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银行业的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业的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银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1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一、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银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经济学很早就在著述中进行了探讨。约瑟夫•熊比特在金融理论中提出:“运营良好的银行可以通过发现最有可能成功实施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的企业并为其提供资金而激励技术创新;银行无疑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而正是这种信用创造的能力,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此之后,人们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城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金融产业不仅通过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产品需求与服务的扩张,带动了制造、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师事务咨询、信用评级、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产生了诸如保险、担保服务、金融投资顾问等新兴产业。因此,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

二、更好地发挥银行业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在现代区域经济中,金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区域经济中的金融机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日趋明显。若将我国视作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银行业共投入9.59万亿元信贷,占整个社会融资的80%,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更好地使银行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银行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我国银行业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各银行应积极配合国家的有保有压的调整振兴政策,在信贷投放上重点支持新材料和新兴战略性行业,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甚至停止对重复建设,亏损严重,破坏环境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各银行还应处理好支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更多地关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尤其对发展信息、生物、医药等新技术的企业和产品,应在加强风险治理的前提下,积极调整银行资产运用的投向,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升级。

2.因地制宜,支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由于资源空间布局的不均衡、生产分工的地域性、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现有经济水平差异等因素,使得各区域具有市场差异、资源差异、技术差异,最终综合构成区域差异优势,由此造就不同区域的不同特色。而特色经济是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纽带和载体,成功的区域战略的制定必须依附于当地的特色。作为当地金融业的核心产业,银行业要能够敏锐把握当地特色经济的动向,掌握当地经济独特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从而给予有力支持。

我国银行业对区域特色经济支持的经典成功案例在浙江温州地区。温州在改革开放之初,凭借着机制和制度的市场化与内地的差异,以市场化和开放性的民营经济为特色,在全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区域特色经济――温州模式,由此温州经济迅速崛起。温州银行业根据当地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贷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信贷经营原则来选择对象,既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提供了金融服务,又实现了业内整体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富于特色的区域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辩证地证明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北京市基于首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银行应势而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优先支持对象,为首都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专项授信达400亿元。再如山东省日照市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发展鲁南临港工业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战略部署,当地银行认真贯彻这一部署,在贷款投向上,重点向港口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临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战略的实施。

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对一国或一个地区GDP的贡献度非常大。而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业务在发展阶段、信用处于积累时期,往往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以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浙江省为例,据该省中小企业局调查,全省约有70%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体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银行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

我国银监会出台关于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六项机制”以来,各大银行纷纷都成立中小企业经营中心和经营机构,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工商银行2010年以来,积极落实不断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小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5月末,全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680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同比多增380亿元,小企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全行贷款增幅9.9个百分点。全行专门服务小企业的专营机构数量达1200家,为超过4万户小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120家以上小企业经营中心,推出了信贷工厂等一些服务品种,对小企业贷款余额10月底突破2580亿,同比增幅是36%。

综上所述,金融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经济产生着强大的反作用力力。银行业应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需求和特点,注重科学发展,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不断探索各项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有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福明:论区域经济特色与银行信贷经营――以温州银行为例[J].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信息网,2004一06―09

第2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已经更加的完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银行的发展环境。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的市场化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而在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强化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当中的经济效应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及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其跨区域发展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使得其不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始于2006年。当时,为解决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区域限制产生的问题,银监会颁布《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采取“分而治之”的监管思路,明确鼓励有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重组或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等模式,在所在城市以外的郊区(县)、周边地区及邻近其他经济区布局,实现跨区域经营。2006年4月,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分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原银监会负责人提出“阳光普照”概念,在监管上要求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审慎的同质同类监管,并同时允许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从而获得与其他金融机构同等的权利。2009年,银监会又颁布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进一步放松对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西部和东北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取消了对城市商业银行运营资金的限制,使之能够更好地发展地方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这一系列政策建立起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准入政策体系,刺激了城市商业银行扩张,许多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也开始向县级及省外市场辐射。而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原因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原有城市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造的产物,其成立旨在降低并化解各地方原有城市信用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金融风险,因此,城市商业银行从设立开始的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事实上,这种定位和功能类似于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商业银行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又限制了其做大做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吸储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当地企业融资需求,迫使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必须探索跨区域经营之路。跨区域扩张能够降低经营成本、贷款损失和破产概率,维持金融稳定,这些积极效应推动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良性因素。

从外部原因来看,2006年开始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源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为实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市场。因此,无论是前期五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谋求上市,还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都是为了应对金融业开放带来的巨大竞争冲击。此外,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成为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外部动因在经济下行周期,金融管制和市场准入相对前几年有所放松,国内金融业改革和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进一步的发展当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一)加剧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趋势,往往会集中的进入到发达地区来进行发展,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就使得金融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就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设立当中,东部发达地区要远远多于中西部地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在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由于其对发达地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使得这一区域的商业银行分布呈现出重叠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加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的闲置浪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由于受到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驱使,许多的金融资源集中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这就使得其在中西部的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进而造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差距拉大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加剧金融资源纵向分布不平衡

在我国以往的银行体系当中,组成部分十分广泛,通过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等组成了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不同的金融机构所服务的对象有着一定的区别,这就使得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保证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更为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张与发展,我国以往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一些断层的情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机构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加剧了金融资源纵向分布的不平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发展速度与规模的追求过于极端,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复制大银行发展的策略,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不仅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还会对整个的金融业发展产生阻碍。

(三)加大银行风险管理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当中,由于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过于追求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这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管理风险,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评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资本管理、资金流动性、市场风险以及资金的盈利能力进行考虑,从而通过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一些城市银行跨区域发展当中,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符合相应的评级标准,而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在一些地区当中进行盲目违规的扩张,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的发展当中,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吸纳资金,往往不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考量评级,盲目的引进城市商业银行,这不仅会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还会为自身地区的发展埋下隐患,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

(四)加大行业竞争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经营业务同质化的情况,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行业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加剧也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对其以后的风险管控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分支的选择当中,往往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这些重点发展地区进行规模的扩张之后,商业银行就会积极的谋取上市,从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发展质量。而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其以往的客户定位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的发展,而是与国有银行之间进行大客户的争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行业的竞争。但是在具体的业务开展当中,城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有着很大的趋同性,并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这也就使得其竞争力相对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往往会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而在这种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之下,城市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一些恶性竞争甚至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产生危害,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发挥城市商业银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城市商业银行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必须要对其跨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进而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一)准确进行发展评估定位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总体的资产规模已经突破十万亿元,但是其在整个银行体系当中所占比例十分有限,仅仅占到约百分之十左右,其发展规模与质量和国有银行以及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甚至在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之间,这些差距也十分明显。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对自身规模以及发展潜力的正确评估,制定出最为恰当的跨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近几年间的发展当中,整体的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进入持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势,希望借助其雄厚的资金来实现自身的更好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能够盲目的进行跨区域的扩张,必须要在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从而更好的进行差异化发展,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的进行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建设。这就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当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基础较好的商业银行在开展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而对于一些基础较为差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方面,通过较少资本获得较大利益的方式,更好的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银行治理结构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当中,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金融行业的稳定需要依赖于银行业的稳定,只有保证各大银行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当中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政府的监管与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实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分支的设立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行政化的现象,对于其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很容易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情况。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要对自身的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步的实行商业银行民营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淡化政府在商业银行发展当中的作用,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真正的发挥出市场在商业银行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扩张情况的产生,通过开展深入的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自身的治理环境,从而在促进资本活力提升的同时,更好的开展相应的金融创新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离不开必要管理人才的支持,只有形成充足的人才贮备,才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在其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特别是受到贷款集中度高、资本金薄弱以及融资渠道不足等问题的制约,经营管理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为了更好的应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必须要强化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其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其在进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只有形成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更好的满足银行发展的要求,在促进人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对于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应对各种不同地区发展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而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对经营风险进行动态化的监控,更好的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发挥出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3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3.2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3.2.1完善现行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监管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都未能解决金融混业经营问题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没有对商业银行市场的退出做出规定,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是在当前综合经营进一步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3.2.2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为了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需要建立一部金融控股公司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监管机构及监管方式。金融控股公司法作为公司法的特别法,应协调好与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基本金融法律的关系。

3.3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3.3.1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监管架构。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而未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应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即在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统一监管模式。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为首的多种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而控股公司下属的各子公司和各种从事分业经营的中小金融机构仍按其所进行的业务,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具体监督管理。

3.3.2 完善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监管内容。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了调整,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也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这些调整和改革都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指标的监管,实施大型金融机构并表监管,突出对系统风险的监管等。

参考文献:

第4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一、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发展中的主要业务之一,它能够提高银行收入水平、推进银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这个发展趋势,当前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只靠传统的商业银行已得不到满足,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应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依照管理运作方式又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通俗的说,理财顾问服务就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客户管理资产,提供专业数据分析,并给客户相应的投资建议、以及介绍个人理财产品。而综合理财服务是银行得到客户的准许,依照双方事先商定的合同,对客户进行财产管理以及投资,此中的投资收益按照方式同享,投资风险依照商定方式共担。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优势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潜力巨大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相当于他国来说开展得较晚,市场发展的空间较大。主要表现为:第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投资者和居民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两点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放心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根据公众意见调查中心2012年上半年的例行调查显示, 96.1%受访者对银行在吸收居民个人存款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4.3%的受访者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决定将钱存入银行的;91.7%的受访者将钱存入银行是因为银行提供的“高品质的服务”。从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中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储蓄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是放心的,由此可以得出,只要银行能够做好推广和宣传活动,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及产品的销售将不成问题。第二,商业银行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联合其他的经营方如保险、期货、基金、证券等进行联合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也有利于其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相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而言,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能更好地吸引客户进行投资。其原因在于,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生活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部分投资者会倾向于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也有等级之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情况、不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其中:第一级为PRI级极低风险等级,第二级为PR2级较低风险等级,第三级为PR3级适中风险等级,第五为PR5级高风险等级。除了最后一级的风险较高,其他等级的风险级别均较低,且第五级风险也略低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另外,银行具有较为丰富的资金储备,对于风险的抵抗和应对能力较强,能够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有助于保障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收益。因此,对于大量投资者而言,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而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优势之一。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较为贫乏

各行各业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个人理财业务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本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者专业素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不少从业人员对于本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具体范围了解不够清晰,对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范围也缺乏深刻地了解。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期权,期货等内容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业务员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难以得到客户的满意,最终导致业务难以推广。

(二)专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时期,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是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得到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但从目前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在专业化服务能力却有待提高,个人理财业务能否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是由个人理财产品服务质量决定的[5]。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地搜集,包括客户的预期投资消费行为、经营和收入状况、个人偏好等,然后通过专业人才和专业操作对此进行专业的分析,最后帮助客户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理财规划。近年来,各商?I银行虽然也在锲而不舍地设计新的理财产品,但所设计的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同质化现象。银行在设计新的理财产品时,只是在其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没有形成富有客户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设计出来的产品当然也不能够吸引顾客,所以在综合性和专业性上均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三)理财产品单一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银行均开展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过大。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单一,产品大多用来给客户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办理贷款,客户收款及付账等,关于投资类的理财产品不够全面,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都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依照本身的特征,结合整理市场情况,设计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

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从上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专业理财人员数量不多,绝大多数理财人员只是单纯的介绍以及销售产品,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理财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第一,银行建立资格考核,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的从业难度,丰富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利于我国理财业的发展。第二,安排理财人员之间相互探讨金融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第三,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去国外学习交流,也可以自己组建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理财队伍。第四,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健全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人员行业标准、职业道德。

(二)创新理财产品和服务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单一,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品缺乏自身特色成为导致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发展新的理财产品。首先,?y行在设计产品时不要只是复制加修改,要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情况,设计出有本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作,虽然是不同行业,但双方互相提供建议与帮助,能够减少市场的竞争压力。客户不同,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也应有不同之处。每位客户的行业,风险偏好,收入状况及消费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银行需要结合不同客户设计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自身的理财产品。

六、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未来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成为了各银行特别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总体上应该是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足分析

从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来看,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劣势主要为人才劣势、市场劣势以及业务综合性劣势,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业思想的转变,这些劣势和困难最终可以被克服。就目前我国专业学习的情况来看,财经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热门专业,银行只需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人才专业性缺漏。而人才的配置对于创新产品理念和业务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从而推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好发展。

(二)优势分析

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如人们对银行的信赖以及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风险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人们对银行的信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未来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会更加稳固。

(三)前景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这对于减小银行的竞争压力、提升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必然会有利于银行业的长远发展;最后,经济全球化现象也可以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一个发展契机,银行可以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方式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现自我更好地发展。

第5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解释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分析了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探讨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三)拓展的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目前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因此,银行打破传统思想,吸收海外经验,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在较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在尽可能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下提供给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创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应。

(四)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①.对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融资企业和担保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上。我国目前的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在执行时还有注意警惕道德风险的出现。在进行项目筛选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银行业务”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商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该项业务,则还要求它的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只有符合上述条件,银行才有可能为其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服务。比如在广东佛山的家电、布匹、原材料、钢材和塑料等市场上有一大批竞争力强、产品销售顺畅、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性都是“物流银行业务”选择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广发行佛山分行已经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调、一家纺织企业、一家陶瓷企业和一些贸易、进出口公司等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同时,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②.注意对物流公司和企业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虽然在物流银行业务过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业在中间做担保后,生产企业直接从银行手中获得信用,但购进的原材料必须存放在由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仓库里,这样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资产的灭失风险。此外,我国目前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因此,银行在注意加强对抵押资产实控性的同时,还有注意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其一是物流银行业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其二是商贸企业做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其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是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6期

2.任文超,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9期

第6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银行业 影响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为国内金融行业的热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两个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利率市场化能够让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决定利率的权利。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其引起了我国银行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革新

第一,利率市场化将加快我国银行业健全的内部定价机制的形成的步伐。利率市场化,使得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率定价问题。可以说,利率定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赢利和市场竞争力。由于竞争的存在,我国银行逐渐由量向质转变,随之改变的,也包括其经营理念、发展定位、经营策略等。我国银行业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精确计算其经营成本,预测预期收益,从而确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对银行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引导。

第二,利率市场化大大增加了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其竞争力也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利率管制时期,我国银行没有自主定价权,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金融创新受到极大的阻碍。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通过利差收入的增长来弥补利差收入的下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然而,如今,我国银行业享有了议价的权力,通过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的、有利的因素,进行金融创新,使得这种新因素成为现实。这种新的理财产品的开发,不仅适应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并且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大的降低,整个金融环境的改变,让银行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将大大争强其市场竞争力。

第三,利率市场化实施以后,我国银行的经营将会变得更加透明、更为规范。我国银行业行为的透明,主要体现在银行与银行、银行与个人。银行与企业之间。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银行业将更加以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经营中的效益为基础来确定其吸收存款的价格。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逐渐公开、透明的贷款价格,这样就会让竞争的环境更加公平,贷款的集体性占有,使得银行交易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第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优化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环境。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利率自由化的步伐,它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充分表面,利率的市场化将极大的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整个市场的供求来确定利率,能够精确的反映国内对资金的需求现状,提高投资的自量,也使得地下金融活动受到重创。

二、利率市场化在我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作用

首先,使我国银行业发生危机的风险大大提高。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显示,银行发生危机的风险与实际利率的变动呈现出亦步亦趋的规律,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如美、日等,在推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发生危机的风险都变得非常之高。而我国银行长久以来,过分依赖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造成在利率改革的浪潮中变得滞后,从而面临着生死考验,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银行业陷入危机之中。

其次,使得银行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虽然,利率的市场化让我国商业银行享有利率自主决定的权利,但是,这也严重的挑战和考验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成本、存贷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风险性、期限、资金所投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都成为我国银行考虑的因素,其经营的难道无疑会相应增加,所需的成本也会大大提高。另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的竞争市场上可能出现恶性竞争,比如有些商业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可能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极端手段,进一步抬高银行资金的平均成本。同时,利差收入的缩小,让银行的经营更加困难。

最后,利率市场化将使得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增大。一方面,公开竞争的环境可能使得银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以此来扩大存款规模。诚然,银行利率的上调可以为银行吸收很多的存款,但是银行的放贷压力也随之增加,不断增加的融资成本让银行不得不采取冒险的手段,将资金投放到高风险、高收入行业,从而使不良资产比例迅速增加。另一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随着信贷膨胀的恶化而出现,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而一旦这些高危行业出现泡沫,信贷危机便无可避免。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作为我国经济核心的银行业,其作用已经日益体现着资本无穷的力量。虽然利息的上调带给我国银行业诸多压力,增加了信贷风险,加大银行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压力,但是也给我过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银行业更应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得我国银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唐旭一.金融理论前沿课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王廷科.人民币利率上调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4;22

第7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不同行业都开始进入了数据化管理时代,而数据工程的建设,在银行业,伴随不同程度的发展模式,导致银行业对于数据中心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跨国型银行企业中,几千上万个服务器同时进行数据分析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如此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维护,是当代所有银行业内需要直视的重大问题。就目前而言,当今银行应用系统多使用的是集中部署数据模式来进行银行数据中心的使用,但是在银行行业的不断发展,后台对行业服务提供的技术功能支持,尤显重要。在当代信息化建设的年代,在面对银行危机、节能降损的前提之下,本文就银行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云计算基础架构云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用以来改善目前银行服务数据中西日常工作的不足。

【关键词】银行 数据中心 信息化

1 引言

金融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信息化发展的影响,金融行业开始朝信息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等金融业在通过信息革命的变革,将很多传统银行的数据中心系统进行了更新,用自动化逐渐替代传统的半自动化与人工,改进传统银行数据中心处理系统的处理数据的冗长而缓慢的劣势。

我国银行体系数据中心建设还处于半自动与人工等传统方面的现状,对于银行数据中心系统的更新换代已经是刻不容缓。

2 现状分析

目前,在传统服务器工作过程中个,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资源难以统一整合使用。总体资源在利用率上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用的资源不知道在哪里,不需要用的资源到处是,缺的十分缺,少的几乎没有,这样的结果是资源没有统一整合使用的最好体现。

其二是服务器的基础设施的问题。银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势必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数据中心来支持,那么对于服务器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基础设施在空间分布与日常消耗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服务器的基础实施的日常维护及整体管理使得十分吃力。

第三是效率问题,传统是一个以手工为主的部署形式,这样的形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是不可能满足业务服务环境部署的时效性与高效性。

最后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是对于应用系统在业务高峰期系统资源的不足,会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中心不能正常运行,有时甚至会造成部分数据丢失与泄露,不仅影响效率,也对于数据安全有所隐患。

在根据以上四个程度不同的问题探究之后,根据云计算的服务对象范围,我认为在银行中心数据建设中完全可以进行实践与尝试。

3 建议

首先按部署模式,可以讲云计算为公用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按服务层次和服务类型,可分为基础架构、平台和软件。不同的层提供不同的云服务。

同时云计算拥有按需服务、使用广泛便捷、资源整体化、伸缩性强、服务度量化等四个不同程度上的优势,刚刚好能弥补在当前银行行业中的略有不足,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各类客户端平台,按不同的登陆方式进入个人信息资源接口,如手机APP,电脑浏览器等,从而通过不同的登入方式,获取个人需要的服务信息。

云计算提供相关资源汇总的虚拟平台。根据不同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不同要求,从而使资源在这个虚拟平台中进行转换与分类,梳理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然后给在用户给个模块功能上给予显示。这种服务方式,使银行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云计算供应商通过不同服务的类型可以来规定对资源使用情况及使用价格,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云盘的资源控制与利用。通过统计、监控、数据报表的走向,可以使得对用户收费的完全透明。

目前,针对于云计算应用于银行数据中心生产环境仍需谨慎,但在数据中心测试研发建设中,云计算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在开展基础架构云建设,将有助于银行数据中心建设中各类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与挑战,从而促进银行业的高速发展。

4 不足与总结

在银行数据中心建设基础架构云,本文认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尚待解决。

4.1 各类资源整合与服务类型的构建

为实现该架构资源云计算供应服务,则实现资源统一整合管理的调度十分必要,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对于不同资源节点和业务服务环境的资源使用,从而才能提供不同的资源整合与资源服务类型的构建。

4.2 自助服务功能与自动供应操作功能

要实现基本架构自动化,那么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技术支持,同时,在用户自助服务功能界面的设计也是十分需要云计算新型计算模式的基本要求,在整个基础架构云建设时,不仅需要考虑上述等尚未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多用户并发服务问题处理能力。

银行中心数据建设之云计算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及功能性集中体现的工程,不仅仅需要银行中心数据专业人员的相互磨合,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研究学者、技术工程师投身在其中。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中,资源的多次利用,以及信息化功能技术的再一步完善,终将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整个银行中心数据建设的道路上,信息化,工程化,技术化的要求也将会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化与低效化,新一代的经济发展,对于技术,对于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都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云计算在银行中心数据的建设道路,终有一天会得意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能源的再生使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理规划,在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业,都将是未来十年不变的话题。

第8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摘要】现今,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程度较低,运作方式较简单,但随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现有的法律政策和监管政策无法对其产生约束。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影子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增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对我国影子银行的适度监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影子银行;发展前景;防范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影子银行的发展虽然已经日趋成熟,但影子银行起的负面作用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影子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发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影子银行隐藏的风险。近些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但金融抑制现象仍比较严重。我国影子银行因其逃离监管的特点而服务较为灵活,担保业务、信贷业务、信托业务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不仅能满足资金市场上的融资需求,而且也能缩小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差距。影子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发展迅速,虽然在我国还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仅仅依靠传统商业银行体系是不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从资金需求者的角度来说,资金需求者从传统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繁琐、对其提交材料真实性的审核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种方式很难及时获得融资;而从资金持有者的角度而言,银行存款虽然安全有保障但利率较低,与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相比,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少。综上所述,我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满足了资金市场的货币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增长,提高了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商业银行不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难题,扩大了信贷业务的范围。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

与西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所具有的特征相比,我国影子银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下发生了“基因突变”,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一)对商业银行的高度依赖性

与国外影子银行不同的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依附在传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我国影子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是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等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但是这些业务的实际操作者却是传统商业银行设立的子公司或特殊部门,我国的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二)零售性融资特点

我国的影子银行主要通过零售渠道向居民和企业销售理财产品进行融资,银行基本上是依靠服务性和安全性来增加储蓄,因此,投资稳健并且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会受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201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下调政策公布以来,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这类理财产品的营销完全是通过商业银行网点公募的形式进行零售,投资门槛相对较低。

(三)杠杆率低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较低的杠杆率。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和杠杆率管理较为审慎和严格,导致金融创新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程度较低。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链条和资金利益链条相对较短,杠杆率相对较低,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整体较小且可测可控。

(四)运作规模简单,创新程度低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源于金融创新,扩大了间接融资的渠道,是对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的替代,另外,我国影子银行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业务和运作规模简单、金融产品创新和结构复杂程度较低等,大部分影子银行业务隶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范围,基本是围绕信贷资产的替代展开。虽然在发展程度上远远不及国外影子银行,但从本质上讲,我国影子银行业务与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具有结构融资的性质。

四、我国影子y行自身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立借贷市场资信审核系统

建立借贷市场资信审核系统也是影子银行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在审核之后,可以对借款企业发放贷款,但要继续保持对其实时监控和披露,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从源头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同时,借贷市场资信审核系统可以提高借贷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经济纠纷及逆向选择的风险。

(二)建立风险备付金制度

我国影子银行在正常运作的时候可能出现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风险备付金制度。随着长期货币需求者经营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有梯度地提高风险备付金率或风险备付额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也做相应的限制。风险备付金制度的建立,对货币需求者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三)加快影子银行产品创新与开发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影子银行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快影子银行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所以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是很大,在市场上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市场地位得不到保障。只有在产品上进行金融创新与开发,设计出满足广大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才能抢占金融市场份额。

五、意义

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它标志着一个国家进步的潜力。出于资本的逐利性,市场上出现了比影子银行更难控制的非法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私募基金等的盛行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泡沫,对宏观调控的调控来说也是一块绊脚石。但是,如果只是单方面抑制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投资需求,反而会激发居民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所以,针对影子银行的改革完善是必然的。

从理论意义上讲,第一,梳理我国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助于适度提高我国金融开放的程度、提高金融业运行效率以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详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可以引起人们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关注;第三,从我国影子银行自身和金融体系防范风险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减小风险的对策,对发展我国金融创新理论和完善行为金融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从现实意义上讲,通过对新型创新工具的探讨,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创新的思考,丰富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2011

第9篇: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手机银行,它具有其它电子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快捷方便的优势,但现阶段手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如安全性问题、网络服务和手机适配问题。为使手机银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应该加强手机业务安全与技术安全保障、向用户推广客户端模式、加强多重风险监督,以此来提升大众对手机银行的信心。

关键词 手机银行 安全 监督

一、引言

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之后,手机银行成为了近年来又一个崭新的金融服务渠道,被形象地称为“电子钱包”。手机银行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三部分构成。在操作过程中,GSM短信中心通过加密形式完成手机与银行之间的指令传输。手机银行将无线通讯技术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优势应用到了金融业务中,为客户提供了便捷、实时的服务。通过手机银行,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缴费、支付、财务查询、小额转账、股票查询、买卖、买彩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业务。手机银行的发展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它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手机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手机的普及使手机银行的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但《2009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用户调研报告》公开的数据表明,还有过半数用户表示只是计划开通手机银行和9%的民众表示不会开通,这说明大众的接纳程度还不是很高,发展手机银行还存在着一些障碍:

(1)手机银行安全问题。手机银行的使用面临着典型的技术风险,主要有常规的信息技术风险,如网络、设备、系统、安全、病毒以及突发事件等带来的风险。再者是技术特性本身决定的固有风险,在技术发展的某个固定阶段,由于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或者是技术本身固有的特性,使得该项技术可能带有天生的局限性。若在应用中不审慎考虑,不加选择地在所有银行业务中随意采用,便可能给攻击者留下漏洞而导致损失。

(2)移动网络环境有待完善。与有线宽带互联网相比,移动电话网络提供的网络带宽偏低,网络连接不稳定,用户能感觉到明显时延或操作失败。只有移动网络环境得到改善,手机银行才能挣脱网络条件的束缚,做强做大。

(3)手机平台的差异性大。

由于市场手机型号众多、规格不一、且软硬件更新换代快,使得手机银行展现的效果和操作方式都存在着差异,这将使商业银行无法提供适用于所有手机的手机银行系统,面临着手机适配性的挑战。且众多规格各异的手机给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系统升级也带来了压力。

(4)复杂交易实现繁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流程的规范,越来越多的复杂业务可以在手机银行上实现。而目前WAP页面技术实现复杂的交易功能必须通过多个页面完成,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三、促进“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1)加强业务安全。为降低客户资金风险,手机银行业务功能发展应遵循资金流向明确、风险可控的原则。对外转账方面可提供客户任意转账及定向转账两种选择,客户在银行限定的转账限额内自行设置对外转账限额;对于关键参数的设置(如转账类型、转账限额等)客户只能通过证书版网银或柜台设置、修改。且可以与运营商合作,由运营商提供访问手机银行的终端设备的手机号码,实现手机号与银行账户的绑定,用手机号认证客户身份,在简化用户操作的同时通过。运营商对手机用户的鉴定提高了系统的安全,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2)加强技术安全。手机银行面临的攻击行为主要有密码窃取、暴力猜解、重发、重放等攻击。银行可采用用户名、密码及账户、交易密码双重验证、验证码及随机码双重校验、加密通信、账号卡号隐藏等技术手段,全力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3)发展客户端模式。客户端手机银行模式是在手机上执行嵌入式程序,用户下载并安装在手机上,然后运行使用。优势在于简化复杂交易的操作步骤,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供多种安全保障方式。客户端软件可以借助手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灵活多样的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解密计算,以及根据要求实现自定义的加密处理。同时,客户端软件具有独立的管理和保护自身运行环境的特性,大大增加了黑客的攻击难度。此外,利用智能SD卡等硬加密手段可对交易内容进行证书签名,提高客户端的安全性。

(4)加强手机银行风险监管。政府监管机构需统一考虑整个银行业手机银行的发展状态,并从宏观层面了解风险产生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实现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双管齐下,加强第三方市场准入监管,加强监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协同监管。手机银行监管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对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化,依靠公众的监督,弥补监管机构无法面面俱到的不足。

手机银行的应用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也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业务网点。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上网资费的下降,笔者相信手机银行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各项功能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柴迎春.手机银行风险及监管策略探讨.区域经济.2010(8).

[2]杨洁.安全性:手机银行发展的关键点.中国金融电脑.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