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期货投资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期货投资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期货投资步骤

第1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黄金期货开户步骤如下:

1、首先选择一家黄金期货交易公司,也就是日后的交易平台,建议选择资质好、服务好的公司。

2、选定公司以后,携带本人的身份证以及银行卡前往经纪公司办理期货合同签署手续,一般需要签署风险《揭示声明书》、《交易账户协议书》等文件。

3、开户完成之后,安装经纪公司提供的行情软件以及交易软件。

第2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关键词 期货 风险 内部控制

期货投资最主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企业转移、规避价格风险,它是一种预防措施,它通过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时做方向相反而数量相同的交易,如果现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给交易者造成了损失,可以被期货市场的交易盈余抵补,因此,也起到了价格风险对冲的效果。但是期货投资业务本身是高收入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由于风险控制不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如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那么,企业如何去规避在进行期货投资时可能面对的风险,如何将风险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获取高额回报?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5个方面。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正确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非减少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控制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

2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理

期货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期货投资收益的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对于期货投资活动而言,风险伴随于整个期货投资活动。也就是说,控制期货投资风险,应确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进而找出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有效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2.1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全部线路和环节,即产品从开始接收操作直到最后完工所经历的全部业务手续,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全部人工工艺、计算机操作工艺、管理工艺、监护工艺过程。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的流程:投资者在进入期货市场前,要与所选定的经纪人结合定期制定投资计划。当决定从事期货交易时,首先要向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商开立帐户,同时建立印鉴卡,签妥合约书,此后投资者资金进出全凭印鉴。交易投资者通常以电话通知的方式给经纪人交易订单,订单上包括买或卖商品种类、契约数量、提运月份及价格等。当经纪人应下订单时,即以口头复诵一遍,或以书面邮寄方式确认订单。该交易订单立即被送到经纪商办公室的电讯室,登记、打戳时间,然后立即由电讯室以电话通知交易所的交易厅内该公司的电话员,电话员记下订单传给柜台的交易经纪人,在交易厅内进行交易。成交后,经纪人即在该订单的价格上背书,如果该订单没有价格限制,则经纪人填上成交价格以后,再由电话员传回公司电讯室。客户经纪人立即以电话口头方式通知客户交易已经完成,随后再以书面确认完成。每天交易结束时,会员经纪商再将当日所有交易,报给结算单位,由结算单位进行当天的结算工作。

2.2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风险

从期货投资业务流程中可以看出,期货交易不是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它需要通过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经纪人,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表现出直观性、人际性、流程具有严格的流程方向和步骤秩序的特征、流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间界限及隐含着路线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经过对企业期货投资流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及分析后,得出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面对如下几种重要风险:

(1)期货投资方案未经有效审批。指企业期货投资部门编写的期货投资方案(期货投资建议、可研报告),未得到经理办公会议、企业内相关部门、专业公司及法律事务部的有效审批的风险。投资计划是对未来投资行动的一种说明,是对投资活动的指引,它告诉管理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依据,计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期货投资计划,首先应严格按照规定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并应列明拟选择的期货经纪公司,需保值的现货品种、数量、月份和持仓部位,说明所需期货保证金或财务支持等内容。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说了算,相关部门未对期货投资进行有效审批,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最终导致中航油在新加坡折戟沉沙。

(2)合作机构选择不当,造成损失。由于期货经纪公司是投资者和交易所之间的纽带,参与期货交易只能通过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因此选择一个服务规范、运作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期货经纪公司是十分重要的。若选择了管理不规范、信誉不好、业务素质不高的经纪公司,会对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交易风险。选择期货经纪公司应注意经纪公司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本、从业人员、办公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必须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交易服务等等。

(3)没有按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的风险。有交易就有风险,一个企业的对外交易行为主要是由合同来规范的,所以其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合同中的种种陷阱,尤其是在对方缺少履行合同的诚信时,大量无效和内容不规范的合同就会给守约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来规避风险。

第3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一、排污权期货概述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污染者之间通过货币方式交易排污权,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操作步骤是:首先,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满足环境要求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其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排放权)。其次,政府用销售、出租、拍卖或馈赠等方式将这些排放权分配给企业。最后,治理污染成本低的企业可以采用污染物处理技术,降低本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并将因技术改进而剩余的排污权在市场中出售而获利。治理成本高的企业则可以不治理或少治理,不足的排污权从市场中购买。这样,就形成了排污权交易市场,排污权的价格是可变的,但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是不变的,如此就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

(二)排污权期货的定义

排污权期货是指以排污权的配额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排污权期货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特定的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方式成交,承诺在未来特定日期或期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数量的排污权的交易方式。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涉及到商户(投机者)与排污权拥有者(套期保值者),投机者买入排污权合约,保值者出售合约,买卖合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最终买卖排污权,而是套期保值者将这个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的投机者,投机者则是承担这个风险的潜在收益大于潜在风险。

二、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排污权现货交易的风险性

由于排污权现货交易市场不具有套期保值、对投机者的规制机制以及各市场主体对风险管理能力的不对称性,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众多风险,如客户业务活动的环保风险、设备运营中的环保风险、客户融资的债务不履行风险、诉讼风险、公害风险、真实性的核查风险等等。尤其是在市场不够发达、技术检测方法和手段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这些风险很难得到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的存在可能使出售方获得的交易价格较低,不能有效补偿自身治污的费用,这就限制了交易规模,也抑制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排污权期货交易模式的功能

排污权期货交易模式具有价格发现、转移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期货所具有的功能,能极大地避免排污权现货交易的不足。首先,排污权期货具有风险规避性,随着国际上日益兴起的排污权交易市场,该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引进排污权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排污权的价格高低差距很大,引入相应的衍生工具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其次,排污权期货具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等市场功能,由于现货与期货价格具有同步变动趋势因此存在套期保值的可能性,在排污权现货交易市场和排污权期货交易市场做相反操作可以抵消风险,当买进排污权时,套期保值者就卖出排污权期货;价格上升时,投机者就会卖出期货赚取差价,价格下降时,投机者放弃期货,这样保值者就赚取保证金。最后,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与价格稳定功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反映了未来一定期间内交易者对价格走势的预测,其产生的价格具有真实性、超前性的特征,这样有利于政府根据交易者对价格的预期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引导污染源调整生产规模与方向,进而稳定市场交易与交易价格,减少市场风险。

(三)排污权期货市场对我国环保的作用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95%以上,80%以上企业属于排污较大的企业,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管理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时面临的一大难题让这些中小企业参与进来。中小企业不参与排污权交易很难实现排污权总量控制的目标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建立排污权期货市场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了间接入市的机会,通过期货市场专家理财形式避免了投资者直接承担期货市场的风险。通过这几年我国期权与期货的实践,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2007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我国在排污权交易已经为开展期货市场交易与服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我国推出排污权期货,建立排污权期货市场具有可行性。

三、排污权期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

(一)排污权期货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指出,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也符合金融工具的要求。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排污权期货是期货合约的一种,因此其确认也要符合金融工具的要求。初始确认,当企业成为排污权期货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衍生金融工具的增加。据此确认条件,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合约持仓期间,对在财务报告期内发生的排污权期货的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潜在资本利得或损失进行确认。在合约平仓时,合同权利或义务终止,此时要对排污权期货进行终止确认。

(二)排污权期货的计量与账务处理

排污权期货属于衍生金融工具一种,《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表明衍生金融工具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且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资产进行交换买卖或债务清偿的价格,公允价值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能反映排污权期货合约价值的变动和价格变动的风险,从而反映由于合约价值变化而产生的盈亏。排污权期货的公允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化的,企业根据排污权期货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1.排污权期货的初始计量。当企业成为排污权期货合约的一方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与保证金,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会计准则规定凡是衍生工具投资的企业,应设置“衍生工具”。当排污权期货计量时,可在“衍生工具”科目下设一二级明细“排污权期货”进行账务处理。排污权期货合约的投资要求在一定的期货市场中,其买卖也需在期货市场中开户,存入保证金,投资期间以保证金账户进行结算,因此在存入保证金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入保证金”,贷记“银行存款”。即当企业买入或卖出排污权期货时,按照排污权期货的公允价值,借记“衍生工具———排污权期货”,发生的相关的交易税费,借记“投资收益”,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入保证金”等科目。

2.排污权期货的后续计量。排污权期货合约的价值在持有期间发生变动时,企业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金融资产与存入保证金的账面价值,其变动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期货的结算通常都是逐日进行,交易所对当日的交易保证金进行结算,如果账户保证金余额不足,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补足,否则可能被强行平仓。在日后资产负债表日,买入排污权期货合约,排污权配额的市价上升,则按其盈利,借记“衍生工具———排污权期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市价下降,则按其亏损,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衍生工具———排污权期货(公允价值变动)”。卖出排污权期货合约,若排污权配额市价上涨,则套期保值者亏损,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衍生工具———排污权期货(公允价值变动)”,若盈利则做相反分录。

3.排污权期货的终止计量。当企业平仓或交割时,要对排污权期货合约进行终止确认与计量,其账面价值与平仓或交割收到的对家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终止计量时,按实际收到的保证金,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入保证金”等科目,按终止前排污权期货的账面余额,贷记“衍生工具———排污权期货”,按其差额,贷(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将原来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即借(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或借)记“投资收益”。

第4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关键词】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

1.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方法

1.1 风险预警内涵

风险管理专家Heins与Willams认为风险管理是有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一个连贯过程,目的在于最小成本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通过纳入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的关键变量,构建体现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对诸多指标进行主因子提取,并结合风险预警模型形成比较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减少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影响和提高预测风险的能力。

1.2 市场风险预警方法

(1)早期的预警方法

早期预警方法中代表性的是一元分析法,该方法将分析的对象样本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然后选出预先认为的判断点,超过这一判断点则视为风险。一元分析法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对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分析过于单一,使得人们对风险的判断过于简单,往往没有意识到影响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从而造成低估风险的现象。

(2)多元判别预警方法

多元判别模型基于影响风险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从多个方面考察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选取多元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组,将相对类似的因素分为一组,重点考察在在组中差别或离散程度较小而在各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模型进行有效的分析。

假设在Z模型中,各种选定因素设为,,则Z可以表示为:

其中,Z为判别值,可以通过该值进行判别风险,但也可以跟据具体的发展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临界值。相比早期的预警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能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市场风险,并能有效的提高市场风险预警的精确度。但由于影响价格的市场因素的千变万化,该模型对于不同时期的风险预警数据调整性较差,有些定性变量对于市场风险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用数据进行界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在组内变量的选择上主要是基于正态分布的假定,而这与大多的经济现象是难以吻合的。

(3)ANN预警方法

ANN预警方法为Anificial Neural Network方法的简称,即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方法是将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运行方式,应用到风险预警上的一种方神经网络的模拟法。整体上ANN主要由输入层、输出层以及隐藏层三个部分组成。ANN预警方法中有关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即前向传播和后向学习,整体上传播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而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纠错的过程,即信息是从输出层到输入层的逆向进行反馈,并对错误进行有效的修正的过程,通过学习的过程将分析的样本对象进行有效的类别划分,从而实现风险预警的目的。ANN预警方法能够对风险影响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纳,能够在分布不明确的数据中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能够实现较好的纠错能力。但ANN预警方法由于是对人脑神经网络的模拟,很难形成现实分析的稳定,使风险预警的作用受到很大的抑制。

(4)Logistic预警方法

Logistic回归法是一种最主要的二元选择分析模型,通过二元概率的选择,说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由于分析建立在累计概率的基础之上,因而对所分析的各个变量的分布设定没有正态分布的假定,能够较好的分析客观风险的实际情况。通过实现设定的分割点(如设风险点为0.5)进行判断,若通过模型算出的概率值大于分割点则意味着风险的存在。

若概率表示风险状态,则风险不发生的概率表示为。对所有指标进行判断将总分设置为,其中。,为风险预警相关比率。则:

式(5),通过该模型,可以对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有效的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缺点是对临界值进行规范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和风险要求进行实现界定。如选取0.5作为风险较严重的水平作为判断标准,则有以下分类:

2.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选取原则

防范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单单从期货市场风险度量、套期保值、保证金确定等几个方面考察显然是不够的,考察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首先应从多角度的视角选取反映我国期货市场价格的指标体系,再对各种指标进行科学的筛选后进行选择。选取的指标要能够有效的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进行合理的测度。主要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指标的选取,应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筛选和分类,使得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说服力,能够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实际现状,客观的刻画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面临的风险。

(2)系统性: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因子众多,在科学的分类和总结基础上,需要形成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构建一个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科学系统。

(3)操作性:构建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不可能将所有定性或定量因素都进行阐述。应通过科学的筛选和分类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4)实用性:构建的理论体系应能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防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体现风险预测、风险分析、风险防范等的系列性和连贯性,从而对实践具有较高的解释意义。

2.2 风险预警指标选取

(1)宏观经济指标

衡量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动情况,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考察宏观层指标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影响。

①宏观经济景气度:宏观经济一致指数()

为衡量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构建了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①,本文用宏观经济一致指数反映我国宏观经济的景气情况。

②消费衡量指标:消费信心指数()

消费行为和市场需求主导着投资取向和规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依靠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投资衡量指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率()

由于我国技术和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提高我国的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此外,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本文选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衡量投资变动指标。

④对外贸易衡量指标:外贸同比增长率()

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一直沿用“出口导向性”的战略,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据统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出口总额则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⑤政府调控能力指标:政府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

当我国期货市场出现较大风险事件的时候,强力行政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比市场自发调节更好的效果,因此,政府的调控能力会对我国期货市场风险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财政收入指标反映我国政府的调控能力。

(2)微观经济指标

本文主要从经济货币化程度变动率,通货膨胀变动率以及汇率变动率三个方面考察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①经济货币化程度变动率:货币准货币(M2)变动率()

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份额逐步增大的过程。一国商品经济越发达、货币信用关系覆盖面以及金融业发展程度越高,代表货币化程度也越高,同时期货市场具有更好的发展基础。通常情况下,用广义货币M2占GNP(或GDP)的比值(M2/GNP或M2/GDP)来表示,由于月度GDP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利用广义货币(M2,即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的变动情况代表货币的变动状况表示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变动率。

②通货膨胀率(CPI)()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人们一般会购买具有保值功能的投资品种,期货市场中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和储量的稀缺性特征,成为在通货膨胀下防范市场风险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示通货膨胀率。

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环比变动率()

当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中,有很多产品是需大量进口的大宗原材料产品。对国内主要期货品种而言,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品影响大,农场品影响小,对进口量大的期货品种如铜、大豆、豆粕、棉花、天然橡胶以及燃料油等影响大,而进口较小的品种如铝、小麦影响较小。

(3)现货市场指标

现货市场产量、价格等因素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现货价格波动率、现期价波动率、现货市场总产量、国外净进口四个指标反映我国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①现货价格波动率()

该比率是利用现货市场本月价格与上月价格的变动比率来反映现货市场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变动情况。

②现期价偏离率()

通过现价期价偏离率本月与上月的对比来反映现价期价偏离率的变动率,该指标可以反映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的偏离状况,从而反映投机的情况。

③现货市场总产量同比波动率()

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紧张的矛盾,其稳定性有利缓解期货价格呈大幅上涨―急速下跌的走势。

④净进口环比增长率()

据统计,近三年来大豆、铜以及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7%、47%以及65%②,净进口总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期货价格非理性上涨空间,有利的实现现货市场中的供需平衡。

(4)期货市场指标

市场流动性对期货合约的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市场的人气比较旺时,期货的成交速度比较快,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生成比较合理的价格,而合理的期货市场价格自然是低风险的体现,同时会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从而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考察市场流动性的指标有三个。

①成交量(手)变动率()

期货合约的成交量即成交的总手数,但成交手数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市场的流动水平,因为各个期货合约的定价是不相同的,成交量大不一定成交金额就大,因此成交量仅是对期货合约流动性“量”的衡量。

②成交金额变动率()

成交金额是指期货交易的资金量,成交量是成交合约数与期货价格的乘积。成交金额越大则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比较高,因此成交金额是对期货合约流动性“质”的衡量。

③月末持仓量变动率()

期货合约的流动性源于期货市场参与者的买卖,持仓量即为买卖双方尚未平仓的数量,持仓量大说明市场参与者有较多的买卖行为,也代表了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大。

④成交金额市场占有变动率()

从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上讲,套期保值者希望投资对象是市场占有水平比较高,行情相对稳定的期货商品。单个期货商品的成交金额无法在市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测度该期货商品市场中成交金额的情况,可以用本月与上月整个期货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来反映成交金额市场占有变动率的变动。

2.3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选取的指标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面出发,首先确定了宏观经济衡量指标、微观经济衡量指标、现货市场衡量指标以及期货市场衡量指标四个子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下共选取16个指标构成评测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管理实证分析

3.1 因子分析概述

因子分析简介:由于分析对象的指标多种多样,需要将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分析出对象的根本特征,但对单个对象考察指标过多会造成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增加,对分析问题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寻找多种因素的替代变量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此种分析方法即为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简便:因子分析师对原来的众多指标的衡量,因此计算上因子分析有利的减少了计算的工作量。其次,能有效的反映变量信息:因子分析不是对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对原有变量信息进行了重新的构造,能够有效的反映原有的信息。第三,因子分析各个变量之间是对原有众多变量某一方面的概括,因此各个因子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除此以外,因子分析中,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简化,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形成在一个低维空间状态的解释系统,这一系统比在一个高维系统空间进行解释要容易得多。

3.2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步骤

设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有多个因素如,因子分析寻找的替代变量为(其中),则这些因素可以用替代表示如下:

式(6)中可以对原有多个变量进行有效概括,而替代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小,以此减少了分析的重叠性。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如何构造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诸多影响因素的因子变量;其次是命名解释,即如何对所求得得因子变量进行命名解释。具体的讲,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有下面4个基本步骤。

步骤一,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确定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中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检验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KMO(Kaiser-Meyer-Olkin)值,该值的大小应至少在5左右,太小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大于0.7以上则效果比较好,KMO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而变量偏相关系数。因此KMO指标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一种关系,当所得的KMO值约接近于1,则表明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二是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该指标首先考察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其次通过与单位阵进行对比,从而考察相关系数,若考察的矩阵与单位阵越接近则说明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三是反映像相关矩阵检验(Anti-image Correlation Matrix):若矩阵中某些元素的绝对值比较大时,则表明考察的对象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步骤二,构造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因子变量:因子分析过程中确定因子变量的方法比较多,如主成分分析法、主轴因子法、极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使用最多的因子分析方法之一。如主成分分析主要是通过变换手段,即将原有的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化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上述过程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原有变量的第一、第二、….、第个主成分。其中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逐渐减少。数据标注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i=1,2……,n,n为样本总数;j=1,2,……p,p为样本原变量数目。

通过标注化处理后可以算出协方差矩阵R,并可以通过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从而可以求出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

步骤三,因子旋转:为增加因子的课解释性,可以利用因子旋转。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是对原变量的综合。原变量是具有物理含义的变量。对于因子变量的解释,可以进一步说明影响原变量系统构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统特征。在实际分析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载荷矩阵进行分析,得到因子变量和原变量的关系,从而对新的因子变量进行命名。

步骤四,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因子变量的得分因子变量确定以后,可以得到它们的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这些数值就是因子得分,它和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估计因子得分的方法主要由回归法、Bartlette法等,计算因子得分首先将因子变量表示为原有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如下:

3.3 因子分析实证检验

通过表1可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评测指标体系由16个指标构成。由于指标比较多,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利用计量软件SPSS16,

以铜期货合约为例,时间跨度为2007-2008年,共有24个月的数据,输入相关变量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关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检验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本文采用的是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的方法。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检验的结果可知,利用的相关变量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特别是球性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表明可以通过巴特尼特法球性(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

因子的提取遵循主轴长度(Initial Eigenvalues)即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本文一共为13个分析对象,首先提取了五个因子,但通过提取的因子数据显示,其他因子的特征值小于1。综合考虑本文提取五个因子,分别表示为F1,F2,F3,F4,F5,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前五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376、2.997、1.389、1.208、1.016。第一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9.851。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585,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7.268,前四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8.420,前五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9.169。因此这五个因子能够很好的对原有的16个变量进行有效的概括。通过因子的提取可以得到如下(表5)的结果。

为使所得的主因子(Principal Component)能够对原有变量进行更加有效的概括,可以进行方差旋转,旋转变换的目的是为了使原来的个样本点在主成分轴方向上的离散程度最大,即的方差最大,变量代表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本文采用的是Varimax(方差极大法)旋转,旋转后的因子的得分信息如表6所示。

从旋转后因子的提取结果可知,五个因子对不同变量的概括性是不相同的,第一个因子对铜期货市场总产量、货币或准货币(M2)供应量、政府财政收入、成交额占比变化以及现期价偏离率等几个变量的变动率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第二个因子对CPI、宏观经济一致指数、汇率以及对外贸易的波动率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第三个因子则对成交量、成交额以及持仓量三个指标的变动情况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第四个因子对消费和投资指标的波动率具有高的概括能力,第五个因子对则对净进口等指标的变动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3.4 Logistic风险预警分析

在进行Logistic之前,先设定二分类因变量为。由于考察的是期货市场风险,是否具有风险是一个二分变量,因此将Y设为:Y=0代表铜期货商品当月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Y=1代表铜期货合约当月是安全的。根据式(5),在主成分设定为下,可以建立如下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在该模型中,由原来的多个指标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变为二分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模型的误差项服从二项分布,使用最大似然法来解决方程的估计和检验问题。通过SPSS10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其中,Constant为常数项,表示自变量取值全为O(称基线状态)时,比数(Y=1与Y=O的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值;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每改变一个单位,比值比的自然对数值改变量。

该回归结果表明:当所有因子取值为0时,比数的自然对数值为-9.082。五个因子的系数估计值表明,F1、F2、F3、F4、F5、每改变一个单位对自然对数值的改变量分别为10.998,10.572,-1.954、8.899、4.594。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将回归模型表示为:

概率P是以0.5为对称点,因而,可以把0.5作为一个临界点作为考察风险的一个参考标准,当概率大于0.5时,表示该期货合约当月的风险性比较大,对于该种期货合约在当月应当提高风险意识,而当概率小于0.5时,代表该种期货合约当月处于较为安全的边界。

从表9预测的结果可知,铜期货合约实际安全的月份只有7个月份,在预警模型中将有风险的1个月误判成了安全的月份,预测的准确性为87.5%;而实际具有风险性的月份有16个月,预警模型中将这16个安全性的月份判成了高风险性的月份,预测的准确性达到了100%;综合的预测的准确性为95.8%,表明本文所设定的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风险预警的作用。

注释:

①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可细分四个部分:a.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b.先行指数,是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c.滞后指数,是由落后于一致指数的滞后指标合成得到,它主要用于对经济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d.预警指数,是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②高辉.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对期货市场影响的研究[R].浙江中大期货公司研究报告,第9页。

参考文献

[1]Alexandra K B,Mayer putational aspects of minizing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J].ComPutaion Management Science,2006(3):3-27.

[2]Alexei Chekhlov,Stanislav Uryasev,Michael Zabarankin.Draw Down Measure in Portfolio Optimization[J].Research Report,2003(5):11-12.

[3]Alizadeh,A.&N.Nomikos.A Markov regime switching approach for hedging stock indice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04(7):649-74.

[4]Bali T G.An Extreme Value Approach to Estimating Volatility and Value at Risk[J].Journal of Business,2003(76):83-108.

[5]Cathy W S Chen,F.C.Liu,Mike K.P.SO. Heavy-Tailed-Distributed Threshold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in Finacial Time Series [J].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08(1):29-51.

[6]Chen.C.W.S,So.M.K.P.On a Threshold Heteroscedastic Model[J].Foreca sting,2006(22):73-89.

[7]蔡纯.本次经济危机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64-69.

[8]曹忠忠.股指期货风险测算及监管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10]丁元子.杠杆效应与沪市在险价值(VaR)的计算基于GARCH-t、EGARCH-t和TGARCH-t模型的比较.统计教育,2009(1):9-13.

[11]佟德庆.期货市场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5,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2]高和.一种复杂系统的预测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2(1):101-105.

[13]郭晓亭.基于GARCH模型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风险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0):55-59.

[14]胡畏.中国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率的到期效应[J].预测,2000(1):45-46.

[15]华仁海,仲伟俊.我国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收益、交易量、波动性关系的动态分析[J].统计研究,2003(7):25-30.

作者简介:

张宗成,湖北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和期货市场。

第5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一)传统Alpha策略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lpha的概念来自于二十世纪中叶,当时约75%的股票型基金经理构建的投资组合无法跑赢根据市值大小构建的简单组合或是指数。不少学者将此现象归因于市场的有效性:由于套利的存在,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任何寻找超额收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投资者只能获得基准收益率。随着后半世纪衍生品的诞生,不少基金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收益率,这说明通过积极的投资管理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的。高收益率基金的诞生使得投资者不再满足于消极投资策略带来的回报,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取超越基准指数的收益率。而Alpha就是高于经β调整后的预期收益率的超额收益率。

Alpha策略源于资本资产定价(CAPM )模型,其最初是由William Sharpe在其著作《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投资者在市场中交易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公式表达如下:

E(Rp)=Rf+β*(Rm-Rf)

其中β=Cov(Ri,Rm)/Var(Rm),E(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E(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该公式表示单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CAMP模型认为,在有效的市场里,只有承担系统风险才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补偿,非系统风险无法获得补偿,所以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主要由其β值决定。β值越高的证券,预期收益就越高,β值越低的证券,预期收益就越低。

经济学家詹森(Michael C. Jensen)在CAP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詹森指数,用以衡量基金产品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1968年,詹森发表了《1945―1964年间共同基金的业绩》一文,提出了以CAPM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指数―詹森指数(Alpha),通过比较考察基金收益率与由定价模型CAPM得出的预期收益率之差来评估基金的业绩优于基准的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α=HPR-Rf-βi(E(rm)-Rf)注:HPR为持有期实际收益率。

优秀的基金产品在于能够通过主动投资管理,追求超越市场平均水准的超额收益。将这一投资理念量化后贯彻到基金产品中来,就是要通过主动管理的方式,追求詹森指数(Alpha)的最大化,因此Alpha策略又称为绝对收益策略。其并不依靠对股票(组合)或大盘的趋势判断,而是注重研究股票(组合)相对于指数的相对投资价值。

(二)Alpha策略与股指期货 在传统投资中,投资者承担的积极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匹配的,而要做到在不影响组合战略资产配置的条件下承担更多的积极风险,一个前提条件是市场风险与积极风险、市场收益与积极收益(即Beta和Alpha)要能够分离开来。而金融衍生品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它通过对冲能够帮助实现Alpha和Beta的分离,只要找到能提供高额、稳定积极收益的投资品种,就可以利用Alpha策略对市场收益和积极收益自由组合,提高投资收益率。所谓的"股指期货可以将现货资产组合中Beta值与Alpha值分离"即是这个道理,利用股指期货对冲现货资产组合的Beta值,在有效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剥离出超额的Alpha收益,从而将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Alpha对冲策略是股指期货的重要功能之一,海外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多年,其对冲基金利用多种衍生品工具对冲现货组合博取Alpha收益的投资策略已相当成熟。

2010年4月16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为基金经理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博取Alpha收益的有效工具。

(三)传统Alpha策略的实现原理 传统Alpha策略的实现原理并不复杂:首先是寻找一个具有高额、稳定积极收益的投资组合,然后通过卖出相对应的股指期货合约来对冲该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使组合的β值在投资全程中一直保持为零,从而获得与市场相关性较低的积极风险收益Alpha。

二、可转移Alpha策略涵义及原理解析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获得Alpha收益的有效途径――可转移Alpha(Portable Alpha)策略。其产生的理论基点在于:证券市场中一些资产管理者并不追求绝对回报,它们追求相对回报,只要能战胜特定标的,它们就达到了设定的目标。这种情形下,运用可转移Alpha策略能达到资产管理者的目标。并且传统Alpha策略对冲了市场风险,无法享受到市场上升带来的收益,因此牛市中只依靠Alpha收益往往无法跑赢大盘,因此,2000年后可转移Alpha策略在海外被广泛使用。但因为该策略需要借助现货和期货(或互换)市场同时操作,因此在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前,移动Alpha策略不得不面对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可转移Alpha投资策略的原理从理论和运作思路的解析,提出具体的实施方略。

可转移Alpha一词随个人理解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按照它的一般特征界定可转移Alpha策略是指“在维持组合系统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其余与系统风险相关度较低的Alpha收益的金融工程方法”。 可转移Alpha策略都会使用衍生品来达到所需资产或是市场指数头寸暴露,这称之为“β”。因此,经风险调整后的“α”可以来源于其它资产类别或是通过积极管理策略。“固定收益(alpha 来源)+股票衍生品(beta 来源)”的策略模式是海外市场应用比较多的可转移alpha 模式。如图1所示,在该策略中,Alpha是移动的,附加于Beta之上的,该策略的目的是将市场的Beta收益和Alpha收益分开,通过低成本获取Beta收益的同时,亦充分发挥管理者投资管理的能力,追求Alpha收益,以达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三、可转移Alpha投资策略构建与应用

(一)可转移Alpha策略构建思路 传统的Alpha策略首先是建立一个包含无风险资产(比如债券)的投资组合,然后添加Beta(即市场风险)资产,最后才是试图添加Alpha(来自于投资技巧的收益)。然而,可转移Alpha策略的顺序正好与此相反。投资者首先选择一个跟踪指数的衍生产品,这些合约使得投资者投到市场中的资金大大减少,让他们能留出多余现金投向其他投资工具中,为投资者带来Alpha收益,实现在不影响组合战略资产配置的情况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将一种投资战略产生的积极收益转移到另一种投资战略的基准收益之中。

(二)可转移Alpha策略应用方案假如一家养老基金拥有1亿美元的资金,其战略资产配置为:6000万美元配置给以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为基准的大盘股,4000万美元配置给以雷曼综合指数为基准的债券。根据实证分析,由于大盘股市场效率较高,投资经理获取的积极收益远远小于小盘股市场。但由于养老基金的战略资产配置只包括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范围内的大盘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养老基金的获利能力。运用“可转移的阿尔法”投资策略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假如我们打算从配置给大盘股经理的资金中转移出大约2000万美元,配置给以拉塞尔2000股票指数为基准的小盘股投资经理,则我们可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买入名义值为2000万美元的标普500股指期货合约(假设需要10万美元的保证金)。该项操作使我们对大盘股的市场暴露依然保持为6000万美元(4000万美元的大盘股投资加2000万美元的股指期货);其次,将剩余的1990万美元配置给小盘股投资经理,并将该经理买入的股票抵押给期货经纪商,作为履约保证金使用;第三,卖出1990万名义值的拉塞尔2000股指期货合约,对冲掉小盘股投资的市场风险。

以上操作的最终结果是,我们既保持了原有的资产配置不变,同时又获取了小盘股投资经理的积极收益。 由于该积极收益完全来自于投资经理的选股技能,与市场趋势无关,所以不论小盘股市场是上升还是下降,“可转移的Alpha”策略都可以增加组合的收益(或减少组合的损失)。

相比于传统的Alpha策略,可转移Alpha策略有更强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与共同基金一样,此类产品主要面向富有的投资者和机构。

(三)历史绩效检验 Thomas Schneeweis、Hossein Kazemi 和Raj Gupta(2006)检验了Eurex期货合约在可转移Alpha策略中作为β部分覆盖的运用效果。作者检验了多种Alpha来源,包括可转换套利、新兴市场、股票多/空头、股票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并购套利、全球宏观以及期货管理等策略。作者采用了1992-2005年DAX指数和1998-2005年Dow Jones EURO STOXX 50指数的数据。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组合绩效得到了提高。一个分散化的对冲基金组合,利用DAX指数期货,可以得到11.66%的年化回报,这比DAX指数8.54%的年化回报高300多个基点;可以发现,可转移Alpha策略有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

四、可转移Alpha策略实证设计与研究

(一)构建步骤构建可转移Alpha策略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依据一定模型,确定可能产生Alpha的资产类别;第二,在不同选择期内,依据优选模型动态构建现货组合;第三,在不同持有期内,建立优选组合的现货头寸,通过“现货部位+合并后期货部位”构成,以获得Alpha。

(二)实证方法 本文实证研究以符合样本条件的开放式基金作为现金池,采用国内优选开放式基金组合+沪深300股指期货多头策略构建,并留有5%现金仓位;实证样本区间选择为2003年4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样本区间动态划分为两个阶段:选择期、持有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持有期现货组合的构建依赖于选择期模型测算的结果。选择期以信息比率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基金组合的优选。

(三)实证结论 我们通过“开放式基金组合+股指期货”构建可转移Alpha策略,其中Beta部位期货保证金按照计提全部投资的30%模拟现货指数收益率,另外65%用于Alpha部位及其套保,剩余5%现金以应付不时之需。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可转移Alpha策略获得了成功,各不同选择期和持有期的组合均获得了持续且显著的可转移Alpha超额收益,对优组合来说,一般选择/持有期越长,超额收益率越大,见表1。

五、可转移Alpha策略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Alpha收益存在较大的吸引力,但是我们也要提醒投资者注意,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投资者按照某种方法就一定可以持续获利。 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α与β部位资产类别相关性波动的风险 转移Alpha策略要求α部位与β部位的资产具有低相关性的特性。尽管根据历史数据检验得出α部位与β部位的资产具有很低的相关性,但未来α部位与β部位的资产相关性有可能存在陡升的风险,此时可转移Alpha策略会偏离本意,而是通过更高的β部位暴露市场风险而提升组合的收益率。

(二)β系数变异 β值也是影响投资者获取Alpha收益的重要因素。对于基金而言,如果前期用历史数据测试的β值进行实际对冲,但现实中的β值与之前计算的相差很大,那么对冲效果就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能否准确预测β值在对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Alpha收益和系统风险收益得以分离的关键。

(三)Alpha收益变动 Alpha收益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基金经理对股票价值的判断、资产配置、时点把握等因素将对整个基金组合构成较大影响。也就是说,较高的Alpha要求基金经理的股票挖掘能力和基金管理能力必须超越平均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地发掘有Alpha收益的股票。

(四)投资者的容忍度对于历史数据来说不同的容忍度对于可转移Alpha策略的收益率影响重大,如果投资者的容忍度较高,也就是能够承受下跌风险的能力较强,我们构造的可转移Alpha策略可以明显地跑赢大盘。另一种情况是,投资者容忍度较低,可转移Alpha策略在某一个时间触发了平仓股指期货合约,将所有资金全部投资于α的策略。这种情况下可转移Alpha的收益不如全部投资于Alpha的策略。因此,只有当行情波动较小,或处于牛市或者投资者能够承受一定的容忍度时,可转移Alpha策略才能显现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第6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关键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控制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104-02

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目前是世界上交易量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也是公认的股市上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1]。2007年3月份总理签署第489号国务院令,公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条例自2007年4月l5日起施行。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条例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商品期货交易扩大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009年1月8日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股指期货推出后,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一些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防范。

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

1.降低交易成本,增大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在证券市场的多种交易工具中,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是最低的,而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高度的正相关性,也使得股指期货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带动现货市场交易量的提升,从而增加整个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推出股指期货后,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由于流通盘较大、价格波动小,以获取短期价差为目的的资金不愿意购买,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较弱。但是,由于大盘蓝筹股对指数的影响权重大,投资者为了在两个市场间套利,就必然更加关注大盘蓝筹股,大资金如社保、保险资金等就必然更多的流入大盘蓝筹股,从而拓宽股市资金来源,提高股市的社会参与度,增强市场的流动性[2]。

2.有效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市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与国际股市相比仍是新兴的不成熟市场,股价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相对较高,并且这种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进行回避,如何规避高比重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阻碍我国股市发展的一大难题。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够使投资者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对冲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改变了过去只能以卖出现货股票来规避风险的方式[3]。

3.促进价值投资,抑制投机行为

目前,我国股市投机气氛较浓,很少有投资者长期持股,有行情时就一拥而上走短线,没有行情则纷纷离场。投资行为的短期化,使投资环境和上市公司的筹资环境趋于恶化,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长线投资者无法在市场上规避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因而匆匆出市。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长线投资者可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其持股成本,规避股价下跌的风险,这将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最终对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

4.优化投资者结构,强化机构投资人优势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基金应成为市场的主力,但在我国,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市场的非理比较严重。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可以做空的前提下,机构投资人显然具有散户难以比拟的优势,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由于股指期货投资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其投资理念与股票现货市场有着本质区别,而中小投资者往往缺乏必要的投资技能,抗风险能力低。另外,股指期货投资门槛较高,初步要求投资者资金量要在50万元以上,而根据最新统计,A股市场投资者资金量在30万元以下的占投资者总数的89%,50万元以下的占95%。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投资股指期货来进行套利和保值将主要是大机构之间的博弈 [5]。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多地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优势,为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5.促进证券市场国际化

近年来,以股指期货为核心的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股市的国际化、现代化不仅要看其市场规模、上市公司的质量,还要看他在交易品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方面的成就。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推出了股指期货,我国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与国际接轨,推出股指期货是我国股市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二、股指期货推出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

1.股票市场波动范围加大

当前,我国的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动“翘翘板”效应产生的,股指期货推出后,这两种市场的变化原因不单是资金流动,更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对冲套利”策略。例如,机构采用“先买后卖”股票指数套利时,开始资金从股票市场向期货市场流动的原因不只是机构在期货市场上需要资金,更是为了打压股票指数而抛售股票;而他们后来卖出股指合约时,资金从期货市场返回股票市场的原因也不只是购买股票需要资金,更是为了拉升股指。对套利者来说,拉升股指套取股指合约差价甚至比炒股赚钱更重要。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资金将融为一体,两个市场涨跌波动互相影响,因果连动,导致股票市场波动范围加大。

2.股票市场行情分析难度增大

股指期货推出前,广大投资者主要利用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股市行情,但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不能只研究某只股票情况以及大机构在该股票上持仓与趋向,而应审视全局,分析大机构在多个市场上的持仓状况与行为趋向,要注重审视期市和股市等整个金融市场状况。例如,大机构在买入股指合约阶段他们控盘的指标股即使价位已经很低,它将来可能还会继续下跌,打压该股就是为了压低股指,从而配合在期市中买入股指合约的活动。股票市场起落波动将明显依附于期货市场中股指合约交割月份的分布状况。股价曲线的波峰或波谷将常落在股指合约的各交割月的相应时点上,在这些时点上一般都会留下期市多空激烈争夺的痕迹[6]。

3.容易产生不公平交易及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联动关系,就会使得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在交易中不顾中小投资者利益,运用股指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牟取暴利。此外,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者通常也是股票现货的经纪商或自营商,这就使得其可能在经营自营业务时,因其客户即将在某一市场上从事交易而抢在客户前在另一个市场下单,为其自营账户牟取利润,从而在现货或期货市场产生不公平行为。

4.导致监管成本加大

近些年来,尽管证监会在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监管指导思想未能完全落实、多层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手段和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对投资者持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缺乏制度保障等。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缺乏一个较好的政策环境基础;另外,股指期货的引入是对原有交易机制的一大创新,在交割方式及运行规律方面都不同于商品期货品种,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对市场的不良影响,必然要求管理层在监管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三、应对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严密的法规和监管体系

为了保证股指期货交易安全运作,必须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在成熟的市场,股票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监管。美国有《商品交易所法》、《商品交易委员会法》、《商品期货交易法》。它还成立了具有独立监管权的CFTC。香港也有成熟的法律约束《商品期货交易条例》。在金融期货监管机构上,由立法局设立了香港商品事物监察委员会。目前,我国《期货法》还不完善,因此,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对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风险监管制度,通过立法加强保证金制度、价格限制制度、限仓制度、强行平仓和减仓制度、结算担保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约束各个层次投资者的行为[7]。我国在期货交易方面已形成了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但还不够,应该加强专业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由于股指期货的涉及面较广,证券公司、各种投资基金、银行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因此,应加强央行、银监会、保监会三方的沟通和协调,定期召开会议,相互交流信息,实现联合监管。

2.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

要确保股指期货合约的功能发挥与不纵,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当前我国现有股票指数的设计存在严重不合理之处。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在指数中占据了过多的权重,一两只股票的异动就能对股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投资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对其操纵。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际惯例,由权威机构编制能综合反映中国股市整体状况的统一股票成份指数,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从中国股市特征来看,成份指数的流通市值应占中国股票A股总市值的50%以上,以确保股指期货交易的不纵[8]。其次,在合约其他条款如交易单位、涨跌停板、头寸限制、结算价、保证金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既有利于股指期货流动性又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

3.重视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

目前,国内股市只能单向做多,缺乏做空机制。在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同时进行多空双向交易,这样就产生了市场不对称问题。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做多的参与者可以通过买入股票达到推高指数的目的,实现在期货和股票持仓上双赢,会使现货市场产生大规模震荡,不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所以,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股票现货市场的沽空机制[9]。另外,为了提高股指期货的风险监控与运作效率,必须打破证券市场间的壁垒,加强两个市场间头寸的统一管理,建立风险管理的联合机构,应尽快建立一种约束制度使现货与期货市场相互制约,避免一个市场的波动在两者之间循环而导致的放大效应。

4.注重对投资者的培养和教育

股指期货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广大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其并不十分熟悉,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对于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要通过对广大投资者的广泛深入教育,让他们尽早熟悉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和交易规则,能够对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充分了解交易风险以及防范措施,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树立理性投资的观念,从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可以通过较高的保证金要求、较大比例的交易基数来提高进入门槛,将投资者锁定为机构投资者。待将他们培育成熟后,再逐渐向中小投资者开放,用机构投资者成熟的投资手段去引导中小投资者。

参考文献:

[1] 刘仲元.股指期货教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12-14.

[2] 刘凤根,王晓芳.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3):45-57.

[3] 王菁菁.当前开展股票指数期货的条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23):119-120.

[4] 俞帆,向光荣,李东.浅析股指期货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1):376.

[5] 刘考场,李树丞,舒杨.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7):52-53.

[6] 俞帆,邹维勇.浅析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消极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8,(14):66-68.

[7] 于新力.解析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的市场影响[J].商业周刊,2007,(11):77.

第7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关键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交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3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74-03

一、引言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作为标的资产,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刻交收“一定点数的股价指数”的标准化合约。由于其以股价指数为标的资产,其交易存在一些特殊性质:合约到期时,股指期货采用现金结算交割而非实物交割;股指期货合约规模不是固定的,而是按照开立股指期货头寸时的价格点数乘指数点所代表的金额确定。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货的推出意味着单边市的终结,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 从此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做空工具。投资者除了“做空”以外, 还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实现“套利”、“套期保值”等多种投资策略。它的推出不仅会对股票、基金和权证等金融工具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将能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模式。

二、套期保值理论

金融市场主要有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三类交易者,其中,套期保值功能是远期和期货产生的根源,也是期货最重要、最应发展的领域。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就是指投资者由于在现货市场存在一定的头寸和风险暴露,运用期货对现有的风险进行对冲的风险管理行为。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主要有两种类型: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多头套期保值即通过远期的多头对现货的空头进行套保,这类投资者主要是担心资产价格的上涨风险,其主要目的是锁定未来的买入价格。空头套期保值即通过期货市场的空头对现货市场的多头进行套期保值,这类投资者主要是考虑到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其主要目的是锁定未来卖出价格。

在具体运用套期保值策略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⑴选择合约的种类;⑵选择合约的到期日;⑶选择合约的头寸方向;⑷选择合约的交易数量。在合约的选择中,同期保值者主要应选择具有足够流动性且与被套期保值资产的现货资产高度相关的合约品种,以尽量减少基差风险。在合约到期日的选择上,一般的操作原则是尽量避免在期货到期的月份中持有期货头寸,因为期货价格在到期月中常常出现异常波动,可能给套期保值者带来额外的风险。因此,在期货到期日与套期保值时间无法完全吻合的情况下,投资者通常会选择比套期保值月份略晚但尽量接近的期货品种。如果出现套期保值的到期时间超过市场上所有可得的期货合约到期时间的情况下,套期保值者可以使用较短期限的期货合约,到期后再开立下一到期月份的合约,这个过程被称为“套期保值展期”,但可能给套期保值带来额外的风险。

三、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和相关研究回顾

自从Johnson 和Stein 开始引入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解释套期保值问题后,最佳套期保值比率以及套期保值有效性问题逐渐成为期货市场研究的热点。他们认为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实际上是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 套期保值者根据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方差确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 以使收益风险最小化或效用最大化。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最常见也是最一般性的是“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所谓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就是使得整个套期保值组合收益的波动性最小化的比率,具体是指套期保值收益的方差最小化,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h=,在得到h之后,实际需要的期货合约数N=h×。最后,最小套期保值比率的方差有效性可以通过检验风险降低的百分比来确定,公式为e=,其中?滓2为现货收益率的方差,?滓2为套期保值收益的方差。

随着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很多学者开始批评运用最小二乘法(OLS) 计算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的缺点, 即残差无效性问题。如Bell和Krasker证明了如果期货价格的变化依赖于前期的信息, 那么这种传统的计算方法将会错误地估计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 Park和Bera指出,由于这种简单的回归模型会忽略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序列的异方差性, 因此传统的OLS不适合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 Herbst、Kare和Caples以及Myers和Thompson也发现利用OLS进行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会受到残差项序列相关的影响, 同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协方差以及解释变量的方差也应该是考虑信息的条件统计量,为了消除残差项的序列相关和增加模型的信息量,可以利用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 进行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而且这种模型可以更广泛应用于各种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模式, 改善传统模型受制于诸多前提假定的情况。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 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学者们开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最佳套期保值比率问题, 并且提出了一些基于条件方差的动态套期保值比率计算方法。另一个被更广泛关注的问题是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对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的影响。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 为了得到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研究者往往利用数据的变化量进行研究。协整理论同时考虑了金融时间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他们认为,对于两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如果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 那么这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就存在协整关系, 同时也就一定存在一个误差修正表达式(ECM)。误差修正模型(ECM)同时考虑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不平稳性、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关系。

四、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本文选择的数据为2010年4月19日至2011年10月19日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IF300和指数型基金ETF50日净值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新浪通达信客户端。Ft表示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日收盘价,St表示ETF50日单位净值。LnFt和LnSt分别表示其对数序列。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日收益率Rft=?驻lnFt,ETF单位净值日收益率RSt=?驻lnSt。

首先,进行价格序列的描述性统计和单位根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沪深300股指期货日收益率均值大于ETF50单位净值日收益率,其方差也大于ETF50,说明其市场波动风险也稍大。从偏度和峰度分析,两收益率序列都是左偏的尖锋分布,从J-Q统计看,两收益率序列都足够大,不能认为两收益率序列服从正态分布。

从表2中得出两收益率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91,两者的相关性较高,可以利用IF300股指期货对ETF进行套期保值。

其次,检验两序列的平稳性,对ETF50和IF300的对数序列和收益率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和PP检验,在分析它们平稳性的同时以确定它们的单整阶数,进而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从表3中可以得出,ETF50的对数序列和收益率序列都是平稳的,而IF300的对数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说明对数序列存在一阶单整。协整关系首先要求两变量是相同的单整阶数,由于lnSt的平稳性和lnFt的一阶单整,所以lnSt和lnFt不存在协整关系,由此基于协整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在此并不适用。

(二)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日收益率序列和ETF50收益率序列都是平稳的,但都不服从正态分布。同时由于LnFt和LnSt不存在协整关系,所以以下主要基于OLS模型、B-VAR模型和ARCH模型对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估计。

1. OLS模型估计

回归方程为

R-squared=0.831554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892973。

2. B-VAR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

其中 St、 Ft,分别为现货和期货的对数收益率,Cs、Cf为常数项, ?着ft、?着st为服从独立分布的随机误差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为h= ,上述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也可通过下列回归方程给出:

经过回归后得到回归方程为

Rts=0.876557Rtf-0.107550RtS(-1)+0.100912Rtf(-1)

R-squared=0.834421 Durbin-Watsonstat=1.984269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876557。

3.GARCH模型套期保值研究

OSL简单线性回归方程要求模型的残差项是独立同分布的, 而金融时间序列的扰动方差稳定性通常比假设的要差。Engle(1982)发现大的及小的预测误差常常会成群出现,变现存在一种异方差,其中预测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后续扰动下的大小。因此Engle提出了ARCH模型,并由Bollerslev,T(1986)发展为GARCH模型。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套期保值的静态模型一般为:

均值方差:

方差方程:

其中it-1为t-1时刻的信息集, ?滋t的条件方差?滓2t由三部分组成,即常数项?棕、前i期的残差平方项?滋2t-i和前j期预测方差?滓2t-1。首先对模型中的回归残差项?滋t进行ARCH检验,在滞后阶数为p=4时其结果如下:

(下转87页)

(上接75页)此处的P值为0,说明残差项?滋t存在ARCH效应。回归结果为均值方程 Rst=0.866032Rft

方差?滓2t=2.21E-05+0.193263?滋2t-1-0.037086?滋2t-2+0.090529?滋2t-3+0.068505?滋2t-4 R-squared=0.831501

再对这个方程的异方差进行ARCH LM检验,得到均值方程的残差序列在滞后阶数p=4时统计结果:

此时的P值概率为96.8%,可以认为该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说明此模型消除了最小二乘法(OLS)残差序列的条件异方差。此模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866032。

五、运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策略

第一,对已有的投资组合进行系统性风险性测定。系统性风险是总收益变动中由影响所有股票价格的宏观性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它源于公司之外,由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引起,而且作用时间长,涉及面广,这类风险无论购买何种股票都无法避免,不能用多元化投资来规避。一般用β系数表示股票的系统性风险的相对程度,用R2表示股票系统风险绝对大小。系统性风险越大,说明投资组合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性更高。 第二,从投资组合中剔出系统性风险较低的股票,保留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股票。此步骤是为了更好地消除非系统性风险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

第三,对市场行情做好研判的前提下,确定套期保值的期限和合约数。本文中分别以OLS、B-VAR、ARCH模型说明了合约数的计算方法,具体情况下,可以考虑期货合约收益率与组合收益率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关系以及收益率波动的集聚性等特征,确定最佳的套期保值比率,然后计算出所需的合约数。

第四,建仓后持续评估组合风险性大小,动态评估套期保值组合的有效性,一旦风险性超出可以承受的比率,套保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则考虑在一定的条件下结束套期保值策略或者对期货合约数重新进行调整,对期货合约进行加仓或减仓处理。

参考文献:

[1] 高辉、赵近文.沪深300股指套期保值及投资组合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7,(04).

[2]冯春山、吴家春等.国际石油市场的ARCH效应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3,(02):18-20.

[3]付胜华、檀向球.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研究及其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9,(04).

第8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关键词:期货合约;远期合约;套期保值;投机套利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在基础金融工具交易之上,为减少及转移金融市场风险所派生出来的另一类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对象是合约,而不是合约的标的物,但其价值取决于标的资产基础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波动。常见的基础金融资产为外汇、利率及证券,相应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大致为金融期货、金融远期、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兴起,其复杂性与灵活多变性为传统的会计理论框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信息披露,而这则取决于会计程序的规范。准则制定机构对金融工具表内列报与表外披露关系的探讨与实践也历经了漫长的演进过程。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为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提供了规范性指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企I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也对金融工具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作出了规定。

期货合约、远期合约作为衍生金融工具里的主要两类,本文就以期货、远期合约为例,先分析这两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机理,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探讨其各自会计处理。由于企业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不仅是套期保值,还存在投机套利。前者是为对冲基础金融工具或者是现货价值波动风险、提前锁定成本而进行的一种价格保证的交易。后者则是基于对未来价值趋势预测,通过低买高卖,单纯为获利而进行的交易。为充分反映这两种不同目的的业务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不同影响,及不同的交易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这两种交易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本文还分别探讨了这两种持有目的下各自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期货合约交易机理及会计处理

期货合约是指合约双方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规格的商品或金融资产的,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买卖双方均需在交易所执行合约,交易所通过保证金账户或逐日结算确保合约的履行。一旦交易一方未能足额交付保证金,交易所则采取强制平仓措施,使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履约保证。期货合约因每日结算,使交易双方当天的盈亏得以实现,形成实际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或者流出。而这样的内容是其他合同、协议等所不具有的。基于此,准则要求通过设置“期货保证金”账户,记录交付的保证金及其变化情况,保证金业务一直贯穿期货合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终止确认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企业在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建仓时,要记录交付期货保证金的业务。在对期货合约持仓期间,期货价格发生变动时,要记录因有利变动而增加的或因不利变动而支付追加的保证金业务。当对期货合约进行平仓时,还要记录将支付的保证金收回的业务。由此可见,期货合约有关的保证金业务是期货合同会计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设置“套期损益”、“期货损益”账户,记录期货合约价格变动形成的持仓浮动盈亏或平仓盈亏,期货交易发生的手续费也通过该账户核算。“套期损益”账户针对套期保值业务,“期货损益”账户则是针对投机套利业务,以分别列示不同目的业务的盈亏情况。无论是套期业务还是投机套利业务,期货合约会计均需设置“购进期货合同”、“卖出期货合同”账户,来登记合同的买入或卖出,即建仓或平仓之时。并通过设置“期货交易清算”账户作为辅助登记或冲销业务,类似一般业务中的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这笔业务的设置体现了,虽然期货合约大多不会进行标的物的实物交割,且仅是支付了保证金及交易的手续费。但为了实现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列报,充分发挥期货合约会计的作用,按照重要性原则均需反映期货合约名义金额相关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交易实质不尽相同,本文分别讨论其会计处理的思路和方法。

(一)期货合约套期保值会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期货合约会计需首先按业务目的对期货业务进行划分。如果满足套期保值项目的标准,期货合约则要按套期保值的方式处理,将期货合约市场价值的变化计入被套期保值项目的价值中,构成被套期保值项目价值的组成内容。通过设置“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账户,核算、记录企业的套期保值项目及被套期保值项目的情况。“套期工具”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被套期项目”则主要反映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对境外经营净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风险变动的投资项目,均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损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将套期保值分为三类: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其各自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着重讨论公允价值套期的情况,公允价值套期中,套期工具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也需按此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本文以利率期货为例,展示期货合约套期保值会计的处理。

例1:2016年1月,A公司持有B公司发行的100 000元的公司债,并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6年3月,A公司打算在6月份将持有的B公司债券出售。为了避免债券出售前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的风险。A公司在4月1日卖出10份面值10 000元的债券期货合约,总合同价格98 500元。由于5月份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该期货合约市价总值在5月份下降了5000元,A公司持有的B公司债券债券市值为96000元,价值实际损失了4000元。A公司于5月31日买入10份期货合同平仓。期货合约初始保证金数额为3000元,每次交易的手续费为500元。

分析:该公司在短期内欲出售B公司债券,卖出期货合约的目的为抵消利率变动导致的债券价值波动风险。被套期保值项目为B公司债券价值,此套期保值为公允价值套期保值。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 4月1日A公司卖出期货合约建仓。

借:期货交易清算98 500

贷:卖出期货合同98 500

借:被套期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0 000

(2) 4月1日A公司交纳初始保证金及交易手续费。

借:期货保证金 3 000

套期损益――手续费500

贷:银行存款 3 500

(3) 5月1日A公司由于期货交易盈利增加的保证金。

借:期货保证金5 000

贷:套期损益 5 000

(4) 5月31日A公司购入期货合约平仓,并交付交易手续费。

借:购入期货合同 93 500

J:期货交易清算 93 500

借:卖出期货合同98 500

贷:购入期货合同95 000

期货交易清算 5 000

借:套期损益――手续费500

贷:银行存款 500

(5) 5月31日A公司收回期货保证金8000元(3000+5000)。

借:银行存款8 000

贷:期货保证金8 000

(6)5月31日A公司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借:套期损益4 000

贷:被套期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 0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6 000

贷:被套期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96 000

准则中规定,在套期保值列报时,若符合公允价值套期的情况,则“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应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衍生金融资产”项目,贷方余额应列示在“衍生金融负债”项目,“套期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应列示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二)期货合约投机套利会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若期货合约不能满足套期保值项目的标准,则要按照投机套利会计规定处理。投机套利业务中,期货合约市场价值的变化随保证金的增减变化,计入企业当期损益,进而影响企业当期的综合收益。与套期保值相较,期货合约的投机套利者没有对现货进行相应的交易,没有对冲机制安排。而是仅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利用价格波动赚取预期差异来谋求利润,在市场价格变化期间即应确认期货合约的利得或损失。发生的与期货合约相关的手续费,在发生当期也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企业本期利润。由此可见,投机套利的会计处理办法符合其交易实质,能真实、及时的在报表中反映此类型经济活动的运行后果。本文在这部分内容中,以股指期货投机套利业务为例,演示期货合约投机套利的具体会计处理。

由以上例题的会计处理不难看出,套期保值项目比投机套利项目会计处理步骤要多。以公允价值套期为例,套期保值会计需多出一项“被套期项目”业务,需记录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而进行的账面调整。且期货合约虽未按照合同名义金额进行现金交易,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标的物的交割。但在建仓与平仓时,期货合约会计需按照合同名义价值总额列示此项业务相关的资产与负债。

二、远期合约交易机理及会计处理

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标的商品的合约,往往以外汇为标的资产。不同于期货合约,远期合约通常不在交易所内交易,只要双方同意,便可以任意设定日期、交易金额、及数量,且远期合约的价值是从合约开始执行之时到当期时刻的价值变化,非每日结算。没有独立第三者参与、执行、强制该衍生品交易的实现。因此,远期合约交易形式灵活、高度面向用户,但存在不履约的风险。与期货合约持有目的类似,远期套期保值者往往通过远期合约金融衍生品来管理风险,回避价格风险或提前锁定成本。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往往是通过期汇合约对公司已发生的外币债权、债务进行套期保值,可以抵消汇率变动的风险。投机者则利用远期合约衍生品来下赌注,自行承担资本风险,通过市场价值波动来牟取价差利润。故对于远期合约会计,准则也要求首先按照衍生金融工具持有目的和具体应用,将远期合约会计分为套期保值会计和投机套利会计。与期货合约处理原则一致,投机套利业务不属于防险会计准则范围,一般的处理要求是将套期保值项目公允价值所致的利得和损失,在发生时即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账户设置上,也需设置“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去核算、记录企业的套期保值项目及被套期保值项目的情况。在这部分内容中,本文将以外汇远期合约为例,简称期汇合约,探析远期合约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一)远期合约套期保值会计

例2:A公司12月初从美国进口B公司的一批商品,商品总价50 000美元,约定3个月后以美元结算货款。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为6.5:1。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A公司与银行签订了3个月以后按6.55:1的汇率购买50 000美元的期汇合同。当年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为6.6:1,且远期外汇合约的市场价值为,2个月美元对欧元的远期汇率为6.65:1,次年3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6.59:1。A公司的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A公司12月1日购进商品。

借:库存商品 325 000

贷:应付账款 325 000

借:应付账款 325 000

贷:被套期项目――应付账款

325 000

因签订的远期外汇合同的公允价值为零(6.5

(2)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套期保值账面价值,远期外汇合同的公允价值=(6.65-6.55)×50 000/(1+2%×2/12)=4983。

借: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4983

贷:套期损益 4983

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6.6-6.5)×50000=5000

借:财务费用 5000

贷:被套期项目――应付账款

5000

(3)结算日远期外汇合同的公允价值=(6.59-6.55)×50 000=2000,应确认的套期损失为4983-2000=2983,且应付账款账面价值减少(6.6-6.59)×50 000=500。

借:套期p益 2983

贷: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2983

借:被套期项目――应付账款 500

贷:财务费用 500

(4)A公司按照约定的远期汇率进行支付货款

借:被套期项目――应付账款

327 500

贷:银行存款 329 500

(5)A公司将各套期账户冲平。

借:被套期项目――应付账款

329 500

贷:银行存款 329 500

借:被套期项目――应付账款 2 000

套期损益 2 000

贷: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2 000

财务费用 2 000

在本例中由于被套期项目是应支付的货币,除了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外币应付业务由于汇率变动而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应记入当期损益。

(二)远期合约投机套利会计

远期外汇合约投机套利会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具体来讲,准则要求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的部分,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确认当期损益。

例3:A公司预计在未来阶段美元将贬值,在2015年11月初便与银行签订远期合同,于2016年4月以人民币对美元7:1的汇率卖出10万美元。假定:2015年11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7.2:1。资产负债表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6.95:1,2016年4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为6.9:1。

(1)A公司2015年11月1日,因为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为0,不需做会计处理。

(2) A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由于汇率下跌,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7-6.95)×100000=5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5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3)A公司2016年4月1日进行实物交割。

借:银行存款 7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69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 000

投资收益 10 000

三、关于处理及列报的思考

综上,期货合约会计处理与远期合约会计处理思路大体一致,都需按照业务目的划分套期保值会计和投机套利会计,但具体步骤又有不同。远期合约因其非标准化特点,不需要进行保证金业务处理,也不需先按照合同名义金额确认面向未来的资产或负债,而是结合公允价值会计,将远期合约的理论价值计入账簿。从前文的具体应用中可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无论是在资产负债表衍生工具会计中还是衍生工具价值变动会计中都得到了极大的应用,符合国际准则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基本计量属性的要求,使得合约从订立到履约的过程中,都能够及时反映其价值波动。但高复杂性的衍生金融工具,仅通过表内列报无法全面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所以准则除了对金融衍生工具要规范会计处理、列报工作,还应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要求的改善,以更好的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4.

[2]耿建新等. 商品期货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

[3]郑磊等. 金融工具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马克. 衍生工具与套期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5]施兵超. 金融衍生产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第9篇:期货投资步骤范文

此前的2012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指出,要“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石油期货交易,到1998年大规模期货行业清理整顿之后,我国仅保留了大连、上海、郑州三家期货交易所。同时,取缔了所有石油期货交易品种。在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之下,预计推出的原油期货则具有不同以往的时代意义。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4月17日曾表示,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原油消费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量之大占到全球新增产量的70%到80%。目前亚太地区已有部分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属区域性市场。我国将继美国、英国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以争夺原油定价权。

不难看出,将要推出的原油期货已被贴上了“中国标签”,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也备受期待。

然而,在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改革的步伐中,如何解决好原油期货流通环节的障碍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问题,成为关键所在。

计价选择

在原油期货的设计方案中,首先被提及的是计价方式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上报给监管部门的两套方案,第一套“准方案”是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第二套备用方案则以人民币计价。

宏源期货首席分析师吴守祥称,第一套方案是为了方便国际投资者参与,国外流通的人民币比较少,国际投资者手上一般都是美元,以美元报价有利于国内市场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市场。

相比之下,以人民币计价更利于国内投资者的参与。

一位期货专家分析,以美元计价的可行性更大一些,是因为这会推动国内的人民币改革,和国内的基本账户的放开,这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一致。

首创期货公司能源化工部高级研究员高春民说,以美元计价利于市场的顺利开展,未来中国的期货市场可能更容易被国际资本认可。

然而,无法回避的阻碍依然存在。“在中国期货市场里,没有出现过以美元计价的方式,日后人民币和美元能否进出较为自由是很重要的。另外,这对于服务国内企业的方面帮助较小。同时关系到重要的交割问题,许可证制度使得只有少数企业拥有大量石油,如果进行实物交割,能拿得出石油的空头很少,流通环节的方面无法回避。有可能原油期货推出的时间比市场预期的要晚。”高春民说。

也有专家表示,原油期货市场涉及货币问题,国家希望原油期货真正发挥作用的决心会促进货币政策的加快推进。

业内人士强调,我国期货市场很久没有直接对国外投资者开放,如果原油期货顺利推出,将会突破这个概念。用美元计价固然方便了国际投资者,但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人民币如何兑换成美元就成了问题;另一方面,国际投资者也有投资人民币的,交易时又如何换成美元?实际上考虑到我国外汇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应是逐步的过程。也有可能在某一个前进过程中出现跳跃性发展,加快质变的发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选择结算货币更重要的是,用这种货币是可靠的,并且需要水到渠成。

中国是最大石油进口国之一,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7%,中国的需求会对世界的价格产生影响,如果我国有石油期货可能会使其价格更有影响力,但以美元或人民币计价还要取决于交易对方是否接受。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

“中国时区”

我国推出原油期货,在交易上将填补全球时间上的空缺,是比较优势所在。

吴守祥称,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将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另一个新时区,即第三个八小时。第一个时区在英国,第二个在中国,第三个在美国。“对国际投资者来说,如果每个时区都很活跃,交易便不是跳跃的,一旦其他时区发生局部战争、地震等一些突发事故而导致原油价格暴涨,中国这个时段可能就会弥补很大损失,而中国恰恰给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移做空的时段。”吴守祥说。

目前,原油期货在全球有几个不同的定价中心,美国纽约原油是美洲的定价权,欧洲以英国布伦特原油为主,亚洲跟随辛塔价格。

吴守祥认为,亚洲的贸易现状和美国纽约原油相距比较大。中东地区本身是有交易所的,但主要作为产出国,交易所的影响力很小。亚洲区域,日本、韩国、印度的石油需求都较大,中国同样如此,而且对油的需求可能还会逐步上升,做得开放一些可能会有影响力的。

国际能源署4月12日月度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将达8990万桶,比去年日均需求量增加0.9%,与此前一月的预期相同。国际能源署还预计,2012年中印日韩的石油需求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谈及未来对于国际投资者的中国吸引力,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始终是受人关注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不仅是经济增长热点,也是全球交易活跃的地区,而之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影响力,是因为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

吴守祥称,美国主导金融市场多年,很大程度上已经主宰了世界的原油市场,虽然定价权不是简单能形成的,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开放的市场中争取一定的话语权,然后逐步发挥中国时段的影响力,使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一个期货定价中心的形成不是轻而易举的,从全球而言,中国期货市场交易是很活跃的。但期货市场定价全球的角色是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对于原油这个品种来说,能在中国形成亚洲定价中心同样需要长远的打算,但不能否认的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定价和发现价格功能与该市场的供求变化密切相关。

此外,吴守祥还表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做石油期货,需要通过国外的公司,你参与人家的市场,人家自然清楚你的交易状况,所以中国人买进的时候,价格就容易抬高,商业秘密也容易被泄露,这对我国是很不利的。如果在国内就有所不同,有一定隐秘性,利于企业的套期保值。”

国际化挑战

国际市场必然要有国外投资者的参与,因此适合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不把国外投资者放进来,就不能叫国际市场,更谈不上国际影响力。

业内人士介绍,美国的纽约油有很多对冲基金和ETF,投资者通过量化基金参与本土的原油期货,使其活跃度很强,纽约油交易以本土为主,加之开放的期货制度,相比于我国,情况不同。

“亚洲范围内,新加坡、日本、印度均有原油期货的交易,目前亚洲比较重要的能源中心是新加坡。我国的大宗商品如大豆和棉花等在全球交易量已经很高,但是仍然缺乏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为做交易的都是中国人,并且是在中国的范围内,即使有一些国外的参与资金,也是以在中国注册公司的方式进行投资,不开放的市场想要有国际影响力是很难的。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把量做上去,而是把国际影响力做上去。”高春民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期货品种的活跃程度有很大影响,国际性的市场与这两点密不可分。

原油期货可能会带来的境外资金流入风险,业内人士解释,如果希望原油期货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放开相应的资本市场,以及相应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如果这些都在稳步推进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应对国际挑战。

吴守祥称,目前有些资本项目经放开了一部分,如果按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渐开放,建立有一定影响的市场是有可行性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