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基本思维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采用中医临床验案、图示、启发式提问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古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快速地建立中医思维方法,培养中医学表述方式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为中医学后期教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1 巧用验案 激发中医学习兴趣
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又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完善。根据学习的“先感知、后理解、再巩固、终运用”这一基本心理过程,中医的感性知识只能从临床中来获得,如传统中医学习的“家传”、“师授”等教学模式,就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医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1]。然而,现代中医高等院校的早期教学,采用的是西医院校的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纯理论的传统教学法,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基于目前中基课程的纯课堂教学设置,结合传统中医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采用中医临床验案教学,通过模拟临床,在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借养生案例设问。如时值冬令,家有一男性长辈,年届花甲,意欲进补人参(红参)。该老人患有宿疾(高血压),刻下头晕耳鸣时作,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时伴有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试问能进补否?留下悬念的同时,开始阴阳学说内容的展开,在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时,以上述案例为引子,来加深学生对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的理解,并运用阴阳学说来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后,学生往往能自行产生答案,即该老人系“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当滋阴潜阳,而红参性温味甘,属阳,故不宜补之。由此点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然也就能领会“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的意义所在。当然,案例教学的设计,应切合教学目标,力求浅显易懂,把握好恰当的教学时间。
2 借助图示 强化理性知识感知
中基课程以较强的理论性和叙述性为特点,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板书兼口述、以“经”释义等形式。然而,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原理以及具有独特思辨性的理论,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采用纯文字及文言性用语的教学形式,易产生单调、枯燥、生硬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使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掌握。故可借助多媒体等图示手段进行辅教。如在授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后,可借用太极阴阳图,对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涵义、意义,进行直观性阐释、小结;又如,在用阴阳学说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状态时,借用黑白柱状图,来表示在机体生理阈值范围内的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偏离阈值范围的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等病理状态,从而强化学生对阴阳学说理论的直观性感知。借助图示法可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使抽象枯燥、复杂难懂的理论变为具体、直观、形象、简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高度抽象、整体、动态、思辨的特性,不能单纯地用直观式图示教学来表达,因此,在设计图示教学时,须防止过于直观而影响理性认识的深入。
3 启发式教学 建立中医思维方法
教会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其后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2]。通过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问答形式,理顺授课内容中的逻辑轴线,是开启并建立中医思维方式的主要手段。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中医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自觉地运用比较、演绎、类比、司外揣内、试探和反证等中医具体思维方法。例如,在讲授藏象学说,阐述“藏”、“象”的字面含义及其基本概念后,提出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思考。又如在讲授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后,留下“试用中医诊察‘心主血脉’功能的方法,阐述藏与象之间关系”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教学互动,逐渐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从感知到理解、巩固,进而能自觉运用、分析,从而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 专题讨论 培养专业综述能力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式授课,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设置,中基本科教学中开设了讨论课,这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基讨论课中,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强化训练,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讨论专题:如人体津液代谢包括哪些生理过程?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用?等等。在引导学生主讲后,指导学生在解析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并将相关内容前后加以联系、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外,文言用语是中医学表述的最大特点,由于中基课程中大量的术语是直接沿用古代文献,如“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等,故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通过文字表象,掌握术语含义,从生理、病理角度把握深层的内涵外,还注重中医文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中医专业术语进行表述,使他们能够自觉、准确地运用中医的表述方法。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而中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是中医初学者的启蒙者,更是专业动力的激发者,合理地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于中基教学中,才能为中医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10-13.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中图分类号:R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36-01
《内经》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首,记载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习中医理论及临床技术的必修课程。其文字古雅,义理深奥,内容博大,给学习者带来一定困难,也给教学带来一些困扰。做为一个授课经验尚浅的老师,如何上好这门课,笔者也在逐渐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课程定位
《内经》是中医古典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关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经验。凡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初,《中医基础理论》及《古代医学史》等相关课程就对其有所介绍。学生在学习了部分基础课、临床课后才开设这门课程,是本科阶段的后期提高课程。因此,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内经》的学术价值。《内经》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诊治原则及方法,几千年来始终指导着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作为经典的医学著作,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该书和《中医基础理论》不同,之所以说其是理论提高课,是因为该书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时代烙印。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掌握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书中内容涉及哲学、社会、人文、天文等方面的知识,是多学科研究的典范,对于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医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由于课时所限,《内经》的原文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大量删减,有些教材也打乱原文的次序,内容取舍和理论解释方面也各有偏重,由此以来,原文传达的部分学术思想及理论观点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妨碍了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从单纯的中医学知识的灌输,转向中医学方法的培训,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只讲授重点内容,然而单靠课堂讲授是有限的。因此,授课过程中除了串解、阐释、启发、总结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树立记诵之风,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
对于某些经文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文献甚至是临床资料,加深理解和运用。比如对原文“诸痛疡疮,皆属于心”的理解,教师除了阐释其含义外,可以让学生从安神、泻热等角度去查询疡疮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应用。
此外,教师可挑选《内经》原文,写出课下学习要求,介绍相关参考书籍,布置思考题,以及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讲解汇报的方式进行检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仅局限于所学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参考书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拓宽学习视野。
3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内经》条文晦涩难懂,部分内容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都有所涉及。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习中医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采用传统和现代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阶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避免或减少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单调的缺点,使得课程内容更为直观,新颖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或者总结发言等方式,甚至可以节选部分教材或内经原文的内容,以学生授课教师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用所学到的内经理论进行解释,拓宽思路,认真思考,前后联系,提高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联系原文和中医理论知识,理解“脾主时”和“脾不主时”、“肾治于里”和“肾为之主外”的内涵;并可配合后世医家对其理论的发展,解决临证中的疑惑说明经典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体现其临床指导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重视启发学生中医思维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密不可分,尤其是哲学思想的渗透对《内经》理论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内经》理论观念的文化背景,引导和培养学生用中医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明确中医学发展的认识规律,掌握《内经》理论的思想内涵,理解中医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表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中医经典教学所承载的导航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医学术的特色及优势,真正掌握中医学防病治病的基本机理。只有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运用它去观察、思考、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内经》的理论,才能做的好继承和发展中医,并在临床上运用自如,做到举一反三。
关键词:中医药 特色优势 助推 健康服务业 作用
前言
中医药的发展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仍然应用在医学上,它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经验。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健康产业的发展,肯定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正确认识,发挥好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的优势作用,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概述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其发展历史悠远。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汲取了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理论,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总结出来的。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应用广泛、治疗方案保存完整,在世界传统医药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的药方能够历经千年的临床考验一直延续到现代,并仍然被现代人使用。这就表明,中医药药剂普遍具有修身保养的作用。中医药的治疗观念以调神为先,祛邪扶正,辨证施治。以一贯之,以简驭繁、行之有效、思维独到为其方法论,相比西医中医药更具有巨大的优势。中医药学将人类医学的主要任务回归到人类生活的本质上,意在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具有以下几方面:
1、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注重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疗效
中医药治疗方法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医药的研究方法追求的是治效果,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其他治疗手段,中医药重点多研究其作用效果,在古代,某些药物的治疗原理还不能被解释,但中医药家能够在忽略其原理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合理治疗,体现出了中医药研究方法的超前性。例如,中医的针灸治疗,甚至在今天,现代医学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其治疗原理,但其疗效是被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的。
2、中医药治疗中独特的辨证思维
中医药学不仅仅指的是数千种植物药,它体现出来的更加是难能可贵的生存质量健康感念,例如形神合一、阴阳调和、正气为本、与环境和谐生存和发展等。其治疗技术便捷廉价,使用自然生态的动植物药作为治疗方剂。中医药的药方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至今,并仍然被现代医学作为治疗的辅助方法,说明这些药方是许多中医药学者的智慧结晶,是他们通过千万次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中医药拥有独到的治疗方法,注重人体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因人而异,对不同体质的病人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这样使其在治疗效果中更加具有优势。
3、中医药治疗更注重预防
《黄帝内经》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就是预防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强调让人们注重强身健体,修生养性,避免情绪的过度发泄,保持愉快的心情。在生活方面,要顺应气候的变化,生活作息规律,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就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另一方面,除了预防疾病的发生,还需要防止疾病的转变。人们要正确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原理,就要从疾病的根源上入手,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从而防止疾病的转变。在今天,很多“亚健康”问题的出现,在西医没办法解决时,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气血的方法使其得以解决。
二、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医药不仅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业资源。如果说中国的医改离不开中医药,那么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更加离不开中医药的广泛参与和深度耕耘。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既丰富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也将提升其境界,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优势品牌,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国在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的就是要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也成为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几千年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作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然而随着“西风东渐”,中医与我们日益疏离。重新让中医回归我们的生活,发挥养生保健、健康服务的作用,必须注重科学有效知识的宣传和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例如,可以建立健康社区,对社区中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给居民普及中药材的知识,推广太极拳的练习。
3、政府方面可以制定有利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法激励发展前景好、信誉好、口碑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开发特色健康产品,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质量保障的中成药品种数量,让更多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各相关产业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张永祥,周文霞.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9-743.
[2]王波.澳大利亚中医针灸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针灸,2008,28(3):228―230.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现状
1.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卫生统计学》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数理统计学数学知识,而医学生数学知识薄弱成为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瓶颈。其次,这门课程一般于大学第三、四学年开设,学生经过前几年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已经形成中医辨证思维模式,这对卫生统计学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较难接受,所以大多数学生感觉这门学科很难掌握,甚至有的同学反映听课犹如听天书。
2.对卫生统计学重要性认识不足。西医院校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认识普遍不足,中医药院校学生更是如此[2],甚至情况更为严重。现阶段,本科生没有科研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的迫切需求与压力,认识不到统计学对他们将来工作学习的重要性,一直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途,而现阶段学习统计学仅仅是为了期末应付考试,取得卷面成绩,最终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不足。
3.授课方式需改革。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统计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俗称填鸭式教学,即任课老师单向灌输书本知识,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其次,有些老师在讲课时过分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及计算,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繁琐,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对统计学的学习非常不利。
二、《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认真、谨慎的学习态度呢?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非常必要。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认识到卫生统计学会在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及学习的效果。
卫生统计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抽象难懂,甚至很多公式难以理解和记忆,但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以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就愿意多花时间和功夫来攻克这个难关,主动学习[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应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科研实例来验证统计学的应用。
2.逐步训练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能力。据调查,当前医学科研论文中有大约70%~80%的文章所应用的都是最基本的统计学方法[4],如经常用到的t检验(单样本设计及配对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等[5]。整个统计学学习过程中,难点集中在假设检验基本思想的理解及各种方法应用上。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对理论思想的剖析讲解,减少指标的手工计算及公式的推导。另外,在每种方法的讲解过程中,应多列举案例或选取一些典型论文,引导学生详细分析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学方法,强调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不同资料的分析方法,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特点。这样,通过案例的讲解,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就能够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在医学中主要是研究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学习统计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后的应用。因此,授课内容要与临床实例相联系,一方面,通过具体实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临床工作,这样,他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判断变量类型、资料分布类型,从而判断分析数据应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学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强化了他们的科研意识。
4.加强统计学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数据分析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而本门课程的学习计算不是重点,方法应用才是目的。因此,卫生统计学教学应在掌握理解基本理论思想的前提下,尽快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实习,增加学生上机操作实践课时,让教师把教学(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选择统计方法和对数据的结果解释上。目前,比较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和Epidata[6]。不同的软件各有优缺点,但考虑到中医院校学生的基础,教师应该选择方法全面、操作简便的SPSS软件。通过软件学习,不但简化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且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授课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学形式也应灵活多样,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教学目的出发,以多种教学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统计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医学科研、医院管理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宗瓒.医学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2]王均琴,李国春.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难点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1,15:230.
[3]陈峰,于浩,赵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点与对策[J].统计教育,2007(1):36-37.
[4]武晓岩,李康.医学研究生统计学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305-307.
实验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 教学实践
一、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和方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阐明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疾病骨伤科疾病的原理,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医骨伤现代化及培养现代中医骨伤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在陕西中医学院一直作为自修课程,但随着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及学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必要性愈加明显。通过开设实验骨伤科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中医学(骨伤方向)于2007年正式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其涉及面广,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实践与探索。
二、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可行性
从课程设置看,实验骨伤科学涵括范围广,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使学生能系统地用实验去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机会增多,课程更贴近临床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同时,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步发展。因此,从课程特点看,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设计看,如果把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目的局限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范畴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就能通过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备狗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及假设股骨头坏死等临床景象以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锻炼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问题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实验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做使实验骨伤科学课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手术操作步骤,而是一个探讨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骨伤科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而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操作认真,讨论热烈,探索精神强。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实验骨伤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基石
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很多相关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很多基本的实验方法不了解,对一些基础实验的原理也不清楚,这样该课程让他们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对于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学生,加强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开设实验骨伤科学有重要意义。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原理,了解基本实验程序,实验仪器。
四、科研创新意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内涵
我们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增加我们对中医骨伤疾病研究的本领,要开展科学研究,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意识,要在我们的工作及学习过程中,通过意识去发现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尚无这方面意识,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引导,培养正确的科研意识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介绍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现代骨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新动态来扩大学生知识面。这对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非常重要,同时通过课堂探讨,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科研精神。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及科研思路后,通过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学习,让他们在进一步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也了解到学科前沿,同时对他们的外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中重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科研意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如科研的概念、科研分类、科研选题的步骤及原则、有关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等。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骨伤特色及重点病种的科研思路及方法训练,如讲述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中医药的优势,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骨折愈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长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观察指标。另外,颈椎病、股骨头坏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疏松、脊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科研思路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引用国外最新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结构设计、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层次来让一方面学生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
五、突出实验技能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点
一个好的课题需要严谨的设计,但涉及再好的课题也是需要熟练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完成,所以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基础医学的教学实验相结合,适当增加骨伤科疾病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实验,如我们在组织学实验中可以适当增加肌肉,骨骼的标本处理、常规及特殊染色方法的教学;在免疫学实验中可以增加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目前全国中医药院校尚没有统一编制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教材,我们根据以往给中医骨伤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时的经验,结合教学改革内容,并参考了同类相关教材,编写了内容配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同我院现有基础条件适宜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院内教材。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教学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己制做及应用国内外相关实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知识的媒体结合起来,提供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理论感官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嗅鞘细胞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培养,我们把培养嗅鞘细胞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培养结果的图像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深受他们的欢迎。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时间。我院目前此门课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时间里增加了信息量,减少了板书时间,与以往相比相对延长了学时,使我们有时间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
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人对工作、学习和创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使人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产生较高的智力而获得成就。这门课程因内容较广泛和前沿,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设计性实验或课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我们布置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科研专著去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如,设计思路、动物分组、动物造模、指标测定及统计学方法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科研方法,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一点对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但迄今为止,该学科尚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到传统基础理论及临床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实验骨伤科学的开设和规范教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发展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增加学生兴趣,培养新世纪中医骨伤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寿好长,朱津浦,金京南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改革[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7).
[2]耿建芳,王玉芬,邢天娥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上接第168页)用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log的出现使网络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在Blog短短的发展阶段,它已经用它的优势,使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Blog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引发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新的思考,使网络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每一个Blog受益者去探究、发展和推广,使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Blog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张正国. Blog:承载我们的教育理念[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4]于斌. Blog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5,(05) .
关键词:中医学思维导图中药教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3-02
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许多学科教育实践中。中药课堂教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药学涵盖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点分散,在学习的过程中又相对较为枯燥,因此历来成为中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在近些年来的中医学教学实践中被受到广泛的重视。
1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思维导图作为放射性思考模式具体化的一种思维方式,简言之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来勾画出对具体事物的形象,从一个中心点向外延展,形成四周放射的分支链结构。人类大脑思维能力是复杂的,而思维导图实质上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基于人脑对成象画面的整体模拟,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简化思维模式,活动较高的记忆效率。
1.1思维导图的结构模型。分析思维导图的结构模型,与人脑神经元模型具有相似性,我们在探讨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时,将人脑与森林建立对比,人脑中的神经元犹如森林中的一棵棵大树,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人脑,大树相互盘结形成森林,其中,每一棵大树都有树根,每一棵树都有枝杈,而神经元就是大树:轴突,大树的枝杈就是神经元之间的树突。由这些神经元共同组成的大脑,实现了对“链接”信息之间的记忆,从而形成一张无限的信息网络,借助于生物电信号来传导我们的“思维”。为此,思维导图将教学中分散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主题词或者特殊的影像构建成思维“链接”的网,由此放射出的多条线条,末端就是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每一个节点又是另一个中心点的节点,从而延展至无穷各发散的知识点网络。也就是说,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对知识点之间的发散与扩展,与大脑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具有相似性特征。
1.2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征来看,思维导图能够将枯燥的信息通过相应的转变模式,融入规律性的、彩色的、易记的图画,使得图形图画比枯燥的词汇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多种色彩、线条、搭配、梯度信息的运用中,还有助于激活右脑皮层,实现对右脑思维能力的开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从空间、色彩、节奏、及想象和整体意识上来传递智力信息,而思维导图的在学科知识中的应用,正好符合人类开发右脑潜能的需要,从而将繁杂冗沓的支离信息,转换成直观、清晰、有序的图形图画,便于认知和记忆。思维导图从自由联想出发,强调对传统线形思维的突破,凸显思维的重心和层次,并将思维进行分解,从而形成网状思维逻辑。特别是对于记忆大量主题词的中医学药学知识,不仅可以节省记忆时间,还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层次清晰、色彩鲜艳的快速高效记忆。
2思维导图在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知识是中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为记忆量大和密度性强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的考察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中药学中对本章节不同药物性能、功效等的分析与概述,以及与其他章节相似功效药物的比较分析,简单从知识点的识记上来算,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记忆效果。为此,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理念,从对应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建立节点链接,并从药物的性能、功效的差异上放射出不同的线条,再对各功效相似的药物与之建立延伸,对于不同功效的线条可以通过线条颜色来区别。由此来建立的中药知识点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融合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能做到层次清晰,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2.1在中药学总论中的讲解应用。总论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框架,不仅包含中药学的发展概述,中药采制工艺和技术,还有对各类药物性能、配伍、应用等知识的概要介绍。为此,依循传统中药学知识讲解方法来分析总论,从中药的特性即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沉浮中来阐释其用法及用量,很容易搞混。为此,借助于思维导图理论,将中药进行划分为寒、热、温、凉四类基本特性,从其特性来看,温热性质的药物对寒凉性质的疾病具有疗效,而寒凉性质的药物对温热性质的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各类药物从味道上再进行划分为酸、咸、甘、苦、甜五味,而每一味药物又可以通过归经来发挥其对脏器的作用,如对某经络发生的疾病则需要选用该类经络药物来治疗,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而对于升、降、沉、浮来说,不同的药物对于调节人体内的气血阴阳又有其相应的规律和特点。
2.2在中药学各论讲解中的应用。从我国常用中药的种类来看约有400多种,又按照药物的功用来进行划分,以章为单位,章下分节,从而对不同来源的不同药物的药用部位进行了再次划分,体现了药物疗效的特殊性和广泛性。各论的重点是对药物功效、性能及应用的详细分类和说明,结合中医学辩证论原理,对于各种药物的基本疗效和适应范围的划分,通过引证必要的方剂,从而体现了药物应用的实际法度,也为方剂学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2.3在讲解解表药中的应用。从思维导图的应用来看,重在帮助学生从药物功效的基础上来增强记忆。以解表药为例来看,对于中心主题词:解表药,向往分散出两条对应的曲线分支,分别标注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再结合各次主题词来画出分散曲线,如结合“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标注”的方式来逐步提炼主题词,逐步形成以辛温类和辛凉类为中心的放射性曲线。需要说明的是,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尽量减少文字的使用,并对主题词的个数把控在3-5为宜,对于标注也尽量精简,从而让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
3结语
思维导图在中医学的应用与实践,为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带来了新的尝试,同时,思维导图以人脑思维模式为基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放右脑潜能,还能够从知识点的刺激、学习、记忆中增强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结,从而将学习过程与思维训练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要的目标。创新教育就是教育主体在吸取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挖掘、训练、强化,提高受教育者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是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教育观念上说,创新教育以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为价值取向。从培养目标上说,创新教育重视学生的开拓性、创造性和个性。从教学内容上说,创新教育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强调学生到社会中去,密切联系社会。从教学方法上说,创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觉地学,重视启发式,重视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从教学形式上说,创新教育强调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创新教育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顺利地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新为目标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流畅性,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思维的变通性,即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思维的独特性或新颖性,即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有新意。(3)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体现“扎实”、“广博”、“前沿”、“综合”,没有良好的基础,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激发创造意识,而且能促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等。
二、高等中医院校实行创新教育的目的和特征
科学的进步,来自于继承与创新,来自于比较和发现,中医亦然。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中医,逐渐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体系是暂时性的东西,因为体系产生于人的精神的永恒的需要,即克服一切矛盾的需要。但是,假定一切矛盾一下子永远消除了,那么我们就会达到所谓绝对真理,世界历史就会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人民出版社第四卷第216页)。因此,“凡是特别重视体系的人,都可以成为相当保守的人”。时代在发展,疾病谱在改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日益提高,中医药学同样需要发展才能适应和面对。这就要求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士不仅要能继承这一伟大宝库,而且更要能具有创造性地予以发展。
作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的高等中医院校,首先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一重任,然而现行高等中医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中医人才现实是既不能很好地继承也没能有所发展,呈现的两大弊端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l)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只注重传授知识,追求的是“知识积累”与“知识继承”,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得不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方法陈旧,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不够,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严重。僵化的教学方法,泯灭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扼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进取性,失去自信心和创造力。其结果是机械性吸收能力和重复性记忆能力较强,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较差。(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目前中医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医的教学模式设立的,体系的内容既不符合中医学的内在规律,又不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改变中医教学的现状,实行创新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完成的“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对中医现代化的定义:中医现代化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满足时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和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只有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调整研究思路,中医才能实现突破。按照中医学文化的规律实施教学,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是在高等中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目的和特征。
三、七年制学生是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
未来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以精英教育为主体,才能造就理论扎实、中医药创新意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中医药人20才。我国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即是以此为目标而创办的,自1991年试办以来,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l)没有摆脱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沿袭5年制的方法,课程结构不甚合理,许多内容重复,分割;(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理,临床基本功训练不够;(3)教材建设较滞后,教学方式较单一,中医主干课的内容没有得到强化,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未能及时反映进来等等。
【关键词】 《中医学四诊》; FLASH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FLASH技术在《中医学四诊》教学中的价值
按教育部要求,西医院校的本科教学中《中医学》占3.5个学分,每届授课达50~70学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考试必修课。《中医学》从整体理论出发,强调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有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学习《中医学》,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有益于学生利用中、西医的长处创造出新的医学成就。
传承二千多年的中医学,由于其理论抽象和深奥,现代教学技术开展得较为困难,目前仍处于摸索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使之形象化、多元化;中医学又是一门经验医学,各个老师的经验不同,其认知也有差别,教学中又往往难以标准化。所以中医学教学迫切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在保留传统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现代化、标准化。在临床,《中医学》以“四诊”为诊察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需要直观、形象、标准化的教学来打好扎实的中医临床基础;但所给的课时少,内容多,临床见习短暂,如何精炼、清晰、突出重点地讲好《中医学四诊》,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常用的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也可插入使用一些图表、示意图、照片,甚至链接一段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较板书或文档直观了不少,但照片是某一瞬间的形态反映,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而录像只能以一定的速度播放或暂停,无论是交互性还是清晰度其效果均较差,而且对一些难以直接拍摄的、抽象的、活体内的或一些隐私内容的知识点就无法实现拍摄。我们试用Macromedia FLASH技术制作了《中医学四诊》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矢量图形编辑和交互式动画制作专业软件,具有矢量描述、数据量小、播放流畅等特点,不仅具有“演示”功能,还可以“操作”[1],支持多种图象和文件格式或插图播放形式,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可实现逼真的动画效果;且可利用FLASH内建的Action Script交互功能,可以控制、调用不同的图像动画文件。
2 运用FLASH制作《中医学四诊》动画课件举偶
2.1 用于舌诊原理的讲解舌诊原理主要要讲解通过经络系统将舌与人体内脏、气血津液密切相连,舌苔的变化是人体内脏变化的一面镜子。我们用经络立体模型演示了人体内脏通过经络和舌的密切联系。为了使整个图像清晰逼真,我们用数码相机分别不同角度拍摄了大量的人体经络立体模型照片,将这些存于数码相机的图形文件, 导入Picture Manag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再使用flash8软件自带的动作脚本功能,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需要设置好大小、背景、帧频、等,反复调试其全局函数和属性,制成了一个能演示经络体内外动态走向的、并连续作365°旋转的经络立体模型动画,可以反复循环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全身的经络沟通着人体内外、上下,把人连接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心、脾、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与舌的关系能一目了然,这较以往之口头讲解或用模型、示意图等更直观生动。
2.2 用于脉诊指法的讲解脉诊指法是诊脉正确与否的关键,技术性高,课堂上口头讲解或图片都无法显示它的全过程和细节之处,而用学生演示则教室大,学生多,看不清,所以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数码照相让经验丰富的医生拍摄诊脉的分解动作,除、姿势、时间、呼吸等要求外,指法包括: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调节布指、举、 按、寻(推)、单按等,用FLASH合成动画电影,同步播放各步骤动作名称、要领,循环播放,反复演示,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条理清楚,易学易练。
2.3 用于正常脉和病理脉象的讲解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说明了脉诊是复杂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脉搏位于皮肉之下,不能直观,个体差异也大,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长久、反复地体验、琢磨,才能获得“心悟”。历代医家为了便于使后人掌握,在脉诊的形象化方面也用了不少方法:有宋代《图注脉诀》的脉象图;上世纪中《脉学阐微》中西结合改良脉象图;《脉法》脉象图;上世纪末用脉象仪描取脉电波,但均不尽人意。
我们综合上述脉象的特点,用FLASH描绘了教材所列常见脉象的示意动画,以四条横线划分三层空间,分别代表诊脉浮取、中取、沉取的位置;用脉道的宽度和脉道内血色的深浅代表脉搏的力度;脉道曲线的圆润度或曲线表面光滑度表示脉搏的流利度和紧张度;每个单元(一息),脉搏的搏动频率数和间歇期长短表示节率快慢或节律是否整齐,利用FLASH功能,我们把脉搏的频率或节律调整到与临床实际病例基本相似。示意动画与实际的脉象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较之以往能够比较切合地动态地体现出了中医脉象的诸要素,给学生演示后反应良好。
3 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中医学》课件的体会
中医学虽然是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医学的某些章节如“四诊”“中药炮制与鉴别”“经络与针灸法”等却是具备了形象思维的特性,关键是如何正确、恰当地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形式来体现,而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将生命过程人为地简单化,或使人体内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失真”[2],中医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