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

第1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识字教学方面的问题

《课标》充分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地位,然而识字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周一贯在《识字教学:从突围到进入新常态》一文中指出,识字教学比较突出地存在“三化”现象:一是“粗放化”,二是“扁平化”,三是“模式化”。如何让识字教学从日渐式微的误区中突围,而且成为一种新常态?文章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1.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变被动识字为自学识字。2.联系儿童实际生活,变课内识字为全方位识字。3.传承汉字文化,变狭义识字为广义识字。4.充分开拓学情资源,变授予识字为互动识字。

2.阅读教学方面的问题

谈永康在《让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本意》一文中指出,当下小学阅读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完整、深刻地理解阅读教学的“阅读”本意。文章提出,阅读教学要教阅读。教会学生阅读,发展其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回归“阅读”本意,小学阅读课堂应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保证人人都能充分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二是以教师为主导,有效提升阅读实践质量;三是以课文为依据,发挥“教文育人”的综合效应。

3.写作教学方面的问题

《课标》对小学习作文体的要求,表述为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很明显,《课标》作这样的表述是为改变以记叙为重点的作文教学倾向。然而,长期形成的以记叙文为重点的教学习惯并没有改变,它仍然牢牢地把持着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在《基于课程层面的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仔细分析了现行语文教材提供的作文题目,发现记叙文体的写作占了绝大多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和作文课上指导的基本上还是叙文的表达方法,特别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指标,仍聚焦在主题的深刻、选材的新颖、描写的具体、语言的生动形象等方面,表现出与记叙文最接近的文学作品的评价倾向。文章认为,当下小学习作教学的正确做法是遵循《课标》的要求,改变以记叙文为重点的习作教学取向。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的困难,最好的途径是从改变写回忆性的记叙文开始。

4.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一种“你听我说”的局面,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性与交互性。针对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廖芳在《强化交际互动 细化目标落实――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编排亮点与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以下建议:①增强目标意识,把握训练重点。②拓宽交际场所,打破教室局限。③利用学科整合,丰富训练途径。④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⑤捕捉生活情境,抓住交流机会。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这种发展理念。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认为“我们强调语文教育五大发展,会更符合作为母语教育的人文特征,究其根本是关乎学生的发展、精神家园的建设”。如何建立当下课堂教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体系,无疑是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实践的重大命题。

2.理性思维、科学精神仍然是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主旋律

小语专委会理事长陈先云在第八届理事会上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心里有目标,眼里有学生,根据学生已知情况和差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防止过度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新颖;三是不要被新概念新说法所迷惑,防止造成教学思想新的混乱,给教学带来不应该有的负面影响。”

在语文教育向全新思维转变的道路上,研究者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类型、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语文课程重建思路。汪潮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趋势》一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阅读教学目标从单一到多维,阅读教学类型从单文到多文,阅读教学流程从统一到“主题性”,阅读教学方式从导学到多样,阅读教学策略从经验到学理,阅读教学关系从对立到辩证。

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不是课程内容技术层面的简单调整,而是全方位的范式转换,为此更需要提倡理性思维,发扬科学精神。

3.坚守课堂教学“整体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坚守课堂教学“整体观”,警惕“碎片化”学习的消极影响,促进语文教育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当下,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度的实践研究,仍缺乏整体观念。有专家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是细节精彩,整体欠缺,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以系统论的整体观念来研究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是语文教学要着力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4.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成为语文教学变革的基本走向

“互联网+教育”已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一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变革的机遇和创新的空间。周一贯在《“互联网+”思维镜像中的语文教学变革》一文中,剖析了“文本+文本”的群文阅读、“课文+单元整体”的单元教学、“阅读+学习实践活动”的开放语文、“阅读+习作”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习作+自媒体影响”的自由表达、“全课型+微课型”的生活化语文等语文教学实践形式,在由“课改”到“改课”的有效探究中,揭示着“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学变革的基本走向。

5.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是关注的热点

第2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和内容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

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2-0017-01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教育主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丰富和完善了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地开创了许多新方法,但从实践层面总结来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从教育者主观方面看

1. 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理论宣教中的灌输作用不容置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太注重灌输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足,产生一些弊端。一是理论宣教的内容存在理论与社会现实、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使一些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喊口号的感觉,对现有的政治理论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恶情绪。二是理论宣教形式相对单调,忽视了其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主体的一面。

2. 重言传、轻身教

“身教示范”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的榜样示范。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却只重“言传”,而忽视了“身教”,课上课下、工作里外出现言行不一者比比皆是。另外,随着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延伸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根本上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3. 重传统轻现代和重现代轻传统现象并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理应成为一股合力,各自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共同应对和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然而,事实上,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却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惯用传统方法,对现代方法利用不充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单一化、空对空、说教式的模式,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二是,现代方法被过度应用,使传统方法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排挤。

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是为其在实践中正确应用而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落实到实施过程中,并发挥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能够做到拿之即用,用之有效。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客观实施效果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但从各高校的实际层面来看,一些新方法、新举措、新主张在实施层面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中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有着居于不同层次且差异显著的具体方法,能够透彻理解和把握这些方法体系,并熟练掌握每一种具体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是方法实施的基本前提。由于实施层面的这些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或假设,而不是现实可行的实施举措。

三、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看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已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框架,但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只从宏观上关注理论基础和方法的体系化、全面化建设,对具体方法研究不够,对各类各种方法在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缺乏必要的厘清,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及实施要求亟待确认;另一种是重视具体方法的研究,却缺乏理论概括和深入,而且很多研究或是经验的总结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或是涉列面过窄不够全面等等。总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思想教育方法存在的以上问题和不足,认真查找原因,逐步加以完善,并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福记.李纪岩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艾红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看方法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第3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乒乓球 教学 小学生 生活方式 体质特征

中D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03-02

该研究的切入点是乒乓球项目的特殊健身功能,通过实验对照,结合研究对象的生理特征,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运动乒乓球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项目,究竟能为改善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了专门的探索研究。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抚顺市公园一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该文的研究,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乒乓球教学对小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特征影响的论文,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面谈、邮件的形式对辽宁省内小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针对乒乓球教学对小学生体质的有益影响,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并深入到公园一校针对有关学校场地器材、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访谈,以学校领导(2人)、体育教师(2人)为访谈对象,获得丰富的定性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概括,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分析资料。

2.3 问卷调查法

结合研究内容,我们制定了“学生基本健康情况调查问卷”,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按题顺序集体讲解,现场填写,完成各项目测试后,当场回收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100%。

2.4 测量法

依据科学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针对性的原则,以日本文部省2000年《新体力テスト`有意xな活用のために》为基础,选择握力(kg)、30 s仰卧起坐(次)、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20 s反复横跨(次)、20 m节奏往返跑(次)6个测试项目进行了测量。测量方法与器材均严格按照测试要求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乒乓球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乒乓球运动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还是比较喜欢的。其中有高达81.3%的学生喜欢乒乓球运动,有6.7%的学生不喜欢乒乓球运动,有7.1%的学生一般喜欢,有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在抚顺市比较流行,很多学校都将乒乓球运动作为体育的校本课程来进行教学。乒乓球运动的趣味性较高,不容易出现危险,学生对乒乓球还是比较喜欢的,也应该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乒乓球运动学习兴趣不高,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他们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因素。

3.2 乒乓球学习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影响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乒乓球学习对生活习惯影响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乒乓球学习对学生生活习惯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其中有69.6%的学生认为乒乓球学习对生活习惯有好的影响,有14.6%的学生认为对生活习惯没有影响,有9.6%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有6.3%的学生不清楚是否有影响。乒乓球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乒乓球学习,使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生活,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已经感受到乒乓球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可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不深,没能体会到乒乓球运动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3.3 乒乓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乒乓球学习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调查,从表3的数据来看,乒乓球学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有60.4%的学生认为乒乓球学习使身体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有15%的学生认为有较小的提高,有11.3%的学生认为提高不明显,有13.3%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提高。从对学生的问卷数据来看,通过一段时间的乒乓球学习,学生在选择握力(kg)、30 s仰卧起坐(次)、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20 s反复横跨(次)、20 m节奏往返跑(次)这6个测试项目的结果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实验数据证明了,乒乓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在学习乒乓球后,学生的视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近视、弱视的人数相对没有进行乒乓球学习的班级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调查研究,小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较高,能积极投入到乒乓球运动当中。

(2)乒乓球学习对学生生活习惯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乒乓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乒乓球运动价值观。

(3)乒乓球学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学生在选择握力(kg)、30 s仰卧起坐(次)、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20 s反复横跨(次)、20 m节奏往返跑(次)这6个测试项目的结果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

(4)为了更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在小学的普及,要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完善乒乓球教学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乒乓球运动中来,通过乒乓球运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忠凯,邢振雄.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43.

[2] 崔兰英.多媒体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 2014(28):185.

[3] 张勇.高校体育乒乓球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248.

第4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训;高职教育

一、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实践实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会计岗位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训建设都加大了投入,实训的方式也灵活多样了,但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尽管大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老师先讲解,讲完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训。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会计课程来说,理论与实践应该是一体的,而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过程。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会计实训,表面上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很难理解,在进行实训的时候又忘了理论依据,没有真正将理论贯彻于实践,也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会计模拟实训室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虽然高职院校大都设置了会计模拟实训室,里面有打印机、电脑、工作台、点钞机等配套设施,但是会计模拟实训室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所有设备都成为“摆设”,很多设施用来应付检查和参观。学生在实训室中进行的实训还是原始的手工做账,老师根据实训教材上给出的几笔业务,让学生在凭证、账簿上进行记录,很少出现原始凭证,即使出现原始凭证也是实训教材上印的原始凭证,学生还是在单纯依据教材业务做会计分录,然后抄到账簿上,会计实训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这样的实训其实在普通教室便可完成,跟会计理论课程没有什么区别。

3.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能力构建体系不健全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基于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目前,各高校重视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实训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开设了相应的实训教学。课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孤立地进行实训。尽管有些院校设置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但是实训课程中的业务主要体现的是财务会计实训和成本会计实训,处理一些财务会计业务的同时进行成本计算,对于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的实训并没有有效地融合到综合实训课程中。

4.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训教学缺乏有力的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会计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在他们上学期间接受的是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接触的很少,也没有会计从业的经验。尽管有些教师企业进行调研、实践,但是这样的实践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要么是从企业请来的兼职教师,要么就是带着学生参加过技能比赛,拿过奖的教师,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双师型”教师所要求的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不能有力实施的原因

1.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较高,许多院校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很难看到直观的社会效益,导致高职院校从上至下不够重视。在其他专业投入力度比较大,可以看到直观的车间或者生产线,而在会计专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软件和实训室,如果对该专业的性质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力度较小。

2.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工学结合流于形式

大多高职院校都是独立办学,缺乏校企合作,即使设立了实训基地,学生多数参加的是见习,很少能够真正实现企业顶岗实习。这也与会计专业的性质有关,即使企业规模很大,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所需会计人员数量相对于其他专业相对较少。

3.会计专业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校外实践机会较少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都来自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会计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的就业选择范围很广,许多院校存在招不到合适的会计教师的情况。大多院校师生比例达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这样,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无法抽出时间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企业锻炼,往往在短时间内又很难熟悉一个企业的业务环境,真正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很难具备。

三、构建高职会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体系的措施

1.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

对会计专业实训方面的建设,不仅是建设实训室等硬件基础设施,而且要加强软件的投入,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像某些专业的学生在车间制造实物产品,更多的是脑力工作,与会计实训相关的软件支持不可或缺。

2.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发展校办企业

会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接收高职院校的学生到企业参加会计岗位顶岗工作。高职院校除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到会计岗位上进行会计实践外,更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兴办校办企业,比如记账公司、会计服务中介机构等,不仅能够让更多学生获得会计实践机会,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可以让会计教师参与到会计实践工作中,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构建培养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能力的实训体系

基于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会计实训体系。在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设置各门课程相结合的会计综合实训,将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务、税务处理、财务管理等相关会计岗位能力融会贯通,通过设置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出纳、审计、报税会计等会计岗位,处理一些财务会计业务的同时进行成本计算、报税、财务分析、审计、银行业务有效地融合。

4.充分发挥会计实训室的功能

完善会计模拟实训室的配套设施,并且发挥这些实训设备的作用,让学生在平时的实训学习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实训设备。实训业务以一个企业的具体业务为实训环境,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完成从凭证、账簿到报表的整个业务处理。尤其是原始凭证的练习,教师不再给出学生业务,而是用真实或者仿真的原始凭证作为业务主体,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业务环境,独立进行会计处理,并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协作。对于实训室的设备,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包括点钞机、打印机,将企业的会计业务从凭证到报表在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打印出来,跟企业的业务环境一样。在实训室中设置供应商、银行、客户、投资者、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让学生能够熟悉企业与这些部门或人员的之间业务活动,进行恰当的业务处理,达到与企业真实的会计环境的对接。

5.大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引进有经验的会计工作者走上讲台,将企业的会计环境带上课堂。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派教师走进企业,企业财务人员走进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培训,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利用课题研究平台,去企业调研,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需要高职院校在资金投入和对教师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为教师提供会计实践的广阔空间。

6.加强学生从业资格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面向企业的需求,企业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和中级会计职称的认可度是有目共睹的。高职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不仅有相关的实训实践经验,而且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魏春花.浅谈高职会计实训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1(3).

第5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3-02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毗邻。通过对丹东地区外贸公司的调查,丹东从事对韩、对朝贸易企业占全部贸易企业的2/3,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作为辽东学院的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所培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从事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所需要较好专业英语和初步朝鲜语应用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反映了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

一、实践教学研究的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征,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实践能力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双外语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双外语”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背景,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谈判等,二是具备基本的朝鲜语听说能力,用朝鲜语完成一般的商务接待工作;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应用能力,主要是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各种单证的使用能力、市场营销及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观察国际市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它无法通过某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获得,只能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需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提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按照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强调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完整,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高效仿真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采取“学员操作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实习模式,培养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我们还与丹东太华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不定期到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短期见习,感受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国际经贸人才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在获取这些证书的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二)语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适用,能有效提高“双外语”应用能力

1.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1)针对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及内容。除了开设基础朝鲜语外,设置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如听力、会话、口语交际等多种实训课程,并设置了朝鲜语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采取与外教面对面、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2)利用校内校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是在校内外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内的朝鲜――韩国文化苑集语言学习和体验韩朝文化功能为一体,利用各种先进的视听设备,为学生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校外建立了三个朝鲜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实地感受朝鲜的风俗文化,锻炼交流能力。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建立了朝鲜语(韩国语)俱乐部。定期开展韩语角、影视时间、韩文写作大赛、韩语系列技能大赛(演讲、打字、情景会话)、 “疯狂韩语课堂”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短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其次,利用课外活动,创造语言训练环境。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演讲大赛等,采取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打造“双师“型和中外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1.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外贸企业,使专业教师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锻炼业务能力,提高授课的说服力,现我系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及管理,有四名教师有双师资格证书;同时不定期从社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与老师座谈,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韩朝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中、朝、韩融合的语言实践师资团队。一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现有五位教师都已从韩国攻读完硕士学位;二是利用现有的韩国、朝鲜外教,开设大量的口语交际课程,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技巧;三是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1.人才应用能力日渐明显。通过近几年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人才培养特色日渐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英语和朝鲜语的交流沟通能力有所增强。在英语方面表现为函电往来和商务谈判的能力不断提升,很多外贸公司负责人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英文函电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一些学生已成为公司谈判的主力。而朝鲜语的听力和会话水平也有所提高。

第6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G623.8

引言

“快乐体育”是指让学生快乐、愉悦地参加体育活动,从而体会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得乐趣,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研究探讨“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快乐体育”的含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快乐体育”这一概念,并将之运用于体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随着该理论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流行起来,我国也开始积极探索该理论的重要内涵,并运用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脱离不开竞技体育的阴影,致使体育教学变成竞技训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快乐体育”理念的提出则很好的弥补了我国在小学体育教学上的缺陷,充分将学生的感受考虑在内,在结合学生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运动,体会体育带来的学习乐趣。因此,“快乐体育”的实施需要满足学生自由进行体育运动,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的需求。“快乐体育”抛弃了原有的竞技体育训练的模式,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学生则是为了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还有的学生则是为了发展体育运动爱好。“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不同体育学习需求,丰富了体育的教学内容。

(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在师生的配合下共同进行的,尤其是体育教学,更是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地位转移到了主动学习的地位,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进行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仅仅是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快乐体育”理念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者,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印象是体育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要想真正的实现“快乐体育”,体育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那么学生则会对教师所带的学科产生厌恶感,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极大地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达到快乐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老师必要以严格的方式约束自己。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继而会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要求。

(二)加入游戏活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加强学生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不是普遍适用的。重复的练习只会让一些好动的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的环节,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反而会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便大大提升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所以通过创新的体育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人四足”的游戏。通过游戏的举办,一方面,学生能够从中收获乐趣,欢声笑语不断,对体育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腿部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融入家庭体育活动

教学活动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体育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体育任务,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完成。在此之前,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配合学生共同完成体育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学生去公园骑单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父母的共同生活中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使“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崔含娇. 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用效果分析[J].才智.2015(36)

[2] 付新红.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3)

作者简介:

1、郭洁,女、1984年5月,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工作单位: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

第7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事前期望;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考虑到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笔者以浙江省杭州、金华、宁波、温州等六所高职院校的150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教师教学、场地器材、教学效果和成绩评价为要素,对学生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对比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体育教学前,学生往往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期待,也就是事前期望。而在开展体育教学后,由于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事前期望存在着差异,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有所偏颇。

表1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对比表(n=1504)

由表1可知,学生在体育教学上学习学期前对体育教学的期望高于学期后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说明学生学期前期望与学期后满意度之间显著性差异。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着不满意的情况。

2.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

在了解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基础上,从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方面看,一是各背景因素在期望程度上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因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不同、自觉健康不同、喜欢程度不同、自觉压力不同和参加规矩运

动的情况不同,在期望程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二是各背景因素在满意度上的差异性。学生事前期望因各因素不同造成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因此,探索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势在必行。

表2 各背景因素在期望程度上的差异性分析表(n=622)

二、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在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

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是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上可知,依据研究结果,学生对与学校的器材场地满意度不是很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增加对体育的预算,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适当改善学习硬件设施,注重场地器材建设对学生学习体育的作用,以便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很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从缩短期望程度与满意度的距离来说,体育教师好要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整体观点,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因素,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进而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最终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

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是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注重灵活性,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开展差异性教学。具体说来,在对行男女的选课问题上,要对男女生区别对待,尽量地分男女生上课,在选项的内容上也要有差别,女生班级多开设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男生班级多开设球类、定向等课程。

4.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

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对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体育教师而言,教师在完成课题的目标时,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不是为了上课去上课,而是上体育课对我的健康有益,可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才能促使体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很大,在体育教学中,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体育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进而促进体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J].知识经济,2009(6).

[2]邢金明,佟贵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J].科技资讯,2010(3).

[3]陈少华,戴维红,叶瑞香.中学体育教师角色期望师生比较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林春平.基础课程改革下职专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2).

[5]张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第8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教学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07

0 前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但仍然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欠缺。如何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园期间的成长,更对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是教育改革需要着力探索之处。

1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早已迈开步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教材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器材及资源的增加等,这些都将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美中不足之处却恰好是职业特色的不突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以基础体育教学为主的阶段,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反而不足,这就导致体育教学始终停留在基础学科地位,并且与学生的整体教育相分离,不能以实践支援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困惑[1]。

在具体方面,则有一些相应的方向上的不足。首先体现在教材体系上,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体育教材,仍然与普通高效的教材相一致,具有普及性却缺乏特别性,不能突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在教学体系构建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开设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以及专项课程等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对于学生的课程选择没有明确的指导,使学生除了兴趣使然外没有其它选择参考;在教学评价中,高职体育教学仍然采用最终的考核评价法,未关注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使学生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下只能看到分数,却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2]。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职业特色

2.1 构建新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职业院校选用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内容主要为体育学科基础内容,并不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特色,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上的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组织中要加强自身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与职业院校相适应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除了体育教学应当承担的学生身心健康维护,还要承担起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教材中一些基本内容的保留,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探索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包括所学专业的对某些身体素质的要求,体育精神与专业素质相适应之处,并进行有效开发,使体育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从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以及课堂学习效果、技能性评价等综合进行评价,打破传统上以单纯的某次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3]。

2.2 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以人为本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强调职业特色,需要教学中更加关注到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因为职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体育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也许体育教学与学生相伴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的影响却是无限的。体育素养、体育精神,以及在教学中探索出的体育对职业的影响,都将在不自觉中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而这种精神的养成是一段内化的过程,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培养。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学科对身体素质,包括体能与协调性等方面的关注,反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特征的关注。在未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到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使体育教学不局限于外化的体育技能的训练――并将这一点毫无质疑的传递给学生。

2.3 设置一些专业课程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程设置,形成层级教学体系。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学已经包括基础课、选修课等,可以将这些课程内容更为细化,分化出一些专项课。专项课是指从某项体育项目,或者是某种体育课应当承担的素养入手,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课程。在内容种类上,除了专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课程设置,还应该逐渐扩展领域,增加一些如网球、体育舞蹈等非常规项目,这些项目的融入,不仅是给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丰富体育教学,更在于能够扩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科目。例如在舞蹈专业对形体以及美感要求较高,还有一些服务业对于形象气质等要求,就可以选择体育舞蹈。一些与商业相关密切的专业学生,就可以选择网球等运动。在学生选择专项课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示学生哪些课程能够对未来的职业有所帮助,但这种指导并不是强制,否则专项课与选修课就失去了本来的价值。

2.4 增强体育教师职业特色的传递

体育教学改革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突出职业特色,不仅要对教学体系加以完善,更要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实现。现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多数都是专业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知识,并且了解新课改的动态,但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的融合的经验。职业院校要想突出体育教学的职业性,就要帮助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转变,在思想上认可并主动探索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定期的教学培训,是实现体育教师转变的重要方式。加之增强职业院校凝聚力,引导各学科教师向着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培养”方向努力,形成职业院校特有的氛围。

3 结论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融合职业素养,这是职业院校体育发展的方向,需要从院校及教学工作者入手进行转变,进而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职业素养渗入体育教学的实践。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的,职业教育各学科的发展,除了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素养外,也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房庆华.基于职业体能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10(01):67―69.

[2]刘琼,杜雪玲.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以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中国学校教育(高等教育),2014,17(11):36-39.

第9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起初就是一种有纪律的组织人员参与游戏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实现身心放松、愉悦,强健筋骨的作用和效果。这种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而演变成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意在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放松学生的身心,达到此类的效果和功效。体育课程在学生上学的一刻起就一直伴随学生成长,让学生有好体质参与学习和活动。体育教学评价是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在学校内部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作出的分析和评估,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学校内部教学的质量和能力,是否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教学标准,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高中体育教学评价正是在此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给予体育教学新的方向和成长,让其实现对学生的义务承诺。

一、转换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成长和学习为教育根本进行整合分析

目前,许多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取不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模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一贯的教育形式,因循守旧般的不予突破原有的教学形式,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和锻炼。教师为了提高表面成绩,强制学生进行各类运动和体育练习,这种方式的持续和延长,非但没有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还给学生造成相关困扰,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在新课改的统一标准下,严格教学体系,实现教育与训练的相辅相成,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

素质。

二、结合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和分析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各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学生自身资质不同,在进行体育训练和练习时就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分析和指导,但现在有许多教师仅仅顾及整体形象,对于个别的训练不足的学生不予重视,对于教学也是心不在焉、漠不关心,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真正造福于高中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对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和活动进行合理评价和分析,实现对高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提高。

三、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互交叉,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高中体育作为一门提高学生体能、放松学生身心的学科,在进行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积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简单的阶段评价,从本质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将学生内部学习情况整合、串联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实现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互结合,真正促进现代教育与高中教学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课程的普及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状况、质量、效果等进行评价和分析,能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综合提高。高中体育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落到实处,真正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综合式的评价和分析,实现时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现代教育与高中教学相结合,高中体育的教学肯定会有所成长和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发展和进步中,高中体育教学在综合评价的帮助和监督下,教学质量会越来越好,教学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教学将更加积极地向前发展和进步,在高中体育教学的真正贯彻落实下,高中学生将以全新、强健的姿态呈现在现代不断发展的舞台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