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传统文化的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的表现

第1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任何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因为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中国戏曲在20世纪进入了兴旺繁荣时期,四大名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走入了兴盛时代,脸谱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作为戏曲艺术形象塑造的主要表现元素,在舞台上以夸张的表现形式,塑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并形成中国戏曲化妆独特的审美风格。一般来说,脸谱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可以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看,从这两点中,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色彩在所有的艺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会给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色彩也是在传统艺术脸谱中是主要组成部分及重要的表现符号,脸谱的色彩文化带有民族性及传统性,它的创立高于生活,同时又不失生活之源。戏曲舞台上各种颜色的脸谱在生活中是没有的,但它来源于生活。也就是在把现实生活中某种物象的自然形态取来加以变化,使其图案化,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例如:红脸膛、白脸膛等。脸谱的色彩特点具有鲜明的特点,脸谱中的色彩运用是多种多样的,五彩缤纷,容易使人眼花缭乱,每张脸谱至少有三种以上的颜色来表现,各种颜色都有不同的意义与寓意:一般红色会运用到勇敢、正直、赤胆忠心的角色。在脸谱中色彩是很强的视觉符号,在搭配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现在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研究,追求创新改革,使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开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套完整的化妆谱式。其实在脸谱中色彩其实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去选取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看来色彩真实的意义,也就是说通过不同的色彩可以描绘出不同层次的人物性格,形成独立的、鲜明的个性的角色,色彩是脸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髓文化。

视觉表现元素——图形

戏剧评论家张庚先生曾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固定下来”。戏曲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有着独特迷人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脸谱中图案非常丰富,手法夸张、醒目,令人印象深刻,脸谱的形式都是随戏的内容形成而产生的,脸谱的外观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为目的,使观众能够看到外表就能明白人物的内心、身份、性格、命运等,每一张脸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造型大胆而夸张是戏曲脸谱的主要特征,这种大胆的夸张不是随便涂抹而成,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脸谱艺术有其固有的章法,它将绘画中的“点、线、色、形”有规律的组织成变形、夸张、装饰性极强的图案造型,由此产生了戏曲脸谱的格式与规则,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在戏曲里许多人物的脸与造型与人物特征性格接连在一起,演员面部图形的勾法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总之,脸谱的图案非常丰富,但总的着色的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类型,揉脸,他是最古老的一种方式,色调比较凝重、威武。勾脸:色彩丰富,五彩缤纷,华丽脸上会用到金银两色,抹:浅色为多,一般奸诈的坏人用此方法,破脸:整张脸的图案不对称,左右不一样,形容反面丑陋的角色。象征是一种符号,但不是一般的符号。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老人说,象征符号“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

脸谱艺术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还包括角色与谱式之间的一整套规则关系,包括脸谱的勾画过程等,都显示出戏曲脸谱的程式化特征。戏曲脸谱的程式化特征,必须是服从并协调于戏曲艺术本身的整体风格和美学特质的。图案化、装饰化的戏曲脸谱程式要与戏曲本身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戏曲艺术严谨和谐、节奏鲜明、气韵生动的艺术品格。脸谱的程式与表演等其他程式一样,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它能使常看戏的观众明白人物的性格、情绪、心理等,让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增强艺术感染力。

脸谱有其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及审美意义,它始终是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脸谱的艺术表现力和对审美特性的认识,只有在观看戏曲表演之后才能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其实每张脸谱都不是特定的,色彩、人物性格及一张完整协调的脸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而这个形象是通过很多元素表达包括脸、色彩、衣着、鞋饰等元素,才组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现代文化与技术的推动下,创作空间有了更新的发展与突破,艺术家用新技术将人物形象重新整理与刻画,在传统中求新、求变,使传统符号文化有了新的生存空间,也会在美学中开辟新领域。

第2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标志设计、传统文化、传承

一、 前言

标志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现代标志设计的模式主要来自欧美,深受构成主义、国际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现代艺术潮流与流派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品牌的大量进入,本土自主品牌的不断诞生与成长,更加之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标志设计的重要性。标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传达符号,代表着特定的事物并且内涵丰富,是将具有实像的具体事物来表示抽象的精神内容的一种象征艺术。

中国图形艺术早有起源,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等,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

将中国传统图形与民族精神运用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是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的现代标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能将这种方式的结合理解成纯粹的拷贝、挪用,我们需要解构传统图形、了解传统文化,挖掘其可改造的创新点,从而美化标志的形,升华标志的韵。

二、 形的传承

标志首要的特性就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符号所具备的信息传播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标志对一事物产生印象、认同、记忆。它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关联、方便了个人信息传递、企业观念的推广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它超越了语言,起到了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标志的独特功能造就其特殊的形式,要求简洁明确,一目了然,使人在较短时间内,对传达的信息有所了解。

在这些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师提供了很多启示,而我们的设计师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见图1),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这种印章的造型,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再比如,靳埭强设计公司的标志设计(见图2)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成功传承。其标志图形借鉴了中国传统图案“方胜”,取其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寓意,结合传统图案“盘长”,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美好意愿。设计师以“方胜”为形,用现代图形的构成手法进行重新演绎,并赋予其新的形象寓意:两个菱形互相扣叠,象征着设计师和客户的密切合作;周围八个圆点则体现了公司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标志图形简洁而理性,虽源于传统图案,但又不全套照搬,通过对传统图案的解构重组,使标志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三、韵的启迪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现代标志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它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是先秦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之间的关联。譬如,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汉代霍去病墓前伏虎石蛙的巧然天成,国画中写意的虚实相生等无不透射出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这种“不似胜似”、“迁想妙得”打破了现实物体对人们想象力的禁锢,超越了自然与现实的界限,创造出一种现实世界并不真正存在的鲜活的艺术意境。若能将这种传统文化瑰宝延穿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必能让标志设计风韵倍增。

中国工商银行标志(见图3)以一个隐性的方孔钱币为形,不仅体现出金融业的行业特征也同样传达出“方圆的规矩”的哲理。标志的中心是一个“工”字,通过解构重组加入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中间断开,使工字更加突出,同时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以断强化续”、“以分强化合”这种辩证同一的思想,体现出银行与客户的共存互利的实际意义。

再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前文讲到了它的形,现在来看它的韵。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精神,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环环相扣,一个舞动着打太极的动态姿势传达出洒脱飘逸、行云流水的灵动和谐,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传达出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至高境界,是传统艺术的精髓,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它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是要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表现无限可能,体现出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姿态。笔墨当随时代——设计师也应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以新鲜血液,常用常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

四、结语

如今,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到来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全球化语境中,设计民族化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解读。中国现代标志设计要与国际相接轨、相融合,与各国设计界更好地交流合作,就必须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及时了解和熟悉当代设计的变化趋势,更好地掌握标志设计的国际通用语言。汲取清华,继承传统,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融入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在融合与超越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从而开创属于当代中国的设计美学。(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楠.标志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万昌平.评靳埭强的标志设计.包装工程,2002

第3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标志设计 具体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但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现代平面设计师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汉字、书法、吉祥符号、传统色彩等元素,从中汲取精华,获取创意资源,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独特的视觉设计语言,用现代设计手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得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这种现象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尤为突出。

现代标志设计,是为了表明事物特征、树立品牌形象的设计制作的记号、商标。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简言之,标志设计即是折射人类文化缩影的一种特殊的由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原始社会的岩画、图腾,商周的象形符号,秦汉的封泥、印章,唐宋的挂旗、幌子、招牌等都是现代标志设计形成的萌芽。而在今天,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纵观当代不同国家的标志设计,不难发现文化特征是其中优秀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没有文化根源可循的设计往往是肤浅的、无生命力的。由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汉字、吉祥符号、传统色彩角度出发,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分析,简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的具体运用。

一、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古老的汉字跨越几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形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其“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有直观、简洁、准确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特点,用来作为标志设计的元素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首先,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对自然物形的模仿是用简单的笔划完成的,具有文字符号的性质。这与现代标志设计有相似之处,标志设计正是将事物的内在信息用具体可见的简洁符号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汉字是一种形意结合的文字,即使是单个汉字也可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独立完成标识、状物、抒情、审美诸多功能,具有清晰明了的视觉传达能力,让人望“字”明义,这是拉丁文字中的单个字母所不能完成的。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以汉字为主体的幌子、字号等传统视觉符号的设计形式。最后,汉字的方块字型具有强烈的造型性、创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与标志设计追求的独特性、符号性暗合。

一些设计师巧妙运用汉字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将汉字作为原型,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标志作品。香港设计大师靳棣强先生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古钱币和中国独有的红绳相结合的形式。“铜钱”与银行的行业特点相吻合,而古钱币与红绳巧妙结合所形成的汉字“中”字既代表中国,又像是两扇上了锁的门,象征安全与守信。整个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寓意“天圆地方”这一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精神和特有的文化特性。正是因为借鉴传统、古为今用,才使得“中国银行”这一形象在现代的造型中蕴含民族特色,内涵丰富、极具哲理而又简洁易懂,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入人心,拥有不朽的生命力。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汉字、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以中国传统的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选取汉字“京”字经过拟人化的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用浓重的中国韵味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新奥运精神。

二、吉祥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

吉祥符号主要指那些表达吉祥愿望和祈求神祗降福的纹样、图案及特定的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据考证,吉祥符号源自于古代的祈盼意识,认知水平的低下和不安定的生活促使人们在恐惧和神秘的情绪中产生了原始的祈福心理需要,人们在自然物上刻上特定的图案、纹样、文字,以祈求风调雨顺、天遂人愿,于是吉祥符号就产生了。诸如动物纹样中的龙、凤、麒麟、鱼、龟、喜鹊;植物纹样中的梅、兰、竹、菊、牡丹、莲花;人物纹样中的门神、钟馗、寿星、八仙;符号纹样中的万字、如意、盘长、双钱、八宝;文字纹样中的一团和气、二龙戏珠、四季平安、六合同春、八仙贺寿,等等。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吉祥符号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吉祥符号的应用,也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觉语言和新的设计思路。有关将传统吉祥符号融入现代标志设计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采用中国传统图形“盘长”为原形,以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造型为基础,象征着吉祥如意,也体现了每一个人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盘长”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表达了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联通标志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整个标志造型新颖,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准确地表达了通信公司的经营理念。这种吉祥寓意的运用,使我们的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息,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又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取材于古代的凤纹。凤纹是神化了的想象中的生灵,相传它出现在哪里,就会给那里带来吉祥与幸福,因此人们用它来表达心中所憧憬的美好理想与愿望。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恰是取此意,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只美丽富贵的红凤凰,极具民族特色又不失形式美感。标志中的凤凰图形以展翅高飞的潇洒姿态寓意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象神鸟凤凰一样,给人们带来快速、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中国传统色彩与现代标志设计

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为“五色体系”,五色指赤、黄、青、白、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红色和黄色为最尊贵色。所谓“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黄色,具五方之中主宰地位,被认为是帝王之色,神圣不可侵犯。另外中国传统色彩讲究五行对应、相生相克、趋利、求生、大吉大利。

中国传统色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丰富,为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及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在一些当代标志设计作品中依旧能感受到朴素与浓艳、大俗与大雅的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个性。如象征喜庆的“中国红”这一中国传统色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中的应用。会徽的主色调采用大红这一历来被视为中国的代表性颜色,红色是东方的太阳,红色是生命的圣火,红色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红色是中国人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红色是中国人喜庆热烈的心情,红色是北京激情活力的象征。

综上所述,作为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标志,浓缩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代表着品牌的价值,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优秀的现代标志设计,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古为今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意识和方法加以演绎,赋予其新的意义和新的视觉感染力,让其精华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赵洁,马旭东.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第4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论文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以何种方式在当代室内空间中得以体现是业界和学界的探讨热点,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的设计实例,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实践案例分析和思考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 引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独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古人的造物活动节奏与效率大大地低于当代人,但是慢节奏的设计实践反而可以让设计者有更深入的思考空间,造物活动与文化意境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由意象说生发,至唐代概念明晰,宋至明清走向成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清人王夫之曾一再强调:“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巧藏其宅;”1建筑和室内作为一种生活空间,是一种实存环境,它具有可观的体量,庞大的尺寸,构成了人的最密切、最亲近的生活环境。传统室内空间对意境的表达是多层次、多向度的,从铺地、护墙、窗牗、梁架、隔断等硬件的程式化造型到室内家具陈设、楹联等组合创造的空间整体氛围为使用者的遐思提供了辽阔的驰骋天地,可以激发活跃的浮想联翩,甚至能够引发具有高度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带来极为开阔和深远的领悟性。

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文化自省能力的提高,室内设计界也出现了许多传统风格的设计实践和成功案例,笔者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并且有意识地在不同功能的设计空间中尝试体现传统文化意境,通过设计实践得出了一些个人的体会。

2 传统文化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设计,办公空间经历了复合功能到单一功能再到复合功能的轮回,信息技术带来的了办公方式的全新变革,对存贮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往需要较大面积;办公空间更加的注重人性化,包括对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关注。

如何能创造出一个即满足现代办公功能需求,又体现传统文化意境的工作空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论题,笔者正好借自己的工作室进行了一次尝试。

本工作室位于苏州新区一座高层办公楼内,面积120平米,空间呈不规则形,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空间的北侧为锯齿形围合,并且在北上方形成了较为狭长的空间。面对这样一个异形空间,笔者决定顺势而为,将整个空间划分为公共和私密两个部分。空间北部的狭长空间设置了财务室、总经理办公室以及洽谈区,这三个功能区间彼此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但又需要强调各自的私密性,北部空间的序列性正好可以符合三个空间之间这种彼此独立又联系紧密的关系。南部的空间较为规整,因此成为了主要的工作区。在充分分析了空间形态的特点并且将各功能分区及流线合理组织后,在室内的哪些区域、以何种方式体现传统文化意境成为了接下来的设计重点和难点。

所面临的问题一:怎样让对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办公空间的结合较为自然?问题二:选择哪种文化意象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因为方案地处苏州,在选择文化意象的过程中曾经考虑过园林景观、传统街巷以及沿河建筑等形象,最终选定了对古城街道意象进行一个抽象与再现。最终的结果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将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办公空间相结合,较为巧妙的方法就是将表现元素与带有功能性的装饰构件相结合,以此强调整个空间的整体性;二是需要选择简化的传统意象符号以一定的节奏韵律在整个空间进行分布和排列。以打印有苏州旧城黑白照片的展板两两相交形成传统建筑坡屋顶的造型,将展板与工作区下垂的格栅灯组合,工作区台面较长的尺度正好形成了三个狭长的通道,坡屋顶状展板的有序排列与照片主题从整体形象到细节都提示了传统街道的意向。照片与展板均采用无彩色,色彩的选择使得形象更好的融入了整个空间。

3 传统文化在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而与第一个方案截然相反的是笔者所做的一个名为“香雪海”的餐饮空间设计。本案地处于苏州城南,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建筑。低矮的层高和连续的横梁使层高限制在梁底只有2.7米的高度,且业主规定为中式现代餐饮空间以及在包厢的数量上也有要求。作为高档次的餐饮空间这样的原始低矮的建筑形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该项目给笔者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高度及空间所受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推进。设计定位几经考量以及和业主的沟通等,最终将设计方案定位于整个方案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屋架结构来表现,几经商议决定通过屋架的形式来保证高度。经过图纸分析,平面布局调整恰当后,顶部设计迎合原有梁的造型以此最大限度保持高度。整个案例中屋顶的形态与传统中式屋顶的形态相似,最终形成了最高点。保持了原建筑板底和梁底的高度,成功的还原了原建筑的高度和状态。

经过笔者的分析,首先综合业主全包厢思路,结合周边顾客的消费观,笔者把一层调整为四个可分割的包厢,合则宴会,分则包厢。并同时考虑散座的需求灵活分割空间。此举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入口导向性的装饰与地面结合呼应层次分明的空间架构。迎面的造景看似上百条珊瑚鱼从墙面上欢快的游出。顶面上水滴“叮咚”融入青花瓷碗,溢出细细的水纹与空中的鱼儿以及池中水,水中鱼在灯光映衬下形成了动态的空中水景。在各个空间的转换区域,如走道尽端,或包厢转角等,采用了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转换空间,从视觉上引导移步换景的空间理念,给顾客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切身体验。各个空间上升的顶、椽子、横梁、上托架以及顶内其他装饰物等构成了现代中式文化餐饮的空间氛围。

与前一个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餐饮空间在塑造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时更加强调一种舞台感和戏剧化的再现,对意境的表达借助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构件,室内陈设的设计再度考量着笔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度。

4 余论

两个有着不同功能要求的现代空间都进行了传统文化意境的再现,但是两个空间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形象,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中国的传统美学中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是代表着截然相反的审美趣味,但是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种再现,也正如这两个方案带给人的感受一般,笔者藉此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物质再现的一些思考。正如侯幼彬先生在他的《中国建筑美学》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建筑传统分为硬传统和软传统,硬传统是对建筑形象、结构、构件等表层元素的继承和再现,比如坡屋顶、斗拱、穿斗结构等;而软传统则是指建筑物质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对时空的认知、审美观念等等隐形的精神层面的元素。软硬传统的传承同样成为了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关键问题,当代室内空间格局与物理范围的突变都决定了室内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软传统的继承。真正的传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传统的室内设计硬件元素围绕着软传统这个核心将会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室内设计,从而使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到真正的传承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范江,洪堃.新中式主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5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在各国文化不断交织与共同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发展与传承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传承,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会给设计本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商业与审美回报。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与设计的表现效果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现代视觉传达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1.现代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借鉴应以设计为主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是传统文化代表性事物简单的重复利用,也不是仅仅表现于对传统事物的重现,而是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来,以设计为主体展开对传统文化的传达。在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2.传统文化视觉表达过程中应考虑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时,应对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设计者在设计应用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文化内容的运用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当地的设计特色,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通过人民不断的社会劳动下来的。因此在设计时,还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义。

3.应注意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现代化设计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层次,应该充分考虑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项设计,如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偏离较远,则无法充分表达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设计中,过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生搬硬套,则会使设计显得生硬,缺乏技术含量,反而无法起到美学与文化传播效果。

三、结语

第6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第7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著名学者徐复观说:“我们所说的传统,是某一集团或某一民族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因为是代代相传,所以从时间上看,有其统续性;因为是某集团的,所以从空间上看,有其统一性。”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累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财富,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作为教育资源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是指那些积极的、精华的、能够维系民族发展和繁荣的、被人们不断地予以认可和接受的各种文化要素。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从表现形态上来划分,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以下几种重要类型:文献形态,即通过文字方式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典籍,它蕴藏着中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历代中国人的创造智慧和经验。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仁人志士谱写的脍炙人口的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也是文献形态的重要表现。她们分布在各社区中,对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器物形态,即通过各种器具、实物等有形方式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园林、古典建筑、名人故居、服饰、陈设等,它们不应该只成为旅游观光的看点和艺术品市场的拍卖品,还应该成为表现某种历史文化精神的物质具象,成为学校、社区、社会等各方面教育的生动素材。艺术表演形态,即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技能技艺形态,即通过手工作品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如刺绣、蜡染、剪纸等工艺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能。节庆活动形态,即通过各种民间节日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方式,其间包容了中国人的诸多习俗文化,搞好这些传统节庆活动,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精神。

二、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因而其基本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就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有着众多层次和方面的一个系统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地域性特点。由于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对同一客观对象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反映,从而出现了文化的多元化,经过一定时期演变,在一定地域内,会出现从多到一的趋势,即某一种文化得到该区域民众的共识,信奉者日益增多,并长期存在下去,形成传统文化,这就造成了传统文化资源的鲜明的地域性的特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既吸取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又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保有和发展着自己的传统,其民情风俗、工艺技术和构成一道多姿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2.历史的传承性特点。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其产生符合当时的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它成为一种精神凝聚体、历史遗传基因,以人和物为载体而独立存在并代代相传。当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传统文化有极大的惯性,不会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出现一系列反映社会变化的新文化,传统文化会潜伏些时,但是不久又会重现。其原因在于新文化是由一些知识精英或主政者倡导的,在民众中要扎下根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传统文化在民众的心中有牢固的根基,从不中断、代代相传,这就使得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3.非凡的包容会通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总是能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其首先表现在对诸家学说、诸家思想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会通。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宗教文化是其中重要代表,儒、释(佛)、道三家的精神得以长期并存,就反映了这一特性。它的包容会通性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和同化上。例如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发生了变异,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同时在外来文化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也得到了丰富和充实。传统文化的包容会通性不仅表现在宗教文化中,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方面也具有这一特点。

4.无形的渗透性特点。传统文化资源总是以一种“借山光以乐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人们的意识和心理。例如当人们看到岳飞庙、中山陵这些传统的鲜活的文化资源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愫。传统文化资源的这种无形的渗透性,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故居、欣赏歌舞戏剧、行走街头小巷时就能学习和内化生活这部精彩的教科书。

三、传统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生活的人群以共同利益、文化和社区意识为纽带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要使社区居民过上安全祥和、健康快乐的生活,必须要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社会内,社会各方整合社区内教育资源,为满足社区民众的学习需要而提供的有组织的教育服务,其宗旨在于顺应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人的终身社会化,振兴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发展,创造和谐共生的生活家园。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必须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手段和载体,在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社区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区居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从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它是传统文化的提炼,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一切最美好、最崇高、最富于理性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传统,经过选择和积淀,从而造成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社区教育中,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区居民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必须回归传统,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从传统文化资源中确认民族精神的合法性,形成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去发掘民族精神创新的基因,重新获得新时展的源动力。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良好宝藏。

2.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社区教育,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社区这个“小家”而言,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社区的遗传密码,深藏在社区的血液中,是一个社区的精神结构,它不会直接产生GDP,但离开了它整个社区就失去了凝聚力,千万不能“塞其源而欲其流远,伐其根而欲其木盛”。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上、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传统文化资源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许多精彩的内容和资源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3.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社区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修养。一个民族的素质,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我们也可以说,一个社区的居民素质,代表着这个社区的发展水平和教育程度的高低。所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对于一个社区的教育来说更应如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了无数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利用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当代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对于提高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和促进整个社区的进步来说,都是不可言喻的。它将渗透到社区居民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

第8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摘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的观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实体;共时态;整体  

  

文化活动既然是人类的生存运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基础既然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那么,文化活动的第一方面首先就是体现“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传递前人生存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的传统文化。这是人一出生就置身于其间的、不可超越的。“人要成为全面的人,只有生存于承担了传统的同类群体中。人的文化方面只能以这种方式发展。”人要成长,“个体首先必须吸收与他相关的文化传统。个体首先必须爬上他出于其中的文化高度。”这说明,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意义,是前人生存活动的智慧的结晶。按照伽德默尔的看法,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不管他是否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也不管他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不可能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我们始终只能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理解。不管意识到与否,传统文化总是影响并形成我们,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它当然不会是躲在久远的过去,而是就存在于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就存在于人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存在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思维的前提。我们固然也有许多无法控制的成见和思维定势,但我们必然要调整、修正、剔除和补充它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新的思维活动及其成果马上就构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思维转化为行动,行动产生成果,我们就这样也参与了传统文化的创造。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存在、发展和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使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保持紧密联系和统一性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基因。它从物质技术、行为规范、精神意识等等层面表现出来,集中表现在语言符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方面。这样看来,文化包含两部分:作为文化活动的结果的这一部分,是传统文化;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修正、补充、更新的另一部分,就是现代化。它们作为文化的一体的两面,是共时态地位居于个人、社会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现代化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  

为此,应该避免陷入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时代化”理解的误区:把现代化仅仅看作一个时间概念,一个历史时期,一个继传统文化之後的时期,而在此前存在、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必然属于传统文化。关于这一点,福柯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谈及对现代化作时代性的理解时曾经指出:我们不应该将现代化仅仅看作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而更应该将其看作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不是谁都有的,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这是从个人对生存活动的态度来说的。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霍依教授则说得更加富有哲理意味:“按照我所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观,称福柯为一个后现代思想家并不意味着他的同时代人和幸存者同样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或必须成为后现代主义者。历史的中断不是同时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也不是同时发生在所有地方的。同一个人、同一种纪律或设置在某些方面可以是传统的,在某些方面可以是现代的,在另一些方面可以是后现代的。”这个说法言之成理而且可以借鉴来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之所以人们会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理解为时代化的历时性关系,首要的原因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作了实体化的理解。这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企图到前人遗留下来的书面文献材料中去寻找传统文化。这就把传统文化当作了一堆僵死的、既定的、静止的、封闭的东西,进而认为,传统文化是可有可无,最好是不必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保存的可抛弃的东西。由此出发,人们还认为:古代书面文献材料所表述的传统文化,比我们自己所知道的更清楚、更值得相信。其实,且不说这个观点只注意到了历史的描述性而未涉及其解释性,只说它还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古人书面文献材料所记述的东西,有的只是纸上谈兵,有的不过是无法实现的或本来应该实现却并未实现的理想,有的则是虚伪的或言不由衷的粉饰,还有的只是一家之言或从某种立场出发的、有倾向性的、为某一群体利益服务的主张,……。另一种表现是把传统文化当作现代化的阻力和障碍,把传统文化当作现实中的问题、消极的东西、社会的阴暗面、一切不如意的东西的替罪羊或发生的原因,总之,把现实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传统文化。例如说:“一面学科学,一面恢复我们固有的文化,……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过去的文化是值得恢复的,我们今天不至于遭到这步田地了。”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彻底清除传统文化

第9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绘画创作;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儒、释、道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分别对应了儒家、佛家、道家三种不同的,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人民对自身精神世界不断探求的信念。而我国许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在这种探求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绘画也不例外。

1 当代绘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的现状

绘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传承形式。在当代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文化与时念相结合的形式为主,并尝试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绘画创作中,使绘画创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符号。因此,若要创造出符合这一标准的绘画艺术作品,必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与时代的发展相互结合,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积极地吸取时展所遗留下的优良成果。从我国当代绘画创作的发展过程中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派系之间的纷争。从绘画创作的发展过程中来看,任何的创新都是通过对前人的优秀成果中继承而来的。任何单方面的强调与争夺都是片面的。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和谐互动关系,使当代绘画创作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2 儒、道、禅传统文化思想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2.1 儒家思想对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绘画创作,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中蕴含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中庸,讲究锋芒内敛,以和谐的方式对待外界的人和事物。然而,这些思想文化都可以在绘画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平和,是自我完善的过程,[1]是一种内在的修行方式;而从绘画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神韵,这是任何色彩都无法描绘和诠释的。

2.2 “老庄”哲学思想在绘画创作的体现

“老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水墨画以及一些其他绘画类的艺术形式中较为常见。庄子的思想几乎是完全超脱世俗所束缚的,最为接近艺术理想状态的人生境界。而我国艺术中所谓的气韵生动与庄子口中的“通天下一气耳”的气,从精神世界的角度上来看,并无任何不同。而我国绘画艺术所展现出的世界,正是一个气韵贯通的世界,人们甚至可以感受到海浪的起伏或季节的更迭,气因道而实现了人与万物聚则有形有相,分则虚无缥缈。因此,便有了我国绘画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以及水墨画中“万物归一”的精神境界,无处不体现出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老庄思想始终认为,世界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并非其本来的面目,只有彻底的消除物我对峙,实现天人合一,才能使世界展现处其本来的面貌。这也正是中水墨画家“寓情于景、寄情山水”艺术追求的重要体现。[2]由此看来,老庄的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精神支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及价值取向完美地融入了绘画的创作当中,使其成为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

2.3 禅境文化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禅境所追求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最终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到达生命的本源。而对于绘画创作中所体现的艺术境界是一样的。禅境是通过佛法的参悟而成,而佛教中的语言却能详实地描绘出我国绘画艺术中的意境。由此看来,禅境对我国绘画创作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纵观历史,我国的绘画艺术兴起于唐朝,流行与宋元,而唐朝正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鼎盛时期,绘画创作艺术在此时兴起,必然与佛教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到了宋元时期,绘画创作艺术已经成为十分盛行,绘画艺术的哲学也产生了重大的转变,逐渐开始返璞归真,由繁化简,在简化色彩渲染的同时,更加强调作品中对意境的表达。而绘画创作的风格也由原来的写实派向着具有哲学思想的抽象派发展。

3 传统文化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体现与发展

3.1 当代绘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水墨绘画作为中华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从唐代便开始流行,是我国山水画的核心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墨艺术不仅是我国历史文明的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从文化精神传承的角度上来看,中国人自古所信奉的福运与吉兆在绘画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福娃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吉祥图案的绘画创作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各类创意层出不穷,而这些传统文化也为绘画创作作品增添了附加值。[3]

3.2 当代绘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的发展

我国有一句俗语,叫做“高手在民间”。自古以来,民间就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散地,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许多已经失传的传统文化艺术,只有从民间文化艺术的表演中才能寻找到一丝痕迹。因此,我们要加强民间艺术的发掘力度,充分发挥其价值,使传统文化艺术迸发出新的活力。传统绘画创作来源于生活,是以服务现实生活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为生活而产生的艺术。因此,只有对中国民间艺术以及绘画创造者的真实生活进行深入了解,才能这正的理解绘画创作所要表达的真谛,促进当代绘画创作的发展。

4 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历史的智慧与结晶。绘画创作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不仅是我国审美意向的体现,也是文化艺术的传承。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绘画艺术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绘画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也提供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拓宽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雷.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精神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5(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