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德育自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关于自爱的概念
自爱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不同的学者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夏心军认为[1],自爱是指对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负有特殊的责任,根据自己的生活境遇,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关心自己的发展,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关注自己总比别人多。丁小萍认为自爱即个人对于自我的爱[2],具体的说是个人对自我的生理性存在和心理精神性存在的关切和珍惜。李桂梅的观点与其相似[3],认为自爱有两层含义:自我保存和人格维护。自我保存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然个体的存在。这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人格维护和人格的尊严感则是在社会中后天培养的,它是维护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中的生存,没有人的感性生命,也就没有自我的一切,同时如果没有人格尊严感,人的肉体生命的意义就与动物生命相差无几,在这个意义上人格自爱有更高尚的价值。自爱的本质要求―――铸就高尚的人格[4]。还有学者肖群忠从爱肉体物质的自我和精神道德的自我两方面来阐释自爱的含义[5],并且提出自知、自主是自爱的基础,自卫、自尊是对自爱的维护,自立、自强是自爱的行动,自超、自善是自爱的目标,而自控、自由才是自爱实现的舵手、航向以及所要达到的自爱的境界。
对于自爱的内涵可谓众说纷纭,总结其中的共同点发现大都是从个体生命存在和精神存在两个角度来讲自爱。关于女大学生的自爱未见有概念解释,在自爱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于自己生理性自我和精神性存在的关爱和维护。
二与自爱相关的研究
对于自爱的讨论多与道德相联系,“自爱是人的品德结构中最具有源发性、动力性的基础美德。”因此,高校德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爱教育,以自爱为起点,从而学会爱他人,并获得社会广泛普遍的互爱。爱是平等的,“每一方都是爱着自身的善,并且以同等的愿望和快乐回报对方”[6],所以,只有懂得爱别人的人才会获得他人的爱,最终才会共同营造一个爱与被爱的美德社会。自爱成为一个人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主体杠杆。自爱作为人的一种本能,与生俱来、与人共存,那种主张道德教育要消灭自爱仅仅强调他爱,其实就是要违背人的天性,把道德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性的约束,以使人掩饰自爱的天性按照外在的道德规则行事。这样做不仅不可能消灭自爱,相反,因为人的合理的自爱没有得到满足,最终往往走向异化―――人格表里不一[7]。
自爱教育意含着对人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精神人格的教育。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体会生命意义和人格尊严[8]。从另一个层面讲,现今德育理念要源于生活、关注生命、观照主体人的存在和发展。生命德育主张,道德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和意义获得,道德的原则就是生命的原则,而生命的原则就是自爱,只有学会自爱才能学会道德,回归生命才能寻回失落的德育有效性[9]。自爱把德育、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通过对近几年的研究回顾发现,学者们对自爱都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是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必不可少的成分。对于中国的女性,由于几千年来的宗法伦理观念对其人格的束缚,传统女性角色的定位,另外因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外来商业文化畸形引导和侵扰,导致了女性对自身发展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审视和定位自己。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致使一部分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的劣势。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将影响女性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影响人权平衡发展。只有女性自身不断提高自爱意识,才能在男女平等的大潮中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成长为既有东方传统美德又有现代开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韦恩・W戴埃所说:“你可能患有社会性的疾病,一种并非一针就好的疾病,你很可能染上了自我轻视的病毒,唯一治疗方法便是大剂量服用自爱药丸。”对于女大学生的自爱研究是急迫的。
三关于女大学生自爱的相关研究
1恋爱交友和性问题方面
女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变化和人格形成的青春后期,并且现代大学生的婚恋态度日趋开放,传统性道德监督的约束力下降。恋爱交友和性问题成为她们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之一,在此方面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在对待婚恋问题上,女大学生要严肃慎重,形成健康的情感,与自爱关系密切。
王静在2005年春季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问卷调查[10],最后提出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念,加强自爱意识的培养,使之能正确对待学业和恋爱,提高爱的能力和责任。尚宇红通过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特点[11],重点对如何正确面对恋爱,应对突发事件等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塑造美好社会形象,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指出每一位女大学生都应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珍惜难得的宝贵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段信美研究总结了大学生校园行为的新趋势[12],校园从隐蔽到公开,从灵肉分离到结合,婚前增多,提出应及时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及问题,提高女大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男大学生在婚恋等方面的责任感,使两性关系健康发展。孙茜子也指出当代女大学生性观念问题日渐凸显[13],这集中反映了她们婚恋观、性道德观的变化轨迹,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于对策和建议中强调了自爱的重要性。
2就业方面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企业和社会传统思想的偏见,女大学生生理上的劣势等原因,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女大学生自身主观问题同样是影响她们就业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传统“女性意识”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部分女大学生,自认为女不如男,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从而导致心理上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和弱者心态,成就意识水平较低,害怕竞争和冒险等,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勇气和独立意识。
胡艳芳认为与男生相比[14],女大学生的就业处于弱势,她们在就业时往往会遇到更大的障碍,影响她们顺利地择业。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法律、政策方面的保障,同时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自强自爱,提高自身素质。同样王斌认为女大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5],实现“自救”是最终的落脚点和关键所在。立足于她们的自身实际而作一些探讨,认真作好求职准备,坚持自爱,紧跟时代的步伐,时刻塑造、调整、充实、提高自己。谢丽萍还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所产生的消极片面的社会影响[16],所占比例极少的部分学生破罐破摔、青春作赌。她们既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也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自强自立的信心,从而丧失自尊自爱。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以自己的年龄、青春游戏人生。这些人虽然所占比例小,但负面影响很大。
3心理健康方面
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大学生们面临着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就业等种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冲突。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战,也显现出更多、更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很多学者把自爱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考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自知、自爱、自持、自尊、自强、自觉”的心理健康的十二字方针[17]。把自爱作为良好的自我意识的组成,悦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内在的、外表的,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实事求是,具有自尊心,不会因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过分的自责和自卑。爱生命,不虚度年华;爱名誉,诚实、光明磊落[18]。
王香认为当代女大学生是中国妇女中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正确分析不利于她们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她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使她们健康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张永华总结了女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9],包括依赖性和自主性的矛盾,个人“高期望”与社会“低现实”的矛盾,知识阅历的浅薄性与社会复杂性的矛盾等,学校应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培养气质、陶冶情操的活动,目标就是把女大学生培养为自强、自尊、自立、自爱有魅力的新一代女性。而健康心理和拥有幸福感的基础正是自强、自尊、自爱等的生活态度以及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20]。
四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对于女大学生的自爱问题,很多学者都给予了关注,相关研究涉及婚恋、交友、就业和心理健康等广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在研究方法上,关于女大学生自爱基本上是理论研究,鲜有单独的实证研究,在方法先进性上有待提高;在研究内容上,对于女大学生自爱没有明确的概念解释,虽然在婚恋、交友、就业等方面有所涉及,但没有对其进行过专门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只是配合这些相关的研究提出,且多在建议和对策中指出,泛泛而论。长此以往下去,既无益于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也不能够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材提供有力支持;在研究广度上,反映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译介文章很稀少,只对国内女大学生的有关领域进行了自爱讨论,未见有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研究的深度上,多是低起点、重复性的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的研究少。
针对目前我国女大学生自爱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改变以理论思辩性研究为主,缺少实证研究的现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将调查法、访谈法或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提高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针对研究内容停留在浅层次的局面,应在女大学生自爱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干预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更多关注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可以此为借鉴,提高本土研究起点,并做到对本土研究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女大学生自爱问题研究的全面、系统和深入化,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夏心军.谦让与自爱―――德育的人性化反思及走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7-10.
[2]丁小萍.人性自私论、无私论与自爱论的比较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5(6):70-73.
[3]李桂梅.略论女性的自爱意识[J].道德与文明,1997(1):32-34.
[4]杨丽嫡.论“人的自爱”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知识经济,2010(15).
[5]肖群忠.论自爱[J].道德与文明,2004(4):17-22.
[6]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70.
[7]沈嘉祺.论道德教育中的自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5-12.
[8]韩传信.论青少年自爱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4):95-98.
[9]吴元.自爱:道德的源头[J].管理纵横,2005(2):54-55.
[10]王静.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的调查与教育策略[J].青少年研究,2006(1):18-20.
[11]尚宇红.当代女大学生性心理调适及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59-60.
[12]段信美,胡培基,丁凡.大学生校园行为的趋势及干预对策[J].中国性科学,2003(4):23-25.
[13]孙茜子.当代女大学生研究[D].郑州大学,2010.
[14]胡艳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62.
[15]王斌,杨艳.关于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2005(8):69-70.
[16]谢丽萍.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2(4):125-126.
[17]徐少莲,金丽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5):562-563.
[18]郭谊.关爱我们的心灵[J].家庭健康,2003(1):24.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自主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18-01
对于教育领域,“互联网+”意味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而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日益普及,网上自主学习评价体系为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悄然兴起。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在线自主评价。
一、在线自主评价及其特点
1. 在线自主评价的定义
在线自主评价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重要的一种评价形式。在线学习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诊断,以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效果。通过大学生在线自主评价,反映出网络学习的效果,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2. 在线自我评价的特点
一是即时性,不受时空限制。基本上是大学生完成任务,网络平台的评价系统就可以给出成绩,实时记录,方便快捷,它便于大学生调整学习方式、进度等策略。二是便于存储和查询,私密性强,实现管理智能化。网络系统强大的存储、检索功能可以为大学生在线学习提供强大的存储、查询便利,并可以自动生成趋势图,大学生不但可以方便直观查阅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且可楹笮学习提供依据。同时大学生在线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号,评价结果只有自己知道(教师通过后台系统可以查询),私密性强。三是增强趣味性,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线学习有时难免枯燥,往往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而适时的趣味性可以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如教师可以按照一些益智游戏的思路,设计开发在线自测题目,像通关游戏那样,让大学生一关一关来完成在线自测的任务。
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在线自主评价的内容
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网上自主学习评价体系。
(1)即时性教学评价研究。根据发展性评价理念,教师可将传统教学评价与网络教学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可随时查看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动态,通过在线课堂回馈、网络直接回复等方式进行及时的评价,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
(2)阶段性定量测评方式研究。通过在线课堂自测等定量方式,将教师评价与大学生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检验大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能为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3)定性类任务的测评标准研究。大学生在线课业成果展示和学习汇报等定性评价,可以引导大学生在线完成一些定性类任务,突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引导,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目的。同时为了激励大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较为完善的测评标准。
三、大学生在线自主评价的实施策略
1. 评价手段要多样化,评价标准要多元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相互结合,一方面在课堂上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理论知识的梳理与传授;另一方面能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即凭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的有力支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教学评价的手段要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定量的分数,也可以是游戏中的积分,还可以是弹幕似的评语的方式;评价标准则要多元化,既要能检验大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表现其实践能力,还能考核其思维的创新性。
2. 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将网络平台作为大学生和自己之间的交流平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大学生学习状况,对大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基于此,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在线自主评价体系要具有导学性。在线自主评价体系评价系统可以分为学前的问题和学后的测试。大学生在进行学习前先阅读问题(或称学前提问),这些问题设计要带有导学性,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网络平台的教学内容;在完成学习后,通过学后测试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大学生在线自主评价体系要具有趣味性。教师设计在线自主评价系统时,可以用通关游戏的方式让大学生来测试,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可以及时反馈大学生学习的状况。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教学普遍开展的今天,培养大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时展的需要。在线自主评价具有传统评价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一定会成为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完善在线自主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萍.高校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大学生 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3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自我概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B190。
张杰(1964-),女,黑龙江呼兰人,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吴兆琪(1958-),女,辽宁复县人,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自我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很多学者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对于具体的学科的自我概念与学科成绩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在英语自我概念中,英语口语自我概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口语水平的提高能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就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对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自我概念
在我国,有学者将英语自我概念称为英语学习自我概念。英语自我学习概念是学业自我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个人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自我描述。英语学习涉及到多种语言技能,而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例如,有的学习者擅长听力,有的则在口语上较为擅长,有的则是写作较为擅长等。而学习者在技能学习上所出现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英语自我概念上得到体现。英语自我概念下的各种具体的自我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一方出现变化都会对其他各方面产生影响。
Lau、Young、Jin与Low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了在英语自我概念结构中所存在的四个独立的结构,分别是英语听力自我概念、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英语阅读自我概念、英语写作自我概念。在这些相互独立的自我概念中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些自我概念与英语自我概念一起对一个人的英语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水平现状
(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阻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提高
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几乎都没有差别。基本都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来开展英语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自我概念的研究与评价,同时也缺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科学评价标准,直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去对教与学的效果改善的方法的探索缺乏积极性。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因为课时进度、内容都安排得非常满,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机会,同时也缺少一个练好英语口语学习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本就缺少进行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这种情况下他们所形成的口语自我概念会变得较为消极,并会成为其英语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这就会导致他们即使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口语训练,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难以形成积极英语口语自我概念
非英语专业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都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够对大量的英语知识进行被动地接受,虽然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其中却基本没有进行口语训练的时间以及学生开展口语练习的环境。同时,学生之间很多都很难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运用英语,也就谈不上利用日常交流来对自己的口语进行锻炼。在学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很少主动去参加学习交流的英语角一类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就会缺乏及时的复习与口头训练,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学得快、忘得快。学生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中的反映评价与社会比较都难以有效地进行构建,同时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评价也会变得较为消极,这样很难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
(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重视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的选择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与口语练习的过程中,方法都非常重要。科学的、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评价,对其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进行改善,使得其能够获得良好的英语口语兴趣,使学生的口语练习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法不适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那么,不仅仅是难以提升口语的水平,反而还会对学生使用英语口语的兴趣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自我评价,使其英语口语的学习斗志被磨灭,甚至最后放弃口语。
三、构建良好英语口语自我概念,改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一)以良好反映评价增强学生口语练习自信心
在自我概念中,反映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生从其他人那里所获得的和自己相关的各种信息。在英语口语自我概念中,反映评价则是指学生从其他人那里获取的和自己的英语口语相关的各种信息。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口语练习上都没有自信。当学生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对其英语口语的肯定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如果反映评价过于消极,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并导致自信心的流失。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在何时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能够觉得他们行,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积极的外部评论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自我概念,使他们有良好的练习与使用英语口语的自信心。
(二)以良好的社会比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口语水平观
社会比较是自我概念发展与充实的重要途径。社会比较主要就是指在生活、工作与学习过程中通过和他人的比较来对自身进行衡量。通过社会比较,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进行发展,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行一定的衡量,进而可以更好的知道自身英语的实际口语水平。对于这种社会比较,如果学生不能够对社会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认识,那么很容易使得其兴趣与积极性受到打击,不能够对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行正确的认识。为此,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在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将自己所需要表述的意思进行正确的表达,然后才是在这个基础上注重发音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看待,进而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英语口语水平观。
(三)利用成功经历改善学生英语口语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在自我概念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年少的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基本是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映。然而,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他们进入大学校园时,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能够独立看待问题,因此也就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看法与认识,而这就是其自我感觉。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的自我感觉则是其英语口语自我概念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较为深远。如果学生能够积累英语口语的成功经历,那么其对英语口语的自我感觉就会较好,所形成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就会得到改善,进而促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英语口语水平进行改进。例如,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一位外国友人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并且从其中获得了较为愉悦的感觉,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与表述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进而使得其英语口语自我概念得到改进。这样,学生就会对英语口语变得更有兴趣、更有自信,并会产生持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动力。
总之,对于英语口语自我概念,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做题、能写英语作文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英语进行交流,因此,英语口语水平就显得较为重要。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产生影响并不仅仅是各种课堂因素,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很多时候英语口语自我概念都会对其能否进行积极的英语口语练习产生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所以,要改善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郑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训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所大学2013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占91.78%),其中男生184人(占56.79%),女生138人(占42.59%)。年龄分布在17.89-21.04岁(M=19.23,SD=0.66)。
1.2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评定选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PI总分的计算方法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56个项目的得分求和,分数的分布为0-56分,即为UPI测试的得分。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其中,第一类学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尽早地安排心理咨询;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第三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不作为咨询的注意对象。
1.3施测程序。整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将量表和其对应的标准答题卡统一发给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测试要求逐项回答所有问题。。
1.4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根据筛选标准,将被试划分为三类,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各类型分布情况如表2.1。
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并不存在性别差异(χ2=0.677,p=0.713),也不存在专业差异(χ2=1.489,p=0.475)。
2.2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的基本状况。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考察被试的自我评价特点,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10个维度中的平均分,结果如表2.2:
从表2.2中可以看出,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以上十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被试在自我评价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文理科的不同将被试分为两组,统计两组被试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10个维度中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2.3。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心理健康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所大学2013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占91.78%),其中男生184人(占56.79%),女生138人(占42.59%)。年龄分布在17.89-21.04岁(M=19.23,SD=0.66)。
1.2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评定选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PI总分的计算方法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56个项目的得分求和,分数的分布为0-56分,即为UPI测试的得分。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其中,第一类学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尽早地安排心理咨询;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第三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不作为咨询的注意对象。
自尊评定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对被试的自尊水平进行评定,本研究应用的是由季益富、于欣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1]。
1.3施测程序
整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自尊量表(SES),将量表和其对应的标准答题卡统一发给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测试要求逐项回答所有问题。
1.4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根据筛选标准,将被试划分为三类,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各类型分布情况如下表:
相应的,将心理健康水平划分为三种,第一类学生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第二类学生为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第三类学生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对三类心理健康水平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2=35.167,df=2,查卡方表得出p
进一步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并不存在性别差异(χ2=0.677,p=0.713),也不存在专业差异(χ2=1.489,p=0.475)。
2.2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基本状况
应用自尊量表(SES)考察被试的自尊水平,根据性别、专业的不同分别统计学生自尊量表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结果如表2.2: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尊发展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
2.3大学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
根据大学生人格测试(UPI)结果将被试划分成三类。第一类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第三类学生暂时没有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比较这三类学生的自尊水平,进行F检验发现差异显著,F(2,324)=5.74,p
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和较高者,而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与较高者的自尊得分差异并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3 结论
1. 研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中、高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0.37%、32.41%、47.22%。整体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生。
2. 大学生自尊水平无性别与学科差异。
3.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和较高者,而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与较高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80-03
Abstract:This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epression, body-esteem and participation of exercise to universityStudents. The resultsShowed: (1)The level of body-esteem of male universityStudents were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 collegeStudents and male universityStudents have lower depression than those of female collegeStudents.(2)There were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 of depression and body-esteem. Body-esteem is the psychological mediation factor.(3)There wer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Students who had and had no habit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depression andSelf-esteem.
Key words: level of depression;level of body-esteem;participation of exercise
1 前 言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反应,是人们自觉(外显的)、不自觉(内隐的)地对自我的乐观而肯定的评价倾向,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自尊被整合进大量认知和人格理论模型中,如应用于依从、吸引、劝说、认知不协调、主观幸福感、社会比较加工等研究领域,自尊和许多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如焦虑、抑郁、饮食障碍、药物滥用等(Robson,1998)[1],甚至可以用来预测个体抑郁的产生(Roberts,Kassel&Gotlib,1995)[2]。自尊研究一直受到国外心理学家的重视,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中,自尊常用来检测锻炼后心理效益的假设;同时,自尊水平又可作为一种预测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手段,因此,运动和锻炼心理学家最近几年对自尊的研究颇为关注。
目前,有关自尊理论的研究强调:一个人的自尊由不同的、具体的成分(如身体自尊、专业自尊和社会自尊等)组成。Marsh&Shavelson(1988)提出了自尊结构的等级模型,即随着处于低水平的具体自尊水平的变化,处于高水平的整体自尊也随之变化,也就是说,要改善整体自尊水平,必须采用某种干预手段来改善处于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身体自尊它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主要包括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的自尊心降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它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常见的情绪困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的、暂时的,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抑郁症。抑郁与正常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在概念上,可以将抑郁与正常看着一个连续谱,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何颖[3]的研究表明,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尊量表(PSPP)探讨体育锻炼参与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提供一定的心理学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盐城师范学院三年级大学生240名,发放自评抑郁量表(SDS)、身体自尊量表(PSPP)和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其中男生94人,女生123人,平均年龄21.34岁,专业包含文理两个专业类别,将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包含三次)的学生划为有锻炼习惯组,其中男生51人,女生47人,将每周锻炼三次以下的学生划为无锻炼习惯组,其中男生43人,女生76人。
2.2 测量工具
2.2.1 抑郁水平的测定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
该量表系WilliamW.K.Zung于1965年编制,我国于1985年译成中文,评定采用1-4级记分制,指数越高,抑郁水平越高。该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2.2 身体自尊水平的测定采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
该量表包含一个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general physicalSelf-worth)和4个分量表――运动技能(sport competence)、身体状况(condition)、身体吸引力(body)和强壮(strength)。主量表用于测量人们一般的整体自我身体满意感,而分量表主要用于测量人们在更低一级的身体各领域所获得的主观身体能力,该量表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由徐霞修订,经过信、效度检验,并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3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问卷
这是一份自编问卷,要求被试大学生填写最多5项身体活动内容,并指出平均每个星期活动的次数、各项活动的时间(按分钟算)和自己感觉的每项活动的强度。
2.3 数据处理
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分析处理完成,统计结果以P
3 结果与分析
3.1 男、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及各因子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男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标准分SDS、身体自尊PSPP及因子SC(运动技能)、AB(身体吸引力)、PF(身体素质)和PSW(身体自我价值感)与女大学生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3.2 大学生抑郁水平标准分SDS、身体自尊水平PSPP及各因子差异性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抑郁水平标准分SDS、身体自尊水平PSPP差异,采用2(性别)和2(习惯)的方差分析(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3),有无体育锻炼习惯是男女大学生在抑郁标准分SDS及身体自尊水平PSPP标准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SDS及PSPP的分值与性别以及性别和有无锻炼习惯的交互作用之间不存在影响作用。
3.3 抑郁与身体自尊及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见表4),抑郁标准分SDS与PSPP总分及除SC、PF的各项因子分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PSPP及PSW、PC、AB得分越高,身体自尊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
4 讨 论
4.1 抑郁标准分SDS、身体自尊水平PSPP与性别差异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来看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抑郁水平标准分SDS,身体自尊水平PSPP及除PC因子外的各项因子上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有着较低的抑郁倾向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对于抑郁与身体自尊的性别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但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抑郁情绪;Fox以男,女为受试对象进行身体素质对男女身体自我概念与整体自我价值的影响。他以76名9-11岁的男女儿童为对象,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参与每星期3次的身体素质课,为期1个月。结果发现,在运动能力知觉上,实验组明显高于控制组;在性别方面,不论在实验组或控制组,男学生的运动能力皆高于女生。国内何颖等人[4]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PSPP及各因子SC(运动技能),PC(身体状况),AB(身体吸引力),PF(身体素质)和PSW(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王振宏[5]的研究发现:初中生在一般自我,自我价值感及身体自我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价值感及身体自我方面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且身体自我概念与求助方式有显著的回归效应。Collins认为[6],个体在早期会依据他们对身体的外观与印象,而逐渐形成自我的身体概念,因此,他认为:女性较无法认知阳刚体型,这是由于社会对于女性身体形态期望的结果。然而Marsh的研究发现,身体素质的多层面结构不会因性别而有差异,随着社会发展,两性日趋平等,性别在各个领域中是否还存在刻板印象,两性在对自我的看法上是否还存在差异,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4.2 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抑郁标准分SDS与PSPP以及PSW、PS,AB因子具有高度的负相关。即抑郁水平越低,总体自尊水平越高。自我概念与青春期抑郁之间的关系已有定论,Beck等人提出低自我评价是抑郁症的原因和影响因素;Harter&Marold(1990)多次研究发现消极自我概念的整体测量与青少年抑郁高相关;Fine&Halay等人(1993)认为自我概念是青春期主要抑郁失调的结果预测。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有实验数据表明他们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樊富珉[7]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6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其中自我总分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因子有较高的负相关。这一结果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证明了加强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消极情绪的控制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4.3体育锻炼参与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关系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有锻炼参与习惯的男女大学生比没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并且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水平,其中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相关程度更高。
尽管身体锻炼对抑郁的影响作用尚有争议,但总的来说,身体锻炼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运动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机制可能包括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种模式,第一是生理生化机制,其机理可能与神经递质如?-内啡肽等内源性阿片肽物质、儿茶酚胺、5-HT等生化物质含量改变导致运动中的情绪变化、心理应激以及交往增加有关,使紧张、压抑减轻,提高了患者的欣;第二是心理学机制,运动是一种强制性应激源,它表现在为完成特殊的目标或按照特定的要求去行动而对身体施加的压力。在运动应激情境中,机体会动员心理、生理的资源与力量尽快的或尽可能的来适应运动情境[8],通过长时间练习,有助于机体形成正确的应付模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第三是社会学机制。运动是经人们美化和理想化的特定的社会文化方式。大学生可以借助运动这一社会文化方式在接受美和享受美的愉悦之中强健身体、提高身体自尊水平、心理自我良好感,进而可能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自我概念增强,从而使抑郁这种消极情绪降低。何颖等[3]的研究表明,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在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应用自我概念的等级模型进而提出假设认为:锻炼计划可能对自尊,自我概念的构成成分以及一级成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最终影响整体自我概念与自尊。 Fox(1989)发现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类型与他们在不同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相关;Marsh(1988)发现6周的身体锻炼对11-14岁女孩身体自我概念上显著提高;国内杨剑(2001)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也促进其身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成为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孙延林等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每周锻炼的次数越多,时间越多,其在身体自我描述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且在所有11个指标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这说明每周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会对身体自我概念有积极作用;Fox最近的研究表明,锻炼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自觉,如身体意想。所有的年龄段都可以产生积极的锻炼效果,但在儿童和中年人中变化更明显。
以往的研究结果已经提示我们:通过身体锻炼改变身体自尊可以提高整体自尊水平,这个结论对当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9]因此,学校体育应以身体自尊为切入点,采取多种有效策略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观,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降低消极情绪的产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从而使其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5 结 论
5.1 总体看,大学生的抑郁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抑郁水平。
5.2 大学生抑郁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身体自尊水平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5.3 有锻炼习惯的比没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其中女生比男生差异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RobsonJ.Self-esteem a psychiatric view.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8,1:153-615.
[2] RobertsJE,KasselJD&Gotlib IH.Level andStability ofSelf-esteem as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Symptom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reences,1995,19:217-224.
[3] 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体育与科学,2003,(23):58-60.
[4] 孙飙,戴剑松,王正伦. 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与体质概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1-3.
[5] 王振宏.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5):3.
[6] 陈晓妹.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运动调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104-106.
[7] 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77.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形成性评价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概念
1.1自主学习
学界对于自主学习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共同认可的解释大致为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学习策略和进度,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1.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年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来的。他提出了语言教学评价的重点所在。他的主要贡献在于:(1)首次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区别开来;(2)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3)主张‘无目标评价’(即形成性评价)。他认为评价者不仅应该考虑评价大纲的预期目标上,而且应该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要认识和研究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的出现(转引自陈坚林,2000)。
形成性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2研究过程
2.1明确评价主体
在形成性评价中,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思和提高,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教师在评价中主要起到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演、练等方面提出建议,给与意见,确保帮助学生正确并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同学之间也可以参与学生学习的评价,通过互相评价得到共同提高。
2.2确定评价准则和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和需要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观察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纠错、肯定、指导;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对学生课外学习行为的记录、评定并进行阶段性小结,让学生和教师都能从中得到反思和进步,最终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2.3评价的具体实施
2.3.1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的学习档案主要包括口语档案、写作档案、阅读档案、项目化作业档案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它是对学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收集、反思、评估、精选、思考和评价。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参考资料,有助于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调整。
2.3.2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课堂是实施、实现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但是在现实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都是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教师很难自始至终顾及每一位学生。于是课堂上除了个别提问和点评之外,多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学生按程度互补搭配。教师将学习任务合理拆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记录、点评、总结。
2.3.3课外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
教师布置学生课余完成听、说、读、写的英语学习任务,学生必须有相应的作业呈现和记录。学生还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英语学习,坚持记录学习过程、提出疑问、总结成绩。英语学习小组的形式在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督促、共同探索、竞争前进。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课外学习进行合理规划、客观评价、定时反思、自主探究。教师不仅要监控自学过程,还要及时解答和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确保学生课后自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3.4英语阶段性小结评价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教师对每位学生做简单的描述性评价,然后让学生整理、总结自己的这一阶段的学习档案,进行自评和同学互评。这种反馈可以让学生、教师了解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利于调整下阶段的学习与教学。
3研究结论
(1)形成性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意识和表现欲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体会着进步的自豪,于是能始终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大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有意识的自我监控机制,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发展。
(2)形成性评价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在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和教学方法时,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采用学生真正需要的、欢迎的、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自然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记录资料,也能得到更科学和直观的教学反馈,能够更准确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随着课题的不断推进,教师也自发地多读书、多查资料、互相研讨学习和反思,研究中的大量数据和实际教学经验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充分的科研材料。
(3)经过我校几年的研究实践,课题组认为只要结合本校、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实践,利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可行性,并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Nunan,D.1999.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learning.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关键字:大学生;自尊;负面评价恐惧;社交焦虑
一、研究意义
社会交往是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社会交往具有很多功能,它能沟通信息,使人们获得知识,丰富人的阅历。同时,社会交往使人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群体活动会使人感情上觉得充实、愉快,交往活动可以使人的苦闷忧愁得到合理的宣泄和排解,通过心理调适而达到心理平衡,从而保持心理健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由于不自信或害怕外人的评价等各方面原因,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不自然,有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这被称之为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妨碍了人的正常人际交往,损害了人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与人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交往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课业负担减轻,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社交焦虑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研究已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虽然对于社交焦虑的成因研究很多,但没有一个总的定论。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外对此也做了很多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一)自尊概念的界定
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是W·James。他给自尊下定义时用了一个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负,换句话说,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国内认为自尊是一个可以被定量的假定概念,它是人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这同时也是自尊评定的理论基础,即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能反应出该对象的自尊程度。
(二)负面评价概念的界定
1969年,Watson和Friend提出负面评价恐惧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对他人评价的忧惧,为负面评价而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评价的预期”。这种定义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根据这一定义编制了“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三)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
最早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的是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他当时称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类。而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Glder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他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一组称之为社交焦虑的病人,他们害怕社交环境,比如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吃东西,害怕参加聚会等。国内有学者认为社交焦虑是指对人际交往的紧张和害怕,而有学者将社交焦虑定义为: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和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
三、相关研究
(一)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Solomon等人提出的自尊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自尊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机制,是减少和缓解焦虑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内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对医学院新生的社交焦虑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初一新生,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自尊高的个体倾向于肯定自己,自尊越高的个体对自己越肯定,对自己越接纳,和别人交往越轻松,也更接纳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紧密相关,社交焦虑的产生部分来源于感知到他人负面评价时的反应。当正在或预期参与社交活动时,负面评价恐惧属于与不利评价有关的恐惧感,而社交焦虑属于对这些情景的综合反映。国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惧怕负面评价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护士在实习前,社交焦虑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正性相关。
(三)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研究
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负相关,这点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中学生中,都得到了相关验证。自尊低的人对自己评价低,而对自己评价低的人容易也认为别人对自己评价低,并对别人的负面评价产生一种恐惧感。
(四)自尊、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三者关系研究。
国外研究认为自我评价低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否定评价更为担心,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钟佑洁和张进辅对自尊、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中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负面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负面评价恐惧这个中介变量实现的。
根据如上的资料可以知道:大学生社交焦虑已逐步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而国内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自尊、负面评价和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还较少,且研究对象多为中学生和医学院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焦虑比较普遍,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自尊、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关系研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孙配贞、江红艳、赵辉,《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2.周仁会,《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其自尊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
3.华元杰、胡金生,《大学生惧怕否定评价心理及其与演讲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
4.郭佳、何国平,《护士实习前社交焦虑与惧怕否定、自尊水平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
5.王文娟、叶培结、王立金,《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其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
[关键词]电子商务 大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经济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网上购物不断冲击传统的购物方式,正逐步占领消费市场。根据201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为20.8%。就网民的职业构成来看,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而网购群体46.5% 集中在18到33岁,大专及本科学历消费者依然为网购最为活跃的力量。”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网上购物现状值得我们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网购存在的问题,以此指导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和构建,为电子商务更加细化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一、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以温州高教园区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温州大学,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医学院等五所大学550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每所大学110名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相关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较为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网购的基本情形。调查问卷《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调查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个人资料部分,主要包括年级、专业、性别、生源地、月消费等;二是网购现状调查,主要调查网购态度、购物网站、购物内容、金额及支付方式、满意度及其他相关情况等。
问卷通过当场回收的方式。本次共发放550份问卷,收回542份,其中,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为97.8%。所得数据通过excel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538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男性(224份)和女性(314份)的比例分别为41.6%和58.4%,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比例。年级分布情况来看,一年级学生大约占19%,二年级占26%,三年级占31%,四年级占24%(医学院五年级都在外实习,不在调查范围之内)。生源地来看,内地和沿海地区学生比例大约为29%和71%。月消费500以下占5.2%,月消费在500到999元的占42.6%,月消费在1000到1500占33.5%,月消费1500以上的占18.7%。
(2)大学生网购的调查分析
①大学生网购态度。在面向温州高教园区五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网购经历的学生有447人,占调查人数的83%,没有网购但愿意尝试的占13.6%,没有网购经历也不愿意尝试的占3.4%。网购的方便快捷,物品丰富,省时,足不出户,检索便捷,以及价格相对便宜,让追求高效、个性的大学生越来越青睐。
②网购使用情况。a.调查表明,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购买商品的种类基本以日常生活学习必需品为主。22.3%的大学生经常购买服装,24.5%的同学经常购买化妆品等日用品,16.4%的大学生经常购买图书,15.4%的大学生经常购买软件虚拟产品,11.6%的大学生会购买零食等食品,还有6.3%的大学生经常购买数码产品,小家电等。b.调查显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站有天猫(87%),聚美优品(45%),当当网(43%),京东商城(34%)拉手网(27%)。大学生在选择网站时主要考虑,商品性价比、商铺信誉、运费、商品种类、支付方式及交易安全性等因素。c.大学生网购的消费金额与个人的总体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月总体消费水平越高,网购消费金额也相对较高。总体来看,月网购平均消费在200元之内,占有网购经历学生总数的76.8%,另外14.5%大学生网购消费在200到400元之内,8.7%的大学生网购月消费在500元以上。
③网购存在的问题。 虽然温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网购普遍持积极态度,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网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a.大学生对网购产品质量的担心。56.5%的被调查者中表示,对商家的信誉比较担心;45.7%的被调查者反应,网购回来的产品的质量和描述存在较大差距,对产品质量不太满意。b.对网购安全性的顾虑。调查表明,大学生最担心的网购安全集中在信用卡安全(35.6%)和网上诈骗(22.5%)。虽然,较大型的购物网站一般采用第三方支付的方式,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对网购交易的安全性还是比较担忧的。这也是一些货到付款网站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c.对网购产品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的不满。18.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在物流配送中,产品出现损毁;30.8%的反应产品出现送货不及时。而且现在由于高教园区学生数量多,每次去领取快递时大多要排队,不能真正实现送货上门。在调查中有69.8%的大学生不满意售后服务。特别是购买的衣服,由于尺寸、色差等原因,买回来不合适,退换货的手续比较麻烦。22.5%的网购大学生反应,购买电子产品时,维修手续相对比较麻烦。
二、基于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
通过针对高教园区大学生网购情况的调查发现,普通的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在大学生中间的支持率相对较高。高教园区由于是政府有计划的把若干所高校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以高校为纽带,集教育、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特定城市区域。高教园区学生数量众多,大学生作为稳定的消费群体,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庞大市场。
根据优秀的电子商务所具备的良好的用户体验、高效的信息检索、方便易操作的交易申请和安全的保密机制等要求,针对大学生对普通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服务需求等因素,要想充分挖掘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开创高教园区电子商务的新局面,就要针对电子商务常规模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规划,构建适合高教园区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基于高教园区的电子商务平台应满足如下需求和功能:
1.丰富实用的交易内容
由于每年毕业生的离校,会产生大量的书籍,个人生活物品等资源,因此二手物品交易就成为高校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对勤工俭学、实习、就业等信息的渴求,信息需求也应该成为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一个方面。日常服务,日用品等基本生活、学习物品是另一个重要需求。因而,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结构上可以看成是B2C和C2C电子商务平台和社区平台的组合。除了商品管理外,还可以包括后勤服务、交易新闻、校园信息公告等板块。
2.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网购售后服务和物流服务不太满意的现状,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应该更加重视对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和贴心满意的售后服务体系的构建。因此,在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上要加强细化对用户管理和商家管理规划。对于用户管理模块可细化为用户注册、登陆、信息维护和权限管理等子版块。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权限。通过设置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学生担任配送员,由于学生对高教园区的宿舍布局,位置十分熟悉,可以有效地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3.安全放心的支付系统
基于高教园区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采用现金支付、一卡通支付和网上支付相结合的灵活方便的支付方式,保证交易顺畅安全,从而减少大学生后顾之忧,避免交易纠纷。同时,加强高校对引进的商家的严格审核,并制定相关的纪律和制度进行规范和惩处商家的诚信状况。
4.友好个性的用户体验界面
针对大学生追求简单、轻松、愉快的网站体验特点,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打造便于操作,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系统。因此,在基于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上要加强对商品管理和订单管理模块的设计。
三、结语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基于高教园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研究缺乏、没有总体规划等。因此,构建基于高教园区电子商务平台一定要和当地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商业环境来建设和规划,更好更便利地服务园区师生。
参考文献:
[1]郝文静,郭王娟.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及心理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0(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