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学习音乐的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音乐的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音乐的基础

第1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一、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不仅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欣赏音乐,并且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当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还有视频导入法、听辨导入法、语言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特长生展示导入法、教师示范导入法、学生即兴表演导入法等。

二、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对难点、重点进行精讲细讲

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音乐的熏陶对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农村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接触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少,有的学生在小学可能一节正规的音乐课就没上过。在初一刚入学,在给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音符和休止符时,讲到时值比例时,恰好与数字的意义相结合,我形象的把一个成熟的大西瓜放在桌上,同学都争着大眼看,一定要想吃一口又甜又起沙的大西瓜。我问:“大西瓜与咱们将要学的音符时值有什么联系?如何划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和看法。即把大西瓜分成四等份,以一等份四分音符“5”(一拍)看成单位“1”。二分音符“5-”(二拍),全音符“5--”(四拍),然后把西瓜分给每小组,看如果再切分结果将如何?,这样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既加深了音符时值,学生又复习了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既记牢知识点又开发了智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对难点、重点进行精讲细讲,创设使学生轻松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悦氛围,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

激发学生共同探索研究的兴趣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2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兴趣 推动力 音乐课堂 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并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可见,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学生的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长期以来,初中音乐课始终处于副科位置,加之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需求,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各学校及相关教师必须摆正思想,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探索世界的强大内驱力。它可以促使学生有选择地、积极地学习知识,提升学习效率。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绝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恰当地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将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而言,特别是那些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爱玩、好动,依然延承着小学时的性格特点。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我在一次音乐节奏训练中,就采用了“动物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课前我将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在课上请学生根据节奏的形态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并加以动作表演。结果表明,学生的表演形象生动、富有创意,不仅培养了节奏感,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可见,游戏并不是小学生的专利,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适当的游戏同样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多运用挂图、多媒体等辅助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时,我利用挂图的形式将美丽的澎湖湾展现在学生面前,结果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上课时热情高涨,格外用心。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利用多媒体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的景象,并辅以优美的乐曲。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被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乐曲深深吸引,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由此可见,这种变抽象为直观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助力。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他们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着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好的音乐作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欲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音乐课本中的优秀作品很多,但毕竟数量有限,广大教师应在平时积极搜寻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分组合作,激发兴趣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在课上,教师可给出一组歌曲,让学习小组自由讨论,然后以比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评定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组说得更好更全面;在课下,教师可让学习小组探究课程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久而久之,必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积极的评价,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肯定,初中生也不例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这一点,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如“你学得真快!我很高兴”“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结果表明,这种积极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仅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更加多变的方式方法,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秋蓉.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

[2]刘爱格.谈谈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

[3]吴开云.如何诱发培养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J].考试周刊,2009(3).

[4]李清华.我想唱歌我就唱――浅谈如何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7).

[5]张艺.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最爱[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6]侯爱欣.展示音乐教师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3).

第3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 初中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凭借生动的画面形象,有力的声音刺激,在短时间内带给学生巨大的信息量和深刻的记忆,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具体化,可以增加学科的活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入木三分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也很难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参与率普遍偏低。近年来,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不断升级,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习的有力助推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传授音乐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乏味。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音乐作品以更加饱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推出了许多音乐软件,教师可以尝试将软件带入到课堂训练学习中。例如,在帮助学生辨别乐器音色时就可以利用相关软件,选择一个大家熟悉的旋律,让学生尝试从软件的音色库中挑选喜欢的音色,还可以尝试将不同音色加以组合聆听和比较音乐效果。这样的教学尝试,比较新颖,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乐器音色,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

二、创建不同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音乐情趣

不同的音乐作品往往会传达出文化的差异,音乐教学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也要教会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文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资源的共享性为我们鉴赏不同领域的音乐作品大开方便之门。音乐老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国外的歌曲主题,有计划地与国内的相似的歌曲主题相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外不同的音乐情趣和文化差异。比如在鉴赏中国民族器乐曲《夕阳箫鼓》,《渔舟唱晚》时可以与国外的《晨景》、《嘎达梅林》的鉴赏同时开展,再如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搜集各地新年主题的音乐作品,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稍加点播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音乐作品,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综合体,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慢慢释放情感。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静下心来就能感受到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让学生的体验感受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产生碰撞,通过主客体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吸收、升华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音乐想要表达的乐思与每个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在每个听众的头脑中奔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善于感受,善于思考,善于积累,最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主题积极受学生欢迎的视频,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来自于优秀影视作品中,让学生观看生动的画面,感受主人翁的情绪,聆听配乐,走进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教课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过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徐徐道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让音乐赏析记忆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要明确学生对各类音乐知识的要求,灵活地组织音乐作品开展音乐教学。音乐作品的选取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生活化,可以尝试引入学生接受程度比较高的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

四、多媒体扩展创作,培养学生的模仿和表演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拓展的方向有很多,既包括了模仿表演、舞蹈、创作、歌唱等学科内扩展,也包括了向其他学科扩展,比如电脑作曲等。作为教师,我们注意这种学科扩展性,要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模拟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的方法。例如,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音乐画面引导提示中去模仿、表演音乐戏剧中情感分明的作品形象。又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音乐家们的现场演出再现于音乐课堂,使学生通过观看音乐艺术家们充满激情的演奏,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去进行模拟创作活动。

五、立体化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时期,作为教师,尤其要注重通过音乐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笔者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六、结语

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也应是我们全体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可以更多地展现其文化魅力、情感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爱上音乐,走入音乐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开阔视野,努力尝试创新,努力将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成果带入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音乐教学的助推器,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勤奋更不能代替思考,我们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这一工具。

参考文献:

第4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第5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26-01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 斌,金亚文.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中国音乐教育,2002(1): 11-13.

第6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激发 学习 兴趣

    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

    那么究竟如何激发与提高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近两年教学实践积累和思考,我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一、要用创新和师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创新的方法

    (1)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如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极大地弥补.这一点。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2)煽动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作为老师,应有分辨学生类别的能力,有些学生好像很调皮,其实只是他们稍微好动一点而已,又或者是他们对这个科目有兴趣,在课堂上显得兴奋而已,对这种学生,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副对症的好药,人都喜欢被夸奖。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这种鼓励不仅仅在课堂之上,也要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2、发挥师爱的魅力

    师爱无疆,作为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对他来说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思索并获得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用积极的态度与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催人进取。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看似平淡的话语,对这类学生却起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很好的展现自己。

    三、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和感受能力。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这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好作品的引入及运用

    模仿能力、好面子和在异性面前表演的欲望是初中生明显的标志,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 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

第7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14-01

初中音乐学习时期是一个学生对音乐认知较为成熟的时期,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演唱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唱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对一线初中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范唱时经常会出现声音发抖、发虚等气息控制不好的问题,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也很难做到用正确的气息来演唱歌曲。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气息的运用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才能为学生进行正确示范,更为标准地展示出授课内容。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气息运用的基础练习,掌握气息运用技巧,在课堂上熟练运用气息,做到歌唱声情并茂,处于良好的教学状态,进而成功授课。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气息呢?运用气息最重要的是掌握气息的保持和支持。在歌唱中,吸气时,横膈膜会下沉,腹部位置会感觉到明显的膨胀,产生扩张,在用气前这种扩张的状态下会使气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肺部充满气流,这就是所谓的气息的保持。歌唱者有时会感到气短,越唱越吃力,其实就是气息保持不够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做到“气深”,即吸气深、呼气深,应恰当运用丹田,使声音和气息都从丹田的位置发出。其实,保持吸气应找到感觉,一种用气时向外扩张并向下作用的感觉。呼气时,会产生回收和向上的作用力,横膈膜上升,腰腹部肋骨逐渐回收,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与吸气的感觉是相反的。而这个向上的作用力就是气息的支持。两组力形成对抗,构成了一组对抗力,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相互抗衡并制约着,以达到歌唱所需的效果。

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悟:吸气在深,不在多。气息越深,腹部的肌肉及两肋控制气息的能力越强,为每一个声音得到气息支持打下基础的气吸得越深,作用力就会越往下,这样气息的保持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此,笔者推荐广大教师们使用“闻花式吸气”,用这种吸气方法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笔者的做法是:身体放松,背部挺立,脊柱几乎不动,保持正确站姿,口鼻同时吸气,随着气的吸入腰围很舒服地向外扩张。也可以平躺身体,两手放在腹部做自然的呼吸,体会气息到达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吸气浅,肩部和胸部同时跟着上提等现象。一定要保持气息的流动状态,不能使其僵硬静止,要使身体和表情都放松。这样的气息是流动的,气息流动起来,就能有效控制气息。气息的控制就是在呼气、吸气状态下肌肉群体相抗拒,根据不同发声掌握气的力度和输送。这样,在发声的时候气息就会随着音的高低强弱进行变化。更深层次的歌唱,会使气息随着“情”的变化而变化,调整不同的力度。这种控制是有高度技巧性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演唱者演唱技术的标志。在气息的保持和支持基础上有技巧地、灵活地控制气息,才会唱得流畅。熟练运用气息控制技巧,是歌唱的基础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练习。

歌唱不仅仅是要唱出声音,更要唱出感情。一个优秀的歌者能够打动人心,不是单纯熟练地掌握唱歌技巧就可以达到的状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情的表达更离不开气息的变化运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全身心投入,通过气息控制,在歌唱过程中充分展示各种情绪变化,使自己的演唱拥有灵魂,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形体也很重要。形体正确了,才能准确地控制气息。歌唱时,教师要给人以挺拔、放松的感觉,尤其是在进行范唱时。教师可两脚自然分开约5公分,左脚稍微向前,右脚稍微向后,腰椎挺起,上身直立,使身体的重心落在两个前脚掌上,两肩平展放松,但是松而不懈,为气息的运用前提做好准备。

第8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91-01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小学音乐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是陶冶孩子情操、净化孩子心灵的一门课程。《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应植跟于现实,……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音乐实践能力。”这为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了方向指导。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网络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出艺术的内涵和美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智慧,从而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教唱、录音试听,然后学生跟唱、听后感悟。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无法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的,而对于小学生的年龄段与成长规律而言,他们的理解、学生能力尚没有完全形成,思维形式也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法完全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这样,就给小学音乐教学造成了一定难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以歌曲教学为例,在导入新歌的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旋律、节奏等相关信息,通过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直观的音乐感受,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加感性地接受信息,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翻唱环节,常规的翻唱因教师需要边弹奏乐器边翻唱,有时无法将歌曲表现得尽善尽美。而如果使用电脑音乐系统,则可以全力倾注到翻唱中,给学生表现出最完美的音乐感染力。在歌词教学环节,则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歌词朗读课件,并配套音乐或动画,使学生在音乐环绕中体会歌词的内涵,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做点评或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听、视、唱的积极性,更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的资源和教学手段,把常规的音乐教学转变为直观、生动、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模式,融声、光、情、景为一体,尤其是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享受音乐艺术带来的愉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比如在进行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学时,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和动画的方式表现歌曲中的故事,并配以童声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学习歌曲演唱,就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而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易于接受,且非常喜爱,学习起来也很容易。而歌曲中同音进行与三度、四度音程的音准又是难点,以多媒体课件示范并以教师的翻唱、讲解以及课件的部分回放,则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教学难点。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图片、歌曲等各类知识,再结合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设置、家庭作业等,能够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主动体会、表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在信息技术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并去探索音乐文化和知识背景,能够把学习内容从课本、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向课内与课外结合、从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自身的音乐技巧。

四、创新音乐教学方式

第9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关键词】美育;激发兴趣;创新;效率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音乐教育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谈谈以下几点经验。

1 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七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朋友》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2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3 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4 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