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企业经营概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概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概况

第1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第一节产品定义

第二节产品用途

第三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市场特点分析

一、产品特征

二、价格特征

三、渠道特征

四、购买特征

第四节行业发展周期特征分析

第二章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三、固定资产投资

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

五、20xx-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技术发展概况

二、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三、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国内外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国际市场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国际需求规模分析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国际市场增长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国内市场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国内需求规模分析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国内市场增长趋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第四章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各地区产销率数据分析

第一节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第二节中国华北地区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

第四节中国西北地区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

第五节中国华东地区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

第六节中国中南地区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

第七节中国西南地区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销率调查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

第五章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出口状况分析

一、出口金额规模分析

二、出口数量规模分析

三、出口价格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进口状况

一、进口金额规模分析

二、进口数量规模分析

三、进口价格分析

第六章 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一、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三、替代品竞争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顾客议价能力

第三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的长期增长性

二、政府中国高端矿泉水政策的变动

三、中国高端矿泉水全球化影响

第七章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产业渠道分析

第一节 20xx年国内中国高端矿泉水产品的经销模式

第二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三节 20xx年国内中国高端矿泉水产品生产及销售投资运作模式分析

一、国内生产企业投资运作模式

二、国内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

三、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高端矿泉水主要生产厂商发展概况

第一节、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节、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节、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xx-20xx年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相关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上游运行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上游介绍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上游发展状况分析

三、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上游对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影响力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下游运行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下游介绍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下游发展状况分析

三、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下游对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影响力分析

第十章 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产品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制造行业预测分析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技术方向分析

三、中国高端矿泉水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一、中国高端矿泉水供给预测分析

二、中国高端矿泉水需求预测分析

三、中国高端矿泉水市场进出口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市场盈利能力预测分析

第十一章 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研究

第一节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地区投资机会研究

二、行业投资机会研究

三、资源开发投资机会研究

第二节20xx-20xx年中国中国高端矿泉水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分析

二、市场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财务风险分析

第2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经济策略 企业经营管理 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宏观经济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企业决策有重要作用。要想使宏观经济策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对财政策略和货币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如何将经济策略更好的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

一、宏观经济策略概况

所谓的宏观经济策略就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的运用相应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以满足一定政策性目标。宏观调控就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也就是公共财政,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弥补市场损失,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分配行为或是相应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策略是以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为目标的。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就业,也可以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物价稳定就是指整个经济社会总体物价的稳定,其一般是通过价格指数和服务价格进行衡量的,只要是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即可;经济增长就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健、均衡的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国际收支的赤字或是盈利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宏观经济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货币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所谓的扩张性货币策略就是市场需求较冷的状况下,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使总需求有所增长。这种策略在需求增加或失业增加的状况下,也会采用货币策略。一般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有两种,一种是降低存款准备率,一种是降低再贴限现率。无论是哪种手段对都会对市场供求关系有重大的影响,对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就需要一个变量,来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降低的成本,就应该从企业资本、劳动力两方面着手,不仅要提高资本的比重,还要降低劳动力的比重,同时也要积极的吸收资本,进行相应的资本储蓄,但是这里的资本储蓄,必须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此外,还要结合公共关系的需求,对生产要素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所谓紧缩性的货币策略就是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对相应的需求进行抑制。紧缩性货币策略,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抑制总产出的目的。但是总产出过少也会减少国家收入,甚至会抑制经济发展,会给企业造成重创。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产品进行适当的调节,并适当的降低资本成本要素的比重。同时也应该适当的吸收劳动力,适时的对产品进行更新、对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用资本储蓄或是银行投资对相应的产业进行调整,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有利地位。

2、财政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财政策略包括扩张性财政策略和紧缩性财政策略。扩张性财政策略就是在经济运行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政府为了刺激消费,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方法以增加人们的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当市场上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政府就采用这种策略。一旦政府采取这样的经济策略,企业就应该将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及国家经济策略结合起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企业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相应依据。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就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以保证采购到到市场销售环节与客观要求相一致。企业要知道在这时期,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应该及时对相应产品的数量及品质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便在保证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企业要明确现有的扩张性策略是暂时的,要时刻关注国家相关的经济策略和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规律、消费心理,对产品更新换代,以便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这些新的策略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扩张性策略却有促进性作用;紧缩性财政策略就是政府在经济较热情况下,政府通过支出或是税收等方法,来抑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国家一旦采取紧缩财政策略就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损失,特别是中小企业。紧缩财政策略不仅会减少资金外贷,同时也会使企业出现资金困难状况,且短时间内企业利润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有步骤的对相应策略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有计划的减少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要不断的研究产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升级,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引导下,将相应的产品投入市场。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呈上升趋势。在经济策略中,宏观经济策略是比较重要的,其不仅包括货币策略,也包括财政策略。这两种经济策略对企业管理都有促进作用,通过这两种经济策略,企业通过经济策略中的相应规定,能正确的把握供求关系,根据相应的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促进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冰娜.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

[2]李巍.浅析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品牌(理论月刊),2011;06

第3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发展情况;市场竞争力

注重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能够为该企业长期发展中治理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保障,促使其实践生产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适应当前形势变化要求的同时加快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改革步伐。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建立起符合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促使企业能够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保持自身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一、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需要注重自身的深化改革,保持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从而为自身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若邮政速递物流企业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将会为其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促使其财务工作落实中的问题发生率得以降低,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需要邮政速递物流企业能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从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第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促使其中存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并为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作用下,有利于加强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市场经营风险分析,促使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的风险预控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有利于实现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改革目标。第三,由于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实践过程中的业务量较大,需要对其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能够使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得到科学保障,确保其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并使企业未来发展中的财务报告得以不断完善,实现现代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并为其后续生产经营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满足企业各项业务开展要求。

二、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的相关原则

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邮政速递物流企业亦不例外。当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时,将会给其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财产物资安全等提供保障,并确保企业会计活动开展中的监督有效性,保持其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升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水平。

(一)全面推进原则

在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为了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需要加强财务核算,并对其核算过程进行科学的监督与管理。在此期间,企业应注重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对邮件的揽收、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管,并重视企业投资建设、内部管理等环节的全面把控,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能够达到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具体要求。

(二)制度方面的监督原则

为了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有效性,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方式,像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责分离等,促使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监督状况良好性,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并为财务部门及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提供支持,实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全面管理。

(三)有效取舍原则

在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但是,实践过程中为了降低内部会计控制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在建立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有效取舍原则要求,在保证企业整体效益良好的前提条件下,以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进行合理取舍,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满足企业实践生产活动开展要求。

三、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立的相关举措

(一)注重内部审计,加强审计监督

在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状况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时,需要注重内部审计,并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其监督与评价有效性。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邮政速递物流企业能够做到:(1)设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选择专业素养好、责任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当,促使内部审计使用中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2)在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经营及内部管控中,应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并加强审计监督,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深入检查,促使企业能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保持其良好的生产效益及经营管理水平。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中采用内部审计的方式对企业整体概况进行监督与审查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实践过程中从企业内部控制入手,在内部审计的支持下,对其所有的规章制度的合理科学性、完善性等进行分析,并加强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促使这些制度的执行效果能够达到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控制要求。2.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进行审查。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核算是否准确,体现着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水平。因此,需要从资金审计、负债审计、损益审计等方面入手,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进行必要的审查。3.对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经济事项进行审查。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下,对企业的离任审计、重大决策事项的实施状况进行审查,能够减少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实际问题处理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建立起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二)重视财务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

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过程中,也需要2017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79期)时代Times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并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具体表现在:第一,充分考虑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实际作用,对当前企业财务部门及财务工作人员的实际概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并加以处理,并通过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而壮大财务队伍力量,促使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发展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促使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在企业经营、管理等环节中规范自身的实际操作行为,提升对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必要性的正确认识,从而为企业经营及管理状况的改善提供保障,确保其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使用中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结合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要求及作用,注重邮政速递物流企业财务队伍建设中评价体系的建立,促使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不断提高,且在这些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符合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确保其经营及管理过程的监督有效性。

(三)加强信息技术使用,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正在扩大,能够为信息的采集、分析及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在建立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使用,促使其生产实践中信息资源能够达到整合利用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邮政速递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中,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中的信息资源进行针对性处理,丰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内容;第_,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在企业经营及管理中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增强其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立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第4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部财务报告;设计

一、内部财务报告设计原则

根据上文对内部财务报告特点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财务报告的作用,在设计企业内报告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设计内部财务分析报告应该首先秉承实用性原则,从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根据需求设计报告内容。

2.重要性原则。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提示的信息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反映较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准确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主要是看会计信息与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程度的大小。笔者认为重要的会计信息有两种,一种是经常需要的信息,一种是某一时期特别需要的信息。

3.系统性原则。要有系统的数据库支持。

4.明晰性的原则。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及报表的种类、格式和项目尽可能做到清晰、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利用。如所用词语要尽量通俗化,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的原则的让报告使用者看的懂。

5.相关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要求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关联,考虑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不同特点。

6.可比性原则。同一种内部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项目和指标在前后期尽可能一致,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

7.成本效益原则。要区分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成本编制要考虑节约原则,使企业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8.真实性原则。内部财务报告内容更应从真实情况出发,反映的问题应更贴近真实。

二、内部财务报告应包含的内容

在设计企业的内部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时,要着重考虑两个出发点,首先是从内部财务报告的需要出发,首先要考虑内部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关注的问题,将其关注的问题作为内部财务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加以重点反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其次是从企业财务部门编制内部财务报告的目的出发设计其内容,笔者认为编制内部财务报告的目的要有三点,一是通过编制内部财务报告获取比外部财务报告更为准确的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信息;二是通过开展内部财务分析有针对性的揭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可以根据过去形成的真实经营业绩对未来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的预测。故在设计内部财务报告的内容时,也应围绕反映结果、财务财测和揭示问题来进行,现分别阐述如下:

1.反映企业历史经营结果的内容

经营结果就是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内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形成的结果,包括生产活动的产出、销售活动的收入、采购活动的购入等,对于不同的经营者和经营活动有不同的经营结果。由于本文中论述的内部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企业经营管理层整体,对其来说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结果都是其经营结果的一部分,所有经营结果最终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变两方面,可以通过损益、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三类财务指标进行反映。

(1)损益类指标。企业某一经营期内的损益情况即盈亏情况是经营管理层最为关切财务信息之一,损益情况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情况,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编制内部财务报告须从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出发,对账面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数据,进行修正,计算出真正的盈亏结果。

(2)财务状况指标。企业在某经营期限内,发生的采购、举债、投资等经济行为,势必会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数据,从而改变企业在经营期末时点的财务状况,可能通过与上期末财务状况指标对比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内部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剔除非经营因素引起的财务状况变化,如股东决策的投资行为、财务人为的调账行为等导致的财务状况变化,真实的反映经营管理层可控的经营行为引起的财务状况变化。

(3)现金流量指标。资金状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层最为关切的财务信息之一,内部财务报告因更加及时、具体、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期的资金流动情况,现金流量数据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的会计数据的补充,以更加直接地反映企业资金流动情况,预测企业资金供应、需求状况。在编制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时,应注意对发生的现金流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同时也需要剔除非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经营行业形成的资金流结果,即对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将其中包含的股东决策的投资行为、财务人为的资金收支行为等导致的资金流进行剔除,以真实的反映经营活动本身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以判断经营活动是否能实现自身的资金平衡。

(4)其他需关注的的主要非财务类指标。外部财务报告只能反映财务类指标,对非财务指标不能进行反映,内部财务报告应对此不足之外进行补充,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有很多业务指标,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层非常关注指标,这些指标在某一些方面比财务指标,更能直接地反映经营结果,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开发报建手续审批情况等,如何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对这些情况进行反映,是内部财务报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预测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内容

笔者认为内部财务分析报告除完成上述反映企业过去一定阶段产生的经营结果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求职能就是对下一阶段经营活动及经果的预测,在设计内部财务分析报告中财务预测内容时,首先要考虑企业对下一阶段经营活动的计划安排,其次要参考历史经营指标,并判断下一阶段内有无影响指标准确性的因素发生变化,据以对历史指标进行调整。财务预测内容同样也包括企业损益类指标、财务状况指标、现金量指标和其他需关注的的主要非财务类指标。

3.揭示企业经营存在问题的内容

通过上述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的真实反映和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准确预测,财务人员应从财务专业的角度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反映问题”是编制内部财务分析报告真正目的所在,反映什么问题?同样也要从使用者关注和编制目的两方面出发,一是要反映使用者关注的问题,对关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提出财务建议,性质不同的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问题也不同,如实体经营类企业的管理层更加关注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投资类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投资风险和收益等等,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管理层关注的问题也会不同,如市场开拓和促销期管理层可能更加关注销售收入,而在收入完成之后又可能会更加关注销售回款和坏账的风险,总之内部财务报告的编制者要充分了解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发挥财务分析的价值所在;二是从编制目的出发,要反映出通过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即财务人员要向管理层反映的问题。

三、编制内部财务报告需注意的问题

1.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为了实现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并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调整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2.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资料的收集和生成需要借助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使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实时报告,加快时效。同时,为了使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原始会计资料共享,应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和研究。

3.关注非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但企业信息决非都出于财会部门。企业内部尚有技术信息,物流信息、统计信息、业务信息、人事信息等。为了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要在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中纳入相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以解释和辅助说明财务会计信息。

4.建立数据库。财务会计部门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以便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5.增加相对值信息。随着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用于经营决策,而且其揭示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决策层进行决策的需要。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必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第5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决策 运用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为我们提供了一家公司经营是否健康的证据。现金流量表通过显示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不足和不得不用借款来支付无法永久支撑的股利水平,从而揭示了公司内在的发展问题。

一、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重要性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血液循环”-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增减及变化后的状况的动态报表,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可比性。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由于在会计核算中,利润的形成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制约,如:收入的确认、存货期末计价方法、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等对利润的影响幅度都较大,尽管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了披露,但报表的使用者未必都能进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下的数据转换、分析、比较,而现金流量的分布则是实实在在的,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报表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经营状况。

2.在投资决策中,企业现金流动量的充盈比企业利润水平高低更为重要,一项投资能否持续下去,关键在于企业有无可用于支配各项支出的现金。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用于支配的现金非常少或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行为。

3.在筹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也是显而已见的。如,在筹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贷款的利率还要考虑贷款的偿还方式,以保证企业最大限度的利用现金流量。

二、原始的财务报表数据资料只有科学的运用专门方法,加以疏理、分析才能达到提示企业

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后果及趋势,为报表使用者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目的。就现金流量而言,可运用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分析方法,现分别试述如下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分析现金流量采用的最基本方法是编制百分数现金流量表。即分别计算出各项现金流入、流出及净值占现金总现金流入、流出及净值的比重。通过结构百分比分析,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渠道有几条。要增加现金流入主要靠什么;流出的渠道分别占多大比例,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形式、变动及原因等。一般来讲经营活动现金流占总现现金流量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比较合理。特别当现金净流量为正时,判断企业现金是否强劲。要注意现金净流量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还是由融资活动产生的。从而深入探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流是否稳定、可靠。

1.经营活动产生的数据流分析

进行此项分析时,可对经营活动产生的数据流细分项进行结构分析,同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们经营利润相结合。若两者相差不大,说明企业会计账面上收入数值非常有效、及时地完成了实际现金流入,应收账款的管理也比较有效(可参考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未来为保证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源源流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反之,则应加强经营收入的实现与变现,确保资金的有效运转。否则,即使账面资产较大,也存在潜亏的可能。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进行此项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预算、投资计划,可对应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及历年投资收益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例如,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是用于购建资产且自有资金足以支付的,可分析应是按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或改进生产工艺,以降低经营成本,预测会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分析

此项分析可反映出企业资金来源与用途及结构比率,一般与现金流量表概况分析相结合,考虑现金流入、流出总体趋势,对举借债务的结比率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偿债能力。

三、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时,以往我们常常采用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如:流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现金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财务比率并不存在最佳标准,不同的国情、经济环境、发展速度、管理模式都会对财务比率产生重大影响,只简单对照所谓标准去分析比率,有时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需引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财务分析,以便更加确切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是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揭示企业的经营水平,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

1.偿还债务能力分析

企业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用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的应付票据,因为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延期的,必须按时偿还。

若企业的现金债务比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值,则表明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较好的。

(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支付能力越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

反映企业用当年的现金流量偿还所有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能力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与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等。(1)销售现金比=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净额

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所能得到的净现金流入,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的股数

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需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金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每一元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表明企业运用资产的能力。

3.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该能力考察主要是通过比较现金流入量和支付现金需要来进行的。

第6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财务困境;预警模型;EVA

一、引言

财务困境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丧失的前奏。如果一个企业陷入长期的财务困境,而且采取补救措施也没有效果时,企业最终将会破产,从而对与公司有关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EVA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更具敏感度。

二、EVA的概况

EVA又称经济附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税后净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成本的差额。EVA是基于税后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投入资本的总成本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企业每年创造的经济附加值是税后净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

经济附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总额)

自EVA被提出以来,就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青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了一套以经济附加值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决策机制及薪酬激励制度以及一个新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提出经济附加值的目的在于弥补传统财务指标的缺陷,希望能够反映出公司具体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过一段时间发展,EVA指标得到了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国外已经有很多家公司开始使用EVA管理体系,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如可口可乐、IBM、通用汽车、索尼、戴尔、沃尔玛等。《财富》杂志高级编辑也高度评价说:“EVA的出现是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它可以影响一个公司从董事会到基层上上下下的所有决策,EVA可以改变一个公司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高质量的业绩评价指标,还是一个总行的财务管理框架,也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奖励机制。”

三、财务困境预警的理论基础

1.系统非优理论

1985年系统非优理论被首次提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系统中的一切都可以用“优”和“非优”的组合来表示它们的状态。其中“优”状态分为最优和相对优两种,用来表示成功的过程和结果;“非优”的状态包括失败和可以接受的不好的结果。依据这个理论,企业的管理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也可以分为“优”和“非优”两种状态:“非优”状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效率低,财务应变能力差,财务管理制度失控,存在重大财务管理失误以及所有可接受的却是不好的过程和结果:相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效,有效进行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优”的状态。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界限来区分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优”和“非优”状态,然后再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运作状态进行识别,对系统的“非优”状态进行及时地预警,保证企业管理系统能够一直安全和有效的运行。

2.危机管理理论

危机管理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动荡,企业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种危机事件,使企业能够持续的经营,企业管理者需要利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对破坏企业经营的突发事件进行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某些跨国公司率先提出企业危机管理理论。这些公司提出危机管理理论分为萌芽阶段和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开始关注安全,这些公司虽然从内部开始加强了安全措施但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80年代以后,这些公司开始建立规范的企业危机管理体制,从此危机管理开始逐渐成熟。

四、基于EVA的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构建

1.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财务困境的主要表现形式分为两种分别表现在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从流量的方面看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仍然是总资产超过总负债,但由于企业采取失败的财务管理方法就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其流动资金不足以抵偿到期债务,企业就会陷入流动性危机。从存量的角度看,当企业现有的资产价值小于负债价值,这是企业净资产会出现负数。当企业的净资产呈现负数的时候,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严重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破产。所以在构建财务危困境预警的指标体系时也应该从流量和存量这两个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因此在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时,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盈利性、流动性、成长性的财务指标。

2.EVA对预警指标的调整

EVA是对企业创值能力的评价,在EVA计算中,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进行了调整,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报表的编制是根据会计准则进行的,而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存在部分失真。本文将EVA评价指标引入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中,作为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通过引入经济附加值,提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帮助企业预测财务困境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从而较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慧.基于EVA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6).

[2]高永林.从管理应用视角谈EVA计算模型的改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 .

第7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外贸企业;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30-02

作者简介:韦大宇,(1978-),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电子商务。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国际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活动在各国迅速兴起并得到迅猛发展。据商务部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总额达6万亿元,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总额达4.9万亿元。

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低成本、交易便捷和高效率等优势逐渐为世界各国企业所采纳,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外贸是我国最早应用电子商务的行业之一,1996年,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实施“金关工程”,为我国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十几年来,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开展得较好,基本涉及到各类进出口商品,为企业提高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从企业经营战略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我国外贸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如何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和企业自身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外贸企业经营战略内涵及选择依据

(一)企业经营战略基本内涵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为求得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总体规划。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遵循企业使命的前提下,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产品结构和配置资源。

企业经营战略是公司战略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专业化经营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企业经营战略,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范围:当企业某类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95%~100%时,就认定该企业为专业化经营,应制定专业化经营战略,反之则应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当企业仅在一个行业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一品种的产品并只为特定市场提品和服务时,应制定专业化经营战略,反之则可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

(二)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劣势比较

1.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劣势

优势: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专注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将产品做精做细,开发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集中生产和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专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企业品牌与产品的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可以以更高的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有效地战胜竞争对手。

劣势:企业业务集中于某一领域,容易错失其它领域的投资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专业化领域核心产品的培育期较长,容易导致企业短期利润下降;专业化经营容易形成较高的退出壁垒,当行业处于衰退期或出现替代产品和服务时,企业容易陷入“过度专业化”危机。

2.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劣势

优势: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通过开发系列产品或优化产品结构,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多元化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企业分散经营风险,保持稳定收益;有利于企业对人、财、物、信息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潜力。

劣势:由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管理难度较大,进而导致经营风险发生的几率加大;多元化经营易导致资源分散,难以集中力量培育核心产品和品牌产品,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外贸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往往盲目跟风,一拥而上,普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并未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全面、科学分析与论证,缺乏对核心产品的战略规划,结果导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与竞争对手抗衡中明显处于劣势。

(二)缺乏合理的战略定位

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电子商务市场上普遍缺乏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核心竞争力与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外贸企业只有辨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确定企业是选择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同时,企业普遍缺乏对行业发展状况、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议价能力、竞争对手优势的细致调研和科学判断,因而导致无法制定合理的战略定位。

(三)急于求成,盲目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

电子商务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很多企业在没有完全掌握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之前,便超前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只关注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些外贸企业本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为了谋求经营规模和短期高额利润而盲目开展多元化经营;还有一些外贸企业在某一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由于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相关的领域,导致企业资源分散,从而削弱了原本的竞争优势。

(四)产品缺乏特色,难以推动差异化战略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必须能够提供功能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个性化客户服务以及具有独特性的品牌,才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范围窄、产品缺乏差异性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弱等特点,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仅够维系生存但难以有大的发展。缺乏挖掘市场潜力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灵活的优势,难推动差异化战略。

四、对策建议

(一)明确企业战略目标,选择最佳经营战略

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外贸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不同类型的外贸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情况来选择最佳经营战略。对于大型外贸企业来说,可以考虑立足主业,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应针对经营规模较小、产品比较单一的特点,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发挥特色产品的优势,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外贸企业无论是采用自建网站还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都必须有自己的骨干产品,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独特能力,会随着企业战略和市场变化而不断改变,培育核心竞争力不可急于求成,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加大管理力度和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立足主业,适度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

大型外贸企业能够更广泛地整合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可以立足主业,适度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外贸企业在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只有当企业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可以考虑紧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步骤有计划推进多元化经营。同时,大型外贸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必须遵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规律,顺应市场的需求,因势利导,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四)小而专、小而精,走专业化经营道路

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利用企业有限资源投入到最擅长的某个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中,选择能发挥企业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经营战略。此外,中小型外贸企业还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成功占领专业市场。

[参考文献]

[1]王钊.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第8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 企业信用;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工作面临着许多障碍,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素质障碍。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摆脱家族式经营,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企业成长波动大,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往往依赖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经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简单,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导致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制约了企业获得贷款。

2.配套服务障碍。目前银行要求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方式为抵(质)押方式,但有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原始积累有限,虽有合理的融资需求,但因无法提供有效的抵(质)押担保而无法取得贷款。办理抵押物资产评估登记手续涉及工商、房产、财险、法律公证处等多个部门,程序多、手续繁、费时长、收费高,也阻挡了中小企业担保之路。

3.信贷体制障碍。商业银行在信贷配置上,信贷资源存在向国有企业、向大户集中的倾向,忽视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扶持,对中、小客户关注不够、支持不够,贷款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配置失衡。银行信贷标准高,与中小企业经营业绩特点不相匹配是制约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4.信用信息障碍。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加大了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甚至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失实、报表失真,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质量真伪难辨,为防范风险只好从紧发放贷款。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设是关键。中小企业要注重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规范企业财务,加强内部管控,改善治理结构。要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建立和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改进金融服务环境。要引导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对市场前景好而目前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要依据政策给予贷款重组、展期等多种形式帮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要量身定做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行贷款“一站式”审批,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放开金融机构准入条件。鼓励设立中小金融服务服务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等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的特点,加快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设。

3.优化融资配套环境。各级政府要主导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奖惩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将现有的担保机构正常、规范地运作起来,增强服务功能,同时要积极鼓励支持创办担保公司。要整合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逐步统一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信用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库供金融和中介部门查询及决策参考,提高中小企业申贷效率。

4.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中小企业要密切主动加大与地方政府、金融部门沟通,适时通报企业项目概况、投资进度、生产经营状况等,真实反映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金融部门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动态监测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融资动态,落实相关措施。政府继续通过召开银企协调会、银企座谈会、银企项目推介会、银企项目融资对接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银企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政府部门及时指导企业了解融资方针政策,协调做好企业融资工作;相关部门加强组织培训,对中小企业业主和财会人员进行财税和金融知识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和规范财务报表,将提高企业素质与改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5.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一是评级要科学。商业银行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授信制度,在指标体系的确定上,加大定性指标权重,在评级中引入违约率指标,反映企业对金融信用和商业信用两个方面的格守程度。二是利率政策要灵活。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确定上应授权贷款行灵活掌握,采取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适当上浮,结合综合业务的回报率,也可以执行较低的利率水平。通过灵活、合理的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弥补贷款损失,而不是简单地针对某一笔贷款失败追究责任,从而充分调动各级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担保方式要放宽。在还款保证上,优先选择容易变现的有价证券质押、流动资产质押、房产和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及优势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保证,对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应扩大信用贷款比重。四是征信管理要到位。在人民银行现有企业信用信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企业征信范围,整合税务、工商、司法等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企业纳税情况、合同履约、遵守法律等情况,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周正庆.完善创业机制推进创业投资与创业板市场发展[J].证券市场导报,2007,12

第9篇:企业经营概况范文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概况

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实践证明,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既是企业其他各项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1985年,美国就成立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该委员会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以及管理会计师联合创建的,主要研究内部控制问题,探讨财务报告中舞弊事件产生的原因。2004年,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又颁布了《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整体框架》,从此,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就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应用指南。

为了强化和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我国政府于2007年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在《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整体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如今该规范已经在上市公司内部执行,很多非上市的大中企业也以此为参照成功地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写到:“再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它不能够把一个劣迹斑斑的或没有经营智商的管理层变成一个非常有经验头脑的能力的管理层。”由此可见,在企业实现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防御性措施,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能够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企业内部权力失衡

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管理也比较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委托机制,内外部信息又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和约束作用受到了限制,并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而行使职权主要依靠这些内部人员,这种情况自然就弱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力。我国现行企业绝大部分都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担任监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实际控制力较弱,企业经营无法真正做到科学化、民主化,也难以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及有效运行有待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权力失衡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企业为建立起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建立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实际功效,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管理职能逐渐分解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仍然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企业职权划分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这些都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

2.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

通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控制意识和控制行为,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往往只是重视表现形式,实际执行被轻视,使得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由于开展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内部控制并未引起企业内部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内部控制执行受阻,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同时,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也有限,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基本上是由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内部审计部门又多隶属于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致使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结果失事现象较为常见。

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对领导管理者的考核涉及面比较单一,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企业目标任务的实现情况,这种只注重经营目标的考核很容易促使管理人员采取瞒报、虚报的方式达到某一任务目标,以至于为企业接下来的经营活动埋下了隐患。现实情况表明,从内部实现对企业有效监督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内部监督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税务、审计进行监督,这涉及的相关部门很多,要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仅仅依靠内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借助外部有利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创建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领导者体现的随意性常常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成败。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其职责就是对领导层进行监督以及对内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对企业其他成员进行约束。企业应该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用人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企业创建一个两害的内控环境。

任何企业的内控活动都依赖于一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而改善企业的控制环境的关键在于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予以规范,明确企业内部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董事会的构建机制,以企业各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归属于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控执行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主体以及控制目标加以明确,对各个业务流程的具体执行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完善企业的内控环境,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应有作用。

2.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要想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切实转换内部审计职能,突出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以及评价职能。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企业还要努力改进内部审计的方式,加强对事前、事中的审计,做到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