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第1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而言,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都较为薄弱,对其开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论文的意旨,一为反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实践和研究的现状;二为反思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方向,为更好地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的回顾

目前关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和评价的研究文献还十分缺乏,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关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标准和原则

有学者认为好的音乐课的标准是:强调音乐学科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音乐实践中;教学中应体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改变学习方式,关注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和交流合作;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王安国教授则指出:从总体上说,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目标的实现为标准,其选材、流程及方法、手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心理,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能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的愉悦和心灵洗礼,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得或积累一定的艺术修养。

对于音乐教学观察和评价原则,有研究认为:应本着指导、激励、调控、促进的原则,淡化评价中给教师定论的成分;另有文献提出评课应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来实施,提出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四点原则。

2.关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内容和环节

综合相关研究来看,关于音乐教学的观察和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教”与“学”这两条主线上。教师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能力、教学仪表、教师本身素质(范唱、伴奏等);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兴趣、主动参与、综合能力培养、课堂气氛、学生收获与审美体验、创新思维培养、个性能力的发展等。

从环节来看,对音乐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学准备的评价(备课是否充分)、教学的导入评价等。还有研究提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目标,对音乐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

3.关于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包括评课形式化、评课平庸化、评课极端化,对于这些问题,应树立正确的评课观念,建立“捉虫”的音乐评课模式(“问题虫”——问题和缺点、“萤火虫”——优点和闪光之处),以及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等。另有文献认为,音乐评课中存在着随意性、为评课而评课、评课多“研究教”而少“研究学”的问题。其对策为,摆正角色、树立新的评课思维方式以及改变方法、促进音乐评课方式转变(课前交流、听课思考、课后反思)等。

从检索的文献来看,有关音乐“教学评价”的更多文献实则为学生学习的评价(包括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评定),因这方面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故此不进行考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评课的探讨——认为应加强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评课的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分析能力;音乐教育实习评课应把握“情感与角色”、“感性与理性”、“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并提出“归纳”、“演绎”、“探究”三种具体的评课模式。

另有文献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评价进行了分析,从教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与要求、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切入。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研究的问题和不足,除了文献缺乏和研究深度有限,还表现在从教学活动观察和评价工具、方法的推出来看,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来开发和应用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相关研究还处于基层性、个别化探索阶段,真正有效、得以认可并实际推行的观察和分析工具几乎没有。

二、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的反思

1.专业分析和研究的缺失及介入

从中小学音乐教学传统课堂观察的实践来看,其更多地与形式化和功利化联系在一起,发生于新教师入职阶段及对教师的常规考核、评比中,并主要体现为公开课的形式。这种“观察”更多与激励性评价相关,而对课堂的专业化分析和“研究”则较为缺乏。

当前,在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观察课堂的行为基本采用传统的看课、评课方式,它将注意力主要用在“看”上。“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诸多方面。观察前通常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而着重于关注课堂效果。这虽然能就发现的问题展开一些必要的探讨,但并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总结,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故这种观察常常带有观察者较强的个人判断色彩及停留在课堂观察的表层上,无法对课堂教学做出定量的、科学的分析。

相比之下,专业化的课堂观察更为强调明晰的问题意识,需要预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关注的要点和内容,课后再由观察者各自陈述观察报告并展开集体讨论,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紧扣课前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与传统听课、看课不同,专业化的课堂观察更体现为一种研究性活动,更为关注“资料和信息收集”的专业研究。从观察主体(观察者)来说,其更应被称为“课堂观察研究人员”,他们(包括普通教师)需要接受专业培训,要求不带个人判断,进行“中性”的专业分析。

从观察的对象和指向来看,中小学音乐传统教学课堂观察活动主要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基于专业分析和研究的课堂观察则既指向教师的行为,又关注学生的行为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等方面。

与此专业化研究分析相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对课堂观察主体也有不同的要求。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观察主体主要为管理者、“专家”或业务骨干,对一般的教师并没有提出“观察”的要求。即使对于前者,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更多地与主观经验相联系,或基于管理和“等级”评价的视角,而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1]。当今所提出的分析—研究型“课堂观察”则要求普通教师以观察者的角色切入: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主动参与课堂观察的意识,并且,其观察能力甚至应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构成。

2.课堂观察功能:从单一到多维

从外在“工具”理性来看,一方面,在实践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传统课堂观察主要被视为一种基于管理和“相互学习”的评价活动,而其他的功能则相对被忽视;另一方面,从课堂观察在母体学科——教育科学来看,有学者只是把其视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2],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而从以上论述得出,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应是对教学活动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分析—研究手段和作为“研究方法”的兼容。当然,这几方面在特定情境下也是统一的。

从实用意义而言,专业化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超越于传统的听评课(如主要为了评价教师),具有多维的功能:既能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又能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首先,作为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针对实习和新任教师这个群体,通过观察他人可以学会自我观察和被观察,在学习、观察、反省、改进等过程中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因此,课堂观察理应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方式。其次,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研究作为一种教研活动,需要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它能营造一种有助于开展合作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教研文化。再次,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细化为一个个观察点,且观察点的设立都是以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为中心。无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比如提问、评价语言、创设情境等,还是课程资源的利用,比如多媒体课件、乐器、道具等,都是以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应主要关注学生在音乐课中是否参与其中,以情感乐并享受音乐。

3.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及学科差异性

(1)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

当前,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引起相关学者和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普遍关注。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提出课堂观察的指导思想,也与其操作实践直接相关,决定着中小学教学课堂观察的向度和深度。这些理论基础包括:当前国内外关于课堂观察的最新研究进展、理念及工具、技术和方法,国家教育方针、法规、政策对音乐教育的最新要求,音乐教学的特点(包括不同教材及其针对对象)及国内外最新音乐教学改革和研究动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

从课堂观察的实施来看,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不仅与观察标准的制定直接有关,并且只有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观察主体才能很好地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做到游刃有余,切中要点,达到指导、改进教学效果等目的。

(2)课堂观察的学科差异

不可否认,在我国一些学科教学领域,已经引进与运用了一些先进的课堂观察技术、相关系列方法和工具。从这些技术、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来看,课堂观察或者适用于一般的文化和知识性教学课堂,或者具有某学科的特殊性。即使对于某些通用性来说,也主要基于技术的视角(如提问的数量、语言流动的频次等),而从学科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技术还比较缺乏。如FIAS体系关注言语方面的信息,对于非言语的诸多信息则无法记录和反映。

无疑,对于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来说,这些工具和方法无法直接引入。相对其他科目,音乐教学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特征,相关教学活动和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如范唱(乐器示范)、指挥、音乐欣赏(录像、录音)、伴奏、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乐器的个别辅导等。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一般性的课堂观察技术,则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如取样较少、观察项目多、观察对象相对分散而使得观察难度增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更大的互动式干扰等。因此,课堂观察要实现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克服“学科缺失”的弊端,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观察框架,开发学科内容分析工具,从课堂主要构成要素出发,确立课堂观察框架,以弥补现有的观察技术缺乏学科内容视角的缺陷,为教学提供专业层面的诊断建议。

4.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与使用

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方法和手段来看,课堂观察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具有粗糙、主观性较强的特点。多年来,在方法的改进和提出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探讨观察是什么、谁来观察、观察什么内容等问题,但基本上并不涉及如何进行观察和具体的方法技术[4]。

从课堂观察方法和工具运用的发展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开始创立相关定量观察方法和工具并予以推广,现在较为常见的有十余种。另从定量观察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广度来看,该方法和工具系列已在美国等国教学活动观察、评价中演变为最为常见的方法和工具,并已成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新教师培训必备的内容。而在我国,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相关系列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所涉及,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还仅仅停留在采用传统、单一的观察模式,定量观察方法的优势仍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从课堂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自身的属性角度来看,课堂观察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能相对充分、完整地描述观察情境,保留事件的发展进程、逻辑关系。然而,这种课堂观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个别性,观察者的个人经验、描述能力和相关理论水平与记录水平有很大关系,针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结论很难达成一致,可能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观察结果很难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从实践来看,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基于不同的评价要素而对不同的等级进行确认的方法,以及“打分”法均属于此类。

相对定性观察的局限与不足,定量观察则具有其特有的特点与优势。所谓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机构化的记录方式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观察。从其他学科的实践来看,它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5]它强调低推理、少判断,观察者在记录时利用相同的标准对课堂行为和事件进行归类。因此,不同观察者之间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观察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还可以通过电脑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整个资料分析过程相对简单、客观,观察结果也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可见,定量课堂观察方法技术性、工具性较强,适合通过它对课堂进行有限距离的微观研究。当前,国内外课堂观察发展中最为流行的定量观察和记录方法体现为以编码体系为特征。但遗憾的是,该方法体系还没被引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来。突出对课堂活动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师生互动的量化分析),这无疑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下一步发展的可能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郑金洲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杨玉东.“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第2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一、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突出成绩

(1)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文件和法规,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

(2)师资人数不断增加,参与新课改培训的队伍逐年壮大。

(3)教学硬件设施在各地区、各校的配备趋于规范化,有效地配合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全国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大力开展一系列生机勃勃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从而促进了校园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5)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开始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和综合创新式教育模式转变。

但是回顾与反思十几年的课改,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学科存在的问题思考

1.音乐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审美体验价值,此外,它还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2000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的文件,并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程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这些决定、文件、会议的提出,清楚而强烈地表明国家正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国各省市的音乐开课率普遍提高,要求各校每周必须开设1~2节的音乐课,但受重视的程度却不够,表现在:

(1)在小学课程中,语数外是备受重视的所谓的“主科”,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科目,而“音体美”则被称为“小三门”,仅作为培养兴趣爱好,可有可无,是“副科”。

(2)音乐学科教师之间缺乏竞争,学校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主要在每年重大节日的节目编排上,对其课堂教学方面的听课次数普遍不多,重视程度低。

(3)评价机制不完善。虽然学校目前采用综合等级评价方式,不再以分数评定学生能力的高低,但对于音乐课的考核,有些学校以平时表现来评价,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唱一首歌来评价。

2.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方面缺少衔接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的人才,但现如今,高校师范课程改革还未开始。

一方面,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输送优秀人才,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强调“师范性”,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如今,我国的师范院校却成了“小型音乐学院”,只注重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培养,而且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扩招,生源的整体质量也有所下降,师范专业的除“主修课”以外的“副修课”与“选修课”整体质量也都在下降。

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师范课程体系设置目前仍沿用以往的体系,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配器等,课程内容过于“泛、杂、多、专”,这种设置太分散,缺乏整体性,学生只学到一个个小的知R点,却很难将这些小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整体思路,再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从一定意义上讲,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并不太高,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在于“如何上好课”,因此,在对义务教育音乐教师培训的同时,应同时对高校师范专业的师范生的在校学习内容及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二者有衔接点。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笔者呼吁学校在小学阶段真正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少点分数上的评定,多点综合能力上的提高,让音乐课受到与其他科目同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能仅仅体现在开课率及课外及校外活动上,要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及音乐课程改革的各方面,使音乐课程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各方面都予以重视,使音乐课程发挥它自身的价值,真正为学生“减负”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 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3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方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出来的就是“高效”,即在音乐课堂上,能够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到音乐教学重点与目标,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上应该充满一种欢乐的学习气氛,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应该在高效课堂中学习到知识点,通过高效课堂提高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多学习的热情。同时,对于高效课堂的判断衡量,不能只是通过一节课或者多节课来判断,高效课堂的体现,也应该是长期的教学效果。

一、高效课堂中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灵活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用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才可以有效地、积极地开展音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音乐高效课堂教学,音乐课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天生就对音乐有较强的天分,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在教学上,要结合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采用更加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学习音乐的课堂中,提高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充分活跃起来,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课堂中可以让他们多互动。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有要求的,教师应具备音乐教学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音乐知识,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起音乐高效课堂。

二、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地了解到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作用,才可以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性格,而且处于对知识探索萌芽阶段。音乐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可以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离不开音乐教学,在他们智力开发过程中需要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这样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包含很多层面的知识,不论是演唱还是弹奏。这一系列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大脑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弹琴,活动了手指,同时也需要眼睛看琴谱,通过弹奏技巧的学习,不但需要动脑还要用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其次,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丰富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小学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再次,小学音乐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能力。音乐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音乐教育对个体智力发展与提高个体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音乐教学也开发了学生音乐思维与创造精神。所以,就小学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对小学生智力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1.通过学习环境建立,提高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表面,学习气氛不是那么紧张,这种学习气氛使得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不愿意学的心理,他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多数是处于被动的。通过学习环境的建立,再加上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做到音乐课堂高效率,通过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让它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通过教师在音乐课上布置的音乐作业,能够轻松地提高学习自控力,提高他们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学习型游戏,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完成音乐课的学习进度,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同时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2.新时期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多媒体技术。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时候,不能单靠课本上的理论进行单方面教学,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作为小学音乐课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景演示教学,这样可以改善音乐课教学气氛,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更加踊跃地参加到音乐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音乐这样的学科,有效地把音乐中的知识展现出来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更加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提高学习乐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学习思路,在多媒体和教师共同引导下,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灵感得到激发,并且使他们非常愿意学习音乐知识,有效地提高高效课堂时间利用效率,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成长。

3.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学习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首先,教师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受思维发展影响,有些时候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到音乐学习中来,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鼓励,不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表现如何,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帮助学生不断克服音乐学习困难,加强学生的学习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学习音乐的时候,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加强合作能力,在高效课堂上,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音乐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音乐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演练,之后让学生直接参加评价,发挥学生自身主导作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给予积极的指导。充分提高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当一回小老师,通过这种课堂学习方式,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再次,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教学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通过高效课堂,教会学生反思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其实就是学习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自然可以评价出自己的有点和缺点,那么一定可以通过发现自身的缺点,找到改进的办法,建立了学习的信心。长期坚持自我评价,小学生音乐能力提高的同时,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加强教学比重,新时期的客观发展要求也充分地体现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校应不断提高重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找出学生音乐学习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建立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西教育.2011.

第4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心动;情动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动”。这种“动”既是学生的思想情感之动,又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灵动的变化,只有让学生和课堂都动起来,音乐课堂才会别开生面,再创辉煌。当前的课堂上普遍显示出学生的一种被动之感,由于对于该学科的不重视和教学方法的老套直接导致了课堂没有活力,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要顺应时代的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去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为学生倾情付出,让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提升,让他们也可以被艺术的情怀陶醉。

一、心动,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动,是开展一切事情的前提,没有心灵上的一种呼应是无法从根本上产生一种必胜的信念的。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呼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就要使其心动,让他们被每一节课深深吸引,在上课之初便欲罢不能地投入其中,这才是教学成功的艺术。小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无尽的期待,我们要积极地挖掘出那些他们期待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中去积极地利用,从而让音乐能够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精神食粮。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利用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来让学生去为音乐心动,爱上音乐。

例如在《闪亮全世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先让学生的心动了起来,这首歌曲中与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我最闪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课堂导入的环节我就利用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一种痴迷心理来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最闪亮》大家熟悉么?谁能够哼唱几句?”大家都轻轻地哼唱了起来,进入课堂的过程中学生非常的轻松。“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比《我最闪亮》更加有追求的歌曲,《闪亮全世界》好不好?相信你们一定会期待这首歌曲。”学生们都充满着一种好奇,都是闪亮,又有何不同?我让学生来反复地欣赏这两首歌曲,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然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心灵上有所触动。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心动是参与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去打开学生的艺术心扉。

二、情动,撩拨学生的艺术幻想

音乐是情感的凝聚,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用心去欣赏,用情去感悟,就会使自己在音乐中沉醉下去。可以说音乐中的情感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好那些温暖的音乐情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小学生需要德育,需要养成良好的品质,而利用音乐去进行情感熏陶则更有效。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选择的曲目多为积极向上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采取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心理实际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的情感随音乐而动起来,则可以使学生从小便产生一种对于艺术的向往和健康的心理态度。

例如在《小白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首先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处境,然后让学生再去欣赏这首歌曲,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我没有打扰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体悟音乐的情感。忧伤的情感逐渐地流露到了每个学生的面庞上,我深知,他们已经被这音乐给感染了,于是我利用这节课中迸发出来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生活的不易,去反思自己父母对于自己无尽的付出以及美好的期待。有的同学说:“老师小白菜太可怜了,相比而言,我们还是幸福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美好学习生活,努力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好学生。”还有的同学说:“过去的我们太不懂事了。”整个课堂气氛都被音乐中的情感浸染了。

小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他们中有着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而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音乐课堂,将学生坚韧的心理品质挖掘出来,用音乐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从而在情动的同时还可以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满足。

三、行动,展现课堂的多样魅力

课堂的动更在于课堂形式的动,也在于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课堂形式中动起来,这样更能将音乐学习的气氛调动起来。行动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在于教师的一种对于课堂负责的行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全员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教学上的期待,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一些音乐活动来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全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例如在《乌鸦与狐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去感受音乐,首先让学生去欣赏音乐,而后我让学生去创编一个音乐剧,让每个小组创编一个,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这样一来,就使全员都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了,学生在表演中尽显了乌鸦和狐狸的神态,在音乐的创编上也是各有特色。我不禁为学生的能力而慨叹,学生们是可以自己在音乐实践中去战僮晕业摹T谡庋的活动中,他们更容易去理解音乐的情感,也可以在其中收获到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实践活动不是一个学生的活动,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整个课堂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乐园。这样,学生才会收获参与课堂的满足感和对下一节课的期待感,而课堂、学生、老师也可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呈现出一派活跃而又真实的状态。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动起来,才会获得无限的精彩。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热爱音乐的心情,而后在从情感上去激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共鸣,从而使音乐情感更加的丰富,审美情趣也更加丰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一些音乐教学活动来使学生行动起来,全员参与课堂中,去共同创造一种完美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其中都可以获得精神成长,展现音乐课堂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课堂;对策

一、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只是简单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成了整个课堂的主角,这种局面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堂课下来给人感觉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且他们跟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少,这样的教学成果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小学生的上课纪律本来就不好控制,学生年龄小,如果在教学中不能以很好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有反感,长此以往,其他课堂纪律也会被吸染。

(二)课堂内容缺乏新颖性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很多学校也配置了相关的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只是单独选择一首歌唱一节课,音乐老师很少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一首简单的歌曲,完全可以制作成一个生动的、多样化的教学课件,内容应包括相关的图片,美丽的教学背景以及相应的背景音乐。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不怎么备课,更不去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很多小学生也不配合老师的音乐教学。这样的音乐教学既乏味又没有知识底蕴。

(三)教师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其素质能力、教学能力都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学情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要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自身抓起,相关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很多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师,很少花出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拥有渊博的知识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改善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学校需要完善小学音乐课的设备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为了使音乐课健康而有序的进行,音乐课的设备尤为重要。希望各学校都能够有专业的音乐教室,以及一些基本的乐器、教材和教具。比如,专业音乐教室、钢琴、音乐书籍、音响设备、电子五线谱黑板、多媒体这些硬件设施都应该具备。音乐课的正常开展必须使用一些乐器,就拿多媒体来说,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插入一些幻灯片和视频,即会满足学生欣赏的需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音乐课堂就会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一些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音乐教学也能够顺利进行。电子五线谱黑板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五线谱不熟悉,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涉入一些乐理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教学设施,也就导致教师对其忽视。所以教学设备的投入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作为音乐老师纵使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如没有教学设备也不会有施展的平台。

(二)利用新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做好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应该利用音乐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将课堂导入做好。其次,音乐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联想教学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爱玩是学生们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保证学习效果。音乐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入到各种小游戏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表演划船的动作,通过曲子的速度和节奏来规定划桨动作的速度和节奏,从而让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型特点。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可以运用联想教学法,应该对课堂设计进行创新,例如在《牧歌》中,音乐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同W们想象大草原的蓝天、白云、绿草、羊群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草原的辽阔,体会作品宛转悠扬的音乐特点。因此,选择新颖的课堂设计,这不仅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学校对于教师教学创新的支持与理解。

(三)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只依靠传统音乐学科一陈不变的沟通交流渠道是无法完成的。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要求,呼唤音乐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高尚师德、人格魅力、率先垂范、以身教人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唱歌欣赏音乐而已,同时也应该在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系统的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逻辑性的思维塑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音乐老师在使用系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组织音乐教师参加社会上开展的音乐教学法培训的系列课程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教学中。在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音乐教师,将能通过课堂向学生准确传递音乐学科思维与行动的精髓,以自身的专业可持续成长,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品质,带给学生充满情感、乐感与美感的音乐感染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可受益终身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逐步规范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健全的人格熏陶下成长。这种美学教育,一旦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都会具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引起重视,使学生接受正面的教育,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瑞英.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1994(05).

[2]常清清.浅谈小学音乐创新教学[J].中华少年,2016(28).

第6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参与;情感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现状点击

参与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

然而随着近几年本人对“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梳理后发现,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使学生在音乐课上还未能真正做到时时参与,人人参与。

现象:有活动没有音乐体验。

一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活动:跟着《劳动最光荣》的音乐表演一下平时自己劳动的样子。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孩子们有些确实在模仿扫地、擦桌子等劳动场景,但更多的孩子开始讨论起劳动的种类来。你一言,我一语,全然忘却了这是一次音乐活动。

反思:活动是适合小学低年级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许多教师在音乐课上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这节课中,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合理,以至于学生参与面不广,不能主动参与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学生未能成为课堂音乐活动的主角,不能很好地获得音乐的体验。

因此,通过音乐教师运用合理、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育环境下,基于对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开展参与模式的教学,努力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1.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在音乐教学活动别注意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音乐活动。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采用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的多媒体,

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学生就会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2.倡导积极的竞争与合作,鼓励学生主动深入地参与音乐

活动

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开展竞争能使学生自尊心大大激活,精神振奋。但是,学生个体间存在着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及创造条件和机会,比如音乐合作小组的形式,以此来发挥优生的影响力,促进其他学生的进步,并以团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学生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会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产生成功的喜悦,以成倍的热情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尝试参与式教学模式之后的三点体会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音乐教学中,并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以及课程内容,来制订合适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环境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但在现有条件下,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2.选择好让学生“参与”的形式

要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并不难,难的在于要通过好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兴趣,通过一些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音乐的学习依赖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从内心去寻找音乐中所存在的美,并在音乐的自主学习参与过程中,得到最大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作为音乐教学者,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并在课堂上能有五光十色的感受来与大家分享,这是新时代的美育所呼唤的。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科学出版社,2004-05.

[3]王英奎.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4]腾守尧.走进课堂:艺术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01.

第7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课堂;音乐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但是,实践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我们的音乐教师对新理念、新课标的把握、理解不准确,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五花八门、花枝招展。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我们的音乐课堂呼吁真正的音乐课,学生期盼减负了的音乐课堂。在这里,我提出目前几种音乐课堂出现的问题。

一、音乐课势必体现音乐性

新课程提出了音乐不是独立的学科,它与思品文学、戏剧、美术等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提倡音乐学科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但是该怎样整合,要整合到什么样的程度?很多音乐老师心里没底。我曾听过这样的一堂课:教师执教人教版歌曲《踏雪寻梅》,课堂上反复朗读儿歌与古诗,不断地提问、讲解、品读诗中的含意,学生在老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中进行了画画、跳舞和朗诵,忙得不亦乐乎,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而学生真正唱歌曲、参与音乐作品表现的时间却很少。有关音乐作品内容的学习,教师一带而过,见不到老师指导学生怎样把歌唱准,怎样把歌曲情绪表达出来,一堂课下来没有听到期望中悦耳的歌声。这就是教师以学科整合为重,忽视了音乐教学学科性质的结果。其实,音乐课中知识整合要注重音乐性,应该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抛弃那些没有音乐性,为整合而整合的教学手段,用各种紧扣教材,突出音乐的方法去整合,让音乐课在具有音乐性的知识整合中变得更厚实。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过于烦琐

教学过程是信息运动的过程,是信息传递、识辨、储存、再生的过程。而语言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往往故事的讲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音乐课成了故事课、语文课,课堂中的音乐也就自然少了。如,一位教师执教欣赏《龟兔赛跑》一课时,可能原意是要用童话故事来贯穿始终的,但是没一次进行故事描述的语音过于繁琐,导致听音乐的时间一再压缩,到下课了,一遍完整的音乐还没有聆听完整。就这样的课而言,整堂课教师可谓是费尽心机和“口舌”,学生似乎学得兴致勃勃,然而不管从教学目标落实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看都是无效的。诚然,用童话做主线,把音乐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串联成一堂生动有趣的课,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和教学模式,但是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的语言讲述所占的时间多了,学生音乐活动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所以,教师良好精炼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有效且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

三、音乐课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需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而在目前,有些音乐教师有淡化双基的倾向,课堂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只以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为主,忽视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在我们现在听的许多课上,即没有听音、视唱、发声、识谱、合唱这些音乐基础知识常规练习,也没有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教师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整合性,长此以往,音乐教学有何意义和价值呢?

第8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民主

和谐社会下的教学民主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教学目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的体现,是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通常是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环节,学生便亦步亦趋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教学效果并非与我们的教学预计相符,有些学生努力追赶,仍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例如,在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深有体会的是一些学生很无奈地跟着伴奏歌唱,却是囫囵吞枣、唱不分明。由于他们赶不上老师的进度,便干脆在座位上自娱自乐,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我们不能否认,老师颇费心思地带给学生欢乐、轻松的学习空间,其意图是好的,而精心的设计却导致适得其反的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发生在学生的学之前,学生不享有对课堂进程的设计、调控和反思的建议权和采纳权,这就决定了教学进程上的不平等,就需要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是一种思想,要将这种思想转换成教学行为,就必须探索并掌握相应的策略。笔者在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音乐课堂中体现开放

我们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喜欢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这一现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水平,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开放民主的学习观念。通常我们对于音乐课堂效率的评价只重视前者的因素,学生开放民主的学习观念则较少提及。

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民主的学习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形成的,也并非抽象的理论。它需要老师赋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时间和课堂发挥空间。作为学生的音乐引导者,在音乐教学中,我常采用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童话和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听觉享受,自愿地去进行听唱的练习,并且较适度地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和表现音乐。这样,学生拥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表现的机会和一次成功的体验。另外, 我尝试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帮助一些心理、性格封闭的学生树立民主开放的学习态度。比如,音乐教室是学生的另一个学习的场所,老师可以很好地资源利用,将音乐课堂情境化,学生的视觉体验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心灵体验,老师以公正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我们的弱势群体,那么相信不用多久,音乐课堂上的学生眼睛里都能够发出最闪耀的光芒。

对于开放式的教学,不由联想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从体育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够采纳的也很多。我们知道,常规教学下的体育课是在室外的,这样学生可以接触自然界的点滴。我认为,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能够从这一方面出发,带领学生去室外上一堂特别的音乐课,在郊成一圈载歌载舞,老师拉着手风琴奏响音乐,那种情境是不许要创设而又是最真实自然的,也最能够触动学生学习的心弦。

二、音乐欣赏中表情达意

音乐欣赏在新课程标准中是“感受与鉴赏”这一领域的实践,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欣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性欣赏的过程。

三、音乐实践中鼓励创造。

“创造”是音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体现之一,也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奏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在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具体分为即兴创造与非即兴创造两类。而前者相对而言是学生潜能含量的表现,后者则是音乐模仿前提下的再创造。要使学生的创造民主化,我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

1.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创造。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因而我们的音乐课堂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放松和舒缓。而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形成不乏味的音乐创造。

2.在开放创造中开动大脑。

开放音乐教学过程,是民主的又一体现。我们可以采取游戏、表演等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音乐童谣双声部的练习中,由老师对童谣引入,学生开动大脑进行童谣汇编和创作,并发掘出一些比较耳熟能详的童谣,老师便虚心求教,以第二声部的身份,与大家一起说童谣,这样学生在无形之中体验了双声部的音响效果。老师以简明的言语形容双声部的含义和创作,再进行小组间的协作练习,我们会发现学生能自创出各种不同的双声部诵读童谣,两声部间的节奏间隔能够进行不断的变化。当然,在学习开放的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调控课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一开放就扰乱了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调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注重课堂教学的常规培养,在开放的同时做到活而不乱。

四、音乐教学中培养默契

第9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

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你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从老师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