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安全评价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评价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评价分析

第1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字: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生命周期安全;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各个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使基坑工程向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但在其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难度加大、基坑开挖与支护工期长、现场施工条件复杂等原因,产生了很多安全事故和环境破坏的问题。由于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深基坑工程的风险相对于地面以上结构的风险要大的多,因此科学的针对深基坑工程的各项内容进行安全评价分析,得到一个基坑生命周期内的整体安全指数,已成为大型深基坑工程中必备的安全评价分析的手段。随之而产生对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1][2]

安全评价同时也叫危险度评价。它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度量、评估和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国内外学者对工程安全评价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很多研究与深基坑工程密切相关。Morgenstern(1995)研究了岩土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认为岩土工程的安全主要分为模型安全、参数安全和管理安全,并给出了常用的安全评估方法和安全接受准则。K.Ho(2000)研究了岩土工程中的定量安全评估的原理和应用,提出了定量安全评估发展方向。李惠强等用故障树法(FTA)编写了一基坑边坡开挖的故障树,用数学法计算了边坡失效的概率。毛金萍等用故障树对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进行了安全分析,认为支护结构失效、整体失稳、基底管涌和流砂等失效模式是基坑支护系统失效的具体表现,并用可靠度方法计算出支护系统的失概率值。杨子胜等分析了基坑工程项目中不确定性的问题,阐述了基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管理措施和方法黄宏伟分析了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结合一个深基坑工程事例,对此深基坑工程施工期进行安全性评估。[3][4][5]

通过对深基坑工程的安全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目的为减少深基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化程度,实现对深基坑工程勘探、设计、施工和使用监测过程的安全控制,建立安全和环保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最好的依据。

1深基坑事故类型及风险

基坑工程事故类型可分为:

1、周边环境破坏;

2、支护体系破坏;

3、土体渗透破坏;

4、物体打击伤害;

5、高处坠落伤害;

6、机械伤害;

7、触电伤害;

8、坍塌;

9、车辆伤害。

上述基坑工程事故,只是从某一种形式上表现了基坑破坏,实际上基坑工程事故的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多发性,有一个连锁效应,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性。

2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方法有许多种,在实际的安全评价中也会用到许多安全评价方法。常用到的安全评价方法有:1、安全检查和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险性分析;3、故障假设分析与故障假设;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5、故障树分析法;6、事件数;7 鱼刺图;8、ICI蒙德法;10 “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本论文针对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分析。[6][7]

2.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目的为检查某些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制定的问题清单。

表一 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分析表

从设计和施工两大方面对深基坑基坑工程的内容进行列表分析评价工程的安全,保证深基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各个方面的安全,从根本上排除深基坑风险的来源,是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深基坑安全评价仅从施工单方面进行评价,是基于深基坑在设计过程中过于保守的情况下,将设计内容列入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体系中,可以在保证深基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材料的节约,由于大部分深基坑都是一种临时的围护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绿色施工的一部分。

3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模型

建立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的模型分为四步:一、确定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二、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来建立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的模型;三、对深基坑工程安全和环保得出综合的评价。

3.1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综合安全评价中的关键的一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法。

3.2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方法和模型

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深基坑的生命周期安全进行评价,该方法数学模型简单,因此容易深基坑的生命周期安全的模型,而且评价效果较好,有很强的应用性。由于深基坑工程安全与周边复杂环境的各种因素相关,运用数学中的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的原则,此模型能对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做出综合评价。具体建立深基坑生命周期安全的数学模型过程有以下七个步骤。

1、确定生命周期安全评价因子的对象集合。

2、确定生命周期安全评价评价标准抉择评语集合。

3、对每个因子,做出单因子评价,得单因子评价向量。

4、建立单因子评价矩阵。评价矩阵 R 实际上是表示 U 与 V 之间的隶属模糊关系,即R: U×V[0,1]。

5、将各因子的权重值来构成权向量;;。

6、进行生命周期安全的综合评判。评价向量 B=A。

其中

若评价结果为应将它归一化计算。

7、得出安全评价的结论。若,则对所评价对象做出评语集。

3.3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基准的确定

评定等级基于国家颁布的建筑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规和环境保护的法规等来进行评价。评分标准是文字描述,具体结合深基坑的实际情况。

4结语

本文总结分析了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将设计因素添加到安全检查表方法中,完善了该方法对深基坑安全评价的内容。借鉴深基坑工程申明周期安全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做出一定的分析。建议将该方法应用于更多的深基坑工程的安全评价分析过程中,以实现深基坑工程更科学、安全、绿色的完成施工。

参考文献

[1]刘国彬, 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高大钊;软土深基坑支护技术中的若干土力学问题. [J]岩土力学, 1995, 9:16(3).

[3]Bastian A.GasosJ.Type I elstrueture identifieation approach using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A].Proeof the1994 IEE Int Conf on Neural Networks[C],New Jersey,1994:3256-3260.

[4]唐业清,李启民,崔江余,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杜显洲,基坑支护工程的优化设计研究,土工基础,2005年第3期.

第2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词 安全评价质量 因素 控制

一、前言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安全生产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二、前期准备

评价目的:第一,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安全生产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第二,为安全验收把关,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之后,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保障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此外安全验收评价还可作为今后企业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基准。第三,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也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在系统上配套安全设施的状况(完备性和运行有效性)来验证系统安全,为安全验收提供依据。为企业强化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实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依据。第四,验证安全设计专篇中安全措施和设施的落实和有效性。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一)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指标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易制毒化学品目录》和《监控化学品名录》,项目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的危险类别情况如表1所示,具体见附件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表。其中,环氧丙烷、氯甲烷、甲苯为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其危险化学品数据情况。

项目储罐区建有乙醇储罐,但项目一期工程生产工艺无使用乙醇工艺,已建成的乙醇储罐未储存乙醇,对此未对乙醇的理化性质进行辨识分析。

(二)易制毒化学品辨识分析

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氢氧化钠、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乙酸、盐酸。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项目所使用的盐酸、甲苯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三)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结论

根据项目生产原辅料、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及设备等情况辨识分析,项目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高处坠落、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生产工艺设备及相关辅助作业环节和部位。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环氧丙烷、氯甲烷、甲苯属于国家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甲苯、盐酸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通过对项目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统计,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辨识得出,项目构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等级为三级。通过对项目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辨识分析得出,项目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同时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

四、评价方法选择及理由说明

项目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建成后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志规范符合性的定性评价,此次评价主要使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安全评价。本次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说明见表3所示。

五、结论

第一,项目通过安全验收评价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后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要求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第二,项目应当在通过安全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规定对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申报。第三,项目中涉及多种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对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要求定期进行,对主要装置、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与保养。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防雷设施检验规定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检验。第四,项目应该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的规定每年开展一次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第五,项目生产原、辅料所涉及的甲苯、盐酸为易制毒化学品,项目按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条)的规定办理了甲苯、盐酸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有效期至2015年7月9日,建议企业在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到期前及时延续购买备案证明。第六,通过提高企业安全评价认识,加强政府对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评价机构人员的培养、技术支撑能力的建设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来加强评价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安全评价机构的工作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使安全评价真正为企业所用,并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达到减少安全事故的最终目的。第七,经辨识分析项目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项目应该在竣工验收后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和危险化学使用许可证。

(作者单位为淮南永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李高东(1985―),男,山东枣庄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评价;标准化;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34-02

安全评价对于电厂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保证了电厂的安全生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电厂安全评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电厂系统的安全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厂 一线员工的经验与知识。随着经验管理模型的引入,得出的专业知识经验使得基于案例分析决策的安全评价体系得以引入到电厂中。基于案例分析,本文研究和完善了电厂客观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评价体系。

在电力生产中,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厂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任何在安全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因此,电厂的安全运行一直是各发电集团与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电力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厂的生产过程包括许多工艺流程和设备设施,而在生产过程中电厂各部分的配合运作十分复杂。[2]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工作环境永远是首要考量的对象。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06253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二,而且我国的电能主要来源于火电机组。电厂火电机组的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设备的评价、运行环境的评价和生产流程的管理。其中生产流程管理在研究中称作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分析和改进以上三个部分,可以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纠正、补救和预防措施,从而做到预防电厂事故的发生。

电厂安全评价的推广,全面评估了电厂的安全指标、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厂的安全性能,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可靠性。

一、电厂安全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作为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诊断出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许多实际生产运行中,电厂的安全评价还存在着不规律、不科学等问题,仍然不断需要依靠专家来进行评价。[3]

目前,由于电厂安全评价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信息的缺失和必须依靠专家小组的专业知识技术支持等因素,现行的专家直接评价体系就显得过于主观。因此,其评价结果误差范围可能较大。所以减小现行评价系统中主观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安全评价规则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可以应用于电站绝大部分设备的新评价技术得以应用,提高了电站的评价效率。这些新技术对电站具有科学和社会上的双重意义,使其安全生产过程更加量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在整个电站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无数案例表明,电站中的安全事故往往不是由于设备故障所导致,而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

从火电厂管理系统安全评价的角度来说,要提高安全性,需要对电厂生产过程进行具体全面的安全评价,并在评价系统中加入基于案例知识库的决策过程。

当前涉及电力生产的评价系统的研究十分广泛。鉴于安全生产在电厂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出一种适应于电厂生产和管理特点的安全评价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基于电厂生产的安全评价研究却屈指可数。目前关于评价系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运行效能、能量和火用效率的分析研究,电站选址的评价,空气对运行影响的评价,以及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等。即便是对电厂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很少能够为专家的决策提供强大和准确的专业信息支持。

电厂安全评价是由专家组经过调查、讨论、协商后完成的。安全生产评价是电厂电力生产的重要基础考核指标,是保证电厂安全、稳定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鉴于安全评价的重要性,电厂安全评价体系必须全面覆盖评价整个电站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内部评价和外部专家评价两个部分组成。内部评价由电厂自主完成。外部专家评价是由发电企业组织相关专家组对其自身安全性进行的评价,最终基于评价指标和规则提出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见和评价报告。目前,外部专家评价过程中有严格的审计,因此这种评价方式成为各大发电企业主要采用的安全评价手段。外部专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召集进行评价的专家组。相关专家可来自电力公司、大学、政府的技术层、管理层。二是确定评价各项目的权重和测评的总分。三是组织专家到电厂进行实地考察,评价打分。四是整理评价得分,组织专家分组讨论,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通常对评价最后结果可以进行小的修正和补充。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评价结果并不只是简单的专家评分的整理,其真正结论是由专家组以开会讨论的形式做出的集体判断。对于如何判别评分项目的权重并没有确定的规则。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得出评价结论,是因为单纯靠分数来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电厂由不同的专家组进行评价,而专家们的评分又因他们各自的性格、情绪和知识背景而不尽相同。因此,发电公司得出安全评价结果要经过全面的专家组讨论。在实践中,过往的案例对专家评价结论的得出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综上,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

首先是评价方式过于主观。这一评价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长时间的评价过程以及人力资源的消耗,但效率却十分低下。在实践中,安全评价过程往往由于评价时间过长反而导致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准确程度的降低。

其次,专家评价与决策的过程没有足够专业知识和丰富信息的支持,这一弊端在历史数据和信息无法获取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各大发电集团收集了大量的电厂评价案例,无疑对专家评价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然而,由于未对这些案例整理分析,往往没有充分利用它们,也未进行标准化、电子化的保存。在对新建电厂评价时,就无法获取相关参考信息。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持,能从案例库中得到的发电企业的运行经验和以往的专家结论往往不能运用到专家组的决策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

第三是难以实现对电站的自主评价和24小时的时时评价。

因此,在专家组进行评价时提供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研究拟对当下普遍采用的专家信息支持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使之能够更有效率、更加准确地为专家组的评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研究开发以历史案例和专业知识库为基础的安全评价标准化体系成为提高当前电站安全评价效率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二、电厂安全评价体系标准化研究

安全评价标准化体系以下面六个指标为评价标准,对电厂各部分设备、劳动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进行评价:第一,安全规定或政策:包括安全目标的确立,建立等级分明的责任监督体系,以及预防可能出现的违反安全规程行为的机制。这一指标主要评价电站的安全生产规定和政策的健全程度。第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察是否明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从车间主任、生产员工、技术支持人员等的责任制全面覆盖情况。这一指标评价电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效果。第三,监督机制:包括按时召开安全生产计划会议,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查,以及其他涉及监督机制的行为。这一指标主要针对电站监督机制的落实情况给予评价。第四,安全生产基本行为准则:包括严格执行生产工序、主要设备管理、运行状态的完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系、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以及不中断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一指标检验电站行为的合规性。第五,安全生产培训:考察员工安全生产培训的完善程度,特别是对新进员工和安全监督岗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落实情况。这一指标对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做出评价。第六,集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用以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企业文化。

应用以上的评价标准,结合已有的历史案例和专业知识库,建立电厂安全生产评价表。评价表包括电厂中设备的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劳动环境的管控以及对安全生产体系自身的评价测评内容。表格需建立在对大量历史案例的分析基础之上,应用相应的专业知识库,严谨地确定各部分测评分数和权重设置。得出的评价表格需交由数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针对同一电厂进行试评。评价结果收集整理后,根据专家的打分测评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后,再次交给专家小组进行试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得出稳定的评价结果为止。

评价表格还需要加入针对不同电厂特点而设立的浮动权重系数体系,该体系的加入使本套评价适用于更多的电厂。建立浮动体系同样需要专家组拟定的评价体系,并对已有案例进行反复的安全评价和反馈。评价的历史案例越多、反复优化次数越多,评价体系就会更完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针对每个电厂的不同特点,都能细化制订出适用的安全评价指标。

在以劣质煤种为燃料的燃煤电站中,由于锅炉炉膛内的积灰较多,不及时清除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对该电站的除灰系统评价指标设置较高的权重,就能在安全评价时更容易发现和重视除灰系统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有效减少由于积灰过多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几率。同样,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对电厂节能减排系统设备的评价权重也可适当上浮,以保证电厂周边的环境安全。而我国南方的火电厂通常处于河岸或海岸,机组冷却水源有充分保障,故可将其水循环利用系统的评价权重适当降低,以便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其他设备安全问题。

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浮动权重体系,对浮动权重进行标准化的规定,确定权重浮动的具体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电厂安全评价标准化体系规定了不同特点的电站评价权重系数,限制了评价项目得分的浮动范围,使评价得分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循,有效减少了专家组的主观成分,为电厂安全生产评价建立了统一的标准。随着历史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对评价指标的浮动范围和权重确定进行持续改进,使整套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不断提升、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日后建立脱离于专家评价组的电站自主评价和全天候评价体系建立了稳固基础,推动了电厂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论

目前电厂安全评价体系普遍过于主观,过分依赖专家组意见,使热电厂安全评价存在着不规律、不科学等问题,安全评价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实现电站的自主实时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应用电厂安全评价标准化的方法,通过将浮动权重体系加入到评价体系中,使用历史案例与专业知识库的支持和专家组的反复评价修正,研究建立了电厂安全评价标准化体系。这套更为科学、规律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应用,将有助于大幅提升电厂安全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降低了专家组在评价中主观因素的作用,为今后逐步实现电站自主的安全实时评价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启迪,赵午滢.电力安全评价与管理分析[J].电力建设,2014,

(1):172-173.

第4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隧道; 运营安全; 交通事故特征; 熵权法; 安全评价

1 引言

高速公路安全性是交通管理的重心,我国的公路隧道交通起步晚但是发展较快,但公路隧道运营期安全评价工作还没有展开。目前公路隧道安全主要集中于在修建期的安全评估与安全管理,而对建成后及营运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尤为不足,建立适合我国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方法,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的迫在眉睫的课题。

2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1)多发性。由于公路隧道内独特的结构形式与行车环境,隧道路段事故明显高于其他路段。以西北某高速公路为例,按照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地点统计来看,在公路隧道内发生的事故占全线事故总数的26%,高于隧道里程与高速公路里程的比值。(2)时段性。根据高速公路隧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统计来看,在白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占76.41%,雨天发生事故的比例为57.65%,表明公路隧道内白天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3)长度性。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与公路隧道的长度呈正相关的关系。(4)区段性。将隧道路段分为四个区段,区段1为隧道口前50m,区段2为隧道内前50m,区段3为区段2的接下来100m,区段4为隧道的剩下区域。隧道事故率呈区段分布,其中前3个区段的的事故率为83.7%,为事故多发区段,是隧道事故的一大特点。(5)连锁反应性。在公路隧道内发生交通一起交通事故后,因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一系列影响,从而衍生出其他事故。比如在公路隧道内发生油罐车泄露燃烧,因隧道属于单向行驶,后面驶入的车辆若没有获取前方发生交通事故的警告,会继续驶入隧道内,在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容易造成人员恐慌及现场混乱,从而造成更大的事故。(6)事故的复杂性。隧道内封闭、空间狭小、车人相对比较密集、在发生火灾产生烟雾时会降低隧道内的可视度、与外界联通比较困难,使事故的应急救援产生较大的局限性有。同时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后涉及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其应急救援体系不明朗,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互通,容易导致群龙无首或多头指挥,造成应急救援的失效。

3 熵权安全评价方法

信息熵表示系统的紊乱程度及无序状态,定义为信息量的概率加权统计平均值,即:

(1)

式中:pi为事件的概率,E是事件的函数,为不确定性的表征式。

熵值法是突出局部差异性的权重计算方法,是根据某一指标的差异程度而反映其重要程度。熵值法引用了信息熵评价所获系统的有序度与效用,尽量避免了各因子权重的主观性,因而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在公路隧道安全运营评价体系中,通过对熵的计算确定权重,即根据各项观测指标值的差异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当各评价对象的某项指标值相差较大时,熵值较小,说明该指标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较大,其权重也相应较大。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步骤为:建立评价体系、归一化处理、熵值计算与熵权定义。

3.1 建立评价矩阵

一级指标中下若设4个二级指标{u1,u2,u3,u4},包含{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非常危险}的评语集合,评价小组对这4个二级指标给出的评价值构成矩阵式:

(2)

式中R为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矩阵元rij=dij/N为评价小组中对i个二级指标评定为第j个等级的人数,N为评价小组的总人数。

3.2 归一化处理

首先对直接获取的评价矩阵R做进一步处理,令

(3)

式中:m,n为对应评价矩阵R的行数与列数,处理后得到评估矩阵RV。

再令 为第k行元素之和, 为第k种结果中第j个元素出现的概率,以综合评价矩阵R作为研究系统,则有

(4)

3.3 计算熵值

在含m个指标、n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估问题中,定义第i个指标的熵为EI:

(5)

式中:

3.4 定义熵权

定义第i个指标的熵值后,第i个指标的熵权可表示为:

(6)

式中:m为指标数,从而求得其余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与矩阵熵值,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

(7)

4 工程应用研究

以在役某公路隧道为例,采用专家评议法对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得到评语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公路隧道运营中的安全管理、隧道结构、交通环境、机电设施系统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可根据评语集合数据建立安全管理、隧道结构、交通环境及机电设施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图1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体系

由式(3)~式(6)计算可知安全管理因素中的交通管理设置、员工培训、应急预案、防范措施与安全标志及宣传的单因子权重集为{0.147,0.116,0.314,0.056,0.441,0.136},且安全管理、隧道结构、交通环境及机电设施的熵权评价结果为2.732、2.967、3.631、3.267。所有评价数据属于2.732~3.631之间,表明该公路隧道各级评价指标均满足安全运营要求,同时安全管理与隧道结构评价结果小于3,说明具有一定的欠缺,应该在安全管理及隧道结构方面补强。

5 结论

(1)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主要特点为多发性、时段性、与隧道长度正相关性、隧道区段性、连锁反应性及应急救援的复杂性。(2)熵值法是突出局部差异性的权重计算方法,是根据某一指标的差异程度而反映其重要程度。熵值法引用了信息熵评价所获系统的有序度与效用,其评价结果能更反映实际情况。(3)基于熵权及层次分析法对某公路隧道运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该公路隧道各级评价指标均满足安全运营要求,同时安全管理与隧道结构评价结果小于3,说明具有一定的欠缺,应该在此两方面补强。

参考文献

[1]周正兵,孙璐, 李易峰等.基于AHP和模糊熵的高速公路隧道重要度评价[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2, (4):36-43.

[2] 陈红, 周继彪, 王建军等. 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与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4):54-61.

第5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造;生产安全;探究

中图分类号:TD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投人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机械制造行业,全国各地的生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不仅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还严重危害了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导致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

在生产经营中,有些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员工也不了解设备和相关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很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生产事故。有些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也没有真正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如果员工的安全操作水平不高,技能培训教育不够,就很容易引发生产事故。此外,员工心理因素不高也是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或者易受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也容易出现事故。同时,员工的判断力和观察力也与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操作者的判断力和观察力较强,就能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从而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二)生产装置和设备的因素

在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系统装置,这些设备和装置也是引发生产事故的重要因素。因为设备是需要人来进行控制的, 在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就会造成生产事故。因此,为了降低因人为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就需要设备和生产装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自动化水平。比如可以在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场所配置连续监测装置,对场所内的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气体、压力、温度、液位、流速等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超过了规定值, 监测装置就可以自动驱动控制装置或排风机进行及时的处理。目前,有些企业的设备老化严重,自动化水平较低, 加上没有进行定期的调整或检修, 在使用过程中系统装置就容易发生故障。在机械加工过程中, 机器设备的性能、状态及可操作性也直接影响着生产安全。特别是在交接班的时候,机床或机器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之后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没有及时将机器设备的参数初始化,不了解机器的使用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引发生产事故。此外,有些机器在设计方面存在着问题,导致机器的可操作性不高,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因误操作而引发事故。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购置了一些质量较差的设备,从而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生产环境因素

生产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线、粉尘等因素, 生产环境发生变化时操作者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使机器状态发生变化, 最终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人为环境主要是指受企业管理者的态度或管理方法等人为因素的作用,操作者的情绪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机器的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引发事故。

(四)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对机器设备、人员、任务和环境等方面的管理。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工作任务量很大的时候却没有投入足够的生产设备,这样就会使机械设备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由于机械制造业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如果没有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 或者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都有可能引发生产事故。

二、提高机械制造业生产安全水平的措施(一)为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要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安全水平,必须要贯彻落实“ 科技兴企” 的战略, 为生产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在工程项目或机械装置的设计过程中,应防微杜渐,及时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最大程度的防止危险因素。企业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管理和生产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各单位还要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技术革新活动, 从根本上提高生产设施的安全水平。

(二)加强安全教育

要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加强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训练和安全教育,让员工学会预防和预测各种危险。通过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在企业还要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 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的安全管理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水平。

(三)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应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好安全管理人员,同时还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经费投人。此外,除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 还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工业标准及安全指导方针等。事实证明,这些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和保障安全。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制

通过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可以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将法律行政措施与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使群体和个体的行为更加安全、合理、高效。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企业的安全政策水平。

(五)加强设备管理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伤害是较为常见的事故, 出现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能及时修复已损坏的传动装置;第二,人机界面的设计不合理, 可操作性不高, 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或疲劳;第三,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或事物意外伤人等现象;第四,安全教育不够或缺乏完善的安全技术规程。事实证明,要防护机械伤害,需要将机械的全部运动零件遮拦起来,尽可能消除身体与之接触的可能性。

从设计方面来说,如果人机界面难以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就会引发机械伤害。因此要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如果是重要的机械,可使用联锁及故障安全装置。设计时,应以“单纯”为主要原则。第二,如果是紧急操作设防,在结构上应采取一触即发的方式。第三,作业条件、机械配置和形状一定要合理,操作装置也要完备,还要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恰当的信息指令。第四,为了防止误操作,也为了易于识别,可在紧急操纵部件上涂上醒目的色彩或荧光粉。第五,处理危险物时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应设有完善的保护装置。

总结: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引发生产事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制造过程中, 要对操作者、管理、机器、环境等各个环节给予必要的重视, 因为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同时这四个环节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机械制造业中要对事故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控制, 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安全和文明,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戴.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

第6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格网;时空变化;东营市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004-04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生态安全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即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程度[2]。近年来,对区域性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3~7],其中格网GI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精度。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黄河三角洲生态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区,对其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更不容忽视。但目前对东营市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县级尺度[8~10],尚未突破行政区的限制。本文采用生态安全指数法,结合格网GI技术,基于200 m×200 m格网,对东营市200年、2009年和2013年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东营市生态安全状态变化特征,探索生态安全变化成因,旨在为东营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与理论支持。

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6°′~38°10′,东经118°07′~119°10′(图1)。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相邻,南部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9 mm,多集中在夏季。整体地势平坦,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相差27 m。全市土壤质量较差,以潮土与盐土为主,约占总体土壤面积的94%。东营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等。海岸线全长412.67 km,易发生风暴潮灾、土壤侵蚀和土壤盐渍化等自然灾害。

本文所涉及数据包括自然资源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年、2010年和2014年出版的《东营市统计年鉴》[11~13],东营市县级市区统计年鉴与公报。遥感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共享平台。

3研究方法

3.1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构建

东营市属石油工业型城市,通过调查东营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东营市自身发展特点和前人研究成果[3-7,14]选用PR(压力-状态-响应)系统框架概念模型[1,16]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遴选基于科学性、代表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具体指标详见表1。其中,系统压力指标6个,系统状态指标12个,系统响应指标6个。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但各有利弊[17]。为提高指标权重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先分别求取指标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再加权求和得最终权重(表1)。

5结语

(1)200年、2009年和2013年中,东营市生态安全状态整体呈良性发展,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临界安全土地面积不断提高,低于临界安全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这主要得益于东营市政府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使得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空间上看,东营市生态安全状态由沿海向内陆安全性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成陆时间较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本文基于格网GI技术评价东营市生态安全情况,突破了行政区的界限限制,使研究尺度缩小到200m×200m网格,呈现了各行政区生态安全内部差异,可为东营市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另外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现状制定的生态安全指标仍不尽完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贾艳红.基于格网GI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

[2]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4~38.

[3] 李佩武,李贵才,张金花,等.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4~22.

[4]薛亮,任志远.基于格网GI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123~128.

[5]段锦,康慕谊,戴诚,等.基于格网的东江流域生态安全空间综合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2,31(8):207~2081.

[6]朱卫红,苗承玉,郑小军,等.基于3技术的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J].生态学报,2014,34(6):1379~1390.

[7]龚丽妍.基于格网GI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时空演变趋势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8]韦仕川,吴次芳,杨杨,等.基于R和GI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18~189.

[9]谢兴震.基于R与GI的东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0]林珍铭,徐超平,夏斌,等.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11197,11212.

[11]东营市统计局.东营统计年鉴2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2]东营市统计局.东营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3]东营市统计局.东营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4]左伟,王桥,王文杰,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67~71.

[15]魏兴萍.基于PR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9~1099.

[16]李中才,刘林德,孙玉峰,等.基于PR方法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报,2010,30(23):649~603.

[17]薛亮.基于格网GI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变化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18]叶靖,杨小唤,江东.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以义乌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1):40~47.

[19]李军,周成虎.基于栅格GI滑坡风险评价方法中格网大小选取分析[J].遥感学报,2003,7(2):86~92,161.

第7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项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为作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的评价模型,并得出最终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方法可行。

关键词:无量纲化 模糊层次分析法 水上交通 安全评价

目前,长江的安全状况主要采用一般以上等级事故数、碰撞事故数、死亡人数、沉船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事故指标法来表征,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对安全形势仅仅是诸如“三降二升”之类的定性描述,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安全状况等。本文将对四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综合判断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变化趋势。

无量纲化处理

在水上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均有不同的量纲,例如事故数单位为件,伤亡人数、沉船数和经济损失单位分别为人、艘和万元,给综合评价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为了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排除因各项目指标单位不同以及数值和数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对评价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常用方法有均值化法、标准化法和极值法等。

1、均值化处理法

4、评价结果分析

事故指标以取值小为优,评价值越小说明安全状况越好。从计算结果来看, 三年的安全状况基本处于平稳态势,其中2007年的安全状况要好于2008年和2009年,2008年和2009年基本持平。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利用该方法对水上安全形势及趋势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结语

第8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集对分析;水质;水量;经济社会发展;水生态;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TV213.4;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1-0037-05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韩宇平[1]将水安全理解为,在现在或将来由于自然的水文循环波动或人类的不合理作用,使得区域水状况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水质污染、干旱、水环境破坏、水量短缺等方面,并由此可能引发环境恶化、经济下滑、社会动荡以及地区冲突等等。水资源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2]。目前,常见的水安全评价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理论法、灰色系统理论法等,但是人工神经网络法比较复杂,模糊理论中对于隶属度的确定比较主观随意,灰色系统理论法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则存在评价值趋于均化、分辨率不高的缺点[3-4]。层次分析法(AHP)作为对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多层次决策方法,已经在许多领域有比较成熟的应用[5-6]。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安徽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水安全综合评价,并采用集对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评价结果对于改善安徽省水安全状况具有指导意义。

1 安徽省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1 安徽省概况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处于东经114.9°-119.8°与北纬29.4°-34.6°之间,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多变,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为 770~1 770 mm,主要集中在6 至 9月,且年际降水量悬殊较大,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频繁。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淮河、长江横贯省境,天然地把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域。全省总面积13.9 万km2,辖17个地级市,2011年的常住人口总数5 968 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7%。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流域。

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包括水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复合系统,水资源评价具有典型的多层次、多指标特征。对水资源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必然要考虑社会发展、生态以及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7]。由于水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至今没有统一标准[8-9]。因此本文在对水安全进行评价时,综合考虑水资源自身特点和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考相关文献[10-12],遵照科学性、协调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研究水资源安全的评价因子分为水质、水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水生态四大类,作为属性层。每一个属性层中又包含了更为详细的二级评价指标,见表1。

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2.1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确定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按照9位标度法给出判断,将其数值按矩阵的形式表示出来,即可构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为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等,以此类推。

3.4 结果分析

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的2005年-2010年安徽省水安全评价结果,可以得到水质、水量、经济社会发展、水生态各属性的变化特点,见图1。2005年-2010年这6年中,安徽省水安全总体状况自2006年起逐年改善,评价得分逐步上升,2010年得分最高。其中:水质方面,2006年得分最低,2005和2010年得分最高;水量方面,2006年得分最低,原因是年降水量、入境水量、地表水量等均低于多年平均值;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随着政府的重视以及企业节水投入的增加,用水效益成果显著,得分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水生态方面,虽然生态用水量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数据近年来有小幅度提升,但由于突发水污染次数较多且变数大,导致水生态总体得分较低而且波动较大。

(1) 倡导节约用水的社会风气。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工具,加强节水宣传力度,让人们持续关注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洪涝、旱灾等各种水安全问题,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2) 推广节水技术与节水设施。在全国范围来看,安徽省人均水资源量偏低,远不能满足全省用水总量,而且每年降水量波动较大,对水量的依赖较大。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应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广使用节水设施。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的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一方面要加大对水库新建、续建、加固的力度,提高其蓄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农业灌溉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做好“最后一公里”建设,提高灌溉能力,使灌溉用水效益最大化。同时,继续深入推进“两大民生水利工程”,切实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4)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控制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水质均有很大影响,从历年数据可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年入河污水排放量控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高耗水行业,加强市场干预,可以适当提高用水收费,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于高污染企业的达标排放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征收高额污水处理费,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加强法制管理,对于偷排不达标废水的企业应予以严惩。

(5)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水资源安全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既要高效利用,科学管理,还要加大投入,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韩宇平,阮本清.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2):267-272.(HAN Yu-ping,RUAN Ben-qing.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Safety[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3,23(2):267-272.(in Chinese))

[2] 王小民.二十一世纪的水安全[J].社会科学,2001,(2):25-29.(WANG Xiao-min.Water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1,(2):25-29.(in Chinese))

[3] 尹志杰,管玉卉.南京市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6):16-18.(YIN Zhi-jie,GUAN Yu-hui.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Nanjing City[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0,28(6):16-18.(in Chinese))

[4] 许成娟,梁川.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1):161-165.(XU Cheng-juan,LIANG prehensive Water-quality Security Evaluation of Songhuaba Water-resource Protection Zone in Kunming[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2012,12(1):161-165.(in Chinese))

[5] 张臻,王龙昌,杨松,等.基于AHP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4):213-218.(ZHANG Zhen,WANG Long-chang,YANG Song,et al.Study on the AHP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09,27(4):213-218.(in Chinese))

[6] 曾现进,李天宏,温晓玲.基于AHP和向量模法的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6):200-205.(ZENG Xian-jin,LI Tian-hong,WEN Xiao-ling.Analysis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Yichang City Based on AHP and Vector Norm Method [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36(6):200-205.(in Chinese))

[7] 贡力.基于WPI的水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9):4-7.(GONG Li.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Security Based on Water Poverty Index[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0,(9):4-7.(in Chinese))

[8] 孙毓蔓,夏乐天,王春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人民黄河,2010,32(10):74-75.(SUN Yu-man,XIA Le-tian,WANG Chun-yan.Nanjing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Yellow River,2010,32(10):74-75.(in Chinese))

[9] 邵东国,杨丰顺,刘玉龙,等.城市水安全指数及其评价标准[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122-126.(SHAO Dong-guo,YANG Feng-shun,LIU Yu-long,et al.Urban Water Security Index and Its Evaluation Criterion[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1(1):122-126.(in Chinese))

[10] 史正涛,刘新有.城市水安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08,32(7):82-87.(SHI Zheng-tao,LIU Xin-you.Progress and Trend in Urban Water Safety Study[J].City Planning Review,2008,32(7):82-87.(in Chinese))

[11] 王淑云,刘恒,耿雷华,等.水安全评价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2009,31(7):11-13.(WANG Shu-yun,LIU Heng,GENG Lei-hua,et al.Research Review of Water Security Assessment[J].Yellow River,2009,31(7):11-13.(in Chinese))

[12] 史正涛,刘新有,黄英,等.基于边际效益递减原理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方法[J].水利学报,2010,41(5):545-552.(SHI Zheng-tao,LIU Xin-you,HUANG Ying,et al.Evaluation Method for Urban Water Safety Based on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0,41(5):545-552.(in Chinese))

[13] 李祚泳,汪嘉杨,王文圣,等.基于广义对比加权的水安全综合指数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9,25(4):5-11.(LI Zuo-yong,WANG Jia-yang,WANG Wen-sheng,et prehensive Index Assessment Method of Water Safety Based on Weighted Method with Generalized contrast[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09,25(4):5-11.(in Chinese))

[14] 刘昕.区域水安全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LIU Xin.Research on Regional Water Security Assessmen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D].Shanxi: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1.(in Chinese))

[15] 丁恒康,李祚泳,汪嘉杨.基于熵变加权法的水安全综合指数评价[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25(3):312-316.(DING Heng-kang,LI Zuo-yong,WANG prehensive Index Assessment of Water Safety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Coefficient Method[J].Journal of Chendu Unive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25(3):312-316.(in Chinese))

[16] 黄英,刘新有,史正涛,等.复杂系统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研究——以城市水安全为例[J].水文,2009,29(2):45-49.(HUANG Ying,LIU Xin-you,SHI Zheng-tao,et al.Study on Assessment Methods of Evaluate Indexes for Complex System:Taking Urban Water Safety as Case[J].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2009,29(2):45-49.(in Chinese))

第9篇:安全评价分析范文

关键要:油库;风险分析;安全度评价;结果分析

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油库作为重要的储存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关系到石油产品的协调和运输,也需要建立供给链条,确保整体石油产业呈现有序发展状态。由于存储石油具有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其高度重视。在存储过程中,由于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若是储油罐出现了问题,则会导致站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等问题,而后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安全度分析评价机制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相关项目的不断变化,风险评估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和进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石油协会将风险检验技术进行了集中的改良,将风险检验技术进行细化后应用在石化产业中,并且相继制定了石油协会581以及石油协会580等标准,以保证有效对其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油库风险分析评估研究

(一)油库风险分析评估预先危险性分析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项目负责人要从多角度进行项目分析,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管理体系,不仅要提升整体运行维度的有效性,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分析,确保相关组织结构贴合实际需求,在运维检查的维护机制和管理项目周期中,保证组织综合分析结构的最优化。预先危险性分析也被称为PHA,主要是对初始危害进行全面分析和结构,能在提升整体项目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不良因素产生的影响。预先危险分析,是对整体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进行集中标定,并且也能对出现危险状态的项目运行条件以及相应后果进行全面预估,从而建构一项切实可行的管控模型,确保概略分析结构和分析方法真实有效。另外,在不同生产活动组织生产前,尤其是项目的设计初始阶段,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可能发现的危险元素和类别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事故原因进行集中处理以及综合分析,尽可能对相关潜在威胁进行预设,全面评估危险性。在危险预先评估机制中,主要分为四类基础危险,第Ⅰ级风险可以被有效忽略,属于常见型危险。第Ⅱ级危险处于临界危险,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日常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第Ⅲ级危险处于致命型危险,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行集中处理,综合管控的同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集中梳理确保相关项目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提高在整体运行结构和运维系统的管控目标。第Ⅳ级是破坏性,也就是灾难性的危险。

(二)油库风险分析评估火灾危险指数分析

火灾危险指数评价机制,是近几年较为实用的运行维度,能在针对潜在物料进行分析和能量解构的过程中,对油库运行维度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处理,并且集中升级项目工艺流程和具体工艺设计装置,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火灾分析以及爆炸危险性分析,切实维护整体项目的运维效果,也能在对爆炸、火灾等反应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只有从相关项目管理结构和危险评估机制中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构合理化评价框架。其一,要对评价单元进行集中审核。对于整体评价结构和运行机制,要从确定评价单元开始,一定要保证独立部分贴合实际运行情况,积极落实相应的管控距离,以保证防火间距符合实际需求。其二,要对危险度等参数进行初步判断。要对火灾爆炸等危险指数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管控,切实维护整体运维系数的完整度,也要保证物质系数和工艺危险系数等参数结构贴合实际,并对工艺单元为危险系数进行标定。对于工艺危险系数,主要分为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其三,要对单元内部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整体运输项目和系统结构的管控效果而言,单元危险度最终评价指数较为重要,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主要是指在不考量任何防护机制和单元固有危险性的同时,针对危险度评价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对安全措施中的中补偿数值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判定最终的补偿危险系数。值得一提的是,在确定相关危险爆炸指数后,要对暴露面积以及暴露区域内财产更换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进一步判定最大可能财产的最大损失,需要借助危险系数对最终的损失项目进行处理,也能直观判断是否组织停产。

(三)油库风险分析评估危险指数分析

在计量危险指数的过程中,要有效对照火灾、爆炸危险等级表,按照数据对其进行集中判定。对于油库而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分为储罐区域、输油泵房区域以及计量间区域,在对其进行指数核对的过程中,能对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等级进行有效判定,利用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判定,能结合风险评估系统,得出最终的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要素,确保整体运维效果和运行模式的有效性。

三、油库风险安全度评价研究

(一)油库风险安全度评估系统

技术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保证相关参数结构和运行维度之间的契合度,也能对评估系统和安全度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分析。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系统检查单元和检查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在建立评估体系的过程中,要对油库的整体功能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评定,主要是为了对其相关功能模块进行评估子系统的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进行优化,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处理模型。具体分为储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装卸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输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辅助作业安全度评估子系统、消防安全度评估子系统储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防护安全度评估子系统以及安全管理项目安全度评估子系统。

(二)油库风险安全度评测单元

在实际工作推广和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油库实际情况建构具体的评测单元,将其视为基本的评估对象,在结合子系统的评测单元对以上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进行系统化分析处理,以保证相关运维操作和具体流程结构符合实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系统运维结构中,油库的基本设备以及设施都将被视为标准的独立单元。

(三)油库风险安全度级别判定

在进行相关测试和风险参数处理后,要对设施风险评价机制和风险辨识进行系统化分析,主要将风险进行集中处理好综合维护,将基本风险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进行集中划分,主要分为高级、中级以及低级,对不同规范程度也进行较为细化的处理,主要分为不符合要求、严重缺失、基本符合要求以及符合要求等。

四、油库安全度评价结果研究分析

在油库安全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化管控,确保整体油库安全度分集标准符合统筹评价体系。主要是借助检查表法,对不同单元进行逐项组织和安全检查。例如,在对油库安全度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储油子系统、装油子系统、卸油子系统等进行系统化分析,确保相关单元分分值和系统分值等参数贴合实际需求,从而建构油库的综合评估估值,以保证安全度等级结构的完整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消防子系统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对固定消防设施和移动设施进行系统化处理和综合管控,以保证相关问题贴合实际需求。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对相关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油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要求,确保相关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从一定程度上对参数、安全系数、风险指数以及安全要求等进行细化处理,确保不会由于质量缺陷导致更大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也为油库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琳,苑静,刘奕等.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在油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