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高效学习的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学习的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学习的办法

第1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实习;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32-03

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以理学、工学、农林等科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林)场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以师范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以医学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至少应当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使用需要的教学医院”[1]。实习,对于本科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习,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某些高校甚至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偶尔,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师范本科毕业,连怎样讲课都不懂!”“针都不会打,真不敢相信她学的是护士专业!”“万用表都不会用,你是学文科的吧!”作为高校的老师,听到这些,哪个不脸红?尽管这样的学生只是个例,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当然,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学生没有参加实习,似乎太过绝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学生有经过实习环节的系统训练,这样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更不会出现诸如对就业产生恐惧症的学生。因此,如何加强高校的实习教学,提高实习的质量,值得从业者们的深思。

一、什么是实习

实习,似乎离我们很近,又似乎离我们很远。说它离我们很近,是因为我们天天在讲,学校在讲,家长在讲,企业也在讲;说它离我们很远,是因为大家所讲的所谓的“实习”,跟高校学生应有的实习相去甚远[2]。人们习惯于将学生打假期工或户外拓展活动归属于“实习”,于是乎,“实习”满天飞,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回头一看,该做的还没做。

到底什么是“实习”?教育部似乎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根据教学的规律,做一梳理,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实习是为了检验、巩固、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到学校以外某单位(包括校产企业)从事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职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根据实习的地点分类,实习可以分为校属单位实习和社会单位实习;根据实习的形式分类,实习可以分为参观实习、毕业实习(理学、工学的一般称为“生产实习”;医学的一般称为“临床实习”;师范专业的一般称“教学实习”)和工作实习。当前,一些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后,会要求学生提前到单位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实习”[3]。工作实习实质上是工作单位的试用期,是单位将试用期提前了。表面上,这种实习对单位、学生都有好处,但却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不应鼓励。除按以上方法分类外,还可以根据实习的组织方式分类,将实习分为自行联系和统一安排,而统一安排还可以分为学校指导老师跟班和不跟班两种方式。

在实习的多种形式中,毕业实习是最为重要,也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下面所述的实习,即指毕业实习。

二、实习的目的意义

为什么要实习?两千多年前似乎就有了答案。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况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而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不同的表述,相同的观点,进行实习的理由,尽在先贤的话语中。当然,时代不同,实习的目的意义会有所差异。

那么,现在的实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认为,实习就是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话是这么说,但科技的发展,已对实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大部分知识,已是经过千锤百炼,证明是真理,因此,“检验”已不是“唯一”和“主要”的目的。现在的实习,关键在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理论知识。为什么会有就业恐惧症?不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理论知识,而在于学生不知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作者在实结会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实习,让我了解了实际工作的方法”,套句广告词就是: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不敢就业了。可见,现代的实习,不但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在企业和社会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开阔视野。

三、高校学生专业实习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课程形同虚设。随着经济体制改制的不断深入,私有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而国有企业的数量逐渐越少。由于私有企业对高校学生实习需求不了解,或缺少相应的实习生指导经验和技术力量,抑或是怕学生的实习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常常将准备参加实习的学生拒之门外。面对这一状况,有些高校似乎显得“束手无策”,常以“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为由,有意无意地将实习课程给“遗忘”了。而有些高校似乎觉得,完全不进行实习,“上对不起教育部,下对不起学生、家长”,于是,又有了企业“一日游”的现象,以一日的时间,完成了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的实习任务。说实在的,“束手”是实,“无策”是虚。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如何解“缚”,关键在于高校,而不在于校外单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实习单位联系难不是高校不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的理由,责任心的缺失才是这种现象出现的主因。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不安排实习,是跟观念有关的,他们更希望学生在学校多做一些“科学研究”,多出一些“成果”,或好好为考研做准备。

2.实习过程形同放羊。自行联系实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受到大家的青睐,自有它的优势:其一,让参加实习的学生更加分散,可减轻校外单位接收学生的压力;其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其三,可以让学校免去联系实习单位的苦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学校将为学生开出一张实习介绍信和收回实习鉴定表作为实习环节的全部职责,至于学生到哪儿实习?实习多长时间?实习什么?如何实习?那可是不闻不问。疏于管理催生了以下现象:(1)弄虚作假:实际没有参加实习,却通过关系单位开出实习鉴定表。(2)张冠李戴:把学校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当成实习,所参与的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相去甚远。(3)流于形式:每天准时上下班,上班后走马观花遛一圈,而后便无所事事。第三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也确实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实习性质形同打工。这里所讲的打工,是指在一个岗位上“坐穿板凳”。一些企业接受实习生后,或许是对实习目的的不了解,也或许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把参与实习的学生以打工者对待,不管学生的实习时间多长,一直安排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甚至还抱怨:你们的实习时间太短了。言下之意:当我们教会学生操作时,你们的学生就离开了。作为学校,希望学生在实习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需要适时轮岗;而作为企业,希望学生能为单位创造一些利润,又需要“一岗到底”,这显然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考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也考验企业管理者的社会奉献精神。

4.学生缺乏主动意识。以上问题的责任,主要来自学校或企业,而这一点,却出自于学生自身。有这样一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坐在实习岗位上形同泥塑,等待着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导。说实在的,“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是学校老师的天职,但企业指导老师恐怕不这么认为。缺乏主动性,虚度一两个月的光阴,受损的恐怕是学生自己了。当然,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实习岗位不适合自己,因此自爆自弃,放弃主动学习。

四、解决办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切不可抱着“一蹴而就”的思想,而需要靠多方长期、共同的努力来实现。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学校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主要职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端正态度。有句老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让参与实习的各相关方,包括学校、带队教师、学生、实习单位、单位指导人员等都能正确对待实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保证质量。具体而言,学校要充分意识到实习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秉着“一切为了学生”这一理念,力争联系最合适的单位,安排最有经验的学校带队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学校指导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时刻关注学生实习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实习过程碰到的难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学生要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正确对待实习课程,服从学校带队老师的安排,尊重单位指导人员,主动向指导人员请教;企业应展现其社会责任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实习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企业指导人员要把指导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耐心细致地完成实习期间的指导任务。

2.完善制度。只有端正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作为保障。这其中包括“实习课程教学大纲”、“实习课程教学标准”、“实习课程管理办法”、“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课程计划书”、“实习课程指导书”、“实习岗位选拔办法”等基础性文件的制订,以及为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动员会和不断优化、完善实习课程教学质量的总结会或经验介绍会的召开。

3.周全计划。周全的实习计划,是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的基础。实习计划可包含以下内容:(1)参与实习的对象和人数。(2)年度实习的时间。(3)实习的组织方式,为保障实习的质量,应尽量采用学校联系,学校带队老师跟队实习的方式。(4)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5)实习生的接送方式以及在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6)实习经费预算等。

4.严格执行。在计划制定完成后,就必须着手完成一系列的相关工作:(1)明确实习职位的要求和实习的具体内容,编写“实习岗位简介”,制订“实习任务书”。(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实习职位的申请和选拔,做到因材施教。(3)召开实习动员会,进行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的目的、实习的内容以及应注意的事项。(4)发放实习所需的资料,包括“实习岗位简介”、“实习任务书”、“实习介绍信”、“学生实习安全守纪承诺书”、“学生实习记录手册”、“学生实习考勤记录表”、“学生实习成绩鉴定表”等。(5)由学校协助实习单位组织岗前培训,包括安全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6)在校外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习工作。(7)由实习单位协助学校组织实习鉴定,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5.加强监管。说实在的,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计划,而是执行。要使制订的实习计划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实施,就目前来讲,完全靠“自律”是不够的,必须加以适当的监管。对于学校联系的实习,只要制度完善,计划周全,监管相对简单,而对于自行联系的实习,监管就比较麻烦。如何管理好自行参加实习的学生,下面的方法可供参考。(1)申请:由学生提出自行实习申请,同时提交“申请表”和“实习单位接收函”。在申请表中,学生实习期间的联系方式、实习单位的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邮箱等),以及实习岗位的介绍等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实习单位接收函”中,除了同意接收学生的实习请求外,同意学校电话或派人前往实习单位探访、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2)审核:院系根据实习课程的教学目的,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特点,对学生是否适合前往实习予于确认。(3)检查:在不影响实习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定时或不定时与实习单位或学生进行电话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工作情况,甚至是派人到单位进行现场检查。(4)处理:对于弄虚作假者,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五、结语

近期,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各地高校正在全力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不过,现实与期望尚有差距,道路仍然非常曲折。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事业尚未取得最后成功的背景下,传统的实习工作仍需继续开展。本文针对目前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是否合理,见仁见智。一句话,愿我国的教育事业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Z].教发[2006]18号.

第2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习动机;学习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94-02



一、引言

目前,民办高校的许多英语老师都发现,许多学生学英语积极性不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英语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们却没有什么很大的反映。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困难生对英语这么不感兴趣,通过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基础不牢,从初中到高中英语就一直不好,进入大学,英语又不是专业课,所以就觉得没有必要去学。其次缺乏方法,学习效果不好,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同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上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也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许多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着英语,所以作为教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学习。部分老师对一些学生有怨言,主要针对的是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一种困难生属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跟上教师的教授进度,加上长期以来对学习期望不高,因而麻木地接受着失败。一种困难生的失败在于其方法或能力信念有问题,因而长期在失败情境中形成了习得性失助。一种困难生摆脱不了对自我的保护,只注重在学生成绩上的表现而非学到多少东西,这些都是学习动机出了问题。

二、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是推动人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学习动机是在某种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在诱因的刺激下而产生的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激发或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能够使个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并且可以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人可以通过学习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他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心理学家按照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原则对学习外语动机的类型进行过各种划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所谓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外语学习本身能激发兴趣和愉悦,同时能提高学习者本人的能力和独立性。所以外语学习者持这种动机时,就可以不受外界的刺激和干扰,长时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通常内在动机指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所谓外语学习的外在动力,是指学习外语的原因存在于学习活动本身之外,是为了得到什么奖赏或避免挨批才学习外语的。通常外在动机是指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励与惩罚、运气等。当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对于学习困难生来说,只有真正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去,因此内在动机在外语学习中意义重大。笔者主要从内在动机出发阐述了如何激发困难生的学习动机。

三、激发困难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策略

(一)稳定困难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持久而稳定学习的推动力,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指向学习活动之外即外部动机,需要学习情境以外的诱因加以维持。因为外部学习动机依赖于外物,所以一旦外物缺失,动机就会减弱或消失。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时的学习动机就是考入理想大学,一旦进入大学,就意味着实现了目标,因此也就不存在学习的推动力了。这一阶段新的目标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意义不明确,于是就产生厌倦、逃避、害怕等心理,造成了学习障碍。研究表明内在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内部寻找乐趣,发现学习本身的意义,允许学生做选择,鼓励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用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关注自己能力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投入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或技能后的成功和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

(二)帮助困难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是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困难生设计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成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进而提高学习动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定位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影响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只有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努力去完成当前的任务,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预定的目标,二是要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首先教师要帮助这些困难生确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逐步完成。同时教师在给困难生实施教学或指导其开展活动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基础和条件,设置难度适宜的任务。太难的学习任务会让学生没有信心和兴趣,很难坚持完成,效果较差。太过于简单的任务,学生不屑于参与,成功也不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切实的提高。只有难度适宜,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从中才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提高能力,这才是好的任务。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就目标,将真正掌握知识和能力作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进步,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帮助,可以安排成绩不好的学生与中等成绩且为人友善的同学一起学习,增强学生的信心,帮助他们认识到努力和实现目标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确认学生困难生的努力、欣赏评价其进步、投入积极的期望等形式来鼓励学生,而不是总关注学习好的学生,降低部分学生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合理的目标,从低层次慢慢升到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慢慢地找回自信,对学习产生一种需求。此外,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必须清楚地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才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

(三)帮助困难生培养成就感

自我效能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动机概念,指个体关于自己胜任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在控制与调节个体行为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人们的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了其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越强,可能付出的努力越大,坚持的时间也越长。它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如给予学生有意义的任务,允许在任务中选择;鼓励学生设立特定的、有一定难度的但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多一些设想自己取得成功时的感受;提供能够帮助学生成功的指导;仅在必要时使用奖励,强调奖励的信息功能而不是控制功能;在评价方面,对于成功者淡化外在因素的评价,特别是对挑战的任务,提供基于掌握而不是社会比较的评价。要帮助学生欣赏他们正在通过接受挑战、持续努力过程中发展的自身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通过努力能够得到成功的希望。通过以上的策略的使用,让学生经常性的经历成功,可以提高学生感到掌握与胜任的感觉,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出深层的学习动机。每个人都会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学习困难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当他们达到了一个一个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成就感。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录像、竞赛等多种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通过使学生困难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对成就的渴求。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们分好组,请每组的同学用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表述出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更加容易的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表演的过程别关注学习困难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样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英语学习困难生尤其要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只有从内在真正的产生了英语学习兴趣,强大的学习动机才会驱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业成绩,学校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困难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M].

[2]武丹丹,李峰.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第3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办学特色 

 

办学模式是指一所学校为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一定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制约而形成的,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它对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与制约作用,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的形成。根据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合理进行专业布局,是高职院校确定办学模式所应进行的内容之一。《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其实质是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进行了概括,即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促进这一特色的实现,《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实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教育目标,形成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特色。自2007年以来,学院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发展调研,深入研究高职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规划并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建设,逐步打造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专业与专业群布局,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进行专业布局调整 

自2000年建院以来,学院在专业布局与调整方面一直坚持“立足区域经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依据学生就业率信息、地方职业供求信息以及学院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状况,及时增设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逐步改造生命力不强的传统长线专业,先后进行了三次专业的申报、论证与调整工作,使专业数量达到15个。自2007年以来,为配合学院2008年迁址至沈阳沈北新区的发展规划,更是重点加大了对沈北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调研,以推进学院发展步入快速干道,增进发展的后劲。通过调查,制定了学院发展规划,针对沈北新区致力于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光电信息、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商贸地产等主导产业的建设思路,将15个专业调整成粮油食品、幼儿教育、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电子信息五个专业群,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群的集群力量,全方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五个专业群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教学改革的发展途径,均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群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粮油食品专业群包括粮油储检技术、粮食工程、食品加工技术三个专业。其中的粮油储检技术、粮食工程是全省独有的专业,学院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依托,针对其粮油食品产业带的飞速发展,主动与驻区新建粮油企业密切联手,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高了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知名度,两个专业先后均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品牌专业”。该专业群的教师陆续获得了“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名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粮食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粮油品质检验技术”是我国高校粮油食品类专业的第一门,也是现今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正是这一系列专业建设优异成绩,不仅形成了“变实习实训为预就业、变‘松散培养’为‘订单培养’、变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的办学特色,促成了订单办学模式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校企双赢,而且还促成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申报,拉动了粮油食品专业群的全面发展,以专业群的集群力量,为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经济管理专业群由物业管理、工商文秘、电算化会计、商务英语等专业组成。该专业群结合沈北新区作为沈阳经济发展新区域的特点,针对工商文秘、电算化会计、商务英语三个专业人才需求、实习安排人少分散的实际特点,确定了以物业管理专业为龙头,发挥物业管理专业与驻区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均有新建建筑,实行物业管理)接触广、信息灵、人员需求多的特长,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发展。目前该专业群在校企合作方面成绩显著,学生实训实习保障有力,就业订单逐渐增加,已超过学生就业岗位的50%以上,初步彰显订单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以校企合作为媒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质量过硬的合格人才,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这是由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是由要面向区域经济、服务社会需要的基本定位决定的。 

校企合作是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整合并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将校、企各自优势打造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育人平台的办学模式。《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对此,学院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学院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高职办学特点与企业要求,我们认为“工学交替制”的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载体。“工学交替制”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由合作企业为学生安排工作岗位,实现边学习、边工作的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院一方面要求各专业要认真落实《意见》关于“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一致性,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采用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指示精神。同时更强调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据专业、区域行业背景的不同,紧抓高职教育动态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工”为手段,达到“学”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工学结合,实现高质量培养人才。 

紧扣上述精神,通过齐抓共管,学院各专业均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粮油储藏专业根据粮食企业春晾秋收的特点,在秋冬粮食收购与春夏粮食晾晒季节,组织学生到粮库实习,参加秋收晾晒劳动,既服务于企业,又通过生产一线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探索出了“产教结合、校企交替”的教学模式。电算化会计专业尝试了“2+1分段制”教学模式。“2+1”即两年理论教学+一年实践教学(一学期校内模拟实训+一学期校外顶岗实习),具体明确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计算机专业实行了“模块式教学”的培养模式,即“三块四线”式。理论教学采用“三个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计算机软件模块、计算机网络模块。实践技能上采用“四条主线”: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组装与硬件控制应用训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训练、组网建网网站维护训练。“三个模块”与“四条主线”相互融合,交替进行。物业管理专业进行了“21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期间,采取两学期理论学习与一学期下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等。 

(二)“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然后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协议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院的“订单”培养思路越来越明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依据企业岗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我们的“订单”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2007年以来,粮油食品专业群以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依托,联合沈北新区30家企业召开了校企合作会议,与新区20余家粮油食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订单协议287人;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三个专业组成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与沈阳东软集团、沈北新区大宇宙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幼儿教育专业群包括含学前教育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其中的学前教育专业为辽宁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和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以学生弹唱与绘画技能培养为重点,与音乐教育专业形成优势互补,学生幼教岗位能力突出。2009年,学院一年的订单培养总人数已达到545人。 

(三)通过内投外联,深化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条件是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训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基础办学能力的重点。多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与完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布局,重点开发,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得扎实有效。 

第4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成本會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l-0084-04

成本會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主要核算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耗费。现代成本會计拓宽了传统成本會计的内涵和外延,成本會计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还包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专项成本;成本會计的职能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转变。有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好的成本管理者,胜过一打经济学家。现代社會对成本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工厂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组织形式等实践知识知之甚少,这些对于成本會计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公式的分子就是我们要分配的要素费用总额,分母是与之相适应的分配费用的依据,即分配标准总额。“谁受益,谁承担费用”,把握住这个分配原则,费用分配率的意义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即该公式的意义是某个受益对象使用了多少分配标准,它应该负担的费用就是该分配率的多少倍。深刻领會这个公式以后,在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第5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 办学结构

[作者简介]倪敏(1981-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 苏州 2152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12-02

“十二五”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历史关键期,社会对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满足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大面积技术工人短缺为显著特征的“用工荒”,严重制约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我国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步伐。办学结构设计是高职院校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高职教育办学结构已不能为区域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提供有效支撑。高职教育需重新审视高职办学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突出问题,并结合新时期宏观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策略,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新动力,为缓解高技术工人用工荒问题开辟新思路,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视野。

一、新时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的动因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互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处于规模扩张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但经济总量的迅猛扩张给我国的生态系统带来较大的压力,这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通过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方式来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拥有充裕的、与特定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是决定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办学结构涉及高职教育系统各构件的体量关系及其构造模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类型及其岗位从业能力,并间接影响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互动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高职院校办学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它涉及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化两个层面的内容。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提升既有产业构建之间有机关联度的方式来增进既有产业构件的耦合效用;而产业结构升级则是指产业结构从低阶产业组合模式向高阶产业组合模式转变。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揭示,人才资源及由人才资源所引致的科技资源,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关键动力。这是因为,人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调整势必导致劳动力与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构造变动和新组合的诞生,从而为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2)高职院校办学结构的调整受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约。高职教育层次的发展速度不可超越亦不可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高职教育办学结构设计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的先进水平来确定。宏观经济均衡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的配比结构有其内生规律。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类型决定该时期高职教育的办学结构类型,较为合理的高职教育办学结构方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符合要求的专门人才。

2.高职教育系统结构失衡下的办学结构调整压力。高职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是制约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1)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失衡导致其办学结构失衡。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市场化建设水平与有效市场机制建设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源于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高职院校的办学自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依然是以政府意志为主导,是受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命令指挥的非实质性法人单位。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事务干预过多,导致其制订的办学结构调整方案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从而形成了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在地方政府政策指令下运作的高职院校,缺乏对终端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度,从而没有强烈的内生性变革力量来推动其办学结构的调整。行政化的办学决策强化了高职院校领导及员工的官本位思想,弱化了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者的主体地位。(2)高职教育系统办学结构的失衡问题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全局性问题。处于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各高职院校,在解决办学结构失衡问题上有显著的能力差异。多数高职院校受外部办学环境及自身办学能力的约束,通常在维系高职院校生存目标与跨越式发展目标之间徘徊。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高职院校唯有通过办学结构改革方可跟上社会变革的节奏。

3.高职院校的功能转型升级对办学结构调整的促进。高职院校的功能转型升级可从如下方面促进其办学结构的调整。(1)针对高职院校办学结构的一般价值而言,社会环境系统通过影响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方式间接调控高职教育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办学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的办学结构调整必须优先于生产力进步和社会环境系统变革,可以改变其办学功能,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构与办学功能之间存在着办学结构决定办学功能、办学功能反作用于办学结构的辩证关系,这要求高职院校慎重制订办学结构调整方案,以优化办学结构,促使高职教育的系统功能整体上得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置差异化办学结构,来实现为社会提供差异化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功能。(2)高职院校应关注其办学结构调整所起到的同素异构性价值。办学功能是衡量高职教育系统所能达成的效能指标,是高职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互促过程中体现出的性能与功效水平。系统论揭示,高职院校办学结构与其办学结构的差异可以通过同素异构的方式得以实现,即高职院校可以在充分利用既有办学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既有办学资源的匹配结构的方式来搭建差异化办学结构,进而实现差异化办学的功能目标。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同素异构性,深刻揭示了办学结构与办学功能之间的同一性。办学功能与办学结构的同一性不仅体现在办学结构对办学功能的影响上,而且体现在办学功能对办学结构的促进作用上。

二、新时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的策略

1.基于系统建构的可持续发展式办学结构调整策略。(1)高职院校应当立足系统建构理念来调整办学结构,以实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整体设计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构思想,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渐进式改革模式所引出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当前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固然有助于高职院校摸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改革之路,但由于对办学结构改革缺乏战略规划,导致改革更偏重短期目标,而忽视那些具有长期效果的方案。具体而言,在高职院校办学结构的系统化改革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办学目标与办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办学结构内部构件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的生存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构内置多元化的复杂目标。就系统论而言,系统的复杂程度与该系统的整体化设计需求之间相互促进,这要求高职院校在执行复杂化办学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系统论思想来为高职的有效办学结构设计提出整体性解决方案,以有效克服传统渐进式办学结构变革所导致的高职院校长期低水平发展的弊端。(2)高职院校需要从中高职衔接的高度,设计系统化的办学结构调整战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系统设计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方案,以确保中高职教育系统能够学方法、教材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实施需要强化以下环节的衔接工作: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衔接、招生与考试制度的衔接、人才学业生涯规划的衔接、师资力量建设的衔接、产学合作层面的衔接等内容。鉴于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利益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中高职衔接战略的有效实施方面有巨大的文化与价值观障碍。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基于双方利益最优化目标的教育集团,将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文化与利益诉求整合到教育集团这一统一法人架构之下,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2.基于需求驱动的价值观统一式办学结构调整策略。高职院校应当以终端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在高职院校与市场需求方的统一价值观基础上制定其办学结构调整策略。(1)高职院校应在调整办学结构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人才需求方的价值观,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事业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高职院校应当通过调整办学结构的方式来确保学校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等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与用人单位的技术进步保持同步,提高学校办学结构政策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度,从学校整体利益最优化的高度制订其办学结构的动态调整方案。高职院校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战略目标重点的调整及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其办学结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结构与社会经济需求间的动态平衡。(2)高职院校应当以人才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地方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为人才供需总量相对平衡但人才供需结构失衡较为严重,其中,高职院校难以满足需求方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是人才供需矛盾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应当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前提,以调整其办学结构为着力点,通过大规模拓展实用型专业招生规模和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方式,有效改善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在以实用价值观为基础来调整办学结构的过程中,应当超越重学术素质培养而轻实操能力培养的传统理念,强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本质同一性,并在目标层面和实践层面推动高职院校价值观的转变。

3.基于实力导向的地域依存式办学结构调整策略。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构调整策略应以办学实力为依托,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互动。(1)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导向,在充分挖掘自身办学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调整其办学结构。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方面步入盲目扩张的误区,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逐年下滑。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滑,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战略势必导致参加高考的学生总量不足及生源质量下滑,对此,高职院校要采取可行策略来应对这一危机。这要求高职院校充分考虑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深入分析我国宏观人口规模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审慎考虑高职院校的预期招生规模,并据此制订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校园固定资产投资等规划方案,确保高职院校制订规模适度和结构适度的办学资源投资方案,以维系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高职院校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办学原则,通过调整办学结构的方式来建构地域依存式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实力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制定办学方针,通过与区域经济特色深度结合的方式形成特有的学科结构、优势专业、办学层次和管理理念,与区域社会与经济体相辅相成、相互依生。

4.基于专业特色的优势资源集聚式办学结构调整策略。(1)高职院校应当集中优势办学资源,打造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提出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不少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忽视对办学质量的控制和办学结构的调整。在专业结构设置方面,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专业结构设置,在办学结构设计上缺少创新视野,以过度关注庞大的专业设置来取代对办学质量的关注,分散了有限的办学资源,既没办法新设专业,也降低了对既有专业建设的必要投入。部分过度扩张的地方高职院校应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适度收缩学科建设规模,精简专业门类,通过对现有专业设置的扬弃来拉开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办学结构差异,打造特色化高职办学之路。(2)高职院校应当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打造由若干关联专业构成的办学实力突出、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群。专业集群内的各专业所需实践操作训练资源,可以在同一实训平台内得以优化整合。受制于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毕业生缺乏在人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以优势专业为核心的专业集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团队的集体优势,在特定专业集群上集中优势办学力量,以改善实训教学软硬件设施与设备。高职院校可以在其优势专业集群内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生均教学资源占有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水平。若想借助企业力量来推动专业集群共享式实训软硬件投资,必须将办学结构调整战略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向靠拢。高职院校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实业界技术进步动向,密切跟踪新型产业对高职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强化对高职专业特点的提炼,运用专业集群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战略的实现提供完整的产业链人才供给服务。

[参考文献]

[1]崔玉平.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J].教育与职业,2010(32).

[2]吕良.论调整办学结构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推动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

第6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高血压;高血脂

[中图分类号] R58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054-0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日益加剧,我国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病(hypertension,HTN)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1]。而高脂血症则为血脂超过正常水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两者并发则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手段,对改变疾病进程、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5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间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56例,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5~86岁,平均(58.6±4.32)岁,病程3~22年,平均(13.3±4.6)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于原降压治疗药物停用7 d后给药。初始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1次/d,晨起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次/d,睡前口服;之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增加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10 mg/d,1次/d,晨起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50)mg/d,1次/d,睡前口服,治疗1个疗程,持续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其疗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GPT)、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进行观察检测。

1.3疗效判定标准

降血压显效:患者SBP降低超过10 mmHg,并降低至正常水平或下降20 mmHg以上;降血压有效:患者SBP降低不超过10 mmHg,但SBP降低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0~19 mmHg,或DBP下降超过30 mmHg;降血压无效:患者SBP、DBP均未达到上述标准[3]。降血脂显效:患者TC下降超过20%,或TG下降超过40%,或HDL-C上升超过0.26 mmoL/L;降血脂有效,患者TC下降10%以上但不超过20%,或TG下降超过20%但不超过40%,或HDL-C上升超过0.10 mmoL/L但不超过0.25 mmoL/L;降血脂无效:TC、TG下降或HDL-C上升未达到上述标准[4]。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校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情况

经治疗,56例患者显效38例,占67.86%,有效15例,占26.79%,无效3例,占5.35%,总有效率为94.65%。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如表1、2所示,治疗后SBP、DBP、PP等血压指标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测指标情况

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测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GPT)、尿素氮(BUN)、肌酐(Cr)等安全性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多数无明显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在情绪波动较大时出现头晕、头痛、眼花、乏力、耳鸣等症状,而随着病情的推进,患者血压会持续升高,使脏器受到影响[5,6]。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很多,除了年龄、遗传等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因素。如吸烟、饮酒,会使患者体内烟碱和镉过多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或者酒精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血管阻力增加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高脂血症则是由于基因缺陷或饮食等因素或由于代谢性紊乱疾病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血脂超过正常水平,而引起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疾病,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以及两者合并高血脂症,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其血浆蛋白水平升高[7]。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往往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加强临床诊疗对患者良好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8]。

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 Besylate)为第三代长效的双氢吡啶内钙拮抗药,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方面突显出显著优势,而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为新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胆固醇降低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9,10]。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本研究显示,经治疗,56例患者显效38例,占67.86%,有效15例,占26.79%,无效3例,占5.35%,总有效率为94.65%。相关研究指出,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第一用药,通过两种药物共同作用,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型高血压患者的10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2以上。由于苯磺酸氨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同时可拮抗血管的收缩反应,使血管舒张,从而实现血压降低的目的[12]。患者通过服用该药,能使其血管亲合力显著增强,血压降低效果显著增加,本研究显示,治疗后SBP、DBP、PP等血压指标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而阿托伐他汀钙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清中TC、TG水平,提高血清胆固醇的清除速度,降低血脂浓度,且阿托伐他汀钙对血管炎症具有抑制作用,使血管内皮得到保护和增强,从而大大降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3]。此外,相关文献显示[14],阿托伐他汀钙在进入体内循环后,其LDL-C含量被降低,而HDL-C含量增加,从而使其血管内皮受到脂质氧化代谢产物的损害大大减轻。本研究显示,治疗后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和血脂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岩林,赵永贤.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75-76.

[2] 闫明昌,赵春芝,张东菊.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5-16.

[3] 王海燕,朱中生.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晨峰高血压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35-336.

[4] 何静,林俐.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6(15):302-304.

[5] 詹庆丰,刘中祥.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J]. 中国当代医药,2010,8(16):65.

[6] 徐林莉.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02-603.

[7] Sarkar AK, Ghosh D, Das A,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etoprolol succinate and amlodipine besylate in huma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equivalence study[J]. J Chromatogr B,2008,873(1):77-85.

[8] Davidson M,Abate N,Ballantyne C,et al. Ezetimibe/simvastatin compared with atorvastatin or rosuvastatin in lowering to specified levels both LDL-C and each of five other emerging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on-HDL-cholesterol, TC/HDL-C, apolipoproteinB, apo-A-I, or C-reactive protein[J]. J Clin Lipi,2008,2(6): 436-446.

[9] 张春花,熊旭华.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22-23.

[10] 常瑛,东,李昌炜,等. 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人体药动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 28(19):1672.

[11] 程艳杰,王桂荣,尹丽萍,等.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57-58.

[12] 余炼红.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6):49-50.

[13] 刘巍,张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浓度[J]. 医药导报,2010,29(6):698-701.

第7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考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只有通过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建设、拓展思路、完善措施、丰富认识的建设步骤,成效才能逐步显现。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师教的快慢、多少、好坏,而是要看学生学的快慢、多少、好坏;不能片面地看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学、会学、能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基本特征是学生快乐学、高效学。对于高效课堂的明确界定,有助于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科学地评价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改“讲听教学模式”为“课堂导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彻底改变“讲风盛、学风差、教师累、效率低”的课堂教学现状,构建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交流反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操作环节包括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反馈、小结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自编导学案的质与量,学生培训状况,课堂时间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课堂基本环节的落实到位,作业与学生负担的合理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教辅材料的严格控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在管理、评价时有规可依,高效课堂的操作、管理和评价也因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确高效课堂的责任主体

高效课堂是校级的重大课改课题,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省示范的重点示范项目,是落实学校新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责任主体是学校。高效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须列入工作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全力推进。管理主体是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五、健全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第一,形成科学的评价办法。采取学科组评价、年级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校考核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办法。

第二,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推动作用。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把评价的结果和教师各项切身利益相挂钩,并设立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环境

首先,营造有利于推进课改的校园文化。比如制作励志性的校园文化标识;坚持开展学生“疯狂英语”,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召开课改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形成课改的氛围。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介绍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要求,把家长纳入学习课改支持体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课改热情。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的校园文化,开展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七、结语

第8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一.视“高效课堂”为一次“政治运动”。客观的说,过去我们确实也跟过风吃过亏。以随州为例,自2011年曾都二中发端始,该市市区县兄弟学校纷纷在“高效课堂”上迈出试探的步子,取得一定经验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经过反复调研,最终下定决心在全市全面实施的。也就是说“高效课堂”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后,又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的,完全属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结果。该市认为教育改革不下大力气已无路可走,对比其他地区也大同小异。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丢掉包袱,为高效课堂的强力推进出谋划策、献计献力,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当然,在其推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教改的必然规律,指望“高效课堂”“一吃就灵”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二.人云亦云。不知道好在哪儿只听别人说好连说好,或者不知道不好在哪儿听见别人说不好连说坏。评价高效课堂前我们先得全面读懂它,看它是不是符合时展对教改的要求,一个地区是不是需要它,为什么非得必须是它?真正了解它之后我们就会知道,“高效课堂”是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非常有成效的形式之一,它对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意识、协作观念的建立方面不无裨益,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时展对教改的要求丝丝入扣。而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而言,承担两种或两种以上教改模式的探索既分散了火力又不切实际,目前集全力针对“高效课堂”集体攻关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放眼本地区或全省,我们自问有没有一种值得全地区去学习推广的好方法?如果已经有了独创的“超级高效课堂”并且能带给我们新辉煌,打自己的牌子还嫌时间不够用谁还有功夫舍近求远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跑?

以前大会小会只讲“高效课堂”该如何推进而这点没讲够、没讲透,部分同志一知半解之下人云亦云就可以理解了。

三.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但不见成效,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

一个学校的传承和特色是该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我们在消除传统教育弊端、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慧眼识珠重视内部潜力的发现和挖掘。高效课堂从来不拒绝继承和创新。推进高效课堂不是为了否定一切,虽然它本身萌发于旧教育体系自我否定之中,但自身也必须有客观现实作为生存的土壤。把它移植到不同的土壤中长势肯定不一样。A块地富磷长成了“北门”,B块地富钾可能就长成了“远安”。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具有自己的特色,有后发优势也说不定呢。具体来说:

1.学校层面。首先必须厘清学校硬件、教育资金投入、教育管理制度、教师业务素质,地域文化基础上学生的心理构成等,从而创立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心理基础;其次,大胆实践,取得经验后稳步推开;与此同时抓好规范管理,制定配套制度,反复进行师生培训。特别是后者,我们以前吃过这方面的亏,现在众多的兄弟学校也正在往这一阶段发展。原因是管理跟不上,其结果也必然就是教改归于零。,我们发现在这一块上许多地区正在加强,并且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如随州在规范管理方面让干部带头全天二十四小时无缝衔接;制定新的“高效课堂评价制度”;市教研室出台集体备课及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我们先做起来,让教改在教师们心里有了依托后,阻力自然就减小了。

2.教师层面,切忌被模式化。我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有效而学习。学校或者上级所谓规范性文件只具有导向性,不可能因校因班制宜,一头扎进去出不来也是可悲的。导学案也好,考试卷也好,仍然要背课本背学情;演示课也好预习课也好,原来各自的好办法依然能选择性应用。

事实上观察身边那些教学风格鲜明教学业绩突出的老师就会发现,新教学法下,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课改过程中依然走在同行前面――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活生生的例子。

第9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探究议题一:如何保证合作学习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我以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关键。内容应该是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争议性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一定是学生感兴趣、愿意探讨的内容。

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册《称象》一课时。我进行思维拓展训练问:谁还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教室里寂寂无声,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一时没有了主意。此时,爱动脑筋的小姑娘刘妍君缓缓地举起手来:老师。我认为称石头太麻烦。还需要人搬来搬去,如果把石头换成人会更方便。孩子们似乎茅塞顿开。被我称为小天才的杨林青不甘示弱:我觉得用人代替石头称大象的重量结果会不准,如果差一两斤再上人岂不超重了?所以,用大人加小石头替换大象的重量结果会更准确。大家点头称是。心悦诚服。聪明的李雨晨风每次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并不认同此观点:我觉得曹冲的办法更好,因为石头比人更重,称重量的时候会少称几次,比较简单,而且石头有大有小。称得也更准确,所以我认为还是曹冲的办法好。

我很欣慰有几个聪明孩子会进发出如此智慧的火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你认为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沸腾起来。现场激烈的争论在“七、八、九”的口令中结束,孩子们达成统一认识,“大人+小石头=大象”的办法简单省力,最好。这是全班智慧的结晶,是基于前三位同学想法之上提炼出的精粹,我不禁为之拍案叫绝。这一现象引发我的思索:先前的沉寂为什么会变化为现在的热烈辩论?如何调动思维不活跃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事实证明,由思维活跃的学生先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交由全体学生讨论评议,以此刺激群体思维,效果显著。最关键的还在于讨论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愿意探讨的。通过群体讨论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孩子们也从中享受到学习和思维的乐趣。

紧接着。我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感悟:经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和认识?李郅歆:我知道了以后遇到问题要找最简单、最省力的办法。杨林青:遇到问题一条路走不通,要换一条路,拐个弯可能就会成功。王子睿:我觉得要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不管他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对就要按他的办法去做。我想,这节课的讨论学习给孩子们的收获不仅仅是学懂了课文,认识了曹冲,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播下了积极有效解决问题意识的种子,我为之感到欣慰。

探究议题二:如何提高并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及其连续性?

教学《称象》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弄清曹冲称象的过程:分工画出曹冲称象的流程图;按流程顺序讲一讲自己所画的图,组员评议并修正错误。此时组长责任重大,既要组织大家学习讨论称象过程又要协调分工、组织评议,自己还要参与其中。组员更需各司其职,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当然,这种读、画的理解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真正感受到曹冲的智慧,此时的合作学习可谓高效。因此,在小组学习时,我们更应当注重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学习的方式。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不会成为虚设的课堂装饰,此外。前两名完成的小组可以上台展示的评价手段也促使所有学生积极紧张有序地学习合作,保持了此次合作学习连续而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