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公司策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策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策略分析

第1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品牌策略;联想

品牌策略是跨国公司经营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今已经逐步成为公司市场营销,争夺市场的核心。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对策与建立企业的品牌就十分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因此,实施合理的品牌策略是企业所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品牌化决策与品牌名称决策

1988年6月23日,新技术发展公司与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共同创办联想,并采用名称:Legend,这是联想作为公司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在品牌名称决策方面,联想采用在新研发的产品的品牌名称上加上企业名称的方式,使联想的新产品享受企业的知名度。而且联想通过采用不同的品牌名称,使联想的新产品在众多竞争者的产品中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这在联想大规模进行研发与增添新产品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联想在Lenovo品牌旗下增添了Ideapad、Thinkpad、扬天等正是联想公司实现品牌化决策的重要一步。

二、品牌战略决策

联想的产品发展历史体现了联想一系列的品牌战略决策。如其扬天系列的台式电脑分为卓越品质A系列主流商务M系列实用超值T系列。联想在增加生产线产品的同时沿用原有的品牌,并且对现有产品进行了微创新。通过增添产品的新的功能,样式与风格,节约了成本,完善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另外联想通过收购IBM后推出了2种品牌产品Idea产品与Think产品,以面向不同市场的需求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的份额,这种举措使联想充分利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且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使联想获得消费者需求逐渐细分化的市场上的份额。合作品牌策略,联想与多年的合作伙伴Intel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以应对当今市场的剧烈变化与激烈竞争。品牌再定位决策,联想在用户对产品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上不断对自身产品进行再定位,使自身的产品持续更新与进步,迎合多变的消费者。联想从最初的1+1系列到天骄天禧,到如今产品涵盖移动互联、云计算与服务产品,无不体现出联想品牌的不断定位决策。

三、品牌更新策略

1.联想形象更新,联想用lenovo取代原来的legend,传递联想“科技创造自由”的新理念。

2.定位的修正,自从苹果的Mac系列冲击传统的笔记本市场以来,联想Ideapad,U系列也在进行轻薄化、小型化的技术创新,如今U系列精致细腻的设计风格构成了其产品特质,并且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企业与品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1990年《联想集团管理大纲》开始,联想就把“创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联想发展目标之一,期间联想复制了“惠普模式”,如今联想以全球资源配置模式改造供应链,形成了创新业务模式,这些策略增添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与独特竞争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联想的技术创新围绕着自身的核心业务,兼顾自身的战略业务,联想的设计中心作为研发机构的核心负责研究主流技术,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协调各部门进行研发。另外产品部门对用户进行调查了解到用户对研发成果的反应,通过向研发机构的发送用户反馈,使联想的产品能够适销对路。联想在实践中建成了适合自身的研发管理体系,使其的研发成果能够快速转化,尽快投放市场,研发中心与各部门良性互动保证了公司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四、品牌延伸策略

从北京成功申奥开始,联想就制订了奥运战略理策略,2004年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也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企业。使联想在2005年到2008年内为参与奥运会的国家及地区的代表团提供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从2007年至今,联想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秉持“世界因联想更美好”的社会责任理念,承诺提供对环境负责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希望其供应商也遵循此承诺。在社会投资方面,联想每年投资全球社会投资计划,创立“下一代希望基金”社会投资项目,为学校以及相关机构提供设备与资金援助,同时联想员工成立了联想志愿者协会,参与地区性的环境、教育与扶贫活动。联想是第一个将“公益创投”引入中国的企业,为国内的公益组织提供创业与发展的各项援助。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联想的品牌感知度与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范秀成.论西方跨国公司品牌管理的战略性调整[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2]P.Berthon,J.M. Hulbert,and L.F.Pitt.Brand Management Prognosticatio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1999

第2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流公司 大客户 营销策略 分析

当前时代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日渐加大,与此同时,改革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物流行业领域均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之后在此基础上进入到正规化快速发展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物流公司加入之国内市场之后,行业竞争激励,业务利润空间不断的缩减。如何科学有效的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应将客户满意度和利润最大化提升放在工作首位之上,积极的进行大客户营销策略实施,促进物流企业本体长足发展。

一、大客户营销特征

一般而言,大客户通常情况下运用的是集中采购模式和透明化采购模式,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均会将大客户作为操作基准点,基于此,来循序渐进的进行市场竞争与业内合作沟通。大客户本体日渐成熟的过程中,对服务能力和专业诉求等要求很高,随之销售机构和部门应该进行综合素质提升和操作技能、技术提升以及对应的专业程度提升等。大客户决策阶段内,过程呈复杂化发展趋势和科学化发展趋势,那么销售机构和部门会随之进行正规化销售管理结构系统创建。需要注意的是,采购金额巨大输主要运营特点之一,期间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重复采购现象,并且相对而言,其销售时间相对较长且对团队要求很高。大客户营销模式中,销售方式以点对点为主,长期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二、大客户定义

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和结构80%销售额度来源于整体的20%客户,此类客户在业内被统称为大客户,广义上的观点认为大客户主要是对市场上卖家一方具有核心意义和价值的客户群,针对中小客户群体而言,前者主要是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利润提升起到大幅度的推动效能,在这两点上的意义重大。企业顾客,通常被涵盖了交易类型顾客和关系类型顾客两种内容,企业若想长期发展,就需要对客户予以分类,从而缕清未来发展思路。

根据客户所带来的利润和销售额度进行区分,原则上来讲,20%客户所给物流企业带来的80%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细化而言,被称之为80/20基本原则,要是根据对物流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的话,那么原则众多,最为常见的分类模式为信用等级高低分类方法和长期累积销售额大小分类方法以及贡献值多少分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N售预期潜在值大小分配以及理论贡献价值大小分配方法等。

三、物流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分析

大客户物流需求里,其具备量大、范围大、局限小的特点,但是要求十分复杂,单项标准化服务产品无法全面满足物流企业大客户的内在个性化基本诉求,所以若想进行物流企业大客户合理开发与充分维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定价方法

第一点就是需要对大客户需求进行了解,熟悉客户主体满足物流需求而其自身主动愿意付出的费用,要深度研究其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为目标客户进行准确、对应的物流操作方案执行,给予客户优质服务,剔除冗余步骤,对物流方案进行优化,方案设计务必具备个性化和人性化,只有如此才能被大客户群体所认可。

(二)服务方法

当前物流企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所以营销过程中的不同形式仍旧没有得到综合认可,但是国内物流行业运行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注重积极交流和相互之间的和谐相处,将大客户作为对象的物流营销方案,需要以直接推销模式和积极交流模式为主,要以电子商务联系方式和邮件联系方式为辅,以此种形式加大与大客户之间的沟通力度和交流效率,与此同时,还要细心听取各方意见,做到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在情感交流上变得愈加融洽,从而更好更优的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三)人际方法

人际方法即为关系营销,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良好的服务关系,与大客户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主要手段分为维持、吸引和开拓客户等,使得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质量和效率得到双向提升。关系营销核心就是要对潜在的客户进行挖掘,使其成为物流企业真正的客户,要与这类客户保持长久联系,将关系发展下去,与此同时,深度开拓客户的服务业务量度。淡季和旺季中、工作时间内外,都要经常性的与大客户之间达成积极交流和沟通,细心听取意见和看法,让客户心中感受到被重视,这样才能维持长期、稳定、友好的客户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客户是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大客户影响的作用在未来时间内显得十分重要,其会对物流企业生存和物流企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应从实际角度出发,通过定价方法、服务方法和人际方法的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维护客户,保障客户利益的同时维持双方关系,并达成互利共赢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1]郑尔璇,王敏.例解估时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7,(04),

[2]陈臣.M公司引入第三方物流的VMI供应链优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1),

[3]马芸.我国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

第3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一、引言

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公司××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

此部分可以简单介绍增值业务,要求收集本公司增值业务发展现状的数据资料,如增值业务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业务收入情况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等。

三、××地区××增值业务市场的需求分析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增值业务用户的性质、增值业务的用途特征、增值业务的认知及使用情况等,对本地增值业务用户的需求和购买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四、××地区增值业务市场竞争分析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增值业务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营销目标、营销策略以及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五、××公司××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发展策略)

此部分不能写成现有营销策略的介绍,应该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来对现有的营销策略进行调整。

六、结束语

说明及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第4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由于股权安排直接与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相联系因此合适的股权安排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关键,也是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实现控制权进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而其他控制手段,如关键职位的任命权、技术和资源分配权等,大多是股权的衍生物。一般地,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股权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全部拥有。通常是指母公司全部拥有或拥有子公司95%以上的股份,此时子公司即为跨国公司的独资公司。对于跨国公司来讲,独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直接掌控,能够完全实施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避免合资等方式引起的矛盾与冲突,并独享超额利润。但由于现在世界各国民族主义情绪强盛,当地市场情况变幻莫测,因此独资子公司承受的风险较大。

二是部分拥有。通常是指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在5%一95%之间。按照具体拥有股权的多少,还可分为多数股权形式,通常为股权的50%一95%;对等拥有,即母公司与合伙人各拥有子公司50%的股权;少数股权形式,通常为股权的5%一50%。在部分股权拥有下,跨国公司能充分利用当地合伙人的资源和优势,而且更容易被当地政府和人们所接受。但是部分拥有时双方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也不利于跨国公司的统一控制和协调。

三是非股权安排(契约经营)。通常指母公司不拥有,或只拥有子公司5%以下的股权。非股权安排方式往往被视为股权安排的特例。在该方式下,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如特许授权、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等方式实现海外经营。该方式风险比较小,而且使得跨国公司在股权参与受限制或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仍能参与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对跨国公司来说,实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最小。

二、跨国公司选择不同股权安排的因素

(一)东道国方面的因素。

1.政治因素。主要指东道国政府的政局是否稳定,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何等。如果东道国政局不是很稳定,而且当地民族主义情绪比较高涨,那么,跨国公司往往不会考虑独资的方式,而更倾向于合资或非股权安排方式。

2.经济因素。包括东道国的信用度,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规定,当地合伙人情况等。东道国信用度包括东道国是否存在金融抑制,货币稳定情况怎样。当地合伙人情况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当地市场、营销渠道、融资能力、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看其与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理念是否一致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指东道国的语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等。一般来说,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的社会文化差异越显著,跨国公司越不会选择独资的方式。

(二)跨国公司自身的因素

1.竞争优势。当跨国公司具有工业产权与知识产权优势时,一般会选择在东道国建立独资经营企业,既能保护其新技术和产权,也可以获得新市场带来的超额利润。反之,若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产品已相对过时,往往不太会考虑独资的方式。如果跨国公司拥有在东道国从事经营所必需的主要资源,就不太会选择跟别人分享股权的方式;如果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主,那么大多会采用合资方式。

2.全球战略目标。若跨国公司以增加对东道国经营环境适应能力和进人当地市场为战略目标的话,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合资经营或非股权安排方式,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当地合伙人的优势;有些跨国公司期望能在全球实施统一的调度和控制,避免不同市场之间的冲突,此时往往会倾向于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形式。

3.跨国管理的经验。如果跨国公司在海外一直倾向于某种方式如独资经营,在这方面具备了大量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那么其在新的东道国的股权选择上也会倾向于原来的方式。而在同一个东道国,也存在着管理经验的渐进积累过程。随着对东道国制度、政策、文化、市场等进一步了解,跨国公司会逐步减少对当地合伙人的依赖,并倾向于提高股权比例。

4.历史传承。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跨国公司也会表现出对股权的不同偏好。比如美国的跨国公司一直以来比较偏好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以利于其获得控制关键的决策;而日本或欧洲的跨国公司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及互助合作,往往会采取合资经营等方式。三、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股权策略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于2004年以《商业周刊》全球1000强跨国企业为主,对其2O05—2O07年在华的投资趋势进行了调研。笔者以这个调研的部分数据为主,对在华跨国公司的股权安排选择进行实证分析(若无特别说明,数据均来源于此),以下简称“调研结果”。

(一)跨国公司初人东道国的股权安排

一般在初入东道国时期,跨国公司如果更为关注的是争取良好的经营环境,获得有利的资源条件等,那么比较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合资或非股权合作模式。从成本角度考虑,由于是初次进入东道国,由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带来的外部风险成本明显比较大,因而选择合资或非股权合作有利于跨国公司分摊这部分成本。对于东道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来说,由于政府对外方股权占比限制一般比较严格,而且市场发育相对不完善,因此,合资或非股权合作经营更有利于进入东道国。“调研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尝试进入中国阶段,通常采取“介人性投资”,即象征性地与中国企业共同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且不占经营主导权。这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限制了最初进入的风险,以后的扩张或者终止投资取决于合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者其他战略动机”。

(二)进人东道国之后的股权调整

1.增加股权直至独资的策略。出于统一、协调其经营战略的有效性及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考虑,对于原非股权安排项目,跨国公司倾向于将契约中约定的权利如版权、专利、商标权、技术诀窍等折合成股本投入,从而取得少数股权或多数股权,成为合资经营甚至是独资经营模式。“调研结果”显示,经过尝试进入之后,在华投资中,跨国公司的独资、控股、实质性投资比例将增加。在影响跨国公司继续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时,政策的连续性和兑现度则成为首要因素。部分产品供应行业在特定地区的聚集对行业的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吸引其他供应商、成品制造商进入该地区的良性循环。同时,“调研结果”还显示,在生产投资方面,有57%的跨国公司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高于37%的与企业合资的比例。

2.减少股权直至资本退出的策略。减少股权直至资本退出,是跨国公司保护既得利益以及最大限度避免继续损失的重要保护策略。从跨国公司角度来看,可能出于以下原因:(1)经营效果未能达到最初的预定目标;(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发生了变化;(3)与当地合资方矛盾重重;(4)独资企业引起当地民族主义情绪问题等。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看,可能在政治、经济或文化因素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此时,跨国公司就会减少现有股权份额,或者是撤出全部投资,出售、清算在东道国的资产。

四、结论

综上所述,股权安排是跨国公司实现其海外经营目标的一个核心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东道国和跨国公司相关的各种因素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股权安排也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股权安排变动情况,可以发现:

第一,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政策的连续性和兑现度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对此,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操作中要确保政策制订和实施的一致性。

第二,东道国其它因素影响相对不明显,主要缘于以下原因:一是中国政局的稳定,而且随着中国政府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的承诺,各种限制外资进入的政策法规逐渐取消,从而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进一步合理、明晰,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渐减少,而倾向于通过宏观调控来防止经济过度波动,通过完善市场规则来促进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三是经过多年来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正确看待部分行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存在,一方面能吸引相关外资的进入,形成良性的循环,但也促进了原有跨国公司增加股权以至独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跨国公司撤资的障碍与机会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向阳.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股权选择行为演变的三层次分析[J].江海学刊,2005(1).

[2]聂名华.境外投资股权参与方式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1999(4).

[3]商务部研究院管理咨询部.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结果[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5(2).

[4]王林生,范黎波.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323.

第5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风险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55-01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造成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和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就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不可能完全消除所存在的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二)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遍布于企业经营的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偿债风险、短期、长期投资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有关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一些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造成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过大。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所有者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决定了公司的资金结构。由于我国企业对于科学的筹资规划的不重视,导致了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企业的偿付能力受到了严重消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企业内部之间缺乏清晰合理的财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权力和义务划分,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现象,这无疑会造成资金缺乏高效的周转率,大量的资金流失,威胁到资金的安全性。(三)忽视科学的经营管理,加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的企业中,有些应收账款很可能肯本收不回来。变成坏账的应收账款将大大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入,严重的话就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关门破产。(四)经济环境的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经济环境方面的变化将会对相关企业的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宏观政策等。企业以不恰当的方式式进行了融资,可能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会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企业在当前利率水平将要调低时,仍坚持以较高的利率水平进行了债券融资,企业就会负担较高的成本。

三、针对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要相互匹配。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与其相匹配财务战略,两者如果无法协调一致,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规避风险的发生我们就要跟据企业的战略配置适当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资金来源在资金总来源构成中的相互关系,最佳的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融资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战略与企业资金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依据实际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水平、财务成本等方面确定负债经营的程度,适度举债。(二)健全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①为使管理者真正负担其风险责任,必须给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并使权力和责任相配合。②从结构和经济上明确划分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③风险管理者应得到相应的报酬,按照权力、责任、利润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风险管理者和承担者应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激发风险管理者工作热情,减少企业陷入财务风险的可能。(三)公司应该加强对其财务活动的控制。从财务活动的全程看,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存在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企业的实际和计划收益率就会产生差距,致使企业蒙受损失。1、筹资风险的控制。(1)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负债资金比重,优化资金结构,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债务风险;在进行债务融资前,企业应该对资金收益率与负债比率进行比较,根据企业需要确定融资的规模和综合成本,确定合理财务杠杆,减少企业债务风险。(2)确立合理的筹资、投资计划。为了减少筹资风险,企业应避免采取一次借款,一次还清的方法合理安排资金收支;合理的资金投向应根据资金用途和资金效益的的大小来安排,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投资方向才能选择恰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2、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在考虑进行投资时,一定要把握稳健性原则。一方面,企业要敢于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必须保持适度的谨慎性,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发生。3、经营活动风险的控制。科学合理的经营活动帮助我们确立赊销与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佳平衡,为达到良好的效果,要密切关注以下工作:注意评估对方的净现金流状入况;注意评估对方的财务状况和还款信用;加强对销售货款的催收。4、收益分配的控制。公司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处理好资金成本和投资者积极性的平衡。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对留存收益进行高比例的分配,不但会降低企业偿债和筹资能力,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恰当的收益分配还会给企业带来声誉下降和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风险。因此制定出既符合投资者利益又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最佳分配方式。通过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来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四)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就是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通过观察各种指标细微的变化,提醒企业经营着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类:定性指标,指能够对有可能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示的指标,如经济政策调整、利率的变化、汇率的波动、信用评级降低、非标准审计报告等等;定量指标,主要是指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认真寻找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制定出解决方案,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使企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投资集团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戴维FR.战略管理[M].李克宁,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2]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20.

[3]李秀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9.

第6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摘 要 服务业外包已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是跨国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趋势。本文首先介绍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其次分析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动因,包括外因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内因如降低运营成本两方面,最后概述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策略种类,并附以案例说明。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服务外包 动因 策略

一、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一)服务外包市场规模

外包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达32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出口比重10.1%(如表1)。

(二)服务外包的行业分布

从目前服务外包涉及的具体行业看,ITO包括软件开发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等,BPO包括商务管理咨询服务、会计、广告、金融、保险等。2006年全球离岸外包100强企业的离岸业务所涉及的行业中,金融行业占比最大,为69%,其次是电信,为47%(如表2)。

(三)服务外包的发包和接包市场格局

1.发包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

根据2008年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输出地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亚太和拉美地区。作为北美服务外包最多的国家,美国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市场和最大的接包市场之一,占比接近全球总额的55%,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欧盟占总额的30%,日本占比超过10%,三个国家和地区共占据了全球发包总额的95%。

2.接包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根据“欧洲IT交流中心”的划分,一些主要的外包承接国被分为如下四个层次(如表3)。

作为最成熟的接包市场之一,印度承接全球65%的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国,被誉为“世界办公室”。 2008年,服务外包承接国综合实力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中国、马来西亚、爱尔兰、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智利、菲律宾、保加利亚和墨西哥。

(四)服务外包的市场主体

1.发包机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从这10个项目中,有7个来自于公共服务部门,外包额为1079亿美元,占总额的93.18%,另外三个项目来自于跨国公司,外包额为79亿美元。美国机构是最大的发包商,这10个项目中,96%以上的交易额来自美国,只有三个是非美国买家。

2.接包企业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服务外包提供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新兴专业服务外包企业,如Wipro, Infosys等,它们都有新兴经济体的背景,如印度和俄罗斯等;二是传统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商或信息技术咨询和商业流程外包企业,如IBM、HP等;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如IBM等,它们的总部有一半在北美。

二、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动因

(一)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外部动因

跨国公司承接服务外包外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激烈的国际竞争是跨国公司寻求更多发展的最大外部压力,利用外包服务,将企业自身不擅长或不值得做的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公司,一方面能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更加集中于优势业务上面,另一方面还能获得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高质量外包服务,让“短板”不再是公司发展的软肋。

(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内部动因分析

1.降低经营成本

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平均可降低成本60%―75%。一是降低了运作成本。以物流为例,物流外包将会在供应链各环节上节约成本;二是节约了日常维护等各项成本。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降低运营成本是很多公司选择服务外包的初衷,但是随着服务外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比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将比降低成本带来更为长期的利益。

3.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激烈得市场竞争环境中,市场导向越发走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对企业的要求愈来愈苛刻。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多种多样的产品供应,还期望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仅靠一家企业微薄的力量,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了,服务外包就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

4.分散和降低风险

(1)投资风险的降低和分散。市场情况、同行竞争、政府法规、财务状况和技术发展等因素都变幻不定,可能产生巨大的风险。而外包公司因为同时代表许多客户进行投资,而非只有一个客户,因此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会被大家分担,大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风险压力。

(2)专业化生产带来的风险降低和分散。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从而与外包业务供应商结成战略性联盟,共同抵御至少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因自身在质量风险,二是资金占用风险。

(3)平衡资金需求带来的风险降低和分散。外包可以直接减少企业在非核心业务职能方面的资金需求,企业外包是根据实际使用服务的情况而逐期发生运营费用,取代了一次性大额资金投入。

三、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策略

(一)Ins1nga和Werle的外包决策模型

Insinga和Werle(2000)提出了一种二维的服务外包决策模型,该模型的两个维度是:一是某项业务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潜力,二是企业与对手相比执行该项业务的能力。但是随着外包的发展,第二个维度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了。由此,并将企业业务活划分成为12个区域,并显示了每个区域应采取的策略,如图1。

(二)单一的信息技术外包

服务外包的兴起正是以信息技术外包的兴起为起点的,而服务外包中有70至80%都是属于信息技术外包。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外包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产业中应用和融合程度也更加深化。

(三)单一的业务流程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BPO的主要市场目前还是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财务、行政与支付流程四大领域。

(四)1TO与BPO的捆绑

随着服务外包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ITO还是BPO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现在,发包商越来越倾向于把ITO和BPO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它要求接包方不仅提供单纯的技术性外包服务,也提供一些服务性外包。

(五)彻底转包

如果跨国公司选择这种策略,那么将意味着它没有退路,公司发生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出这种利用服务外包转型的策略,一是跨国公司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并且对环境有着深刻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极为创新的战略选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陷入困境函待彻底改革关键过程和能力,对机构进行彻底重组的公司。

参考文献:

[1]华德亚.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 加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问题探索.2007(3).

[2]唐大鹏.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动因分析.经营与管理.2008(1).

[3]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商业研究.2008(1).

[4]张欣欣,王巾英.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战略构想.企业管理.2009(2).

[5]苏杭.基于FDI视角的东北地区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

[6]崔健等.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文献综述及最新进展.科技管理研究.2010(2).

第7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动漫业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动漫公司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通过申请不同动漫项目,寻求各级政府和相应部门扶持资助、补贴,或减免税金,减少房租;利用各种低息、无息和贴息贷款;要积极寻求投资方加盟,通过国内外基金寻求资金注入;鼓励大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动漫产业;通过良好创意,制作精彩样片、片花,赢得海外公司、财团的认可信任,投资合作;积极上市融资;通过出精品获奖来扩大影响或奖励资金。

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常州、苏州、广州、深圳等,为鼓励动漫发展,已出台多项扶持政策,给与资金奖励。一些动画或数码企业利用品牌优势获得理想的投资——成功打造了“绿豆蛙”的上海蓝雪获得红衫资本和SIG第一轮150万美元风险投资;湖南宏梦卡通在2006年获得红杉中国基金750万美元注资;浙江中南卡通获得美国DMM发展好莱坞有限公司10亿元的投资。目前首家上市的动漫公司是经营手机动漫的湖南拓维,于2008年7月23日在深圳挂牌;武汉江通在酝酿中,而宏梦卡通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二、实行多元化经营,扩大制作范围

动画作为一种充满活力、魔力和创意的媒介和表现手段,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可以服务各行各业。笔者认为它除用于叙事、剧情类动画片外,还可在广告、MTV、FLASH、互动游戏;影视片头、片尾、特技;在航天航空,宇宙演变、人类进化、科技、建筑、工程、体育、军事、宣传、教育、实验、文艺(相声、小品、戏曲)等领域大有作为,孕育着无限商机。

动画可成为广告或形象宣传的主要手段,如米其林轮胎人、法国依云(Evian)矿泉水广告中可爱的小水人在“Wewillrockyou”音乐声中欢快跃动,令人过目难忘。

中央电视台的《轻松十分》、《快乐驿站》收视率较高,动画与相声、小品、笑话(如笑笑吧、笑漫世界)、戏曲等传统文化的联姻等,足以证明动画的魅力得以全方位展现。对草创阶段的动漫公司而言,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国内外的来料加工、揽活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可以开拓思路,为公司培养、锻炼了高素质的动漫人才及中期创作队伍,还能学习他人动画制作模式、流程,把握动画发展的方向和脉搏,便于独立发展;更能为公司积累资金和磨合队伍,为进一步升级发展打下基础,“用加工养原创”也成为中国动漫的生存发展模式。

三、挖掘人才,提高原创和个性特色

动漫作品制作和售出,后产品开发都需要集体劳动和智慧,需要团队力量及多专业、多部门密切分工、合作,有编剧、形象设计、美术设计、原画、插画、着色、特效、导演、拍摄、录音、剪辑、游戏编程(动漫游戏公司)等环节,需要精通技术、艺术、管理、创意、设计、公关和金融、商业的各类人才。人才是原创的母体,公司要培育团队意识和向心力,善于挖掘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建立良好企业文化,使员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保持对动画事业的热爱、执着、忠诚。

公司要了解市场动向和观众需求,不断尝试,有针对性地创作适合不同年龄观众、多元化风格的动画片。将时尚感与创新性、商业理念与人文气质、大众诉求与个性追求、娱乐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小破孩、二丫、绿豆蛙、嘻哈猴、兔斯基等原创形象或动漫作品深受喜爱,并逐渐形成品牌,产生较大的商业效应。

中国动漫公司要冷静入行,热心而有智慧运营,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资料库,积累经验,稳健发展。

四、加强媒体间的合作联系,增多播映渠道

动漫公司要充分利用不同媒体优势,积极与之达成良好互利关系,不断播映自己的作品。目前中国有影院1200多家,2千多块银幕可播放动画电影;较多电视平台可播放动漫节目——有北京卡酷、上海炫动、湖南金鹰、广东嘉佳四家动画(卡通)卫视和辽宁新动漫、上海文广的动漫秀场2个付费频道;还有30多家少儿频道、近200个动画栏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及一、三、六、七套频道、众多地方影视频道。当然少儿频道起步晚,受众狭窄,竞争力弱,广告难卖,自身也在惨淡经营,购买动漫的价格相应压得很低,动漫公司更要靠自身联系贴片广告挣钱,又促使公司与广大客户结成商业伙伴。

网络成为观看动漫的新宠,目前多家网站可播放FLASH、动漫短片等,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开办动漫频道,中国动画网、闪吧、闪客帝国等专业动画(漫)网和优酷、播客、土豆网、百度视频、MotileTV等视频网可直接点播或付费点播,它们可提高动漫的吸引力,一旦作品、形象人气上升,品牌效益立马可见,若有衍生产品开发,增加回报也就水到渠成。新媒体也可投放动漫短片,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频下载、点播、机航媒体等都是展播窗口。

“流氓兔”的成长历程值得思考,当初金在仁设计的卡通形象不被看好,甚至在公司裁员时还解雇失业,只好将其用FLASH制作,网上,谁知试水之举大获成功,流氓兔深受网民欢迎,形象授权产品销售额达数千亿韩元。

中国动漫公司参差不齐,规模不一,还面临种种不利于盈利的因素,务必走集团化、集约化之路,通过重组、合并、收购等,与国内外报刊图书出版社、电视台、网站、软件公司、数码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形象设计或与游戏公司、电信、IT、房产等组成大集团,才能赢得生机。

五、增强营销、产业意识

动漫公司要讲究营销策略,减少投资风险,不断回收资本,维系公司的再生产,务必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科学策划,加大后期宣传,不断研发衍生产品。

动漫公司要采用新的营销理念,如以销促产。小投入大回报,用样片、片花来吸引投资合作,目前包括中南卡通在内的动漫公司制作三五分钟的片花、一二集的动画样片,打动了投资商、发行商;或与电视台密切合作,看受众反映,边播边制,收视率高,则加强投入;若反响差,则加以调整或下马,而不是做完多集的成片再去播映,一旦失败血本无归。也要学学日本模式——以成功的漫画出版物为先导、随后改编制作成动画影视;也可学习美国——善于用最先进的技术将最富特色的异域文化用最娱乐化的手法拼接。通过与国外动漫制作或发行公司合拍合作,借船出海,打开国际市场。

当然,动漫公司积极做好后期宣传、推广营销,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动漫节;搞好后产品开发要主动出击,促进以动画形象为载体的衍生品的深度开发,在图书期刊、音像、玩具、文具、服装、食品、游戏、主题公园以及用动画形象授权其他商品找到附加值。

Cosplay吸引着城市年轻人参与,由动漫公司制作、销售、出租动漫服装也是商机。而新媒体更能拓展动漫的产业链,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业务收入高达80-90亿元,且涨幅很大,加大与不同媒体、行业之间的深层合作是动漫公司的当务之急和生财之道。

六、拓展海外市场,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本土动漫业尚未建立良好赢利模式,我们更要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用国外的资金、市场来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提高自我艺术眼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中国原创的开发、创作,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基础,这是当下动漫产业发展的有效而务实的做法。

继续走加工制作之路,中国已成为美日韩台湾动画片的重要加工地,已有三十年历史,日本加工的动画八成出自中国;许多卖座动画如《蝙蝠侠》、《人猿泰山》、《星球宝贝》、《玩具总动员》、《小美人鱼》、《花木兰》、热播中的《功夫熊猫》也有中国人的参与。

在美日韩占据中国动漫市场近90%份额时,我们欣喜的看到今日动画公司与法国合资拍摄《马丁的早晨》、《中华小子》,继而又利用国外的发行渠道推向世界;还与法国、比利时合作,将流传70年的欧洲漫画《斯皮鲁》拍成动画。阿凡提动画公司与美国合作完成了《大草原上的小老鼠》、《马可波罗回香都》等,并成功打开国际市场。此外成功与海外合作的还有上海美影厂、央视动画公司、三辰、宏梦、江南卡通、武汉江通等。动画企业还要开拓和创建国产动画产品海外营销机构和发行网络,鼓励国内动画制作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动画市场的竞争,将国产动画片及其衍生品打入国际市场。

第8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效应分析策略选择

Abstract: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accelerat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ke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mpany set up r&d centers in overseas,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overse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r&d investment to China to realize technology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with a good opportunity, but also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bad Chinese enterprise puts forward a serious challen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China to produce economic eff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deal with.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mpany r&d investment effect analysis policy choice

中图分类号: 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为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溢出效应是用来描述技术扩散的外在性。技术溢出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投资对当地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起到阻碍作用的情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可从这两方面来分析。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在给本土带来更多的机遇,具体来说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溢出效应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弥补中国研发投资不足,改善中国研发投资结构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技术竞争更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由一个国家的研发能力决定的,我国研发投资不足是制约我国研发能力的瓶颈之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迅速增长可以有效弥补中国研发投资的不足。

2.培养和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

近年来,我国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外流问题严重。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外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优厚的薪酬。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大量研发机构并招募人才,同时提供了相对优厚的条件,留住了部分国内优秀人才,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国外人才。他们在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服务的同时,获得了再培训的机会,提升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竞争意识。从长远来讲,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内企业势力的增强,人才将会在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互相流动,从而在整体上培养和优化了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

3.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宏观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在华研发投资活动,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外商投资结构的改善,通过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了国内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产品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出口产品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特别是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和其它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产品出口结构日趋优化。

(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在给本土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消极影响和冲击,即挤出效应。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导致短期内人才流失和人才结构的失衡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虽然从长远来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结构的优化,但从短期来讲,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待遇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争夺人才方面,将会成为国内研发机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而会导致这些国内研发机构的人才流失(这种流失不仅是流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还有可能被跨国公司派出国外),进一步削弱了国内研发机构的竞争力,加剧了国内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之间人才结构的失衡。

2.对国家科技安全可能构成威胁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后将会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这些国内优秀的科研人才可能会带走一些积累多年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市场网络,甚至可能会带走一些危及国家安全的保密技术。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体制条件下,这种技术流失更容易发生,从而对国家科技安全构成威胁。此外,跨国公司还可能会利用我国核心技术产权不清、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以较低的成本轻易地购买到国内的核心技术。

3.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产品的本土化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跨国公司本身在研发资金实力、研发条件、研发环境、研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由于其外资身份所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其在竞争上具有国内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相反,国内企业本身在技术水平、营销策略和品牌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这时,研发上的劣势将会使得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二、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对策建议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有利也有弊,但从总体上来讲,利大于弊。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尽可能融入其中,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在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水平。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对策建议,应该从两方面来提出,即从扩大溢出效应和减少挤出效应两方面来提出政策建议。

(一)发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1.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

只有大力吸引外资研发机构,才能确保有足够可资借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驻我国。当前,我国吸引外资投资研发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规范并优化我国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我国要改进供电、交通、物业管理等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水平。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鼓励知识的公开,有利于发挥溢出效应,同时还可以保护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避免逆向溢出。第二,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以往我国的鼓励政策主要着眼于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但是,研发机构的良性运作还需要政府在其他很多方面加以改进。

2.保障人才合理流动,促进溢出效应发挥

面对目前我国人才单向流动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吸引人才回流。首先,政府可以制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提供补偿津贴吸引并留住研发人才,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极有吸引力的优厚待遇,并赋予他们在研发工作中相当大的独立性。其次,聘请华裔专家回国开展短期的研发项目。政府和企业还可以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进行研究开发,直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最后,建立高级人才的流动机制,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必要条件和宽松环境,使人才能在企业、地区间自由流动,加快溢出效应的发挥。

3.促进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全面接触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目的是研发适应我国市场的产品,为其在华投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服务。因此,跨国公司研发与制造在其内部自成体系,与我国国内相关部门的联系随之减弱。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本土企业与其全面建立联系。首先,在地理上实现接近,促进技术溢出。针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较多采用独资形式的问题,我国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选择条件适合的地点,按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特点设立研发园区,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集群,并鼓励国内企业向这些开发区聚集,使之与跨国公司实现更广泛的接触,从而使溢出效应通过各种渠道发挥出来。其次,在研发上主动寻求合作,缩短沟通距离。针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合作较少的问题,应制定政策,引导本土企业以及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等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地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并邀请其参与到我国一些科研项目的开发中来。

4.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增强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的长期目标,也是提高溢出效应的有效手段。首先,应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学习和自主创新,使其成为我国研发主体。对此,政府应给予本土企业资金和智力支持,帮助其实现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有机联结,尽快实现技从研究开发向商品化的转化,建立起以研究开发促进生产的内在机制,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帮助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信息沟通,促进研发机构的科研活动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此外,还要通过向缺乏资金支持的企业提供研发融资渠道和贷款担保,设立风险基金,发展创业资本市场等,使其实现自主研发。最后,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应鼓励其建立海外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紧随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巩固自身技术开发的优势,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建立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共同分享研发成果。

(二)抑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挤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同时难以避免地会带来挤出效应。为了有效地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所带的挤出效应,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培养创新型人才,减少挤出效应带来的人才流失

跨国公司在华大量设立研发机构,在短期内将会有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向这些外资机构。这种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不能以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加以制止,而必须通过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和用人机制,对人才的流动加以合理的引导。要从供给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入手,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首先是要完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以增加人才的供给。其次是要确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给予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用人方面和薪酬设计方面更大的自;对特别优秀的人才给予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综合优惠措施,尽可能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在宏观层次上,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我国的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改变高分低能的状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养。在微观层次上,我们要重点加强知识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2.鼓励本国企业积极进行研发投资,改善挤出效应所带来的的竞争压力

目前,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竞争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特别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领域,差距更为显著。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竞争意识在政府的长期保护下被弱化,市场观念不强,效率低下。要鼓励本国企业积极进行研发投资,企业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的同时,企业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样就能从跨国公司吸收更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研发国际化,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提高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地位,推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同时,要适时推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在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增加研发投资的同时,也要大力鼓励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中国企业在研发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起国内企业的全球研发网络。

3.强化对中西部的人才、科技倾斜,减少挤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针对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特点, 应加快中西部地区有关外商投资的政策贯彻落实,并针对中西部地区,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大中西部地区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吸引力度,引导研发资金向中西部地区的合理倾斜。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化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主要是要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在软环境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给予外资研发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四、总结

随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的纵深发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中国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投资的主要区位选择。但同时也应清楚的看到,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对中国经济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也会对中国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和科技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通过吸引科技人才,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基地与卓越中心。鼓励我国企业积极与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冰.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现状、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论坛,2006.(2).

[2]刘晨然.论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3]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4]邱立成.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Dunning,John 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M].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2004.

第9篇:公司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集团型公司;内部审计;风险;降低策略

现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公司的审计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压力,不但如此,集团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以及审计风险质量的提高对于集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表现形式

集团型的公司内部审计,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风险:

1.1重大的差异类或者是缺陷风险类

第一,集团型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严重缺失。在最新颁布的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组成包括企业董事会的成员和下级管理人员,目的是在合理的手段下保证公司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动。因此,公司的内部控制手段内容不但设计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运行效率、信息和资产,还包括相应的法定内容等,这也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制度,而不仅仅是公司管理人员的和操作层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信息传递的不流畅。大型集团型公司存在着多层面独立法人的企业,如果按照分级形式的投资管理方式,各个层面投资管理将会对整个集团管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公司的某个管理层环节出错,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失控,就会给整个集团型公司带来重大风险点。集团型公司一个层面失去了所属的三个层面的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引起缺乏公司二级管理造成的信息传递的不流畅等现象。由于公司各级管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存在差异性,所以往往会出现在二层管理认可,但是没有得到一层管理的确认;除此之外,在三层的日常管理监督中,会出现一些经营上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层面的管理人员却不知缘由。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传递,在内部审计上就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如果仅仅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做符合性的测试来弥补漏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给公司的内部审计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1.2检查风险类别

第一,关于公司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因素。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内容包括执业能力和品行素质。有些审计人员由于自己把握权力,而出现腐败行为,丧失了审计人员执业的公正原则和独立原则。另外,审计人员的能力表现的审核就属于财会专业知识的考核,继而导致某些管理层会出现“重视财会统计,轻视管理”的现象。

第二,内部审计中的局限性手段。审计过程当中因当及时的发现可疑问题,如果在不能运用法律手段而进行工商部门调阅其工商注册措施时,同时也不前往银行调查账户的开立或者是资金的来往时,这就会导致集团型公司设立的分公司出现舞弊行为。

第三,由于过度的依赖社会审计而造成的成果性问题。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金融、房地产、国资以及工商部门的规定要求的相关企业,其进行的年度会计报表工作需要经过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这样的审计工作缓解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量,但会引起社会审计与公司内部审计的空白区问题。

二.集团型内部审计风险的降低策略

我国开展的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的标准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其严格地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工作环节中的程序以及规范要求,并且根据集团型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降低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2.1严格规范审计工作的程序

第一,进行审计计划的编制。公司开展的年度审计重要基础就是审计工作的计划,这是组织公司年度工作计划重要环节部分。集团型公司在进行年度计划的编制过程当中,应该向各个直属公司《内部审计项目征询表》,并且根据常规的内部审计与离任或者是间歇性的专项审计类别方式,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提出并整理下属公司审计名单。集团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上诉条件,进行集团的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并且在年终,各个直属的公司依据需要,主要以书面的形式向集团公司提出其内部审计的申请,经过集团型公司总经理的审核批准后,再由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

第二,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方案对于具体的公司内部的项目审计程序,以及其时间、范围等做出详细安排。审计工作针对性的有效执行,就要在审计方案的制定前期工作中,先向集团的纪委、投资管理、人力资源、企业发展与计划财务等部门,并且和相关的直属公司认真地填写《审计事前调查表》,针对在审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公司的规模、从业性质、审计业务复杂程度等内容制定审计的实施方案,从实际点出发,减少因不对称的信息造成的审计风险。

第三,《审计通知书》的下达。《审计通知书》是实施审计工作之前对公司所进行的书面形式的通知单。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下发,还要在直属的公司的分公司审计之前,将《审计通知书》直接发送给其直属公司,或者是直属公司进行通知,直属公司对于审计环节有参与权,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及时的发现审计问题。

第四,符合性测试的开展工作。为了有效地进行控制风险工作,现场的审计环节中,应该对被审计的公司单位内部风险控制进行专门化的符合性测试,并且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差异性,例如“行业范围、规模等,编制不同性质的内部风险控制的测试点。

第五,加强审计证据准确性的关注力度。对于公司审计中的事物证据,应该通过合理的盘点实物后及时地获取;对于函证没有被公司审计人员做代劳的,审计人员就应该亲自核对信息。

第六,审计报告的规范。审计报告的要求不但是需要按照规定格式进行编写,还要解释内部审计中的重大的事例案件,根据集团型公司的主要业务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揭示。

第七,征求意见的重视。通过审计结果和公司之间的沟通,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但是也会出现难以征询意见的情况。所以,在这种双方各执己见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应该请被审计的单位进行补充说明,随附在审计报告上。

2.2注重后续审计工作

第一,审计回访。报告的整改会使直属的公司针对被审计的单位有很大的责任感。要求被审计的单位对问题的认真性加强,落实审计整改工作。

第二,讲评审计。公司需要每年举行审计工作。审计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剖析案例。根据问题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分析,提出后期改进的意见。并最后撰写出相对的分析报告。

2.3审计手段的完善

审计软件的运用。审计软件是软件工程师与专业的审计人员依据经验进行编制的,本身具有审计技巧,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审计的异常变动,确定下一步的审计重点。

结束语:

集团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的降低策略特点有长期性与复杂性。为了有效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公司应该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推行增值型的内部审计并充分整合审计资源等,有效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能促使集团型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莉.浅析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3).