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土木工程现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现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现况

第1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是各类工程建造的技术统称,土木工程不仅包括地上工程、地下工程和水中工程,而且涉及到工程的材料、设备,以及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是一个综合的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建设项目。以我国目前土木工程的现况来看,混凝土施工在其中占用非常大的比例。对于混凝土施工工程来说,充分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在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以及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革新方面具有极大意义。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显得非常关键。对于施工者来说,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细致了解设计需求和细部、节点的做法,分清楚相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一些要求,对施工任务进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要部位给予特别的关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和了解,时刻把握施工进展,就要求施工者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施工,从而更好的完善工作

1 混凝土性质的基本描述

混凝土其实就是用石头、砂子、水泥以及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的,使用在土木工程和建筑施工过程中,是使用范围较多的一种材料。从混凝土的基本特点来说,商品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更容易成型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显得更加的方便,弥补了很多其他材料存在的缺陷。混凝土运输的速度很快,能够节省大量的施工时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现如今,混凝土更多的是用在一些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或是中小层建筑中。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商品混凝土的推广是存在无法分割的关系的。因此,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操作。为了避免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出现因为混凝土质量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对于那些不满足施工质量的混凝土需要禁止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保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各项材料都不存在质量问题。

2 混凝土原料的基本要求

2.1 水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多个环节都要使用到水,其所使用的水能是未被处理的沼泽水、工业污水、工业废水等各类矿质杂质较多的污染水。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不能够使用盐度较高的海水。而拌制混凝土的水不能够含有会将混凝土变硬的糖分与油脂,酸碱值必须保持在4以上,硫酸盐含量不能够大于1%。

2.2 水泥的基本要求

选择水泥时需要特别区分的就是水泥的强度,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工程的基本情况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2.3 骨料的基本要求

在混凝土的骨料中一般使用的就是砂石,依据砂石的各种掺入比,能够了解到砂石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那个,需要有一个清楚的整体规划,不管是砂石的指标、力学要求还是具体开采的操作办法等等都需要有确切了解。选择骨料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实惠经济,方便易得。能够选择使用天然的骨料,也可以选择人造的骨料,混合骨料也能够当成选择之一。

3 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那么,对于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高效地避免因为这些问题对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是当前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3.1 配制混凝土的比例

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存在局限性、或者混凝土生产者责任意识的不完善,而使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需要。所以,对于生产的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我们要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来讲,混凝土的强度对于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竣工后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生产者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配合比,因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应该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在进行多次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实验之中,必须要从经济最大化的前提出发,追求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满足土木工程工作进行的需要以及竣工后工程的耐久性。所以,施工方对于提交的混凝土实际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抽检以及对比程序,保证土木工程工作的合理性。

3.2 拌制混凝土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施工人员没有对拌制混凝土的材料进行控制以及重复核算的情况。从简单意义上来讲,进行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而,在混凝土进行拌制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士拌制人员本身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对混凝土拌制科学性的理解不当,致使加入的水过多。过量地加入水拌制后的混凝土,本身残留的多余水分会在混凝土硬化以后形成水泡。蒸发的水泡将使混凝土产生许多气孔,继而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对于拌制混凝土,需要在合理并且足够科学的范畴内控制好混凝土拌制的时间及所加入混凝土拌制水分的多少。这样才能拌制出性能优越,并适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混凝土。

3.3 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

对于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而言,对混凝土进行的养护和浇筑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施工混凝土的质量。因而,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同时,浇水量的多少直接控制着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必须在科学的范畴内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浇水工作。另一方面,模板的质量也直接制约着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对于当前社会中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模板,要选用干净平整、且拼缝密实的模板。拆模的时候,需要首先确定浇筑的混凝土材质是否达标,并且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与钢筋结合;其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对混凝土要进行合理的振捣。合理的振捣对混凝土的强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使工程结构安全有效。

3.4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一般是由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的。合格的混凝土主要是由足够的水泥质量、存放的时间以及存放的环境三者共同构成的。所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合理有效地对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进行管理和分配,从而使混凝土的质量达到国家安全规定的标准。进而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的控制上,使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标准。

3.5 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因为气候、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工程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进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作业的进度。所以,对于可能出现的气候恶化、环境变坏等各种因素,必须在土木工程施工进程中予以主要考虑,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的结构和裂缝度的效果。

4 总结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11页)完美联合,是保障当代建筑行业应用技术科学化管理的有力抓手。当传统的施工技术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时,土木工程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要实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建筑行业各施工环节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再加上管理基本理论的强化,才能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质量管理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其质量也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做好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同时,混凝土施工也需要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来进行,施工方也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当前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和施工质量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混凝土施工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1.1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的要点

(1)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强调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等等事项。

(2)在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使其偏差值符合国家验收评定的标准。还应该对模版接缝处是否密合完好以及其支撑是否稳定进行检查,还要对钢筋和模版进行预检,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始浇筑。

1.2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要点

(1)材料准备

主要包含:第一、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第二、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应该避免采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生活污水来进行拌合。第三、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的检查。第四、外加剂:应该保证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资格,且要出具对于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2)混凝土拌合

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3)运输

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4)浇筑

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5)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2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2.1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要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施工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科学部门所配出来的配合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施工的现况,当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气温等发生了变化之时,应该根据变化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2.2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搅拌时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振实,不会发生离析的现象。

2.3振捣过程

混凝土在浇筑时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浇筑时振捣不良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专业的操作来进行。

2.4施工人员

作为施工的操作者和指挥者,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约束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最终用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3结束语

近年来混凝土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混凝土以高强度及良好的工作性能、优良的耐久性等技术指标为设计目标。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混凝土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兵.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问题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1(3).

第3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 加固 高效预应力

1引言

我国城镇现有建筑面积近150亿m3,其中约45亿m3的房屋因长期使用出现了安全性问题或已进人功能退化期。每年新建结构中也有部分建筑出现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程质量事故。鉴于上述原因,对以上建筑进行鉴定加固及维修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现有的加固技术除预应力加固法外,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板材加固法(包括嵌人式和预加应力法)、局部置换法、外包不锈钢网及粉聚合物砂浆加固法、改变传力路径加固法等。

2 高效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分为高效预应力加固法和预应力拉杆横向收紧加固法两种。高效预应力加固法是指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带有套管的钢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布置于被加固构件体外,通过千斤顶张拉钢绞线达到加固目的的一种加固方法。预应力拉杆横向收紧加固法采用的是Ⅰ级钢筋或Ⅱ级钢筋作为补强拉杆布置于被加固构件上,通过人工横向收紧螺栓的方法使钢筋横向收紧产生预应力,达到加固的目的。

高效体外预应力与现有的各种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加固与卸载合而为一,共同工作性能好

高效预应力加固结构在预应力加固的同时可以对原结构进行卸载。加固完成后,原结构与新加预应力筋共同承担荷载,属于一种主动加固法。

(2)强度、刚度同时加固

高效预应力加固法在提高被加固构件承载力的同时, 可使构件反拱变形和裂缝宽度减小。

(3)适用于超筋截面构件的加固

高效预应力加固法是在体外布索,与被加固构件截面内的配筋大小没有直接联系,体外预应力作用是荷载平衡的概念。所以对超筋构件加固同样有效,这一点是前述的许多方法所不具备的。

(4)对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

试验研究表明,高效预应力加固法采用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量配置,其加固量比其它方法要大。根据荷载平衡原理,高效预应力加固法可满足现有使用要求下的所有补强加固的需要。

3 高效预应力加固法的研究进展

3.1 预应力加固梁极限承载力研究

对于体外预应力梁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梁的正截面承载力,对于斜截面承载力的研究较少。长期以来,人们是用传统的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二次效应的研究是体外预应力梁极限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面。影响二次效应的因素很多,如转向块的个数和位置、预应力筋的布置、梁的跨高比和有效预应力的大小等。

目前,在体外预应力梁的承载力研究方面,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均考虑二次效应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许多计算体外预应力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塑性铰区长度法、弯矩一曲率法、计算机非线性有限元法以及利用试验结果对无粘结预应力公式进行修正。

3.2预应力加固框架的研究

除了体外预应力简支与连续梁方面的研究, 刘航等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混凝土框架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对单跨框架梁和双跨框架梁分别采用了直线筋和折线筋进行了加固,试验发现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后的框架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可减小梁的跨中挠度和裂缝宽度;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可以提高构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此外,试验还发现折线筋在提高框架梁的综合能力方面比直线筋好。沈颖坤等则对加固框架结构在水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框架可以抵消部分竖向荷载,使框架应力趋向平均化与整体受压,从而改善被加固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性能。体外预应力筋可以很好地与被加固结构协同工作,大幅度提高竖向承载力。

(2)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框架在水平和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应力分布平均化,混凝土受拉区面积减小,框架整体强度刚度上升,最大水平承载力可提高20% ,加固后结构在达到最大水平承载力后进人一个较长的屈服平台,可见针对竖向荷载进行的体外预应力加固可以基本满足一般框架结构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3)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兼有PC和RC框架滞回曲线的特点。从滞回曲线可以看出,加固预应力的作用提高了框架在水平荷载下的耗能能力和恢复力。

(4)体外力筋的应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趋势有两种:1)当水平荷载较小、框架中裂缝发展的还不充分时,有水平荷作用时力筋的应力下降;当水平荷载归零时力筋的应力回升。2)当水平荷载增大到一定大小时,框架中的裂缝发展完全、个别截面接近或进人塑性铰,而有水平荷载作用时力筋的应力上升;当水平荷载归零时力筋的应力变小,此时力筋的应力变化幅度近似的与加固后结构的水平位移成线性关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随着水复荷载的不断增大, 体外力筋的应力值也在上下波动中缓慢衰减。应力衰减的速度与水平荷载反复荷载大小、作用周期及框架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有关。

3.3 预应力加固板的研究

目前,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和单向板的研究较多,加固双向板的研究还没有。这主要是由于板的受力分析比梁要复杂得多,加之体外预应力则更难得到确切的解答。实际上,即使经典的《板壳理论》也只能对一些规则形状的板在简单的边界及荷载条件下给出解析解。

不过,体外预应力加固双向板已有工程应用。李延和等在处理某工程现浇楼板质量事故时,就曾用体外预应力加固双向板,且在加固后对楼板作了静载试验检测,发现板的跨中挠度及其裂缝都有明显减小。胡成通过单向体外预应力加固双向板的试验研究,得到单向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加固板的开裂荷载及极限荷载,改善板的抗裂与变形性能。经单向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双向板仍然具有较好的延性,并不因为刚度的增加而导致双向板延性性能的大幅度降低。此外,加固板的刚度及钢筋应变的变化规律表明,提高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力、选择合理的布筋型式以及增加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等均能有效地提高双向板的加固效果。但相比之下,合理的预应力筋布置型式对加固板的刚度和承载力的提高最为有效。在工程实践中,建议采用“中密边稀”的布筋方式加固双向板。

参考文献:

[1] 李延和.建筑结构新技术及工程实践[J].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延和,陈贵.预应力加固法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J].工程质量监督,1998(2):21-29.

第4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在我国的各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混凝土施工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1. 施工的技术探讨。

1.1施工准备。

(1)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强调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等等事项。

(2)在施工阶段,应该对该地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掌握,根据工程的需要,把浇筑工程中所必备的防雨防暑物资事先准备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在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使其偏差值符合国家验收评定的标准。还应该对模版接缝处是否密合完好以及其支撑是否稳定进行检查,还要对钢筋和模版进行预检,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始浇筑。

1.2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1.2.1材料准备。

(1)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

(2)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的检查。而选择细骨料时,应该重点检查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尤其是要对有害物质含量和含泥量进行检查。

(3)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应该避免采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生活污水来进行拌合。

(4)外加剂:应该保证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资格,且要出具对于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1.2.2混凝土拌合。

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1.2.3运输。

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1.2.4浇筑。

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1.2.5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1.2.6养护。

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2. 施工的质量管理

2.1影响质量的因素。

2.1.1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要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科学部门所配出来的配合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施工的现况,当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气温等发生了变化之时,应该根据变化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2.1.2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搅拌时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振实,不会发生离析的现象。

2.1.3振捣过程。

混凝土在浇筑时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浇筑时振捣不良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专业的操作来进行。

2.1.4施工人员。

作为施工的操作者和指挥者,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约束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最终用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2.2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2.2.1供应商。

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的时候,应该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商家。应该安排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之间的联系,对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做好计算,选择合理的车辆和路线,使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的质量有所保证。

2.2.2施工操作。

应该在周密的科学组织之上合理安排施工的速度,保证施工操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杜绝盲目的赶工。在浇筑工程中不踩踏钢筋,不移动预埋的线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

2.2.3现场管理。

应该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将越来越多。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其成为更安全的施工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第5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房屋建筑行业不断增多,建筑水平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工程建筑的一个重点,并且不断的趋于成熟,在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的质量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介绍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及提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1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1.1影响质量的因素。

1.1.1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要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科学部门所配出来的配合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施工的现况,当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气温等发生了变化之时,应该根据变化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1.1.2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搅拌时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振实,不会发生离析的现象。

1.1.3振捣过程。

混凝土在浇筑时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浇筑时振捣不良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专业的操作来进行。

1.1.4施工人员。

作为施工的操作者和指挥者,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约束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最终用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1.2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1.2.1供应商

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的时候,应该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商家。应该安排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之间的联系,对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做好计算,选择合理的车辆和路线,使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的质量有所保证。

1.2.2施工操作

应该在周密的科学组织之上合理安排施工的速度,保证施工操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杜绝盲目的赶工。在浇筑工程中不踩踏钢筋,不移动预埋的线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

1.2.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在保温养护的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的样度符合施工要求,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同时保温养护也是为了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能够极大限度地预防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前期工作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持续的时间应不少于15天。因此,保温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1.2.4现场管理

应该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2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保证工民建工程安全、可靠、耐用的基本基础和保证。为此我们应狠抓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可行措施,保证落实。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2.1从混凝土施工基础原材料入手

(1)水泥。水泥的作用不再赘述,要保证施工质量我们要根据实际工程特点、施工地气候、环境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标号和重量的水泥。严格把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拥有质量保证书或质量检测证明文件。同时要对不同批次、不同牌号水泥分别抽样送检测单位检测,保证水泥的细度、强度和安全性。

(2)骨料。选择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粒度合适的骨料。同时考虑节约成本综合考虑运输距离、货源价格等因素。

(3)混凝土配比。注重混凝土的配EE,按照施工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合适配比,不能盲目配比,保证配比的科学、准确。

(4)粉煤灰用量和细度。根据实际旆工需要选择合适的粉煤灰的细度和用量,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和易性满足使用要求。

2.2从混凝土施工过程入手

(1)严格控制用水量,保证科学的水灰比。选择用水量时我们应将配比实验结果和现场原材料的含水量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实际配比。在实际施工前必须测定原材料的含水量,根据所测数据确定合理的实际搅拌用水量,保证混凝土配E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证水灰比合适,从而达到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靠。

(2)保证搅拌时间足够。我们要加强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搅拌时间,严格遵守,避免因抢工期导致的搅拌时间不足而导致强度不均问题。

(3)狠抓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监督。我们要加大监管力度,定时定期进行混凝土工程的坍落度测定,避免混凝土的疏松,同时加大对混凝土内部抽样检查,避免空洞、漏振、漏浆现象。

(4)混凝土施工过程注意合理添加外加剂。这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例如施工过程中注意添加减水剂等,这可以保证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同时保证混凝土施工中的流动性,节约成本。此外,还需要做到减少混凝土施工中的泌水和离析现象和保证混泥土施工过程的和易性

2.3加强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施工后期防护工作至关重要,这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淋水、覆盖薄膜等自然养护法进行养护。另一方面我们采用利用热能经介质传导热量给混凝土,并对其周围湿度进行控制的热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2.4其它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方法

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同时监理部门要切实负责,认真核实企业报送施工过程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不做假;提高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水平的同时引进新的混凝土检测手段。认真熟练掌握现有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做到技术过硬,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同时积极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学会引进利用新的检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利用;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增加高端检测人员数量。检测人员要做到定期、定岗培训学习,切实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检测质量。

3结语

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起承载力作用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所以,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在房屋建设的施工中,各级安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尤其是在对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材料选择上,一旦发现在混凝土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必须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妥善的质量安全处理,避免房屋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8).

[2梁汉金,欧庆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9)

第6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迎合时代需求,加大节能建筑的创建,采用能够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改善建筑在保温、通风、节能等方面性能,同时也能缓解能源危机,解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这一矛盾。

1. 建筑节能的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建筑节能是指在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在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生产、建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能源,从而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及节约能源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用尽量少的能源,过尽量舒适的日子。

2.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当今,我国正处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m2的建筑消耗总量,接近于全球年建筑消耗总量的一半。于这个其间新建的建筑和原有400亿m2的存量建筑是否能够节能,不但关系到我国是能否降低能源供求上的紧张现况,并且还关系到了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已成为了一项当务之急的事。根据国家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的能耗非常地惊人。在建造与使用的过程中直接消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的总能耗中的30%。而使用的钢材和水泥等的建材生产能耗占有将16.7%。两项进行相加,建筑消耗占了我国的能源将近50%。我国建筑不但能耗便高,其能源利用的效率却很低,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是我国的第一耗能大户,建筑节能也就会成为全社会的节能工作之首。最近几年,我国正处在建筑高速化发展阶段,大举促进建筑节能也处了一个关键的时机。

3. 新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3.1 节能墙体的应用

我国传统围护结构墙多为无机材料组成,如砖石砌体、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如今为了节能保温的需要,引入了大量有机保温材料如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硬泡聚氨酯等,因为这些有机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要比传统墙体材料的保温性能强,所以有机保温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中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墙体。最新发明的新型环保阻燃蜂窝复合墙体材料是利用煤渣、水稻秸秆等废料生产而来,其是将废料同水泥、粘合剂经过混合搅拌压缩而成,该种节能砖既减少了废物排放又能实现清洁生产,同时其具有能耗低、重量轻、所需钢筋水泥量小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节能门窗的应用

门窗是建筑物内外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因此门窗的节能对整体建筑节能具有很大意义,建筑门窗的节能除了从提高玻璃和框扇本身的热工性能和尽量使用中空玻璃并保证中空玻璃的密闭性外,还应该从玻璃和边框接缝以及门窗框扇搭接处的严密程度着手,因为各搭接处严密才能保证空气流通量的减少。门窗节能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应做到门窗安装必须采用预留洞口的施工工艺,严禁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根据门窗不同材质来决定采用焊接、膨胀螺栓等工艺进行门窗固定,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均应保证其安装牢固;设计时应尽量增加其开启缝隙的搭接量从而减少开启缝隙宽度;根据门窗材质选用各种密封条进行密封,保证外窗的气密性;对金属框门窗在保证足够空间的条件下采用塑料、橡胶等隔热材料进行断桥处理,断桥的长度及宽度均应保证,并应保证其在安装配件时不破坏断桥;外门窗四周与墙体连接处缝隙采用聚苯板或聚氨酯等材料嵌填而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嵌填,以保证其严密性等。

3.3 节能屋面的应用

通常屋面保温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按此种正铺法,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注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注的有硬质聚氯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方便施工检修,但由于造价较高,住宅建筑尚未大量使用

3.4 其他方面的节能应用

现代建筑中主体材料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等,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则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建的绿色建筑应采用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

太阳能作为无污染、无止尽能源近年来在建筑物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的来讲,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热能应用和光电应用两方面。

4. 结语

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对新的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研究最终达到节省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房志勇. 建筑节能技术[M]. 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 涂逢祥. 建筑节能[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蔚鹏飞. 建筑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2008.

[4] 刘婕. 新技术、新材料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J]. 建筑节能,2006.

第7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工程 造价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长期以来一些宜于发挥规模效益的产品生产企业数目过多,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企业间缺乏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使得资源配置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不少地方与企业不顾经济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打内战,这极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不利于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个建设项目若出现前期决策失误,不管后期建设实施阶段造价管理如何努力,也无法挽回其损失。

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80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要求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由于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概预算制度在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我国工程管理工作的现况

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了合理定价。近几年来,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却以更大幅度增加,“僧多粥少”的供求局面使得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争得施工指定分包…面对这些不规范的市场交易,施工企业只有拼老本,保眼前,长此下去,企业缺乏更新改造的后劲,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而现行的政策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样也就更加助长了建筑市场竞争中的不规范行为。

造价控制重施工轻设计,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形成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近些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队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先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账的后果。造价多为事后算账,依附于建筑设计师,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健全,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咨询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普遍实力薄弱,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强,改革也没有完全到位,还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受主管部门的制约,不能公正的进入社会;基础差、素质低、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的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发张;行业服务规范和制度建设急需与国际接轨。

高素质人才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取得工程造价资格的专业人才不多,高级专业人才就更少了。有的虽然已经取得执业资格,耽误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在造价师从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在岗无证,有证无岗”的现象。工作内容依然是单一的,多在主管部门及领导的主观意志指令下工作,因而工作服务领域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取得早教工程师资格的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迫切需要一大批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高素质综合型工程造价人才。

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⒈ 理顺各方关系,加强配合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建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主要侧重于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管理,实现分阶段、分部门的管理,而根据政府部门职能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管理。因此,必须理顺关系、各负其责、加强协调。标准的制定应上下衔接,确保稳健的交圈。特别应加强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决策的审批关,要建立不同投资主体的资金管理审批制度,对资金不落实无保障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立项。各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开工前和年度计划中的建设资金,要把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加强和规范总概算的编制和管理,发挥总概算对工程投资的控制作用。只有抓住了项目决策建设资金落实这一关,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投资,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成,个建设施工管理单位都要认真执行造价部门的规定,造价部门应于执行定额的单位进行抽查监督,形成相互约机制。

⒉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前期,即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关键在于施工的投资觉车设计阶段,而在作出投资决策后,关键在于设计。据有关专家分析:建筑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分别达75%—95%、35%—75%、5%—3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组织施工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所以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设计阶段,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⒊ 要坚持深入现场,掌握工程动态,勒戒工程是否按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是否有的洽商没有施工,是否已经去掉的部分没有变更通知,是否有在变更的基础上又变更了。因此,在结算时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变更的计算审核,要深入现场,细致认真的核对,确保工程结算的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应采取二审终审制,第一身为内审,第二审为外审,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层层把关,是工程造价经济合理,符合现行的计价规范。

第8篇:土木工程现况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业 低碳节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17-01

目前,全球房地产业的建筑能耗占到全球终端总能耗的40%,在当前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房地产业面临着发挥房地产建筑节能的优势,实现低碳减排的要求。房地产业的节能,发展对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一、我国房地产业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房屋数量为400亿m2左右,从建筑规模看来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为686亿m2。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面积为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房屋竣工面积中,只有3%是节能建筑,即97%是高能耗建筑。房地产业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来的27%以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

二、建筑节能政策实施及其瓶颈

1.现有政策。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在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又新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了90%以上。

2.政策实施中的不足。

(1)部分标准规范不健全。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规范体系仍未建立。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只涉及到设计阶段,内容只包括降低供暖、通风、空调的能耗,对于建筑是否达到标准的节能要求并没有形成行政管理和强制性规定。此外,我国目前的标准未体现出地区差异,现行标准对部分地区过高,对部分地区则可能偏低。

(2)激励政策作用欠发挥。缺乏经济及政治方面的激励政策,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高能耗建筑没有受到税收的限制而继续建造,严重妨碍了节能建筑投资商的积极性;对业主而言,同样没有购买使用节能建筑的优惠政策。

(3)监督管理体制尚薄弱。很多地方还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或者成立起来了却由于行政隶属或行政级别关系而未能较好地履行其职能。尚未开展建筑材料和产品的节能认证,客观上影响了建筑节能产品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筑节能技术缺创新。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原因,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一直创新不足,相比房屋建造过程中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的检测、评估等配套技术的创新更为薄弱。这严重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和管理。

(5)能耗评估体系需完善。我国的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相对发达国家发展缓慢,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建立,目前根本没有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资料,缺少住宅运行能耗和费用的核算办法,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节能住宅产品和市场消费之间出现了问题。

(6)节能意识待宣传。在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上,全社会从高层到社会民众普遍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大力支持节能工作的开展,但各地市的节能发展不平衡,存在很大差异。从开发商层面看,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出于建筑节能会增加住宅建设成本的考虑,对于节能型住宅的建设无积极主动性。而消费者层面,尽管有消费者已经对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有所关注,但是节能意识普遍不强,而且由于住宅节能与否无量化的显示性评价指标,节能住宅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源费用的节省情况不能被明确了解,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愿意承担的支出也比较低。

三、房地产业“低碳时代”节能发展的新对策

1.政策扶持。首先,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和刺激房地产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在税收方面建议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许多研究表明,在能源系统中引入碳税是一种极具成本效率的手段。据测算,在2015年引入碳税,到2030年逐渐增加到30美元/t(碳当量),之后保持不变,将使中国的CO2排放减少30%。其次,房地产业低碳节能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经济及政治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得低碳节能建筑的发展更加切实可行。如采用以旧换新、给予折扣率、补贴、回扣、分期付款、先用后付款、减免税等办法吸引用户购买或更换节能设备。另外,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福利,节约能源,可以建立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节能改造。

2.建立中国特色的低碳节能评估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等。为了发展绿色建筑,我国要综合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应把市场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转化为国家或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用实际能耗数据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水平,考核建筑的规划、设计、验收、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节能改造全过程中各个系统节能工作中的绩效。这样的量化也为未来的碳税及碳交易做准备。

3.因地制宜地选用节能技术及产品。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及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应该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效果。

4.科学的节能运行管理模式。应该从业主、物业管理方、用户各方的实际利益出发,引导建立有利于节能运行的合作机制,物业的收入均应与节能管理水平挂钩。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能源管理的第三方――能源管理公司实现建筑在运行阶段的成本达到了最小化。这对有利于消除房地产企业因对节能技术及产品了解不清带来的投资风险,减少房地产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推进房地产住宅产业化,实现普通住宅建设转型。推进房地产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品型的转变,提高住宅品质,降低住宅能量消耗。在住宅设计和建造中,通过标准化、模数化、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实现住宅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现代化管理,向集约化住宅制造转变,提高住宅生产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效能,提高住宅建设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结语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节能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评估体系、节能技术及产品、运行管理模式及住宅产业化等方面提出我国房地产低碳节能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韩凤芹.支持节能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09(10)

2.雷亮,王桂花.绿色建筑:房地产发展新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3.秦佑国,宋晔皓,林波荣.关于建立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估体问题[J].中国房地信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