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企业经济决策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济决策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济决策方法

第1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1 边界环境噪声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标准有了改进,但环境噪声监测在实际操作中一直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很多问题按照新标准也是无法解决的。根据实际工作,现将常见的问题归纳如下以下几点。

1.1 背景值无法降低到和测量值相差3dB(A)以上

特别是背景噪声为交通噪声的情况下,不同时段的交通噪声波动极大,根本无法测量准确的背景噪声。

1.2 3dB(A)修正的不合理

如测量值为58.8dB(A),而背景值为55.8dB(A),按照相差3dB(A)时的修正值为-3dB(A),则修正值为55.8dB(A),与背景值完全相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结果显示声源对噪声值无任何贡献,但高出的3dB(A)从何而来?

1.3 综合工业厂房每层楼都有企业的情况下,难以确定企业的边界

如果确定在企业窗外1m测量,但有的企业为了防鼠防盗而加装了密网金属网窗,根本无法测量到空中的厂界噪声。

1.4 标准对敏感建筑物与排放源没有明确具体的距离

对于工业企业隔着交通主干道的住宅,该住宅受交通噪声的影响更加明显,是否可以认为是相对于该工业企业的敏感建筑物?此外,敏感建筑物如果有多层楼,应该在哪个楼层窗外1m进行监测?还是每层楼均需要监测?

2 解决方法和建议

根据上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一些试探性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2.1 在背景值无法降低到和测量值相差3dB(A)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监测时段的方法,如选择交通量较小的时段

如仍无法降低背景噪声,可尝试从L50或L10进行评价,但目前国家标准尚不包含这方面的内容,仅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建议今后的标准可以考虑增加新的评价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复杂情况下噪声的判别。

2.2 遇到测量值与背景值相差正好3dB(A)的情况,建议重新进行监测

否则,必须用噪声叠加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准确的计算值。即:

ΔL修正=10lg[1/(100.1ΔL差值-1)+1]

目前,《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噪声测量值修正》正在编制组,希望这份规范的出台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3 位于综合厂房的工业企业排放噪声的情况十分复杂,除了按规范进行监测外,本人有如下建议

(1)综合厂房如系由业主出租,应在厂房楼下边界一米处(如有围墙则在围墙外1m处)测量噪声,也就是说,认为业主是噪声的排放单位,业主有义务敦促其所出租企业噪声的治理。这样一来,便解决了出租性综合厂房噪声环境复杂的问题。

(2)综合厂房如业主系生产企业本身,则在该企业窗外一米监测。如该楼层无法监测,可到相邻楼层将拾声器延伸到该楼层窗外监测。

(3)如果综合厂房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情况,则分别对待。

2.4 建议明确敏感建筑物和边界的具体距离,同时明确在敏感建筑物窗外1m测量的具体细节,如根据声源情况应监测多少个楼层

3 监测中的其他建议

3.1 在噪声测量值不超标的情况下不测量背景值

工业企业噪声监测主要是为执法和收缴排污费提供数据,在测量值不超标的情况下监测背景值,没有太大的意义。不测量背景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对无明显声源的边界不监测边界噪声,对声源较多的边界增加监测点,同时在监测报告中要详细说明

在现在监测中,经常出现没有声源而进行噪声监测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测到的值其实就是背景值,建议环保管理部门应当豁免这类企业的噪声监测。

3.3 尽可能做到背景值和测量值同时监测

理论上,不可能测到真正的背景值。因为如果在不同时段测量,声环境会相应发生变化;而同时测量,又受到声源和点位变化的影响。本人认为,同时监测是误差相对较小的做法,即用两台校正过的声级计同时测量,选择在声环境相似又尽量不被声源影响处测量背景值。

4 结语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从操作上似乎十分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极为复杂。按照目前现有的标准,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这需要环境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多思考,同时,希望今后国家在修订标准时或出台实施细则时应多考虑监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明确的标准或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苏鹏起.厂界噪声监测中背景值修正问题的探讨,干旱环境监测,2005,9,19(3).

[2] 任一力.固定污染源噪声标准与监测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0,2,16,1.

第2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一、会计的相关定义

会计实际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工作主要是把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方法、原则和程序,通过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所有事项进行系统、准确、连续的记录活动,并且对这些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核算,进而将重要的经济资源和信息提供给领导层使用的管理活动。在我国早期对于会计的定义是一种管理经济的工具,可以通过采取监督管理的方法来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开始作为管理者参与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单是记录,更是进入了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作为一个有传统历史的职业,会计的发展前景很大并且相关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对于企业的信息记录全面的反映与企业经济相关的信息,合理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所谓企业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中的个体通过商品或劳务的交换从而得到的社会节约,就是用尽量少的在资金耗费占有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取得经济效益。因此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经济效益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才能将两者有效结合,达到适应经济发展潮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保障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会计制度从出现到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过程,从最传统的记账发展到现在全面系统的跨级管理,这其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要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必须要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管理,从而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经济过程中所耗损的劳动成本,准确的计算和记录,并且做好预测和管理,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在会计制度的发展中,一直都强调会计要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是经济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会计就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来服务的,主要通过本身的管理职能、分析预测职能和监督职能来服务于企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1.会计的管理职能

会计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机构、管理会计工作和管理会计人员等内容。不同于传统的会计记账功能,现代社会的会计同时具有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属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分支系统,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的参与决策管理不仅是在做预算之前,还要在做预算的过程中。会计活动中本身具有的信息记录特点,掌握着企业活动的完整数据,并且和其他的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准确记录企业经济状况,并且从中全面分析出管理的最好方法,帮助领导层做出管理决策,保证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利益。

2.会计的预测职能

会计在记录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真实情况加以反映,充分体现了会计所具备的分析预测能力。会计必须通过对企业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才能够准确的编制记账凭证,完善编制会计报表,记录良好的会计账簿。在企业做成本预算时,会计同样起到分析预测职能。必须要对企业相关的经济信息资源做出准确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对企业未来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确保企业预算的准确性,在未来的企业决策中,做出最合理的决策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3.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在记录和监督企业工作的同时运作的一种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来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监督和检查来获得有效的监督数据。会计的监督职能首先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以达到确保企业能将所进行的经济事务和经济活动做好真实的反映和准确记录。同时对于企业虚假记录的情况,及时做出改正,对于预算之外的经济工作,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会计要能够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完整,保证企业良好发展的经济效益。

第3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一、现代企业经济分析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经济分析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观念滞后

在企业发展中,大多数领导者没有意识到经济分析起到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往往将重点放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难以体现经济分析的实效性和价值,再加上企业经济管理方面,领导层没有进行细分管理,而是由主管或部门经理进行分析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2.企业制度不全

缺乏健全的企业经济制度从很大程度上限值了现代企业的经济分析工作开展,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经济制度当面尚缺乏一定的建设水平,局限性问题日益凸显,导致经济分析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长期处于混乱局面,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思想交流,对各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制定明确的责任机制,导致经济分析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3.经济模式单一

企业经济模式单一是制约现代企业经济分析工作的瓶颈,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经济分析和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化,长期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在短时间内尚无法摆脱旧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新的社会体系和经济环境中,不利于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

4.缺乏系统分析

在现代企业经济分析工作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还存在着追求经济最大化、盲目扩大规模的经营理念,没有对企业自身经济规模和实力进行系统、深刻的分析,常常出现以偏概全、好高骛远的状况,没有将企业的长远计划和战略发展考虑进去,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实行现代企业经济分析的意义

经济分析是指经济学中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体系,它借助生产者利益优化模型所进行的边际效率分析,其结果是在活动水平上进行财务方面的核算,例如计算现金流量、核定资产平衡状况以及编制现金流平衡表等等。从内容性质上可分为系统性经济分析、专题性经济分析、单向性经济分析,从涉及范围上又可分为部门性经济分析、法人性经济分析以及局部经济分析,从领域大小上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在现代企业中实行经济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经济分析是认识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延伸和完善企业经济核算,这种经济观念也是导致我国现代企业经济分析具有局限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经济分析提出了事前和事中分析的要求,以便于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因此,现代企业领导层要对经济分析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提升现代企业经济分析能力的策略

我国现代企业经济分析工作不能仅仅作为进行事后理论的根源和依据,而是要在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分析。

1.有针对性的进行经济分析

现代企业经济分析过程中,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以战略规划为重点,其原因在于,只有通过对正在进行或已经实行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才能找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从而意识到生产经营的不足之处,以便于提出改进措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作为经济分析的核心内容。再者,分析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对企业作出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而有效地决策则是企业能否实现赢利目标的关键,由此可见企业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2.建立新的经济理念

科学、先进的经济理念是促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代企业经济分析工作中,领导层要率先意识到经济分析的重要性,重视经济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转变传统的经济理念,树立现代化经济意识。同时也要具备危机意识和战略眼光,制定企业经济目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全局观念。

3.健全企业经济制度

健全的企业经济制度是确保企业经济分析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企业而言,必须在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情况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地经济制度,并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有效实行,不断调整制度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经济分析的义务和职能,提升经济分析的具体操作性。

4.提高经济分析能力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分析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和企业经济发展,有效进行经济分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分析能力。由以偏概全的粗放式分析转变为科学系统的集约型分析,实现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交汇和接轨,集约型经济分析的基本特点是通过提高企业经济分析能力,实现生产要素和经营规模的稳健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结束语

第4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升华。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引言

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市场需求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的组织生产活动。然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界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后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框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后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考核,然后根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企业的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

5b9

(1)管理职能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职能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经营决策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对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决策过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经济效益审计在目标计划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和目标,为计划的长远性提供基本论据;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控制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审计标准的。

(3)产销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生产资料的设计活动。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有效利用率,加强对生产资料使用情况的监督。其次是成本和资金的审计。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1)从现代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重点地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经济责任制相关。经济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经济责任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以经济责任为出发点,重点应在企业决策责任、投资经济效益责任等。第二,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由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应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第三,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的保障机制。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站在企业长期效益的高度,重点对经济战略效益进行审计。

1742

(2)从完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出发,解决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科学化难题。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第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充分考虑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衔接性和全面性。第二,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目标,制定可靠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组成。

1.审计目的。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手段和控制制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其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从风险中要效益;其三,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从经营中要效益。

2.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定量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准进行度量的,这种方法能够直观的体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定性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规避风险所降低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为基准进行衡量的,直观性较差。

3.审计主体。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体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

4.审计对象。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理财、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活动。

5.审计方法。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审计查证法、经济效益比较法、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论证法以及审计评价方法等。

6.审计标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其一,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其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7.审计程序。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以及审计评价阶段。

8.审计时间。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时间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同。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是企业审计过程的主流趋势。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完善企业审计结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润增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苑小英.试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莫肇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浅析[J].企业财务与审计,2008(05).

第5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怎样脱颖而出占据竞争优势成为众多企业发展中极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应在正确理解经济管理价值的前提下,将经济管理当做工作重点来抓,尤其认真分析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经济管理内涵及价值

企业经济管理内涵。企业经济管理融合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两种学科知识,通过实施经济管理可为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逻辑推演基础以及系统的分析方法,促进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以及长期发展。企业经济管理贯穿到供需处理、市场开发、企业成本、生产等诸多环节中,是企业长期运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与经营手段。

经济管理价值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价值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实现企业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必要条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等,其中企业经济管理通过科学配置企业资源,可显著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不仅有注意增加企业竞争力,而且对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经济管理为企业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积累丰富的经营经验,尤其在客观条件满足的状况下,可促进企业经济短时间内增加;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企业经济管理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实现对外部的良好协调,使管理与经济工作的协调能力有所提高,以灵活应对市场不同需要。另外,企业经济管理可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产生影响,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管理。总之,经济管理在企业长远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的运用这一重要工具,以促进企业长远、稳步、健康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企业经济管理思想不强。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应被企业员工所了解,尤其是企业管理层与决策层,更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树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思想。但企业开展实际经营活动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管理者仅将重点放在销售与生产两个环节上,未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价值,给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部分企业虽设立了企业经济管理相关部门,但并未给予其相关职能,严重影响经济管理作用的发挥。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做支撑,以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调查发现部分企业领导不重视经济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管理人员逐渐丧失工作热情与动力,甚至出现懈怠现象。长此以往,企业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是无稽之谈。

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科学。组织结构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如组织结构不科学,会给相关决策的落实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分析,当前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建立的组织结构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背景下市场竞争要求。同时,构建的组织结构出现决策性错误的机率较大,使企业错失壮大及发展的重要机会。

员工培训与教育不足。企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归根结底需要人进行实施,因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施质量。而当前情况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忽略对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的专业培训,导致企业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尤其针对企业最新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很多员工无法进行准确的操作,结果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率升高,不仅影响企业产品的销量,而且有损企业形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在促进企业稳步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应重视经济管理,认真分析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与质量,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好铺垫。

积极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发展实际,加强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制度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弊端。具体来讲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首先,通过制度的相关条款,明确各部门责任人的职责,确保各项责任切实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其次,加强与规章制度配套的监督制度的制定,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确保其严格按照规定从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

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顺利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应重视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方面与重点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专业技能较强的经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针对在岗的工作人员,企业应定期举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在职员工工作专业技能水平。同时,结合企业经济管理团队实力,制定科学、合理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与培养人才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支持。

确定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目标。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的基础之上,为此,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认真评估不同阶段企业经济管理目标,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最终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确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时,应认真考虑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生产目标,实现客户与企业间的共赢。

注重构建新的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企业要想通过经济管理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在经济管理方式上加强创新,积极建立新的经济管理方式,在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迎合未来社会发展潮流。首先,经济管理工作实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科学的管理;其次,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与优秀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学习其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与思路,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加以运用;最后,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员工能够忠于企业,忠于工作。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6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一)能够帮助企业查漏挖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期行为,在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效益管理审计,可以对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质量、投资效果的好坏做出审时度势的评价,通过过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缺陷、开源节流,控制费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促进企业投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能够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建设性投资,存在资金多、时间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点,内审职能部门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即是对投资项目规划、计划、建设、运营审批程序的监督,也规避了投资规模失控、工程质量重大隐患、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

(三)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现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降本增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但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不断降低成本,效益审计整改意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内耗,扬长避短,拓展市场,探索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

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有六个方面:1、应在实施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并尽可能运用计算机信息化分析审计手段,从而保证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2、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保持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结合企业的特点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3、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经营为基础,采用适合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企业控制、管理及决策等进行审计;4、创新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要明确、细化,便于考核评价;5、转换审计思维,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去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经营中的管理风?U和漏洞,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大办法,提升管理水平;6、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一个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要进行质量评估,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重视程度不足。目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优势,审计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审计人员只是追求生产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制度规章、合乎法律即可,仅仅强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数据的正确性来实现纠错防弊的审计目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企业只是注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审计工作,没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使得审计质量不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操作不规范。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没有按照审计要求、标准来进行审计,且审计的具体操作也不规范,经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报告审计结果,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对应的审计风险预防与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信息丢失和被窃取,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结果,影响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种,其中事前审计有包含立项和评估,即需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评估报告和决策依据进行重点审核。事中审计包括资金落实情况、生产经营活动等,即需要对资金是否完善应用,生产经营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审计。

第7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科学决策;原则;方法

1、前言

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科学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从经济管理工作的全局角度出发,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经济建设发展决策,而且在进行决策的制定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企业的领导者要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内部管理现状来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践经验证明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能够有效的符合企业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并能够正确反映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设具有极高的价值,必须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下文我们就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

经济管理中科学原则是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而来,其能够正确科学的反映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和价值,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原则,从而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2.1 集体决策原则

之所以将集体决策原则作为第一个论述对象是因为本文认为集体决策原则依托于高素质的企业经济管理领导队伍,有助于推动和激励企业管理者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意识的增强。而所谓的集体决策原则内涵为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时要树立起全局观念,要在综合多领域、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决策内容的改进和完善,有必要的可以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市场评估机构对具体的决策意见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集体决策原则在于充分

利用和发挥大众的智慧,不断的对决策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集体决策的原则有助于调动广大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普通职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经济管理建言献策,全面推动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民主化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2.2 可行性原则

经济决策不仅仅要重视其制定基础的科学性,同时也要对其日后的实用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因为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其必须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发挥科学决策的价值和意义,指导企业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经济决策的制定者应当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不动摇,要依据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要注意保障经济决策的可行性,从而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3 创新原则

当前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仍然持续存在,因此经济决策的制定不能够受到环境条件的束缚,要树立起创新意识,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性较强的经济决策,不断改变自身决策内容中的不科学或者落后的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大胆地进行决策创新,进而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以创新性来推动决策的科学性发展。

2.4 信息的全面与准确

决策的科学性与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信息供应基础之上,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对于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大,和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信息种类以及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能够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提炼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的参考信息,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并做好经济活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科学的信息数据分类收集系统,通过正确的归纳整理,挑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统筹制作,从而为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3、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法

在具备科学的决策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正确的决策方法才能够成功的实现科学决策的工作目标,决策方法的采用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各项经济指标、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力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综合分析,在诸多的决策方法中优中选优,选择适合自身的、有助于进行科学经济管理工作的决策方法。

3.1 各类经验的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要注重对自身以及其他同行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因为即使当前存在的包括排队法、归纳法以及数量分析法在内的诸多数学模型化的决策方法,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这些决策方法显然灵活性不够,难以真正的满足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经验的总结工作至关重要,既要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同时也要把握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这样才能够全面的认识并发现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确保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有关问题,降低决策执行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2 建立起健全责任体制,提高科学化素质教育

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归根结底在于管理者与决策自身,具有较高素质与责任意识的管理者更加易于作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决策。因此要积极推动企业管理责任体制的建立,明确各级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规范其监督管理以及决策行为,避免决策权力的过度集中,推动管理责任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民主化建设,鼓励各级管理者以及决策者责任意识的提高。此外可以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的培训使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决策水平得以逐步提升,进而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决策奠定充足而稳定的人才队伍,保障决策制定过程以及制定结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4、结语

经济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策水平更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不仅能够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高效地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现代企业运营,依赖于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而科学的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敏.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J].才智.2012年02期.

[2]雷弯山.提升领导思维方式 实现领导方式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彭银凤.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的科学决策[J].审计与理财.2008年12期.

第8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开始面临着一些新课题和新挑战。企业经济统计关乎企业的长期健康运行,是促进企业与时代共同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企业在经济统计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改进思路,希望能够为推动企业经济统计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企业科学发展;经济统计;创新;研究

一、企业实施经济统计创新的意义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变革,我国企业发展环境出现了空前的变化,企业管理工作也逐渐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济统计是企业信息建设的基础,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经营和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纳入经济统计工作范畴的信息化内容含量明显增多,尤其需要通过工作创新来解决这些庞大信息内容的统计问题,以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并在企业活动的预见性决策中发挥更大的效用。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经济统计模式一直难以摆脱前苏联统计模式的影子,自上而下逐层上报的统计模式长期存在,尽管多年来很多企业也开始了改革探索,但是原先的统计制度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很多企业将经济统计视为建立在统计报表制度之上的计划性统计,而忽略了现代化企业的经济统计应该具备的职能和任务。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经济统计制度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2)很多企业片面强调生产,缺乏必要的统计意识,使得统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3)统计方法固定、陈旧,统计的数据质量仍然有待提高。(4)纳入统计的内容不全面、不科学,无法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5)严重缺乏创新意识、统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企业亟需通过创新路径来优化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工作,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二、企业实施经济统计创新的条件

1.科学的指导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当今时代的重要阐述和实践表达,科学地解答了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很多现实问题,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体系中的重要建设性内容。当今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实践中,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能只片面地关注经济指标,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兼顾企业的长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这种认识,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需以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指导,不断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思路,推动创新实践,使科学发展观能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切实体现。

2.先进的科学技术21世纪的到来,我国各项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发展迅猛,科技成果开始惠及到经济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的科学经营及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现如今已在很多企业的经济统计项目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成为统计创新必不可少的软件、硬件基础。与此同时,以ERP为代表的管理技术也为经济统计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同样也为经济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日臻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管理是经济统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前提。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理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才能保证经济统计工作正常开展;反过来,企业经济统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又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企业改革在国内不断深入,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各资源的组合配置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为企业的经济统计创造了全新的软环境,成为企业实现经济统计创新的有利因素之一。

三、企业实现经济统计创新的内涵

1.创新思想观念长期以来,企业统计理论因为受旧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其发展和完善始终受到限制。很多企业往往将经济统计作为完成国家或者上级安排的任务的工具,致使实际经济统计结果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首先应该是经济统计理念的创新。首先,在经济统计工作当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指导,以人为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统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软环境、硬环境,不断激发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国企经济统计人员尤其要树立起市场观念,在关注企业内部经济统计信息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企业外部信息,与此同时,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对于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也是很有利的。最后,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也容易受到很多非人为因素的影响,统计决策也有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中,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多研究防范和化解统计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2.创新内容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活动条件、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等,但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并且深入影响经济生活的背景下,在企业经济统计的内容中,有些内容已不符合现实情况,如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原始凭证、价值不高的指标等,对于这些内容部分,应该合理舍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范围的扩大,还应该适当拓展经济统计内容,使统计内容能够真正跟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真实反映经济的信息特征。

3.创新功能评级功能、分析功能以及描述功能是企业经济统计的主要功能,面临新的经营环境,企业要变革过去利用片面和孤立的指标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重视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要将评价功能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细化各量化评价指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横向、纵向比较,是使企业能够明确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统计人员还要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经济统计软件,积极利用科学的统计手段,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动向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力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引导企业调整好发展方向。

4.创新方法和手段企业经济统计方法及手段的创新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其中,ERP(企业资源计划)技术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它综合了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成果,并将系统管理思想作为指导,有效地融合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于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要不断夯实软硬件基础,综合利用多种科学的统计手段和方法,不断为企业科学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结束语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期,国内企业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象征着21世纪宝贵财富的知识经济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对企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帮手,也势必要在这一变化的环境中作出创新和改变,通过创新统计思想、内容、功能以及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改善经济统计的软环境、硬环境,以适应时代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琳..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0:23-25.

[2]毕佳韡.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6:253-254.

[3]王建玲.浅谈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212.

第9篇:企业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柔性管理

发展持续化和资源共享化是当代知识经济体系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些新型特点的发展促使企业经济管理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并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文化管理、创新管理以及柔性管理等管理方式都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根据当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分析,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因此,对企业经济管理运用柔性管理的方式,既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员工的共同心理追求。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一)内涵

柔性管理的内涵是指以人性化作为基础,注重企业员工的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信息共享作为基础,提高企业员工的相互协作和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企业管理运营作为基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实现思维的转变,帮助企业能够随时掌握前进的方向,对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做出及时的、主动的反应是柔性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特征分析

1.实现企业激励的科学化

激励对调动员工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作用,科学化的激励方法作为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具有实现企业激励的科学化的特征。激励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激励,物质性的激励主要以奖金、职位等为主,非物质性的激励以精神鼓励为主。柔性管理通过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激励效果,实现企业管理的价值[1]。

2.实现企业决策的柔性化

由于柔性管理注重的是信任与尊重,所以它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员工意见或建议的收集与采纳,帮助企业管理问题在基层中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目标。合理讨论、有效决策是柔性管理遵循的原则,它为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提供了更多弹性的空间,使得企业决策柔性化的实现成为了柔性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3]。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很多,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其中之一。人才需求与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竞争之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柔性管理方法来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持员工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最大程度的挖掘员工的创造潜能,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与完善柔性管理机制

企业通过建立与完善柔性管理机制,能够使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得以更好的实现。根据人本思想理论分析,将“以人为本”思想作为建立与完善柔性管理机制应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通过精简企业人员、优化企业结构、减少层级数量等来不断的完善柔性管理机制。

(二)正确处理刚性与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运用柔性管理的同时,还应适当的运用刚性管理,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刚柔并济。虽然柔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曾经作为企业管理方式核心的刚性管理,其与柔性管理的目标如出一辙。刚性管理是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而柔性管理则是对管理内容的一个补充与完善,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和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产品结构的多样化

随着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提高产品结构的多样化,这样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与经营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自主研发,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聘用创新型人才,以达到产品结构多样化的生产目标,促进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总结:由于市场环境、技术、制度等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随时适应与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的管理方式。通过文章分析,柔性管理既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又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它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志强. 试论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 商场现代化,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