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1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1.1审计内容的发展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立足于维护股东的权益,农村商业银行在经历改制后,股权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需要内部审计来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第二,本着农村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内部审计应当注重对经济效益的审计。第三,坚持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流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新的经营领域等进行内部审计。第四,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企业,其与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密切联系,因此需要对管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比如在领导调离岗位或岗位变动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内部审计。最后,内部审计应当包括业务流程方面的薄弱环节、漏洞或缺项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计。

1.2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内部审计的方法也需要进行革新。首先是建设内部审计的信息体系,通过信息体系收集银行内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审计人员通过数据终端实现无纸化操作和审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是内部审计的信息网络化应用,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软件的归纳分析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审计,从而简化内部审计的工作。

1.3审计战略的发展趋势

在以往内部审计的定位中,内部审计主要是体现监督和控制的职责,而随着审计的的推广和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监督,现已体现出审计咨询的发展趋势。在对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时会发现很对问题,而审计机构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特别是在现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内部审计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总结先进的经验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对策,从而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起到不只是监督,还有辅助和导向的作用。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2.1.1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银监会在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在文件中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责和职权的相关问题。2013年又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规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些制度的和实施有效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操作流程和方式,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方向。2.1.2内部审计实施的现状。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体系系统。从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的建设情况中,审计部门一般设立在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在行政职能上对银行行长负责,在各分行下设分管的审计部门。在审计内容上,内部审计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来说,更注重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审计手段和方式上,内部审计已逐步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无纸化审计操作。

2.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2.1审计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审计职能与业务职能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审计项目的独立性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不能保证审计意见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发挥。2.2.2内部审计计算机系统缺乏完善。随着商业银行和审计体制的改革,审计机构的地位得到公司章程的认可,并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确保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证了审计职能的顺利履行。目前,在进行内部审计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实现过程未能预留审计接口,无法完成易用性优化,导致审计关联复杂,数据分散,结构不清晰,成为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因素。在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从而导致审计的部分环节出现差错,影响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根据目前发展形式来看,审计系统还一直在沿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未能根据时展来优化信息化平台,从而无法应付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发展。2.3.3审计部门的职能分工不合理。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审计部门起,审计、稽核和监督三项工作就存在于商业银行之中,但三项工作都分别进行,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资源共享能力差。由于三项工作都是对商业银行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现有的分工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尚待解决。2.3.4审计部门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广,要求熟悉财务的流程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然后结合熟练的审计知识,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审计方法、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以及财务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应当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表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够精通等现象,不能满足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3改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3.1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我国现已基本建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规范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的效率。另外,作为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层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效率性。

3.2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意识

内部审计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农村商业银行应当根基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并结合我国相关政策的和实施对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加强对风险项目的控制。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在引进新型项目和业务或者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时,应当对内部审计员工作及时的、对应的培训和训练,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力。

3.3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体,应当具备达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商业银行在招聘人员时,应当重视对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对上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相关奖惩制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素质,而银行作为招聘方可以通过优越的待遇等条件吸引人才。

第2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改革现状 趋势分析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注意到商业银行自身体系稳健经营的重要性。在改革中对商业银行进行了收购、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改制上市等公司治理,但就现状而言还是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1.大股东滥用权力

国有股一家独大造成了股东滥用权力的现象。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可能引发大股东滥用权力的行为,如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时,而不顾银行或小股东的权益。由于国有大股东的超脱性导致了大股东权力漠视,公司领导或管理人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使银行、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大股东拥有剩余索取权,委任的政府官员拥有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离,有关政府官员不必承担决策风险,为设租、寻租等不法行为提供了制度空间。

2.内部监督环节薄弱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设置不尽合理,董事会、监理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实际决策权往往被经营管理层所控制,权力层面相互制衡力度弱化。董事会成员大部分由政府提名或是政府委派,这就使各银行在商业决策时,会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和牵制。而监事会的约束制衡作用,往往只注重财务方面的监督。实际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对内部监督重视不够,虽然内部监督约束制度不少,但难以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3.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基本薪酬制度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但总的来说,工作人员的薪酬结构还比较简单,大多是发奖金的短期激励,缺乏中长期的期权、分红制度,导致了商业银行领导或管理者行为目标短期化。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成员或者高层管理者的职位任免有着很强的行政性,人事权力垄断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4.外部治理机制缺乏约束

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没有来自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债权市场等外部约束。商业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偏大,有着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使商业银行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偏小。由于股权相对集中,我国商业银行很少存在并购现象,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治理约束有限。存款者与银行有信息不对称行为,存款者有搭便车的思想,缺乏监督银行的积极性。

5.存在贷款偿还风险

中长期贷款值过高表明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绩效考核以及风险定价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我国商业利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各银行的长期贷款居高不下使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加大,在央行取消了贷款浮动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利率浮动,估价不同风险确定贷款额度。但商业银行没有独立的风险定价系统,只能延续中长期贷款行为。中长期贷款值的居高不下也受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的影响,因为中长贷款期限在十年以上,而高管的任期却达不到这一期限,所以决策层会更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借此来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突显自己的业绩。而当中长期贷款遇到偿还问题时,接任高管却不承担前任领导的责任。

6.风险评估能力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工作时,没有对应的风险评估体系,不能对风险进行量化,银行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比较低,数据累计资料也比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采用的是内部评级方法即打分法,它根据既定的一些财务指标和特定性指标,让专家判断并设计出每个指标的权重,让评级人员根据打分表打分,相关评级工作人员只对相应指标进行打分判断,然后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评分标准确定信用级别。虽然这种评级方法操作过程简便,但由于使用的是以前的财务资料,没有现金流分析预测,不能反映评估对象在未来真实的偿还能力。

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措施

1.引入战略投资实施股权多元化

商业银行尽管可以通过规定的制度,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国有股占主导的股权结构使政府行使权力时,缺乏必要的约束与监督,进而会通过各种方式侵占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对此,要防范政府股东行使权力时的利益侵犯,其根本方法是采用股权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处理国有产权虚置,有利于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股东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政府股东对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侵占。所以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促使民营企业法人入股商业银行,在严格监管下充分发挥股东的正面作用。在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的同时,还应界定出监管部门的政府股东角色,使银监会具有相应的独立性,防止政府股东对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侵占。

2.加强商业银行内控监督

对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的方法是加强商业银行内控监督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的治理改革效率。商业银行内控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同相关领导的业绩内容挂钩,有效构建内控监督制度的考核机制,让各部门参与到这项考核中去,对于内控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奖励表彰内控监督制度严格遵守的部门,批评惩处违反内控监督制度的行为。内控监督体系研究者需要发散思维拓展领域,深入到商业银行的工作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变理论知识为实践经验。

3.优化商业银行薪酬制度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薪酬制度,可以由商业银行董事会中的薪酬委员会决定,建立绩效业绩为主的薪酬标准。一是实现以员工职务、工龄为基础,向工作技能、竞争力为主的薪酬制度转变;二是提高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透明度;三是实行货币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减少住房、出国旅游等隐形薪酬;四是注意调整商业银行的薪酬结构,采用长期激励的薪酬方式,兼顾好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与银行资深人员的管理激励。

4.加大贷款偿还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要求监管部门对中长期贷款进行强制性的划分,使之成为次级贷款,在银行方面要有足额的提取准备金,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映射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银行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对高端管理人才进行高薪引进,规范商业银行领导者或管理人员的经营行为。

5.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与国际接轨,国外的金融理论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因此,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管制来规范金融市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要防止因为国内与国外金融业务制度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管理上的漏洞,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6.建立动态评估评级体系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对会计信息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使日常业务真实化和高效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银行动态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动态的金融风险预测模型对金融创新进行预测和预警。做到在金融创新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都能进行风险控制,实时地反映出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及时感应风险的变动趋势,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合理判断,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性,让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再滞后。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趋势分析

1.商业银行国际化

在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方面,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是必然趋势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必然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高起点、高标准是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外业务的重要原则,选择跨国企业对商业银行参股的方式,加快商业银行在国外发展。

2.银行业务全能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竞争方面,主要受到跨国银行的竞争,尤其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争夺。只有建立全能化的商业银行才能有效的应对竞争。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还没能组建大型的全能化商业银行集团,以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的不够强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对相关业务进行战略调整,组建全能化的商业银行集团,这应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3.业务流程规范化

相比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信息化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程度也已基本实现,这为业务流程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加强对业务风险管理以及技术风险管理,使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有效实施,通过强化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管理,商业银行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在开发客户、综合理财、风险防范等相关业务方面,通过优化集成,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因此,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是商业银行业务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4.网上业务个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注重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构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上银行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重要标志,它主要靠充分利用数据库,内部网站技术,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进行重组,利用互联网进行客户的方便快捷交流,和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更加具有后发优势,网上银行业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也备受商业银行关注。

5.核心业务优质化

商业银行应抓住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时机,不断的吸收并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使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商业银行的产业升级开拓道路,使自己的金融服务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在已有金融服务种类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金融业务,努力使自己的金融业务更具特色,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产生较高的影响力,以提高中高端金融业务的比例。“大众业务打基础,高端业务增利润”是商业银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主流趋势。

6.金融创新科学化

创新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内动力。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是难免的,但要有效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借助资产证券化把风险转入二级市场,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之中,通过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使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要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把握好创新的度,不要在风险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创新,尽量不触及不熟悉的领域和业务。要充分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思想,学习发达国家预防风险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借鉴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

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方面的调控以及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配合,也需要在商业银行自身方面做大做强。在公司治理改革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必须采用多种措施加以完善,只有努力创新,才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磊,张彩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公司治理问题探究[J].技术与市场, 2009(07)

[2]刘小玄,王冀宁.新兴小型金融机构的产权和法人治理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1(02)

[3]柴瑞娟.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之检视与完善[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0(08)

[4]王千.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田锦川.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应对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1(02)

[6]王志文,吴雅玲.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2)

[7]王晗,仝书峰.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18)

[8]滕腾,刘键.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分析[J].财会通讯,2011(12)

第3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一、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口、消费,以高投资、高出口、低国内消费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央决策层不断推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方案,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收入,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为刺激我国内需市场的旺盛奠定阶层根基。随着民生财政政策的不断推进,藏富于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内需市场。零售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启动这个庞大内需市场的助推器。零售业务的发展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与个体的投资和消费活动密切相关。

在改革开放前,商业银行基本上只有居民储蓄一项零售业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公众的可支配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金融投资意识不断加强,以居民为主的零售业务悄然兴起。特别近几年,随着理财业务发展,银行竞争白热化,各大银行争先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零售业务从最初单一的存款竞争,发展为涵盖中间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零售业务体系,中国目前零售业务的主要内容如表1-1:

表1-1 中国目前零售业务的主要内容

业务种类 零售业务品种

零售资产业务 抵押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信用卡透支;小额信用贷款等

零售负债业务 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信用卡存款、金融债券等

零售中间业务 银行卡业务;代收付业务;理财业务;保管箱业务;外汇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

1.零售资产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主要以消费信贷为主,而消费信贷主要是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资金,以此来满足某种消费需求的信贷方式。在我国目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政策下,人行也积极配合出台了刺激消费的信贷政策,如《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住宅建设和消费的通知》、《个人住宅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等,消费信贷规模整体增长较快,但在信贷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1)住房消费信贷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居民用在住房方面的消费支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比重还是比较低的,但伴随着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增长迅速。(2)汽车消费贷款发展迅速,独立经营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汽车销售中,涉及汽车贷款的最多只有10%-15%,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达到了60%以上,因此我国汽车贷款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开展汽车贷款方面具有专业化的倾向,并且独立经营在成本核算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零售业务方面把汽车消费贷款独立出来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3)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有所缓解,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改进金融服务的方式,从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如工商银行允许小企业在申请期限是3年之内的贷款时可有自然人给与提供财产担保并承担代偿责任。建设银行提出: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授信和信用评级制度;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一级分行所在地区设立中小企业管理经营中心等。

2.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负债业务自1984年以来得到长期稳定增长,并且在支持经济增长,吸收家庭储蓄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零售负债业务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占有绝对优势。四大银行在2000年储蓄存款中的占比达71%,而到2005年上半年其储蓄存款的占比已经达到87%,到2013年,更是达到89%。近年来,随着股市分流速度减缓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储蓄增加。

3.零售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但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低,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并且其利润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很低,同时中间业务主要以、咨询等服务方式为主,业务品种数量非常少。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零售中间业务以业务为主,各家商业银行为在竞争中取胜,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并渐渐把创新的重点转移到风险较小、收益较高、成本较低的咨询、保管箱等类中间业务上。例如:工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在开展零售业务时,工商银行在运用网络、自动柜员机等先进设备的基础上,逐渐突破传统存取款等储蓄业务的单一形式,不断满足居民的各种金融需求。工商银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零售中间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以个人理财为品牌,以工资为龙头的8大类150多种业务组成的中间业务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年报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拥有136072万人,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增长10.1%。

表1-2 2013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070588 13.5

其中:住户存款 465437 13.5

其中:人民币 461370 13.6

非金融企业存款 380070 10.1

各项贷款余额 766327 13.9

其中:境内短期贷款 311772 16.3

境内中长期贷款 410346 12.8

2013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91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29721亿元,增加25401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6558亿元,增加7198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03163亿元,增加18203亿元。

这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提供了无限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是块人人窥伺但发展却相对滞后的市场,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比重不到3分之1,和发达国家零售业务占比50%以上的比率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还是相当滞后。

伴随对公领域利润的削减,商业银行在强势的对公领域议价能力较弱,在零售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保持着传统的议价优势地位。民间企业家的融资难催生的高利贷,民间金融需求的旺盛与供给的极其不协调,引致个体经营户对金融需求极度饥渴。零售业务的发展恰好弥补这一融资领域的空白,于国于民都是重要的利好政策。因此各大商业银行追逐零售板块的利润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格局的重要风向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解决民间融资需求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零售业务板块中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贷,都是针对民间中的融资需求难而设计的产品这些商户大都为各城市的中产收入阶层。零售业务的门槛往往要求商户有房产抵押、净金融资产等准入标准,因此被商业银行遴选中的客户往往具有较高的信用标准。零售板块业务的利润率也远高于对公板块业务的利润率。

二、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存在问题

零售业务在国外银行已经有数百年发展历史,但是对于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银行业务品种,且我国阶段正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商业银行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零售业务也带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不但表现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上,而且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上,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存在,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阐明了一国或地区最优金融结构是不同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最优金融结构没有可比性,适合经济、文化、政治状况是优化金融结构的内在显著变量。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经济增长趋缓,步入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向高等收入国家转变的时期,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第一经济体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对内需重点依赖的趋势明显。因此,关注经济新变化和新趋势,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讨银行发展,特别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理论支持课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系统、有效支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理论缺乏有效供给。

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资产负债比率高、期限错配、负债主体分散、资产交易信息不对称性较强、外部监管严格等独特的行业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相比而言,要求更为严格。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具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普遍特点,又兼具地方政府不同程度控制的特殊之处。在运营时期较短、基础较差、地方政府控制和干预较强的现状下,在转型战略确立和实施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需要解决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问题,形成体现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务职能、统筹利益相关者均衡目标、契合内外资源禀赋、兼具现代公司治理规范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模式和机制。

三、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零售业务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农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农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第4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95-03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概念及类型

所谓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根据划分标准不同,有着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结构来看,将盈利模式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务型两种。

(一)传统业务型

传统业务型顾名思义就是以传统业务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即收入来源中以信贷利息收入为主,而利息收入中又以批发业务利息收入为主。这类盈利模式导致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以存贷款规模的增长来维持利润的增加。自然,由于更多的关注信贷,其所提供的服务品种就相对比较单一,银行之间服务的差异化较小。我国商业银行无疑是这类盈利模式的典范。

(二)非传统业务型

顾名思义,就是非传统业务收入占较大份额的盈利模式。这里的非传统业务主要指:

1.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是相对于批发业务而言的,批发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司、集团,而零售业务面向的是零散的消费者和小企业。就提供的服务而言,批发业务主要是信贷,零售业务除了贷款外,还包括信用卡、财产管理、个人理财等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具有客户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稳定的特点,但同时也需要商业银行具备完善的机构网络。

2.中间业务。所谓中间业务,就是商业银行除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承担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仅动用自己的少量资金,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参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并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中间业务大体可分为性中间业务、结算性中间业务、服务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衍生性中间业务六种。目前银行的金融创新大部分在中间业务,其触角涉及到资金清算结算、基金托管、现金管理、买卖、财务顾问、企业银行、理财服务等;也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外汇买卖、理财、汇款、工资、缴交公用事业费等等。中间业务是目前大多数国际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都是由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大量中间业务创造的。

3.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按重要性分层管理,为重要的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务。其具体服务内容包括:财富管理业务、信托产品、咨询服务、遗产规划、托管业务等。私人银行业务与零售银行业务相比有三大特点:一是要求较高的准入门槛;二是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案;三是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顶级的专业化服务。私人银行业务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它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已成为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原因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近几年来,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致力于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银行业务和混业经营盈利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应该看到,截至目前为止,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利息收入依旧占到各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而非利息收入不到20%,与国际先进银行差距还很大。另外在20%的非利息收入里边,又以低技术含量的手续费收入为主。而各种创新业务,中资银行却少有涉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占主体的金融市场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始终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发展来看,银行贷款占比实际上始终高于80%。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逐步壮大和完善,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有所提高,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而在间接融资中,银行贷款又是其最为主要的融资途径,这种金融结构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维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

2.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的投资率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由于投资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很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资金是发展的原材料,高速的发展形成了我国长期以来资金供不应求的基本格局,而这种格局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充分享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能够保持高速的贷款扩张。近十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贷款平均增速都以2倍于GDP的增速在增长。多年以来的贷款快速扩张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居高不下,传统批发信贷业务非但没有减弱,甚至有进一步强化的情况。

3.利率管制与高利差。当前,我国仍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虽然我国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利率市场化进程并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存贷款利率,依旧受到央行严格的管制。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我国一直保持了平均3%到4%的息差水平,虽然这一息差水平相对于其他转型国家6%的息差而言还不算高,但与成熟的工业化国家2%的息差相比,还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

4.高储蓄率。受历史、文化及经济状况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与高储蓄相对应的是低消费水平。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投资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民投资于股市、债市的支出日渐增加,但高储蓄的根本格局依旧没有改变。高储蓄率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的资金来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5.其他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落后与经济发展的步伐,金融市场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一个较快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依旧处于初级阶段,金融机构还显得较为单一,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足。而像综合理财、投资银行业务、衍生性金融业务等新型业务的开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外部金融环境。企业的多样化融资以及家庭收入的理财投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融资渠道严重单一,居民投资渠道短缺。在这种环境下,个人将储蓄更多地存入银行而不是去投资、企业向银行借钱而不是发行债券、银行更多地依靠信贷业务而不是其他业务便成了各个金融活动参与者自然的选择。

6.商业银行的成长历史。我国商业银行从改制至今,仅仅经过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商业银行虽然已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财政出纳,但也没有完全转变为现代金融体制下的新型金融机构,其整体的经营体制、人力资源、客户结构以及发展理念依旧深深地打着“传统信贷模式”的烙印。这种现象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将中间业务等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领域,但可以看到,在传统因素占主导的经营环境下,信贷业务依旧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缺陷分析

1.传统业务的不可持续性。首先,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新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我国利率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激烈的竞争使存贷款利差有缩小的趋势,利差的缩小将对银行的盈利状况和经营状况造成巨大的挑战,传统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型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

其次,金融脱媒化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客户日益减缩。近年来,随着股市、债市及大型财务公司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也渐渐出现“脱媒”状况。以财务公司为例,目前中国已有许多家财务公司,资产规模庞大,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已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2.单一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传统盈利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业务以批发信贷业务为主,而批发信贷业务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及利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呈现出被动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3.新型业务发展“千行一面”。我国大多商业银行已经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及私人银行业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就目前而言,这些新型业务的发展依旧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已开发的新型业务和新型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差别化产品,缺乏对中间业务整体发展真正起到核心、支柱作用的重点产品;另外就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开发创新力度仍然不足,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较为多,自主式创新较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在一些新业务、新产品的种类与功能拓展方面,还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与客户需要,导致在一些低层次的中间业务上出现了销售为主、尽先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直接制约了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趋势及不利条件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不可持续的局面,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已是不争的事实,商业银行也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在金融危机面前,大家依旧只有靠打“信贷”这张牌来度过危机。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变身”的信念不坚定,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原因。只有对这些因素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才能明确我国商业银行要不要转变盈利模式,如何转变盈利模式有更好的解答,这些因素包括:

(一)非传统业务具有时滞性

由传统业务到非传统业务,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业务的转变而对自身的人力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及客户群体进行全方面的更换,同时非传统业务相对与成熟的传统信贷业务而言,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征,盈利能力并不强,而且商业银行很难足够快地建立与新型业务相应的规模和技能来迅速产生新的利润,这些业务需要数年才能产生足够的利润,投入与回报之间有着较长的时滞性。

(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发育程度依旧不是很高,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畸形金融体系,“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表现并不明显。商业银行依旧可以通过扮演资金媒介依靠存贷利差的商业模式而存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多元化、去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内在冲动。同时,投资银行业务、综合理财业务、金融顾问、私人银行业务等非传统银行业务的发展无一不是建立在资本市场高度成熟的基础上的,我国资本市场的欠发达,导致这些业务开展缺少良好的产品设计环境,从而直接抑制了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

(三)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

目前,我国依旧对利率、汇率以及金融产品等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在监管模式上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理模式,这直接限制了商业银行发展风险资产交易、股票基金买卖等交易业务的发展,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空间。而交易业务收入往往正是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非传统业务的发展呈现出高度同质化趋势。缺乏核心创造力是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非传统业务需要的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特征,导致在研发、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作为支持,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知识、现在科技手段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而国内商业银行员工一直从事单一的信贷业务,普遍远离信托业、证券业,缺乏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是导致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现有盈利模式的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一方面都意识到传统模型的各种弊端,都在通过各种努力希望改变现有的单一而又传统的盈利方式;但另一方面造成目前盈利模式结果的各种决定性因素依旧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模式的大变身并不现实;而与此同时,外部经济、金融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变化又为其实现盈利模式转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条件。因此,商业银行的变身过程,在这种微妙的现实情况约束下,将是一个曲折、渐进而又略显漫长的过程。在机会不断闪耀而基本面仍未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这个时刻,商业银行在发展新型业务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就会显得异常重要。

(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旧坚持传统业务为主的发展策略

虽然长远来看,传统业务具有不可持续性,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对间接融资体,具有高依存度,以及较高的利差水平可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传统业务还将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就目前而言,传统业务更加适合目前我国经济现状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全面发展非传统业务的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依靠公司银行业务来实现盈利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渐进式发展思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发展的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要使我国商业银行达到国外银行其他业务收入占50%的程度还为时过早。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累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业银行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的限制过快的发展。目前情况下,更应该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试验,通过渐进式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三)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同时在所有非传统业务领域都处于领先。非传统业务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转变盈利模式的时候必须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尤其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在规模上存在绝对的劣势,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又需要高的投入,在投入产出间还有较长的时滞性。因此,在判定发展哪种非传统义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等到投入了许多才发现自己完全不具有优势的时候,其他业务往往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而且再次转型往往比第一次转型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存在更多的风险。由此可见,在目前非传统业务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发展趋势还不明朗的时候,各商业银行更需要注重投入前的评估和规划,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还处在由传统盈利模式向非传统业务类型的盈利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处在发展变化的十字路口。商业银行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盈利模式,但在各项条件还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依旧要坚持传统业务为主的发展策略,同时在发展中坚持渐进式发展道路和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实现盈利模式的成功转型。

第5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

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新晨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

第6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1.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确的,即渐进、有序,原则上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利率市场的起步较晚,从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此后又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利率。2000年开放了外币利率(小额外币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至今也尚未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自然也没有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这使得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在地级以城市设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第二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本市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城市商业银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集中。这是监管政策明文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背景。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对此,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银监会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规定中小商业银行的机构发展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从而实现了基本上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

3.混业经营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的。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比如,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就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1995年通过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

建设开放性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主体。银行业是有限持牌的行业,我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过高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方式上、组织构架上、经营模式上、服务对象上、产品设计上、业务流程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同质化情况严重,供给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国银行业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为国际政府管理的长期趋势,放松管制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丰富可以使优质资本进入银行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服务多样化,从而解决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第7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挑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96-01

1 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1.1 打新股产品

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是通过集合大量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利用资金和渠道上的优势大幅提高新股申购的中签率,申购中签的新股在二级市场出售后的价差收入即是他们主要的收益。这类产品本金亏损的最大风险就是“新股发行跌破发行价”,但中国股市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情况极少发生。但由于打新股理财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新股收益不断下滑,因此该种理财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1.2 信托类理财产品

信托类理财产品是指由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募集的全部资金,投资于指定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专项信托计划。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这个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少量资金参与投资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不能赎回,流动性比较差,且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1.3 QDII理财产品

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被监管部门认证的商业银行,由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这一过程如果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和收益的汇兑损失,由于QDII理财产品过程繁琐,使银行容易风险暴露。

1.4 结构型理财产品

结构型理财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期货、互换)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我国结构型理财产品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潜力的业务之一。

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挑战

2.1 承担一定的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毕竟是我国新兴的业务,面临一定的风险不可避免,如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等等,当然有些风险属于不可消除风险,一些非市场风险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或者理财产品的重新配置进行避免,因此,商业银行在发行以上种类的理财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即将面临的哪些风险,这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重要的一方面。

2.2 基础资产比较单一

基础资产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无非就是股票、债券。范围较窄,不能给投资者带来众多的投资组合,这也导致2008年以来,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要突破理财产品同质化,做好个人理财业务研究,不断丰富银行理财产品种类。

2.3 受汇率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只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有更多的是外汇理财产品,而前者更多的是受利率的影响,后者则是受到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近几年汇率变动的频繁,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应收到重视。

3 未来的发展趋势

3.1 投资方向的多样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还是采用信贷理财产品,虽然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很稳定,广受投资者的喜爱。但相比而言,股票类理财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但随着2008年证券市场的低迷,股票、基金、债券等的收益逐渐减少,加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股票、债券已慢慢走人低迷状态,因此需要改变基础资产的单一结构,拓宽结构类产品的投资渠道。

3.2 对风险的重新认识

美国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带来极大风险,我国银行对认识其风险的同时,更应懂得如何防范一些非市场风险。投资者也渐渐向更安全更稳健的理财产品投资,在收益固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小的风险。银行对市场风险的分析细微,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

3.3 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化

银行理财产品近几年才在我国飞速发展,种类繁多,在刚开始2007年就获得可嘉成绩,而2008年则一落千丈,甚至出现负收益,2009年则有些银行收益出现逆转,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从这些收益来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些井喷式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基数的不断加大以及银行业务的不断成熟,银行将更多的去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不是一味着去追求有些甚至是负收益的理财产品数量。

参考文献

第8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兴的网上交易方式。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网上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最初仅仅作为银行网关的支付平台,向着相关信用中介、担保、贷款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渗透和扩张。无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银行结算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向更广泛拓展的同时,对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领域、基础支付功能、存贷款和潜在客户、系统安全运行及未来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面对这方面的挑战,商业银行该如何转型来应对挑战,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第三方支付的概念。所谓“第三方支付模式”,指所用的支付网关或系统是由第三方机构建设的,而不是由银行或银行联合建设。在从事电子商务的卖家与参与电子商务的买家之间,通过网上银行建立一个中立的支付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和网上购物资金划拨通道的电子支付模式,使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完成电子商务支付环节。

(2)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第三方支付经过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基本实现了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职能。现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拥有了发展迅猛,前景广阔、业务模式多样化,覆盖面广、职能不断创新升级等特点。第三方支付飞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其增长速度更远远超过了网络广告、B2B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其他互联网核心行业的增速。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模式丰富多样,已经逐渐向传统行业渗透。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服务逐步渗透整个产业链,由单纯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发展,涉及行业包括钢铁、物流、基金、保险等诸多传统领域。在第三方支付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转型与创新,其中“信用创造”是其现阶段转型的一大趋势。如支付宝信贷服务是以C2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信用为基础、担保资金为质押的已付货款,使得网络信贷开始迅速膨胀。

二、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潜在威胁

作为支付业务的传统媒介,商业银行在帮助交易双方实现资金转移支付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了客户和收益。然而,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同样具备了商业银行存贷的基本职能,其虚拟账户的储值功能和支付功能,导致商业银行作为借贷中介脱媒之后又面临支付脱媒的挑战。不论从借贷中介还是支付媒介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已然对银行的结算、收付等中间业务形成了明显的挤占效应;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商业银行潜在客户减少商业银行原本在支付方面的核心优势;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存贷款具有分流效应;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利用发行网络货币进行直接融资,而不是通过金融媒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构成竞争态势。

三、商业银行的转型及问题

(1)转型模式。1)抢占备付金存管市场。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是金融机构,不能办理传统的存款和结算业务,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会选择银行作为资金托管行。对商业银行来说,获得牌照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积极争取第三方支付企业资金托管行地位至关重要。因此,银行应通过积极争取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资金托管行身份,利用第三方支付企业吸附资金的能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拓宽低成本负债来源。另外,在电子商务流程中,商品从被订购到通过物流到达买方的手中通常需要2~7天时间,那么买方预先存入的资金就会滞留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从而形成沉淀资金。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挪用沉淀资金,因此这笔资金实际上仍然流转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就商业银行系统内部之间的竞争而言,更大程度地争取沉淀资金的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吸收低成本资金来源,拓宽负债渠道的一条有效途径。2)借第三方支付推进融资产品的开发。由于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需要面临大量的违约风险或者是耗费巨大的了解成本,银行在这方面主动性并不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为商业银行了解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路径。在电子商务流程中,第三方支付企业掌握着大量中小企业的销售和信用信息。因而,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可以开展多种融资业务的优势,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积极合作,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为银行营销吸纳新客户,为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可以进行融资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行业、规模、资金流对客户进行细分,选择其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从而针对这些特定客户群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特定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商业银行综合收益,提升商业银行的持久竞争力。3)开展对第三方支付的反向整合。商业银行拥有完整严密的检测机制,由银行开展线上业务可以有效防止洗钱、逃税等活动的发生。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其原有的网上银行业务基础上重新建立一个在线支付平台,开展在线支付业务。同时也可以通过收购现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接手其原有的业务和市场份额,快速进入在线支付市场。而选择后者,商业银行可以在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冲击的情况下,取得原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品牌价值,并且得到一批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团队。

(2)转型进程中的问题。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转型模式,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的众多的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无序状况可能会延续到清算行业,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平台较多,进入清算行业有可能通过压低收费来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影响目前比较健康的网上银行的业务。对商业银行抢占备付金的转型模式,最突出的问题是其并不现实。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利润主要来源是其沉淀资金的收入。倘若商业银行夺走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最重要的救命稻草,那么第三方支付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商业银行抢占这方面的市场是极其不合理的。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讲,垄断会造成市场的低效率以及研发方面的落后,这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创新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另外,商业银行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促进融资业务开发和对第三方进行反向整合的同时,应注意到其中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助力业务创新的同时,银行被洗钱者利用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近年来,银行在网上银行、支付宝卡通、大额信用卡支付等金融创新服务的发展和壮大都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密不可分。违法犯罪份子要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漏洞”达到洗钱的目的,必然会使用银行的相关服务,于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给银行创新业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隐患。第三方支付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风险、信用安全风险、洗钱风险及套现风险,这些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

第9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与内容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居民的理财需求持续膨胀,银行在业务转型中开展理财业务的压力持续加大,而且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理财产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投资工具,银行理财业务继续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2012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规模稳升、收益下滑、创新频出等几大特点。

1.理财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23889款,较2010年增长75.3%,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1474款,占据全部发行总量的90%,较2010年增长86.63%。

2.理财营销渠道及模式不断创新。2011年银行理财营销渠道推出iphone、安卓等手机银行平台、3D网上银行、理财夜市等创新不断。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模式也不断创新, 推出“转融通”开辟私人银行与阳光私募合作新模式、“彩票定投”等新业务。

三、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近几年不断发展,呈现着一片大好的趋势。但在发展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的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理财业务。

1.居民个人理财定位不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更多的人将自己的存蓄投入到理财业务中。但人们的对于理财业务领域不甚了解,容易被误导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

2.商业银行理财团队专业素质不够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团队专业素质有所欠缺,可能造成客户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誉受到损害、居民对理财业务失去信心。

3.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给客户的个人资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理财业务风险及制约着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何才能让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呢?

1.提高居民对个人理财的信心

进一步转变个人理财观念,鼓励居民接受新的理财方式。作为商业银行则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努力降低理财的风险,加强管理及开展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业务。

2.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信誉

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商业银行的理财信誉。(1)加强理财专业团队建设。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主动积极的吸收专业优秀的人才来加强专业理财团队的建设。(2)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银行应为各级客户提供真正的优质服务。(3)开拓新型理财产品市场。新的市场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利润,新的市场占有率。

3.加强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国家代表的政府则有必要与金融机构加强联系与沟通。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的债务偿还及开拓政府项目筹资渠道问题,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以及在其急需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政策与财政援助。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可以提高居民投资的信心,使得个人能更加积极参与理财业务的投资。在这样的机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事业将会走的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杨鹏志 赵 越:《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