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歌曲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歌曲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歌曲教学方法

第1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一、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

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歌曲教学的态度基本一致,大部分教师重视英语歌曲的教学模式,只有极少数教师倾向于传统教授方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凭借经验授课,对课堂的设计、准备以及把握不够完善,课堂内容较为单一且不系统,从音乐到英语教授之间没有过渡,容易形成教师在教授歌曲时,学生参与性较强;当转向于英语教学时,学生兴趣又有所减弱。目前英语歌曲一般教学模式为,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分发或抄写歌词;教师带领跟读歌曲歌词;学习歌词中的英语单词;学生逐渐跟唱。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高于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要求学习单词、跟唱英语歌曲,而小部分学生仅仅注重跟唱,其对英语单词、语句意思及发音的掌握度均较差。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随意删减教材中设计歌曲教学;教师对英语歌曲教学原则的把握不够严格;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单一、缺乏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模式;歌曲教授过程中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利用音乐学习英语;对学生发音、歌词语句的解释不够充分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两方面展开探讨,以达到科学合理规范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理论支持

英语歌曲教学需要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以确保对学生英语的教学效果。加德纳心理学家将人类智能分为七个范畴,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支配音乐的右脑同时支配情感、愿望、想象力、几何图形等感性思维;而左脑主要支配理性思维,如语言、写作、计算。左脑理性认识的运作有赖于右脑感性认识的提供,如果没有右脑提供的感性认识,左脑较为困难或根本无法加工和处理信息。故,英语作为语言学,有赖于音乐作为媒介来让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学习。音乐对英语学的影响宏观表现在,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

从语言学角度讲,第二语言习得模式更好的解释了如何习得英语。该模式提出学习语言是需要同时具备可理解性、有趣性、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性及给予足够信息量。要取得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理有据、活泼生动地将知识“介绍”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歌曲教学恰好可以满足第二语言习得模式所要求的条件。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感性认识,歌曲歌词自身具有的关联系,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单词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歌曲背景以及教师对歌词内容的梳理和解释,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语言联系在一起,最终在一首歌中感受出英语表达及运用的真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收效。

三、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原则

1.选择的适用性原则。在选择课堂教授的英语歌曲时,需要从教学目的、学生能力、教学时间等多角度综合考虑其适用性。首先,选择的歌曲需要符合教学的目的,避免选择的歌曲与教学内容不相符等情况的出现;其次,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具备一定的难度但不超过学生现阶段的理解水平;最后,还需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充裕性,选择歌曲不宜过长以避免课程内无法学完歌曲,并且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理解时间。

如对于较低的3年级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可以选择《Happy Birthday》、《Bingo》等歌曲。其单词、语法以及歌词意思都较为简单,易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最基础的单词、常用语句以及“There be”句型。教师通过这些歌曲的教授,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学习基本英语表达,而且可以通过仿写及改编歌曲,引导学生自主替换及创作歌曲。如,《Happy Birthday》的歌词可以改编为《Good Morning to you》。这样的合理改编,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学到更多的英语表达,又可以鼓舞学生课下练习英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搭建其学生间交流、沟通及练习的方式和平台。

2.歌曲的审美性原则。小学教育总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所用歌曲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英语歌曲的美感主要体现旋律、用词及内容三个方面。第一,英语歌曲本身旋律要优美动听,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歌曲旋律上避免选择太过复杂、吵杂或另类的音乐。第二,英语歌曲的用词在其准确的基础上,要保证用词的优美、具体,避免出现用词及语法错误、抽象、不易理解、粗俗、野蛮等情况的出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其审美能力还未建立完全,所以需要教师积极且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一部分英语歌词具有显著的语法错误,也需要在选择过程中剔除。第三,英语歌曲的内容要积极向上,这一点需要教师们的着重注意。英语教学用曲要积极弘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杜绝过于个性、晦涩、黑暗的歌曲的使用,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选用《Big Big World》、《Smile》、《I have a dream》等,歌词如下:

《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I believe in angles

Something good in everth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

3.课程的科学性原则。在英语歌曲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紧抓教学目的,合理设计课程步骤及内容。在英语歌曲教学课堂中,最难控制的就是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情况。如果课程设计不合理,则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为学生参与性不强,歌曲学习课堂较为沉闷;另一种为学生热情高涨,被动使单纯学习歌曲的时间比例增加,占用讲歌曲过渡为英语学习的时间。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课堂最终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对于英语歌曲课堂的设计需要具有科学性,做好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将歌曲教授、歌曲赏析、歌曲背景及相关英语知识学等板块科学整理、串联,充分考虑实际课堂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保证课堂的可控性和合理性,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学习的过渡性原则。以往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易出现太过注重音乐的教授而忽略英语的学习,或出现将歌曲学习作为形式不加以投入和重视而丧失歌曲对英语学习的辅。分析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对于小学英语歌曲教学需要满足过渡性原则。过渡性原则是指在音乐学习和英语学习之间设立过渡过程,即在教授单词、学习歌曲、介绍歌曲背景、复唱歌曲、延伸教学之间建立过渡性,保证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的学习兴趣充分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依据该原则,充分协调和安排课堂教学步骤。

四、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方法

1.基础:通过歌曲的歌词学习英语。英语歌曲本身就是学习英语的直接素材,也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英语单词的解析和句子的赏析,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更好的理解单词的词义以及句子的表达形式。如教授较低年级的学生身体部位名称时,选择《If you are happy》,让学生跟着歌曲拍手、拍腿、摸耳朵等等,通过歌曲使学生将单词和全身的部位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歌曲游戏中直观、生动的理解认识这些名称的英语表达。

2.扩展:通过歌曲的背景学习英语。教师在教授小学英语歌曲时,歌词自身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够充分,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针对歌曲所涉及的内容,展开歌曲背景,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如在教授《Contry Road》:

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 /Blue Ridge Mountains Shenandoah ri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blowin' like a breez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All my memories gather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 /Misty taste of moonshine teardrop in my eye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I hear a voice in the morning how she calls me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Drivin'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 /That I should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这首民谣歌曲中涉及很多形容词和地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一步丰富形容词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歌词中提到的地点,向学生展开背景知识,在背景知识的学习中丰富英语表达和积累。

3.提高:通过歌曲的练习学习英语。合理的运用英语歌曲教学,还可以转向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方法包括听歌填词、听歌接力、演唱、复写等。听歌填词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分发课堂所需要的歌词,但歌词并不是完整的,而是具有一些单词和句子的空缺,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能力,设置不同的空缺项,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歌填写歌词的空白,是一类听写的变异,但听歌填词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娱乐性,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歌词听写中掌握英语知识,锻炼听力以及拼写的准确性。听歌接力是指让学生一人唱一句,接力唱歌,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在接力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学生对于歌词的掌握性以及其口语发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及调节教学计划。演唱和复写于以上两种方法大同小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自由选择。

4.升华:通过歌曲的改编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歌曲教学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编英语歌曲,来锻炼和升华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对于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改编《Happy Brithday to you》,改编如《Good Morning to you》等等歌曲来扩展英语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想象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歌曲,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来将简单的中文歌曲翻译为英文歌曲,但在开始前需要引导学生,对于难词、难句首先给予学生辅导,也可以采用填词翻译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翻译,从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达到升华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开发智力及想象力的效果。

五、结束语

音乐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想象力。小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运用音乐来进行教育。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是运用音乐作为骨架,英语作为血肉而形成了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英语的主导地位,切不可出现注重音乐而忽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这就要求教学的教学计划、安排以及实施过程中,时刻调整和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的学习。运用好英语歌曲教学,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消除其学习压力,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英-音”教学还能积极影响学生远期的智力发展以及素质培养。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应该受到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徐丹.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3):114.

[2]陈晓芳.浅谈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情感读本, 2015(17):11-11.

[3]刘明东,杜晓文.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15,29.

第2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流行歌曲 作文教学

在时下的校园中、马路上,我们都会看到许多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手上都会捧着手机,mp3这类数码产品,耳朵插着耳麦,陶醉在时下最流行最主流的音乐中。虽然,学校对这些行为,多方遏制,但学生似乎充耳不闻,甚至在高压打击之后,仍旧雨后春笋,春风吹又吹。既然学校方面遏制不了这些行为,那何必不化反为吉,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请入课堂,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实现课堂教学(以作文教学为主)的双赢,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有话说,有内容写的目的呢。而如何实现这种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作词者为选择基准

现在的流行歌曲市场,曲目鱼龙混杂,关于情和爱仍是流行歌曲的主流,尤其是时下的网络歌曲,歌词露骨直白,学生对广为传唱的歌曲耳熟能详,学生是否就能够将歌词引入到作文中,作为学生应该如何辨别筛选呢?笔者认为学生可以从一些作词人入手,时下的方文山、林夕的歌词都被誉为是流行歌坛少有的精品,歌词朗朗上口是基调,歌词用典、用修辞,语言优美,更是让这些歌曲广为流传。因而,学生可以在兴趣之下,哼唱类似这样高水平作词者的一些获奖颇丰或者高赞赏度的歌词,以便在作文写作中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增添此部分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筛选)。

二.情感转化,添词加瓦

台湾歌手张韶涵的《遗失的美好》歌词写道:海的思念绵延不绝,终于和天在地平线交会,爱如果走得够远,应该也会跟幸福相见,承诺常常很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但我相信你给我的誓言,就像一定会来的春天。这首歌的关键词是“爱”,但若只取这一段,读者很难把握这爱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是首关于咏叹爱情的歌曲,但是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亲情,这都是人的七情六欲,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歌词内容适用于描写亲情和友情的话题作文。再仔细回味这段话,其中还寄托了对对方的思念和对对方的鼓励的感谢。因而对于“离别”这类的话题,该歌词也适用。

再有,为什么这首歌曲广为流传,实质今日传唱度极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歌词中充分渗透着作词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写作课上,为什么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强调“作文一定要写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原因就在于此,能够真正意义上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先把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读者。对于如何将歌词内容化为己用,饱满作文内容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添词加瓦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添词加瓦”就是指借用歌词,采用扩写,仿写的方法。那样这种的方法是否适用,又该如何使用呢?依然以《遗失的美好》为例,笔者阐述如何“添词加瓦”。

歌词的下半部分,“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不小心当泪划过嘴角,就用你握过的手抹掉”,对于这段歌词的使用,我们可以采用扩写的方法,“我现在不论面临什么困难,都是面带微笑,是的,就像你用双手在我脸上支撑起的那支微笑,那是你的标志,也是你最爱的微笑坦然面对,小心翼翼,去寻找我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美好――自信,坚韧。当我一个人的时候,面对重重困难,虽然流过泪,失去过耐心,但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牵起我的右手,揩去我眼角的泪珠,与我共同面对。身边来往的过客匆匆,唯有你,在我的内心刻下最深的烙印,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替代不了。如此一来,文章的内容有了,并且触动我们心弦的歌词转化成了文字,丝丝入扣。

三.情感嫁接,从寓意着手

所谓情感嫁接就是写作的人选择与自己写作文体相同思想感情的歌词,采用扩写、补充这样的语文写作手法来写作。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可以有话说,有内容聊,写出的文字也不再是刻板生硬,没有激情可言。

例如看到,我们想到的就是祭奠逝人。周杰伦的《台》或许就适用于这类怀念已亡人的话题作文中。《台》聊聊100多字,歌词悲怆,但其中的寓义却不是只言片语就能概括的,虽然歌曲中祭奠的人和我们怀念的故人不一,但这种真情实感却是相同的,可以采用情感嫁接的方法。

第3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门新兴法律部门,调整国家在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经济法在中国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学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之一,向本科生讲授经济法成为法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法的教学模式长期不变,不利于经济法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致使理论与实际脱节。

一、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经济法学科在高等学校中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埋头记笔记,囫囵吞枣的记忆学科内容。近年来,随着各个高校硬件配套措施的完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取代了原有的板书教学,在讲课效率上有一定的提高,学生也从繁忙的记笔记中解脱出来,可以抬头听老师讲课。但是,这种授课方式的转变依然存在着问题。教师和学生更加依赖课件,教师主要以课件为主,较少指导学生学习和回顾教材中的知识点;没有了记笔记的压力,学生听课专注程度有所下降,效果大打折扣。

21世纪以来,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有关市场规制的经济法律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的符合时展要求的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针对经济法学内容庞杂,知识点分散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培养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学生,这是所有经济法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对这一意义重大的问题作出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应该从教材编撰、课堂教学、课外实习、教学考核等四个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法的发展。

二、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1.健全的硬件设施为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

随着国家、学校对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各种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健全,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了信息量巨大的图书资源库,修建了模拟法庭等,为法学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老师们开始熟练掌握、运用这些资源,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方式能够动态地展示课程知识点,图书馆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模拟法庭实现了与实践对接的可能性。

2.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改革提供了前提

目前,法学专业教师大多具有社会兼职资质,不少老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公务机构挂职锻炼等,具备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老师们愿意参与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为改革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帮助,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法学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实习指导。

3.学生们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为改革提供了动力

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极大地激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全新的改革思路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们来说是个新事物,非常值得尝试。学生们既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又能够接触实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他们对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抱有很大的希望,也愿意为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基本思路

1.教材编撰

教材是本科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必需资料。但是,目前中国的现状却是教科书乱相百出,版本众多,良莠不齐,资料陈旧;几乎每一个学校都要编一本自己的本科生教材。这些教科书体例庞杂,内容体例相差很多,甚至观点截然不同。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存在学术争鸣原本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教科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却需要主流的观点。在西方,教科书的编撰是一件非常严肃的科研活动,一本教科书的编撰往往需要作者多年的积累,不断地更新,并附有与本部门法相关的所有立法材料、案例资料和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教科书往往能体现本门法学最主流的观点、最新的发展,从而成为学生学习法律的必要资料。当然,中国教材如此混乱的现状与中国的学术评价机制具有某种因果关系。但是,为了经济法学科的发展,经济法学者应该秉持出编好书、出精品的理念,集中力量编撰出高质量的本科生教材。将本门学科的理论问题、法律法规材料、有关的典型案例和学者在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编撰一本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价值的经济法学教材,并不断根据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更改,使之成为具有更强生命力的经典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的最主要的渠道。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可以集思广益,探讨编撰思路、体例结构、内容安排等,集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共同完成。拿出初稿后,书稿必须由多方鉴定,经过实践教学检验,多次修改之后才能定稿。

2.课堂教学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济法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早已成为经济法教师的常用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比起枯燥的理论讲解和法律条文解读,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法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原理和法律条文。

坚持案例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经济法而言,无疑是正确的改革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教师从历届司法考试题目中抽取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细细剖析。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一方面,“以案说法”讲解了法律条文;另一方面,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应对国家司法考试。并且,司法考试题目中的案例设计短小,对知识点的考查准确,因此采用司法考试题目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有的教师从教学参考资料中选取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学参考资料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且案情复杂,无法真正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还有教师从“今日说法”或者法制频道等电视节目中选取典型案例,放到课堂上讲解。由于这些案例经过电视节目的加工,往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并且这样的案例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首先,我们应当对收集的案例进行分门别类地编排,一种案例反映一项或多项重要理论;其次,我们向学生们展示这些案例,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要求学生们从案例中发现和总结问题;最后,我们针对典型案例加以剖析,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思路和研究方法。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仅仅将教学方法由单纯的知识点讲授扩展为结合案例讲解法条和法学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本文认为,针对个别单行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责任法等,此类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法律纠纷的法律,经济法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主动讲与被动听,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要求学生能够讲解某部法律,他或她必须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消化吸收这些材料,并将之变成自己的语言讲解出来。这样的经历对于学生而言,既能够牢固的掌握法律知识,也能够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锻炼他们公开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

此外,针对某些在学界仍然存在巨大争议的理论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入课堂辩论法,鼓励学生们就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按照现在通行的辩论赛规则,公开进行辩论。辩论既是达到真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学生的思辩能力充分发育的前提。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在于:首先,辩论将学生直接置于极具挑战性和对抗性的竞争氛围之中,类似于激烈的职场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危机意识;其次,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学生们必将大量查阅和分析材料,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面对面的对抗式的辩论锻炼了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们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充分的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思辨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课外实习

进行课外实习是现代大学教育对每一个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有很大好处。“书到用时方恨少”,是每一个曾经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的学生,会更加珍惜校内的学习机会,尤其对于经济法这样的内容比较庞杂、枯燥的法律,校外的实践互动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针对经济法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可以安排学生去公司、律所、消费者协会以及法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学生举办各类法制咨询活动。在公司的实习,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公司运作的情况,加深对公司架构、公司经营、公司管理、公司治理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在律所和消费者协会的实习,可以让学生实际体验诉讼的魅力。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尤其近几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争端越来越多,此类的诉讼案件也是此起彼伏。学生亲自参与某一个案件的诉讼过程,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诉讼技巧,深刻体会诉讼中的法律知识。在法院的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法律争端,尤其是平等主体间有关合同的争议,可以给予学生从法官角度观察法律,认识社会的机会。

此外,本文认为,可以采取模拟法庭的形式,给予学生实际运用法律解决案件的体验。模拟教学法是指通过观摩和模拟过程,使学生通过情景学习,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模拟法庭法”的目的,在着重锻炼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培育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辩论等综合性素质。就其本质而言,模拟法庭其实就是学生模拟法官、案件当事人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法律的魅力。但是,笔者在观摩了几个模拟法庭以后,得到如下印象:模拟的场景主要是离我们生活非常遥远的英美法系的庭审现场。学生们穿着法官袍,带着假发,进行着背诵式的辩论。笔者认为,这样的模拟法庭华丽有余,实用不足。因为背诵式的表演,没有给学生一个思辨的过程,英美法的诉讼与我国大陆法系传统的司法实践差别过于显著。因此,本文建议,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模拟法庭可以选择中国司法中实际存在的争议,完全由学生依据程序法主导案件审理进程,并依据中国现行的法律,对争议进行辩论、审理,并由学生最终根据自己的所学作出最终的裁决。这样的模拟法庭,笔者认为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牢固。

4.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经济法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以往的教学考核方式却对经济法的教学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结束后,课程重点内容,也就是俗称的考试范围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无论前面的课程是否真正掌握,也无论教科书是否通读一遍,背诵老师划定的考试范围中的题目,成为学生谋取高分、了结课程的最好选择。通过强化记忆掌握的知识是最不稳固的知识。往往考试结束,学生强化记忆的知识也随之结束。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成为经济法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认为,与灵活的教学方式相配合的考核方式,能够与教学相互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具体而言,对于经济法基础理论而言,由于争议巨大,可以采取学生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此相对应,可以采取学生评委加教师评委共同的打分的方式,给参与辩论的学生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为客观,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准备辩论资料,在辩论的时候,更好的发挥应有的水平。对于模拟法庭而言,同样可以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的方式。由学生评审团对参与模拟法庭审理的学生的辩论技巧给出分数,由教师对学生在法律方面的分析和运用给出评价。对于课外实习,则由实习老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对基础理论、法律条文、司法案例的讲解,亦不排除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毕竟法律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通过闭卷考试,督促学生记忆必要的法律条文,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方式之一。此外,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由学生自我评价,提交自评分数,详细地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给予一定的分值。

参考文献:

[1]马永梅.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学教学实践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民主与法制,2007,(2).

[2]陈建民.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环球法律评论,2005,(3).

[3]黄延廷.经济法的发展及前景分析――经济法教学改革研讨.中国经贸导刊,2010,(3).

第4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化;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一经诞生,就逐渐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通过联通和共享的形式改变着人类社会。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使人们拥有了一种重要而精巧的工具利器。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这种工具利器不仅深刻作用于教学本身,而且正参与一场重要的教学改革,即在多媒体电子化趋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众所周知,教学改革是建立于新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的。那么,在这场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当下的多媒体电子化趋势呢?

1 摆正多媒体电子化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

在实践中,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有所呼,教师有所应。在今后的小学音乐课多媒体信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从思想和操作两个层面使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人文关怀的形式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学生要努力适应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形式,在课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结合书本进行学习,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同时,要确立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摆脱单纯将学习效果系于先进设备的错误观念,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互动中启发思考提高水平。

2 合理确定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上的应用边界,做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虽然十分便利,但并不是完美不缺、百试百灵的,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它的使用边界。例如,对于演示性较强的内容,如果仅仅一味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而忽视了生理技巧过程的演示和学生感觉能力的养成,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过来说,亦反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适当的结合板书,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传统教学手段,全面掌握课堂的节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有效调节授课的进度,开展互动式的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3 利用电子软件演示技术转化抽象概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关于乐理知识的教学,总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这些说教内容又十分抽象,缺乏认知的形象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多媒体演示教学,变说教为演示,图文声乐,共同作用,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音乐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分类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区别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在对待音乐中的抽象概念时,如音程、和弦、转调等,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声音配合着情景动画演示出来,使抽象的概念清晰化,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和思维。在对待音调教学时,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音调,教师就要借助声音生成软件,现场制作所要讲授的发音要点,对于口型、发音不问等,可以采用“慢进”、“模拟”等形式用以加强学生的关注,并通过录入声音和重放录入的声音来来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声调概念和直观感觉,为其积累真实的感性素材。

4 利用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就是支持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基于数据库、局域网等网络技术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总和。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要具有课程介绍、学习安排、作业演练、兴趣探究、反馈评价、网络交流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其他的特殊功能。

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管理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在制作科学课的多媒体课件时,采集时长在一分钟左右的声音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系统录音机,采集时长超过一分钟的声音则可以串接Windows系统录音机的采集文件,也可以直接到互谅网上下载专用的录音软件;采集视频可以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当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时,则需要利用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处理教学所用的图像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对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产生冲击。合理、有度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电子化趋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所产生的力量沿着正确的轨道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归纳综合,并将其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作比较分析,揭示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共性与特性,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教育部“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政策的出台,综合性大学在培养教师方面的作用得以彰显。纵观近些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不难看出,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改革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表现最为活跃。

一、改革认识上逐步趋同

(1)培养模式。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模式形式各异,主要有三种:采用校中院独立设置师范学院的传统方式;整合式“2(平台)+2(模块)”模式;融合式“3+1”模式。由于各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在选择具体培养模式上也不尽相同,如厦门大学是厚基础宽口径的混合培养模式,青岛大学是学程分段、方向分流的培养模式,苏州大学是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的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呈现“多课程、精内容、短课时、长学程、重能力”的特点。多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均由五大模块组成,即教师资格类课程、教育理论必修课程、自主模块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也有采取改革公共基础课程、重组专业课程、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教育类课程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来实现培养目标。其课程群包括:教育理论课程群、教育技能课程群、教育科研课程群、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群等。还有针对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提出设置方案,从课程的功能结构、类型结构、形态结构三方面构建三维立体的教育类课程结构模式。

(3)特色建设。特色建设表现为众多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在自身特色定位与策略的构建上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有以“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以‘新’、‘强’为特色建设追求的目标”,“用以变应变来强化特色建设”作为教师教育特色建设目标;有从“适应”转向“引领”,从“学术水平”转向“教育水平”;有“在‘研究’的状态下,培养、服务、引领”,“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教师成长的特点”;还有提倡把“教师教育深度融入综合性大学的综合优势中去”;以及“以多学科优势推动教师教育”,“结合专业陶冶‘师德’、‘师能”¨;以及“在‘研究’的状态下,培养、服务、引领”,“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教师成长的特点”等特色建设战略。

二、实践操作上彰显特色

1.模式设计

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经历了从独立设置、定向培养、相对封闭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灵活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战略转变,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正是顺应了这种转变。我们重点考察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模式:

第一类是采取师范学院和专业学院合作的办学模式,即把原有师范院校内的文、理专业按学科性质,与学校相同或相关的学科专业进行有机整合,分设文、理学院,同时设立师范学院,由它们分别承担师范生的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宁波大学采用“3+1”分段式培养模式:前三年不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学生在相关专业院系学习基础课程、本学科专业知识和一些教育类选修课,第六学期根据学生自愿原则进行师范与非师范生的分流,第四年由师范学院集中进行师范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扬州大学也采取了这种模式。

第二类是相对完整的集中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于合并类大学中。其做法是原来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学院合并后,成为新组建的综合性大学的师范学院,这种模式基本上保持了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这类学校采用“3+1”混合式培养模式:前三年注重师范生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后一年集中进行教师教育专业训练,强化师范特色。这种模式

以青岛大学和集美大学为代表,而集美大学原相对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模式正在向师范学院与各专业学院合作培养师资的模式转变。

第三类是由原师范学院改制成地方综合性高校所采取的是分散培养教育模式。教师教育主要是将师范类专业以系的形式置于各相关学院,各学院统一大类招生和培养,或同一学科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在一个学院内组织教学。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概论等教师资格模块课程的培养任务和研究生层次教育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苏州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的教师教育即为此模式。

2.课程设置

在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环节。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我们选取了广州大学、宁波大学、集美大学引、大连大学、北华大学¨进行统计分析(2007年),各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课程结构上大致相似,基本包括了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科研训练(体验)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见习四部分,实习见习学分所占比例较大、理论和技能其次、科研最小。通过研究发现,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以其所具备的学术优势,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综合性提升师范性、师范性增强综合性”的教师教育办学之路,各校确有许多独特之处:

(1)教师教育均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较之于将师范专业分散于各个专业学院的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和学的模式能够充分地将综合性大学中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融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2)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设计更加突出培养目标的层次性。为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各校均增设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内容;为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增设了自主学习学分、替换模块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在职前形成教师职业信念,获得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训练。

三、几点改革设想

1.培养计划制定应在时空上占据优势学段

在部分地方高校实行的“3+1”的模式中,师范生第4年由教育学院负责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教师专业教育。学生在修读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同时,要进入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加上找工作、考研的影响,如果组织实施不到位,“职前”实践训练效果不佳,培养质量就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应将教师教育培养模式“n+X”的界限淡化,将过去师范专业的教育学科课程改变为“教师教育模块”、“教师教育”专业辅修证书制度、“教师教育双学士学位”等立体化培养模式。对有从事教师职业意向的学生,在各专业完成两年学科平台课程学习的同时,从三年级开始,通过选择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实行分流培养,进入“深加工”平台。也可从二年级开始,利用暑假实行三学期短学程制,或双休日上课制,每学期开设3—5门“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按学分而非学年制实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渗透式培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就可获得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将个人职业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吸引到教师职业中来。夯实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行为等素质结构,为其从教生涯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结构调整应该以教师专业能力教育为核心

在课程结构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各校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平均占毕业总学分的13.72%(表1),这一比例相比过去有所提高(国外高校通常为20%~35%),但课程结构偏重理论,有关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偏轻,势必影响到初任教师的从教能力。

(2)必修课与选修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平衡。目前,绝大部分综合大学在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且开设的选修课程数目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开设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科研方法”未列入课程体系,而该课程在培养教师职后研修、专业成长和履职技能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科发展史对专业人才的研究立场、价值取向和学术责任的形成至关重要,应将“教育科研方法”“中外教育史”列人选修课的计划中。

(3)在教育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比例上,技能课科目数量偏少,而且仅限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科教学法3门,缺乏一些智慧性的能够直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实用知识和行动策略类的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教育”“表达技巧”“对班级中非正式组织的引导方法”等。虽然有些学校提出微格教学,这种系统的仿真的教学训练课程,不会受到中小学教学实习条件的限制,但目前普遍只设一个学分,无法真正起到由“知”到“行”而后再“知”的互动训练的作用。因此,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改进实践教学内涵,实现实践教育、创新创业训练不断线,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实现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学科应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它不同于教育学科,是专门研究教师培养与成长的特殊规律,并以此为对象,建立研究范式,形成自身的概念体系。应将《教师教育学》或《教师教育概论》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旨在促进学生综合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全面提升专业化的教师水准。

3.课程内容更新应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

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存在三个问题:(1)课程面窄,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实用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教师拓宽学科专业领域视野,具有宽广的知识底蕴。教师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既和谐又富有个性特长的人。而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中,中小学真正急需的实用性课程少见,如“中小学道德品质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案例分析与研究…‘心理辅导与咨询”“校本课程开发”等。(2)关于教师职业信念、情感和道德培养的课程几乎没有涉及,应增设“教师伦理学”课程。(3)课程普遍是显性课程,未能体现地方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教师教育的潜在功能。

4.专业技能实训应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从教力”的要求

第6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55-02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结合湘教版教材《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参考直接确定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情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在精神和知识方面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是教师,但完成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总的大的框架,它是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评价的依据。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②能有表情地、自豪地演唱这首歌曲。③能感受到蒙古族少年骑马跑动的韵律,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的陈述

教学步骤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这个过程一般是由导入教学、讲解新内容、练习巩固新知识、纠错拓展、总结规律、升华认识等环节构成,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般来说,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步骤。

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导入,首先播放课前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其次,观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同时教师在讲台上做蒙古舞基本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蒙古风情。最后,教师问:我们在多媒体上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教师:说得好,我们看到的地方很美丽,而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主要有两点:①采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律动音乐,教师模仿蒙古舞动作,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慢慢引向对美丽的大草原的想象上,使学生感受到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蒙古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风格旋律特征,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②通过观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蒙古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入歌曲的学习。

教学展开和深入就是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首先是听一听(听歌曲)。播放范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晃动身体。学生聆听,感受歌曲。通过多次的听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更进一步地理解乐曲,激发了学习欲望。其次是念一念。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通过念一念,学生熟悉了歌词,感受了其中的文学形象,又掌握了歌曲节奏。这一切都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铺垫。最后是唱一唱。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心里跟唱;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在整个教学中,七度、八度音程是教学难点,要由教师的手势来引导,通过多次模仿唱歌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练习唱歌曲。

具体到拓展步骤就是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另外,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欣赏其他草原的歌曲。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一般都认为是教师“教”的方法,实际上应该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很少单一使用。对音乐课而言,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体验感受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欣赏法、演示法等。我们经常使用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等都是演示法。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就可以通过课件多次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歌曲,观赏教师的舞蹈表演,再次感受歌曲,熟悉歌词。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实践性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具体方法一般包括练习法、律动法、游戏法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练习法。例如,学唱《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指导纠正演唱错误的地方,再由学生进行集体学唱;最后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总结,要求学生课后练唱注意改进。这个教学方法的意图是使练习做得更好,完善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三是语言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为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为辅来完成。主要为讲授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谈话法、讨论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做教材分析,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词内容选用的是民族羽调式,节奏明快,目的是表现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通过这样的讲授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四是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从导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认识《我是草原小骑手》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在新课标下,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多见,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确定整改方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中,笔者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的音乐特点,学会歌曲。反思的语言不在多少,目的是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这一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中改进。

第7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法;行动研究

目前在我国大班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幼儿歌唱大声化、幼儿歌唱教学成人化、幼儿歌唱任务化、幼儿歌唱教学方法使用程序化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幼儿歌唱本应抒发幼儿情感、提高品质等功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幼儿园执教经验,运用行动研究法创造了一套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歌唱教学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概述

本文对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在真实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形式,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的幼儿园执教经验,通过计划、行动、结果以及反思四个步骤完成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过程

在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具体研究中,我们将这一研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一活动方案的形成、研究以及研究结果和反思,第二阶段则提出了第二活动方案,以此进行研究与反思。在研究的第一阶段中,我们对大班幼儿歌唱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法、范唱法、读词法、分句教唱法、跟唱法以及重复练唱法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优缺点,并选择了具体的儿童歌曲,把幼儿教师普遍运用的歌唱教学方法运用到大班的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范唱法、读词法、分句教唱法等歌唱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幼儿在压抑的情绪下被动接受具体的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在对这一实践研究的反思中,笔者发现幼儿歌唱兴趣不高的原因和采用的歌唱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如何丰富歌唱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歌唱热情,则是第二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依据第一阶段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对幼儿教师选择何种歌唱教学方法才能够较好地完成歌唱教学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收集国外幼儿的教学资料,发现了听赏教学法、音乐感觉法、图谱识词法、节奏说词法以及轻声哼唱法等多种优秀的幼儿歌唱教学方法,而后笔者对这些歌唱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大班的歌唱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为了保证这一实践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笔者事先对相关教学应用的PPT、各类服饰、歌曲相关的舞蹈动作编排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这些充分的准备加上这几种歌唱教学方法本身的优越性,使这次音乐实践教学真正提高了幼儿音乐歌唱兴趣,走神、开小差等现象减少,这是音乐实践教学成功的最好体现。结合实践教学结果,笔者又提出了这几种幼儿园歌唱教学方法的不足,并试着将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串联,最终得出了本文所研究的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歌唱方法。

三、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歌唱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中外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方法,提出了包含新歌介绍、整体感受、理解记忆、学唱新歌、多样练唱以及自由创作六个步骤的六步教唱法。其中,新歌介绍环节主要负责快速引导幼儿进入教唱主题,并适度激发幼儿的学唱欲望;整体感受环节则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或音频与视频的播放,使幼儿对将要学习的歌曲产生整体感受与兴趣,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唱欲望;在理解记忆环节,教师应根据歌曲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类教学方式完成具体的歌曲教学,这样就能够实现幼儿轻松记忆歌词;在学唱新歌环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性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使幼儿初步掌握学习的歌曲;到了多样练唱环节,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在保证幼儿兴趣的同时激发其练唱欲望,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度;在最后的自由创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歌曲进行动作、歌词内容、创意绘画等创作,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幼儿歌唱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作力的发展。通过这六个步骤的歌唱教学方法,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四、结论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六步教唱法,该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幼儿园大班歌唱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歌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玲芳.大班幼儿二声部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64-66.

第8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聆听;演唱;创作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唱歌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的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的更旺。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与享受。笔者认为,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是通向美妙歌声最便捷的道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聆听、演唱、创作三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效果非常明显。

一、聆听

聆听是要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艺术之美。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打开学生的耳朵,激发学生对音乐聆听和欣赏的兴趣,言外之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唱歌以前先静静地聆听和欣赏歌曲,让他们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歌曲的美妙、体验歌曲描绘的情绪、理解歌曲的意境、熟悉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最终为学好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打开学生的耳朵,目的就是让他们多聆听,并且还要反复聆听,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慢慢学会唱歌。然而,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聆听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探寻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聆听歌曲的旋律,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深刻理解歌词内容,进而达到会唱歌曲的目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准确掌握歌曲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良好的解决方法。比如:面对很难理解的歌词,可以在聆听前进行有目的的设问,加深学生的重视和注意,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歌词的目的;面对难以掌握的歌曲旋律时,可以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参与学习歌曲。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聆听歌曲中参与其中,还更加明确了聆听的方向和目的,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了歌曲,还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音高和节奏结合起来的旋律,充分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丰富内容和真挚感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同教育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对音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而言,多媒体资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优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有效运用和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和勇于创新。

二、演唱

演唱就是培养学生唱的习惯,在唱齐歌曲中感受音乐之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发挥力,达到唱美歌曲的良效。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反复的齐唱并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歌曲演唱的表现欲望,更不足以表达其情感的积极发挥。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到唱歌中去。依据歌唱教学的实际进度情况,在钢琴伴奏下进行齐唱适合初步学会歌曲时采用。在音响伴奏下的齐唱适合完全学会歌曲时采用。在无伴奏下齐唱适合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时采用。此外,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歌曲,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选择齐唱与拍手和做简单律动同时进行。根据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对歌曲掌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齐唱和打击乐器伴奏同时进行、部分学生乐器伴奏和齐唱同时进行、部分学生舞蹈表演和齐唱同时进行等方式。

三、创作

创作就是唤醒学生创新和创作的思维,在唱美歌曲中表现音乐之韵。在新课改要求下,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使其歌唱的有韵味,有感染力,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呢?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音色演绎法

这主要是指导学生利用自然的声音和弱声高位来学会唱歌,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情感的歌曲。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用有控制而柔美的音色演唱歌曲《雪绒花》,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银色的雪花优美轻盈飞舞的姿态,再模仿用踮起脚尖的舞步体验轻盈的感觉。此时再开始唱歌,学生就会自然用轻柔的声音来唱歌。

2、情感演绎法

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起承转合创作手法,寻找情感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歌曲的部分,最容易让学生抒发出音乐的感染力。音乐由情而发,情由音乐而动听。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才能让他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音乐之美妙、感受音乐之情,并在情感的共鸣中寻求美的体验,从而实现美的升华。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所选歌曲的风格、题材,并正确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情感、力度来表现歌曲,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够不断提升唱歌技能,达到歌唱美的目标。与此同时,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唤醒他们的创新创造思维,使他们对歌曲演绎出不同的表现和感受,从而也能更好地展现和发挥学生的个性表达和风采。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音乐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和谐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锋.Do Re Mi唱歌教学方法探与究―浅谈课程音乐听、唱、创三部教学法[J].音乐天地,2015.11.

[2] 项雅丽.让歌声更美妙―探寻小学音乐课堂“唱好歌”的有效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14.07.

[3] 崔惠英.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歌唱[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4.

[4] 李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0.12.

[5] 邱冬艳.唤醒“沉睡”的耳朵用心聆听音乐[J].教师,2016.01.

第9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净化;心灵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人应该学会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缓解生活、学习的压力,美化自己的人生。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享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中学生因为面临高考,因此除艺术类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被深深压抑,音乐对学生的情感促进作用被弱化。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音乐的特点,缓解学生压力,净化学生心灵,增加学生音乐素养,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的发展。

一、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高中音乐课相对于文化课高考竞争的激烈性来说,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不足,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高中音乐教师也会由于自己所教学科没有高考压力,对于教学方法不再潜心研究,对音乐的教学仅停留在听、唱、欣赏上。教师在课上匆匆讲完,学生忙于偷空写别的作业,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音乐对学生心灵的愉悦作用都不明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每个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是,却有好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说明现存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脱离了学生的兴趣实际。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知识的本源,没有兴趣,知识的学习就是被动的、低效的。兴趣总是发生在情境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具有韵律美,并且是人的情感的形象表达,因此,音乐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理感悟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之《草原牧歌》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展示蒙古草原的图片,介绍草原风情和特色,用视频课件叙述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容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的音乐内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几首富有西北风格的歌曲,如《一无所有》《黄土高坡》《信天游》,在欣赏完后,教师说:“这几首歌曲,在曲风、旋律上具有共同的特点,是我国的西北民歌,歌曲旋律自由、高亢、辽阔,你想具体了解原生态的西北民歌吗?”从而调动学生对西北民歌学习、欣赏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走进音乐

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性,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参与欲望被遏制和压抑,高考的压力,也使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教师也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成人化,羞于在人前表现自己,因此,对于组织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心存抵触和畏难情绪。但是,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才能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音乐内涵,和音乐产生共鸣,音乐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自己研究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完《独特的民族风》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歌大赛,设有推荐奖和参与奖两种,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课下去找自己熟悉的各民族歌曲,例如蒙古族的《鸿雁》《天堂》;藏族的《天路》《走进》《神奇的》等;彝族歌曲《情深意长》;维吾尔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原歌曲《沂蒙山小调》;湖北民歌《龙船调》《绣荷包》;南方民歌《小河淌水》等等,既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现代民歌,又有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民歌。通过学生的演唱和对歌曲的介绍,使学生理解歌曲内涵,让学生体会各民族歌曲的特点,感悟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巧用流行歌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心灵

是否把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一直是高中音乐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但是,流行音乐旋律简单,节奏欢快,情感真挚,那些表现同学友谊、生活中的苦闷、感伤、情感的失落等情感的流行音乐,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有选择性地把一些流行音乐元素引进高中音乐课堂,会对音乐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从情感切入,引导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

流行音乐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上应选择那些积极向上、情感真挚、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例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歌词简单“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何炅的《栀子花开》“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触发学生对于友情的思考,引发学生珍惜同学友情的情感体验;表现友谊的歌曲还有可米小子的《青春纪念册》以及《相逢是首歌》。而刘欢的《从头再来》、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则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对抗挫折,为自己的人生命运努力拼搏的情感。

音乐直击人的心灵,高中音乐教师要认真探讨教学方法,发挥音乐的情感渗透作用,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各种正向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情操的形成,从音乐中获得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王金福.激发学生参与 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