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方面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医药;失眠症;研究现状
失眠症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以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等症状为主要的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属于祖国医学之“不寐”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加重,失眠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睡眠障碍往往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记忆力减退,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还较易容易引发神经衰弱等内分泌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猝死。研究表明,失眠障碍尤其容易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与中医治疗失眠症有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其研究现状,现将综述报道如下。
1 失眠的机制
1.1 古代医学对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承认其病理变化是由于阳盛阴衰、阴阳失横引起的。古代医学家对失眠的发病机制概括如下,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营卫不和说、阴阳失调学说、脏腑损伤学说、气血紊乱说、神主失用说、邪气致病说、阴阳跷脉说。《素问・逆调论》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凡是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导致失眠者,都属于此。《太平圣惠方》“胆虚不眠”为“五脏虚邪干于心。”强调心对于失眠症的影响。
1.2 现代中医概括的失眠发病机制:认为失眠主要和五脏功能失调、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痰湿内阻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心肝脾肺肾五脏中任何一个脏腑的失调都可能导致其他脏腑失衡,五脏之间相辅相成。
失眠尤其是与肝脾的失调有关,中医中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心主神志,主血,肝心为相生关系,肝血得到充盈之后才能将肝魂安藏、心神得养。倘若肝血不足或肝失畅达,则可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困从而引起失眠。脾主思,藏意,思虑过多则可导致机体气机运行不畅,脾失去正常运化的功能,水谷运化不畅,机体无法得到水谷的营养,引起机体气血不足,无法涵养肝心等脏腑,进而导致神智失养而引起失眠,另一方面脾失运化,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体内的痰饮湿浊等不能正常的运行,体内痰饮积滞,痰热扰心,心失养而导致失眠。
脑功能失调,脑为精神汇聚之所,主甚至活动,《素问》中就曾曰:“气出于脑,即事先想心如日。”脑为人体元神之府,脑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失眠。督脉之神是心脑藏神的一部分,失眠与督脉之神息息相关,因此在中医治疗失眠症时还应注意调理督脉。人体的痰饮积滞都是由水湿形成的,当气血正常运畅时,不会引起血滞、痰滞。脑唯有得到气血字样,精髓纯正充实时,人体才能正常的神清寐安。但是当气血运行不畅,痰饮阻滞,淤血不散,新血无法正常生成,自然血就无法行使其濡养功能,导致心失所养,故而引起失眠。
2 失眠的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和配伍使用。对于失眠症来说,就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治疗。首先要分析患者的发病机制,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对机体进行调理,使机体可以能够有效的对抗疾病。在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时,要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疗原则,阴阳和气血相辅相成,要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恢复正常;调整机体的气血运畅,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淤血等症进行调整,同时使用清热化痰药物,驱除体内的痰饮,从根本上制止发生痰热扰心;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使用一些重镇安神药物,以治其标。
2.2 治疗失眠的方药:总结我国传统的治疗失眠的名方,观察其临床疗效,确实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的药方包括有: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归脾汤、酸枣仁汤、血府逐瘀汤、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等。龙胆泻肝汤中主要通过清泻肝火降低热扰心神而治疗失眠。黄连温胆汤清肺利痰,温胆安神。归脾汤通补心脾两脏腑,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症。酸枣仁汤主要通过安神来治疗失眠,尤其适用于老年失眠症。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阻滞经络的失眠。黄连阿胶汤中使用重镇安神药物,治疗失眠效果较好。交泰丸适用于心肾不交型失眠。这几付方药通过临床实验均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随症加减。
3 讨论
失眠发病的病因病机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由于机体气血阴阳失衡所致。发病机制中多表现有热象,夹杂有痰血阻滞等情况。传统的治疗失眠名方的疗效依然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我们继续借鉴和引用。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中医治病讲求对症下药,不同患者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其病症也不尽相同,在使用古方时还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随症加减,做到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王 微. 中医方药治疗失眠研究现状[J].甘肃中医,2011,24(1):68~70.
[2] 张颖颖,刘兰英,马骋. 中医对失眠的病机认识[J].光明中医, 2008,23(12):2068~2069.
[3] 郭岳. 中医药治疗失眠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27~28.
关键词:平面单极子天线;超宽带;频带抑制;寄生单元
中图分类号:TN82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7-062-03オ
Methods of Band-rejected for UWB Planar Antennas
JIANG Xinsheng1,2,LIAO Bin1
(1.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2.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
オ
Abstract:With the research and wide applications of ultra-wide band planar antenna,it is an attractive topic how to rejec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n nearby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ch as Wireless LAN (WLAN) caused by ultra-wide band planar antenna.In this paper,through approach of various band-rejected UWB planar monopole antennas,principles and methodsare researched.The consequences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designing and band-rejected of ultra-wide band planar antenna.
Keywords:planar monopole antenna;ultra-wide band;band-rejected;parasitic component
超宽带天线在软件无线电系统、 宽带无线接入、电子对抗、探地雷达和电磁兼容测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研究的深入及其广泛应用,在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分配的UWB频段(31~106 GHz)中,对其他固定频段的设备(如WLAN IEEE802.11a.对应频段515~535 GHz,5725~5825 GHz以及HIPERLAN/2对应频段515~535 GHz,547~5725 GHz)将产生干扰,严重地影响了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如何在超宽带中实现频带抑制而不影响通带内的性能,成为超宽带天线设计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不同结构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实现频带抑制的方法出发,研究实现频带抑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1 频带抑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中,实现频带抑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是设法避免产生或者消除天线上被抑制频段对应的电流。而消除抑制频带对应的电流,应通过改变天线的结构实现,这样天线上的电流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其对应的有效电长度是被抑制频带波长的1/2或者1/4。被改变电流分布后的天线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带阻滤波器,从而实现频带抑制。在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中常用改变电流分布实现频带抑制。对于不同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结构,实现频带抑制的方法不同。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ZK(]开孔、开槽平面贴片单极子天线实现频带抑制的方法[ZK)]
对于辐射贴片中开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形状的平面天线结构,通常采用在开孔部位对应的接地面上增加寄生单元,通过寄生单元来改变电流的分布实现频带抑制。即通过引入寄生单元,在被抑制的频带范围内,寄生单元上的电流方向与辐射贴片上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在超宽带频谱上实现频带抑制。
图1(a)、(b)所示天线结构为倒钟型的辐射贴片、带有凹槽的部分接地面以及寄生缝环[1]。倒钟型的辐射贴片可以增加低频段的有效电长度,通过调整部分接地面上的凹槽尺寸可以获得很宽频带内较好的阻抗匹配,上凸形的接地面可以进一步地改善超宽带的阻抗匹配特性。寄生环的引入改变了天线贴片上的电流分布,实现频带抑制,其中寄生环的半环长度L大约为1/4波长,通过调整半环长度L可以实现在不同频率的抑制(图1(c))。
开椭圆形孔的半椭圆形辐射贴片,以及矩形条状寄生单元如图2 所示[2]。在辐射贴片边缘开阶梯状槽可以实现高频段的良好阻抗匹配。地面开凹槽的上凸形平面可以实现很好的超宽带特性。椭圆形孔正对的接地面,增加矩形条状寄生单元来实现频带抑制,此单元改变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寄生单元的不同长度和宽度可实现不同频带的抑制,同时由图2还可以看出被抑制的频带对长度的响应要比对宽度的响应更为敏感。
通过在辐射贴片开U型槽以实现频带抑制,如图3所示[3]。通过边缘阶梯化以及改善馈线两边的匹配程度实现超宽带性能,在辐射贴片上开U型槽,可以改变槽两边的电流分布,电流方向相反,从而实现频带抑制。被抑制的频带由U型槽的尺寸决定,改变U型槽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改变被抑制的频带。fh长度越短被抑制的频段越高,fw宽度越宽被抑制的频段越高。
1.2 [ZK(]不规则形状平面贴片单极子天线实现频带抑制的方法[ZK)]
如图4所示[4],位于微带馈线与辐射片中间的倾斜的两条微带(左图),其宽度与长度之比(W2/L2)对于天线在频带内的阻抗匹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接地面的长度L5可以进一步改善阻抗的匹配程度。为了获得指定频段的抑制,在辐射两分支贴片的顶端进行容性加载,即将两贴片向接地面折合,与辐射贴片相连,折合面的长度为介质板的厚度。这种容性加载等效为工作在需要抑制的频带内的串联谐振器,同时在接地面的上方增加两个寄生贴片单元,调节这两个贴片的尺寸就可以调节被抑制的频带,通过容性加载以及寄生贴片单元的作用,从而实现了频带抑制特性。
矩形单元实现频带抑制
对于天线辐射贴片比较小,通过边缘阶梯化不规则形状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可以通过在辐射贴片对应的两边的背面增加寄生单元来改变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实现频带抑制。如图5所示,天线由带有阶梯状的弧形边贴片、部分接地面和寄生单元三部分组成[5]。边缘阶梯有助于改善高频段的阻抗特性,获得较大的带宽。寄生单元实现指定频率范围内的频带抑制,通过改变寄生单元的长度实现不同频率范围内的阻带。
寄生单元实现频带抑制
1.3 非PCB结构的平面单极子天线实现频带抑制的方法
对于非PCB结构的平面单极子天线来讲,通常使用在辐射单元中开槽或增加辐射单元改变天线上电流分布或相位来实现频带抑制。
在天线的辐射金属面上开U型槽[6],天线的结构如图6所示。当U型槽的长度为希望抑制的频带波长的1/2时,天线上对应于抑制频带内的电流分布改变,从而实现频带抑制。通过在辐射金属面上开多个U型槽可以实现多个频带的抑制。
在天线的辐射金属环片外边缘上开多个凹槽可以改善在超宽带内的阻抗匹配特性,在金属环的内部附加反C型的单元,如图7所示[7]。由于金属环的内边缘的电流分布与反C型单元外边缘的电流分布相反,从而实现了频带抑制。改变r1,h2,l1的值可以改变被抑制的频带范围。
如图8所示天线的结构及阻抗特性,天线由不同大小的梯形辐射面A,B构成,两个辐射面接在同一导体面上,50 Ω馈电线连接在此导体面[8]。在被抑制的频率范围内,由于辐射面A,B上电流分布的不同相,从而实现频带抑制。调整两个辐射单元中小的单元B的尺寸可以改变被抑制的频带。调整两个辐射单元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被抑制的频带,增加距离,被抑制的频带会降低,同时其VSWR在超宽带范围和被抑制频带内都会增加。
2 结 语
通过分析在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中实现频带抑制的天线结构,总结了在实现频带抑制中不同结构的天线所
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研究表明,改变天线的局部结构可以实现天线上电流分布的改变,从而实现频带抑制。这些方法对超宽带天线设计和频带抑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Ki-Hak Kim,Young Jun Cho,Soon-Ho Hwang.A Band-rejected UWB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with a Ring-shaped Parasitic Patch.IEEE Microwave Conference Proceedings,APMC.Asia-Pacific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5,4:4-7.
[2]Ki-Hak Kim,Seong-Ook Park.Analysis of the Small Band-Rejected Antenna with the Parasitic Strip for UWB[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6,54(6):1 688-1 692.
[3]Young Jun Cho,Ki Hak Kim,Dong Hyuk Choi.A Miniature UWB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With 5 GHz Band-Rejection Filter and the Time-Domain Characteristic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6,54(5):1 453-1 460.
[4]Tzyh Ghuang Ma,Sung Jung Wu.A New Band-notched U-shape Folded Monopole Antenna for UWB Applications[J].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6:1 643-1 646.
[5]Kim K H,Cho Y J,Hwang S H.Band-notched UWB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with Two Parasitic Patches[J].Electonics Letters,2007,41(14):783-785.
[6]Wang-Sang Lee,Dong-Zo Kim,Ki-Jin Kim.Wideband Planar Monopole Antennas with Dual Band-Notched Characteristics[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06,54(6):2 800-2 806.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运用 无形资产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无形资产方面的运用
1.外购无形资产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其折现值。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资本、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专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其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企业在自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所用设备的折旧、外购相关技术发生的支出等。实际发生的这些费用往往难以根据某个特定的项目进行归集。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研究与开发的项目是否会成功,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发,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将依法申请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
3.接受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
接受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并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非公允的除外。因此,企业在确定接受投资转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时,应区分是否为首次发行股票而获得,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即不包括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
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由于发行当时股票没有明确的市价,因而应以该无形资产在对方(即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
从上面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大多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更注重法规证据和稳健性,尽量不使用公允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在会计记录和报告时,除了对已确认、计量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和报告以外,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世界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一般在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同时也都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确认和披露。如对很可能发生且金额可以可靠估计的诉讼赔偿,尽管在资产负债表日还没有实际支出,但由于其很可能发生,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就要预先列为负债和费用(或损失),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应视其关系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通常情况下,不能由于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日常业务往来,或其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或受某一企业和部门的影响而视为关联方,而主要应看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对另一方是否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或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有能力者为关联方,无能力者则为非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方关系;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时,是否纳入合并范围也应看其实质而不仅仅是以比例为标准,这些都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报告中的具体运用。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核算原则结合运用
在所有会计原则中,属于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原则,属于确认和计量要求的是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原则,而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往往是对上述原则起补充和修正作用。在会计实务中运用这些原则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往往是多项会计原则相辅相成作用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单一原则发挥单一作用。例如,在进行资产减值处理时,有些人认为它仅仅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实际上它是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以反映真实的资产价值和规避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2010
[2] 窦艳丽.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3] 杨向凌.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6
[4] 王顺心.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实务中的运用[J].中国对外贸易,2011.14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也日益提升。在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似乎稍显滞后。单从预算管理方面来说,可利用的资源成倍增加,业务种类逐年增多,业务活动更深更广,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将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于全额事业单位,肩负着一个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来源主要由本级财政拨款、省级国家级专项经费与非税收入三部分构成,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紧张,加之近年来国家可能将逐步取消非税收入途径,有限的经费来源将进一步缩减,因此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经费十分重要。
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标的完成,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工作的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从而规范各个部门的工作。预算管理制度的加强有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社会服务的职责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对各部门资金的流动情况和相关业务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评,总结出业务活动的服务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相关经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的预算,基本上还是以定额预算加项目预算来编制,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多报项目和夸大项目预算。此外,预算编制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参与度不够,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再就是财政部门为了强调预算的刚性往往严格限制预算的调整,预算一经批准便保持一年不变,与业务工作的变化不相适应。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保障力度不够,大部分业务经费要靠当年实现的非税收入或者上级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来保障。这些都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预算约束软化
由于对编制预算缺乏科学分析和预算编制失真,无法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使预算流于形式。其一,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缺乏约束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预算法律意识,将预算视为一个模板,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重实际轻预算,对预算支出项目、金额进行随意更改,不按批复下达预算执行,致使预算目标无法实现。其二,预算调整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因支出项目的变动而出现资金借用、挪用、混用现象,项目进度难与预算执行进度同步,出现超支、结余和突击花钱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预算约束的软化。
(三)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在关注资金的使用及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对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效果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仅仅是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往往不能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无法给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和有益的改进建议,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和预算管理制度改进。只以结果进行奖励而忽视了过程,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目标忽视预算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同时由于绩效评价机制的不规范,会使得对人员绩效奖励产生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这种绩效机制成为一个空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被调动,原本认真工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久而久之会使得全员缺乏工作的热情,预算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影响疾控机构运行与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监督力度、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是几种较为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各个方法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应用范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预算编制方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零基预算法凭借其较高的科学性和认可度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方法,它能够将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一方面使得资金得到了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金能够在最需要的工作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渐改变预算编制的方法,应充分认识目前所使用的定额加项目预算的缺陷,吸收采用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科室和部门,应该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其支出预算,通过对这些职能科室和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的分析研究,并且对其预算年度内所需经费进行核查,最终确定其预算目标。
(二)强化预算监督,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编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符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层级;编制的报表是否达到平衡,是否出现金额错误、不够详尽的情况;编制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等。
(2)预算执行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收支执行的进度是否与单位的正常工作进度相匹配;是否实现了预期的预算收入目标,是否有未预计的收入进账;各项花费支出是否有预算,预算支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无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现象;年终决算报表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完整可靠等。
(3)对预算的差异分析。预算的执行会随着实际工作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会和原来的预算目标产生偏差,这就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寻找减少差异的方法,争取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汲取教训,不断缩小两者的差异。
(4)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造成预算约束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全面预算控制手段,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监督的实时性、有效性,可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对现有的业务、财务软件进行整合,构建一套能实时采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各项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异常,自动预警,同时对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从而大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三)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从各科室、部门的年度预算执行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秉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考评制度,应包括的考核内容有:各科室、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是否合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预算目标的规定范围;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实行情况;各部门人员是否在预算工作方面尽了自己的责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研究制订应用预算资金评价结果的方案,加强评价机制的约束力,对有关的责任科室、部门进行监督。要使考评工作产生效力,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考评方法,对各科室、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据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大全面预算管理力度,及时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监督力度予以强化,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此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35-36.
[2]孙小燕.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90.
求医方式(helpseeking)是指某个人在感觉到自己已患病或不适时,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寻求医疗照顾的行为方式。由于受疾病的症状、个人的性格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者的求医途径及机构会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求治行为的概述,使我们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寻求解决措施,从而使患者和家属及早选择专业治疗。这对减轻精神病患者和家属的痛苦,避免患者、家庭和社会不必要的人力及经济损失有现实意义。
1 精神病患者的就医概况
国内精神病患者在出现精神障碍时选择的求医方式有:(1)在综合医院内科、神经科诊治;(2)在精神专科医院诊治;(3)求助于迷信、巫术;(4)中医、中药诊治。有研究表明[1],80年代及90年代患者的求医方式相同,依次为(1)~(4)。国外精神病患者的求医方式主要有:(1)求助于全科医生;(2)求助于非正式机构,如宗教等;(3)求助于精神卫生机构,如社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患者多数首诊于非精神科,这一点国内外都有相同的认识。张静等调查显示[2],95.92%的抑郁症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伴有躯体不适者则全部就诊于非精神科。杨德森等研究发现[3],精神分裂症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机构者近2/3。杨福收等报道[4]神经症患者全部在非精神卫生机构就过医,仅有21.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直接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这类患者多数因冲动、攻击、伤人、毁物,家属无法控制而求治,其余患者则反复在综合医院就医。Priest等报道[5]精神病患者主要求助于家庭医生而较少寻求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师治疗。在美国东南部调查显示[6],患有PTSD的老兵在1 a内平均有7次到精神卫生机构求医,但平均有18次到内科诊所求治,到非精神卫生机构求医是到精神卫生机构求医2倍多。在加拿大研究亦发现[7],华人家庭常把精神病患者关在家里,与外界隔绝,至病情严重恶化才向西医求助,而最后到精神科求助。精神病患者在最终到专科医院求诊前,多经过了曲折的过程,症状长期得不到控制。患者缺乏正确医疗导向、不知该到何处治疗和不情愿或根本不相信自己应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结果延误了病情,耽误了治疗的良好时机,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黄鹏钧等[8]调查了70例最终就诊于精神病医院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求医方式显示,40%的患者有三个以上的求医处所,在转诊前多数患者辗转于各综合医院,求诊10次以上者达77.1%,54.3%就诊时间≥6 mo。杨德森等[3]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家属发现病情到首次求治,平均延误约3 mo,68.7%的患者拖延≥1 mo,从发病到首次看精神科平均在病后约4 mo;近3/4的受试者在求助于精神科前后曾求助于各种非精神科机构,其中主要为迷信治疗。而中医作为国人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疗法,却极少被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仅占首诊的6.3%。越是偏远地区的患者,选择到非精神科治疗者越多。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神经症患者多求医于非精神科。如求治于综
合医院、中医院、烧香磕头等。另有研究表明[1],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科首诊前求治于综合医院内科,神经科显著增多,但迷信、巫术仍是应付精神疾病的手段之一(4.46%)。由此说明患者的求医方式仍有误区。
2 影响求医方式的因素
有研究表明求医行为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受教育程度、个体所处的亚文化环境、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个人经历、对症状的感知、评价、态度、居住地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以及性别年龄、个人的人格特征等。
2.1 求医决定者的文化程度与文化背景
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求医决定往往由陪护人作出。有人报道[9]约90%患者的求医行为是由其监护人或亲友决定的。决定者文化程度越高,选择到精神卫生机构求医的可能性就越大。杨德森等[3]研究显示,85.2%的求医决定者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而延误求医,90.9%首诊于非精神科的自报原因经分析是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国外研究显示受教育年限≥12 a的监护人多选择到精神卫生机构求治[10]。文化水平较低的求医决定者,相对缺少医学知识,尤其是精神病学知识,一旦家人患病,往往不能及时利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而选择他们较为熟悉的、求助便利的迷信等民间治疗[11~14]。Dale等报道苏丹、菲律宾的精神病患者半数求助于宗教治疗,印度和尼日利亚的精神病患者求治于宗教的分别为25.0%和91.0%[15]。提示文化水平及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求医方式也不同。提高整体人群的文化水平,特别是普及精神医学知识宣传与教育,是改善精神病患者到精神病专科求医状况的重要手段。
2.2 病情
精神病包括的种类多,症状丰富,主诉症状包括失眠,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妄念、怪异行为、幻觉、言语和思维错乱以及情感冷漠等。患者的起病的形式、症状、自我感觉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均有差别。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求医方式。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患病后逐步体验到各种症状带来的不适,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往往通过一系列程序主动或被动寻求医疗服务。CM Shaw, F Creed等[16]对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80%的患者是因躯体不适去看医生,而不是因为心理问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医行为的研究发现,非急性起病、以“内隐”症状为主、被认为是“躯体疾病”者,多就诊于非精神科中西医。起病急、以“外显”病状为主、被认为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多求治于精神科。被认为是“鬼神附体”或“搞不清病因”者多求治于迷信宗教等治疗。另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由家属送来住院,而神经症患者则家属劝说及自已主动求治于精神卫生机构为主。精神疾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求医方式。
2.3 获取医疗服务的条件
患者不求助于正式医疗机构而多选择亲友、家庭医生或民间治疗师,主要是后者为求治者所熟悉,求治方便,花费少。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居住农村、到精神科就诊距离远者,多首诊于迷信等机构,反之则多首诊于精神科,这表明求医方式与医疗服务的获得性确有关系。刘铁榜等报道[17],农村神经症患者总就诊率仅52.5%,而求治于精神科的仅7.5%。另有研究[1]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求医方式中前往综合医院内科、神经科及其精神专科主动求治的人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
2.4 社会态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不愿意被歧视,不愿意与社会脱离。而社会对精神病患者有种歧视的态度。所以患者求医就有所顾虑。黄鹏钧等[8]研究显示,54.3%的患者对就诊于精神病医院有顾虑,其中45.7%的患者认为自己不是疯子而无需到精神病医院求治。国外也有报道社会的态度如歧视等影响了精神疾病患者寻求精神卫生机构治疗的方式。在高层次人群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会因歧视而不去求治或选择非精神卫生机构求治,即使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医生也有这种情况。Reidar Tysen等[18]研究年轻的医生对精神疾病的求医方式表明,尽管需要治疗的量增加了,但求医的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精神疾病和耻辱、歧视等联系在一起。最近报道[19],荷兰患有精神疾病的医生中三分之二是自己治疗,没有去寻求专业治疗。Sarah Wrigley等也有关于歧视影响求医方式的报道[20]。这与国内杨德森等意见一致[21]。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精神卫生知识的贫乏,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医院存在偏见,歧视精神病患者.甚至连医生本身都有这种片面的认识,使人们深怕因为自己是精神病患者而被人瞧不起,因而造成患者不敢到精神病医院就诊,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2.5 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的识别能力
有些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的认识还有些缺乏,从而影响了患者求医。国内有调查显示[4],只有10%的精神分裂症和18.3%的神经症患者被非精神科医生建议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黄鹏钧等[8]研究显示,65.7%(46/70)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转诊前被诊断为神经衰弱而予以一般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及健脑药物应用,而且神经症难以被识别或更容易被当作躯体疾病,耽误了治疗,使大量医疗费用浪费。CM Shaw, F Creed等[16]报道非洲加勒比族的精神病患者被非精神科医生认识到有精神疾病的占27%,而在欧洲白人中有52%的患者被非精神科医生识别。由于很多医院现基本上未设立精神科,其内科、中医科医师往往因为专科的限制对精神疾患不能正确诊断治疗,致使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2.6 目前的治疗水平
现在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疾病不能完全治愈或控制不复发。这就影响了患者的求医方式以及治疗。有研究表明非洲加勒比族人和欧洲白人拒绝就心理问题求医的原因之一是医生不能解决这类问题,医生只会给药[16]。也有人报道[22]在澳大利亚和维多利亚儿童精神病患者的父母中有38%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解决他们孩子的问题。
2.7 年龄和性别
年龄和性别也会对求医方式有影响。有研究显示[10],在墨西哥的美国人女性求助精神卫生机构是男性的3.1倍。Oliver.MI等[23]报道英国男性较女性较少求医治疗,而且年轻人亦较少求医。杨德森等[3]报道年龄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求医没有影响,而性别影响其求医机构的选择。
2.8 治疗安排
由于中国的国情,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但在一些发达国家,患者看病需要预约,他们只能按照预约单求医治疗。F.P.M.L.Peeter等[24]报道长时间等待第一次治疗安排是影响患者求医率的原因之一。Orme等都有此方面的报道[10,25]。所以是否及时安排治疗也是影响求医的因素。
诸如人格问题等因素均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求医方式,这里就不具体详述了。
3 前景
了解不同背景下精神病患者的求医方式,对提高求医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都有重要的意义。国民经济、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求医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医疗条件。在现阶段因经费不足,难以马上兴办更多精神病医院的条件下,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改善对患者的态度,进而给予患者尊重、理解、关心。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加强综合医院与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提高治疗水平,使患者就诊方便、经济、有效。国外在60年代就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求医行为进行研究,强调在综合医院中实施心理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性。有报道显示[26],由于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医学知识认识与了解,改善了社区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条件,德国人对寻求专业治疗有了积极的态度。近年来这方面的理论日趋完善,Godber和Huxley提出精神卫生服务的“过滤模型”[27],虽然这种“过滤模型”未必完全适用于我国,但在综合医院和社区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非精神科医疗机构开展联络精神医学服务,并使各类医务人员掌握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无疑会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求医途径,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身痛苦和经济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以及减少社会医疗费用有所帮助。总之,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整体人群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卫生水平,加强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加强综合医院和精神卫生机构合作,提高非专科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同时对精神疾病患者求医方式给予指导,是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期正确就医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道金,王小泉.80及90年代精神科患者求医方式变迁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1):29
[2]张静,张建明.抑郁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67
[3]杨德森,李凌江.精神分裂症病人求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4):215
[4]杨福收,胡.神经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医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57
[5]Priest RG,Vize C.Lay people's attitudes to treatment of depression:results of opinion poll for Defeat Depression Campaign just before its launch[J]. BMJ,1996,313:858
[6]Patrick S,Calhoun,Hayden B.Bosworth,et al.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by Veterans Seeking Help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Am J Psychiatry,2002,159(12):2081
[7]Lin TY,TadiffK,Donetz G,Goresky W. Ethnicity and pattern of helpseeking[J].Culture,Medicine and Psychiatry,1978,2:3
[8]黄鹏钧.70例最终就诊于精神病医院的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求医方式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1):48
[9]蒋晓军,翟书涛.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及抑郁患者的求医过程及影响因素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19(4):318
[10]Karen L,Peifer,Theei Hu.William Vega.Help Seeking by Persons of Mexican Origin With Functional Impairments[J].Psychiayric Services,2000,51(10):1293
[11]Friedman HS. Health psychology lst ed[M]. New York:Prentice Hall lnc,1989:40~67
[12]Stone GC. Health psychology. 2nd ed. New York:JosseyBass[M] Publishers,l982:161~216
[13]Bouong Rhi.The health care seeking behavior of the mentally ill patient and their families in Asia[J].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1990,1:19
[14]Depaulo BM. New directions in helping .2nd ed[M].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1983:45~ 66,109~ 138
[15]Dale JR.Modern or traditional? a Study of treatment preference for neutopsychiatric disorder in Botswana [J].Br J Psychiztry,1984:145
[16]CM Shaw,F Creed. Prevalence of anxiety depressive illess and help seeking behaviour in African Caribbeans and white Europeans:two phase general population survey[J].BMJ,1999,318:302
[17]刘铁榜,杨德森.从流行病学特征及患者就医现状看当前农村神经症的防治策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1
[18]Reidar Tysen.Helpeeking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young physician:is it the most ill that seeks help?[J]. Soc Psychiatr Epidemiol,2004,39:989
[19]Toyry S.Selfeported health,illness,and selfcare among Finnish physicians:a national survey[J].Arch Fam Med,2000,9:1079
[20] Sarah Wrigley.Role of stigma and attitudes toward help from a general practitioner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 rural town[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39(6):514
[21]杨德森.基础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6~257
[22]Vicki Cowling .Children of adults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mental health,help seeking and service use[J].Psychiatric Bulletin,2004,28:43
[23]Oliver MI.Helpeeking behaviour in men and women with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rosssectional study[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186:297
[24]F.P.M.L.Peeter ,H.Bayer. ‘Nohow’ for initial screening at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re: rate, reasons, and further helpeeking[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1999,34:323
[25]Orme DR,Boswell D. The preintake droput at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J].Community Ment Health J,1991,27:375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紧张;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69-01
什么是医患关系?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从伦理学角度考虑。伦理学者认为,“不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下,医患关系的本质都是一种‘施助者’(医方)与‘求助者’(患者)的伦理关系,这是医患关系最基本的属性。”因此,医患关系也应该用道德伦理来规范和调试。
那么,医患关系本应是很和谐的一组社会关系,为何会出现紧张的局面?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
医疗卫生领域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利益各方通过各自的权利诉求和义务履行来保持交互关系的利益平衡。医学的科学价值在于为患者提供有效且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传统医学和医患关系中过分强调了医生的权利而忽视了患者的权利。随着人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的权利主张日益高涨。由于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没有得到合理的规范和约束,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实践和和谐的医患关系,甚至酿成社会风波,影响社会安定。
2、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lees)和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ery)提出来的,指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和分工与专业化。信息不对称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医患关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3、诚信的缺失
患者与医者之间活动的展开主要基于诚信,特别是患者对医者的信任。近年来出现一种现象,某些医生为了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把成本费用本来较小的疾病通过较大的费用治疗来实现,从而导致患者的诚信预期与医方的诚信回报不对等,这就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医方利用患者对于医学知识的信息荒漠,滥用这种从患者方面转移过来的诚信权利,对患者进行欺诈,加大治疗费用,这就是医者诚信缺失的表现。医者的诚信缺失就会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一旦医患之间这种信任消失,双方的关系就不可能和谐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
1、培养医务人员的伦理素养
伦理素养是医务人员解决伦理问题的认识、判断、价值抉择、情感、破解难题的能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伦理教育,把培养伦理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互相贯通,使医务人员感受到医学伦理素养的多元价值和作用,并在行为上得到强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患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解除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公平公正的对待患者,培养自身的人格素质和伦理修养,对患者怀有同情心,用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患者,以努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最高准则。伦理素养培养的过程以他律为手段,以自律为目的。通过医务人员共同体的道德奖罚和激励机制,让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怀有敬畏和敬重之心,最终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医患沟通,共建诚信平台
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医患相互信任,以诚相待。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之间要树立诚信观念,医方要诚、患方要信。医务人员不仅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而且尊重患者的尊严和自,充分信任患者,要认真倾听患者意见,仔细分析病情,积极调动和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良好的心态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作为患者也要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更好地配合,为早日康复打下基础。
3、完善医疗制度,凸显制度的伦理性
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它们之间相互交错、交互作用。医疗卫生制度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直接关系到医疗保健资源的人群分配和地区分布,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利益,与医患双方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则关系到医方、政府和参保方三方的切身医疗保障利益,是确保患者健康权利实现的保证。从医院管理制度、体制上说,要解决医院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与商业化经营倾向。所有的制度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的服务于患者,凸现医疗制度的伦理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据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名老中医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是联系传统和实现中医发展的灵魂,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医药学术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的薪火相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KDD),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可以全面解析其中的规律,分析名老中医个体化诊疗信息特征,提炼出临证经验中蕴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实现名医经验的有效总结与传承。自从基于信息和数据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提出以来,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案进行分析的研究报道与日俱增,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3]。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数据挖掘研究的经验与体会,并借鉴国内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希冀为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1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
1.1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发现项集之间有意义的关联,并寻找给定的数据集中项之间的有趣联系的一种算法。常用的关联规则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FP-树频集算法等 [4-6]。吴荣等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治疗冠心病处方中最常用的中药是丹参、瓜蒌、川芎,最常用的方剂是瓜蒌薤白类方、活血通脉剂及生脉散[7]。刘晓怡等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李佃贵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用的药物是茵陈、黄连[8]。田琳等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进行数据挖掘,得出眩晕病的证候多为风阳上扰、肝肾阴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病因病机多为虚、风、痰、瘀等,发病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9-10]。笔者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得出颜正华教授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常用药物为陈皮、佛手、香附、白芍、煅瓦楞子、赤芍、当归、丹参等,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对是佛手、陈皮,陈皮、香附,佛手、香附[11-12]。作为在名老中医处方规律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数据挖掘算法,关联规则具有明显的优点,如它可以产生清晰有用的结果,支持间接数据挖掘,可以处理变长的数据等。但是,关联规则也有其不足,如计算量增长相当严重,难以决定正确的数据,容易忽略稀有的数据等。
1.2 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是一种以贝叶斯公式为基础的概率网络,是一个有向无环图,由代表变量结点及连接这些结点的有向边构成。贝叶斯网络可以将具体问题中复杂的变量关系在一个网络结构表示,通过网络模型反映问题领域中变量的依赖关系[13]。吴荣等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对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出名老中医诊疗冠心病、心绞痛的8个证候要素[14]。须义贞等采用贝叶斯网络和方剂智能分析软件对沈仲理教授诊疗子宫肌瘤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沈仲理教授诊疗子宫肌瘤善用活血化瘀、清热软坚法,常用治疗药物包括三棱、莪术、丹参、半枝莲、蚤休等[15]。贝叶斯网络具有分类、聚类、因果分析等功能,面对大规模数据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包括:①学习机制高效灵活,可发现潜在的有用的模式或者联系,实现对数据实例的分类、聚类、预测;②语义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③有效避免对数据的过度拟合;④贝叶斯网络可将先验知识、样本,主观、客观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反映数据对象内在的联系和本质[16-17]。
1.3 神经网络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 是由大量处理单位(即神经元,neurons)广泛连接而成的网络,是人工建立的以有项图为拓扑结构的动态系统,通过对连续或断续的输入作状态响应而进行信息处理[18]。陈肇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名老中医中医方剂系统和中医方证医学诊疗系统,可在线根据患者症状自动进行处方[19]。白云静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研究,在充分辨识证候表征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证候与症状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函数[20]。陆萍等基于面诊的证素辨证建立面诊-证素辨证神经网络,对64个病例进行证型辨别,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中医面诊系统能根据样本值对网络构造和训练,证型辨证结果准确率比较高,是可行的[21-23]。作为最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学习规则简单,便于计算机实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
1.4 决策树算法的应用 决策树(decision tree)模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预测模型,其基本运算原理属于分类规则,也就是说每个决策或者事件都能引出2个或者多个事件,继而产生不同的后果,这种决策分支的图像就像一棵树的枝干,称其为决策树。决策树以样本的根节点开始,如果样本在同一个类,则该结点为树叶,算法选择最有分类能力的属性作为决策树的当前结点,根据信息增益进行分裂,直到给定节点的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或没有剩余属性可供划分为止[24]。瞿海斌等采用决策树方法对血瘀证的诊断规则进行归纳,得到血瘀证决策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决策树提取的诊断规则与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相比,更为简单、方便,为从病例中自动归纳诊断规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25]。谢雁鸣等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用决策树等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基本证候进行研究,得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阴虚和阳虚诊断模型[26]。徐蕾等用信息熵的决策树方法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进行研究,构建以信息熵减少为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模型[27]。
1.5 复杂系统熵方法的应用 2004 年,有学者发表了《“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一文,在总结熵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运用熵理论进行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的设想,并探讨了证、熵、方结合的原理与前景[28]。通过实践表明[29-30],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证候与方剂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还可以研究证候与证候之间、证候与症状之间、方剂中药物与药物之间、配伍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其后,有学者提出了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算法,并在疾病、证候、方剂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到了应用[31]。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是一种非监督的模式发现算法,它能自组织地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量最大的组合,同时,此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度离散性类型的数据。相比于经典的统计方法,它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不需要数据的一致性,对于各类数据都适合。特别针对具有随机性,模糊性,非平衡性,非遍历性,多维性特点的中医药数据。②它客观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聚出来的组合内元素的相关都特别大,是最优的组合,这些组合为新药发现中候选处方的筛选奠定了基础。③相关是不对称的,为定义贡献度奠定了基础。④算法收敛速度快,对于处理大量的数据有优势。此方法具有两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方面,不仅可以定性、还可以定量挖掘出药物之间、病-证-症-药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不仅可以挖掘出名医名家经验的核心组合,还可以挖掘出隐藏于方剂配伍之中的而没有被临床医家所重视的核心组合。笔者采用该方法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失眠等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得出颜正华教授在治疗胃脘痛、失眠的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为深入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11-12]。
2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展望
如上所述,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深入挖掘、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力工具。然而,每种数据挖掘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均有其适应范围,且对数据有一定的要求。中医药数据挖掘的对象是中医药领域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属性既有离散型的,又有连续型和混合型的特点,挖掘过程需要人机交互、多次反复,在中医药专业背景知识引导下,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同时,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知识工程、面向对象方法、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因此,数据挖掘具体方法需要有计算机、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人员才能熟练应用,不易被中医药临床人员和学术继承人等所掌握,这给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带来困难和挑战。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老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和传播,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是有力的辅助手段,如何将相关挖掘方法进行集成并形成相应的软件,是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应用的重要方向。
中医药的传承经过了口传心授、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的过程,但是,尚不能有效满足传承的需要。中医传承包括丰富的内容,有多种传承模式,无论何种模式,收集整理临床医案是必不可缺的,因此,基于临床数据的循证传承是核心模式。中医药信息非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中医药传承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要瓶颈。数据的零散性与非标准性,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医药传承信息化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了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软件[32]。该软件在全面客观地对中医药传承模式及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自助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系统架构,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撑,围绕临床诊疗和中医传承工作中的继承、发展、传播和创新4个方面的核心需求,分别构建面向临床数据的中医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面向中医药本体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模块以及面向传承创新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块等几大功能模块,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保证了系统功能需求的有效实现。该软件是计算机科学和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它以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支撑,遵循基于临床数据的循证传承理念,提出并镶嵌了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挖掘方法,围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和经验传承、中药新药处方筛选与处方发现等方面的信息处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3-34]。实现了“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分析-网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中医传承工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医传承的有力辅助工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致谢] 该论文撰写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研究员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映辉,姜在,刘保延,等.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98.
[2] 周春祥.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J]. 江苏中医药,2004,25(12):1.
[3] 唐仕欢,杨洪军. 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进展述评[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278.
[4] 曾孝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9:91.
[5] 吴嘉瑞,张冰.试论数据挖掘方法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领域的应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85.
[6] 曾孝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5: 4.
[7] 吴荣,王阶,周雪忠.基于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6.
[8] 刘晓怡,唐晓亮.基于关联规则方法的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分析[J].中国外资,2012,264:258.
[9] 田琳,闫英杰,朱建贵,等.整理挖掘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的思路与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618.
[10] 晏婷婷,吴丽,王旭东.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2,44(9):98.
[11] 吴嘉瑞,张冰,杨冰.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1.
[12] 吴嘉瑞,张冰,杨冰,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1.
[13] Muirhead R J,Pu R D.A Bayesian classi ca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ata[J].Physica A,2004(336):503.
[14] 吴荣,聂晓燕,王阶,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98.
[15] 须义贞,姚静,赵莉.沈仲理治疗子宫肌瘤诊治规律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2):201.
[16] 李艳美,张卓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8,25(2):87.
[17] 刘晓洁. 基于PCA的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09,9:86.
[18] 岳桂华.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大众科技,2012,14(156):165.
[19] 陈肇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证治模型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517.
[20] 白云静,申洪波,孟庆刚,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研究[J].中国中药信息杂志,2007,14(7):3.
[21] 陆萍,林坤辉,周昌乐.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医面诊证素辨证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655.
[22] 施明辉,周昌乐.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
[23] 岳沛平.BP神经网络识别在中医脉象信号辨识系统中的运用[J].江苏中医药,2005,26(11):4.
[24] 吴嘉瑞,张冰.试论数据挖掘决策树方法在药物警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29.
[25] 瞿海斌,毛利锋,王阶.基于决策树的血瘀证诊断规则自动归纳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24(6):709.
[26] 谢雁鸣,朱芸茵,葛继荣,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证候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2):38.
[27] 贺宪民,孟虹,王忆勤,等.基于熵的决策树理论及其在中医证型研究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5):57.
[28]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骄,等. “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6.
[29] 赵亚丽. 一类复杂系统的熵方法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30] 孙占全. 复杂系统建模――一类智能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31] 陈建新. 中医证候的复杂系统建模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32] 卢朋,李健,唐仕欢,等.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
[33]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34] 申丹,唐仕欢,卢朋,等.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2029.
Comment on applications of data mining used in studies of heritage of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
WU Jia-rui1,TANG Shi-huan2,GUO Wei-xian1,ZHANG Xiao-meng1,ZHANG Bing1*
(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Data mining,as known as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is a non-trivial process of revealing the implied,previously unknown and potentially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ssive data. In recently years,the applications of data mining in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widesprea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e heritage of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data m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study,we would expound of the use of methods of data mining in the heritage of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and analyz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ch as association rules,Bayesian networks,neural networks,and decision trees.
关键词:古汉语:汉语言基础知识:《方剂学》教学
一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是指书面语言。现存的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众所周知,方剂课是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之一,在整个中医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是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之一。增强古汉语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方剂学》里面的知识,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是尤为重要的。
古往今来,牢记方剂的组成配伍为医家所重视,例如《汤头歌诀》等,对中医方剂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歌诀受诗歌韵律等规则的限制,语言雷同,内容呆板,没有趣味性。学生通常需要反复背诵很多次才能记牢。而在中医药高等院校,课程日益增多,方剂课时逐年减少,要求学生在短短半学年中掌握熟记大量方剂组成实属不易。
针对学生提出的“课上一听就懂,课后一放就忘”“上方剂课轻松,过方剂考试难”等现实问题,方剂学精品课程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一起,历经三年时间,结合古汉语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培养的知识,摸索出一整套融合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的培养方法,并逐渐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准确牢记大量方剂,消除记方剂的痛苦,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打造出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二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利用课堂抽问,或者课后的抽背等形式进行检查。告诉教学生最好在晚上进行方剂的识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复习,这样的识记效果最好。其次,教学生将方剂识记内容分组归类,减少记忆的无序性,这样就较容易记住。
1.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越深记得越牢
例如,同为脾胃虚寒证的证型,泄泻、呕吐、脾胃虚寒证的代表方剂选用理中汤,而胃痛脾胃虚寒型的代表方却选用黄芪建中汤。若死记硬背,学生必然感到内容繁多,即使当时记住很快也会忘记。
2.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来帮助记忆
根据方剂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等内容,可以编撰成幽默诙谐、工整对仗、寓意风趣的顺口溜或短语。例如小柴胡汤,方剂由半夏、生姜、柴胡、大枣、黄芩、人参、甘草组成,可编为顺口溜:夏姜胡枣芩人草;或者趣编为:下江湖找情人草。
3.运用汉语言的知识
(1)读写看听结合,并同时用脑思考,即对不同的方剂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尤其对同一大类方剂,或不同类但组成相似,功效、主治却不同的方剂,或组成、功效不同而用以治疗同一类疾病的方剂,加以分析、比较、概括等。例如,五苓散和猪苓汤、麻黄汤与桂枝汤、桑菊饮与银翘散等。在方剂教学中,教师也要正确运用思维的方法组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想象的方式教学。有人比喻“联想、想象是挂资料的钩子,方便放置和提取”。方剂学中尽量利用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想象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3)学生方剂学的成绩好坏、背方数量的多少,不仅与他们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是否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这就是意志。在对大专医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同困难作斗争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学校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一方面教师的品行、性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方剂课的教育目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全方位教育的同时塑造每位中医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广泛应用古汉语和汉语言的基础知识,不仅能深挖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方剂的积极性,解决现代中医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医方的困难,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打造出完美的方剂课精品课程。当然,这种将这些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于方剂课教学的方法并非十全十美,其中可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得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高校教师仍需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1]张玉娟.方剂学记忆教学法浅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04):117-118.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