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就业安全应对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

第1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关系机遇

被“蹭”方:老师、校友

“蹭”方理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校友见校友也能产生别样的化学反应。无论是毕业求职还是日后工作,“关系户”能享受更多优待。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老师和校友恐怕是最安全、可靠、给力的一方了。

校方应对策略:统一战线,互惠共荣

2008年10月,中山大学正式启动校友日,将每年11月第2个星期六定为校友日。校友日意为校友返校日,是学校专门为其毕业生、校友举办回校庆祝活动的日子。当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庆祝只是个幌子,拉校友回校捐赠,帮在校学生绸缪就业机会才是学校的真正用意。在中山大学第一年的校友日上,校长黄达人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呼吁校友:“为师弟师妹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或机会。”2009年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暨南大学还专门新增了“校董、校友企业,校市合作单位”专场招聘。

回想一下,每年学生求职的毕业季,老师推荐都是一个最给力的就业途径。四年求学,几万块的学费不单是要用来买知识,还要“买关系”啊。

免费“培训”

被“蹭”方:图书馆、课堂、学校数据库

“蹭”方理由:总是在离校后,才发现自己多么有必要“充电”。回学校泡泡图书馆,再去听几堂感兴趣的课,如此舒适、免费的“回炉”方式,怎能错过。

校方应对策略:肃清校外人士

2007年11月5日,北京大学一句“社会闲散人员”给那些在北大的“蹭课族”定了性。基于“蹭课族”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现象,北大决定以抽查学生证的方式来肃清教学楼中的非北大学生。原来,某些老师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们开设的课程广受欢迎,就连老师本人带的学生都有可能听不上。一些本来是小班教学的课程,教室座位上早就被校外“蹭课族”的“占座书”捷足先登。

事实上,许多高校的课堂、图书馆都曾遭遇蹭客“攻击”。每到周末,想来充电学习的、蹭空调睡大觉的、打发空虚时日的蹭客便不断涌入,让教室、图书馆等地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在校生的学习效果。各校不得已纷纷使出杀手锏:凭证入场。据悉,中山大学某图书馆还要求,校外人士每次支付5元的“门票”并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材料才能入内。

便宜消费

被“蹭”方:食堂、运动场、宿舍

“蹭”方理由:工作后才发现,到哪能找到比学校食堂还便宜的饭店,比校园体育馆还舒适的锻炼场所,比宿舍还划算的住所呢?

校方应对策略:加收搭伙服务费

2007年,“白领午餐食堂蹭饭地图”在网上大热,这份标注了地址、时间、注意事项,甚至指导价格的地图成了白领高成本生活“下流化”的导火索。当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都市白领只能将目光转向几块钱一餐而且品种丰富的高校食堂,以及几块钱就能占用任意时长、场地永远充足的校内运动场。大众点评网等网站、论坛对各高校的食堂、运动场等都有详细的点评和优惠价格介绍,甚至给出了“高校蹭饭(蹭场)策略”。

面对汹涌而至的校外人士,各高校唯有“提高门槛”。成都某高校在被“蹭饭族”折磨得苦不堪言后,终于贴出公告:从2011年3月10日起,未持“一卡通”刷卡的消费者,将被视为无卡消费的外单位就餐人员,加收20%搭伙服务费;对校内、校外人士进入运动场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每到寒暑假,山东某大学的学生宿舍便被外来准备考研的人士租住,失窃事件时有发生。为保证校园安全和学生享用资源的优越性,学校最终决定假期封校,以“抵御外侵”。

景点文化

被“蹭”方:校园景点、文化氛围

“蹭”方理由:近水楼台,以解相思。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他们与校园接触的时间可能比待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还多,这也难怪他们即便毕业了仍怀念学校里的一草一木。

校方应对策略:下发 “限客令”

浙江林学院东湖和衣锦两个校区都有植物园风光,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数对新人来这里“蹭”婚纱照外景,最多的一天居然有72对新人。事实上,许多高校都深受“游客”的困扰,知名学府更是如此。

第2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摘要:现今时代,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前提下,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在创业过程中,问题却频频出现,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正因为这些,导致了很多原本有创业梦想的学生都从其中退出。在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如: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财务管理意识的提高以及能否遵循更为规范化的融资手段解决财务问题等。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

近年来,因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了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饱和状态,大学毕业生如果想要找一份好工作,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2012 年我国的就业蓝皮书中发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已经开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率在不断递增。同时,相关数据也指出,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在创业后,并没有坚持下去,甚至最后选择了受雇佣的全职工作,而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一、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上的不足

大学生因接受了高等教育,普遍具有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对于商机的把握上,要更为灵便,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在当今社会的商业竞争中更具胜任力。在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因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很容易创业失利,从而对创业失去了信心,最终导致自己从创业的人群中退出。所以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如果存在不足,那么将是影响企业存活与否的一个致命因素。

(二)对于财务管理意识欠缺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起步阶段,因为规模比较小,开展的业务也比较少,所以其财务管理系统并不是很完善。他们往往会用一种最简单的传统记账手段进行财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正因为淡薄财务管理意识,导致创办的企业管理不科学,从而增大了投资的风险,而一旦账目出现问题,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规范

在大学生创业中,往往是志同道合的几个同学或者老乡在进行创业,这样虽然在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就更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毕业生在进行创业之初,由于资金有限,通常都不会聘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主干人员身兼数职,这种情况下,由于自身对财务业务的不熟悉,就会导致企业财务工作的遗漏、错误,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四)融资能力比较弱

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因为刚踏入社会,其人脉资源缺乏,同时公信力不足,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阻碍。而其中的主要因素如下:1.大学生在创业伊始,对于整个商业市场结构的把握不足,且缺乏人脉资源关系,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社会上的融资。2.银行贷款方面的限制问题,银行存在一定的限制要求,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往往无法从银行中获得相应的金融贷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自身的资金流动困境。

(五)缺乏科学性的投资

大学生在进行投资项目的时候,因缺乏对市场的认知,间接对其企业的运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而其中比较严重的几点:1.对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不足,往往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因为对项目缺乏认知,所以在进行相应的应用环节中,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片面认知错误。片面性的投资,可能就会颗粒不收。2.风险意识淡薄,大学生是一个新生群体,对于社会市场中瞬息万变的危机并不能够迅速地找到应对策略,所以在遇到相应的风险的时候,往往会无法承受其相应的经济后果,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后续发展。

二、创业中的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一)加强财务基础知识的自我提升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中就应该加强学生对社会市场的认知,同时加强其对财务基础知识的了解,确保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变迁,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好自己企业的财务相关事宜。

(二)树立财务管理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住瞬息万变的商机。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业余财务培训班或吸纳有财务知识的人才加入管理团队,逐步完善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对于创业之初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而通过借鉴别人的财务管理经验,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只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对于商业上的原始凭证应当进行保存档案,这样在账目审计过程中,才能够准确地编制财务报表,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才能够持久、不被社会所淘汰。

(四)提高融资的经济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融资方面,虽然无法有力地提升在银行方面的信用问题,但是可以提高自身对融资方面的认知,这样对于在进行小额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渠道进行相应的流动资金提取上,都能够较好地保障其创业资金方面的有效流通。建立独立的资金流通渠道,是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的一项有效的形式,对于企业运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

(五)建立相应的投资风险保障

理性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投资的风险,但是若要保障其投资的安全系数,还需建立相应的投资风险保障机制。1.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明确投资的风险,这也是保障大学生在进行创业以后,企业能否安全的进行正常运行的根本策略,对于后期的风险控制也能够恰当地规避。2.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在进行投资以后,需要建设一个能够应对相应的风险的有效机制,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运营。3.扩展信息的获取渠道,保证商业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才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关键所在。4.建立自主的监督机制,保障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机能有效且安全,这样对于内部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及时解决,做到奖惩合理,确保企业安全运营。

三、结语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其发展的动力?还是抹灭其创业的阻碍?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妥善解决,才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创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曦,赵新娥.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19):40-43.

[2]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4):64-66.

[3]赵建荣“. 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4,(10):96-97.

第3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甬商与温商婺商越商的比较与借鉴

收入分配改革的制度选择

多层面多角度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功能及其开发——以宁波高新区为例

申遗后杭州旅游业外语类人才素质要求与对策

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考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策略

论刑事协商制度的构建

论死亡赔偿中扶养费的存废——兼谈《侵权责任法》第16条的解释

从韦伯的思想看大学精神

郭象对庄子有条件自由的否定之否定

《国史概论》作者考

《黑暗的心》所涵盖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口译中双语衔接的对比研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篇连贯问题思维研究视角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对比研究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网络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基于Jacquin分形法图像编码的Matlab仿真实现

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命脉——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就业策略

“地王”现象的实物期权分析

宁波民营科技创业家的产生与嬗变

宁波市专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信息非对称条件下食品安全的法治对策——基于信息经济学若干模型的分析

参与民主视野下的温岭“民主恳谈”

英语文化教学反思——兼谈“文化失语症”

英语复合词的语义角色:基于框架的考察

英汉同语结构与意义的对比研究

类比词语义认知的概念合成视角

浅析《乐府指迷》的雅词理论

论电视直播的传播价值与传播条件

论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元素传播的创意之美

浅析浙江群众摄影艺术

基于ArcGISMobile的移动规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密码锁设计

八皇后无对峙问题的控制算法仿真

一株α-淀粉酶生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利用最小偏向角测量谱线波长

关于χ2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一个直接求解方法

浙江万里学院学科介绍之四通信与信息系统

可转债定价的一种实用方法——基于市场价格和模型价格的时间系列分析

基于ADL模型的海西州地区高血压发病情况研究

关于差商的一类中值定理

一类特殊双色有向图的指数上界

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内波动特征研究

面向服务架构的高校信息化应用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资产智能化系统研究

Web2.0时代OPAC革新的思考

期刊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并联式(PHEV)驱动系统能量流分析

单片机软件解码在无线遥控中的应用

蔺草黄斑病的成因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细菌外膜蛋白和脂多糖在蟹类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紫甘薯营养成分分析及休闲食品开发

利用CP-150萃取回收PCB碱性蚀刻废液中的铜

区域海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第4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及路径选择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法律对策 浅议中国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 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蕴含巨大商机 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军事人力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健康不安全及应对政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伦理问题及矫治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人口老龄化后老年人体育发展研究及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段美之.人口老龄化影响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论坛,2009(4): 20-21.

[3]任季萍.人口老龄化问题:挑战及其应对[J].理论探索,2009(1): 98-100.

[4]原新,李志宏.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J].人口学刊,2009(6):25-29.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ZENG Guangxi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 R. China)

Abstract:

第5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 监测预警 范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79026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N-509)。

就业问题及其解决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专门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几个模型各具特色,但都提出应通过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来解决二元结构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现有农民工的绝对、相对数量、其就业的流动性和非正规性使其成为城市中失业比率和频率最高的群体,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宏观就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而其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如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就业过程中的待遇不平等、就业后各种福利、社会保障的缺失则加剧了该矛盾。国内众多学者对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多集中于就业各环节的歧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较少从政府宏观就业管理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基本没有专门涉及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一种监测预警体系,为农民工就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农民工就业及其监测预警的内涵界定

(一)农民工就业

本研究中就业的涵义不同于现行统计中的就业涵义。这里的就业指劳动者劳动能力在生产中使用,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果和劳动报酬的过程,分为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如果劳动者劳动能力被部分或全部闲置,称为非充分就业,反之,则是充分就业。

农民工就业特指农民将家庭劳动能力转移到非家庭劳动领域,实现就业形态由家庭自我雇佣向雇佣工人的转移,由家庭生产经营者转变成为专业或兼业的产业工人以分享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好处;其主要标志是以获得收入为目的的非家庭劳动的出现,其最终结果是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因而,本研究中的农民工特指发生了就业形态由家庭自我雇佣向雇佣工人转移,并由家庭生产经营者转变成为专业或兼业的产业工人,但户籍身份还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农民。

对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分析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表示,前者用农村人口的人均工资性收入这一指标来衡量,反映国家或某一地区农民工的就业(综合反映就业率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后者用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表示,反映农民工就业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人均工资性收入水平和其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高,说明农民工整体就业水平比较高,就业量水平高(反映就业机会较多)或单位就业的“质”水平高(就业待遇水平较高)或者两者均高,反之则反。选择这一指标来衡量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大多数进城农民工职业具有不稳定、临时性强的特征,进行传统的就业率分析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建立在通常意义就业或失业概念基础上的相关研究可能更侧重于对就业“量”的多少,而忽视了对就业“质”――就业否是可持续的、是否给劳动者带切实经济效益的研究。考虑到农民工就业不同于一般城镇居民就业的特殊性。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要考虑其就业的“量”,更要考虑其就业的“质”。选择就业结果作为衡量其就业情况的标准,可以兼顾“量”和“质”。

(二)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内涵界定

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是指为了农民工就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对其状况及后果所进行的预测、评价和报警。是对其就业状态的动态考察。是以农民工就业监测为根本出发点,着重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进行动态监测,对其宏观态势给出正确评价,并对其未来态势进行科学预警和警情程度判断。目的是识警防乱,化险为夷。通过提前示警,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预先拟定对策,提前采取必要的控制行为,以消除或缓解警情,维护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状态。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的必要前提。

二、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内容与手段

监测预警内容:主要围绕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其值等于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值。具体包括监测预警和监测评估,其中监测预警是对农民工就业进行事前的预测性监测;监测评估是事后的评估性监测,即直接对当年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预警手段:确定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的安全底线及其安全区间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年初对监测指标进行预测对照确定的安全标准预警预警农民工就业的安全程度年末将监测指标观测值与确定的安全标准进行对比对农民工就业当前安全程度进行评价。

三、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指标

根据中国农民工就业及其监测预警内涵,我们用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用乡村人口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反映农民工就业最终成果的相对水平,其水平越高,说明农民工就业水平越高,安全度越高而警度越低;选择该系数作为预警指标,既可以反映农民工家庭外就业的水平又可以消除采用绝对值指标时物价影响,增强横向见面数据间、纵向历史数据之间的可比性。

四、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警度区间的确定

(一)中国农民工就业安全程度、警度划分

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常规则性监测预警研究,首先要确定监测或预警的标准,即确定农民工就业的警戒线――本质上是要确定农民工就业“适度”或者“安全”水平,是农民工实际就业应该达最低水平。实际就业成果系数低于这一水平,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低于“适度”或者“安全”的区间或范围的就业状况谓之有警就业,向下偏离程度越大,警度越高。

兼顾“安全度”与“警度”的考虑,可将农民工就业的安全度划分为七种类型:

1、极度安全

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远高于最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均处于最佳水平,这种就业水平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即综合指标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状态。

2、高度安全

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高于最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均处于较好状态,利于或者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即综合指标得分在80~89分之间的状态。

3、中度安全

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略高于最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处于较低状态,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均没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即综合指标得分在70~79分之间的状态。

4、轻度不安全(轻警警度)

用蓝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低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处于较低状态,对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稳定存在轻度的负面、消极影响,即综合指标得分在60~69分之间的状态。

5、中度不安全(中警警度)

以黄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低于安全区间达到一定程度,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水平很低,就业不足的农民工对政府不满较强烈,对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稳定存在较大的负面、消极影响,应该引起关注的状态,即综合指标得分在40~59分之间的状态。

6、重度不安全(重警警度)

用粉红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低于安全区间达到一定程度,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水平非常低,就业不足的农民工对政府不满很强烈,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稳定已经严重受其影响,即综合指标得分在30~39分之间的状态。

7、危机(巨警警度)

用红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水平过低,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即综合指标得分在29分以下的状态。

具体如表1:

(二)中国农民工就业警度区间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监测预警的关键在于确定安全区间,或者安全的界线。安全区间的确定首先要与经济理论和已经有的定性认识一致。

确定安全区间的思路是客观分析与主体调查相结合。所谓客观分析是依据若干基本原则,具体有如下几种:多数原则、半数原则、少数原则、均数原则、众数原则、人数原则、负数原则、参数原则。

上述原则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综合应用,即将各原则结果加以综合平均。安全低线和安全区间的实际划分还要结合专家调查确定,少数指标还要通过现实的经验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得出的结论要结合定性认识和以往经验及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才能最终作为监测的安全区间加以使用。

五、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实证研究构架

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主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要首先根据搜集的数据及前面介绍的安全区间、警度区间的划分方法、原则来确定具体指标的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然后在年初利用上年年末数据预测得到本年各指标预测值,根据预测结果对照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得出各指标的打分值,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到本年度农民工就业的监测预警结果并预报安全度和警度水平;到本年年末再根据各指标的观测值计算其得分值,然后对照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来对本年度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预警结果评价预警准确度。

就业成果的监测预警主要用于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渐进性变化状况的监测。考虑到目前乡村居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巨大的城乡差距已经使得城乡关系日益恶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通过由纯粹的农民向专业或兼业农民工的转变是绝大多数乡村居民缩小与城镇居民各方面差异的主要现实手段。通过就业成果的监测预警保证这种手段的平衡有序发展是一定时期内政府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定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农民工来源地、就业所在地区域性特征明显,同时,其就业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因而对农民工就业的监测预警仅停留在常规性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农民工就业突发性事件的监测预警。这种考虑的必要性在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产生本身就是常规与突发的结合――既有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变化的因素,也有突发性的因素。其中突发性监测预警系统核心是为预防突发性事件可能会对地区经济或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大的影响,中心依然围绕农民工的就业成果,可以主要监测就业成果的前导性指标:农民工失业情况和欠薪情况。

参考文献:

[1]马九杰等.城市农民工第二市场择业―关于深圳市的个案剖析[J].开放时代,2003

第6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机构设置、从业人员到经营范围、服务对象都有了很大改观,而信贷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从信贷文化建设、内控制度建设、风险等级评定、信贷风险监测与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应对策略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基本情况

(一)金融机构设置情况近年来,随着保定市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辖内金融服务环境有效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多种类型银行并存、竞争充分、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银行业金融组织体系。目前,保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含1家政策性金融机构、6家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5家中资中型银行和4家中资小型银行及23家农村信用社,7家村镇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网点1215家,其中:支行243家,二级支行762家,储蓄所及分理处210家;自助设备布放达到64667台,其中:ATM机3397台,POS机具45860台,其他自助服务终端15410台。保定辖区已实现乡、镇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

(二)信贷产品开展情况据统计,保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公信贷业务可分为政策类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票据业务、进出口融资业务、债券融资业务、委托贷款、保函业务八类。根据不同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期限等设置了228种信贷产品;个人信贷业务可分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消费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五类,包含50余种信贷产品。

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客户群体和信贷产品持续拓展,面临的风险问题相应变化。具体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与操作风险。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自2012年初告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连续下降局面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开始持续反弹,尤其是2014年以来,每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迭创新高,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尤为必要。

(一)国内金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和服务。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迅速。此外,企业对银行提出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除了传统的融资授信、资金结算等服务,信息服务、理财服务、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服务需求应运而生。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去满足各个层次客户的需求,随着信贷产品的不断增加,信贷风险的应对策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重点领域潜在风险的需要一是平台贷款信贷风险苗头显现。受地方财政收支困难的影响,财政代偿压力加大,信贷资产出现风险隐患。如保定市某学校贷款,由市财政预算纳入教育费附加项目,采取逐年归还方式偿还贷款,但由于市财政资金紧张,近两年每年只能归还300万元贷款本金。二是压减产能和治理污染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的风险。保定市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企业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造纸、纺织、水泥等主导行业低迷,经营效益下滑,部分亏损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直接带来信贷风险。目前,已有部分区(县)受淘汰落后产能影响,不良贷款出现“双增”。

(三)房地产行业潜在风险不断积聚的需要受2014年的“副中心”传闻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的影响,保定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不断攀升,但是保定市缺乏可以长期支撑高房价的资本和高收入群体,购房主体依然是本地的刚需购房者。房地产企业除了采取一定的以价换量的方式回笼资金外,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理财、信托产品等方式融资。房地产信托和民间融资相互交织有可能会是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下一个潜在触发点,从而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形成潜在风险。

(四)个人信贷隐性风险存在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小额贷款服务、贷记卡等持续普及与完善,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领域的有效改善及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保定市占企业总数95%的中小企业近半数经营效益不佳,加上环境和资源保护政策下企业的关停并转等情况对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存量货币偏多、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食品、服务、居住类等商品价格均存在上涨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信贷形成了潜在风险。

三、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认真落实贷款受理、调查、审议、审批、贷后管理各环节的制度规定,是金融机构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此外,要从以下方面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一)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是建立了长期、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贷款风险管控是一项不断暴露、不断化解的持续工作,金融机构要对贷后管理的重点、难点、风险点组织专项培训,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重视度和防控能力。二是发挥好领导干部自身作用。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推脱、不退缩,站好岗、谋好事,工作要有韧性、有策略,承担起贷款管理的应有责任。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设立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不良贷款贷款率、不良贷款生成率等相关考核指标,并纳入到信贷风险管理的考评中,直接与基层单位效益工资挂钩,激励基层支行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工作。

(二)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一是制定信贷基础考核评定办法。以“三化三无”(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三无:无不良、无低效、无不合理经济资本占用)创建为抓手,强化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风险控制力和执行力,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二是严格业务准入。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贷款新规”及“三查”制度,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采取从严控制、从严掌握原则,降低信贷业务风险。三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延伸对各条线新兴业务及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管控,根据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三)切实加强授信后管理,从存量上严控风险一是对所有授信客户进行风险分类,加强调查监测,适时调险级别,对授信客户的资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加强到期管理,风险管理部按月对即将到期贷款进行提前预警,并召开专题会议逐户分析,提前做好还款方案,确保融资到期归还。三是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将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作为检验贷款是否安全的标准;通过加强担保管理、抵押品价值管理,确保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此降低信贷风险发生机率;重点关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持续推进风险预警管理和贷后检查管理,有效排查涉及企业风险。四是严控互保、联保贷款,重点关注担保圈贷款客户、进入宽限期客户、异地客户以及贷后检查中有过临时欠息或贷后频率不定客户。

(四)利用信息资源,化解信贷风险一是利用客户投诉信息规范服务,规避操作风险。当客户投诉员工工作问题时,可以通过客户的投诉分析员工的操作是否遵从服务规范,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从而发挥客户对员工操作的监督功效,增强员工合规意识,达到规范服务和防范风险的双重目的。二是利用征信系统,规避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对贷款客户的资质、信誉状况进行审核,做好贷前调查,规避信用较差客户带来的信贷风险。

第7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焦虑感也越来越强,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本人从焦虑心理的表现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的防治有所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心理 策略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产生的或者预感到将会发生的事物所产生的紧张、忧虑、不安兼有恐惧性的复合负性情绪。焦虑感并不是百害无一益的,如果没有焦虑感就不会有危机感,也就不会积极进取,焦虑感太强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焦虑症。适当的焦虑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焦虑类型

(一)学习焦虑。学习焦虑大部分发生在成绩较好、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的同学身上。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失败,对一些重要的学科或者考试所产生的担忧、恐惧的情绪反应。学习焦虑常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卑自责、性格急躁,对学习厌倦、恐惧等。过度的焦虑还会使得他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单一,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学习焦虑让很多学生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也是我们所要重点防治的对象。

(二)情感焦虑。大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日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与异往的愿望越也来越迫切。但大学生的心理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对突然降临的爱情或者瞬间即逝的爱情缺乏成熟的应对策略。尤其几次失恋以后,很多大学生开始自卑,认为自己不具备别人喜欢的品质,对爱情持悲观观望的态度,甚至对以后的真爱也毫不犹豫的拒绝。

(三)就业焦虑。经济不景气,毕业人数骤增,创业空间狭窄,高期望值与低就业率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求职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感。就业焦虑是指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心理准备不充分,感到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知道怎样面向就业竞争,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就业时产生心理危机感,甚至对此产生恐惧。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就业焦虑感。

(四)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焦虑类型。是指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更为严重的是在与人交谈甚至目光接触过程中都会让他们感到持久的紧张、不安、畏惧。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最终导致失去交往的兴趣,造成在人际交往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

(五)形象焦虑。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人都对美有着不懈的追求。形象对一个人的择业、择偶等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身相貌的要求也要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社会上的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形象焦虑是指对自己相貌的某一方面不满意,泛化到对自己全身都否定并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受负面形象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据调查,女大学生形象焦虑的比率远远高于男大学生,形象焦虑一旦产生很难改变其认知,矫治起来非常困难。

二、大学生焦虑心理解决策略

焦虑心理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焦虑心理呢?本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认知疗法。焦虑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人对己对事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因此消除焦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以合理、现实的方式来看待生活、看待人生,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放松疗法。焦虑者一个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紧张,对于焦虑感较轻的患者,我建议先选择放松疗法。所谓放松法治疗是一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放松疗法要坚持每天都要练习,练习次数和时间长短依照焦虑程度而定。

(三)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焦虑心理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可以在循序渐进中以温和的方式帮助大学生逐步摆脱焦虑情绪。施行脱敏疗法的前提就是进行放松。脱敏疗法必须要在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下,使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达到不能引起患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患者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这是一种比较安全也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恐怖焦虑非常有效。

(四)冲击疗法。冲击疗法与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恰好相反,它是依据消退原理,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来访者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冲击疗法见效快,效果也好,但是危险系数也最高,有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的同学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五)催眠疗法。催眠疗法主要适于经常、持续、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为特征的焦虑者。心理咨询老师把来访者引导入催眠状态中,可以找出其焦虑的原因,并在催眠状态下和其对话达到除焦虑的目的。或者,在催眠状态下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使其树立正确、客观、合理的认知,一般效果都非常好。在催眠状态下进行形象塑造效果也非常理想。用催眠疗法治疗效果好,所需时间也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可以进入到催眠状态,而且催眠疗法对咨询师的要求也比较高。

(六)药物疗法。焦虑情绪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并且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建议送往医院治疗,同时辅以药物疗法,以使其尽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蒋洪波.大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初探(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1)

[2]孙平.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对策性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一期第32卷.

[3]李桂林.大学生焦虑心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1期,2006年2月.

第8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2009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将《对外经贸实务》杂志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刊在2009年一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文章达88篇,其中全文转载的有3篇,这是我刊自创刊以来首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大量转载,表明我刊的用稿质量和学术水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广大读者中将会产生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

(一)全文转载情况统计

【文章标题】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对中国的启示性意义

【作者】刘光溪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3.4~8

【全文载于】F8《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6期

【文章标题】中国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及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作者】张晓莹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1.82~85

【全文载于】F14《物流管理》2009第05期

【文章标题】金融危机下环渤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分析

【作者】樊敏,洪芸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9.85~87

【全文载于】F14《物流管理》2009第12期

全文转载数:3 篇

(二)摘要索引情况统计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现状的五点忧思/邱少明(载《国民经济管理》2009第06期)

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当前就业实践/郭晨(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9第06期)

应对挑战,加快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卢国正(载《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第09期)

对外开放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思考/张燕生(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第05期)

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体制特征及启示/吴爱东(载《物流管理》2009第05期)

金融危机下航运物流业路在何方?/王凌峰(载《物流管理》2009第08期)

中外物流绩效指数差距与制约因素分析/吴爱东(载《物流管理》2009第08期)

广西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邹忠全(载《物流管理》2009第09期)

多哈回合谈判评析/朱启松(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5期)

朝鲜粮食问题及国际援助通道/沈晓丹(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5期)

日本农产品进口卫生安全检查的新变化/张明峰(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8期)

湖北水产品出口遭遇美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与对策分析/陈玉祥,王京(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11期)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刘江萍,杨玉桢,齐述丽(载/《产业经济》2009第04期)

生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周蕾(载《产业经济》2009第04期)

中国与巴西的钢铁业竞争力分析/赵丽红(载《产业经济》2009第06期)

外资并购的垄断倾向及其防范分析/李宁顺(载《产业经济》2009第10期)

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陈爱萍(载《产业经济》2009第10期)

浅论美国跨国企业中的多元商业文化/陆颖,刘星(载《企业管理研究》2009第05期)

我国两大家电连锁集团的市场比较分析/山静静(载《贸易经济》2009第05期)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王丰(载《贸易经济》2009第09期)

本土零售业生存之路:“沃尔玛”还是“阿尔迪”?/段满珍,郭芳,陈光(载《贸易经济》2009第09期)

文化营销: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利器/周婷,李文静(载《市场营销(下半月・理论版)》2009第08期)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包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5期)

出口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注册方式选择/孙丽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5期)

对外贸易和谐发展的理论分析及实现途径/吴汉嵩(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对外开放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思考/张燕生(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董今飞,郭继鸣,牛欣(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国入世与反倾销歧视性的变化/汪小雯(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刘江萍,杨玉桢,齐述丽(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张少辉(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齐述丽,俞会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WTO对“相同产品”认定是否要引入PPMs标准?/牟文义(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新形势下我国FTA的特点及战略取向/姜茜(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洪涓,白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影响我国对俄贸易的几个关键问题/刘长生,邹革新,安永明(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分析国际经贸形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日韩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贾燕霞,胡丹婷(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科学评价我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冯雷,张宁(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动因分析/鲍洋(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当前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之道/盛水源(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车文立(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浅析《亚太贸易协定》优惠原产地规则/钟昌元(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比较与分析/董勤(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美国WTO争端解决政策与实践评析/孙立文(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李健(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国际贸易单证格式标准化与我国标准体系的建设/胡涵景(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与中国的对策/毕夫(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WTO贸易救济权的行使与规制/高维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中国与美国、印度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赵书华,张弓(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论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王玉婷(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TBT的困境及出路/米薇(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外贸强省的冲击及对策分析/蔡春林,陈万灵(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宋林飞(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特点及我国的应对之策/程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下多哈谈判前景影响及中国之对策/孙磊(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美国FTA政策协调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高越,付松(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探求传统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之路/杨永清(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加工业的“倒逼效应”解析/范蓓,朱发根,刘拓(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论加工贸易的“产业毕业制度”/金志刚(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广东出口贸易外部市场结构问题的分析/刘亚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及我国应对策略/丁宝根,闫娅(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陈万灵,任培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多哈回合谈判屡陷困境的原因及其前景探析/陈松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跨国公司在华R&D新趋势及对策/孙本芝,吴凤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湖北水产品出口遭遇美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与对策分析/陈玉祥,王京(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竞争与合作:日本、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三角关系/邓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中美纺织服装贸易的现状分析/张燕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论中国FTA贸易救济权制度之构建/高维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思考/董海英(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马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国家破产”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探讨/陶士贵,孙玲(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2009’国际金融新秩序如何迈步?/成万牍(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动因分析/鲍洋(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洪涓,白燕(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董今飞,郭继鸣,牛欣(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新特点及其影响/孙中和,王红霞(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朝鲜粮食问题及国际援助通道/沈晓丹(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从日本经济急速衰退中想到的问题/孙立坚(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应对挑战,加快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卢国正(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8期)

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全球化还是区域化?/邢倩倩,张卓,彭静(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8期)

美元汇率变动的原因、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梁艳芳,顾宝志(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析/密桦,程勇(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跨国公司基于“退出”动因的战略联盟及其策略选择/王宗光,黄聿舟(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国际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黄范章(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0期)

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滞后分析/段炳德(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0期)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孙立坚(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1期)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赵银德,彭雪玲(载《旅游管理》2009第09期)

第9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文献述评

探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的精英教育

陕北民俗体育文化特征研究

试论从经济法层面规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试论大学生自杀的根源及其预防机制——以压力型自杀为例

专业资助———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一条现实途径

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陕西省西乡县幼儿园办园水平和教育状况调查

儿童早期家庭体育教育浅谈

汉中旅游营销策略浅析

从文化视角对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使用差异的探讨

民办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浪漫的诗神——郭沫若与李白比较

探析美国南北战争前抑制自由黑人人口增长的社会环境

以拿破仑为例,谈对历史个体人物的评价

浅论《黛西·米勒》中的两对核心矛盾

声乐学习点滴谈

《觉醒》的困惑

浅谈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非英语专业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调查及应对策略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

浅析德语初级考试中的写作题型

培养倾听,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试论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再论教学过程中“教”、“学”、“习”

双边谈判中情绪的内部效应研究与分析

高职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案

中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浅探

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中心 开拓普通话教学新思路

浅析解决日语口语能力低下的对策

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电钢琴集体课教学效果初探

浅谈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需求

案例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深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

浅议如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理想人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诉求浅论

三年制高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探究

《内爆冲击动力学》课程建设探索

体育教学中规则意识对青少年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可行性及实施途径探讨

陕西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分析

普通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群众体育活动足球项目运动生理负荷的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对竞技体操创新方法的探讨

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化

陕西省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民族特色地方院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地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刍议

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以西安医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业余运动代表队的建设与管理———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

高职高专美术类专业院系教风、学风建设之我见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之我见

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新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有效实施导读的策略

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论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思维

设“现代生物学导论”公选课的实践与探索

答辩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实施与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