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大学生消费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消费研究

第1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在消费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这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观念上与以往相比更是有明显的变化。其消费已不仅仅是体现在生存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购买名牌与时尚产品。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现在的这种消费行为,会发现其主要受三点因素所影响,即文化、社会与家庭。法国社会学知名学者玛克・格蓝诺威特对消费行为有很深的研究,并对此提出了“入嵌”论:他认为消费行为不能仅从纯理性的方面看待,而应将其看成是嵌入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理念下的一种经济行为。有部分心理学家认为,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有炫耀的倾向。这些人想以消费品牌商品来表明自己的富有。美国学者钒伯伦在他写的《侑闲人》一文中阐述了“炫耀类购买”的含义,他觉得富有金钱的人消费奢侈品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生活所需,而 是为了向社会其他人证实自己的富有。 一、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 (一)消费差距逐渐增大 消费差距逐渐增大,表现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与富有 生在消费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学生之间的消费出现了 分化。一些富有的学生穿着品牌衣服,手拿时尚手机,出去 游玩往往以车代步,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另一些来自生 活拮据家庭的贫困生面临连学费也交不上的窘境。这种分 化对贫困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刺激。当他们看到那些富有 同学的消费后,心理上会感到有些失衡,进而影响了他们 的性格:在性格上往往有过度的自卑或过度的自尊,并显得

敏感、孤僻,有强烈的金钱欲望。 (二)消费比例不平衡 大学生消费比例不平衡是指在人情方面的消费比例高。这里所说的人情消费是为大学生相互之间,及与老师、朋友之间的消费。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非常崇尚礼仪,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注重通过礼物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大学生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习惯用礼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用于人情交往的礼物越来越贵重,价值也逐渐升高,高额的人情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

(三)大学生消费具有依赖性

大学生消费具有依赖性,这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期,不属于就业人群,本身并没有经济收入,他们的消费资金主要是个人家庭来提供,对家庭的依赖性强。购买高档的消费品对大学生既没有实际上的用处,又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不少学生还因此形成了依赖的性格,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精神。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代的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在周末看电影、打球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方式,例如举办舞会、上卡拉ok 厅、咖啡屋等。同学之间交往的礼物价值也逐渐增加,有名表、皮具、高档手机等等,都价格很高。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同学购买高档礼物的经费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占,不足部分由家里补足的。如此高的礼物消费,严重影响了其他方面的消费,有的同学常常当月透支下月的费用。

(四)追求享乐与过度消费

据调查,有不少大学生在消费上存在着透支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近些年来在校园中弥漫的享乐主义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追求享乐而不考虑自己家中的现实经济状况,购买一些对自己作用不大的高档消费品,如名表等。

这些大学生的消费已超出了个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加重了家庭的负担,甚至有的家庭出现了为举债供大学生高档消费的情况。

二、从社会学视角来改善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措施

第2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88-01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

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但仍以家庭为主,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主要消费来源的学生占70%。统计同时也显示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调查中2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二)大学生主要消费结构

1、基础消费

主要包括:(1)生活消费,这种消费在大学生所有消费中占的比例最高。调查中大学生月伙食费支出占月总消费支出近50%,月购买衣物费用支出占近10%。(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打印复印等费用。

2、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包括:(1)交际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调查中月交际费50-100元占23%,100-200元占27%,200元以上占11%。(2)网络消费。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校园网资费较低,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网的费用不是很高,月上网费用30元以下占62%,30元以上占28%。(3)通讯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上网功能的出现,大学生的通讯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月消费30元以下占6%,30元-50元占55%,50元-100元占32%,100元以上占7%。(4)休闲娱乐消费。其中KTV是大学生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月花费在30元左右的占65%。

3、发展消费

(1)考证消费。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各种考试证书成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学期考证的费用在50-200元的高达48%的比例。(2)发论文消费。这是发展消费中兴起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29%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在这90%研究生中,每学期费用800-1000元占32%;1000-1500元占6%;1500元以上占15%。(3)找工作消费。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参加各地大型招聘会和各种考试所花费的报名费、交通住宿费等占据了大学生消费中很大的比例。

(三)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调查中42%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能省则省”,40%的同学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500元以下占24%, 500-800 元占47%。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是现实、合理的。“就整体情况而言,你是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没有人认为过高,20%的同学认为比较高,74%的同学认为比较符合实际,5%的同学认为比较节俭。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引导

(一) 大学生消费特点

(1) 大学生在消费商品时,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即性价比)。调查显示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价格、质量的同学占83%,注重外形美观的占12%,注重品牌的仅占5%。这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即使是20%的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获取生活来源的同学,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和固定的。时尚(即外形美观)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因素,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还是理性的,盲目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他们用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花费的比例和用在上网的花费上的比例严重失衡。

(3)没有合理的理财观念,储蓄意识淡薄。调查中18%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在“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你基本会有怎样的安排”的问题上,选择“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占40%;5%的同学选择“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36%的同学选择“会”。在“你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如何”,14%大学生认为较差,无计划;78%的大学生认为很一般;仅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二)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第3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信用消费 消费心理

信用消费属于超前消费,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消费。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先消费,后付款,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相结合;二是以自然人为贷款对象;三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信用消费有分期付款、消费信贷、信用卡等多种形式。信用消费方式的出现,既能解决购买心仪物品的问题,又能在还款日期前还清借款还免息。这样的消费方式流行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信用消费的新型理财观念也在大学里被普遍接受。大学生信用消费在信用消费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因此衍生了“学生经济”这个新名词。

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研究至关重要。首先大学生将会是社会中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以及预期收入等)较为领先的群体;再者社会消费观念由现金消费走向信用消费,由储蓄理念走向理财理念首先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最后未来诚信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打好基础。本文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透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消费,对完善社会经济信用消费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中提到,2013年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为945.6元,人均年消费总额更达到11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由此可见,虽然没有稳定的收入,在校大学生依然是极具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是消费主力军,因此各商家想尽办法纷纷做起大学生的生意。

1、大学生消费规模

作为在校大学生,从13届应届毕业生起,往后推均为新起的90后一代。在中国1990―1995年间出生的大学生约有3000万,占总人口的11.7%(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商报)。由此可见,新起的90后一代将会是今后的主要消费人群,而且根据其现有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可以推测,他们还将会是销售信用卡银行、电子产品商家的主要顾客。

2、大学生消费方式

庞大的学生群体,催生了异常的“学生经济”。有不少商圈靠学生消费群体拉动,信用卡、数码产品等有专门的学生分销渠道,瞄准学生的房屋出租、餐饮、数码产品等行业的消费标准比普通市民还要高。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群体不但没有排斥商家迎面而来的营销,反而乐于接受,因此商家对在校大学生的评价是“花钱大方,追求时髦”。大学生虽然明知商家所营销的都是高利息的业务以及商品,但是他们还是出于一种虚荣心理,不惜超前消费,成为各种商品及服务的“奴隶”。而商家当然会毫不客气地与信贷公司联手,设下消费陷阱,将在校大学生手上的钱收入囊中。商家明知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却以低门槛对其进行放贷;明知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尚未形成,却刺激其购买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明知此举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还有意而为之,毫无顾忌;明知这是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裸地剥削,却不惜一切,铤而走险。有专家认为,大学生虽已经成人,但是消费观却尚未成熟。消费金融公司在趋利动机下,以宽松的门槛向大学生放债,对非理性消费在客观上形成诱导。如此下去,这样低门槛、高利率的贷款,会给金融秩序甚至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大学生消费心理

在新起一代的消费观中,跟潮、多变是90后的消费特点。90后普遍认为,追求快乐和享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经济不独立是束缚他们随心消费的主要因素;他们喜欢刺激、新鲜的事物,所以一旦从市面或者是网络上发现有新的产品上市,他们会很感兴趣,想要尝尝鲜;假如有除了从父母手中得到的零花钱之外的收入,比如兼职或者获得奖学金之类的奖励,他们愿意和身边的朋友们分享,或许出外吃一顿饭表示庆祝。因此,他们可能会成为“月光族”。

4、大学生信用消费方向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0后大学生的手机价格在1000―2000元的占比49%,2000―3000元的占比11%,3000以上占比6%,平均手机价格1416元,每月手机话费在35―65元间不等。

手机现今作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同时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调研走访中,广州各大型超市卖场层的数码产品专柜,随处可见大学生分期付款购机计划的醒目宣传栏,众多品牌产品包括苹果、三星、索尼、HTC、华硕等,类型从手机到平板到手提到台式电脑一律支持分期付款。除此之外,许多受年轻人青睐的商品,都采取分期付款、月供的形式出售,比如说电动摩托车、单反相机等上千元不等的商品,月供只需两到三百元不等。这一销售手法对于在校或者是即将踏出社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都极具吸引力。他们普遍都有这样的心理:现在我们没有稳定的收入,但是可以通过省吃俭用、兼职等获得额外收入并用于供款,或者等到参加工作、有正式收入了以后再一次性把剩余款项付清即可。于是他们很乐意与商家达成协议,尽管这样的购买方式需要支付比一次性付款多一点的利息费用,但对于他们目前的收入状况而言,分期付款未尝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获得心爱之物,又不会拖累自身的经济情况。

实地走访中,其中一家针对大学生分期付款的价目表上显示:贷款金额分为14档,从540元、1000元到10000元不等;期数分为3档:9个月、12个月、15个月、24个月。以贷款2000元为例,选择期数12个月,月供为246元,如此算下来,年利率为47.6%;再以贷款5000元为例,选择期数12个月,月供为613元,年利率为47.12%。

以广州的幻想曲为例,在校学生需要提供的资料是银行账号、身份证和学生证。申请填写资料时,再提供一些个人资料,例如家庭电话号码等,月供方面看你首期给多少,然后剩下的再在每个月规定的日期内自己去存款或者办理自动扣款。与银行信用卡不同,这类手机分期付款的批准最快只需十几分钟,经过审核完毕,付清首付,就可以将自己看中的手机或电脑等数码产品带走。

二、大学生信用消费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信用风险问题

信用消费无疑加剧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犯罪。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所制定的法律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善,信用消费环境不成熟。无论是信用高息消费还是信用诈骗,这些加剧金融业的不稳定性和财产危险的种种因素都是大学生信用消费所不能承受之重。

2、职场新人的巨额消费

根据官方的统计信息,2014年全国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将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人。14届应届毕业生夹于学校与社会间,没有取得工作收入,而实习租房、添置职业装、买电器、毕业旅行等每一件事都需要花钱,除了向父母索取外,社会、政府、学校没有更好的资助。

3、大学生信用消费观念的短板

在调研中,不少商家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描述是“花钱大方,追求时髦”。在虚荣心和攀比心态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超前消费”。在大学生月光族的背后,信用消费必然助长某种病态的消费心理,花明天的钱买今天想买却不敢买的奢侈品。长此以往,会麻痹我们对金钱、对数目、对账单的基本概念,自制力差的人更会在债坑里泥足深陷。

三、对当代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建议

1、国家对大学生贷款分期付款业务风险的监管

为了倡导不攀比、不虚荣的社会风气,教育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央行在2009年就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我国法律也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利率的4倍。某些信贷公司,过分简化贷款程序,淡化诚信审核,忽悠大学生“超前消费”,赚取超过40%的疯狂高息,已经是公然违反相关法律。

由于我国正在向信用消费阶段过渡,贷款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消费金融类公司的监管,对违规者给予重罚,全面规范金融典当、担保、财务公司的贷款行为,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金融纠纷。

2、学校与政府对应届毕业生的资助

在上海“211工程”高校试点中推出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信用启航”项目,只要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就能够从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到一笔5000-10000元的信用贷款,用于从校园到职场过渡期间的花销。在还款方式和期限上,还款期限有两种:12个月和24个月。根据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在贷款期限外还设置了三个月的还款宽限期。以本科生申请的6000元贷款为例,在“宽限期”内毕业生只需缴纳0.8%的贷款月息,就不会产生账户管理费,即每个月只需要还款48元,从第4个月开始支付本金利息,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法。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未来收入许可的前提下,申请这一贷款用于过渡阶段支付房租、添置物件,能让其更轻松地走向职场,此种模式操作也减轻了父母的压力。

3、大学生信用消费观念的树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自觉提升理性消费观念,量力而行,拒绝奢靡。

对于经常入不敷出的信用消费超支,无论是向银行贷款或与同学亲人支借,要做好每日、每周、每月消费明细记录,找出原因,在超支方面做调节,争取每月实现收支平衡。

对于外面商家实行的超过银行同期利率4倍的那部分利息,要懂得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要求降低利率,维护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陈鹏: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信用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4).

[2] 李泽一:论信用经济下的大学生消费――基于天津高校信用卡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

[3] 赵鹏飞:中国个人消费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 黄文土、黄婉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投资理财,2010(5).

第4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理性消费

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环节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其极高的消费需求,其消费特点也更具多样化、超前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虽然大学生中存在一部分非科学的消费观、消费行为,但从主流上来说更多的是理性合理的消费观。因此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消费观,完善其自身思想、道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从研究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大学生消费观的现状特点和原因等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消费观的途径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

当代大学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不外乎父母给与、社会资助、勤工俭学。但一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给与,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模式决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足够自由掌控的时间和空间去靠自己赚钱,而上了大学后习惯已经养成,能力有没有培养,继而从父母那里领取每月的生活费成了中国大学生主流的经济来源方式。

2.理性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主流

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学期间消费主要是自由支配,但是不外乎吃穿住行这些基本消费,大部分比重还是理性消费,比如在学习用品资料、基本生活费用、娱乐消费、人际交往这些上面。大学生仍然秉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原则。

3.大学生消费趋于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80、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消费观已经不是单单满足基本生活这一层面的需求了而是朝着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方面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讯、网络等消费也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又未踏入工作没有过多的接触社会,所以消费观念大多不成熟,在理性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会存在非理性消费,而盲目攀比消费是在大学生中屡屡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生活学习都是在集体中,所以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而在虚荣心的作祟下很容易和同学产生攀比心理,如果不加以制止往往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2.高消费和享受型消费

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大量的接收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讯息以及思想,大学生并不能理智的区分全部的好与坏,而受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们没有合理的掌握这个度,在消费中过多的追求与自己实际生活水平不符的东西,结果超出支付能力。

3.负债消费

金融危机以前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方式行不通。但是受西方经济影响,这种生活作风在大学生中也悄然兴起,更有很多大学生办起了信用卡,真正的在体验着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但他们没有考虑过偿还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继而负债消费。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导方向是科学的健康的,但是其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他们的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并没有像经济那样高速的提高。社会发展多元化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成熟与非成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其消费观消费水平,受到整个社会的直接影响。

2.家庭因素

人首先出生就在一个家庭中,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没有哪个人可以离开家庭。他的社会使命始终脱离不了家庭。而家庭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家庭的消费观、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现在80、90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从小没吃过苦,家长们更是溺爱有加,对孩子花钱从不手软,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某种误区,没有意识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3.学校因素

当代学校教育大多数对消费观的教育有所欠缺,更注重的是理论文化书本方面的培养,学生们根本对上一代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没有深刻的体会,在学校中也只重视文化知识,使得科学健康理性消费观更加薄弱。

4.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群体消费观整体还是比较理智而科学的,只要加以引导教育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去除,而这些非科学的消费观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年龄过小,不够成熟,接触社会少,个人独立意识没有完善等这种特定年龄阶段的问题,只要加以教育引导,大学生消费观会更加合理。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引导

1、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懂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就是艰苦奋斗。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要从根本上让其认识到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而不是只从理论上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只有个人成长,整个民族才会成长,个人始终跟国家紧密联系。

2、利用网络广泛宣传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网络教育成为更便捷更有力的宣传手段,学校乃至社会都应该营造一个健康的科学的网络环境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学校可以开设网站为同学们介绍理财知识,普及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条款,指导大家掌握正确健康科学的消费习惯等等。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这将是一笔不小的知识财富。

第5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2、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3、 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的指导目的。

(一)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

第6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大军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掌握其特点,从而对旅游市场开发有所帮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的旅游方式、旅游时间、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景观类型的偏好、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信息获取途径等方面。此次调查面向杭州市六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7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8份,有效率93.8%。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

(一)旅游行为的普遍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1次旅游经历的占45.3%,2次的占31.7%,3次及以上的占20%。旅游行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流行行为,谈恋爱、上网、旅游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活的三门“必修课”。

(二)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调查显示,18.7%的大学生喜欢自然景观,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35.3%的大学生喜爱异地民俗风情;对文物古迹的喜爱者占14%;有8.3%的大学生喜欢看人造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风光等旅游资源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尤其是知名度高的景区更受到极力追捧,说明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也符合其内心世界丰富、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征。

(三)旅游时间的集中性和出游时间的短暂性

调查显示,59.6%的大学生倾向于在长假时间段旅游,一是时间比较充裕,二是可以充分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开阔视野。39.3%的大学生认为旅游的最佳时间是寒、暑假,其次为“五一”或“十一”黄金周。12.7%的大学生选择周末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短途旅游,希望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寒暑假、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另外,大学生选择短途旅游的占50.3%,选择中、长途旅游只占22%。

(四)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喜欢和朋友结伴出游,一来可以相互交流,增加感情,二来可以共同分享快乐,欣赏旅游景观的魅力所在;29%的人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这样可以多些时间陪伴家人;6.3%的人喜欢独自旅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放松自己,感受自由;1%的人选择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这多为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出游方式的选择与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表明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注重文化和身体的培养,而忽视独立个性的培养。

(五)旅游消费的低水平

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选择能够承受一次最高消费300―500元的大学生有45%,300元以下的占31%,500元以上的为14%。旅游费用的来源主要有父母提供、勤工俭学和奖学金三种,其中选择由父母提供的占42.7%,选择勤工俭学的占16%,选择源于奖学金的占12%。旅游花费主要集中在交通费、餐饮费、门票费和住宿费上。旅游住宿则尽可能不住星级宾馆,而选择住亲戚、朋友、同学家、大学宿舍或廉价的青年旅馆;旅游中饮食则更不讲究,吃方便面、快餐乃至家常便饭;至于购物,则是非常廉价的小纪念品;娱乐则根本不予考虑。因此整个旅游过程花费不多。

(六)旅游信息获取网络化

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查取旅游出行信息,15.7%的人从广告或者旅行社了解旅游信息。这表明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包括微信、微博、QQ等网络渠道。

三、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对策

(一)需要综合考虑

大学时期是学生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期,社会经验欠缺,充满好奇心,家庭责任感淡漠,攀比追随心态强烈,他们较成年人具有更强的出游动机。但是,由于大学生需求及消费行为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旅游企业很难提供合适的旅游产品;其次,由于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旅行社开发此类旅游产品利润偏低,导致该市场被大多数旅游企业忽视;第三,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出游;第四,缺乏对称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大学生无法及时获得适合学生出游的最新旅游信息。因此,要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就需要综合考虑。

(二)需要产品价格优惠

经济因素在大学生出游决策上占据首要位置,旅游企业应当推出学生能够消费的经济型旅游套餐,同时在节日、寒暑假、旅游淡季等特定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降价优惠产品,还可以与学生社团联合倡导推出户外运动产品,以吸引大学生出游。

(三)需要进行网络动态营销

许多大学生并不擅长与旅游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是通过网络搜索。现在虽然有不少大学生旅游网,大部分均为非营利性的自发组织,传统旅游企业还未与网络全面接轨,网站信息更新缓慢,以介绍性为主,缺乏即时服务功能和学生专栏。所以旅游企业应重视旅游电子商务,可以在各高校校园网建立友情链接或网站,利用大学生偏好网络、追求新奇的特点,适时推出时尚旅游、户外运动等动态营销活动,以吸引大学生的旅游参与。

参考文献:

[1] 陈筱,袁俊:旅游心理学[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现状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慢慢变成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其理智消费,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

山东省内几所在校的大学生

三、研究方法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买书、考证、培训班)、休闲娱乐消费(看电影、看杂志、旅游)和关系消费(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这四个方面的消费。对此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大学生消费心理问卷,对山东几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达96%。本次调查中,共有男生75人,女生111人,男女比例为1:1.5,家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为62人,乡镇的为124人,城乡比例为1:2,大一大二(低年级)和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各占一半,比例为1:1。

四、研究现状

(1)基本生活消费

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基本生活消费,其中最主要的是伙食。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大学生的生活费需求也不一样,本次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39%,400元至700元之间的占48%,只有13%的大学生消费在700元以上,而且男生的花费比女生要多,高年级要比低年级的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大部分大学生消费处在低中档,而且在动态上成逐年增长趋势。

(2)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包括了学费、书杂费、考证费等。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地域、类别、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发达城市比边缘的城市学费要高,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学费要高,对于书杂费,不同的大学生选择的也各不相同,在本次调查中——“关于书籍消费问题的问答”中,有28%的同学选择娱乐杂志,学习类、励志类及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书各占26%,只有10%左右的人选择文学书籍。

(3)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是指为丰富大学生活,扩展自己视野,娱乐放松而花费的数额,在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例如旅游、看杂志、看电影、打球等。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旅游,表明旅游是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同时也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消费行为。此次调查显示:如果你有充足的钱,你会选择做什么?有70%的大学生首选旅游。而在日常生活中,女生倾向于看杂志、看电影和逛街等,而男生更倾向于上网,请客吃饭、打球。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相当可观,一般而言,每月的生活费的六分之一贡献在娱乐上。

(4)关系消费

这一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获取社会认同、群体归属和情感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关系消费主要源于同学朋友之间的消费和恋爱消费,而与老师之间的消费并不多。本次调查中问到你是否会定期出去聚餐或请同学吃饭?结果显示98%的同学存在这种行为,55%的同学在这方面每月消费数额在50元以下,27%的同学消费在50到100元之间,只有16%的人超过100元,可见同学之间的花费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在关系消费中,花费最大的要数恋爱消费。

五、大学生正确、健康、科学消费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消费特点,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他们在消费中出现的问题,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与社会的消费风气和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一独特和新奇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各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主观方面:大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个性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抵制不良消费。大学生要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现在大学生仍然要以学业为重,应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学会勤俭节约,懂得艰苦朴素,克服攀比,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对钱财的理性认识和运用。

客观方面:从家庭考虑,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无形的反映出来,本次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对孩子每月的消费有限定,44%的家长对孩子的花费没有限定,其实,对孩子每月的花费有一定的限定是必要的。作为家长,要做的不仅仅局限于正常消费观念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支配权和劳动任务,促进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六、结论

总之,大学生健康正确消费观的建立是一个相当漫长和严峻的问题,我们应当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把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为一项系统来抓,举全民之力,为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很多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关注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学生本人、家庭、社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西安高校10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11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女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指出指导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一)消费心理分析

1.女大学生个性消费心理是主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在3000元以下,每月的消费基本在600元以下,基本上还是比较节省的。在消费理念上,大约59%的女大学生选择能省则省、够花就行,但是,每个女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她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她们在消费过程中还是喜欢标新立异,希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品位。她们往往喜好个性化的商品用以突出自我。她们愿意花多一点的时间用有限的金钱选择个性的商品突出自我。

2.消费心理的理性与感性并存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女大学生最主要关注的因素依次是产品实用性(4.01)、外观时尚(3.98)、品牌(3.95)。女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另外对于产品品牌与外观时尚与否要求较高。追求品牌也与著名品牌引领时尚和质量较高有很大关系。同时女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养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3.消费心理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她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上网、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另外,女大学生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且自然风光是其首选。体育健身消费在大学中渐成时尚,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健身项目日益受到青睐。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每月花费中有19.3%用于休闲娱乐,且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

(二)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行为的从众与个性化矛盾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观、生活情趣选择商品和劳务,女大学生作为青春向上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更希望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活方式,展现个性,表现自我,因此,逐渐形成了女大学生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女大学生在将个人的消费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就是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向别人看齐,追求大众化的商品。这样,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尽显个性,又趋向一致的消费特点。

2.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

多样化的消费心理决定了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本次调查显示,98%的女大学生拥有手机,87.45%的女大学生拥有MP3/MP4,部分学生尤其是城镇女大学生还拥有电脑(47.34%),相机(21.89%),女大学生的知识丰富,对社会主流趋势的把握十分准确,以前一些简单的商品已经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她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3.女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存在明显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花费远远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花费。因为大一的学生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基本上都是生活费用的花费。大二的学生会选择考证和旅游。大三的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得更明显。大四学生的花费是最大的,他们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毕业论文的撰写、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形象花费比重大大上升,消费远远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4.形象消费比重上升

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尤其是女大学生,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调查表明,女大学生购买化妆用品、饰品和运动健身的花费占到其月均花费的12.4%,这应该说是一个较高的比例。

二、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

一方面,女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她们的消费呈现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KTV、跳舞、泡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购买电脑等数码产品、网购、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方面都是当代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消费项目,而且她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另一方面,她们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支持,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因而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存在一定的过度消费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有朋友往来,无论是生日请客还是有求于人请客,吃饭首选地点是饭馆,还有一些女生的化妆品的档次较高,这与还没有自立的学生身份是不太相称的;部分男生女生交往费用比较高,尽管交往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产生过大的费用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些女大学生为了“脸面”,送礼物时也是一些奢侈品,如手表、手链等,她们认为这样才不会太寒酸,才体面。过度消费问题是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三)自主学习费用比重下降

从调查数据看,71%的女大学生一个学期用于学习上的支出少于500元,平均每月还不足100元。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少学校、机构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相关的培训与考证,这些培训与考证是需要一定费用的,如果女大学生比较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每月不足100元的学习支出显然不足。

(四)女大学生攀比与炫耀心理同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购买产品的目的是因为别人买了而自己没有才会购买,表现出更多的攀比和炫耀心理。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更多地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舍友、同学、老师甚至是一些明星的影响。在炫耀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不仅注重购买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注重购买商品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期显示自身的独特性、优越性,其目的是建立自信心,唤起个人优越感,肯定自我和表现自我。

三、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克服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情况差异很大,由于家庭情况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在以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涯里,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人沟通等方式遏制膨胀的攀比心理,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地定位。

(二)重视家庭对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女大学生出现不良消费的情况,原因之一就在于承受亲情过分的娇纵。要解决女大学生高消费问题,就必须改变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现在许多家庭完全被动提供“资助”,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子女不健康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改变对子女的态度,满足需要但不超出原则,把子女的爱局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给子女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再次,父母应时时关注子女在校情况,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倾向,便及时予以制止。在女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校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对女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应对女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对女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重要,意义更深远。社会应积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女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媒体的影响最明显。大众媒体应对健康的信息进行大力宣传,为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消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荣晓华.消费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报,2007,(4).

[3]李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8,(5).

[4]李晓桃.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07,(1).

[5]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第9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80、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原因分析;教育与指导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80、90后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更是值得人们的关注。

本文中的对80、90后的定义采用目前学界公认的定义:80后为出生在1980至1989年的群体,90后为出生在1990至1999年的群体。

一、8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点

80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人,他们生存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着与其他时代的人的不同点。

1.既追求个性时尚,又讲究实用性

80后的大学生买东西的标准不是好或坏,而是喜欢或不喜欢。他们坚信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同时他们又很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他们不愿意买小摊的便宜货,认为那些质量不好,他们追求名牌,追求时尚,不仅仅是因为品牌好看,还因为品牌耐用。很多研究都表示80后大学生,不仅在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还是在基本消费、学习费用,都表示出既追求个性时尚又讲究实用性。

2.消费结构多样性

80后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学习和基本生活物质上的消费了,许多研究表明,80后的大学生在技能培训和资格考试的消费占很大的比例,同时他们在电子产品的消费也有明显的不同,如手机、电脑、MP3、MP4等,体现出了80后大学生消费的多样性。

3.消费不均衡性

虽然80后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带有他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特点,但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消费因素。因为80后的消费资金主要来自于家庭,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因此80后大学生消费出现不均衡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点

1.追求时尚但存在攀比

90后的大学生喜欢穿独一无二的衣服,他们认为那样可以显示出他们的个性,他们追求品牌,追求流行,追求一切新鲜事物。但又存在攀比,“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在90后的大学生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已经很普及了,他们本着大家都有我也应该有的原则,使得这些东西得以迅速普及。

2.追求自我又有群体意识

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更自我,更出位,更有抱负。他们喜欢出位又不出轨的感觉,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意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建立社会圈子,然后大家一起消费。同时90后在消费中的民族情感浓,90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是比较强的。

3.时尚的消费方式

90后大学生出生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追求标新立异,乐于发现新事物,并接受新事物。在这个网络经济时代,90后大学生更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作用,他们在网上购物,认为在网上购物既便利又便宜。追求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趋势。

三、80、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80、90后的大学生也受到了影响。甚至一些商家研究了他们的消费心理,制订了针对性的策略,从而刺激学生消费。在当前社会中,许多媒体都在宣传引导社会消费,用以激活市场和经济,但他们忽视了如何科学全面的引导消费者消费,只是片面的单纯鼓吹消费的重要性,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即将走向社会,并奢望走向社会前列的大学生是一种误导。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的消费观念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念,因此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而且80、90后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于溺爱,对于孩子们物质上的要求更是尽量满足。一些传统观念如“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使得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没有为其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使得孩子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

3.学校因素

高校教育工作者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而把消费当做大学生个人的私事,丝毫没有注意到学校周边的歌厅、舞厅、网吧、游戏厅、咖啡厅等都已经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者虽然呼吁学生要节约,但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缺少对大学生勤俭节约以及理财的教育,没有及时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自身因素

大学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真正走向成熟的阶段,许多学生不知金钱的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在大学中更是脱离了父母的控制,使得他们的消费更加随心所欲,而且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使得他们在消费上容易产生冲动,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容易产生攀比、从众等不良的消费心理。

四、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与指导

1.为80、90后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80、90后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倡导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积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反对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从而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增加学校教育中的消费环节

高等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时应当强化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及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首先加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通过开展专门的教育课程,把消费观念加入校风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熟悉消费方式,掌握消费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应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科学的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理念。科学的消费观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理性,表现为会花钱;二能够针对个人的情况,合理的消费;三根据收入来源,量入为出。

3.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教会孩子合理使用信用卡,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如果孩子的自控力特别差的话,应该避免孩子使用信用卡,特别注意避免,不要让孩子的信用卡透支。其次,家长也要做好表率作用,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该注重加强自我修身,把勤俭节约作为我们大学生的消费信仰。80、90后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智商,还要有一定的“财商”,要做到懂理财、会消费,通过正确的消费行为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和理财能力,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品质,为走出校门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

社会应该帮助80、90后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也需要家庭以及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且80、90后大学生也要加强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参考文献:

[1]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23-124.

[2]罗勤林.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3]李芬.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