充裕尽量避免使用球虫和毛滴虫二合一药物)使治疗更加彻底,效果更佳。
在进行整个阶段的保健治疗后,应对种鸽供给营养丸,饲料搭配合理,使鸽子体质尽快恢复。
台湾信鸽饲养方法相关文章:
1.如何饲养好信鸽种鸽
2.赛鸽饲养与训练的方法是什么
3.饲养信鸽的方法
心态,直接影响着我们做这一件事的成功与否。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特长,每个人都有千差万别,但人与人之间差别最小的就是每个人的心态,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理想对于我们很遥远,成功对于我们是可望不可及。阳光心态 ,灿烂人生。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每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风风雨雨,发生过许多大大小小不顺心的事,但我们只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就会发现这件事其实另有含义。
在9月3日那一天,我跨过了寄宿学校的大门,这就意味着我长大了,成为了一名中学生。不过,在这里呆了没多久,体会到了离开家的“痛苦”,开始的新鲜感也彻底的被消灭了。有的时候,会会独自哭泣,落泪。那次,周一晚三是开班会的时间,老师给我们念中学生守则,一日常规,最后一项就是晚上睡觉时要静思一天的学习生活。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静思:我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以阳光心态面对这个问题?想家虽然是很正常,但我们离开家,来到这里学习,对我们是一次适应新环境的考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面对人生的心态。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的最终结果,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这件事的心境,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关键词:生态人格;缘起论;慈悲观;因果观;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责任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是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情感与生态道德智慧内化为人的具体行为的体现。所谓生态人格是指人所具有的能够体现生态文明观的心理品质与性格特征,它包含人对自然的认知、情感与尊重,并透过人类的行为体现出来。实际上,就是从人格的主要内容知情意的体现上,赋予其生态内涵,即生态认知构成生态人格“知”的方面,生态情感构成生态人格“情”的方面,生态责任构成生态人格“意”的方面。
由上可知,生态人格是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合的新型人格。对公民生态人格的培养,无疑能够更有力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过,目前关于生态人格培养的研究多侧重于对一般培养方式的论述,从某一视域下对生态人格培养进行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从缘起论与生态认知、慈悲观与生态情感、因果观与生态责任以及佛教修行实践与生态人格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佛教思想、实践在促进公民生态人格培养的积极意义。旨在从佛教思想、实践的视角为公民生态人格的培养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一、缘起论与生态认知的培养
(一)生态认知的内涵
生态人格的生态认知主要体现在生态主体关于自然生态、自然万物以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上,这主要属于生态世界观范畴。(1)生态世界观将自然万物视作统一的生态系统整体,生态系统整体中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而生态系统整体则是在系统内在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组织演化的。生态系统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倾向于生成、保持、发展更多的生命和价值,趋向于和谐有序,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有了今天的繁荣有序。(2)生态世界观从关系论、过程论、整体论角度考察具体事物的存在,认为事物并不存在恒定不变的性质,事物的存在状态、性质和发展趋势,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整体以及与环境事物之间的关系决定的。(3)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不是外在的、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同处于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会给自然万物、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复杂的整体性影响,反之,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属性和变化也会作用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二)佛教缘起论的基本内涵
缘起论是佛教鲜明、独特的世界观,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本质特征,更是其所含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所谓“缘起”,是指现象世界中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种种条件和合而生,又由条件散失而灭的,事物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是必然而非孤立的。缘起论原是佛陀的基本教义,佛陀弟子阿说示后将其总结为:“诸法因生者,彼法随因灭,因缘灭即道,大师如是说。”1 这里的“因”即是条件,缘起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条件的和散而生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并非孤立的。佛教的另一表述也能体现这一思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2 此生彼生、此灭彼灭中的“此”与“彼”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突出强调了事物间是彼此依存、彼此联系的,不要把事物割裂孤立看待。
缘起论在说明“彼”“此”因果关系的同时,也体现了由“此”及“彼”的发生、发展过程。一切缘起现象都是因种种条件而起,条件时时在变,因果关系时时在变,有生有灭,生生灭灭,没有常住性。事物的发生、发展、灭亡是无常的,缘起现象随着不同条件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着。可以说缘起现象是一个发生到灭亡的过程,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消亡不断变化的过程。1
缘起论朴素地表现了佛教的有机整体思想,具体体现在中国佛教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实相论和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中。“一念三千”揭示的是众生一念心具足六凡四圣“十法界”,具足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是”,具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三世间”,因而具足三千世间,反映出一念心与三千世间之间本然的整体性联系。天台宗还认为,任一具体事物均与三千世间存在本然的整体性关联。法界缘起论在理法界与事法界融通无碍观念的基础上,以“六相圆融”反映现象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各个部分具有自身特质,彼此间相对独立,但各部分的有机结合又形成统一整体;以“十玄门”将整个世界看作由无限事物相互关联、相互涵摄、相互映照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每一具体事物涵摄其他所有事物及存在整体,又涵摄于其他所有事物及存在整体当中。2
(三)佛教缘起论培养生态认知的意义
生态认知的内涵突出强调自然万物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整体,事物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并在这一因果关系中不断变化、发展。佛教缘起论所体现的有机整体思想和过程思想与生态认知的旨意相一致。佛教缘起论的有机整体思想向我们揭示了自然万物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它提示我们应将世间万物联结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突出强调各事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彼的存在是以此的存在为前提的,缺一不可。反映到我们人类个体、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来讲,个体、社会与自然存在于紧密相连的整体关系中,只有和谐共处,我们的世界才能动态稳定,我们人类、社会和自然才能常态发展。如果人类为了社会发展、个体利益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就等于是在破坏人类自身的存在。过程思想则告诫我们:生态环境同具体事物一样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人类作为与之相联系的存在,应当根据变化适时作出反应,竭力维护生态平衡,并努力推动其良性发展。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佛教缘起论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态认知的培养具有独特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慈悲观与生态情感的培养
(一)生态情感的内涵
生态人格的生态情感主要表现在生态主体对自然生态环境及自然万物的热爱、尊重、审美等情感上。热爱自然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万物一体相关认识基础上的,人性在自然中生成,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热爱自然源于人的内在本性;尊重自然是与肯定自然万物的价值相关联的,自然万物与人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肯定自然万物的存在价值、内在价值,就能相应地去尊重自然;审美是欣赏自然万物、感受人与自然万物同一体的能力和方式,具有自然审美能力的人能够欣赏自然的美,与自然和谐相处,会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审美情感是生态情感、生态生活方式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生态人格的情感基础。
(二)佛教慈悲观的基本内涵
古语道:“佛家以慈悲为怀。”何为“慈悲”?《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1
慈悲,首先是一种慈爱、尊重他人及一切生命的情感,是佛教德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一情感始终贯穿于“予乐拔苦”的现实行为实践中,佛教慈悲的对象并不限于人,而是包含所有生命。2 《僧伽罗刹经》中记载:一位正在修习禅定的菩萨,感觉到头顶有只鸟在孵卵,出于保护鸟卵,防止它掉落地上,菩萨保持禅定之姿一动不动,直到小鸟孵出会飞才移动身子。此故事表达的正是佛教慈悲观中所体现的尊重生命之意,即使是动物生命也平等待之。俗语“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可以说是更为直接的体现。3《梵网经菩戒本》亦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4 把其他众生也视作是自己的亲人,尊重爱护其他生命,如对待自己亲人一般,正是佛教慈悲观应有之意。当怀有慈悲之心时,人会很自然地对万物产生慈爱之情,并肯定万物与人一样具有内在的价值,平等地尊重它们。
心怀慈悲,亦使人感受自然之美,更能让人发现、体验自然之美。如歌道:“于此百花丛生处,千树群列竞作舞,众鸟喧鸣齐歌唱,猿猴嬉戏乐奔跃。于此寂静善妙地,独居修禅甚快乐。”5 鸟语花香,好不快活,修行者由衷感叹自然和谐之美,并驻足修禅,融入其中,没有对抗,忘却烦恼,修行者也与自然和谐共处,歌中意境正是心怀慈悲的体现。
(三)佛教慈悲观对生态情感培养的意义
佛教慈悲观强调“予乐拔苦”的慈悲之心,它是万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源泉。内在的慈悲心,会使人认识到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认同万物与人一样具有内在价值,会对万物自然地产生慈爱、尊重之情,同时更善于发现并且乐于体验自然之美。从这一方面看,佛教慈悲观与生态情感所含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尊重和审美之意相一致。
从生态道德看,佛教慈悲观不仅强调尊重生命,而且由慈悲心衍生出一系列如戒杀、放生的律条以及食素等生活方式。这体现出佛教慈悲观不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思想教义,更是一种积极的践行。现实中,我们应修大慈大悲之心,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和爱护其他生物的生命,视一切自然存在如父母、如兄弟、如朋友。心怀慈悲,我们在与有情生命相遇时会自然生起关爱之情,就不会随时造成杀生恶业。面对自然界的这种热情正是生态情感培养所需要的,换言之,佛教慈悲观对生态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因果观与生态责任的培养
(一)生态责任的内涵
从践行生态环保而言,生态责任感、使命感是一种践行生态环保,维护生态环境的意愿,也只有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有坚持生态环保实践的意志。生态责任感、使命感的树立,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危机严峻形势的认识上,建立在对生态环境危机对我们生活质量、生存未来的直接威胁的认识上,只有我们认识到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所导致的人类自身生存困境,才会激发其内在践行生态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们秉持生态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应当自觉改变自身生活中不合乎生态规范、生态维护的行为方式,而且应积极主动地宣传生态环保观念,自觉担当起生态责任。
(二)佛教因果观的基本内涵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理念的重要基石之一。在佛教因果观中,“因”指因缘,“果”指果报。《佛说无量寿经》有:“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1 佛教认为因果关系对世间万物产生影响,并且是“业力”推动因果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世间万物。所以说,生命主体行为既能够作用于客体环境,也可引发主体自身的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甚至是伴随自身行为业力永无中止、不停流转。佛教的因果观在对生命轮回及对生存环境的依存关系上注重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联系。这种“善自获福,恶自遭殃”的道理,从当代生态危机角度讲,能够启示人们树立生态责任感,从自我约束做起,扬善止恶,优化伦理关系,净化生存环境。
佛教因果观在客观上揭示了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依正不二”的辩证关系,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之间是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体。《三藏法数》中云:“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正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2 意思是说:依即依报,指人所依居的生存环境;正即正报,指人的身心精神。正是因为生命主体的思想行为的业力感应形成生命主体的身心精神,称之为正报。有了生命主体的身心精神,也就有了生命主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即依报。“依正不二”的因果观认为,作为生命主体的正报和生存环境的依报,都是作为生命主体思想行为的果报产生的,这反映了人自身的思想行为决定了人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性质、状态。北魏昙莺于《往生论注》中云:“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1 他提出了“别报”与“共报”的区别,“别报”是指个体自身所做的业力,产生的报应是由个体自己承担;“共报”是指众生共同造作的业力,产生的报应是由众生共同承担。从佛教关于别报和共报的区分可以看出,当代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根源是由众生群体共同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如现代文化导致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价值导向,对民众存在广泛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大众的生活方式,这才是当代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
(三)佛教因果观对生态责任培养的意义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上看,佛教因果观揭示了人类与所处生存环境间的因果、依存关系,人类的行为不但能够作用于所处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会影响自身的命运变化。“善自获福,恶自遭殃”提醒我们应对当代生态危机就必须树立生态责任感,自我约束,扬善止恶,以此改变目前人与环境间的不和谐状态,这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在佛教因果观基础上衍生出的“依正不二”的因果观亦是对人类主体维持生态平衡之公共道德责任的呼吁。“依正不二”的因果观告诫我们当代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是由我们人自身不当的思想行为,也可说是人的无明、贪欲所决定的;同时,其所含有的“共报”与“别报”说揭示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是由人类“共业”所致。池田大作指出现代生态危机尽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大自然的独立现象,但若从本质来看,可以认为是包含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在起作用。2 这种人类集体作业所导致的生态破坏也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改变,还需要众生共同的业力才能解决。“依正不二”因果观的警示,让我们必须端正自身思想,慎待自然环境,树立生态责任感。以上诸述无不反映出佛教因果观所强调的要树立生态责任感,这与生态责任之意是相一致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佛教因果观对生态责任培养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四、佛教修行实践与生态人格的培养
(一)生态人格培养的一般方式
把生态人格的培养放到一个更为广泛的语境下讲,生态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一般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在环境的建设,二是个体自身的修养。外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教育环境三个方面。个体自身的修养是生态人格培养一般方式突出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方式强调生态人格的最终形成需依赖于个体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觉的培养。个体在自觉的学习和接受教育下,掌握必备且科学的生态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积极投身到现实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平衡自身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且与之协调发展。在这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个体行为逐步内化为一种生态自觉性,由此促使自我生态人格的形成。1
(二)佛教修行实践
生态人格培养的一般方式侧重于个体自身的修养,这与佛教修行实践注重个体内在德性修养的实践有共同之处。从生态环保践行这一具体层面讲,佛教修养实践有利于生态人格的培养,具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意义。
与生态人格培养一般方式相契合的佛教修行实践主要表现为大乘佛教所主张的“心净行净众生净佛土净”的修行实践路径。大乘佛教所说的“庄严佛土”(亦称为“净佛世界”)本身包含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它突出了理想生态环境的清净品质。大乘佛教认为“庄严佛土”的实现是通过个体净化自心(即“心净”)的修养实践实现的。《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一段话最有代表性:“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2 从中不难看出,大乘佛教突出了净化自心在净化佛土中的中心地位,肯定菩萨度化众生、净佛国土建立在菩萨净化自心、净化众生心这一根本基础上。
具体而言,大乘佛教的修行实践主要体现在净化自心和教化度生两个方面。在净化自心方面要求修行者“持戒”,特别是“不杀生”,还要求其做到“不贪”,克制贪欲。“净化自心”与戒杀护生素食、节俭惜福的生活方式互为表里。其中,戒杀护生素食体现了主体的平等心、慈悲心,体现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节俭惜福则体现了对物欲的节制,是与佛教对清净解脱的追求相联系的。在度化众生方面,“度化众生”主要在于教导众生净化自心,从人生的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从其对环保建设的意义而言,则是通过教育民众转变自我中心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外向型二元思维,树立人与环境一体的世界观,对待生命以平等、慈悲的心态,形成戒杀护生素食、节俭惜福等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爱护生命、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佛教修行实践对生态人格培养的意义
佛教修行实践对生态人格培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心净”基础上的生态修养观上:围绕“心净”确立的克制物欲、破除自我中心原则,对于我们今天转变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具有现实意义;围绕“心净”建立的戒杀护生、节俭惜福的生活实践对于关爱生命、节约资源等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同时,大乘佛教确立“心净行净众生净佛土净”的生态建设途径,其中对“众生净”环节的强调突出了对民众进行生态修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丰富生态教育的内涵也具有启发意义。大乘佛教认为众生与生存环境本身是一体的,其中,众生又处于主导地位,众生清净解脱了,其所依居的环境就会相应地转化为“净土”,故有“随众生成就,则佛土净”。这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重视生态教育,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危机的危害,积极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另外,我们可把有关的佛教思想和实践加以整理,使其融入到各层级学校的生态教育课程中,融入到全社会倡导环境保护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关注且参与生态环保,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态自觉意识,促进生态人格的形成,真正实现佛家所言的“佛土净”。
致谢:本文是在陈红兵教授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提供了若干相关材料,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张晓滢,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09-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持续稳步提升。根据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国各高校在校学生总数超过3600万,位居世界第一;高校总数近2900所,位居世界第二;高校平均毛入学率为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包括“985/211”工程和各类专项经费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办学条件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也显著增强,高等教育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人口红利提供者,高校培育和孵化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也以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最重要的助推器。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进入深刻变革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2014年5年,主席首次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观点,同年11月,又对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进行了诠释: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传统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要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总理也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以新常态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展特征是国家最高决策层对当前乃至长远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凝练,这一正确认识也为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了战略性选择。
特别强调:经济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总理指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缺乏根基。刘延东副总理也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工作的大逻辑。高等教育被公认为是科技生产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国虽然已有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日益突出。必须指出的是,我国仅有极少数高校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绝大多数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还亟待提升,特别是占全国高校数94.2%和在校生数91.1%的地方高校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关键。显然,只有全面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使其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提供经济新常态所需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总的来看,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未来仍然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实际增长,但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我国全面工业化的目标尚未完成,除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外,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其次,我国的科技体制、高新技术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国际间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较少,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支撑我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家陆续推出了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结构逐步优化。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经济、城乡差异、收入分配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模式诸多重要改革和发展特点中,最主要的就包括了信息化和国际化。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关于“互联网+”和“工业4.0”的概念,这也充分反映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推进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国际间的竞争往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开,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自主创新和拥有核心技术,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企业自身都需要不断加大原始创新和研发力度,重点培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应以全球视野统筹组织研发、设计、生产的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国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资本和市场优势,逐步向国外和境外延伸。积极采用收购、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国外高校及企业加强合作关系,或者采用设立海外科研机构和招募国外研发人员等方式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保持与世界科技行业最新发展的同步,推进实现技术创新。
如果说支撑了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依靠的是低廉的人力成本,显然这一“人口红利”已经用完。经济新常态下保持我国经济稳定长期增长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需要高校提供自主创新的智力源泉,更主要的还是培养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
三、经济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QQ等级最先开始的样子是星星,四个星星等于一个月亮,四个月亮等于一个太阳,四个太阳等于一个皇冠。1个星星为1级,1个月亮为4级,1个太阳为16级,1个皇冠为64级。
QQ等级是2003年腾讯公司推出的QQ中的一种制度 。最早是以小时来计算的,后来腾讯公司将QQ等级变为以天为单位,每天只要在线两个小时就算一天。 半小时以上、两小时以下则记为半天。
(来源:文章屋网 )
在十二月三十一日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群星闪烁迎新年游园会活动。在游园会上,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在游园会上,有数不胜数的游戏:“同舟共济”、“英语大考官”、“美国牛仔”、“袋鼠跳跳跳”、“无人伴奏乐队”等激动人心的游戏。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飞向爱尔兰”。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站在红线外用圈套矿泉水瓶,套中得五个盖章,没有套中得三个盖章。一开始,我以为很简单,不费九牛二虎之力便可以套中,所以我就不以为然,拿着圈就往矿泉水瓶投,结果,圈反而没有套中矿泉水瓶,而是把矿泉水瓶撞倒了,我只好再去排队。第二次,我没有向第一次那样嚣张,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我鼓起信心,全神贯注地盯着中间的矿泉水瓶,轻轻一扔,圈如我所愿——套中了!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不一会儿,我盖完了所有的太阳,是时候去换礼物了。我首先去了“冬日拍卖剧场”,拍卖场上人山人海,我等了许久才轮到我。老师拿起了一个礼品盒,说:“精美的礼品盒,底价是三个太阳。”我一看,这个礼品盒周围有一些花朵,十分好看。有人马上叫价:“四个太阳!”“四个太阳,四个太阳一次……”我心想情况不妙,马上叫价:“五个太阳!”“五个太阳……成交!”我心想:哈哈,太好了!真是大获全胜啊!
这次游园会我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明白了道理,真是一举两得啊!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六年级 郑展容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知识
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表象积累。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方位认知。
教学例1时,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合适的场所,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如,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新的方位。
教学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让学生面向太阳,知道前面是东,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双臂,知道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小结:“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帮助每个学生清楚地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结合学校实际,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并用东、南、西、北描述建筑物所在位置。如,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四个学生背靠背分组演示,让学生观察、感悟,明白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达到教学目的。
二、动手实践,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回到教室,尝试着在草稿纸上独立绘制校园示意图,并在图上标示出学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或班内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发现:“在草稿纸的上面,有的画东面的建筑物,有的画西面的建筑物或南面、北面的建筑物,这样行吗?”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最后再告诉学生为了方便,人们规定地图朝上的方向为北,用符号“”表示,在平面图上叫“方向标”。根据地图朝上的方向是北,引导学生探索下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把东、南、西、北四个字正确填在相应的位置,引导学生概括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此外,还可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的生活环境,在不同的地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说说教室、客厅、厨房、书房和卧室里的东、南、西、北方向都有什么物体,并把它们绘制成平面示意图,在小组内交流。
三、实地演习,学习简单的路线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编排进行实地演习,把抽象的方位知识直观化。如,采用“问路”、说出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路线或去某处的路线等方式进行,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看简单的线路图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街区各建筑物的具置,让学生明白有哪些建筑物,以及建筑物的具置。如,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图书馆在体育场的东面,体育场在学校的西面,学校在体育场的东面等。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知识的数学价值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会看简单线路图后,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它的价值。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用所学方位知识对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重点描述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还可以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祖国并说说位置,利用中国地图找找自己的家乡在什么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还可设计生活中与“东、南、西、北”等方位有关的事物,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仿生向日葵机器人是由四个光敏电阻、两个伺服马达和一个RCU为主要部件组成。光敏电阻用来获取周围的光值,然后依靠线路传输给RCU并进行控制判断。完成判断后,利用充电电池提供动能,伺服马达提供动力,以马达的转动带动花杆和花朵转动,将RCU从光敏电阻所读取的最大值作为主方向,朝这个方向转动,便可模拟向日葵的向光性。
具体制作方法:我们把光敏电阻固定在花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把两个伺服马达成十字状固定,然后用杜邦线从花盆里的RCU连接到向日葵盘上面检测光值的光敏电阻,为避免线路干扰,我们用绝缘胶布进行缠绕杜绝干扰。杜邦线接RCU的A1―A8的GVXY四个数据端口,但返回的模拟数据显示有误,且光感反应不灵敏。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不能使用RCU的四个端口,而是三个,分别是GVY或者是GVX,将光敏电阻三个端口通过杜邦线分别连接到RCU的GND、VCC和VO端口。这样便能达到模拟向光性的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不了解光敏电阻的原理图,导致光敏电阻与RCU控制器连接顺序错误,造成瞬间电流过大,烧坏光敏电阻。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发现应该将RCU的G端接口和光敏电阻的AO端口连接,这样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编程过程中,我们首先编写一个程序(用火焰传感器来检测光敏电阻返回的模拟数据),发现在没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返回的模拟信号为1700左右,当有光照射时,返回的模拟信号数据在70左右。总结得出光值越强,火焰传感器返回的模拟信号数据越小,并且大多信号小于100。于是,我们在主程序中,通过一个大的外循环来循环检测四个光敏电阻感光情况,当东面有强光照射时,东面的光敏电阻返回的模拟信号值就小于100,这时伺服马达1就向东面转动,转动的角度为60度,再用一个循环来让伺服马达偏转,直到偏转到规定的60度。转动60度之后又返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然后把其他各个方向按上述的方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