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

第1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但是,目前国内公司在客户信息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1、 对客户信息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或已经认识到了客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信息管理的方法或行动,客户信息少、不完整,且分散、易流失。

2、 客户信息多且庞杂,分散在各个部门、员工的手里,缺乏信息的集中管理;

3、 尽管客户信息已经实现了集中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管理的目的,信息管理的应用效率低下。

4、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分析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客户信息应有的作用。

产生以上问题最根本的原围是缺乏对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与作用的理解,没有围绕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与作用开展信息管理,使客户信息管理停留在为管理而管理上来,也就说,大部门公司没有真正明确自己对客户信息的需求。

客户信息的管理体现了公司客户管理的思想与思路,没有明确的管理思想与思路,收集再多的数据,应用再高的技术,都不能够使客户信息“自动”成为支持客户工作的工具,客户信息管理重在规划,他需要满足客户工作的需要来展开,(比如,需要客户信息支持客户的分类,首先我们就要分析出怎样的客户分类是对我们工作有帮助的,然后我们要求收集相应的客户信息;而如何进行客户分类有时可以通过专家意见,有时则需要内外部调研),并且将客户工作对信息的需求分解到对每一条客户信息的要求上来,也就是要明确每一条客户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是如何支持我们工作的,只有理解了客户信息对工作的作用,才可能积极的收集与应用这些信息。讲到这里可以发现,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一个信息使用者、收集者、管理者共同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或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客户信息使用者、收集者、管理者共同的参与,才可能规划出满足工作要求的客户信息系统。

通常情况下,客户信息管理的作用与目的为:

1、 用于客户沟通,让客户经理了解客户“是谁”,通常是一些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一定要达到,让客户经理看到这些基本信息,能够对客户一个相对明晰的描述。

2、 用于客户分析与分类,让客户经理了解客户“是怎样的”,帮助客户经理制定沟通策略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分信息,一定要在明确了哪些客户信息对于客户分析与分类是有帮助的,且这些信息以及客户分析与分类,可以指导客户经理制定沟通策略。否则,再多的信息,都是没有效率的。

3、 用于客户关系的管理,帮助管理者了解客户经理的工作现状以及帮助客户经理进行客户维护。其中的信息记录着客户经理的沟通计划、沟通过程、沟通结果。

4、 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帮助管理者分析客户管理的效率与瓶颈,以便指导客户经理的工作。比如客户线索的增加数量,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开拓能力;赢得客户的比率,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销售能力,客户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实现的交叉销售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维护客户的能力,客户的流失率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服务能力或公司存在的问题等。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哪些数据是必要的或必须的,取决于公司以及产品所处的市场阶段,比如市场导入期,看重市场开拓能力,市场成长期,市场开拓与市场维护并重;市场成熟期,更看重市场的维护能力。

了解了客户信息管理的作用以后,企业便根据公司的工作重点,明确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并围绕这些目的,明确需要收集那些信息,如何收集(谁提供、怎么提供),如何应用这些信息(谁用、用那一部分、什么时间用)等。

要做好以上工作,除了了解以上四个方面的信息的基本构成之外,需要对相关信息使用者、收集者与管理者进行访谈与文卷调查,才能够使信息管理真正服务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需要。

年初,在我们给国内一家优秀的基金公司作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咨询时,其中一部分就是有关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

项目开始,我们便与相关信息使用者、收集者以及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目前客户信息现状的看法以及建议,从与他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的信息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 信息庞杂,与客户沟通策略联系不密切;

2、 客户信息求全,重点不突出,大家为信息收集与提供浪费了大量时间。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发现,不同部门面对的沟通对象不同,沟通方式和策略不同,首先,我们从关系营销的角度,使客户信息能够满足内部顾客服务外部顾客的要求出发,明确内部顾客是谁,他们服务的外部顾客是谁。经过访谈大家一致认为内外部客户大概有这样一些:

(1) 内部客户:公司管理层、分公司管理层、区域管理层、员工;

(2) 外部客户:客户、代销渠道、媒体、合作伙伴。

针对以上内部顾客,我们又进一步进行访谈与文卷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客户信息的具体要求,基本有五大类:

(1) 客户基本信息

(2) 联系人信息

(3) 与其相关的重要活动的记录信息

(4) 围绕定义客户价值、分析客户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将用于客户分类。

(5) 用于客户管理与分析的信息

这五类客户信息管理的基本现状为,无论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如客户、员工、代销渠道、媒体、合作伙伴等)以下方面信息记录详尽,并为进一步市场分析与细分打下扎实的基础:

(1) 客户基本信息:如有关客户性质的信息就分为; 财务公司、国资委管辖、合资独资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事业法人及社团、私营企业、投资公司、一般公司、其它。

(2) 联系人信息:除了基本信息外,决策影响力、重要日期说明、爱好、经历、是否为邮件和短信接收人等对与之保持沟通有总要影响。

(3) 与其相关的活动历史:大致有以下类型:资料寄送、市场活动、问卷调查、礼品发放、信息发送、日程安排等。

(4) 客户价值分析的信息:公司实力以及购买记录等。

(1) 除客户价值分析、分类以外,需要对代销渠道、媒体、合作伙伴等进一步细分到人以及区分他们不同的管理级别,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 有对各类型客户进行价值分析、多维度统计分析的初步要求。但目前缺乏相应的客户信息分析的手段。

(1) 选择对未来营销策略有影响的参数,进行市场统计、分析。如按行业细分、按购买行为细分、按购买产品与产品组合细分、按赎回特点细分、按要求客户服务的频率等细分(已部分实现)来收集信息;

(2) 加强公司、分公司、区域对客户的全面掌控所需要的信息(已部分实现);

(3) 用于客户管理与分析的信息

针对客户需求和我们的专业建议,我们与客户一起参照目前的客户信息管理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将客户信息以及重要程度区分为两大类:必须的和必要的。并设计了更为详尽的客户信息需求问卷,将以上六大类型按照内部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充实与调整,来满足内部客户对客户管理的需要。

第2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教育制度;人本化管理;管理理念;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24-02

一、人本化管理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人本化管理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和灵魂,新时期的到来,各项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深入等都对目前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本化管理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来说,它是专门培养人员各项素质的重要场所,其核心也是人,教师又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选择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够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队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良好土壤,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关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融入人本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人本化管理理念认识不足。人本化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比较年轻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多学习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人本化管理,其内涵也无法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有的人单纯的认为人本化管理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或者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无法真正的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和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就是一种重要的理念,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思想追求的社会的稳定,实现平天下的核心目标。从儒家的角度分析,社会的稳定高于一切利益,所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都是为此进行服务的。

2.学校管理人员的人本化管理意识不强。特别对于农村的小学来说,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差,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和城市相比,使得很多农村的小学无法快速获取现代化信息,管理人员在获取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物质条件差造成了目前农村的小学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作为了重点,对人本化管理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和实施,这就造成了学校的管理人员的人本化管理意识较差,也就无法正常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本化管理。

3.非人本化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非人本化管理现象,宏观方面存在的“城市优先发展”、“同工不同酬”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层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严重打击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导致了班级管理在大的方向上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和措施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三、班级人本化管理的策略

1.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人本化管理针对的是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师生间的沟通和实现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选策略,同时交流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情感的交流不能仅限于表面,而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教师只有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切实的明白学生所需所求,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是尊重和欣赏,尊重和欣赏是情感沟通的前提,被尊重是每个人基本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2.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经历过的事件,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拥有的价值观、态度、信仰等一系列的东西,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其中的榜样效应和教师的积极态度以及良好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也能够让每位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生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使班级人本管理发挥最大效能的有效手段。

3.学生自主管理。所谓的自主管理就是指通过主体自身的意识和能力来支配自身行为、支配外界环境的主体状态的一种自我管理方式,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我控制的一种行为,这是人本化管理的一种方法。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自信,自信是自我管理的关键,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管理中去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使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二是要具有三元意识,即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通过自主管理,进行及时的总结,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更新。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本化管理对于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尊重和欣赏情感沟通是前提,被尊重是每个人基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将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进步,让每名学生能够得到必要的精神需求。并探讨了目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的策略,以期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玉国.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理念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9-60.

第3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一、自主创新――3C框架在全面风险管理领域的探索

3C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包括基本框架、实务标准、操作指南,基本涵盖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所有内容。3C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力求自主创新,除增加了实务标准、操作指南(COSO和国资委还未)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之外,在基本框架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充分考虑了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中国企业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标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仅基本框架而言,在全面风险管理领域的探索是全方位的,简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结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主体结构由定义、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职能与责任、企业风险管理的局限、该做些什么等构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由总则、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附则等组成。而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从总体结构上是按照目标体系、风险整合、管理融合来安排的,形成了由目标体系、风险整合、管理融合组成的有机体系,贯彻严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逻辑关系。

(二)框架内容力求科学系统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包括8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没有直接引入管理要素概念,仅从全面风险管理内容看,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5个方面。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从总体看包括目标、风险、管理3个部分,从流程看包括管理准备、管理实施、管理报告和监督改进4个程序。具体探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没有引入“内部环境”要素,而是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内部环境”要素中的具体内容全部融入了整个框架中。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内部环境”界定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董事会、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对胜任能力的要求、组织结构、权力和职责的分配、人力资源准则等要素,既有全面风险管理的“软要素”,又涉及到全面风险管理“硬要素”,确实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但用“内部环境”来界定难以理解,使人容易产生是诱发风险的内部环境因素,因此,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没有引入“内部环境”要素,而是将它们分别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内容独立出来了。

2.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没有把“目标设定”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并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目标设定”改为“目标确定”。目标管理很重要,是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确定是企业目标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董事会和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确定目标。企业管理层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风险因素,这是必然的,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不能事事从确定目标开始,确定目标本身就是管理人员的事,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可以把目标确定作为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关注,但不是流程,至多说目标确定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

3.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把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信息与沟通”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不单独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流程或重要要素。信息在现代社会很重要,沟通无限,全面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都涉及“信息与沟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独立出来,应该贯穿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4.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把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事件识别”定义为“风险识别”,把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评估”细化为“风险分析”、“风险计价”、“风险评价”,把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控制活动”重新定义为“风险控制”,把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监控”改为“监督改进”,并细化为“风险监督”、“风险审计”、“管理改进”等。

5.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全面风险管理流程界定为管理准备、管理实施、管理报告、监督改进四个基本流程。对每个具体流程都明确了工作内容、方法、步骤以及相应的表单,具有可操作性。

6.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在包含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基本内容的同时,又增加了不少内容。比如明确提出风险偏好、风险意识、风险理念、风险文化等全面风险管理软要素;增加了全面风险管理政策、战略、策略、决策,风险学习等重要内容;总结了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和工具;增加“风险预警”的独立内容,强调实时报警的重要性;增加“管理报告”的独立环节,强调风险报告的重要性;增加“风险审计”独立内容,强调风险审计的重要性,等等。

(三)将目标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而独立出来了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4种类型的目标,并认为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未涉及企业目标的具体内容。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首先界定了企业的目标体系,将其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而独立出来了。具体探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明确了目标概念。企业目标是尽可能地创造价值,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在总体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具体目标肯定是不同的,不能把企业目标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混为一谈。

2.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明确了目标分类。从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出发,考虑到我国企业的一般情况,企业的目标可从总体上分为社会目标、管理目标、经营目标、财务目标、遵循目标、其他目标等一级目标,在这个一级目标下细分了若干个二级目标,在二级目标下再细分三级目标。当然,在三级目标下,还可再继续分下去,这就看企业管理的细化程度了。

3.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明确了目标体系。企业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目标体系。企业目标体系是有层次的。由于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管理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目标,低一层次的目标必然要服务于高一层次的目标。企业目标体系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企业目标体系是需要整合的。企业目标体系是不断变化的。

4.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目标设定改为目标确定。

(四)强调了风险整合的理念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特别强调风险组合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虽未明确提出风险整合的概念,但都有风险组合观的思想。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借鉴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组合观的观点,将风险整合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标准,并明确了风险偏好、风险意识、风险理念、风险文化等全面风险管理软要素。具体探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一个全面的风险概念,认为危险和机会并存。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事项”这一概念,事项包括风险和机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用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来定义企业风险,抓住了风险的本质特征,但其只是针对经营目标的影响,范围狭窄。

2.明确界定了风险因素。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均未明确风险要素,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明确界定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3要素构成。

3.确定了风险属性。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首先界定了主体的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风险属性没有明确的界定,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认为风险属性是多样的,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可变性、不确定性等属性,其中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特性。

4.明确了风险分类。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风险未进行明确的分类,《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风险按其内容和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进行了分类。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认为企业风险应从总体上分为社会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遵循风险、其他风险六个一级风险,在这些一级风险下细分了若干个二级风险,在二级风险下再细分三级风险。实际工作中,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在三级风险下,还可再继续分下去,但考虑到全面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一般分到三级即可。

(五)突出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都体现了管理融合的思想。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将管理融合视为企业风险管理自身内部的融合,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业务的融合,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突出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具体探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定义了全面风险管理。

2.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3.强调了全面风险管理意义。

4.增加了全面风险管理政策、战略、策略、决策的新内容。

5.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的主体。

6.确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内容。

7.细化了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8.总结了我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

9.将信息与沟通独立出来。

10.增加了全面风险管理学习。

(六)进一步统一了全面风险管理语言

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将风险辨识、风险确认、事件识别统一为风险识别,并定义为确认风险的过程;将风险计量、风险衡量、风险量度、风险测量、风险估计、风险估价统一为风险计价,并定义为风险的量化过程;将风险策略、风险应对、风险工具统一为风险应对,并定义为选择应对风险策略的过程;将控制活动、控制政策、控制程序、控制措施、应对措施 统一为风险控制,并定义为应对风险的各种措施;将监督检查、监督评价、持续监督、监控、监控系统、内部监督统一为风险监督,并定义为监督检查风险的过程等等。

此外,3C全面风险管理实务标准和操作指南是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所没有的内容,不具有可比性,但它都是全面风险管理实际工作非常需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二、必然趋势――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逐步走向融合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走向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为了适应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必要逐步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

实际上,世界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逐渐融合了,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试为同一事件。1992年,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年,该委员会又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该框架附件C中明确:内部控制被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我国的有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之道,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为我国某中央企业设计的《全面风险管理手册》,与公司现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相衔接,实际上不仅仅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而是整个管理的融合。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企业在实现目标的漫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就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也正因为有风险才要控制,如果没有风险,控制就是多余的了,就是添乱,当然更是浪费资源。风险与控制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风险减去控制就等于剩余风险。当然,这个剩余风险一定要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如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后,企业至少没有必要既设立风险管理部,又设立内部控制部,设一个风险控制部就够用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就是要打破风险和控制水平之间的平衡,不要把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仅仅当成是一项纯粹的企业经营活动,它是一项包括了企业咨询专家、企业决策者、中层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实现。

第4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如果回顾一下美国《萨班斯法案》带来的后果,这种期待并不令人惊讶。2002年,轰动一时的“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外部监督缺失的问题,美国资本市场诚信岌岌可危。为此,美国国会在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法案》。

在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后,许多公司不得不在IT上付出巨大的成本。据了解,全球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为达成404条款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花费高达3000万美元。统计显示,大型美国公司仅在“404合规工作”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50万美元,成本包括内部人员3.5万工时的投入、130万美元的外部顾问和软件费用,以及150万美元的额外审计费用。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政府、行业、企业组织中,信息系统开始从传统的后台支持转变为业务发展的直接驱动力,IT日益成为单位组织业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利用IT固化内控流程,可以简化企业的内控过程,降低内控成本,

优化内控项目的成本效益比,并帮助企业达到内控效力持续性的要求。因此,IT已经成为企业内控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以及企业内控力度的加大,无疑将为国内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lT系统构建工作带来新的商机。与以往规定相比,酝酿两年之久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公司、政府与审计机构相互独立的三方监督机制,被认为是国内企业治理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同时,这部先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部规范,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即内控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硬,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因此,它要求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表单类的统计、报告类的信息反馈的“结果”,而是强调了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而“过程”是什么?应当是组织管理行为的过程信息和可控监督机制。

另外,“规范”还明确指出了企业建立“内控”的五要素框架:即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显然,“信息与沟通”是“内控”的条件,似乎较之其他的四个“基础、环节、手段、监督”显得更有可操作性。因此,“信息与沟通”是个切入口。

而作为日益广泛应用的IT系统,“信息与沟通”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甚至伴随Web2.O等技术的应用,互动,共享日益成为应用的重点。然而,高度的共享与沟通,也将带来一些信息安全的风险,因此,如何既快速又便捷地导入可控的目标监督和过程管理机制,不至于给操作带来繁多的“点击步骤”,同时又不造成信息泄密,采取浏览授权、精准定向等安全保密措施,对于开发具有内控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一个方面的考虑和挑战。

当然,就IT系统而言,企业自身的安全策略更为重要。毕竟,IT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去实现企业的策略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考虑到职责划分、内控要求等,只有做到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完善的IT内控。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是改进上市公司机制的核心议题。”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副团长溥马克在2008年出席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举行的新闻会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中国政府在正确时间、正确方向上走出的正确一步。”

近年来,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由于缺乏统一的基本规范,存在内控监管要求政出多门、企业无所适从的状况。同时,随着A股火爆行情的谢幕,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问题不断暴露。

上市公司违规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过,从监管的角度而言,大幅提高违规成本是当前的首要选择,“萨班斯法隶”则是范本。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第5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许多员工可能长期从事一种工作,没有挑战性,组织缺乏活力。而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就会显得尤为缺乏,领导者如果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建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会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1.缺失人性化管理,管理理念不到位。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企业现有的人性化管理往往就只是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并没有真正做到实处,领导者只注重物质方面的善待,完全忽略精神方面的需求。

2.缺乏沟通与交流。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重,其桥梁是沟通。关心员工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与积极性。企业决策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参与的员工越多,获得支持的员工越多。而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极其缺乏,更多的是一个人说了算。就是所谓的“一言堂”排斥参与,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只有争议、争辩、“斗智”,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才能集思广益,才是真正的沟通。沟通是从心灵上挖掘员工的内驱力,为其提拱施展才华的舞台。它缩短了员工与管理者间的距离,使员工充分发挥能动性,使企业发展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二、现代企业管理下员工管理的建设与完善

1.以适才为原则,严格把好招聘关。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应根据职位的需要,选择适合企业的人才,避免因挑选过程粗糙而带来无谓的流动。

1.1科学地做出招聘决策,对企业来说,要把少而精、宁缺勿滥和公开公正作为招聘决策的原则,要评估招聘新人对企业老员工的影响,要明确招聘决策内容,严格按科学的招聘程序办事。

1.2了解应聘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其专长、离职原因、个性、家庭、价值取向等;增加心理测试(纸笔法、计算机软件测量法)、知识考试、情景模拟等环节,面试是最基本的环节。特别是情景模拟方法,科学客观、成本低、易于操作,极适合于企业的招聘测试。

1.3向应聘者客观介绍相关情况:(1)公司概况,如公司发展目标、公司现状(优势、劣势、存在问题);(2)工作报酬,如工资、奖金、交通费、中餐补贴、住房及其他福利;(3)工作岗位及内容(权利、义务)、升迁机会及条件、个人事业发展机会等;(4)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如作息时间、休假、奖惩条例等;(5)所在部门情况及公司希望。

2.培训———使员工走向成功。使新进员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人格培训,除了对员工就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培训后,员工还要就为人处事、行为规范、品性修养、贡献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培训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技能。使员工成为优秀的人才———指导并协助员工设计职业计划方案,针对员工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结合员工的实际水平和适时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和技能传授等培训活动。

3.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同时将各岗位工作内容丰富化,并有计划的进行工作轮换,给予更富挑战性的工作,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即所谓的轮岗,是指企业根据岗位的特点来确定一个大体的岗位调换周期,并有计划地在部分岗位范围内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不同的工作的做法,以达到考查和开发员工的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人才的目的。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只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存,才会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他才更愿意为企业效力。

4.采用适合本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性化管理模式,随时掌握员工想法,创建一个既有人情味又原则性很强的近乎家庭式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发展共荣、敬业合作的有着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要把握情感策略、宽容适度策略、激励策略与个性设计策略,结合其它企业的成功人性化管理策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升华,去粗取精,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把人性化管理真正做到实处,员工在这种环境下会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第6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的薪酬管理策略要求:务必保证领先型薪酬策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绩效一薪酬组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牵引作用,必须保持薪酬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薪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规范操作;提高薪酬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是薪酬沟通。

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已将薪酬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却一直将薪酬管理或者说企业内部收人分配问题当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根本上的差异,再加上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够,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育的不成熟,造成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总是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经常是为了解决一个棘手的薪酬问题,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落人另外一个薪酬陷阱。

那么薪酬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降低薪酬体系的运行成本并真正发挥其吸引、维系和激励人才的作用呢?

一、务必保证领先型薪酬策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应该有效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管理策略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意图,保证发展战略有效落实。

20世纪初,我国通讯产品制造市场上同时并存四大巨头—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号称“巨大中华”)。时至今日,唯华为、中兴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作为快速成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功不可没。华为在本世纪初连续几年推行“掠夺式”人力资源招募策略,通过高薪,几乎把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知名院校的毕业生“一网打尽”。其主要做法就是通过领先型的薪酬策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2007年,中兴推出了惠及300。余人的股票期权计划,一夜之间造就了大量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更关键的是,股票期权计划把员工与企业真正捆绑在一起,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充分发挥绩效一薪酬组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牵引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从内容上说,包括生产、供应、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研发等诸多方面,归结为一点:绩效管理。正如Motorola公司所说:企业管理二绩效管理。企业经营绩效好坏,与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密切相关。在我国现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相对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的需求更现实、更普遍,激励效果更明显、更直接。薪酬作为个体绩效的回报,应当是企业对个体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业绩行为的肯定和酬劳。因此,在设计薪酬支付策略时,应充分调研,精心设计绩效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支付体系,对员工表明企业所期望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明确对员工个体绩效的目标,进而对组织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进行有效激励,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牵引作用。

三、必须保持薪酬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薪酬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薪酬策略、薪酬实践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各级组织和生产经营单元的经营管理行为。因此,薪酬制度不宜轻易变动,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以便于个体、组织形成清晰、可靠的薪酬理念、收人预期,进而保持比较稳定、可以信赖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重点的调整,尤其是外界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薪酬制度不能固守旧式,一成不变。例如,近年来CPI指数逐年攀升,就要求在薪酬制度中予以及时、必要的修正;组织管控模式发生变化,各下属单位由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就要求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必须作出重大调整。

四、薪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规范操作

现实中,同工不同酬、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体外循环、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任意克扣工资奖金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做法,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对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强化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参谋,担当起广大员工利益的代言人、保护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做好本职工作。

五、提高薪酬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是薪酬沟通

第7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项目干系人 优化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74-02

前言

现代经济环境中,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和应用是极为重要的。现代经济项目离不开管理理论的支持,而管理理论是由项目干系人来进行实施的,因此项目干系人的管理质量会直接对项目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会对项目以及项目结果施加影响。由此可见,优化项目干系人的管理策略已经成为项目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项目干系人的优化管理中,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项目干系人对项目建设的影响、项目干系人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干系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笔者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观察项目干系人的优化管理策略,以提高对项目干系人的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建设项目健康发展。

一、项目干系人的基本概念

目前,关于项目干系人有多种定义,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定义。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将其定义为:“Stakeholder包括这样的个人和组织,他们或者积极参与项目,或者其利益在项目执行中受到积极或消极影响。”而Beman、Wicks、Kotha和Jones则将其定义为“干系人是任何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被组织目标实现所影响的团体或个人。”还有一定看法是项目干系人实际上是在契约作用下产生的,一般表现为委托关系,通过契约限制来进行项目建设。综合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项目干系人不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组织,是项目管理人员以外的参与者,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识别项目干系人,确定项目干系人的需求。由此可以对项目干系人进行定义:项目干系人主要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者是受到利益驱使对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完成情况进行影响和分析的人或组织。

根据项目干系人的定义,可以将其看做是项目当事人或者是项目受益人或团体,综合概括为项目厉害关系人。另外,项目干系人还可能包括政府的有关部门、社区公众、项目用户等,这些人对项目建设具有不同的期望与需求,且一般都具有权力,能够有效的掌握信息以及资源。只有对干系人的需求以及期望进行了解,才能有效施加影响,充分发挥项目干系人的积极因素,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以油气开采项目的项目干系人为例,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具体分类如下表1所示:

在项目建设中,项目干系人的预期以及需求不同,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也就不同,要想充分发展建设项目,就要重视项目干系人的管理,要针对建设项目以及项目变化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干系人的特点

在现代项目建设中,利益主体存在多元化的现象。在利益追求过程中,一方面能调动利益干系人的积极性,但在项目建设中,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可规避的因素。比如一些项目干系人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由此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建设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以下将油气开采项目干系人做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干系人的特点:

(一)利益多元化

油田开采项目中,由表1可知,项目干系人的类型较多,基本都与项目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就会造成项目利益主体存在多元化的现象。利益主体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在项目建设中,既能够调动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但同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是所有的利益主体都是一致的,如大部分的利益主体在项目参与中都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获得比较可观的利润;但部分利益主体与社会利益追求不同,在“利己主义”的作用下,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导致项目建设在规划、实施中,意见等基本信息不能够完全一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二)层次复杂化

在项目建设中,项目干系人的构成比较复杂,项目构成主体比较复杂,层次繁多,直接导致项目干系人的层次也比较复杂,这会对项目建设产生复杂的影响。如在项目建设中,项目干系人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家庭背景以及利益需求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导致对于同一个建设项目,不同的项目干系人具有不同的意见,会增加项目建设的难度。另外,项目干系人的层次复杂化还表现在阶级上,如图1所示:

在项目建设中,除了图1中出现的关键项目干系人,还包括很多一般项目干系人,如外部投资商、销售商等等,这些项目干系人由个人或者群体担任,导致项目干系人的层次结构更加复杂,由此也会加大项目干系人的管理难度。

三、项目干系人的优化管理策略

在项目建设发展中,加强对项目干系人的优化管理,能够提高相应管理水平,让项目干系人的利益需求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提出的发展战略适合项目的发展需求,能够主动推动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坚持沟通的原则

沟通的原则应该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首要是编制合理的沟通计划。如可以与项目建设的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主要是了解领导在项目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有效地识别到关键领导,避免信息出现多个领导的局面;当项目建设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将问题反馈到公司领导处,让领导能够讨论、解决。又如,在与设备供应商的沟通上,要进行技术交流沟通,明确沟通的最终目的,要对签订的合同条款作出明确的要求,尽量选择物优价廉的设备,降低项目建设的成本。另外,还要重视与项目建设公司内部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设计方的沟通、与建造方(实施方)的沟通以及与项目审查部门的沟通。通过沟通,明确项目干系人的任与义务,按照惯例流程,推动项目的建设。

(二)坚持针对性的原则

针对现代建设项目干系人的类型,可以对支持型、非支持型、混合型以及边缘型的项目干系人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提高项目干系人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能够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产生积极作用。项目干系人分类如表2所示。

1.支持型类型的项目干系人的协作潜力在项目建设中容易被忽视,选择确定参与型的对策,让项目干系人主动参与到建设项目中,充分挖掘项目干系人潜在的合作能力。

2.非支持型的项目干系人主要是追求项目利益,在项目建设中容易出现较多的利益冲突,应用防御型措施的管理手段,能够及时对项目干系人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减少相关项目干系人的利益冲突。

3.混合型的项目干系人在项目建设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通过协作管理来联系项目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减少行政支出,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项目干系人之间的良好沟通。

4.边缘型项目干系人的利益需求较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控制管理手段,减少项目资源的支出,提高项目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三)建设项目干系人预警机制

由于项目干系人具有较强的层次复杂性,在利益需求等主动因素的影响下,项目干系人之间存在各种冲突,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就会阻碍项目的建设进程,会对项目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通过建设项目干系人预警机制,提高对项目干系人的优化管理水平,及时对项目干系人的冲突行为进行检测、评价并及时处理,营造良好的相处环境,增加项目干系人之间的信任,让干系人能够为了共同的项目利益进行合作,促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要想实现项目的发展,就要重视项目管理,不仅要关注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项目干系人,如项目机构和项目团队成员,还要关注一般项目干系人等,如项目产品销售的顾客以及最终使用者。要重视这些项目干系人的期望与需求,对项目干系人的协作力和影响力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项目层次干系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在项目干系人的管理中,要重视沟通;同时沟通要尽量做到全面兼顾,能够主动从项目沟通上了解项目干系人的需求,然后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另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干系人进行管理,采取合适的管理对策,提高项目干系人的项目管理水平;最后,还要建设项目冲击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项目干系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击进行反映,促使项目干系人之间形成融洽的相处环境,通过各方项目干系人的共同努力来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中,重视项目干系人的优化管理,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重视沟通和协调作用,以此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彭玉洁,赵谦.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发展分析――干系人管理[J].商,2015(25):13~14

[2] 何敏.节能效益分享型EPC项目干系人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6(28):18~20

[3] S华.信息化型号研制项目干系人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61~62

[4] 姚茜.建筑设计项目干系人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16(05):39~42

[5] 付静.油气井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识别与分析[J].化工管理,2015(04):122

[6] 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7] 邢宇,张哲.制造执行系统项目沟通干系人识别与期望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247~247

第8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营销战略;实施策略;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概述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开公司”),是在原西安高压开关厂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国有大型输变电制造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输变电行业开发和制造高压、超高压开关设备的重要基地。采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对公司而言,是十分关键而迫切的问题。

二、企业中长期营销战略设计

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认真对企业现状和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后,制定了企业中、长期营销战略。

(一)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产品技术,实现技术创新

1.引进美国南洲电力开关有限公司隔离开关产品技术。美国南洲电力开关有限公司(SSL)是美国最大的隔离开关制造商,其隔离开关制造技术属世界一流水平。2003年,公司与美国南州电力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引进了该公司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126-800kV隔离开关产品全套设计、制造、检验技术,使公司隔离开关产品制造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

2.引进阿尔斯通互感器产品技术。阿尔斯通是世界有名的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互感器产品包括800kV以下的高压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及组合式测量互感器。公司引进阿尔斯通互感器产品技术,提高了公司互感器产品的档次,完善了互感器产品的品种规格体系,迅速成为国家互感器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

3.隔离开关产品的完善化改进。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隔离开关产品完善化工作”通知要求,公司在市场调研及用户反馈的基础上,从满足用户要求、提高产品可靠性出发,对产品的设计结构、制造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化改进。完善化方案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审查准予,并推向市场,不仅使西开公司产品在结构上实现更新和完善,而且又为产品扩大市场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遇。

(二)抓住西电东送的大好机遇,实现市场创新

我国煤炭资源在西北,水利资源在西南,而用电负荷中心在沿海。国家已确定“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网发展目标,这给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公司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努力以高技术水平的产品来实现市场的不断创新。

(三)以国家750kV示范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超高压产品

750kV交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较高的输变电技术。国家决定,在西北330kV电网之上建设750kV电网。近几年,公司750kV高压交流隔离开关产品屡屡中标,采用与美国SSL公司合作生产制造,加快750KV的产品开发和直流改造项目的实施速度,在超高压领域站在前列,使企业具有较强实力去占领未来输变电市场。

(四)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综合管理体系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改进其管理体系,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公司依据多年的质量管理经验,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在ISO9001的框架下兼容ISO14000,建立一套综合管理体系,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文件控制,用最少的管理资源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西开公司中、长期营销战略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营销理念,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1.建立大商品营销思路。现代营销观念下的商品包括3个层面: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最基本的层次,为消费需求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有形产品是产品的实体状态;附加产品即扩大产品,是企业在销售活动中所提供的各种附加利益。公司一直非常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完善,使产品达到更新换代,不断满足电网日益发展的要求。并且通过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工作的改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宗旨来开展每一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人为本,推进人文操作。人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根本要素,是企业营销活动的最终对象。现代市场营销不只是商流、物流、还有信息流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完善。公司重视研究人文环境,加强与顾客沟通,时刻关注和了解顾客潜在需求信息,通过优质的服务使客户满意。

3.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以市场为导向,提炼出“西开文化”特征,把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管理转变为企业文化管理,通过规范语言、规范行为、道德规范等展现公司的营销规范。在维护客户利益、建立良好信誉方面创造企业自身的价值,形成公司营销特色是公司最重要的营销战略之一。

(二)加强企业营销策划,做好营销工作

企业营销策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敌制胜,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法去满足客户要求,从而达到在竞争中具有最大竞争优势。因此,营销策划不仅需要随目标客户的变化,而且需要随服务于同一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而变化。公司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营销环境,制定了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规划。

1.建立由营销副总牵头,各职能部门领导及有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营销策划组织,明确公司营销策划方式,培养专业营销策划人员,从组织上保证营销策划工作的正常进行。2.公司对市场认真调查分析后,通过对竞争对手优劣势的分析,确定竞争战略,不断提高中标率。3.开展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把发掘最大可能性的市场机会,作为公司营销策划的基点。4.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公司特点的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形成公司最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

(三)重视客户管理工作,与关键客户经常保持信息沟通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特别是关键客户。因此,树立关键客户的管理理念,发展和留住关键客户也是企业营销战略之一。

公司定期邀请关键客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注意与关键客户及时有效地沟通信息,从而确保这些关键客户能在较长时间里始终保持与西开公司的合作。

(四)强化产品售后服务

服务营销过程,就是企业向顾客提供服务并与顾客形成互动关系的一种经济行为过程。服务营销所取得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公司郑重向广大用户承诺:坚持“用户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让用户感到购买了西开的产品,就是购买了西开的服务;购买西开的产品,其价值永远大于价格。

第9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

推荐理由

我们要对教学的哪些方面进行反思?怎样进行反思?如何将自己的反思融入日常教学,并调整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反思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并写出有价值的反思笔记?怎样对教师的反思日记进行分析和评价?――本书用真实生动的教学活动实录、反思案例和照片,详细介绍了反思性幼儿园课程和教学应该具备的五个核心关键实践经验,以及幼儿教师对教学进行有效反思的具体原则、组织思路和方法。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与实例

作者:俞春晓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给幼儿教师看的书。作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按照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阐述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技巧,包括教学活动的内容如何选择、目标如何定位、情境和材料如何设计、环节如何安排、指导策略有哪些等。说理加上大量的案例辅助说明,使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

主编:宋文霞,王翠霞

推荐理由

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睡、离园是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能否把这环节组织好,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本书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策略、活动、儿歌和故事,无论是初入职的新手教师,还是在生活环节组织方面缺乏技巧的老教师,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匪浅。

幼儿园管理的50个细节

主编:陈迁

推荐理由

全书的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分为规章制度建设、保教与总务工作管理、保教队伍建设、公共关系管理和领导艺术等五编,从五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幼儿园管理中亟待引起重视的一些管理细节问题。鉴于幼儿园管理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书十分重视案例的典型性与可读性,力求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案例进行描述与分析,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某种警示或启发。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

编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

推荐理由

该手册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发展现状与促进研究”系列成果之一,呈现的是一种专业化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方法,具有中立的客观性、深入的描述性。本《评价手册》工具一、三、四、五、七、九这6个工具经过了三个阶段十余年在十多个省市的试用、修改和完善。实践证明,这套评价工具能够全面、客观、深入、细致地反映和描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

作者: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