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第1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触到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准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节奏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中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并有效进行训练呢?

一、正确把握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音乐魅力和灵魂,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刚接触到音乐,对于一切音乐知识都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教授学生有效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节奏感在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在学生学习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产生的节奏节拍,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加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演唱以及感受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适当的节奏感训练还可以使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加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有效落实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联系生活场景的素材落实节奏训练

音乐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音乐作品的创作来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音乐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从而自然地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以及其节奏。例如,展示水滴的声音、筷子敲打碗的声音、黑板擦摩擦黑板的声音……在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节奏感。

2.选取简单易懂的童谣加强节奏训练

学生大多接触过通俗易懂且节奏感十分鲜明的童谣,对于童谣的记忆较为深刻,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简单易懂的童谣来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都会唱的童谣《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的……”通过对童谣的演唱,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一种亲切感,能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在演唱童谣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利用模拟教学优化节奏训练

第2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的拍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于是,我决定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作为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再根据"音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效"等观点,我又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小学低段,通过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于是,在2010年我申报了省级音乐课题《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在近两年时间内,我带领课题小组的老师们系统地学习音乐教学理论知识,以音乐课堂为主要研究基地,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积累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再如:张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她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儿叫上学-认真上课-课间玩打手枪的游戏-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而在张珂琦老师设计的另一节一年级《有趣的节奏》一课中,她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请学生们认真倾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叫-认真声,如:小鸟叫、青蛙叫、小羊叫、母鸡叫、小狗叫、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于是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张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本文由收集整理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 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两只老虎》的歌曲用柯达伊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边视唱边做柯达伊手势,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音准的练习。当遇到休止符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二) 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第3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关键词:音乐;节奏;现状;对策

一、节奏在课堂中的应用背景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教师要利用节奏深入课堂,运用肢体语言以节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帮助学生成功地运用到音乐中去。节奏深入课堂最大的功能是建立以尊重和爱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利用节奏的训练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使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

二、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节奏训练的现状

就小学音乐课堂发展的大方向来说,大多数音乐教师长期不注重节奏方面的锤炼,整个音乐课堂一直听音乐、抓音准、演唱歌曲,而没有用心地去抓住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语言比较贫乏,浪费了很多时间,没有抓住音乐的重点。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现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表面化

教师对教学大纲没有深入研究,只是浅显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细致地分析。在教学中,教师根本没有去抓住音乐,一般只是稍带而过。

2.公式化

大多音乐教师由于经验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利用老套的模式,套用公式的教学方式。课堂内生搬硬套,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3.权威化(老师说了算)

教师容易把教学权利据为己有,没有把师生平等放在首位。认为音乐教学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没有做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很少加入节奏的训练。

三、把握音乐课堂的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节奏

这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下工夫。我们首先应该深刻理解新课标中对于如何在音乐实际课堂教学中实现人文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提高。

2.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所以唱歌谱的时候我们教师也要披文入情,要用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

四、音乐教学节奏运用的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本身需要熟悉课本,能够了解本课的音乐结构,而且应该抓住音乐中的主要节奏进行创编。

1.如何运用节奏导入

在音乐课上,教师的导入,很多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生搬硬套。在导入上,教师应从节奏上花工夫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从节奏中感受音乐。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和激励性语言进行讲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怎么利用节奏调节课堂

小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比较强,所以通常对节奏的辨别非常有兴趣。教师不能单一地利用手来拍节奏,要利用不同的方式达到不同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拍脸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同学之间的节奏交流。

3.怎么使节奏在教育中教学相长

利用节奏深入,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在音乐中的意义,而且能让学生更轻易地了解节奏带给音乐更深的理念。在利用节奏传播音乐的同时,促进了课堂的和谐发展,这样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更多不同的节奏。

五、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节奏

1.准确得体

节奏运用要准确而得体,能恰当地给学生以提醒,让学生明白老师对节奏的示范意义。

2.机智巧妙

上好一节好的音乐课,要学会从学生的本质出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新奇、有特色的节奏形式,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性的节奏形式,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有挑战性的节奏形式。教师应该具备更综合的教学实力和机智巧妙的教学技能。

3.独特创新

教师的示范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节奏形式,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如课堂上,老师一会儿鼓掌,一会儿跷起大拇指,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节奏表现等。

4.面向全体,相互交流评价

利用节奏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都参与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总之,节奏不仅在课堂适用,而且适用于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的节奏中。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有节奏的环境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注意音乐的学习,成为一个有音乐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吴斌.音乐鉴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倾听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而这门艺术学科主要是依靠听觉来实现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很难发挥实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倾听包括倾听别人话语、倾听音乐特性、倾听音乐课堂等几个方面,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强化倾听训练,让学生有序倾听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倾听训练,引导学生有序倾听,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对音乐理解水平的高低。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从音乐课堂中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些倾听指令的训练,如针对乐器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反映,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融入音乐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融入音乐游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倾听。当然,教师要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倾听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对倾听有进一步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传话的游戏,或者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判断性游戏,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歌曲以及周围的环境对课堂进行渲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结合音乐特性,实施目的倾听

音乐是一项抽象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音乐还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要抓住音乐的典型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节奏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是音乐生存的基础,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的节奏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感情。其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主体旋律,如悲伤、快乐、忧愁等,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将音乐完美地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要抓住音乐的速度、力度、色彩变化等,让学生从音律的速度、力度,感知音乐情感的冷暖,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第5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合唱 教学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合唱中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气息的控制与学生个体差异的冲突带来了困难,而对于学生来说,平常的独唱与声音的和谐统一也构成了困难。下面谈谈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合唱教学课堂。

一、注重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开始,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唱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聆听合唱曲目,从优秀的合唱作品中,提高他们对合唱练习的兴趣。此外,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觉体验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一)利用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欣赏课中专门为学生设置一个合唱欣赏曲目的环节,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供学生欣赏。例如:从网站上下载经典曲目、青少年合唱比赛获奖作品、流行音乐合唱等等,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利用唱歌课中穿插欣赏曲目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虽然是受学生欢迎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从头唱到尾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疲惫,这时穿插欣赏曲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如:教师可以穿插相同曲目的合唱、独唱方式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例如: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合唱版的音频,当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之后,便让学生欣赏合唱曲,学生便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中听赏、音乐课堂外的听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注重歌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唱兴趣之后,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歌唱教学抓起,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在音乐课堂训练中教给学生合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一)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唱理论学习

扎实的合唱理论基础是促进学生合唱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理论和关于合唱的基本理论与要求。只有理解了合唱的这两方面知识,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合唱学习中不断体会和领悟,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掌握合唱知识和技能。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等等。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在讲解基本的发声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简单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再结合教师的示范,促进学生体会发声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平躺时呼吸练习、轻声说话呼吸练习、抽泣练习、深呼吸练习等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发出优美音质、良好音准和清晰的吐字。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小腹发声练习,改变原来靠脖子发声练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在合唱中唱出感情,进而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唱出有感情的歌曲。歌需要用心来唱,否则唱出的歌曲没有感情。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歌唱,并结合课堂里的歌唱技巧,掌握好音色、力度等要素,有效地展现作品的风格,让学生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

三、注重基础训练,形成良好音乐素养

初中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合唱基础训练,尊重学生合唱水平的差异性,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不仅包括识谱训练、节奏训练、音准训练、多声部训练等等,教师还要为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乐理知识。如:指挥和合唱的知识、合唱作品的分析等,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识谱训练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很多教师放弃了课堂教学中的识谱训练,这实际上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审美情感,对于合唱教学中的各声部音准概念也很难掌握,最终破坏了合唱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识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谱带来的音乐情感的变化,有效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学唱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谱,教师唱谱学生唱词等方式促进学生大概掌握歌曲旋律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视唱歌谱的训练。教学难度被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高了。学生依靠歌谱旋律掌握了合唱的音准,再加上音乐记号、装饰音、表情术语等,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合唱歌曲的艺术内涵,进而提高合唱水平。

(二)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合唱特别注重节奏,如果出现节奏不统一就很难实现多声部的音调和谐。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单一的节奏训练开始,逐渐加大难度,如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将这些训练过的节奏进行改编,还可以将单一声部节奏改为两声部节奏练习等等,通过这样反复进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节奏训练水平,也强化了学生的声部意识。

(三)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在初中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要训练和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辨别音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活动设置游戏化一点。如:音阶练唱中利用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辨别出大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全音、半音等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结合手势控制音准。当学生对以上音准都能够有效掌握之后,教师还可以融入三度音程、四度音程等,让学生的听辨能力有效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干扰性的聆听来强化学生的多声部听音练习。如:教师用钢琴为学生弹唱另一个声部的歌曲,看看是否能够干扰学生这一声部的练习等。

(四)加强学生的多声部练习训练

在合唱环节中难免会遇到多声部的歌唱,引导学生掌握多声部的歌唱方法,加强多声部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表现出更好的歌唱效果。在初中音乐合唱中进行多声部的歌唱训练,教师可以放在呼吸、声音训练之后,建议用简单的二声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有较高的歌唱水平后再进行更多声部的训练,如三声部、四声部等。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指挥方式要尽快让学生熟悉,学生要领会教师的指挥意图。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开始要选择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如:运用卡农式的合唱训练,选择各声部旋律变化较小,节奏基本相同的二声部,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的合唱。

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教师要从合唱欣赏教学开始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并结合歌唱教学和基础训练,从识谱、节奏、音准和多声部四个环节入手,积极做好四个环节之间彼此链接,使之能够达到协调统一,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及技巧,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让和谐优美的声音在音乐课堂中传扬。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研究论文,项目编号:体卫艺专项T-c/2013/004。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1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通过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1.时值的探索

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值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符合音乐时值确优美的舞蹈动作。如:“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小鸭走路,“嘎嘎嘎嘎”叫。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节拍的探索(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1)球训练节拍;(2)拍手训练节拍;(3)脚训练节拍:四二拍脚跟、脚尖;四三拍脚跟、脚尖脚尖;四四拍全脚、脚尖、脚跟、脚尖。

3.节奏游戏

“奏”顾名思义及演奏、伴奏。“奏”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体现面向全体、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

(1)用人物走、跑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如:××××――××一一××××――×一跑跑跑跑止l止跑跑跑跑止(ou)通过跑跑、走走、扪扪、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节奏速度感,以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2)结合语言进行节奏训练。如教学“滴哩啤”时,我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快点快点,大家快来);××××(跑过来呀,跑快点呀);××××(唱吧,飞吧);再借助朗读、视谱、拍手、扪腿、跺脚等动作学欢快、活泼的节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儿歌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习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要求。

二、开放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空间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心情的熔炉”。让音乐成为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将新理念、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使学生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1.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想象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和表现。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学生们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曲调掌握也非常快,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创造思维空间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多方面横向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我在教《洗衣歌》这首歌时,抓住小朋友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想法,准备了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纽带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4.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

电教媒体能充分地体现出“教于学”的综合性、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和可控制性等特点。教师、学生、电教媒体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呈现物真实形象生动,还能有效地减少使用语言和文字符号表达教学内容时所容易产生的信息损失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尽可能地保存原有信息量使学生长时间地全神贯注。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这无疑对音乐教学的效果,起到了任何别的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开放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舞蹈中体态律动之美

第7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一、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堂的使用形式

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教学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教师对语言艺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的音乐课堂也是如此。课堂上能够使用的语言形式有多种,就初中音乐教学过程而言,音乐语言是主要的方式,教师的口头表达也比较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也可以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一点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如用手势打节奏或者利用柯达伊手势讲解曲谱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课堂上普遍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这种技术语言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形式,对音乐课堂的增效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二、以音乐语言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唱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音乐语言应该是音乐课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合适的音乐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改之后不少教师追求教学形式的革新,为了活跃气氛将音乐课上成活动课的例子并不少见,却忽视了通过音乐语言表达音乐魅力。

音乐语言是音乐课的特色,是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旋律,一堂音乐课开始十分钟之内不出现音乐元素,这节音乐课无疑就是失败的音乐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使用音乐语言的形式有多种,如在课前播放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即感受到音乐的气氛;上课前以音乐的形式完成师生的互相问候,增强课堂上的音乐氛围;在欣赏和学唱的过程中,播放教材配套的音乐课件,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节奏感悟。

三、借助口头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唱歌技巧

音乐教学过程中用到口头语言的地方也不在少数,课堂是音乐教师展示自己语言魅力的舞台,音乐教师本身有音色训练的基础,在课堂上的口头语言上更应该注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音乐课中的口头语言一般用来引导学生掌握唱歌技巧,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具有音乐特色,在日常的发声训练中可以借助发声方法,对口头语言的音量和音高进行练习,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口头语言。

在学唱歌曲之前,教师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变现内容进行介绍,这时的语言应该自然流畅,音量适中;在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以及视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唱歌效果进行点评,这时应该语调柔和,注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在讲解发声以及唱歌技巧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时,则需要提高音量,放慢语速,使学生充分掌握唱歌过程的难点;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还应该准确,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弹琴加领唱时,口头语言的表达与自己心中所想会有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练习。

四、以肢体语言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肢体语言的地方也比较多,教师在讲解乐理知识时可以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唱歌过程中的手势和姿势也可以表达出歌唱者的情感,肢体语言对课堂的辅助效果比较明显。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表现音乐的美,因此教师的肢体语言应该注意美感,从表情到手势都应该与音乐课堂的艺术气氛相契合,教学过程中的体态和身段要表现出音乐的和谐和自然,既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也使学生对音乐美有了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有使用肢体语言的优势,音乐的表现形式如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都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有自身的律动特点的,凡是律动都有其节奏,用肢体语言能够比较有效地表达节奏的动态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柯达伊手势,与学唱的旋律相配合有利于学生训练音准,能改善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第8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一、教学案例分析

在此,列举笔者在初一年级实习的第二堂音乐课《四季歌》中的三个教学片段来进行简要分析:

片段一:拖沓、无趣的节奏环节

师:找出歌曲的节奏型,并将其拍打出来。(此环节我几乎是确保所有学生都拍对才停止)

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将节奏型准确找出并拍打,有少部分学生开始流露出厌烦的表情。

师:接下来跟着音乐一起打出歌曲的节奏。(此环节亦重复多次)

生:少部分学生跟着音乐准确拍出了歌曲的节奏,另一部分学生胡乱地随意地拍打着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甚至有学生开始嘟囔“太无聊了”。

片段二:单一、乏味的授课形式

整堂课我只运用了口头讲述及哼唱和多媒体播放音乐这两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单调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们精力逐渐涣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神,变得坐立不安、吵闹起来。

片段三:温吞、冷静的言语

课后指导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反馈指出,整堂课笔者的语速语调一直保持中速、冷冰冰的行进,没有温柔倾诉般的传达,更没有慷慨激昂般的渲染,活像一杯将要凉透的冷开水,感受不到丝毫温度和热情。

透过以上这三个简要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堂不快乐的音乐课,更是一堂没有音乐的音乐课。拖沓无趣的教学环节、毫无激情的言语、单调的形式等使这堂音乐课最终印上了失败的标记。这些问题笔者想不仅仅只有作者遇到,也是大部分音乐老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更是音乐课不够音乐的症结所在。

二、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及趣味性的几点思路

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面对以上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一)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对于已有的教学资源我们要进行全方位的利用,不仅需要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也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媒介,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才不至于课堂变得无趣呆板,才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需合理,教学节奏要紧凑

从教学案例中的第一个片段――拖沓、无趣的节奏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很不科学的。《四季歌》的节奏型只由最基本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构成,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老师却在这个环节安排了过长的时间,且对于知识点的训练过于重复:如找出歌曲节奏型后又跟着音乐重复拍打了数次节奏,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减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说,还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拖沓缓慢,造成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浪费。

(三)教学态度需积极,授课状态要热情

一堂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课是充满激情的,只有老师拥有足够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这样充满活力的音乐课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音乐。温吞的、过于平缓的言语只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再者,音乐本就是一门快乐的学科,难道我们要像教语文数学般去教音乐吗?难道我们要用这儿么呆板无趣的言语去诠释如此富有生命力的音符吗?因此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提高或激发自身的教学激情,用更积极的教态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想,有哪个学生喜欢像温开水一般的老师呢?

(四)教学观察力需提高,教学策略的调整要及时

做到这一点其实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送,还包括学生接收反应的搜集。例如在案例片段一中,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厌烦在刚开始就已经初现端倪(“少部分学生开始流露出厌烦的表情”),而老师却没有在意,继续强行进入另一个几乎重复的节奏环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削减。如若在学生刚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及时转变教学步骤:直接转入下一个环节或将机械地拍打节奏变成灵活有趣的节奏创编,都能一定程度挽回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个体,更应该关注整体。如在节奏环节中“几乎是确保所有学生都拍对才停止”这个做法现在看来真是得不偿失,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减缓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程,浇灭的是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包容少数学生的错误,课后进行指导或让已其他优异的学生去给予帮助,效果肯定远比之前的做法好的多。

第9篇: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

记得,在学习中,吴灵芬教授感慨我们中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是有名无实的教育,教材从理论上看起来满有条理的,实际上一点不实用,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一点没有帮助。吴教授当时算了一笔课时帐,假如每周2节音乐课,去掉4个月的假期时间,我们中国的孩子,每年还拥有8个月,64课时的音乐课,在小学就读六年,就是384课时的音乐课堂,难道,这384课时还不够提升孩子的学习音乐的能力与素质吗?在场参加培训的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听完这一笔课时帐,这是觉得这种教育太误人子弟了,大家都很感慨。

学习归来后,我也想过要针对学校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下调整。我在网上买了一本《柯达伊教学法》,要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首先要从节奏入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借鉴了柯达伊教学法的节奏训练。针对我教的学生,年级的年龄特点,编创了几种不同节奏型和口诀读法,孩子课堂练习的效果非常好。每次节奏练习,孩子们都兴致盎然,很有意犹未尽之感,每到这时,我会被感染,这才是我相像中的音乐课堂。无论我怎样变换节奏,孩子们都能连贯地按照我教的几种节奏型,边读边拍打出来。经过了这种小小的尝试教学,使我萌生了要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对音乐教材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以重视学生的音乐能力为主线,提高孩子音乐能力为教学目的。我想,当孩子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后,还愁他们不会审美和体验音乐吗?基于这个想法,我想,我们学校的音乐课堂还是大有作为的,我为我的课堂制定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三个目标。首先,器乐教学是第一个能力目标,两节音乐课中,有一节是器乐教学,我们学校从器乐走进音乐课堂以来,经过五年的摸索教学,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器乐教学模式。各年级都有难易适度的计划曲目教学,器乐教学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演奏乐曲的能力。

在我的器乐课堂中,学生从长音的气息训练,到短音的吐音训练,从指法练习到舌头断音的运用,每节课都要经过这一整套的常规器乐教学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阶梯状提升,几年下来,学生积累了好多葫芦丝曲子。多数年级高的学生,教材中的小歌小曲随便拿来,都能自主吹奏。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利用另外一节音乐课堂,从两方面知识技能入手。一是对教材中歌曲进行提炼,选出典型的、有歌唱价值的歌曲,让学生学唱,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歌唱,并且能大胆地、流利、完整地去站在前面去表现歌曲。为什么我要定这个目标呢?因为,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不会唱歌,即使学校搞课前歌声,那也只是班级盯上一首歌曲练,不能全面地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首先必须要让他们张开嘴去唱,只有唱出来,才能慢慢地体验歌唱的感觉,否则,教师教导的一切的方法都会视如纸上谈兵———白费!这就是我制定的第二个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目标。第三个目标是教材中的重点音乐知识,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只会唱、奏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把知识和技能有效结合起来,这也符合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想把音乐知识的要素从训练节奏和视唱旋律入手,有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在教学中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坚持打好音乐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能力的学生。一辈子去做一件事,只要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我想,那就是一种价值体现。教了一辈子音乐课,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会给我的学生一种光彩。作为音乐教育者,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在美丽的校园里,我们的孩子们享受阳光的教育,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拥有一颗艺术的心灵。记得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