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第1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 教学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部门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幅上做足文章,其中一至六年级优秀古诗文70篇,七至九年级古诗及文言文共计50篇,另外还有 120 篇的篇、段背诵。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尴尬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教育部门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在加强。然而,文言文教学的高投入,低效率,也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也是伤透脑筋。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换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头昏脑胀,几欲入睡。每篇文言文的学习,都要经历这样痛苦的上课过程,学生实在难以爱上文言文,更别说课外主动去阅读文言文了。于是,考试中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部分,成了大多数学生的拦路虎。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得分率超低。

据笔者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不同年级的 300 个学生当中,有 91% 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很难学,有 90%的学生最怕背文言文,97% 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甚至在很多教师心中古文题目成为学生成绩的分水岭,数次中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古文题目的扣分率都在 50% 以上。一方面是上级教育部门和专家的逐渐重视,一方面是一线的教师和学生陷入古文学习的无奈。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尴尬现状。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突破

2.1 言在文先,立足于言:首先文言文的"言"是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如《公输》,第一步文言知识的梳理,这是一个很集中的很直接的解决言的问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对于这段话中的"公输盘"、"墨子"、"楚"、"宋"、"鲁"、"郢"等人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的句式古今也差不多,不必多花力气。对于"为"、"之"、"以"、"于"、"起" 、"见"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起于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

2.2 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只有多诵读,才能体味其特有的品位和意蕴。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读准字音,读准句逗,读懂字义,读出情感,读进作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文言语感。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可培养语感,可陶冶情操。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坑坑洼洼、结结巴巴、破句连连、有气无力,没有美感的机械性的读书。只有真正走进文本,与人物同呼吸,与经典相融合,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文言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学生理解感染了,就会认为读或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对课文过多的解读是无法代替学生诵读的。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自然地理解,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样交给学生的是活的知识,是自己悟到的知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学生在诵读中加以品味,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他们才会愿意接触,包括在课外。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能使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中。

2.3 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任何知识的学习,再难,再复杂,总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而且能让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学习的规律。如,实词"许"在文言中有"答应、允许、同意"和"左右、上下"两个意思。如: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③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时人莫之许也。仔细观察分析可发现①②句的"许"属于"数词 +许","许"往往表约数,指"左右、上下"。③④句的"许"属于"许"+名词(代词)","许"是动词,指"答应、允许、同意"。又如,虚词"之"的用法虽灵活,但仍有规律:(1)之+名词,此时"之"往往是结构助词"的";(2)动词+之,"之"往往是代词;(3)名词(代词)+之+动词,"之"往往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只要掌握这些规律,以后碰到相关的情况,就能不假思索地准确判断。

三 、结束语

文言文是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经典,文质兼美。因此,深入钻研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解广华.初中文言文高效自主阅读教学浅析[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第2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一、诵读法

诵读法是自古以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只要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辅以课文注释和教师讲解,学生便会较轻松地掌握文章内容。

为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师不仅要提示学生反复诵读,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在掌握下列三种诵读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疏通文意的读法。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2.推究文理的读法。主要在于读出词语、句子、段落间的停顿和逻辑重音。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语速得当。

3.品味意境的读法。主要是读出文章的意境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二、讲授点拨法

文言文离我们的时代久远,文言文中许多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学生感到陌生;古代的典章制度、文化习俗、典故传奇学生不熟悉;古地名和通假字学生不明白;朗读中的句读、情感、语气、多音多义词、异读词等学生难以把握;特殊句式、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学生不清楚……这些都是文言文教学中需教师讲解和点拨的。当然这并非要求教师的讲解与点拨篇篇到、句句到、字字到,而是要在每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例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文中有个句子“河曲智叟亡以应”,学生说“亡”字通“无”。我趁势引导学生归纳,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没有出现过有“亡”字的句子?分别读什么?怎么理解?有没有带“亡”字的成语,又该怎么理解“亡”字?学生们踊跃地举出了很多。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羊补牢”“追亡逐北”“唇亡齿寒”等。这样既掌握了新知识,又温习了旧的知识。

三、讨论品读法

文言文教学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总是千差万别的,而不同学生对同一文化、思想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就有必要进行讨论。讨论是一个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讨论越激烈则思维越活跃,理解就越深刻,而文言文教学中讨论的论题也是比较多的,按其侧重的角度可分为有关特殊文化和习俗的讨论、有关人物品行的讨论、有关诗文哲理与引申意义的讨论、有关诗文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的讨论等。

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精彩篇章、语段进行品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里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和别样的感悟,允许学生一句两句的简单点评和大段的抒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加以肯定,时间一长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尝到甜头,这样不但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吟唱法

许多文言诗词都可配乐(或可依古曲)吟唱,如李之仪的《卜算子》、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这就为古诗词的教学又增添了一些活跃的成分,教学中若把握好吟唱这种方法,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美文与佳乐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但课堂不宜让吟唱占有过多的时间,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尺度。

五、背诵法

大多学生对背诵是极其讨厌的,因为文言文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文中好多艰涩难懂的句子往往拗口且不好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背诵精彩篇目、语段、名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较好的语感。这样既丰富了文言知识,同时也为以后文言知识的归纳延伸打好基础。

背诵的内容应该遵循多中求少、少中求精的原则,在教学中可采取这几种方法:

1.当堂成诵。即对内容简单、易理解、好掌握的篇章教师应精讲精练,让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并背诵。如《陋室铭》一文的教学除必要的讲解外,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与探究,再通过教师点拨、分组竞赛、背诵接龙等形式达到当堂背诵的目标。

第3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1.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基础、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高素质的个人教学魅力,课堂设计要严密,问题导引要生动,知识点挖掘要全面,课堂教学手法要纯熟。

2.从课堂的教学目标来看,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由发展、全面提升能力的教学定位上,无论是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引入的教学手段,都必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如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让学生从课堂构设的教学环节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并从中感受到“授之以渔”。同时,在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时,要全方位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拓展知识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中获得应有的提高。

3.从课堂教学的环节来看,高效课堂的实施重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无论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新的知识点的引入,都要从方法上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从高效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上来看,要善于用爱来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调整学习的节奏,每一句话都要用心去讲,每一个动作都要得体大方,每一次互动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并从交流方式、谈话内容、语体风格等方面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信,让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走进学习的殿堂。

二、活跃课堂气氛是实现快乐学习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巴甫诺奥出版过一本书,名为《快乐学习》,该书被翻译为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而现在的学生,因为多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每节课上他们都被动接受知识,毫无快乐可言,效率自然十分低下。可见,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并能真切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能力。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课堂纪律的约束,而是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高强度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路;其次对课堂教学的空间不做太多限制,教学活动也可走出常规的固定教室,到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空间中去完成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有关春色的课文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公园或野外,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感悟春天的美景。当课堂气氛沉闷时,学生很容易感到困乏,这时教师可适当地插入脑筋急转弯、小笑话、谜语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赶走疲惫,感受语文课堂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践行生本观念是根本,落实有效教学

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将生本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比如,采取有效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初中生的人格与人性,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创新与发现等。初中语文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语言能力、炫耀教学艺术的舞台,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熏陶学生情感的场所,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w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只存在于教师的口头、笔头上。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比如,教师在范读课文时,目的不是展示自身的朗读水平,而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技巧,或者是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及范读,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提高或对文章的把握更加深刻,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之,教师字字玑珠、口若悬河,自己朗读得很尽兴,但学生是否认真听,是否感兴趣,教师一概不管,这样的课堂就没有注重学生的感受,就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第4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95-01

1 师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教材上的文本材料,实践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方法

1.1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教材上的文本材料实践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一般包含以下步骤:(1)课前自主探究;(2)激情目标探究;(3)美读感悟质疑;(4)合作探究释疑。课前自主探究预习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预了要求学生自学新课的生字词,自读课文外,还要求学生查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及大胆提出疑难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课文资料中尽自己的能力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要设计学案,已展示课前自主探究的内容和学习步骤。激情目标探究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导入新课,营造生动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在课文“导读”过程中紧紧围绕课文的学习目标,共同探究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美读感悟质疑是指围绕语文学习目标通过读来感悟,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来质疑,激发鼓励学生有疑要质疑,有疑问必定质疑。合作探究释疑在语文释疑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师生互动,更是生生讨论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从而通过语文合作的探究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愉悦学习,初步达到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

1.2自主探究拓展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拓展阅读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做好几个环节:(1)选好拓展阅读材料;(2)确立拓展阅读目标;(3)分组编写阅读训练题;(4)小组交叉拓展训练;(5)教师综合点拨;(6)学习评价(师生互评)说明。第一个环节:“选好拓展阅读材料”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根据本单元教材上的材料的课文的特点(文体、话题、主题、题材等方面)来选好拓展阅读活动的文体材料。第二个环节:“确立拓展阅读目标”是指学生根据最近一段时间(或单元或学月)所进行的语文课内阅读训练目标,然后来确立要进行拓展语文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三个环节是“分组编写阅读训练题”,语文教师首先把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小组对阅读材料根据阅读目标由各小组自主学习,对所要学习的阅读材料编写阅读训练题,此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并及时审阅。第五个环节是“小组交叉拓展阅读训练”在具体的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以“本组出题另组训练”为原则进行交叉阅读考查。“教师综合点拨”既对编题进行综合点拨,也对训练进行有效的点拨。第六个环节是“学习评价(师生互评)”既是教师对编题学生的评价,也是对语文阅读训练的训练者的评价。

2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学习语文由学会到会学的学习过程。从初中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在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模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学习过程。

2.1自我感知预习研读

自我感知预习研读这个学生自学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要素之一,是学生要参与语文课堂研讨,研读语文文本材料的第一步,学生预习语文材料的研读基础有两点,第一是语文单元讲读的示范作用,在讲读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强调学习本单元的教学知识重点和阅读本单元某些文章的学习方法,引导教会学生将在预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以消化语文课堂所学的新知和学以致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清文体,掌握课文的文学常识部分,阅读课文,认识和掌握生字,查词典解释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点明本文学习的中心思想,研品写做方法,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印发理解文章的延伸拓展学习材料,并理解完成课文后的课后练习与思考。只有预习了课文文本,学生才可能对文章有话说,才拥有对文本的发言权。学生课前预习文本材料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这个语文学习预习阶段属于学生对文本材料的感知阶段,要确保语文预习有效的进行,在语文预习学习中,学生就一定要保证充分的时间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2.2质疑,发现难点

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发疑问是常有的现象,教师要明白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预习文本真正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时,必然会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很多疑点与难点,并且往往还会有所发现。这个环节很重要,它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初步探究学习与把握。教会学生产生疑问、质疑并积极解疑,这一点是语文教师极力保护的一个方面,教会学生善于发疑质疑解疑,对于学生这种不断的生疑,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停地产生课文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这样语文学习活动保持在一定的气氛活跃的状态,语文课堂才会有活跃的课堂活动过程。教师可以做好语文教材的挖掘整理与整合工作,在语文问题的产生的梯度性、内容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性上,教师要作出适当的分析、讨论、归纳、引导。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正确的质疑问题发现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3交流展示探讨迁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流展示探讨迁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我展示和自我表现的最佳时机,也是检查语文阅读的直接手段,培养交流展示探究阅读,解决学生自我发现的问题,根据课文的体裁整理相应文体与语文学习的方法,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对语文课本的精细与阅读,抓住学生自读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迅速理清思路,学生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细致、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语文文本,再仔细体味语文的字句章,并在充分理解语文的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抽取课文阅读信息,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语文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文本的特点、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5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现状;创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2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感性的材料,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技能。因此,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化学实验是关键,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关注度不高。由于初中化学是在初中最关键的阶段初三才加入进去的,属于启蒙学科,且中考中占分比例小,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许多学生已经无暇顾及这门课程,因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实验探究的关注度不高,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做实验上,认为直接背结论的学习方法更轻松、更高效。

2、化学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当今社会,多数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化学在中考中占分比例不高,加之诸多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化学实验教学不感兴趣,教学偷工减料,总是抱着“讲实验”比“做实验”容易的心态,从而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上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3、化学实验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缺乏探究性。多数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过程进行教学,过于依赖教材给予的指导,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大大地局限学生的创新精神,无法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心理挖掘出来,而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也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下降。

4、学生的实验意识较差。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在现今初中化学学习当中影响颇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真正将重心放在化学实验的探究学习上。

二、解决措施的相关建议

1、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要对其目的性进行明确,保证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一实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时,为了达到某种明确的目标,而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其实验学习效率。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必做实验,许多化学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做这一化学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进行前,很多化学教师也并未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或者说并未告诉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具体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单纯地对其会不会燃烧的结果进行观察,而并未对为什么会燃烧的原因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适得其反,因为这个实验注意点比较多,难度较大,好多学生无法顺利完成该实验。可见,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性显得尤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实验目的的确定能够在学生的心里建立一个主心骨,能够对学生进行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支撑。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意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生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进行激发,让学生主动对化学实验进行追寻与探索,从而有效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化学教师可以将“烧不坏的手帕”这一实验展示在序言课的教学中,这一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就像变魔术,本身就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其中,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开始对为什么烧不坏进行主动的探索与询问,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动手实验欲望。

3、合理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书本上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的结果进行验证,而且是要通过化学实验对尚未被验证的结论,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探究思维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跳出课本上固定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并使其自主实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肯定。例如,在进行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对“为什么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来制得二氧化碳?”这一问题产生疑问。只要学生有这样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就要主动引导学生对这一设想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有效帮助学生确立二氧化碳的制得必须用稀盐酸,而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的结论,然后化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继续探究块状石灰石粉碎后,可否与稀硫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可见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学生会有很多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尤为重要。

4、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注意化学实验步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常见的实验就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作者将展示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化学教师都是由自己亲手准备实验器材,但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准备。按照化学教材进行实验,需要准备石灰石,长颈漏斗,橡皮塞,集气瓶等器具,首先,选取合适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进行打孔,用水沾湿长颈漏斗底端再插入到打好孔的橡皮塞中,此时需要注意橡皮塞的两个孔一定要成大小一致的圆形。然后把两个直角导管的一段沾水和橡胶管连接起来,将执教玻璃导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并到达底部,用弹簧夹将橡胶管夹住,注意检查气密性。最后,向锥形瓶加入石灰石,向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经过反应集气瓶内就会冒出大量气泡,将燃烧的火柴放至集气瓶口,火柴会立即熄灭,实验完毕后将器材放回原位。以上就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作方法,通过观看实验步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时代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化学实验教学在初级中学中遍地开花,更近一步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9-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转变传统模式的教学观念,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将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调动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充满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缺少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导致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1]。

1.2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相对低下。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尽快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一门的赶进度,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语文教材知识灌输给初中学生,初中学生还没有好好消化刚学的语文知识,就已经开始教授新的课程内容,使得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效果有限,进而降低了对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

1.3忽视了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使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老师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现在的课堂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而学生由原来的课堂被动接受者转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2]。但是,由于当前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转变,大多时候依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初中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限制了初中学生大脑思维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2.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2.1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初中学生到社会中、自然界中去感受身边的事物,通过户外的实际考察为学生们讲解语文相关知识,增加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展初中学生的视野[3]。并且通过户外实践教学的增加,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更能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初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加与初中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通过提问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合理的设置问题,逐渐引导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分析。同时,老师也可以将初中学生们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对相关课题进行合作式探究,并且让他们以竞赛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看看哪个组最快、最完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逐渐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

2.3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播。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在一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播,促进初中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通常情况下,点拨会分为直观点播、想象点拨、情境点拨等三种方法。其中直观点拨就是老师为初中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帮助初中学生直接理顺思维,让他们简单直观的理解问题;想象点拨就是指在某个特定的节点上,引导初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更加形象的理解语文知识内容,让初中学生融会贯通;情境点拨主要就是通过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初中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意境,进而更加有效的理解语文知识内容[4]。

2.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下载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本知识内容,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语文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初中学生可以简单、直观、生动的接受语文知识,加深对语文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的应用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开拓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逐渐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文素养,进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幼娣.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 新校园(中旬),2016,06:53-54.

[2]刘美霞.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中华少年,2016,25:111-112.

第7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和载体。加强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同时更能促进智能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随着“普九”工作的开展,使各校都建成了了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仪器,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但是在我们农村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客观条件制约,致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

2、因教师、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使物理实验不能正常开展。

3、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实验习题化,变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

4、教师预先选择好实验仪器,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模式进行实验。

5、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

6、学校缺少对实验研究与开发的团队。

7、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全盘用课件代替实验。

8、学生存在着害怕心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办学条件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极度缺乏,虽然部分学校经“普九”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部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致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另外,农村住校生多,布置课后回家准备的材料经常做不到;班额过大,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做起来很难,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已有器材也存在老旧,无法正常使用等等问题对我们实验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第一,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强,部分物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实验培训,没有实验操作经验。有些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实验训练,但不善于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第二,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这主要表现为:①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②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很少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③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④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⑤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⑥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以多媒体为主的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喧宾夺主,使个别教师产生依赖心理,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丢实验教学。

第三,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从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队伍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而且课时负担过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实验教学。

(3)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很多学生由于对实验器材不太了解,往往怕弄坏,存在着害怕心理,所以在实验课堂上,表现得紧张、不敢动手、怕弄坏仪器,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障碍,从而学生学习态度消极, 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老师怎么说, 他们就怎么做,解决问题束手无策,害怕教师提问, 甚至回避老师;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改变农村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

1、建立健全学校对实验教学资金的投入制度,在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实验教学,并由各级部门监督落实到位,确保专款专用。,更新仪器设备及定期补充易耗品。

2、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管理监督制度,并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位,而不流于形式。使物理实验保质保量的开展。

3、利用星期六星期日两天时间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实验用的物品如废旧材料、玩具、生活物品、废旧的材料、毛边材料等。使用生活物品、废旧的材料、毛边材料、人体或人体局部、儿童玩具等做物理实验开发低成本的实验。

4、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或教师的专项培训,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物理老师的实验教学技能,使我们实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5、建立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教研团队,定期开展实验教学研讨会,解决在平常的物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8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多注意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大多只为了教授而教授,忽略了文言文本身具有的文化机制和内在逻辑。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是满足考试需求,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要了解到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审美能力和人文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过多地注重文言文的工具性,没有深层挖掘出其特有的人文性。

2.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大多数都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基础有限,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指引和帮助学生来完成对文言文的了解。但很多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都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还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心理。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并逐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诵读情况,诵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并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其次,在讲授文言文时,对于文中一些抽象难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可以通过更多地接触和熟悉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更好地熟知和了解,才能被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吸引,对自己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使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增强。教师要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使学生轻松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把文言文和现代语言相互融合理解,结合古人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文化表达特点,使学生被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深深吸引,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文言文知识。

1.初中学习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问题

1.1初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初中教师的教学办法是逐字逐句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文,总是过多讲述,不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接受教师的答案,把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写在文言文的注解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思考任何问题,只是呆板地死记硬背。教师没有让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作用,逐渐形成教师讲学生记的死板教学方法。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学习兴趣较低,造成文言文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吸引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力量,不能让学生产生对经典知识探索的兴趣,学生不能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使得学习变得死板、无趣。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改变,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对文言文知识能更透彻理解,从而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长期的、机械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厌烦学习文言文的情绪。

教师的教学办法、教学活动不能激发学习的探索欲望,长久下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反感情绪,不愿意了解文言文的知识内容。在长期的、机械的学习中学生提不起精神,对文言文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不能走入作者身处的情境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放弃了文言文的学习,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一道障碍,学生没有更大的动力跃过这道心理障碍。教师要从心理和实际困难两个方面关心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增强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和理解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锻炼磨炼意志。

1.3教材中文言文知识不全面,内容不够广泛。

初中文言文教材内容不够全面,只是摘要优秀的部分让学生学习,学生不能对文言文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起来会有一些阻碍。教材内容的限制使学生对文言文部分内容不能完全明白,影响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以外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更全面透彻地掌握知识,通过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从而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文言文课外阅读,使学生积累更多文言文知识,明白更多道理。

2.学生学好文言文知识的解决办法

2.1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与文言文知识拉近距离。

文言文知识与我们的时代相隔较远,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教师要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入古代情境中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文言文内容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比如《醉翁亭记》,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当时的政治背景,作者当时所处的年代的历史情况,使学生更能了解作者要抒发的情怀,对作者的表达手法更加惊叹,优美的文字使学生更乐于阅读和记忆。对文章中描写的美丽景物在脑子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景象,使其更有画面感为文章增加生机和活力。教师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感受、所思所想勇敢表达出来,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更有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画面感,使学生真切进入画面中,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学习更有信心,对文言文知识有更熟悉的感觉,从心底增加对文言文知识的热爱。

2.2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文言文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不断掌握所学内容,使学生更主动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成长中不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互动学习当中,在优美的字里行间感受古代人们的智慧,古人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深刻的理解,一个成语就能讲述一个历史典故,到处可以发现古人智慧的头脑,让我们可以参考和学习这些优秀的艺术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2.3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古代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文言文。

初中教师用丰富的语言能力把学生带到文言文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化底蕴,加深学生在意境中对文言文课文的了解。教师用优美的朗读方式把学生带入课文化的意境中,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文字魅力,学生在意境中用心感受作者的思想,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在思想和意境中提高学生的情商,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加智慧。

2.4教师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能力。

教师积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文言文的了解和探索中,学生更能被中华传统的美德和文言文表现方式吸引,使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受用终身。教师传达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独立学习和进步,真正爱上文言文这一古典的传统文化,从中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

总之,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心智更成熟,理解和表现能力更强,教师要真正做把文言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美德,更好地继承和发挥古典文化的精华,影响更多的学习和探索古典文化的魅力。相信通过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生一定会对文言文知识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理解优秀的文化知识,让我国的古典文化发挥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