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学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专业英语教学;服装英语课程;学以致用
中职专业英语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随着中职学生在各级各类乃至世界技能大赛中频频摘金夺银,社会对中职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加快了中职学校国际化的进程。这无疑对中职专业英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学生掌握必备英语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为顺应时展需要,教师们虽然不断改进、完善中职专业英语教材,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许多探索、改革,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中职学生自身客观因素外,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职专业英语没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很好地融合,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环境,仍存在学而未用,甚至学而无用的现象。这样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学得无兴趣,教师教得无效果。因此,实现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势在必行。
一、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职业性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中职专业英语课程应体现这一特征,要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立足基础、实用,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内容要满足专业、岗位对英语知识的要求,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未来职业中得心应手的语言工具。笔者近年来通过多次到企业实践,了解到学生虽然学过专业英语,多数成绩也不错,但存在在使用英语的场合就会紧张的问题。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并不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日常基本问题即可。因此,中职专业英语课程要在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原则下,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真实工作场景语境,使学与用紧密结合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为就业、提升自身价值和职场竞争力打好基础。
二、中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实现学以致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为学以致用打基础、做准备
实现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好对教材和对学生的全面分析。服装英语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岗位中需要使用的专业英语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中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准”为原则,以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知识为标准,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教材进行加工、筛选,整编出学生能够接受,便于理解、掌握,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触动师生教与学的兴奋点;之后选择适合不同课型、以学生为中心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单元的教学。师生要做好每一单元具体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对单元知识进行重点词汇筛选、梳理和句型简化的二次处理,并制作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复习已学相关知识内容,并结合个人情况预习新课重点知识,为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扫清障碍,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充分准备。另外,教师还应依据每年到企业实践获得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二)课堂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所教、所学应与具体工作岗位紧密联系,要有用、实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做和用的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工作流程、工作情景会话,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并能举一反三,逐步提升能力,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1.专业词汇、术语——用实物教学法学以致用实物教学是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的直接方法,也是有效手段。服装专业词汇、术语教学可走进实操场地,就地取材,直接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如学习服装工具术语时,可以在工具上贴上英文名称标签,让讲解与实物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快速、准确、牢固掌握。教师也可将易混淆的服装专业术语直接用服装相关部件进行演示、比较、分析、区分。2.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用实操教学法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把服装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服装英语知识教学安排在实习场所,边操作边教学。学生直观学习,易于理解、记忆,特别是那些复杂、难懂的部分,如服装制作流程中都是用缝纫机缝制出的侧缝、拉链、袖子、领子等,在英语中需用不同的动词表示。教师可以边操作边讲解缘由,如合侧缝或绱领子是把衣服的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join;拉链是衣片缝制的,所以用insert。这样就把抽象的文字用直观、形象的操作表现出来,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3.独立、完整、典型的教学内容——用模拟工作场景教学法学以致用对于独立、完整、典型的教学内容,如工作交流对话,可创设模拟工作场景进行教学,实现学以致用。下面以“HowCanIChooseSweaters?”2学时的教学内容为例说明。此章节教学内容是在“帮助顾客选择服装款式”中如何用英语沟通交流的工作话题。课堂教学设计为:以对话为模板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服装导购员之帮助顾客选择服装”的岗位培训,通过岗前基本知识培训和模拟工作场景演练两部分完成。岗前基本知识培训分为四项任务,即生词学习“读一读”、对话大意“听一听”、重点句型“理一理”、掌握知识“用一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引导学生用便于记忆的分类法准确读、认专业词汇,并会拓展,训练学生听词、抓大意的能力。通过“自主+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会依据给出的关键词,探究讨论,归纳、提炼出所需句型,教师指导各组在模仿或替换练习中掌握知识,并通过图片解析、微课强调,指导小组互帮、互学、互练,化解难点。至此学生基本掌握本讲词汇、句型及相关重点知识。接下来就可以学以致用,进行模拟工作场景演练。演练分为两项任务:一项是店内服装款式介绍;另一项是角色扮演。此任务把教室模拟成服装店,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模拟服装店环境。店内服装款式介绍任务以服装款式英文名称大比拼形式进行,设计意图是检查学生专业词汇掌握情况。要求各组全员参与,在60秒内口头说出模拟场景中呈现的十款服装名称。角色扮演任务是小组合作完成“帮助顾客选择服装款式”,设计意图是巩固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各组根据顾客需求,使用本讲词汇、句型并加入礼貌用语,分角色完成“帮助顾客选择服装款式”的角色扮演任务。之后再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修正问题,以便在课后提升任务中得以纠正。在任务驱动下讨论、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中,通过教法上的“三导”(启导、引导、指导);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中,通过学法上的“三互”(互学、互帮、互练),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兴趣、激励开口,引领学生学会、会学,热情、积极、有效投入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学以致用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再通过创设模拟工作场景的演练,在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张口的同时,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后提升——学以致用的延续、提升、巩固、拓展
此阶段的学以致用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学生自主学习。1.课堂教学的课后提升作业——学以致用的延续、提升继续延用以上案例内容。章节的课后提升任务分为书面和口语二部分。书面提升部分为小组共同修改、完善课上角色扮演任务的对话,并加入前两个单元所学的色彩、号型及价格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服装导购员工作交流书面对话。口语提升部分为各组待教师审阅书面对话后,分工合作进行情景表演并录制视频,分析课上分享、展示、评分。这样让学以致用得以巩固、延续。2.单元综合作业——学以致用的巩固提高、拓展各单元教学全部完成后可以留这样的作业来达到学以致用:小组合作从所学单元词汇表和平时积累的词库中选出最常用的专业术语(不少于10个),要求全员读准、会认,之后造句。分析课上进行组间专业术语一对一对抗赛及组间互换作业、造句找错并提出修改建议的友谊赛,实现学以致用的巩固提高、拓展。
三、小结
总之,中职专业英语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原则以及以企业需求为宗旨设置“实用、够用”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创设实际工作场景、教学环境及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以致用,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融合的学习,满足了学生未来工作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对中职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彦,舒进敏.企业对中职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调查[J].考试周刊,2012(69).
关键词:中职 专业课 教学 模式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是从普教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高中转型而来,虽然经过多年的整合、提升,但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还不能较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特点,与企业岗位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很难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以至于毕业后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对解决以上问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职专业课教学现状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经历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虽然办学模式发生了方向性转变,但教育思想、教学设施、教师成份、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仍然受普通教育模式的诸多影响和制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与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育思想上,职业教育“职业化”意识不强。过分强调学生在学校要系统打好理论基础,到工作岗位上再具体学习专业技能。由于技能教学标准太低,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考核不严,致使学生“专业技术不精”,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上岗要求;在办学条件方面,多数学校教学设施陈旧简陋,远远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欠债多,生均办学经费较少,大多数地区教育经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致使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训练的要求;在教师队伍方面,师资组成不够职业化,普通文化课教师较多,高水平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由原来的普通学校合并而来,其中的专业教师,多数是通过进修、自修等途径学习的专业技能,很少是从各种专业院校分配而来。即使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由于过去高等学校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专业教师也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结果就是专业技能教学不够职业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多而不精,教学泛而不专。技术要求不细,技能标准不高。由于职业学校大多数脱胎于普通学校,受“满堂灌”“传授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理论学得多,实践练得少,“黑板上开机器、种庄稼”“纸上谈兵”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很难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以至于毕业后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二、教学做合一与国家现行职教教学政策
什么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先生理论的核心是“做是教和学的中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山东省教育厅齐涛厅长强调“一是加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现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这充分表明,国家已经把“做”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做合一,构建中职专业课教学模式
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对学校所设专业进行重新分析定位,力求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学中做,经过几年的尝试,成功构建了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导游、餐饮等服务类专业,都具有在一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交际交流的特点,专业课教学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财会、营销、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操作类专业,都具有某些人围绕某一具体项目,利用文字、数字、图像等进行策划、合作的特点,专业课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机电、机械、化工等加工类专业,都具有人操作机器、仪器完成一定任务的特点,专业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服务类专业的“情境模拟”专业课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它运用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再现真实场景,通过亲身体验、身临其境,让学生轻松地明白道理、掌握要领,具有广泛地参与性和趣味性。
情景模拟专业课教学模式包括5个环节,依次为:设置情景、分配角色、情景模拟、评价总结、反思巩固。
①设置情景。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模拟情景,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情景的难易与繁简程度,准备模拟道具,提出模拟的目标、规则和程序。
②分配角色。将全班学生按照情景分为几个模拟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角色,对每一个角色做出相应的要求。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角色的身份和特点,熟悉模拟规则,充分体验角色。
③情景模拟。根据模拟规则进行表演,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把握整个模拟过程的动向;学生要充分演绎自己的角色,体验角色带给自己的感觉,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④评价总结。情景模拟结束后,要进行一定评价总结,包括模拟中涉及的问题,对角色表现的评价,对模拟情景的评价等。
⑤反思巩固。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各模拟小组讨论、反思,修正模拟中出现的问题,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强化。
2.操作类专业的“项目教学”专业课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模式就是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形成符合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以项目为方式的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容易形成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达到专业课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
专业课“项目教学”教学模式有6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确定项目、制订计划、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价。
①确定项目。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及学习目标。
②制定计划。通过项目小组的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③项目准备。学生首先要了解项目需求及项目中所要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教材、通过交流或其他媒体来获得。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可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可能是客户,对学生提要求;可能是技术指导者,给予学生以技术支持。
④项目实施。小组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在项目组长的协调下,按照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此时的教师既是项目的参与者,又是方向的引领者。
⑤项目展示。每个小组派自己的成员展示项目成果,对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解说。
⑥项目评价。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其他项目小组评价或教师进行评价,同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3.加工类专业的“任务驱动”专业课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生产任务”作为驱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6个教学环节组成,分别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知识铺垫、示范操作、完成任务、考核评价。
①提出任务。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任务,任务中除了包含所要掌握知识内容外,还要强调创新意识。
②分析任务。分析任务要说明本任务需要加工的素材、采取的技术要点、实现的目标或效果,要明确任务中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难点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③知识铺垫。该环节可以没有。当学生基础较薄弱,教学内容的难度比较大时可以加入这个教学环节,结合本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复习旧知识,讲解新内容,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铺垫。
④示范操作。示范操作要辅以简练的语言和恰当的图示,介绍操作步骤、方法和技巧。示范操作可以由教师亲自示范,也可以由学生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
⑤完成任务。是学生的实际操作阶段,根据任务情况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检查,一是监督检查学生的安全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三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实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75-0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是学生按10-14人一组分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聘任教师执教,在一体化教室或企业维修现场进行。在时间安排上以周(26学时)为单位。
一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按工作任务的要求定位,确定学习目标。
把能概念、原理、特性和学会专项技能、关键技能定及程序为重点学习目标。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严格执行一体化教学大纲,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严格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恰当地找出突破点,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例如:在《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一体化教学中,以典型故障的检排工作流程为突破点;在《汽车整车检测》的一体化教学中,以汽车检测实际项目为突破点。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并实施,利用学习信息单、任务单、技能单、作业单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兴趣,学以至用,求知欲望增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按汽车维修技师标准配备一体化教师。
具备维修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和聘任企业技术专家为一体化教学小组执教教师,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应用训练项目、学习测评知识点、能力点,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出发,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法。教师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考虑,让学生由“学会”变“会学”,由“学答”变“学问”、由“要我学”变“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提出问题、辅导反馈、讲评小结。教师的“教案”,就是学生的“学案”,教师严格按教学规程操作,保证了一体化教学质量。
3.采用仿真或与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情境。
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教学中,从接待问题车辆、发动机检测、问题发动机解体、部件和零件清洗、鉴定、决策修理项目、提出购件计划、零部件采购、补整、试装、总装、磨合、试车直到竣工交付用户、信息采集等,都是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程序设计安排的。教学中,由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单、任务单,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强化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起一定作用。
4.设置“问题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成“问题群”。学生不只依靠老师,更多的是通过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或探究未知,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通过对"问题群"中的问题逐步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指导教师按照提出问题认真思考确定问题的性质查寻有关资料分析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自我评价得出正确地结论等步骤的运作规律组织教学。有时也可指导学生在操作错误中学习,开启学生智慧的窗口,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主动寻找数据及资料、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验证、评估结果等步骤,让学生自己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建立完善合理的考评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依据专业能力制定考核项目和权重,操作技能以过程考核成绩为主,考核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单元成绩不合格,需要学生重新进行补偿学习,直到考评合格为止,课程结束时,由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一体化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应答进行考核。专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探索出多元结合的评价体系,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学生。
二 一体化教学的体会和心得
1.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在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中,在一体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获取资料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查找和整理资料,巩固了计算机知识;诊断故障时,通过分析结构、原理,巩固了汽车理论知识;在讨论和论述中,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操上每天进行动手操作,分析故障等,展示学生的综合水平。一体化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于职业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3.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在汽车维修专业的一体化学习中,采用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通过组员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成果和经验的过程,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牛保顺.提高职业中学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6期
关键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38-0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教学形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使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双赢。
1.影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烹饪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对整个烹饪教学有很大的促进改善。但是,与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还有很大差距。纵观烹饪专业的教学改革,影响理实一体化的因素很多。
首先,开展烹饪专业理一体化教学,就要有相应的一体化教师。"教改的关键是教师"。一体化教学缺乏优秀的一体化教师,再好的设想也很难实现。教师在能力、意识方面的差距,将直接影响教改成效。教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认真领会"设疑、解惑"的深刻含义,才能够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现在很多院校的烹饪专业教师还不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水平。
其次,开展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配套教材。目前,一体化教学仍处于改革实验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故还未有适合的工作任务引领教学的教材。技工类烹饪专业现用教材属人社部开发的第三版教材,不具备一体化教学要求。而一体化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应当由专家、学者、烹饪教师组成,采取"用户评估,专家评审"的办法,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材质量。同时在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后,应对教材使用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使教材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再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开发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对现有的理论教室和实习场地进行改造和结合。就烹饪专业而言,建设适合烹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很重要的。建设标准化烹饪一体化教室、一体化的热菜实训室、仿真菜肴展览室、仿真酒店实训室、一体化面点实训室的教学场所,是烹饪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场地与设备是开展烹饪一体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这在众多烹饪院校专业建设中直接影响了烹饪一体化的开展与实施。
最后,烹饪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课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学生课业评价体系要把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彻底改变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积极引入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评价指标,实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企业对员工的评价相统一。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学分制,在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把终结式考试评价与日常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可采取提问、菜品设计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烹饪专业理实双平台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2.1理论教学的模块设定。理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应当是"一高、二专","一高"是指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二专"是指对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能够适应就业要求。烹饪专业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1)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语文、德育、烹饪英语、烹饪化学、餐饮企业管理等等。(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烹调技术、烹饪原料知识、营养卫生、菜肴设计学、烹饪美学、餐饮成本核算等等。
2.2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实践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高技能、特色化、实用性,达到中高级烹调师的技能标准。不论学习何种菜系,一定掌握该菜系的精华精髓,同时要推陈出新,亩提高技能的"含金量",与相应的等级名符其实。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
(1)烹饪专业实训实践课模块。包括中餐菜肴制作技术(热菜制作,冷菜制作,中国名菜制作)、中西面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技术、宴会设计等等。
(2)烹饪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整桌菜肴设计、顶岗实习(经理,墩,灶,冷荤,服务,面点,食雕)等等。
(3)烹饪专业技能的考核方法。统一参加全国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考试合格取得等级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中职烹饪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仍属实验摸索阶段,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很多。各地烹饪院校在进行教改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情况开展,走出适合烹饪专业发展的改革路线。
参考文献:
[1]童文源.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时代,2013(8).
[关键词] 中职;国际贸易;校本教材;实训教学
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重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入世以来,众多进出口企业反馈: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面对市场有利契机,中职国际贸易教学采用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并建立起以实训为主体,理论为支撑的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只有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1、任务引领、创新教材。
长期以来,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材传统,与实际就业岗位脱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长期进行国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实训指导》为例,教材以进出口业务中最常见的结汇方式(L/C、T/T、D/P 或D/A)和成交方式(FOB、CFR、CIF)分别设置T/T+FOB、T/T+CIF、T/T+CFR、L/C+CIF、L/C+CFR等项目;项目下各设一对“教学活动”和“体验活动”;“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项目背景”,通过“项目分析”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在“项目实施”中分步骤以各角色模拟从签订外销合同,到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出运、制单,直至付汇/结汇、退税等进出口的必经过程。“体验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按项目要求,对项目背景进行分析,继而完成项目任务。事后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能力。通过技能水平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另外,校本教材整合了其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反映出中职特色。比如英文函电的使用以及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国际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部分外贸函电的内容也被整合进去。教学中,业务流程的讲解和外贸函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环节中英文相对应,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
任务引领型课程打破了过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技能训练、理论检验。
模拟操作贯穿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始终。理论变成了实训的附属。实训不仅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丰富精彩,更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比如《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解释贸易术语CIF:卖方必须支付合同规定货物运至内定目的港的运费,并自付费用办理投保手续,但很多学生经常混淆买卖双方的权力义务。在模拟实训中租船订舱,填写投保单都必须在“出口商”
角色下完成。再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所谓“单证相符”、“单单相符”也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很好的体现。以L/C+CIF 为例,在履约操作中我们需要制作合同、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投保单、报检单、报关单、核销单等众多单证,只要单据之间表面不一致,单证中心将提示单证错误。除此之外,实训还给学生提供了进出口报价及核算等练习。
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政策也是重出不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的新进展和实际业务需求。比如汇票通常被作为重点放在“支付工具”上,而国际贸易实际使用的汇票是由出口商开出的“收钱工具”,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汇票。
教师可以讲明这种“国际贸易汇票”的特点和使用,以免与后续的托收、信用证涉及的汇票相混淆。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技能训练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检验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使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3、综合实训、培养创新能力。
从技能到能力,这是质的飞跃。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业务能力,又包括社会能力。中职生可具体为: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现在,许多国际性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注重应聘者的能力。能力的类型不同,培养也就各有差异。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预测今后学生可能就业的相关岗位,明确各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把能力培养始终作为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其次,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综合实训,全面进行综合性的职业学习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与文化课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自始至终主体是学生,他们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让学生分组组建公司,自己在实训平台上寻找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广告。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往来,包括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办理保险、结汇、退税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集中的综合训练,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与货代、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与外商建立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系统所属部分项目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采用这样的综合实训,把看似繁杂的贸易流程,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展现,并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沟通,不仅强化了学过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
4、校企互动,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因此,实训期间可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运输工具、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参观海关报关大厅和检验检疫机构,还可以直接聘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讲课,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行业及时了解。
学生未来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要协调起来,光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学生进入进出口公司实习,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教学基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业务的具体运行,而且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实现用人单位“零磨合”期的需求。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红燕。 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农机化,2004.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专业在社会以及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伴随着机遇,对于机械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机械类专业是中职课程里面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类,因此,根据当前形势下提高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
1、中职机械类专业的特点
中职机械类专业,主要是培养机械制造业及相关方面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与运用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实施已完成的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并工作在生产加工第一线,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从知识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课程逻辑严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难度大,覆盖面广,含有较多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从教学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上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实验和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演示操作实验,既有空间几何图形的画法和识别的训练,也有金属性能、机械结构的严谨缜密的计算校核,同时相应的实践教学更要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并且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强化理论教学的内容;从学习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必须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变得有意义,离开了生产实际,无疑是纸上谈兵;从经济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操作设备投入大,实践周期长,工种繁多,不易安排。i
2、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 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在中职院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自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机械加工专业训练和学习,只是具有一些简单或者落后的见识操作能力,缺乏企业、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又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资相关培训,无法把自己的知识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2.2 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投入不足
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资金等原因而在实践条件上投入不足,实践条件的缺失亦影响着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大部分中职院校由于没有国家或社会的资助,缺乏经费去投人实践教学,令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或者设施比较陈旧落后,使学生难以接触到社会需求的知识技能,导致学生的实训基本功和操作能力不足,达不到社会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比如,机械加工行业中,对普通车工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但是由于车床价格昂贵,中职院校对其数量购置有限,这就使得机械专业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有限,进而导致实践效果欠佳,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ii实践条件上的不完备直接限制实践教学的成果。同时,由于机械类知识比较繁杂,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实训经验,学生会对机械类的知识感到很抽象而无法理解。
3、加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专业实践课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即按照岗位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顺序设计教学顺序,在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中实施教学。
3.1 加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机械加工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教师中理论基本功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比较少,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联系,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走进校园,加入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当中,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来自一线的实践知识。另外,学校可聘用一些企事业单位退休(或在岗)的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技师作为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3.2 改革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2.1改革教学计划,提高复合型实践教学的比例
实践教学是实施机械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计划中应占相当大的比重。中职机械类专业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压缩理论课的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5:5。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按照基本实践系列、实训实、综合训练系列进行安排,使学生逐步具备中职机械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3.2.2按专业、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
在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巩固基础动手能力,不断拓展专业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 CAD/CAM 技术应用能力,主要通过计算机绘图、数控技术实训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训练系列来完成。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模块中, 应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iii在实践教学中,要提高复合型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通过课题的开发或者产品的生产,指导学生把不同专业、不同工种所涵盖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谋生能力。iv
3.3要加大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在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上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机械加工类专业设备投资大,实训材料、维护费用也相当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教学设备、仪器、教具等“硬件”。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如制图中心、CAD工作站、电工实验室、金工实习工厂、(数控)机械加工车间等。另一方面,一些受到财力限制、设备不足的中职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大投资,主动出击,寻求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4、结论
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下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办学”的模式,按专业、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实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i扈明哲,何云志.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05):72-74.
ii肖扬.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2011(09):103.
iii阳洪东.加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8(12):272.
iv杨保国.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活动浅思[J].内江科技,2009(3):163.
【参考文献】
[1]扈明哲,何云志.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05):72-74.
[2]肖扬.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2011(09):103.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改革与实践;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41-02
高职高专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为基层社区和农村培养具有应用性技能型高级医疗卫生人才,而基层需要的是适宜治疗技术,化学合成药物在基层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尤为突出。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医学中显示出了神奇的魅力,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应该为基层医师掌握应用。然而,目前我国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教学效果并不乐观[1],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训等现象,各学校该专业虽然都开设有《中医学》的课程,但学生学过后大都不会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为此,自2006年以来,本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思路
未来临床医学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具备现代医学高精尖技能为主的人才;第二类是具备全科型和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康复、养生等综合性知识人才[2]。笔者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基层医院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中医疗法在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也有资料显示:西医院各科室 80%以上医师在临床过程中使用中医药,其使用中医药的原因是临床需要[3]。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就是面向基层培养适合临床需求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前中医难学不易掌握、老师教学蜻蜓点水、学生学习走马观花的现象。改革教学思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中医特色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结合临床慢性疾病引入中医康复医学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 根据临床实际,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了中医特色优势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重新制定了《中医学》教学大纲,在总学时(54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训学时,将理论学时减少为36学时,实训学时增加到18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2∶1,把实用性不强而又艰涩难懂的中医知识变为自学,减少理论知识讲授,增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实施过程中,除加强学生中医基本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训外,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组织临床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老师编写教材,增加了专病专治的教学内容,培养临床急需的实用性人才,以发挥中医治疗技术的特长及优势。
3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学习的是现代医学,中医学习时间很有限,要在短时间内把中医的理法、方、药等都掌握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根据中医特点对教材进行取舍,突出重点讲授,减少面面俱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加自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中医《诊断》讲授中,适当地增加多媒体的应用,以图片、声像等效果加深学生从望、闻、问、切方面对疾病的认识;《辨证》教学过程中则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对常见病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中药》一章涉及的内容多而琐碎,则采用启发指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繁多的中药进行归类比较,学生自己整理、比较记忆,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记忆深刻;像《中医发展史》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常见病证》学生通过前面知识能够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等,都引导学生自学;《常用腧穴》则引导学生互动,穿插扮演。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摈弃了全班学生一起看电教、老师单独示范的教学方法,鼓励中医教研室老师参与实训教学,一班分解成7~8个实训组,采用小班上课,老师逐个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既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充足动手训练的时间,又能及时得到老师的矫正指导,以确保掌握正确的实际操作。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及时矫正与学生的操作训练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4 改革考核方法,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中医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改革。我们把《中医学》成绩分为四个模块,即:理论考试成绩、实训考试成绩、理论课堂成绩、实训课成绩,其比例为:总成绩(100%)=理论考试成绩(40%)+实训考试成绩(40%)+理论课成绩(10%)+实训课成绩(10%)。操作方法为:理论考试成绩是通过优化试题,常规试卷笔试来评定;实训考试采用“模拟实践”的模式,学生随机抽题签,每张题签有4道题,每题10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全部正确得40分;理论课成绩包括理论课出勤情况及理论课平时成绩;实训课成绩包括实训课出勤情况及实训课平时动手训练情况。并增加了学生评教内容,完善了评教细则,除了以前对理论老师评教中的仪表教态、教学方法、教书育人等内容外,对实训老师的评教增加了实训方法是否得当、实训环节是否完善、教师的示教及指导是否到位等,一切考核是否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5 效果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改革教学中,笔者随机对进行改革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后的实训教学模式深受绝大多数学生欢迎,进而激发了学生对中医学习兴趣,提高了《中医学》的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增进了现代大学的师生关系。
第二,促进了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全面的中医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刻苦钻研,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素质,也就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增多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又能不断得到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从而激发了自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互动,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中医教学的效果。关键是使学生掌握了中医的诊疗技术以服务于临床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整个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振优,罗建华.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调查与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693-694
[2] 许家杰. 从美国医学的变化谈跨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需求[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57-58.
[3] 金红. 中医教学结合创新思维真培养的实施及思考[J]. 中医教育,2003, 22(1):35-36.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双创能力培养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被动地适应社会。在此目标指导下,中职学校的日常专业教学一味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再发现;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职的教育理念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和重大的变革。中职学校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是,必须适时改进教学方法,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以人为本,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产生社会效益的保障。因此,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双创”能力十分重要。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等进行创新研究,目的就是最终实现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实现合作育人、共同发展,切实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动手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紧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为构建新型“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
从学校宏观的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包括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考核模式。同时要增加和拓展实验、实训的场地和空间,更大程度地实施条件创新。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训的时间锻炼中,重视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塑造,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产业实践三个层面的联动与融合,梳理和强化课程内、课程间和专业间三维实践训练的逻辑联系和系统性,在专业学习中全面开展实践活动,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实现从传统验证式实践向专业研究型实践的转化;实现学习体验式实践向综合探索式实践转化;实现封闭实践体系向开放实践体系转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职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协调中职生个性的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我约束,即依靠中职生的自我控制,摒弃不良习性,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这要求中职生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我,也不会因周围的环境影 响而迷失自我。二是学校引导,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中职生是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而产生不良个性,而他们又是处在学校这个大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学校的教育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的理想场所,因此,通过个人约束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相结合,既能促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又能使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为学生为今后踏入社会开创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艺术类中职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中职生普遍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一群人。充分发挥艺术类中职生的创业优势,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创新型的创业教育,并在以培养艺术类中职生职业发展综合技能为中心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通过校内外的实习实训积累实践经验,也是建构艺术类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
培养中职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从“找饭碗”到“造饭碗”,是逐步解决中职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中职生这一群体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实现和完善自我价值的必然选择。艺术类中职生鉴于专业技能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不断完善创业素质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让自己的梦想不再遥远。
总之,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中职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中,不仅要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同时突出了教育创新 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中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中职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
作者简介:谢培喜(1981-),男(汉族),湖南省衡南县人,讲师,2000-2004年在衡阳师范学院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赴电子科技大学培训,2013、2015年带领学生参加动漫比赛获得国家三等奖,2015年带领学生参加智能家居比赛获的国家三等奖。主要从事计算机平面设计、程序设计、网络等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认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43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理论教学的理念影响深厚
我国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技能的培养。幼儿园教学中只需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钢琴曲演奏,太深奥的乐理知识幼儿园的学生根本接受不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1.2 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条件有限,教师上课大都采用大课堂的方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水平。
1.3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钢琴教学本该是生动有趣的,但是大多的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说讲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符合钢琴教学灵活生动的要求,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1.4 狭隘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都以教会学生单独弹奏某一曲子为目的,不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对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成为弹奏的“机器”。
1.5 学以致用的能力较低
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幼师,教学的内容应该和教学的目的紧密相连。但是许多的学校并不注重学以致用,只是单纯的教导学生,不能与实际的教学连接起来,这样就不能发挥教师教学的真正意义。
1.6 不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钢琴演奏是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的,但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演奏心理素质低,容易怯场,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在比赛、考试中很容易发挥失常,这样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2 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水平
2.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实践演奏技能
钢琴教师一般都是音乐专科学校毕业的,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专业乐理知识比较丰富,自然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主要是钢琴弹奏技巧的培训。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到以实践教学为主上来。钢琴教学本身就是操作性很强的科学,再加上中职的学生大多都没有钢琴弹奏的基础,要想在短时间里满足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强实践演奏技能的培训。
2.2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教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特长。比如,第一堂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游戏或者谈话活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自己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以后的教学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特性,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先天差异比如学生手臂的力量、手指的长度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不同的钢琴教学计划。另外,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乐感以及耐性等方面的因素。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争取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最终提高整个钢琴教学的水平。
2.3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提到教学,许多同学都会用“枯燥乏味”四个字来形容,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多年形成的习惯。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注重的都是说讲,这让学生感到厌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钢琴教学本身应该是很有趣的课程,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讲,那就失去了钢琴的趣味。钢琴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师生四手联弹或生生双钢琴弹奏形式,还可以采用师弹生唱或生弹生唱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班内定期举行一些比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4 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激情
钢琴演奏是技术和音乐的融合,所以,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激情。很多人在钢琴演奏时过于注重三法的表现,忽略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无法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教师在教学生演奏某一乐曲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曲子的意境。例如,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说一下自己听到这一曲子的感受。然后再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象的意境去练习演奏。
2.5 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大多都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掌握简单的儿歌方面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所以中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以让学生能够单独弹奏某一曲为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即兴伴奏和弹唱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的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即兴表演,这样就能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2.6 注意培养锻炼学生演奏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低,严重影响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开展师生集体观摩活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临场适应性。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疏导,争取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3 结束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钢琴教师。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师的培训也显得更加重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争取培训出更多更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媛.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9,(1).
[2]肖素芬,唐大章.如何做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